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编写:刘龙华审稿:陆其勇
考试要求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
①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②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人口的增长十分;
2、18世纪产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3、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国际大环境相对等原因,世界人口特别是国家人口增长。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又称,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率
率和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不同人口增长阶段的比较
发展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
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较大。人口增长处于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状态。人口出生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死亡率迅速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急剧增长。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人口增长的速度开始减缓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很低。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甚至已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人口增长模式高、、低
(型)高、、高
(型)高、低、高
(型)低、、低
(型)
开始出现的
时间、国家农业社会时期出现在工业化初期,发达国家一般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开始进入这个阶段欧美发达国家一般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开始进入这个阶段国家
目前分布地区生活在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一些土著居民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家大多数
国家大多数
发达国家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当今世界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人口增长、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等引起的问题最为突出。
2、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持续增长势头,而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已保持。
3、人口问题的不同表现
自然增
长率水平人口问题典型国
家举例
表现后果对策
发达
国家保持较
水平人口增长
和人口
化劳动力、青壮年负担
等采取鼓励
的政策,并接纳来自
发展

国家水平较大多面临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以及0∽14岁的少儿比重
等问题不利于

问题的解决大多赞同实行
政策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练习巩固
1.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2.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
读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图,回答3--4题:
3.1950年后的人口增长特点是()
A.十分缓慢B.迅速增长C.速度加快D.保持稳定
4.从图示来看,1770年后,世界人口增长
速度加快,其原因是()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②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③平均寿命延长④人口出生率上升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减少B.没有战争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D.农业的发展
6.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C.增长减缓阶段D.低速增长阶段
7.下列国家和地区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第四阶段的是()
A.美国、加拿大B.澳大利亚、韩国C.巴西、埃及D.中国、新加坡
8.自然增长率迅速提高的人口增长阶段是()
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D.“低速增长”阶段
9.在新的世纪里,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是()
 A.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趋势
C.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D.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
10.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增长缓慢和老龄化问题
C.失业问题D.居住条件差的问题

相关阅读

新课程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专题复习 [鲁教版]


新课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全册

专题一 人口与环境

一、考纲要求:

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人口的增长。中国的人口政策。

人口移动的类型。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世界人口的分市。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二、典型例题分析:

1.(06年文综重庆卷)图3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A.现代型和过渡型B.原始型和传统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C.传统型和过渡型

(2)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1)人口再生产类型概念、类型及特点。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根据各种柱状的长短,结合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很容易得出a、b、c所代表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为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2)由柱状统计图可知C为现代型,在现代社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答案】D B

2.(06年 江苏卷)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回答: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导学探究题解析 [鲁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导学探究题解析

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⑴天体系统的层次是怎样的?

天体和天体系统是两个不同但又密切联系的概念。天体是宇宙物质存在形式的统称。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就形成了天体系统,其有不同的层次和级别,注意它们间的从属和并列关系。

⑵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扰动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讯:当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

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导致地球磁场中的小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在高纬度的夜空中,经常能看到绚丽的极光。

影响地球自然环境,产生自然灾害:如气候以11年为周期的异常变化,形成了水旱灾害。

⑶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有哪些?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尤其是高级智慧生物主要得益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身的物质条件。

宇宙环境:有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和安全的宇宙运行环境。

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有了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的存在);地球自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度变化不至于变化剧烈,保证了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有了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层);地球很早出现了海洋(使地球早期形成的单细胞生命,免受紫外线的杀伤)等。

高中地理选修六1.1人类环境导学案(鲁教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选修六1.1人类环境导学案(鲁教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节人类环境

1.了解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2.结合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巩固练习:

读图1,回答1-3题

1.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2.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北冰洋④印度洋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

3.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A.光照B.水源C.地形D.土壤

4.下列民居最能反映人文环境特征的是

A.②③④B.①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5.自然状态下,哪一种陆地自然带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最大

A.中国温带荒漠带B.巴西热带雨林带

C.北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俄罗斯苔原带

6.影响莲藕和仙人掌的个体形态差别的主要因素是

A.光热B.地形C.土壤D.水分

7.人类对环境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围绕着

A.生产力的发展B.人类文明发展

C.知识的积累D.工业的推进,科技进步

8.骆驼刺根系发达,可达15米长的主要原因是:()

A.沙漠地区沙性土壤利于根系的伸展B.为了避免被沙漠中的大风拔起

C.骆驼刺高大,且枝叶繁茂,根系必然发达

D.能从很深很广的地下吸取维持生存的必要水分

课后练习:

9.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A.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B.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

C.人类活动都会对生物体带来灾难D.人类对自然的维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

10.莲的独特的个体形态和生理机能说明

A.植物的生活深受环境的制约B.植物对环境的长期适应,造成其对环境的依赖性

C.植物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D.水分条件是植物分布的决定因素

11.有关绿色植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主导土壤的形成②改变了地球的面貌③维护生态平衡④吸烟滞尘、减轻污染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正确的是①生物的生命活动参与、改变了大气的成分②生物的生命活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③生物促进了土壤的形成④生物的生命活动使自然界的化学元素进行迁移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3.城市绿地的主要作用是①涵养水源②降低噪声③防风固沙④净化空气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4.下列物质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有

A.钢铁B.天然气C.棉花D.煤油

15.下列对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中海沿岸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叶片小,硬叶,叶面表层有蜡质,能反映出该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的气候特点。

B.有树木高大、茂密、枝叶大特点的森林,能反映出该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

C.台风对植物的破坏作用很强,因此在台风活动频繁的地区不可能有高大的树木

D.在碱蓬生长相对集中的地区,能反映出该地区土壤为红壤、紫色土。

16.下列现象中,属于受人类活动影响产生的是:()

A.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周围海面冰山数量增多

B.阿尔卑斯山、喜玛拉雅山等高山区的雪线下降

C.射向地面的红外线增多,皮肤癌发病率提高

D.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

17.有关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发展“能源密集型农业”

B.为扩大耕地面积,我国南方山地丘陵伐林造梯田

C.为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条件,人类设法改变地面状况,修水库,绿化造林是人类与环境统一表现

D.为改变大城市交通条件,大量使用汽车等运输工具

18.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①在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②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③荷兰人围海造地④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大量增加汽车等交通工具()

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1.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本题9分)

⑴图中A表示;B表示。

⑵图中箭头1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箭头2表示人类通过新陈代谢和活动,以的形式向环境输出。

⑶图中箭头3表示,箭头4表示。

⑷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41.(本题9分)

⑴人类社会环境⑵物质和能量消费废弃物⑶人类社会作用于环境环境反作用于人类本身(环境的反馈作用)⑷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环境的自净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人教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人教版)教学设计

3.3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水体的组成。

2、理解海洋对大气、水热平衡的影响。

3、理解海岸地理环境及对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意义。

4、掌握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二)能力目标

1、读图分析的能力,会应用有关的图表分析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现实的实际事物为例,加强对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应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理解人类与海洋、海岸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保护海洋资源、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实现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认识到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激发热爱海洋、了解海洋的兴趣。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934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