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蒙娜丽莎的魅力》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蒙娜丽莎的魅力》教学设计》,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蒙娜丽莎的魅力》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蒙娜丽莎的美;
2.理解艺术作品中“虚”的运用;
3.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维纳斯的残缺美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介绍傅雷。
傅雷(1908~1966),著名翻译家。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他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1957年被打成“右派”,但仍坚持自己的立场。“文革”中因不堪忍受污辱,与夫人朱梅馥双双含冤自尽。
2.介绍达芬奇。
达芬奇是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多项领域博学者,其同时是建筑师、解剖学者、艺术家、工程师、数学家、发明家,他无穷的好奇与创意使得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家,而且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幅享誉世界的绘画杰作。这幅画作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世人的追捧,诠释、评论不计其数。
3.展示图画,学生交流自己心目中的蒙娜丽莎。
4.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初知文意。
5.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课文在介绍《蒙娜丽莎》这幅世界级名画的时候,除了简介这幅画作名字的由来和它的传奇故事外,重点探讨了这幅名画的艺术成就,也就是“蒙娜丽莎微笑之谜”。
“这销魂的魔力,这神秘的爱娇,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作者凭借自己深厚的音乐艺术修养,从“音乐的摄魂制魄的力量”来源于那种“恍惚不定的音符”,推测这幅画作摄人心魄的原因,就在于“蒙娜丽莎微笑”的“莫测高深的神秘”。“因为它能给予我们以最飘渺、最‘恍惚’、最琢磨不定的境界”。之后,作者又分析了这幅画作严谨的构图,从蒙娜丽莎的口唇、眼睛、头发到双手等,作者都做了细致的研究,全方位地为我们分析了这幅杰作的艺术特点。

三、合作探究
1.学生再次欣赏图画,注意体会。
2.中国画能否给我们同样的艺术美的享受?
明确:能。
艺术的生命在于虚,在于意境。我国古代艺术素有重虚的传统,绘画多留有空白,诱人联想,讲究“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戴熙《习苦斋画絮》)。傅雷先生学贯中西,治学严谨,善于沟通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他在这篇讲义中,结合音乐的特点来分析绘画艺术,视角独特,深入浅出,引导我们走进了艺术欣赏的大门,并逐步感受到了艺术的无穷魅力。
3.出示一副中国山水名画,学生欣赏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4.写作特色。
明确:(1)详略得当,主次分明;(2)类比:与莫扎特创作时的魔力作类比;与中国诗画的无穷与不定作类比。(3)对比:与波提切利的创作笔致作比较;与平庸艺术家的点睛技巧作比较。用艺术的相通与共融来展现蒙娜丽莎独有的魅力。

四、作业
课下搜集名画,欣赏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蒙娜丽莎的魅力
傅雷
维纳斯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国画
残缺美意境美虚

