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人是万物的尺度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人是万物的尺度”,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人是万物的尺度

公元前5世纪——智者运动人文精神产生

三次思想解放运动14——17世纪——文艺复兴人文精神复兴

17、18世纪启蒙运动人文精神成熟内容标准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学要求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2.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时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3.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体会知识对于完善一个人美德的重要意义

考试说明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问题探究

教学重点

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即美德”的观点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苏格拉底和普罗塔戈拉二者在看待“人”自身这个问题上的差别

教学课时

1课时

智者的启蒙——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是万物的尺度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人生而平等——斯多亚学派

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背景:

(1)经济——古代希腊经济发展

(2)政治——政治的繁荣

(3)的地位提高

2、主要代表

A、智者学派:——代表人物:。

(1)主要内容:

①智者学派以和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他们以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之间的关系、、和等。

②智者学派特别强调的价值。——普罗泰格拉提出“”,认为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2)言论特点:

①言论从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主义和主义。

②注重。

③怀疑,否认。

(3)思想核心:。

(4)智者运动的影响:

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有利于,推动雅典的发展。

注意:如何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

(1)进步性:

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了“神是万物的尺度”的可能性,从而了人的存在价值,了传统的人神关系的思想束缚,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次觉醒。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局限性:但是它过度关注人的感觉,忽视,是主义至上观点的滥觞。

B、苏格拉底:(前469——前399)雅典人

(1)主要思想

①重视研究人本身以及人的伦理道德。倡导“”

②强调的作用,把知识与道德合二为一,提出“”。

③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第一次在上发现“自我”,提出认识你自己。

④尊重,追求思想自由——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到雅典陪审法庭的审判被判有罪处以死刑。罪名是腐蚀雅典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而宣传自己的新神。

——启迪是:服从和遵守法律、捍卫思想的自由和人格的尊严。

(2)影响:

苏格拉底第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和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C、斯多亚学派——人生而平等

影响:斯多亚学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1、人文主义:

“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2、苏格拉底的思想与智者学派有哪些异同?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相同:

都把人类社会作为研究主体,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不同:

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3、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异同

孔子

苏格拉底

相同:

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不同:

(目标上)

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

4、如何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与以前的哲学家研究相比,这句话的伟大之处在哪里?

含义: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评价(伟大之处):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者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去予以抵制,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人文主义思想派别?其意义何在?(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代表人物的主张?其核心主张是什么?

1、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人类“生而平等”的是

A.希腊的智者运动B.斯多亚学派C.文艺复兴运动D.百科全书派

2、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是

A.普罗塔戈拉B.苏格拉底C.霍布斯D.芝诺

3、下列关于苏格拉底及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强调人类理性B.主张承认绝对权威

C.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D.经常运用助产术探究真理

4、下列关于斯多亚学派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古希腊智者运动的延伸B.创始人是西塞罗

C.斯多亚哲学最主要的是物理学和伦理学D.它主张人生来平等

5、西方的人文精神起源于下列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A.希腊的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运动

C.启蒙运动D.欧洲封建国家改革运动

6、苏格拉底的名言是:

A.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B.人是万物的尺度

C.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D.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7、有关希腊智者运动的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A.以探索人类社会和人类主体为主要内容

B.主要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

C.产生于公元5世纪中叶,与雅典民主政治高峰期相当

D.它第一次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8、马克思称苏格拉底为“哲学的创造者”,其主要依据是苏格拉底

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的主张B.强调人类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C.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D.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制性

9、古希腊智者学派提出()理论,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

A.水是万物的本原B.感觉即知识C.人是万物的的尺度D.美德即知识

10、苏格拉底悲剧性的死,就其政治制度而言能够表明

A.苏格拉底人格中的光辉B.死刑应该废除

C.雅典民主政治的混乱D.希腊政治中的迷信色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因为法律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民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的约定的产物。”

——安提丰

材料二:“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三:“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材料四:“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

材料五:美德即知识。

(1)材料一体现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思想?这一思想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2)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一些?请简要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

(3)材料四、五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其在古希腊历史的地位是什么?

(4)在当时思想家的眼中,优秀的个人具备的必要素质有哪些?答案

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背景:(1)经济——古代希腊商品经济发展(2)政治——民主政治的繁荣(3)人的地位提高

2、主要代表

A、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

(1)主要内容:

①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他们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②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2)言论特点:⑴言论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⑵注重实利。⑶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

(3)思想核心:人是万物的尺度。

(4)智者运动的影响: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有利于思想解放,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注意:如何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

(1)进步性: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了“神是万物的尺度”的可能性,从而肯定了人的存在价值,冲破了传统的人神关系的思想束缚,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局限性:但是它过度关注人的感觉,忽视道德,是个人主义至上观点的滥觞。

B、苏格拉底:(前469——前399)雅典人

(1)主要思想:①重视研究人本身以及人的伦理道德。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强调知识的作用,把知识与道德合二为一,提出“美德即知识”。

③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提出认识你自己。

④尊重理性,追求思想自由——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到雅典陪审法庭的审判被判有罪处以死刑。罪名是腐蚀雅典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而宣传自己的新神。——启迪是:服从和遵守法律、捍卫思想的自由和人格的尊严。

