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专题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专题”,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专题

注:囊括大纲版和新课标版。大纲版集中归纳思想,新课标版兼顾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和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本专题包含知识归纳、规律小结、热点冷点、高考题例、新题预测五个实用构成部分。

一.知识归纳

(一)大纲版

1.农民阶级革命思想

(1)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借用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创立了拜上帝教。拜上帝教主张,“皇上帝”是唯一真神,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号召人民起来共同消灭“阎罗妖”(清朝统治者)。其特点是把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用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的目标是要建立“四同二无”的理想社会。洪仁王干通过《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根本无法实行。

(2)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具有反帝爱国性质,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但应该辩证看待这个口号,“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色彩。

2.地主阶级改良思想

(1)新思想萌发:随着封建统治危机加深和民族危机的出现,龚自珍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奠定了新思想萌发的思想基础。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积极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在广州设译馆,编译的《四洲志》和《各国律例》,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他还积极仿造西方战船,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新思想的特点:既有鲜明的时代变化印记;又有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

(2)洋务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制度是主体,技术是工具)。其口号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镇压人民反抗,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前期旗号“自强”;后期旗号“求富”。

3.资产阶级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在洋务派中产生了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是王韬、郑观应。他们在经济、文化上的主张类似于洋务派,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实质是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2)康梁维新思想:其特点是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君主立宪)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了维新思想的理论基础。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要不要提倡西学等进行,实质上是封建主义思想同资本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辛亥革命: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中心是上海和东京,章炳麟、邹容、陈天华是著名的民主革命思想家。“三民主义”纲领中,“民族主义”重在推翻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核心)重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革命派与保皇派(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的论战(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围绕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进行,实质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关于斗争方式和政权形式的斗争。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社会思潮。

(4)新文化运动: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前期指导思想是民主和科学。《新青年》是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是主要基地。前期内容主要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它彻底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但没有辩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思想,更没有同工农群众斗争实践结合。

(5)新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增加了反帝及国内各民族平等的内容,在民权主义方面增了反帝的个人和团体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的内容,在民生主主义方面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这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使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4.无产阶级思想: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以后,有计划、有组织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通过《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长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阐述了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它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3)1942年延安整风,既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毛泽东的三篇相关文章是《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这次整风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放在首位,强调中国革命要结合中国实际),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这次整风,彻底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4)毛泽东思想:它在中共七大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它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包含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游击战、工农联盟、统一战线、持久抗战、群众路线、党的正确领导等许多层面。但它的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两个务必”思想: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6)1957年整风:背景是三改造完成后国内敌后矛盾已基本解决;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提出必须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按照“团结—批评—团结”公式进行;内容是反官僚主义(放在首位,因中共已经成为执政党)、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目的是要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7)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它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8)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其发展过程有:恢复工作是酝酿;十一届三中已产生;十二大提出特色理论;十三大社初基本路线;十四大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社初基本纲领以及十五大确定邓小理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还包括“一国两制”构想。

(二)新课标版

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01):从“师夷长技”维新变法

(1)“开眼看世界”:当英国鸦片走私船开始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的时候,清朝君臣只是习惯地称他们为“岛夷”,对岛夷的情况一无所知。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情,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2年,魏源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此后,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也接连出版。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这就是说,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3)维新变法思想: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同外国进行商战;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他的《孔子改制考》说明孔子是主张变革命的先师。这样,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指出只有变法才能图存。严复指出封建君主都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1898年,维新变法虽然很快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0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新青年》的诞生: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在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2)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陈独秀抓住旧道德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鲁迅通过《狂人日记》《孔乙已》等小说,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新文学的典范。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3)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指出:1917年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之先声”。他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他号召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中去做宣传和组织工作,培植革命力量。李大钊率先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如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俄罗斯研究会”等。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这些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还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01):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三民主义的提出: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迫流亡海外。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1905年,孙中山、黄兴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他又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民族主义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就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地价,原价归私,涨价归公,由国民共享。“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三民主义的实践: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订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为了捍卫民主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逐渐认识到,救国必寻新途径、新力量。

(3)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下,孙中山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共的反帝反封建主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一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帝的个人和团体,都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新三民主义尽管在内容上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但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02):毛泽东思想