延伸阅读

《蒙娜丽莎的魅力》导学学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蒙娜丽莎的魅力》导学学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蒙娜丽莎的魅力》导学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文本的学习,让我们走进绘画艺术的殿堂,用敏感的心灵去感受艺术的魅力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味作者字里行间对达芬奇高超的绘画技艺的赞颂之辞。3.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琪传》《托尔斯泰传》;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等名著十五部;译作约五百万言,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
本文选自《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全书评述委曲精微、娓娓动听,实为艺术史著作中的佳作。
二.达芬奇介绍
列奥纳多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5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同时还能即席作词谱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场的人赞叹不已。父亲安东尼奥律师认识到儿子的绘画才能,决定送他进佛罗伦萨艺术家委罗基奥工作室学习。在那里,他不仅接受绘画、雕刻、建筑艺术的教育,还受到其他科学的影响。
他在31岁那年写信给米兰大公鲁多维柯斯弗查,在信中列举了自己的各种才能,最后他还表示可为大公的父亲塑造一座骑马像,成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型雕像。大师41岁时完成这一巨作的土制塑像,因没有足够的铜铸造而使巨作终未完成。
大公对他的天才和辛勤劳动酬谢不是金币,而是金言玉语,这使芬奇十分不安,大公为了安慰他,请他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幅画,这就是《最后的晚餐》。如果说《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那么芬奇在51岁时自米兰重返佛罗伦萨而作的《蒙娜丽莎》则无愧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1515年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占领米兰时,邀请大师赴法国定居,应聘为宫廷画家。大师1519年客死异国,终年67岁。
达芬奇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怀有神灵般的无限理想,试图重新创造世界的美,量度世界的广大无垠,解释世界的奥秘。可是他只有常人的生命和力量。他的抱负是发现一切、研究一切、创造一切。芬奇的一生始终在探索艺术的高贵气质,只有在美的创造中他才能感到心满意足。15世纪意大利的科学与理智、美的追求与创造,由于达芬奇而登峰造极。可是大师的才能到了晚年并没有受到重视和赏识,教皇的冷漠使他十分伤心。他的生命是一条没有走完的道路,路上是撒满了崇高的未完成作品的零章碎片,他在临终前心酸地说过:“我一生从未完成一项工作。”
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1503年达芬奇开始创作《蒙娜丽莎》,1507年《蒙娜丽莎》创作完成。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一幅
四、课文阅读
阅读下面《蒙娜丽莎的魅力》中的文段,完成下面1-5题。
“瑶公特”的谜样的微笑,其实即因为它能给予我们以最飘渺、最“恍愧”、最捉摸不定的境界之故。在这一点上,达芬奇的艺术可说和东方艺术的精神相契了。例如中国的诗与画,都具有无穷(infini)与不定(infini)两元素,让读者的心神获得一自由体会、自由领略的天地。
当然,“瑶公特”这副面貌,于我们已经是熟识的了。波提切利的若干人像中,也有类似的微笑。然而莱奥纳多的笑容另有一番细腻的、谜样的情调,使我们忘却了波提切利的《春》、维纳斯和圣母。
一切画家从这件作品中看到谨严的构图,全部技巧都用在表明某种特点。他们觉得这副微笑永远保留在他们的脑海里,因为脸上的一切线条中,似乎都有这微笑的余音和回响。菜奥纳多达芬奇是发见真切的内感与皮肤的颤动的第一人。在他之前,画家只注意脸部的轮廓,这可以由达芬奇与波提切利或吉兰达约等的比较研究而断定。达芬奇的轮廓是浮动的,沐浴在雾雰似的空气中,他只有体积;波提切利的轮廓则是以果敢有力的笔致标明的,体积只是略加勾勒罢了。
“瑶公特”的微笑完全含蓄在口缝之间,口唇抿着的皱痕一直波及面颊。脸上的高凸与低陷几乎全以表示微笑的皱痕为中心。下眼皮差不多是直线的,因此眼睛觉得扁长了些,这眼睛的倾向,自然也和口唇一样,是微笑的标识。
如果我们再回头研究她的口及下巴,更可发现蒙娜丽莎的微笑还延长并牵动脸庞的下部。鹅蛋形的轮廓,因了口唇的微动,在下巴部分稍稍变成不规则的线条。脸部轮廓之稍有棱角者以此。
在这些研究上,可见作者在肖像的颜面上用的是十分轻灵的技巧,各部特征,表现极微晦;好似蒙娜丽莎的皮肤只是受了轻幽的微风吹拂,所以只是露着极细致的感觉。
至于在表情上最占重要的眼睛,那是一对没有瞳子的全无光彩的眼睛。有些史家因此以为达芬奇当时并没画完此作,其实不然,无论哪一个平庸中的艺术家,永远不会在肖像的眼中,忘记加上一点鱼白色的光;这平凡的点睛技巧,也许正是达芬奇所故意摒弃的。因此这副眼神蒙着一层怅悯的情绪,与她的似笑非笑的脸容正相协调。
她的头发也是那么单纯,从脸旁直垂下来,除了稍微有些卷曲以外,只有一层轻薄的发网作为装饰。她手上没有一件珠宝的饰物,然而是一双何等美丽的手!在人像中,手是很重要的部分,它们能够表露性格。乔尔乔内(Giorgione)的《牧歌》中那个奏风琴者的手是如何瘦削如何紧张,指明他在社会上的地位与职业,并表现演奏时的筋肉的姿态。“瑶公特”的手,沉静地,单纯地,安放在膝上。这是作品中神秘气息的遥远的余波。
这个研究可以一直继续下去。我们可以注意在似烟似雾的青绿色风景中,用何等的艺术手腕,以黑发与纱同来衬出这苍白的脸色。无数细致的衣褶,正是烘托双手的圆味(即立体感),她的身体更贯注着何等温柔的节奏,使她从侧面旋转头来正视。
我们永不能忘记,莱奥纳多达芬奇是历史上最善思索的一个艺术家。他的作品,其中每根线条,每点颜色,都曾经过长久的寻思。他不但在考虑他正在追求的目标,并也在探讨达到目标的方法。偶然与本能,在一般艺术制作中占着重要的位置,但与达芬奇全不发生关系。他从没有奇妙的偶发或兴往神来的灵迹。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这一点”指的是________;“这个研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节选的这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来论述这一中心内容?请作简要概括。