(2)影响: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C、斯多亚学派——人生而平等

影响:斯多亚学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1-5BABDA6-10DCCCC

11、(1)材料一体现了智者学派的思想。背景: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公元前5世纪中叶后,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的政治文化中心,随着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人的地位得以提高。(2)主要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和安提丰。思想主张有“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认为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对于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3)是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要思想:认识你自己,注重对人的探讨,强调知识的作用,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是伟大的思想家之一。(4)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宗尚理性等。

相关推荐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课“人是万物的尺度”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本专题讲授的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主要内容包括西方奴隶制时代人文精神萌芽──希腊思想家(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的光辉,14至17世纪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7至18世纪理性主义的光芒──启蒙运动。通过此专题复习让学生了解人文精神在演进历程上,由崇敬“神”到早期人文精神的萌芽,再到近代以来系统论证“人”的价值和力量,一直到理性主义至上。理解人文精神的萌芽,以及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弘扬为中心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关注欧洲近代这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内在联系与嬗变,概述人文精神演进中的历程及其历史意义。

第一课“人是万物的尺度”

一、课标内容;

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重点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二、教材分析: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人文主义起源的重要原因;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着重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提高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课前组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网上资源等感受西方古典时期伟大哲人的丰富思想。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体会人文主义内涵,追溯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合理评价其历史和现实意义。课后:还可以依学生的兴趣程度和疑点继续探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对所有的问题都应采取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专题联系:

在“一标多版”状况下,教学时可参照其他新版本对此专题的论述及其采用的史料;人民版中与相关其他专题的联系(如必修一的第六、七专题;必修二的第五专题;必修三的第一、七专题等)

(三)本课内容:

讲述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包括三个阶段: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约前481年-前411年),代表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苏格拉底(约前469年-前399年),主要贡献:

1、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所判断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和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斯多亚学派,代表人物:创始人芝诺(约前336年-前264年)、西塞罗、塞内卡等,代表观点:

1、“逻各斯”是一个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

2、自然界的一切发展和变化都是有规律的,是符合理性的;

3、人类社会也具有理性;

4、人同自然界一样都产生于最高的理性——逻各斯,从而得出人人生而平等的结论。

三、重难点突破

重点:古希腊“智者”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三个发展阶段和派别。

难点:对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尺度”所孕育的人文精神的内涵的分析和理解;对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名言所体现的尊崇理性和追求思想自由的理解。

四、教学安排:

一课时

五、课前导学材料:

1、大约在,希腊开始了一场。它是在、

及其由此产生的和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

2、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其思想观点是“”。他被视为西方第一次的先驱。

3、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雅典人,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高名望的人物之一。马克思称他为“的创造者”,“”的化身。

4、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两句名言也代表了其思想观点:“”“”。他被视为18世纪

的先驱和战友。

六、重难点问题分析及教法学法建议

1、通过图片《美神维纳斯》、《智慧女神雅典娜》《众神之神——宙斯》《宙斯和赫拉的神话故事》等提炼概括古希腊的神化故事的基本特点:人格化、人性化。由此引导进入本课主题——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2、结合专题导语解释概念:人文精神及其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

3、古希腊哲学家的各自主张及评价,这是本节重点。可以先提出问题:什么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是谁?为什么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会出现智者学派?有何主张?意义何在?学生阅读教材,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即可。

4、苏格拉底的思想被称为西方哲学源头,其思想重要性不言而喻。结合其名言和课本引导学生提炼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1)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2)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3)认识你自己4)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名言如;“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在某个意义上你自己也就可以制造一切事物。”

“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真理而奋斗。”

其独特的教育方法及悲剧性的结局都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予以介绍。下面就是“精神助产术”最经典的一段: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人人都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就不道德了。”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作“精神助产术”。

对于《苏格拉底之死》这幅创作于1787年的油画,可与学习延伸第二题结合起来进行评述。先介绍苏格拉底被判饮毒药酒处死这件事,然后引出问题:如何评价苏格拉底的行为?通过讨论,最后希望能够达成下面的一些认识:法律首先要符合人性和尊重生命。法律是为人产生并为人服务的,法律不应该异化为人的枷锁。其次必须体现对权利的尊重与保障。人的权利重于泰山,法律既要尊重人的权利,又要限制剥夺权利的行为。同时,法律要“公平地”和“正当地”对待每一个人的权利。人的本性有善、恶之分,合理与否之别,一定时期的法律保护当时绝大多数人的善、合理的本性要求。

5、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分析:在公元前5世纪叶以后的希腊奴隶制时代产生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最早萌芽,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智者学派和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等。古代希腊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人”的看法对人的看法的不同点是(1)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认为,判断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是西方人本主义的最初表现。这一学说本质很容易产生将人的主观感觉和思维看得高于一切的危险,从而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坑。因为客观事物的存在并不以人是否感觉而存在,且客观事物的性质也不是以人是否感觉到它而发生变化。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2)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人必须确立理性的至高无上。(4)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都主张人要“认识自己”,但苏格拉底对“认识自己”提出了新的观点:认识自己并不是认识人的外表和身体,而是要认识人的灵魂;而认识人的灵魂,不在于认识灵魂的其他方面,而在于认识灵魂的理性部分,只有认识到了灵魂的理性部分,才算真正认识了自己。因为人性的本质在于理性,所以,人生的最高目标就应当追求正义和真理。苏格拉底关注的中心问题是个人品德的完善和人的道德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他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理性是人的中心,而道德应当是人生追求的中心目的。希腊人文主义在苏格拉底身上得到了最高体现。

