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东北地区》学案分析”,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东北地区》学案分析
《东北地区》教学设计
我国义务教育对“认识区域”部分的课程标准是这样的
1.位置与分布
运用地图说出某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某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出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阐述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以某区域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阐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2.联系与差异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产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根据资料,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说明本单元通过选学我国部分区域,旨在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习内容应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要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有机结合,而具体的学习内容则要从所选区域的实际出发,不求面面俱到。
在北方地区的学习中主要考察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所给的地图判断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学生能够根据校本课程的自主学习,复习回顾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3、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所给的文字材料,筛选有用的信息条件,总结区域发展的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方法与过程目标
1.学生通过彼此交流,掌握关于东北地区的基础知识;
2.学生能够根据地理图标说出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也能根据东北地区资源的分布说出东北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学生能够辨证地发展地认识问题,并能能够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地理观;
2.通过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豪感。
1.总结归纳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2.理解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用区域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考辩论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直入主题,开门见山。教师提前板图东北地区轮廓图。
多媒体循环播放东北图片,并播放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教师导入
孩子们,一曲“松花江上”,让我们难忘“九·一八”,难忘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宁舍本土,也不舍满洲”的觊觎之情、贪婪之心;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壮丽的生产情景,让我们感受东北地区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复习我国的东北地区。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感受东北的美丽富饶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同时难忘国耻“9.18”,在情感教育的基础上进入学习状态。直入主题,开门见山。
提出问题,导出目标。提出问题
孩子们我们要认识一个区域,需要从哪些方面着眼呢?
对,我们分析一个区域,需要三个步骤,在认识地理位置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然后能够综合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等,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自己的观念(展示多媒体)。
因此,咱们本节课共有三个目标(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用三个环节来完成
一、东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二、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三、东北地区的综合分析。学生回答
位置范围、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矿产资源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等人文地理环境特征。整体把握本节课的学习思路,让学生树立整体的观念,无论是在学习知识上,还是在区域分析上。利用板图,师生互动。首先,咱们来共同完成第一个环节,
教师板书一、位置、范围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约位于北纬……,东经……,主要包括的省区有……
因此,咱们既可以利用经纬网定位,也可以利用特殊的地理信息定位,如轮廓、省会位置等,当然还有……(展示多媒体,分界线)学生回答
“北纬40°至54°之间”
“东经120°至130°之间”
“黑、吉、辽及内蒙古的东部”
师生互动,掌握空间定位的技巧。
同桌交流,基础回归。现在由同学们来完成第二个环节,从整体上来汇总一下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即它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教师板书二、地理环境特征
这一部分由同学们和你自己最亲密的学习伙伴也就是你的同桌来完成,要求如下(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要求)
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在学案的引导下完成对东北地区的整体认识。1、通过相互交流,活跃学生思维。
2、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东北地区的基础知识。
区位分析,把握条件;
注意规范,切中要点。
孩子们,这些地理环境特征是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现在咱们就通过区位分析来认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通过问题探究来思考东北地区工业发展的方向。
教师板书三、区域分析
1、区位分析
农业的区位分析需要从……(展示多媒体)
工业的区位分析需要从……(展示多媒体)
注意在分析时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有所侧重,在工业区位分析时,要从工业的特点出发。
现在请同学们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要求如下(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要求)
学生完成后,找出学生的一份学案,投影展示,让学生进行修正和补充,教师略作点评。
过渡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但又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现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今年高考新课标Ⅱ的第37题的(2)、(3)小题。
教师提问。
现在1、3组为正方,认为热量不足对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是不利的;2、4组为反方,认为热量不足对东北地区的发展是有利的。请每个小组为自己的立场辩论,看本次对抗赛哪一方获胜?
教师展示参考答案。
1、学生通过回答,回顾影响工农业的区位因素
2、学生思考并讨论东北地区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2、学生独立完成高考点击部分。
3、双方学生各抒己见。
1、学生能够用区位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问题。问题探究,对症下药。
点击高考,体会成效。过渡
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现在咱们以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为例,来分析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应的对策。
教师板书2、问题与对策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以及德国鲁尔区发展的经验,探究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整治的措施。
要求如下(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要求)
学生完成后,提问学生作答。展示答案,学生做以修正。学生根据材料思考然后讨论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求其相应的措施。
用简练规范的语言概括。培养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启迪人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咱们复习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总结了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并能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东北地区工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乡音的对策。请同学们看高考点击2,你就会发现东北的重工业基地通过改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中第(2)小题,有点挑战性,孩子们有没有信心试一试?