(1)革命道路的探索: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来到北平,接触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阅读在当时所能见到的共产主义书籍。他回到湖南创办《湘江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从中共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国共对峙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对中国革命历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他提出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到抗日战争结束前后,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1943年,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949年,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报告,他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他还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以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同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这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此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毛泽东还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5.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03):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1)伟大的转折: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讲话,着重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讲话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已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会议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各方面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邓小平理论除了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述外,还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三个代表”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6.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01):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以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中国十分重视和平利用核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这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后,于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入太空,经21小时飞行,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明显,这给了他很大启发。经过千百次试验失败后,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二号。这种水稻单产比常规水稻增产20%左右。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3)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Ⅰ号”。此后,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这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中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7.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0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他还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中国的文学艺术界硕果累累。如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都是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出色作品。文艺期刊的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们的文化生活。

(2)曲折的年代: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如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3)文艺的春天:“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他还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对我国发展科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五讲”“四美”(“五讲”是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是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文学方面,出现了反映“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以及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还有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8.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03):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来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这就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制订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是人民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毛泽东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建立了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动乱中的教育:“文革”开始后,很多师生都被卷入“扫四旧”批走资派活动中,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只要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就可上大学,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3)教育的复兴:“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订了《义务教育法》;对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高等学校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了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20世纪90年代,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在教育投资上,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社会力量办学应运而生,启动了“希望工程”。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国家还增加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二.规律小结

1.中国近现代各主要阶级的革命、改革与建设思想,都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特性。

2.这些思想既是各阶级对救国救民道路探索的成果,也是总结前人教训,借鉴国外经验的成果。

3.中国近现代各主要阶级革命、改革与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把世界潮流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4.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维新变法思想传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5.《青年杂志》创刊,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6.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在它的指引下,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三民主义发展了旧三民主义,反帝反封思想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7.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毛泽东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全党智慧的结晶。

8.邓小平理论解决了“文化大革命”结合后中国向何处发展的关键问题。“三个代表”思想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

9.“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使中国的国防能力大大增强。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重大贡献。计算机的应用加速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

10.“双百”方针的提出,使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文化大革命”导致文艺园地百花凋零。“文革”结束,中国文艺再次呈现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

11.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的建设人才。“文革”给中国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破坏。“文革”结束后,中国教育重新获得生机。“科教兴国”战略极大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三.热点冷点

1.中国近现代各主要阶级的主要思想主张的内容与评价,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2.中国近现代各主要阶级的思想与当时历史背景的联系,是高考的冷点。

3.注意纵向联系近现代史不同时期的思想成果,横向联系同时期中外历史上的主要思想。

4.注意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注意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政策和政治局面极大地影响了现代中国的科技、文艺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四.高考题例

01.(2005全国三卷文综14)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教义综合了多种思想,主要有

①西方基督教教义②资产阶级启蒙思想③农民的平均主义④儒家大同思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02.(2006广东历史7)鸦片战争前后,有识之士为了扭转学问与现实脱节、空谈义理的风气,积极提倡

A.经世致用B.求富求强C.师夷长技以制夷D.工商皆本

03.(2007北京文综16)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开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D.设立农工商总局

04.(2006重庆文综19)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A.魏源B.张之洞C.王韬D.梁启超

05.(2007四川文综16)在近代中国,系统阐释了民生思想并把它作为纲领的政治派别是

A.地主阶级洋务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立宪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06.(2007江苏历史8)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07.(2008广东历史6)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胡适

08.(2008全国文综Ⅱ卷15)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

09.(2006广东历史1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1957年的整风运动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C.“反右倾”斗争D.“文化大革命”

10.(2006广东历史17)1975年的全面整顿和1978年关于真正标准问题的讨论,二者的共同点是

A.破除“两个凡是”B.“批林批孔”

C.批判“四人帮”D.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11.(2009年浙江文综1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是在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獒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12.(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8)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

13.(2009年广东历史8)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D.民主和科学思想

14.(2009海南历史22)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文艺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15.(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1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将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科学发展观③邓小平理论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填入空格,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①②

16.(2009年浙江文综20)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7.(2008山东文综27第(2)、(3)、(4)小题)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

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2)根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4分)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5分)