概括:同:都把人类社会作为研究主体;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异: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6、有兴趣可介绍一下时代较近的两位思想家:孔子与苏格拉底。

7、人生而平等这一目为课外阅读。它为人文精神“智者运动”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建议讲清斯多亚学派创始人,思想主张、意义等。可通过材料创设问题情景:

古代哲学的各种流派,可以看作是一种宗教。其中没有一个流派的道义比斯多亚派的道义更有益于人类,更适宜于培养善人了。

只有这个学派懂得如何培养公民,只有它培养了伟大的人物,只有它培养了伟大的帝王。

斯多亚派虽然把财富,人间的显赫、痛苦、忧伤、快乐都看作是一种空虚的东西,但他们却埋头苦干,为人类谋幸福,履行社会的义务。他们相信有一种精神居住在他们心中。他们似乎把这种精神看作一个仁慈的神明,看护着人类。他们为社会而生;他们全都相信,他们命里注定要为社会劳动;他们的酬报就在他们的心里,所以更不至感到这种劳动是一种负担。他们单凭自己的哲学而感到快乐,好像只有别人的幸福能够增加自己的幸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问答:

(1)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创始人是?

(2)古希腊斯多亚学派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

(3)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思想主张?

8、历史启示

①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形态上的反映。

②先哲的伟大精神是我们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动力,也是丰富我们思想的无尽源泉。七、课后练习:

1、被视为西方第一次启蒙运动先驱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A.芝诺B.苏格拉底C.但丁D.普罗塔戈拉

2、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和“智慧”的化身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B.西塞罗C.芝诺D.普罗塔戈拉

3、关于苏格拉底名言“美德即知识”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A.美德是获得知识的前提

B.美德是知识存在本质所在,而知识又是美德的充分条件

C.美德就等同于知识

D.知识能充实道德

4、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人生而平等”的是斯多亚学派,该学派创始人是()

A.芝诺B.普罗塔戈拉C.泰勒斯D.亚里士多德

5、古罗马的斯多亚学派指出:“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这说明斯多亚学派()

A.抨击批判奴隶制度

B.提倡解放与释放奴隶

C.在人类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人文思想

D.其自然法理论是罗马奴隶制瓦解的思想基础

6、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从水而来,是水的变形,万物都又复

归于水。水包围着大地,大地在水上漂浮,不断从水中吸取他所需要的营养。

材料二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

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三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他主张人不应该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要“认识你自己”,就应该承认自己的无知,并努力寻求知识,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

请回答

(1)泰勒斯提出的观点的意义是什么?

(2)同泰勒斯相比智者学派的研究方向有何变化?应怎样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

(3)在哲学思想上,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相比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①冲破宗教神话对世界的解释。

②哲学研究的重点由认识自然转变为认识社会和人生,进一步冲破宗教神话。但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否认世间的客观评判标准的存在,具有局限性。

③苏格垃底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但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这方面,他与智者是一致的。资料选编:

1、关于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就应当用自然的秉赋和实践;此外,还宜于从少年时候开始学习。”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戈拉普罗泰戈拉佚事

起初,普罗泰戈拉默默无闻。后来他流浪到雅典,埋头沉思了几年,然后,冲出门对人们大喊:“人是万物的尺度。你们与其把时间耗在争论真理上,不如用来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正巧啊,那会儿雅典的老百姓正为战争造成的缺吃少穿愁苦着。而老普的实用主义,恰对众人的心思。人既然是万物的尺度了,那么,咱就不管是非曲直,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因此,老普一炮走红,四面八方的小青年们,纷纷揣着银子投奔到老普门下求学。老普开始职业教师的生涯.

2、苏格拉底的相关介绍

国籍:古希腊

生卒年:公元前469~前399年出生地:希腊雅典阿洛佩凯村

爱好:天文

历史评价;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一生成就: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将集中于对物质环境与自然现象的理论探究转入了对人生事物、道德问题及人伦问题研究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既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也不愧为古希腊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勇敢的社会改革家。