由此可见,有问题我们才会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敢于面对问题,我们就会有所提升,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敢于面对问题,不断提升自我。(展示多媒体)
请同学们核对答案,然后同桌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高考点击2。
综合提升教学任务完成后,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以检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反思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12届高考地理教材复习: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
第37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探究点一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自然地理特征
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地貌呈北、东、西封闭、向南敞开的半环状分布
气候地区温度带≥10℃的积温作物
南部暖温带3600℃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
中部中温带1000~3600℃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
北部寒温带1000℃春小麦、大豆
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北部的大、小兴安岭主要以寒温带针叶林为主,针阔混交林则主要分布在偏南的长白山地)
其他广布冻土和沼泽
探究点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1.土壤肥沃: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
类型分布特征地位
黑土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土地生产力高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油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黑钙土松嫩平原中西部
2.土地资源丰富:⑴耕地面积广大:①数量: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5左右,人均耕地量全国最高,是全国平均值的2倍。②分布: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⑵宜农荒地多: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⑶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3.土地开发——东北沼泽的保护和开发
例1(2009年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月考)读某区域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右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B地与D地的温差数值是℃。描述图中-18℃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C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分析该地区发展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3)最近全国查出大量的乳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的事件,但该地区的乳制品质量比较安全,分析该地区乳制品发展的优势条件。
命题意图:本题以区域等温线图,考查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以此为背景考查商品粮基地及乳制品发展的优势。
解析:(1)根据图例D地位于河流发源地,因此海拔较周围地区高,温度较周围地区低;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推D地的温度应为—22℃<T≤—20℃,因此B地与D地的温差是6≤△T<8。—18℃向南(低纬)凸出,说明温度较同纬度温度低,由此可推是受山地地形影响。(2)C地区为松嫩平原,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在于地形、土壤、人均耕地面积及机械化等方面。(3)乳畜业的发展与饲料供应、市场有关。
答案:(1)6℃(或大于6℃小于8℃按内部的点分析)
向南(低纬)凸出,受山地地形影响
(2)平原广阔;地广人少,人均耕地多;土壤肥沃;机械化程度高。
(3)地广人少,草场面积大;靠近商品粮基地,饲料充足。
探究点三农业生产和布局
1.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条件及其建设成就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规律
例2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B地区和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比较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条件,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B地区C地区
商品粮基地名称
农业地域类型
优势自然条件
限制性自然条件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两大商品粮基地农业地域类型差异及影响农业发展条件。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B为江淮地区,C为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江淮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且降水丰富,宜发展水稻种植业,但本区季风气候降水变率较大,再加上地势低平等原因水旱灾害频繁。C地区河流冲积形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但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答案:
B地区C地区
商品粮基地名称江淮地区三江平原
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
优势自然条件热量丰富,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足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
限制性自然条件水旱灾害频繁热量不足
探究点四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例3阅读图10,图中阴影区域表示三大粮食作物的主要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乙粮食作物是。为什么这里以种植这种粮食作物为主?
(2)图中甲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A、C两省。但是,2008年国家从东北向南方大量调运甲粮食时,主要是从B省区调运,为什么?
(3)三江平原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时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东北地区三大粮食作物的分布、影响因素及农业区位的变化,并由此考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解析:甲乙丙分别代表水稻、小麦、玉米,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技术条件。乙粮食作物分布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分析选择作物时应从生产期短的作物考虑,此外还要考虑水分条件等。农业区位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条件及技术条件,因此应从这两个方面分析第(2)题。三江平原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因此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湿地破坏和黑土流失问题,因此今后农业发展应注重解决这两个方面。
答案:(1)小麦乙粮食种植区属于温带季风区,降水和积温(生长期)可满足小麦生长需求;乙粮食种植区纬度较高,生长期相对较短,其它粮食作物生长不太有利。
(2)近年来良种的培育,使该粮食作物种植范围扩大;A省与B、C两省相比较A省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有大量商品粮待运。
(3)植被与湿地(沼泽)的保护、防止黑土流失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1—3题。
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辐射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铁矿②水能③石油④森林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栽上块柴禾也开花……”足见其土壤肥沃。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