3.对文中“偶然与本能,在一般艺术制作中占着重要的位置,但与达芬奇全不发生关系”这句话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一般的艺术作品的创作中,作者往往非常倚重偶然和本能。
B.与一般的艺术创作不同,达芬奇创作时完全不靠偶然和本能。
C.达芬奇坚持独创和个性,与一般的艺术制作全不发生关系。
D.达芬奇作品中的每根线条、每点颜色都曾经过长久的思索。
4.关于“蒙娜丽莎的微笑”,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蒙娜丽莎口唇抿着的皱痕显示着她在微笑,而脸上的高凸与低陷几乎全以这皱痕为中心。
B.蒙娜丽莎下眼皮差不多是直线的,眼睛显得有些扁长,这是她正在微笑的一个重要标志。
C.蒙娜丽莎下巴部分的线条不十分规则,脸部轮廓稍有棱角,这是由于她在微笑形成的。
D.蒙娜丽莎全身贯注着一种十分温柔的节奏,她从侧面旋转头来正视着观众,使微笑十分含蓄。
5.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人物眼睛描绘得毫无光彩,是达芬奇的一项独创。
B.达芬奇重视绘画的各个细节,包括人物的服饰和背景。
C.能表现出人物浮动的脸部轮廓,达芬奇是前无古人的。
D.同样表现人物的微笑,波提切利的成就远不如达芬奇。

高二历史教案:《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教学要求

汉字与中国书画

中国的戏剧艺术

(1)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

(2)了解古代中国的文人画

(3)了解京剧的产生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说明元杂剧、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

感受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和祖国戏剧文化遗产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1

教师可展示东晋王羲之的楷书、行书、草书作品的图片,请学生在答出是哪一位书法家的基础上谈谈这几幅书法作品的特点,教师则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 除了书法艺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又具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新课导入●2

教师可展示学生的书法或绘画作品,请学生进行点评,并在此基础上谈谈中国书画艺术的特点,教师则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 为什么中国书画会具备这些特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基础达标

1. (2014年扬州模拟卷)秦始皇曾经在东巡中立了六块碑刻,右图为其中之一的《泰山石刻》,据传为当时大臣李斯所书。它的字体应是 (B)

A. 甲骨文

B. 篆书

C. 行书

D. 楷书

解析 碑刻字体为篆书。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由李斯、赵高撰写的小篆成为全国统一文体。

2. (2014年镇江模拟卷)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李白的这首诗赞颂的是 (C)

解析 从李白的诗句看,该字体书写狂放、随意、纵情、潇洒,应为草书。A项为行书,B项为篆书,D项为楷书,C项为草书,C项正确。

3. 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下列关于中国汉字与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D)

A. 汉字起源于甲骨文

B. 汉字在秦汉时期形成完整体系

C. 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简到繁

D. 书法艺术分为自发、自觉两个阶段

解析 汉字起源于“图画文字”,在商朝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4. (2014年无锡模拟卷)由刘德华、佟大为、张静初、林志玲主演的时尚动作片《富春山居图》,高票房低口碑,引发全民吐槽。与影片同名的《富春山居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由元朝的书画家黄公望所绘。该画反映出 (B)