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事物的生存和毁灭都是神特意安排的;而研究自然就会冒犯神。既然自然界不能成为哲学的对象,就应当集中精力研究伦理道德问题。苏格拉底宣称,世界万物都是神按照自己的目的创造的,所以万事万物才各有自己的用处。神全视、全听,无处不在,指挥一切,管理一切。人的一切都是神安排的。因此,他劝导人们敬神。所以,苏格拉底最关心的是: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美德,它和知识的关系如何,以及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认为研究哲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认识普遍真理,培养道德,引导人们去过道德的生活。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想来自知识,所以正义和美德就是知识,有知识就有幸福,即所谓的知德合一。苏格拉底所谓的知识指的是认识公共福利和普遍的道德规范例如仁慈、明智、谨慎、正直、勇敢、克制等,而不是指对个别、特殊和偶然事物的了解。美德是对仁慈、明智、谨慎、正直、勇敢、克制等这些品质的概括和抽象,因此不仅是个别人应当去追求的,也是大家应当追求并且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有知识的人才能为善。所以,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应由经过训练的有知识有才干的人来管理,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民主。这样的观点是为了对雅典当时的制度补偏救弊,使国家制度得到改善。苏格拉底的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苏格拉底贬低感性认识,提高理性认识;主张不能轻信感官,要用心灵的眼睛寻求存在的真理。苏格拉底自称为知识的“接生婆”。苏格拉底在与人讨论各种问题时,谈话时双方一问一答,苏格拉底佯装自己一无所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用反诘的方式,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从而促其积极思索,然后再利用各种有关事物进行启发和诱导,使学生一步步地接近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通过揭示讨论对象自身的矛盾,使对方逐渐修正各自的意见,从而导致出逼近“真理”的认识。这种所谓的“接生术”是一种归纳法,即通过归纳形成普遍概念。这种通过归纳下定义的方法,在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发展史上有着极大的贡献。

苏格拉底是辩证法的发明者和运用辩证法解决哲学问题的大师。他的辩证法思想,影响到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尤其是列宁,以至影响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念。苏格拉底开拓了从感性世界向理性世界的前进之路,对此,无人否认这是西方文化性格的奠基性工作。

苏格拉底一生无著述流传下来,只是讲述,他的思想是由其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记载下来的。此外,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也有零星记载。苏格拉底本人的传世之作只有《阿波罗领》和根据伊索寓言改编的几段小诗。

苏格拉底的学生中有柏拉图,他建立了影响后世深远的思想体系。另外一些学生与当时流行的其他学说相融合,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学派,如墨加拉人埃于克列伊德斯建立了墨加拉学派,这个学派一直存在到公元前二世纪上半叶。犬儒学派的创始人安提斯特涅斯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著述丰富,影响深远。昔勒尼学派的创建者阿里斯提波斯也曾拜苏格拉底为师。

思想家对后世的影响,一是取决于其思想的深度和所达到的理论高度;一是决定于其崇高的人格力量,感召后世,为千古垂范。苏格拉底在这二者上,可以说都是无与伦比,为他人所难以企及的。在希腊哲学史上,苏格拉底是由智者派时期转化到体系化时期的核心人物,是希腊哲学发展的纪元性人物。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后来的哲学史家以他为界在欧洲哲学史中划出了一个“前苏格拉底时期”。

3、关于孔子与苏格拉底

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做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多少类似之处。第一、他们俩出生的时代很接近。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我国周元王七年),正是中国孔子死后十年的光景,两人活的岁数几乎相同,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即公元前479年);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周安王三年),七十岁的时候被迫服毒而死。第二、他们的容貌都谈不上好看。据说孔子名丘,因为他生来就有一个高耸突出的前额而得名,这一个不大相称的面庞,谈不上英俊和潇洒;至于苏格拉底的相貌,据威尔杜兰在其所著《西洋哲学史话》里的记载,说他有光秃秃的头,大大的圆脸,深陷的眼眶,宽阔而朝天的鼻子,活像一个挑夫。有的书上更说他有一个便便的大腹,如此这般的一幅古怪相,再配上蹒跚的脚步,自然是够难看的了。

第三、他们生的时代也很相似。孔子适在周室衰微的春秋时代,五霸跋扈,诸侯兼并,动乱频仍,民不聊生,他寝不安席,栖栖遑遑,周游列国,思所以行其道。苏格拉底出生在雅典,当时的希腊半岛,也是城邦纷立的时代,较强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如果没有外侮的入侵,各城邦间的纷争总是接连不断。第四、他们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孔子那种忧道不忧贫的精神,和正人心辟邪说的毅力,深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苏格拉底在世时,经常批评政治,攻击诡辩学派,那种至死不屈的精神,同样深为世人所景仰。孔子的“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苏格拉底终日苦口婆心教导雅典青年的热忱,都不愧是古今教师的楷模!第五、他们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

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异同处:

相同处: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不同处:目标上,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而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

4、关于苏格拉底教学法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苏格拉底又追问:“假如你的儿子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学生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学生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

“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二人性的复苏
(一)教学目标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道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得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与《大卫》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知道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与《九十五条论纲》。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运用阅读法、对比法等方法进行大胆的推理和论证,以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性质、思想理论主张,从而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对于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及其主张,学生可以运用图表法进行概括和总结,以利于了解和掌握。另外,要重视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阅读,必要的时候进行分析,从而更有利于理解本课内容。
对于欧洲宗教改革的学习,必须运用历史联想法,把其和文艺复兴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仅要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更要理解其性质和作用。

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内涵;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容
难点: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内涵;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三)教学过程

共同赏析作品——《雅典学院》。
这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力作之一,作品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为背景。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右方前面以欧几里德为中心,用圆规在石板上计算;左方前景的中心是毕达歌拉斯。前景中心是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还有苏格拉底,亚历山大等等,共50多位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在那里,他们似乎忘掉了尘世间的爱恨情仇,惟有理性的思考,讨论,争辩……。
过渡:拉斐尔对古希腊文化的尊崇是不言而喻的,其实与拉斐尔同时代的许多作品中,都出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学者巨人。例如:大家熟知的作品《神曲》,陪同但丁梦游三界的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但拉斐尔、但丁等人生活的时代与古希腊罗马相距有一千多年了。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学者一定要去崇尚和寻找久远的文明呢?