18.(2009年全国Ⅱ卷文综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必有学百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

材料二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国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

请回答:

(1)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8分)

(2)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评析这一观点。(12分)

(3)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12分)高考题例答案及解析:

01.C识记拜上帝教的三种思想来源。

02.A熟悉新思想萌发的思想基础。

03.B轮船招商局属于“求富”的洋务派民用企业。

04.C熟悉早期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05.D联系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06.CC项仅适合新文化运动。

07.A联系1925年地主阶级顽固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态度可知。

08.C明确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实质。

09.A熟悉1957年整风的背景。

10.D从实质上待这两个历史事件。

11.C从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思考。

12.B这里主要强调“旧道德”被袁世凯利用。

13.A五四运动时期的“过火”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

14.D点明“双百”方针的目的。

15.D熟悉“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16.A从时间上判断,其余三项都是1977年以后的历史事件。

17.

(2)(从重个人到重整体,从经济、思想、社会矛盾等方面分析原因)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

(3)(经济和政治因素要明确清晰)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如果笼统回答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最多给2分)

(4)(辩证看待)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

18.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第(1)小题主要总结材料邓实的倡导国学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反对国学;第(2)小题主要是对比“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第(3)小题主要强调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新旧杂处的背景和邓实弘扬国学的双重作用)

(1)同:反对儒学独尊(2分)。异:邓实:倡导国粹立国,认为西学与传统文化相通。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传统文化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6分)。

(2)评分标准:(1)答案应包括四个方面:①对文艺复兴的认识;②对“亚洲古学复兴”论的看法;③分析两者异同;④总体评价。(2)评析须有史实、有分析、有论点,言之有理。

(3)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探索救国之路;传统文化的影响(8分)。作用: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保持民族自信;易导致复古守旧,不足以挽救民族危机(4分)。五.新题预测

01.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其实质是C

A.使中国人了解了世界的形势B.在军事上引进了先进技术,增强了抵御外来侵略的实力

C.启迪人们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D.引起清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02.“中国文物制度迥异外洋獉狉(草木丛杂,野兽出没)之俗,……必谓转危为安,转弱为强之道,全由于仿习机器,……庶几取外人之长技,以成中国之长技,不致见绌于相形,斯可有备而无患。”以上最有可能是谁的观点B

A.林则徐B.李鸿章C.梁启超D.陈独秀

03.在中国近代史上,封建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他”指的C

A.孙中山B.袁世凯C.康有为D.陈独秀

04.20世纪初,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保皇派认为革命将破坏社会秩序,造成内乱,必将引起外国干涉,招致亡国灭种的危险。革命派认为革命以建立民主政治为目的,不是争权夺位,不会引起内乱;革命不以排外为目的,不会招致外国干涉。据此推断,不正确的结论是B

A.保皇派反对以暴力推翻清政府B.保皇派反对建立民主政治

C.革命派对建立民主政治的困难估计不足D.革命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05.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撰文指出:“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B

A.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逆流B.国民的民主意识是共和立宪的根本保证

C.反对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D.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民大革命运动

06.1957年我党决定进行整风运动,要求遵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以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这表明D

①当时整风运动着力解决人民内部矛盾②当时整风运动已经转入反右派斗争

③整风运动开始扩展到党外④整风运动的初衷是统一思想,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07.史学界有人评价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是“跪着向封建制度造反”。主要是由于康有为在这里C

A.纯粹考证儒学经典的真伪B.不敢从正面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C.借助儒学外衣宣传西方政治学说D.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08.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对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C

A.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B.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D.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09.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对此评论正确的是A

①抨击了儒家的传统道德②推动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

③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④声讨北洋军阀镇压学生的爱国运动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③③④

10.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新”在:D

①反对帝国主义②“耕者有其田”

③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④废除满洲贵族的统治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11.“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有计划的建设政权,深入土地革命,扩大人民的武装”体现了毛泽东B

A.城市暴动的思想B.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C.土地革命的思想D.农民起义的思想

12.近代以来,优秀的中国人把人类先进的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C

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②三民主义 ③毛泽东思想 ④邓小平理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13.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一个在徘徊中前进的时期。这一时期在思想理论上取得的重要成就有B