A. 商品经济的繁荣

B. 文人画的盛行

C. 书法艺术重视法度

D. 市民文艺占据我国艺术主流

解析 该画高雅脱俗,借景抒情,意境深远,具有神韵意趣,画面上可见绘画、篆刻、书法等,符合文人画的特点。

5. 明代徐渭有一首题画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据此可见该配诗画作是 (C)

A. 山水画,重视写实

B. 风俗画,刻画习俗

C. 文人画,重视写意

D. 人物画,形神兼备

解析 该诗为作者《墨葡萄图》上的题诗,作者本身是写意画画家,《墨葡萄图》是写意画的精品,题诗的字里行间也表达出作者较强的个性。

6. (201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卷)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文化需求不断扩大。下列文学作品中因应这一时期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 (C)

解析 注意题目时间是“宋元时期”,即可排除A、B、D三项,A、B项是先秦时期的,D项是清代的。还要注意“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文化需求”是当时经济生活时代特征的突出表现,元杂剧的兴盛正是这些时代特征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

7. (2014年徐州模拟卷)“它包含了乐队伴奏、歌唱和舞蹈。舞台布景被各种不同的常规姿势和程式化动作取代,……女性角色也由男性来扮演。”此段文字可以用来描述我国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于下列哪一时期 (D)

A. 西汉 B. 唐朝 C. 北宋 D. 清朝

解析 此段文字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京剧。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徽汉合流”,融合兼收,形成新的剧种;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清末民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

8.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D)

A. 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 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C. 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 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解析 题干中的关键词是“杂剧”、“京剧”,这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

9. (判断正误)(201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卷)下图是一幅文人画。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表现文人个性,追求神韵意境。 (A)

解析 本图的作者是清代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郑板桥),作者本身是文人画画家的著名代表,从画面的图像到材料的介绍都符合文人画的特点。

10. (判断正误)(2014年徐州模拟卷)清道光年间,两种地方戏曲的艺人在北京搭班演出,以西皮、二黄唱腔为主,互相融合,并吸收其他戏曲声腔的长处,对京剧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这两种地方戏曲是昆曲、徽调。 (B)

解析 对京剧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个地方戏曲是徽剧和汉剧,没有昆曲。

巩固提升

一、 选择题

1. (冲A)(2013年高考江苏卷)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面表格,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D)

A. 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 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 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A、B、C三项明显与题干或史实不符,从甲骨文和楷体对照的画面比较中可以看出D项正确。

2. (2014年苏州模拟卷)有学者将中国书法艺术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下列作品中,把书法的这一特点发挥到极致的是 (D)

解析 以上材料是对草书的赞誉。A项是篆书;B项是楷书;C项是行书;D项是草书。D项正确。

3. 下面是宋朝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题的一幅名画。该画反映了宋代绘画注重 (C)

A. 山水景物 B. 真实情景

C. 情趣意境 D. 花鸟虫鱼

解析 该图构图和题诗都显得志趣高雅,意境幽远,从画面和题诗可以看出这是一幅文人画。

4. 新安画派在17世纪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囊括了当时在徽州区域(古称新安,今黄山市一带)的画家群和寓居外地的主要徽籍画家,他们善用笔墨,借景抒情,表达自己超脱世俗的气度,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综观其作品的表现方法应隶属于 (C)

A. 山水画 B. 风俗画

C. 文人画 D. 工笔画

解析 从材料所述的“借景抒情”、“超脱世俗”、“枯淡幽冷”等词语,可以看出是对文人画或写意画的描述。

5. (2014年连云港模拟卷)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展示出如下图卷,试图再现当年京剧名伶的风采。历史上与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直接相关的是 (A)

A. 徽剧 B. 秦腔

C. 越剧 D. 黄梅戏

解析 京剧是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而形成的新剧种,徽剧与京剧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6. 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有一副对联写道:“三五步千山万水,六七人百万雄兵。”这是戏曲表演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体现了戏曲表演的 (C)