一、文艺复兴
神光笼罩下的中世纪:
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总之,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一)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出现的背景
1、经济: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义萌芽
2、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3、文化
(1)基督教在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
(2)意大利更系统地保留了希腊、罗马人的古典文化
(二)性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核心:人文主义
(四)成就
1.意大利文艺复兴前三杰
(1)但丁(1265-1321),彼特拉克(1304-1374),薄伽丘(1313-1375)。
但丁与《神曲》,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原意是《神圣的喜剧》。但丁原来只取名为《喜剧》,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词。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哀的地狱开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带有喜剧的因素。《神曲》全长14000多行,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热爱生活,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反对中世纪教会长期以来宣扬的禁欲主义。他喜欢游览,尤其喜欢登高远眺,领略自然风光他一生的创作很丰富,其中《歌集》对以后的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他成为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
(3)薄伽丘和《十日谈》:
1348年,鼠疫(人称“黑死病”)肆虐欧洲,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人口锐减,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教会借机用禁欲主义的说教攻击人文主义者个性解放的要求,形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一次逆流。此时,薄伽丘的《十日谈》问世,它以对现实幸福的大胆追求,给禁欲主义神学以迎头痛击,受到市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感受名著:
故事一: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薄伽丘《十日谈》
思考:(1)材料歌颂了绮思梦达的什么精神?
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的精神。
(2)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的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的。
故事二:故事二:描写了一个以“圣洁”铸成的女修道院院长的可笑形象:一天晚上,修道院中捉到一个犯了奸情的修女,交院长处理。院长在匆忙之中,拿起男教士的短裤当作自己的头巾戴在头上,来到大厅,当着全员修女声色俱厉的审问该修女,要对她进行严惩。不料这个修女不但不怕,只用一句话就打掉了她的威风,使其当众出丑:“请你先把头巾扎好,再跟我说话吧!”
○故事二抨击什么?歌颂什么?
○抨击教会教士的腐败、虚伪;歌颂男欢女爱是人的天性。
2.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美术三杰: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
(1)达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2)意大利米开朗琪罗广场大卫塑像
(3)“画圣”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3.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大文豪,他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代表作《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剧情再现:“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想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英国莎士比亚
薄伽丘和莎士比亚对人性的理解比较
莎士比亚注重人的理性,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而薄伽丘集中于人的本能方面
这说明了文艺复兴也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人文主义的内涵?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肯定人、注重人性,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否定绝对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力量;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幸福、财富、快乐;反对宗教束缚,崇尚个性、自由、平等;反对愚昧无知,推崇理性、科学、知识。
(五)意义
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它打击了宗教神学,促进了人的解放,复兴了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是一场广泛、深远的社会改革,是文艺复兴在教会内部的发展,是人文主义的延续。其弘扬的人文精神至今仍放射着不朽的光辉!
1、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2、促进了文艺的发展,产生众多文化巨人和名著;
3、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人意识的觉醒。
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地方,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眼光探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奥秘。随着人们对教会迷信的打破,人们对教会的高压统治也越来越不满,最终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首先发生在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运动。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
(2)罗马天主教廷对德国的剥削和压迫;
(3)1517年,教皇在德国出售赎罪券
2、开始:《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扮演教皇特使(甲)和马丁路德(乙)进行一场辩论:
甲: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进钱柜叮当一响,那个罪人的灵魂就从炼狱直飞天堂,快给钱吧。
乙:“当钱币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忏悔才是基督的正道。”
甲:“圣礼”是把上帝的恩典传授给圣徒们必不可少的媒介,如果没有我们尊贵的主教和教士你们的灵魂就永远不能得到上帝的饶恕
乙: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真诚忏悔都可以直接和上帝发生关系而无须教会和主教,信仰的唯一依据就是《圣经》,信仰耶稣就能得救
甲:教皇敕令:命令你在60天内收回《九十五条论纲》,否则你们这些异教徒一定会被处死!
乙: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撕毁敕令)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回去报告教皇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观点]
3、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观点
(1)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因信称义”。
(2)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3)最高权威来自于《圣经》,而非罗马教会。
(4)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4、路德教与旧教相比的变化:
(1)神职人员用德文代替拉丁文主持教堂礼拜;
(2)摒弃了由教皇、主教和教士等组成的教会制度否认他们是通向天国钥匙的掌管者;
(3)废除了修道院制度,坚持教士有结婚的权利;
(4)简化了宗教礼仪,铲除了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
(5)新教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5、影响
(1)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使西欧人从长久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3)为启蒙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归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
背景: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
内容:批判封建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形式:借助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
借助复兴基督教的原始教义
影响:打击了封建势力和天主教神学的统治
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准备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一)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塔哥拉和雅典的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1、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2、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①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提出“美德即知识”

②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这点与智者一致)

③“认识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④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并为此付出了生命(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

