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课标人教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的一定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多媒体课件1课时新授课
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人物图
—、复习提问
①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②科举制创立的标志。
二、导入新课
以一首唐诗即杜甫的《忆惜》:“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倶丰实。”开篇,引导学生回答此诗描绘了怎样的盛世景象?教师叙述:诗中描写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那么,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社会到底繁荣到何等景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讲授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平定了全国。
2.继唐高祖之后,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人才,知人善任。
4.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5.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6.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7.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二)女皇帝武则天
1.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掌权,高宗死后,武则天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则天统治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继续推行唐太宗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
3.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郭沫若这样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讨论:你怎样评价武则天这个人物?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回答。
(三)开元盛世
1.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为相。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人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3.学生讨论归纳:唐玄宗和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①政治上(开元之治):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任用贤能(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整顿地方吏治;崇尚节俭。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盛世”。
②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里著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师小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四、课堂小结
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唐太宗统治时期,他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任用贤臣,善于听取大臣们的批评和意见,从而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之后的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承了唐太宗时期的一些政策,下令奖励农桑,发展农业生产。还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武则天的统治,上承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下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达到了全盛时期。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附:板书设计
1.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定都长安。
(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大宗。
(3)“贞观之治”。唐太宗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减轻劳役,鼓励发展农业;击败东、西突厥,加强西域统治。
2.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3.开元盛世唐朝的鼎盛时期。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人教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人教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人教版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618年,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3.(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图片:从唐太宗的名言,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由此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观原因)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来源:④边疆管理。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4.(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然所谓固天下之势,以遗诸子孙者,盖未立也。于是乎藉兵于府,置将于卫,据关而临制之。处兵于府,则将无内专之权;处将于卫,则兵无外擅之患。然犹以为未也,乃大诛四夷之侵侮者: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而残其国。凡此者,非以黩武也,皆所以立权而固天下之势者也。”。
$来源:教师引导:为什么在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如此繁盛的局面。分组讨论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3.(多媒体出示问题:材料中出现的盛世出现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唐玄宗采取了那些政策措施?
(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③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结果。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人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三、课堂总结
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知人善任,以为本,减轻徭役,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治世“贞观之治”是一位明君。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与能力 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治国措施,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 放映有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影视片段,或阅读与唐朝建立相关的文章,选读唐太宗、武则天及唐玄宗的故事,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认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唐太宗、武则天进行正确的评价,学生可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己的灵感,从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历史资料,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以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正确评价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的人格品质;了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认同武则天的政绩,以及她在唐朝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措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重用人才、重视吏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今天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也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教师设问: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隋炀帝的暴政。
教师总结:由于隋炀帝的暴政,社会矛盾迅速激化,人民起义此起彼伏。隋朝政权摇摇欲坠。616年,李渊奉诏为太原留守。李渊利用太原特殊的条件,积极准备起兵反隋。618年3月,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后来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改国号为唐,即唐高祖,定都长安。隋朝灭亡,唐朝正式建立。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出示图片:
“贞观之治”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的治国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教材上提到: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出示幻灯片: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在这段材料里,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什么?怎样才能避免隋朝的情形再次出现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君王好比船,百姓好比水,水既能够承载船航行,也能够将船掀翻。这段话反映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说明了君主与百姓的辩证关系。因此他谨慎治国,积极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贞观之治”一目中关于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教材主要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叙述。我们也可以从材料中获取这方面的信息。
出示幻灯片:
材料一 “商旅野次(停留),无复盗贼,囹圄(línɡyǔ,牢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指五岭以南地区),自山东(太行山以东)至于沧海,皆不赍(jī,携带)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贞观政要》)这里虽不无溢美之词,但基本上反映了贞观时期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据唐太宗死后三年的统计,户口增至380万户,贞观时期平均每年增长近7万户,是唐代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材料二 唐太宗认为“治安之本,惟在得人”。为了改善吏治,争取各地主集团的支持,他选拔和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担任中央要职。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种地主势力,有原秦王府的臣僚,有追随李建成反对他的政敌,有关中军事贵族和南北士族,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门士子。由于唐太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拔人物则不私于党”,所以贞观时期,人才济济、多士盈廷,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将相,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李等。这些猛将谋臣,为李唐王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这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密切相关,也是“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之一。
材料三 贞观年间,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并设置机构使其原首领统辖其旧部,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从上面三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唐太宗在位时唐朝的生产发展状况,政治上改善吏治任用贤良,巩固和开拓边疆。至于善于纳谏一项,我们可以通过关于魏征的故事来充分了解。请同学们看教材内容,找出“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小组自由讨论后,教师归纳总结: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完善科举制;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教师讲述:“贞观之治”指的是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的社会历史局面。因为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出示幻灯片: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教师设问:上述材料中的内容表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贞观初年,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人烟断绝,道路萧条。经过李世民和他的谋臣们励精图治,终于改变了这种状况,而且出现了农业丰收、粮价下跌、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的局面。
教师过渡:总的来说,“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隋末农民起义的推动,有唐初人民的辛勤劳动,有唐太宗和他的辅臣们的特殊贡献。唐太宗死后,唐朝国力进一步增强,到唐玄宗时达到鼎盛,史称“开元盛世”。那么,在唐太宗和唐玄宗之间起继往开来作用的人是谁呢?她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二、女皇帝武则天
教师介绍武则天,让学生自学本目内容,找出武则天的主要政绩: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使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教师讲解:705年,武则天病死,终年82岁。她弥留之际,立下遗嘱: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祔(fù)葬高宗乾陵,立一块石碑,上面不书一字,一生功过,让后人评说。如今这块无字碑仍在,留给后人许多遐想。她生前的一系列举措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多媒体出示漫画:
请同学们思考:唐玄宗即位前的唐朝政局如何?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唐中宗复位后,昏庸懦弱,大权旁落。直到玄宗即位后政局才得以稳定。
教师讲解:唐玄宗即位后,唐朝一步步走向繁盛。那么,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使唐朝一步步走向繁盛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多媒体出示图片:
教师鼓励学生讲述唐玄宗走马任姚崇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设问: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用人有何共同之处?
学生回答:重用人才。
教师设问:除了重用人才,唐玄宗还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带来了怎样的效果?
学生回答:(1)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效果: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用多媒体出示材料:
史书称开元时期:贞观之风,一时复振。
教师:这是对唐玄宗前期统治的描述。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投影提供的材料,比较一下这个时期唐玄宗和他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点?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回答:都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都重视农业生产。
教师过渡: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唐太宗统治时期都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著名的“盛世”——“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
引导学生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
(1)秦隋:①都是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②都是统治者残暴无道、政治黑暗导致灭亡的。③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汉唐:①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的教训并出现了繁荣的局面。②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③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小组讨论:我们今天这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和“开元盛世”。学完本课之后,同学们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有了新的认识,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评价他们?同学们眼中的唐太宗和武则天、唐玄宗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从三人的治国措施、政绩、对唐朝的贡献等方面归纳。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了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指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尤其是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要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
文章来源://m.jab88.com/j/794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