A. 真实性 B. 通俗性 C. 虚拟性 D. 优美性

解析 “三五步千山万水,六七人百万雄兵”可以看出戏曲表演的虚拟性、夸张性。

二、 非选择题

7. 某位同学对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非常感兴趣,在学校资料室搜集了相关的资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明人陈琬的《旷园杂记》里说,嘉靖时(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

材料二 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载体。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为矣”,是对当时平民戏剧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三 清代入主中原近百年,至康乾时期,社会安定,工商业发展,生产力提高,北京作为全国的统治中心,更是豪商云集,富甲天下。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戏曲活动提供了物质保证。民间的戏剧创作和演出非常繁荣,上流社会亦对戏剧趋之若鹜。民间对戏剧的热衷,必然对皇室产生影响。康熙时期,宫中已设立了管理音乐戏曲的机构。乾隆皇帝以他深谙诗韵、偏好音律的文化修养对戏剧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从此宫中戏剧活动进入了高峰。

材料四 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加以保存。

(1) 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三,归纳京剧形成的背景和简要过程。

(3) 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为什么?

解析 该题应该属于小切口的试题。时间范围是“明清”,内容范围是“戏曲”。第一问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分析)“原因”。第二问是两个小问题,即“背景”和“过程”。第三问谈个人“观点”及“理由”,具有开放性。

答案 (1) 士大夫的推动;戏曲的平民化。 (2) 背景:商品经济繁荣,城市文化生活的需要,统治者的喜好和重视。 过程:徽班进京,徽汉合流,京剧逐渐形成。 (3) 这两种观点都不合适。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社会对京剧应当爱惜和保护;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

史料研读

1. 仓颉造字

材料一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①,百工以乂②,万品以察。

——许慎《说文解字·叙》

材料二 古文者,仓颉所造也,仰视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赞曰: 邈邈仓山,轩辕之始,创制文字,代彼绳理。灿若星辰,郁为纲纪,千龄万类,如掌斯视。生人感德,莫斯之美,神章灵篇,自兹而起。

——张怀瓘《书断》

【解读】 许慎(58—147)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他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叙》则是一篇研究先秦两汉文字学和书法史的珍贵文献。材料一记叙了仓颉造字的过程: 黄帝的史官仓颉旁观鸟兽鱼虫之迹,恍然悟出这不是花纹,而是文字,有意义可通,于是创造了文字,从此,万事万物有了名称,有了符号,文明大大向前迈进。

《书断》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品评,是最有名的品藻书论。作者张怀瓘是唐开元年间著名的书法理论家。该书分三卷,把始自黄帝终于唐代卢藏用这三千两百余年的书法发展,进行书体源流上的分析与书品优劣上的评价。《书断》影响深远,成了后代书法家、鉴赏家、书论家案头之书。材料二高度赞扬了仓颉造字的功绩。仓颉仰视天上奎星圆曲的形状,低头旁观鸟兽虫鱼的踪迹,把它们的长处结合起来创作了文字,仓颉造字的功绩,可以说是与日月同辉。

【注释】 ① 书契: 文字;② 乂: 治理。

2. 吴道子与《送子天王图》

【解读】 吴道子(约686—760前后),又名道玄,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少孤贫,曾从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未成而罢;改习绘画,年未二十,已有成就。他是盛唐杰出的画家。吴道子擅画佛教人物、山水。远师张僧繇,近师太宗时的宗教画家张孝师,并把传统中原画与西域画风融而为一,自成面貌。平生曾画壁三百余堵。他的绘画,形象生动而富于感染力。其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天衣飞扬,满壁飞动”,使色服从于形象的塑造,“朱粉厚薄皆见骨高下,而肉陷起处”,还创造了一种淡着色法,“其傅采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被称为吴装。吴道子已无真迹流传,作为他作品的摹本《送子天王画》《搜山图》《观音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的艺术风格。

《送子天王图》是描写释迦牟尼降生为净饭王子的故事。在吴道子的笔下,画面上的一切都已被民族化、世俗化了。全图围绕一个婴儿的降生,将圣主的威严和神仙的谦和、天女的安详和金刚的暴烈、送子天神的风风火火与接子皇帝的庄重慢步进行了对比,使天上与人间、动与静、缓与速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展现出一幅令人炫目惊心的画卷。在艺术手法上画作以白描为主稍施淡彩,线形两头细中间粗,遒劲顿挫,富于运动感。此为宋人摹本。