3、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注重人、肯定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实质: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二)知道文艺复兴初期“三杰”和《十日谈》、《哈姆雷特》,简述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1、文艺复兴初期“三杰”

①但丁:《神曲》

②薄伽丘:《十日谈》——“人曲”:讽刺教会的虚伪和腐败;揭露批判贵族的等级观念;歌颂人性,充分肯定人的价值;提倡人人平等思想。

③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2、文艺复兴高潮时期: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薄伽丘《十日谈》对人的赞美大多集中在人性的本能方面,而莎士比亚注重人的理性,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3、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①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无须教士和教会的介入,无须购买赎罪券——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②人人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对话

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反对禁欲主义,注重人性和人的欲望,肯定人的价值作用

(三)列举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背景:①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自然科学的发展,理性成为思想武器

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人物

国家

代表作

思想观点

意义

伏尔泰

法国自然权利学说,天赋人权孟德斯鸠

法国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学说(美国1787年宪法最早实践)

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卢梭

法国

《社会契约论》

①“主权在民”

②“人生而自由”

③“社会契约论”

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康德

德国提出思想的自由▲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3、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比较:

(1)共同点:都注重人的价值,性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2)不同点:

时间

地点

背景

思想武器

矛头

内容

影响

文艺复兴

14-17世纪

中心:意大利

资本主义萌芽

人文主义

基督教神学

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

引发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中心:法国

资本主义发展

理性

封建专制主义

提倡“理性”,旨在反对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引发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本专题讲授的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主要内容包括西方奴隶制时代人文精神萌芽──希腊思想家(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的光辉,14至17世纪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7至18世纪理性主义的光芒──启蒙运动。通过此专题复习让学生了解人文精神在演进历程上,由崇敬“神”到早期人文精神的萌芽,再到近代以来系统论证“人”的价值和力量,一直到理性主义至上。理解人文精神的萌芽,以及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弘扬为中心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关注欧洲近代这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内在联系与嬗变,概述人文精神演进中的历程及其历史意义。

第一课“人是万物的尺度”
一、课标内容;
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重点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二、教材分析: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人文主义起源的重要原因;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着重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提高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课前组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网上资源等感受西方古典时期伟大哲人的丰富思想。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体会人文主义内涵,追溯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合理评价其历史和现实意义。课后:还可以依学生的兴趣程度和疑点继续探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对所有的问题都应采取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专题联系:
在“一标多版”状况下,教学时可参照其他新版本对此专题的论述及其采用的史料;人民版中与相关其他专题的联系(如必修一的第六、七专题;必修二的第五专题;必修三的第一、七专题等)
(三)本课内容:
讲述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包括三个阶段: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约前481年-前411年),代表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苏格拉底(约前469年-前399年),主要贡献:
1、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所判断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和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斯多亚学派,代表人物:创始人芝诺(约前336年-前264年)、西塞罗、塞内卡等,代表观点:
1、“逻各斯”是一个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
2、自然界的一切发展和变化都是有规律的,是符合理性的;
3、人类社会也具有理性;
4、人同自然界一样都产生于最高的理性——逻各斯,从而得出人人生而平等的结论。
三、重难点突破
重点:古希腊“智者”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三个发展阶段和派别。
难点:对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尺度”所孕育的人文精神的内涵的分析和理解;对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名言所体现的尊崇理性和追求思想自由的理解。
四、教学安排:
一课时
五、课前导学材料:
1、大约在,希腊开始了一场。它是在、
及其由此产生的和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
2、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其思想观点是“”。他被视为西方第一次的先驱。
3、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雅典人,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高名望的人物之一。马克思称他为“的创造者”,“”的化身。
4、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两句名言也代表了其思想观点:“”“”。他被视为18世纪
的先驱和战友。
六、重难点问题分析及教法学法建议
1、通过图片《美神维纳斯》、《智慧女神雅典娜》《众神之神——宙斯》《宙斯和赫拉的神话故事》等提炼概括古希腊的神化故事的基本特点:人格化、人性化。由此引导进入本课主题——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2、结合专题导语解释概念:人文精神及其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
3、古希腊哲学家的各自主张及评价,这是本节重点。可以先提出问题:什么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是谁?为什么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会出现智者学派?有何主张?意义何在?学生阅读教材,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即可。
4、苏格拉底的思想被称为西方哲学源头,其思想重要性不言而喻。结合其名言和课本引导学生提炼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1)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2)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3)认识你自己4)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名言如;“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在某个意义上你自己也就可以制造一切事物。”
“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真理而奋斗。”
其独特的教育方法及悲剧性的结局都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予以介绍。下面就是“精神助产术”最经典的一段: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人人都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就不道德了。”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作“精神助产术”。
对于《苏格拉底之死》这幅创作于1787年的油画,可与学习延伸第二题结合起来进行评述。先介绍苏格拉底被判饮毒药酒处死这件事,然后引出问题:如何评价苏格拉底的行为?通过讨论,最后希望能够达成下面的一些认识:法律首先要符合人性和尊重生命。法律是为人产生并为人服务的,法律不应该异化为人的枷锁。其次必须体现对权利的尊重与保障。人的权利重于泰山,法律既要尊重人的权利,又要限制剥夺权利的行为。同时,法律要“公平地”和“正当地”对待每一个人的权利。人的本性有善、恶之分,合理与否之别,一定时期的法律保护当时绝大多数人的善、合理的本性要求。
5、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分析:在公元前5世纪叶以后的希腊奴隶制时代产生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最早萌芽,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智者学派和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等。古代希腊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人”的看法对人的看法的不同点是(1)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认为,判断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是西方人本主义的最初表现。这一学说本质很容易产生将人的主观感觉和思维看得高于一切的危险,从而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坑。因为客观事物的存在并不以人是否感觉而存在,且客观事物的性质也不是以人是否感觉到它而发生变化。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2)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人必须确立理性的至高无上。(4)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都主张人要“认识自己”,但苏格拉底对“认识自己”提出了新的观点:认识自己并不是认识人的外表和身体,而是要认识人的灵魂;而认识人的灵魂,不在于认识灵魂的其他方面,而在于认识灵魂的理性部分,只有认识到了灵魂的理性部分,才算真正认识了自己。因为人性的本质在于理性,所以,人生的最高目标就应当追求正义和真理。苏格拉底关注的中心问题是个人品德的完善和人的道德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他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理性是人的中心,而道德应当是人生追求的中心目的。希腊人文主义在苏格拉底身上得到了最高体现。
概括:同:都把人类社会作为研究主体;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异: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6、有兴趣可介绍一下时代较近的两位思想家:孔子与苏格拉底。
7、人生而平等这一目为课外阅读。它为人文精神“智者运动”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建议讲清斯多亚学派创始人,思想主张、意义等。可通过材料创设问题情景:
古代哲学的各种流派,可以看作是一种宗教。其中没有一个流派的道义比斯多亚派的道义更有益于人类,更适宜于培养善人了。
只有这个学派懂得如何培养公民,只有它培养了伟大的人物,只有它培养了伟大的帝王。
斯多亚派虽然把财富,人间的显赫、痛苦、忧伤、快乐都看作是一种空虚的东西,但他们却埋头苦干,为人类谋幸福,履行社会的义务。他们相信有一种精神居住在他们心中。他们似乎把这种精神看作一个仁慈的神明,看护着人类。他们为社会而生;他们全都相信,他们命里注定要为社会劳动;他们的酬报就在他们的心里,所以更不至感到这种劳动是一种负担。他们单凭自己的哲学而感到快乐,好像只有别人的幸福能够增加自己的幸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问答:
(1)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创始人是?
(2)古希腊斯多亚学派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
(3)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思想主张?
8、历史启示
①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形态上的反映。
②先哲的伟大精神是我们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动力,也是丰富我们思想的无尽源泉。