①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强调“科教兴国”④正确的认识社会主要矛盾

A.①②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4.(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目不能骤变,时文不能遽废,而小楷试帖,太蹈虚辞,甚非作养人才之道。似应于考试功令稍加变通,另开洋务进取一格,以资造就”。

——李鸿章

“将下科乡会试及此后岁科试。停止八股试帖,推行经济六科,以育人才而御外侮”。

——梁启超

材料二“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无论何种学派,苟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自由发展,以改变吾国数千年学术专制之积习”。

——蔡元培

材料三百分数——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中,常常要用到分母是一百的分数。例如:先锋电机厂无产阶级革命派掌权后,坚决执行毛主席提出的“抓革命,促生产”的指示,今年第二季度的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六十八,六月份的总产值相当于去年同期的百分之二百;……象上面这些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上海市小学暂用课本《算术》

材料四1977年冬天,全国有570多万考生走进了考场,考生年龄参差不齐,最小的只有十三四岁,最大的则有三十六七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和梁启超的主张有何异同?(4分)

(2)概括材料二中蔡元培的办学思想。这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判断材料三最有可能是什么时期的教材?体现了什么特点?(2分)

(4)材料四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有何影响?(3分)

答案要点:

(1)同:都主张改革科举,选拔实用人才。(2分)异:两人改革科举的程度不同。(2分)

(2)思想自由,兼容并包。(2分)使北大成为新文化的摇篮,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2分)

(3)“文革”时期。教育为政治服务。(2分)

(4)恢复被“文革”中断的高考制度。(1分)推动了拨乱反正,为改革开放培养了人才。(2分)

相关阅读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世界近现代文化史梳理复习教案


1.世界近代思想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2.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经典力学;进化论;相对论和量子论;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3.世界近现代(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史(文学的主要成就;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4.(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欧洲的宗教改革)。

5.(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仅选取世界近现代史相关部分)(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6.(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牛顿;爱因斯坦)。

7.(选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考点一:世界近代思想史

(一)文艺复兴

A.新人教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

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这些城市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的享乐;他们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教。

文艺复兴: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廷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在提倡复古,只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土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还有但丁和彼特拉克,他们和薄伽丘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艺术领域,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卓越的戏剧家,他创作了《哈姆雷特》等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借助作品中的人物之口,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极富个性,充分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

B.人民版——神权下的自我(一)

古典文化的“再生”: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基督教在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11世纪以后,西欧经济发展,城市兴起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14世纪,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基督教文化的反抗,但又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它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从恢复被基督教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开始。

人性的启蒙: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是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但丁,代表作《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代表作《十日谈》,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和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英国莎士比亚,代表作之一的《哈姆雷特》,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C.岳麓版——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教育,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的蒙昧之中;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生的资产阶级力求冲破教会的思想障碍;意大利特殊的人才结构;14世纪中叶蔓延于意大利的黑死病促使人们反省。“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其实质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想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人文主义表现在思想上,否定神的绝对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可贵,颂扬人的力量;反对中世纪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肯定人有追求财富和个人幸福的权利,提倡人们现实生活和享乐;反对中世纪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人文主义表现在思维方式上,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神秘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发展文化教育,追求知识,探索自然,研究科学,造福人生。人文主义思潮的历史作用就在于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促使人的觉醒,使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意味着它对中世纪过去的批判;它提倡民主与科学,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意味着它对近现代未来的指引。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三杰”: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体现了作者反对教会禁欲、高扬人性的思想;但丁的《神曲》充满着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谴责,对自由、理性和求知精神的歌颂,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恩格斯称他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彼特拉克在《歌集》中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坛三杰”: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新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科学家,知识渊博、多才多艺,恩格斯对他的评价很高,赞扬他“不仅是大画家,而且与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达芬奇尤以《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等画驰名于世;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他的艺术创作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和萨伏那罗拉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个人而奋斗的精神面貌,富于人性和人的情感,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他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代表作品有雕塑《大卫》《摩西》和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壁画《创世纪》、《末日审判》等;拉斐尔从22岁到25岁创作了大量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他没有达芬奇那样经验丰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朗琪罗的雄强伟健的英雄气概,他创造出圣母像最合乎当时人们的口味、被称为一种“秀美”的风格,不仅使当时人倾倒,并且延续了400年之久,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被后世尊为西方“画圣”。