①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②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③不合理的灌溉,土壤盐碱化④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①③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资源是
A.光照充足B.土壤肥沃
C.降水丰沛D.物种丰富
5.该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保护湿地
B.保持水土
C.建成我国重工业基地
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6~9题:
6.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被冲刷变薄B.气候干旱所致
C.微生物活动微弱D.秸秆还田
7.我国最大的沼泽地在
A.aB.bC.cD.d
8.c处农业生产类型为
A.种植业为主B.畜牧业为主
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D.淡水养殖业为主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发达,请联系知识,回答9~11题。
9.有关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林业占主导地位
B.吉林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
C.农业布局自东向西的趋势是林一农一牧
D.东北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区
10.东北林区大兴安岭多针叶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多混交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东丰西欠,北多南少的结果B.纬度高低不同,热量北少南多的结果
C.人工营林,树种不同造成的D.开发历史长短和生产方式不同造成的
11.关于东北林区林业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伐小于更新,资源减少,林质下降
B.森林覆盖率下降,林木蓄积量上升
C.林区生态环境恶化,风沙和旱涝灾害频繁
D.采伐手段趋向先进,轮伐代替皆伐
12.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
A.积极营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森林资源综合开发
C.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缩短其生长周期
D.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其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曲线是()
A.甲和丙B.乙和丁
C.甲和丁D.乙和丙
14.下列关于三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入流泥沙量大增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向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15.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B.有条件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
C.有条件建设成我国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D.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基本相同
二、综合题
16.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描述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状况。
(2)简要分析B所在地区形成沼泽地的自然条件。
(3)B所在地区某地为提高本地粮食转化率,拟发展舍饲养畜业。该地某中学的地理研究性小组结合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等知识,对家乡农区舍饲养畜业产业化进行可行性分析,他们计划采用走访调查的方法开展课题研究。试写出该小组拟定的走访调查的主要内容。
17.下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看,都属于:。
不同之处是:。
(2)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区位条件比较:
两者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
(4)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原因是。
(5)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的比较:
项目美国玉米带中国玉米带
纬度37°N—45°N42°N~46°N
地形平原平原
土壤有机质3%—6%2%
降水量(mm)500—700450—650
无霜期(天)160—200130—145
玉米面积比重50%50%—60%
玉米单产7500kg/公顷6750kg/公顷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究其原因:
从自然条件看:。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B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从东、东南向西、西北递减的趋势,反映了距海远近和季风风向对降水的影响。
2.C与降水有关的是可再生资源,铁矿、石油与地质作用相关。
3.A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是黑土肥力下降和湿地破坏。
4.B图示地区是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土壤是富含有机质的黑土,十分肥沃。
5.D本地区山环水绕、土壤肥沃,所以在发展林业、农业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应当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潜力,把该地区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6.A未垦的黑土地生长着茂盛的草甸植物,开垦为耕地后,自然平衡遭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表土流失较为严重,黑土层日渐变薄,导致土壤肥力下降。A选项符合题意。
7.A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形成的低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地。
8.Bc处位于内蒙古高原,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植被以草原为主,因此适合发展畜牧业为主。
9.C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其中耕作业占主导地位;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农业布局自东向西分为以林为主的林农交错地带、以农为主的农林、农耕、农牧地带和牧业地带;东北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春小麦区。
10.B由于所处纬度不同,所获热量存在差异,导致东北林区北部多针叶林,南部多混交林。
11.C长期以来,东北林区重采轻育,采伐量超过生长量,加上森林火灾、毁林开荒和滥砍乱伐现象比较严重,使森林资源不断减少,从而使林区生态环境恶化,风沙和旱涝灾害频繁。
12.A长期以来,东北林区重采轻育,森林资源不断减少,因此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积极营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13.B湿地指沼泽、湖泊、河流、河口及海岸带的滩涂等,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洪等功能,因此湿地被破坏后,气温和变化增大,因此乙和丁符合题意。
14.D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扩大耕地面积,把三江平原作为我国农业的新开发地区,开垦了大量荒地,从而使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15.D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不同,分为: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16.解析:(1)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的变化规律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因此从A到B年降水量逐渐减少;受大兴安岭地形的阻挡,从B到C年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2)沼泽是常年有积水的洼地,其形成与气候、地形地势、地表情况有关。(3)本题考查区域调查的内容,体现新课标要求。
答案:(1)从A到B年降水量逐渐减少;从B到C年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