七、课后练习:
1、被视为西方第一次启蒙运动先驱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A.芝诺B.苏格拉底C.但丁D.普罗塔戈拉
2、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和“智慧”的化身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B.西塞罗C.芝诺D.普罗塔戈拉
3、关于苏格拉底名言“美德即知识”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A.美德是获得知识的前提
B.美德是知识存在本质所在,而知识又是美德的充分条件
C.美德就等同于知识
D.知识能充实道德
4、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人生而平等”的是斯多亚学派,该学派创始人是()
A.芝诺B.普罗塔戈拉C.泰勒斯D.亚里士多德
5、古罗马的斯多亚学派指出:“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这说明斯多亚学派()
A.抨击批判奴隶制度
B.提倡解放与释放奴隶
C.在人类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人文思想
D.其自然法理论是罗马奴隶制瓦解的思想基础
6、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从水而来,是水的变形,万物都又复
归于水。水包围着大地,大地在水上漂浮,不断从水中吸取他所需要的营养。
材料二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
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三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他主张人不应该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要“认识你自己”,就应该承认自己的无知,并努力寻求知识,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
请回答
(1)泰勒斯提出的观点的意义是什么?
(2)同泰勒斯相比智者学派的研究方向有何变化?应怎样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
(3)在哲学思想上,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相比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①冲破宗教神话对世界的解释。
②哲学研究的重点由认识自然转变为认识社会和人生,进一步冲破宗教神话。但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否认世间的客观评判标准的存在,具有局限性。
③苏格垃底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但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这方面,他与智者是一致的。

资料选编:
1、关于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就应当用自然的秉赋和实践;此外,还宜于从少年时候开始学习。”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戈拉