英国的文艺复兴: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莎士比亚是英国大文豪,他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1590年—1600年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时期,这一时期,其作品充满了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思想可以实现,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三世》,谴责封建暴君,歌颂开明君主,表现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暴政和封建割据的开明政治理想。喜剧《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皆大欢喜》,描写温柔美丽、坚毅勇敢的妇女,冲破重重封建阻拦,终于获得爱情胜利,表现了人文主义歌颂自由爱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缚的社会人生主张。即使是当时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的悲剧,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1601—1607年,这时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正在加速进行,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加速进行,王权和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瓦解,社会矛盾逐渐尖锐,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詹姆士一世继位后的挥霍一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剧,反抗迭起。这使莎士比亚的思想也产生了变化,其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剧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四大悲剧全部在这一时期完成,集中反映了莎士比亚对这时期局势的强烈不满。

文艺复兴的意义: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在意识领域的反映,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但是,文艺复兴运动具有一定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用普遍的“泛人性论”掩盖阶级差别和阶级剥削。

(二)宗教改革

A.新人教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二)

宗教改革:16世纪时,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从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马丁路德的说法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这些教派统称为新教。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新教纷纷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B.人民版——神权下的自我(二)

与上帝直接对话:文艺复兴仅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中世纪的德国,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罗马教廷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这种无耻的谎言和明目张胆的搜刮,激起了德国各阶层民众的愤慨。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主张:灵魂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直接和上帝沟通对话;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是基督的福音;《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马丁路德创立了路德教,其后,欧洲出现了几种新教派;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使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C.岳麓版——挑战教皇的权威

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以后,各国的人文主义思想十分活跃。一些原本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也受到很大影响,德国的马丁路德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罗马教会为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宣扬因行称义,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修建教堂为名,印制大量赎罪券向教民兜售。这种搜刮民财的无耻行径激怒了路德。他在一所大教堂门前张贴《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九十五条论纲》宣称,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在马丁路德的引导下,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这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独树一帜的加尔文: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风靡全欧,许多国家先后接受新教。在这场运动中,加尔文的新教活动富有时代特色。他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一书。他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加尔文又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对教皇的盲从,也否定封建主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他的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他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他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加尔文的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欧洲宗教改革家虽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但并不迷信传统、陈规,他们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三)启蒙运动

A.新人教版——启蒙运动

理性时代的到来: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叶,在封建专制的天主教国家法国,日益崛起的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展开了激烈斗争,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所谓“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他们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他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三权分立,彼此制衡。他还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他宣称“人生而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戴着镣铐”,封建专制就是束缚自由的镣铐。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卢梭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启蒙运动的扩展:启蒙运动很快从法国传播到其他国家,涌现出了许多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同时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人民版——专制下的启蒙、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呼唤民主和自由: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西方的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代科学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17、18世纪,启蒙运动开始于英、法两国,随后扩展到德国和荷兰等诸多国家。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们以理性作为思想武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主义,为推翻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他们力图把人类生活世俗化,开辟一个非宗教的理性时代;他们关注社会,希望用理性的光辉映照出一个民主、科学的光明世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解开了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而启蒙运动的开展,理性与自由平等的思想才获得迅速发展。