3. 同光名伶十三绝

【解读】 清代画家沈蓉圃先生,根据同治、光绪年间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十三位技艺精湛的演员,绘制了一幅彩色戏装人物像,名为“同光名伶十三绝”。

这十三位著名演员所扮演的角色是:

前排从左至右: 一、 张胜奎,老生,《一捧雪》中扮演莫成。二、 刘赶三,丑,《探亲家》中扮演乡婆。三、程长庚,老生,《群英会》中扮演鲁肃。四、时小福,旦,《桑园会》中扮演罗敷女。五、卢胜奎,老生,《战北原》中扮演诸葛亮。六、谭鑫培,武生,《恶虎村》中扮演黄天霸。

后排从左至右: 七、郝兰田,老旦,《行路训子》中扮演康氏。八、梅巧玲,旦,《雁门关》中扮演萧太后。九、余紫云,旦,《彩楼配》中扮演王宝钏。十、徐小香,小生,《群英会》中扮演周瑜。十一、杨鸣玉,丑,《思志诚》中扮演闵天亮。十二、 朱莲芬,旦,《琴挑》中扮演陈妙常。十三、杨月楼,老生,《四郎探母》中扮演杨延辉。

以上这十三位著名演员,除杨鸣玉和朱莲芬以演昆曲为主外,其他十一位都是京剧的表演名家。他们的艺术造诣很深,可以说是当时各种不同角色的代表人物;在不同程度上对京剧的创造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因而也是京剧艺术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资料卡片

1. 古今一脉相承的汉字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世界上另外几种最古老的文字,如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中美洲印第安族玛雅人创造的象形文字,都已经成为死文字,不再使用。汉字从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一直到今天的现代文字,尽管在形体上、读音上或字义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现代汉字和古代汉字一脉相承,现代汉字是从古代汉字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

2. 顾恺之

顾恺之(346—407),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东晋大画家。他认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画人物之所以难,不仅难在不容易掌握人的形象特征,而且更难在不容易表现人的精神面貌。这对我们理解顾恺之“传神写照”的绘画理论很有帮助。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眉目足以传情,明确地把人的精神、情感规定为艺术的表现对象,并将其置于突出地位,是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的一大贡献。然而,顾恺之并不认为只有眼睛才能传神,他画裴叔则,将其面颊上的三根毫毛画出来,使观者立刻感到“有如神明,殊胜未安时”。这就是说,画家要观察表现对象,将表现对象的特征真实地再现出来。“传神写照”的绘画理论,意味着鼓励画家通过探索,来表现人生超脱、永恒的精神境界。这种绘画理论与魏晋人物品藻和诗文评价的注重神韵是相通的。以风姿神貌的品评替代先前纯理性重道德伦理的评价,这使顾恺之的画论有了更为重要的审美意义。

3. 《墨梅图》

王冕的《墨梅图》传世不止一幅。教材选用的《墨梅图》画的是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表露出画家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第三单元 单元归纳与整合

网络构建

历史分期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历史要旨

中国古代科技初步发展;《诗经》《离骚》分别奠定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汉字与绘画取得重大成就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造;汉赋的涌现;书法、绘画取得较大发展

封建社会日趋鼎盛,科技、文学、书法、绘画全面发展

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四大发明进入成熟阶段并逐渐外传;词进入繁盛时期;风俗画是最大亮点;元杂剧标志戏曲成熟

古代科技进入总结时期,涌现出一些总结性巨著;小说创作蓬勃发展;书法、绘画继续发展;京剧形成

历史特征

1.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代表性成就,是中华文明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农业息息相关

3.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状况紧密联系,不同时期的文艺成就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

单元整合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丰富多彩,辉煌灿烂;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成果绚丽多姿,异彩纷呈。