普罗泰戈拉佚事
起初,普罗泰戈拉默默无闻。后来他流浪到雅典,埋头沉思了几年,然后,冲出门对人们大喊:“人是万物的尺度。你们与其把时间耗在争论真理上,不如用来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正巧啊,那会儿雅典的老百姓正为战争造成的缺吃少穿愁苦着。而老普的实用主义,恰对众人的心思。人既然是万物的尺度了,那么,咱就不管是非曲直,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因此,老普一炮走红,四面八方的小青年们,纷纷揣着银子投奔到老普门下求学。老普开始职业教师的生涯.
2、苏格拉底的相关介绍
国籍:古希腊
生卒年:公元前469~前399年出生地:希腊雅典阿洛佩凯村
爱好:天文
历史评价;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一生成就: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将集中于对物质环境与自然现象的理论探究转入了对人生事物、道德问题及人伦问题研究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既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也不愧为古希腊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勇敢的社会改革家。
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事物的生存和毁灭都是神特意安排的;而研究自然就会冒犯神。既然自然界不能成为哲学的对象,就应当集中精力研究伦理道德问题。苏格拉底宣称,世界万物都是神按照自己的目的创造的,所以万事万物才各有自己的用处。神全视、全听,无处不在,指挥一切,管理一切。人的一切都是神安排的。因此,他劝导人们敬神。所以,苏格拉底最关心的是: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美德,它和知识的关系如何,以及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认为研究哲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认识普遍真理,培养道德,引导人们去过道德的生活。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想来自知识,所以正义和美德就是知识,有知识就有幸福,即所谓的知德合一。苏格拉底所谓的知识指的是认识公共福利和普遍的道德规范例如仁慈、明智、谨慎、正直、勇敢、克制等,而不是指对个别、特殊和偶然事物的了解。美德是对仁慈、明智、谨慎、正直、勇敢、克制等这些品质的概括和抽象,因此不仅是个别人应当去追求的,也是大家应当追求并且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有知识的人才能为善。所以,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应由经过训练的有知识有才干的人来管理,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民主。这样的观点是为了对雅典当时的制度补偏救弊,使国家制度得到改善。苏格拉底的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苏格拉底贬低感性认识,提高理性认识;主张不能轻信感官,要用心灵的眼睛寻求存在的真理。苏格拉底自称为知识的“接生婆”。苏格拉底在与人讨论各种问题时,谈话时双方一问一答,苏格拉底佯装自己一无所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用反诘的方式,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从而促其积极思索,然后再利用各种有关事物进行启发和诱导,使学生一步步地接近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通过揭示讨论对象自身的矛盾,使对方逐渐修正各自的意见,从而导致出逼近“真理”的认识。这种所谓的“接生术”是一种归纳法,即通过归纳形成普遍概念。这种通过归纳下定义的方法,在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发展史上有着极大的贡献。
苏格拉底是辩证法的发明者和运用辩证法解决哲学问题的大师。他的辩证法思想,影响到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尤其是列宁,以至影响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念。苏格拉底开拓了从感性世界向理性世界的前进之路,对此,无人否认这是西方文化性格的奠基性工作。
苏格拉底一生无著述流传下来,只是讲述,他的思想是由其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记载下来的。此外,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也有零星记载。苏格拉底本人的传世之作只有《阿波罗领》和根据伊索寓言改编的几段小诗。
苏格拉底的学生中有柏拉图,他建立了影响后世深远的思想体系。另外一些学生与当时流行的其他学说相融合,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学派,如墨加拉人埃于克列伊德斯建立了墨加拉学派,这个学派一直存在到公元前二世纪上半叶。犬儒学派的创始人安提斯特涅斯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著述丰富,影响深远。昔勒尼学派的创建者阿里斯提波斯也曾拜苏格拉底为师。
思想家对后世的影响,一是取决于其思想的深度和所达到的理论高度;一是决定于其崇高的人格力量,感召后世,为千古垂范。苏格拉底在这二者上,可以说都是无与伦比,为他人所难以企及的。在希腊哲学史上,苏格拉底是由智者派时期转化到体系化时期的核心人物,是希腊哲学发展的纪元性人物。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后来的哲学史家以他为界在欧洲哲学史中划出了一个“前苏格拉底时期”。
3、关于孔子与苏格拉底
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做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多少类似之处。第一、他们俩出生的时代很接近。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我国周元王七年),正是中国孔子死后十年的光景,两人活的岁数几乎相同,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即公元前479年);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周安王三年),七十岁的时候被迫服毒而死。第二、他们的容貌都谈不上好看。据说孔子名丘,因为他生来就有一个高耸突出的前额而得名,这一个不大相称的面庞,谈不上英俊和潇洒;至于苏格拉底的相貌,据威尔杜兰在其所著《西洋哲学史话》里的记载,说他有光秃秃的头,大大的圆脸,深陷的眼眶,宽阔而朝天的鼻子,活像一个挑夫。有的书上更说他有一个便便的大腹,如此这般的一幅古怪相,再配上蹒跚的脚步,自然是够难看的了。
第三、他们生的时代也很相似。孔子适在周室衰微的春秋时代,五霸跋扈,诸侯兼并,动乱频仍,民不聊生,他寝不安席,栖栖遑遑,周游列国,思所以行其道。苏格拉底出生在雅典,当时的希腊半岛,也是城邦纷立的时代,较强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如果没有外侮的入侵,各城邦间的纷争总是接连不断。第四、他们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孔子那种忧道不忧贫的精神,和正人心辟邪说的毅力,深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苏格拉底在世时,经常批评政治,攻击诡辩学派,那种至死不屈的精神,同样深为世人所景仰。孔子的“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苏格拉底终日苦口婆心教导雅典青年的热忱,都不愧是古今教师的楷模!第五、他们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
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异同处:
相同处: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不同处:目标上,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而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
4、关于苏格拉底教学法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苏格拉底又追问:“假如你的儿子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学生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学生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
“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844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