(2)地势低,排水不畅;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
(3)当地农民饲养的主要牲畜品种及收入情况;饲料加工业的发展状况;牲畜的疫病研究及防疫状况;当地及附近地区对畜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状况。(只要合理即可得分,答对其中三条即可得满分)
17.解析: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本题以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为例,对比区域差异,并分析各自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答案:(1)都有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种植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美国东北部小麦和玉米生产外有大面积的乳畜业,而我国东北地区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2)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均为黑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热量不足,水源不足
(4)工业发达,城市众多,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
(5)美国东北部土壤有机质含量更高,热量更充足,降水略多科技发达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我国航天发射基地分布”,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我国航天发射基地分布
中国的四大卫星基地为: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蒙-额济纳旗塞汉桃来)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川凉山州冕宁县)
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山西岢岚县)
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海南文昌市)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始建于1970年,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约60公里处的秀山丽水间,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6度,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
这里具有“天然发射场”的优越条件:一是纬度低(北纬28.2度),海拔高(1500米),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这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的有效负荷。二是峡谷地形好,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及跟踪测量,通讯的布网有利,能满足多个发射场的建设。三是晴好天气,“发射窗口”好。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是全国气候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日照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总之西昌的纬度低、海拔高、云雾少,无污染,空气透明度高。因此,一座现代化高科技的卫星发射中心,就高高矗立在西昌北部的大山里,这里也是我国目前唯一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航天基地。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始建于1958年,位于酒泉市东北210公里处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是中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也是各种型号运载火箭和探空气象火箭的综合发射场,拥有完整、可靠的发射设施,能发射较大倾角的中、低轨道卫星。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处甘肃西北的戈壁滩中,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常年干燥无雨,光照时间长,周围人迹罕至。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始建于1966年,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的西北部,距离太原市284公里。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海拔1400-1900米之间,其东部、南部和北部三面环山,西边是黄河。由于海拔高,周围有高山阻隔,缺少海风影响及气候寒冷干燥等特点,由于地处山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空气清新无污染,居民和工业用水来自地下500米处,如矿泉水般清澈,生活环境安静祥和。
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经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航天发射场。位于海南岛东北部。建设新发射场,是为了适应中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
海南文昌具有建设航天基地的几大独特优势:一是航区与落区安全性好。射向1000公里范围内为无人居住的海洋,而新一代运载火箭的落点均小于1000公里,这会大幅降低发射后未燃尽残骸造成意外的几率。二是运载效率高。海南是中国陆地纬度最低、距离赤道最近的地区。火箭发射场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发射卫星时就可以尽可能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因此所需要的能耗较低,使用同样燃料可以达到的速度也更快。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世界各区域资源分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世界各区域资源分布
一、东亚:
1、朝鲜境内有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
2、日本国内森林资源、水利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二、东南亚:
1、矿产以锡、石油为主;
2、种植业发达:(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
(4)泰国:水稻;
三、南亚:
1、印度矿产主要以煤、铁、锰矿为主,分布在德干高原北部;另外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茶叶、小麦等出口;
四、中亚:
1、小麦,棉花,畜产品;
2、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分布在里海沿岸);
五、西亚和北非:
1、石油资源丰富: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以及伊拉克境内,储量占世界的一半,开采量为1/4,出口量第一:
2、特产: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榄油、阿富汗紫盖皮羊毛、伊拉克椰枣;
3、北非的铁矿分布在利比亚、埃及与苏丹境内,磷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矿产:金刚石、锡、钢铁、铝,铜(赞比亚),黄金(南非)、铁(利比亚),石油(尼日利亚)钿矿(南非);
2、水利资源丰富:世界第二;
3、动物资源丰富:狮子,大象,猩猩;
4、生物资源丰富:可可,丁香,剑麻;
七、西欧:
1、矿产:煤(大不列颠岛)、铁(大不列颠岛西海岸)、石油(北海);
2、旅游资源-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森林资源(第一);
2、水力资源;
3、矿产:石油(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天然气,煤(中西伯利亚高原、东海岸),铁矿(东欧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有色金属(锰铜铝锌);
九、北美:
1、矿产:煤(美国东北部),铁,石油,天然气,钢金铝锌-有色金属(美国西部);
2、森林(寒带针叶林,温带阔叶林),草场,水力——美国;
3、加拿大——森林(为原料,新闻纸加工),石油,铁,煤,镍(占世界80%),渔业资源丰富;
十、拉丁美洲:
1、矿产:石油(墨西哥东南沿海,委内瑞拉沿海),铁,锰(巴西高原东部),铜(智利世界最多),银(墨西哥安第斯山脉);
2、水力:巴西高原;
3、生物:植物-森林(红木,乌木);
4、经济作物(咖啡,香蕉,甘蔗);
十一、大洋洲:
1、矿产-铁(塔斯马尼亚岛),煤(澳大利亚东部沿海);
2、稀有动物-鸭嘴兽;
十二、南极:
1、矿产-煤,铁,石油,天然气,生物,淡水;
2、生物-企鹅(鸟类),海豹,鲸,磷虾;
3、淡水水库;
十三、北极:
1、丰富生物资源:北极熊,海豹;
2、矿产:煤(30亿吨),石油(100-200亿桶),天然气;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934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