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异彩纷呈。最具有代表意义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领域科技的发展,则推动了古代农业文明的进步。同时,中国古代医药学亦相当发达,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2.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博大精深,缤纷多彩。文学方面,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成为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推动了古代文学的发展。艺术方面,以书法、绘画和戏曲等领域的成就最为突出。其中,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早在商朝就已形成完整的体系。书法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积累,到魏晋时期,发展成为一门艺术。绘画则与文字相伴而生,注重写意传神。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繁多,京剧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能力提升

1. 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及其原因

(1) 区别

中国古代科技

西方近代科技

注重经验总结

注重实验验证

注重综合性

注重理论分析

主要服务于农业

主要服务于工商业

中国

西方

经济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分散性与封闭性,使科技发展缺少动力

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对科技提出更高的要求,成为科技发展的巨大动力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与制度保障

对外

海禁与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

殖民扩张,开拓海外市场,推动科技进步

思想

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带动思想解放,面向现世、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2.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

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民族交往给中国古代各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从而显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1) 先秦时期: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日益瓦解,封建制度逐渐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发展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2) 秦汉时期: 西汉儒学独尊,文化由此得到迅速发展,文学艺术各放异彩。(3) 魏晋南北朝时期: 反省东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形成士人群体,书法、绘画发展较快。(4) 隋唐时期: 唐代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多元,科举取士,一片盛世气象。文学艺术全面辉煌,产生了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5) 宋元时期: 宋代统治者重文,商品经济和城市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6) 明清时期: 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与文艺作品。

高二历史教案:《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2》教学设计


【课前导学】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把握两点

1、汉字:①起源: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②演变脉络: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楷书脉络演变发展。③演变趋势: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2、书法艺术:①两个阶段:魏晋前基本为自发阶段。魏晋后,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②主要书体:楷书、草书、行书主要特点及其代表。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把握七点

1、原始绘画艺术:①主要在陶器上绘制图案。②代表作:《鹳鱼石斧图》。

2、夏商周绘画:①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②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战国时期。

3、秦汉绘画艺术: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4、魏晋绘画艺术: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②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

5、隋唐五代绘画艺术:①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②追求“画中有诗”,文人画从此兴起。

6、两宋时期绘画艺术:①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②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7、元明清绘画艺术:①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②代表作品: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黄甲图》《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三、“京剧的出现”把握两点

1、中国戏剧发展:①春秋战国:“优伶”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专业演员。②元朝:中国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③明代:出现昆曲。

2、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京城市民承认,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舞台艺术。

【整合拓展】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⑴形成完整体系:商朝;⑵脉络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⑶总趋势:由繁到简。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汉字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①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保证汉字使用的畅通;②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③自身的成熟与完美。

★有关字体:①三国钟繇:将隶书转化为楷书;②草、楷日本字。③契丹、西夏文字:契丹偏旁夏楷书。

2、书法:⑴艺术阶段:①自发阶段:魏晋以前;②自觉阶段:魏晋开始;⑵特点:①楷书(又称正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②草书(艺术性最强):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③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具有审美和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唐朝的草书大家有张旭?(“草圣”)、怀素(把草书艺术推向顶峰),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中国画:①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战国时期;②特征: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主流:⑴宗教画为主、山水画开始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⑵山水花鸟画为主:隋唐时期;⑶风俗画:两宋时期;⑷文人画:元明清时期。

3、代表:⑴东晋顾恺之: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①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才绝和痴绝。②《女史箴图》:“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

⑵隋唐:①隋展子虔:被誉为唐画之祖;②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子”指释伽牟尼)。

⑶北宋:①宫廷画院兴起;②《清明上河图》:有人称,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评价: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

⑷元明清文人画:①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②王冕《墨梅图》:清代朱方蔼曾说:“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至元煮石山农(王冕)始易以繁花,千丛万簇,……,为此花别开生面”。

★二战期间,英国政府为感谢中国军队在缅甸解除日军之围,曾有意把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归还中国,与赠送中国一艘潜水艇二择一,做为谢礼。

三、京剧的出现

1、戏曲艺术:①推向成熟:元杂剧;②昆曲:明清江苏昆山一带。

★元杂剧:将诗词、对唱、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京剧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最高成就。

2、京剧:①形成过程:乾隆末年(1790年80寿辰),徽班进京,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同光年间,走向成熟。②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③角色:生(男性)、旦(女性)、净(年纪大的男性)。

★脸谱通用色彩的含义:①红色: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例如关公等。②黑色: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③白色:阴险奸诈;刚愎自用。④紫色:刚正威武,不媚权贵。⑤黄色:勇猛而暴躁。⑥金色:神仙高人。⑦银色:神仙、妖怪。⑧绿色:勇猛,莽撞。⑨蓝色 刚强阴险。

★①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国画、中国中医。②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1924年,梅兰芳应美国文化界人士邀请,率团赴美演出,取得了很大成功。东方舞台艺术第一次在西方出现,引起了强烈的轰动,电影大师卓别林、黑人歌唱家罗伯特与梅兰芳结为好友。1935年,梅兰芳应邀到苏联访问演出,与高尔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萧伯纳、布莱希特等世界文学艺术大师会面,受到了高度的赞扬。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汉字的起源时间和演变过程、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和基本特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

理解“书画同源”;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能说出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书画作品、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通过问题探究、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将本课标题用楷书、隶书和行书三种字体共同组合而成,请学生辨别。

书法艺术大家都很喜欢,我们班就有好几位书法爱好者。谈到书法必然与汉字与绘画相联系,无字就无书法,有书就往往有画,所谓“书画同源”。那么,中国汉字的起源是什么?演变的过程是怎样的?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基本发展脉络是怎样的?这些我们都将在本节课探讨。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请学生或者老师自己讲仓颉造字的传说。

提问:古书上普遍记载的这个传说可信吗?

(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慢慢丰富发展起来的。仓颉有可能是文字的整理者或者颁布者。)

2、汉字的起源——图画文字。(半坡彩陶上的象形字)

3、成熟文字的出现——甲骨文。(图片展示)

4、甲骨文之后出现了什么文字?(金文)

5、学生总结:汉字的发展。

汉字发展至今约有36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形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以及草书、行书这样的发展脉络,虽然字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们的基本结构仍是相通的。

6、提问: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总体发展趋势是由繁到简。)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文字本来是用来记事的,但发展到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学生分组讨论楷书、行书、草书的各自特点,并举例说明或板书。

1、楷书:笔画详备,结体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代表作《宣示表》等。

2、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任情纵性。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等。

3、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它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小结:我们不但要了解书法演变的历史而且要通过书法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特别是在电脑时代疏忽书写的情况下,提倡书法艺术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三、笔墨丹青中国画。

在中国书法和绘画总是相提并论的,书画同源、琴棋书画、能书会画等词语都是证明,探讨了书法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同具魅力的中国绘画。

学生分组探讨各时期绘画特征与成就。

1、新时期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夏商周三代:人物肖像画。《人物龙凤图》等。

3、秦汉时代:绘画门类丰富。《夫妇宴饮图》。

4、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人物肖像是创作主题。《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5、隋唐五代时期:绘画的高峰,山水画、人物画都很繁盛。《步辇图》、《送子天王图》、《游春图》等。

6、两宋时期:绘画艺术全面发展。《清明上河图》。

7、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墨梅》、《黄甲图》等。

8、探讨:绘画艺术和当时社会有没有关系?能不能举例说明?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例如宋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增加,文化需求扩大,风俗画开始流行;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画家们多画残山剩水寄托抑郁心情。)

小结: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构筑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了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京剧的出现。

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戏曲。中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繁花似锦,尤其是京剧,被视为国粹。

1、提问:世界上有三种典型的戏剧文化形式:歌剧、芭蕾舞、京剧,京剧是何时入何形成的呢?

(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光绪年间走向成熟)

2、京剧表演知识。

角色:生旦净丑。

艺术特征:念唱做打。

乐器:打击乐和管弦乐。

脸谱:(图片展示)

五、小结全课: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古代艺术成就,包括书法、绘画和戏曲。作为新时期的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是必须的。也希望中国传统艺术能在现代条件下不断创新,继续发扬光大!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424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