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启蒙:霍布斯认为:每个人都有天赋的自然权利;但为了防止争斗和战争,就有必要按照人们共同的意志,相互订立契约,成立国家,保护人民的公共权利。霍布斯的思想对推翻君权神授理论、摧毁封建专制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洛克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主张: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主张国王及其政府应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国家的行政权;人民有权更换国王及其政府并推翻它;在政府与人民的争执中,人民是最高的裁判官。洛克的主张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启蒙: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学说;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在反对君主专制的同时,赞成实行“开明专制”,反映了他思想上的局限性。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应集中于那些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临时机构;司法权应独立于行政权之外;三权之间的关系是互相独立而又相互监督。三权分立学说是古代希腊、罗马政治理论的发展;它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卢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思想先驱,是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之一。卢梭的代表性思想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阐述了民主思想。卢梭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但现实社会却给人们套上了枷锁;他号召人们向不合理的封建制度开战;他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卢梭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主张:在自然界里,人人享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包括财产权、生命权和自由权;人们通过契约组成国家,让国家来保障人的自然权利。百科全书派的思想主张体现了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精神,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坚力量;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康德在卢梭“人生而自由”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的自由;指出封建统治阶级总是阻挠人民运用自己的理智,实行愚民政策;他指出启蒙运动的真谛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乞求于权威的意愿的被动状态),即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智。康德对理性做了哲学的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卢梭对“理性”的质疑:卢梭,被称为“浪漫主义之父”。卢梭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理性有它的用处,但生活中很多问题,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对知识:人类天性本善,原始人是“高贵的野蛮人”,原始社会最美好,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卢梭指出了人类理性的局限性,揭示了科学对人类的生活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凸显了人的情感和个性;把人从冷冰冰的理性原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让人重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密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人类重新确立对自然的尊重态度;它让人们对不同文明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卢梭浪漫主义思想使个人主义膨胀,为张扬个性而造成混乱和无序;它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

启蒙运动对人主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人们从对人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认为人类凭借理性就能完美地了解整个世界;以人类的共同属性为前提,指出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提倡“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启蒙运动为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为人类的解放创造了富贵的精神财富;启蒙运动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也就是要使人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是对人类自身最深刻的启蒙;启蒙运动给人类留下深远影响的还有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可以说,启蒙运动使人文精神得到了深刻圆满的体现。启蒙运动是17世纪和18世纪在欧洲知识界获得广泛拥护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启蒙运动之后,西方人文精神不断地发展、丰富和成熟,对后来欧洲和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注:本专题包含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思想、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其它文化成就五个小专题,含大纲版和新课标版知识。

小专题一:中国古代科技史专题一.知识归纳

(一)大纲版1.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1)先秦时期: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2)两汉时期: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3)隋唐时期: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4)宋元时期: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②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③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2.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1)两汉时期:《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2)南北朝时期:①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②南朝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外国早近一千年。它的专著《缀术》对数学发展有杰出的贡献。3.中国古代的物理学成就战国时期:物理学有较大成就。《墨经》中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写的很系统,被现代科学家称为“《墨经》光学八条”。4.中国古代的医药学成就(1)先秦时期: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2)两汉时期:①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②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③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④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4)隋唐时期:①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③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要点。(4)明清时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本草纲目》对药物的分类反映了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5.中国古代的地理学成就(1)南北朝时期:①西晋时期,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绘制出《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②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通过为古书《水经》作注,以《水经》为纲,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2)明清时期:明朝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还记录了一些地理发现,纠正了前代地理学著作中的一些错误。6.中国古代建筑学成就(1)先秦时期: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都城有城门供居民出入,城内有整齐宽广的街道。(2)隋唐时期: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取得了辉煌成就。①隋朝著名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了大兴城,唐朝在此基础上扩建为长安城。长安城政体设计合理,建筑规模宏大,体现了当时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②宇文恺采用图纸和模型结合的设计方法,是我国建筑技术上的一大突破。③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宋元时期:①北宋末年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②辽代河北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③金代的卢沟桥闻名中外。④元大都建筑宏伟,城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4)明清时期:明成祖令人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北京城,约八十万能工巧匠中,最有名的是木工蒯祥,被誉为“蒯鲁班”。北京城有三重,宫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宫城又称紫禁城。北京城的主体建筑都布置在中轴线上,中央官署集中在京城南部,钟楼、鼓楼位于城北。宫城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相配,充分体现出封建皇帝的威严。7.农业、手工业技术专著和科技论著(1)农学专著:①北朝时期,贾思勰《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②明朝时期,徐光启《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书中还引入了《泰西水法》,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全书60卷,分12门,其中“救荒”一门占全书三分之一,表明作者关心民间疾苦,也说明当时灾荒的严重和政局的衰败。(2)手工业专著:战国时期,出现了手工业专著《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不但在我国工程记述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3)科技论著: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英国学者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4)生产技术综合著作: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记述,这表明海外技术的不断传入已称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知识。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二)新课标版: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1.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洛阳、长安、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唐宋时期,竹纸、皮纸成为主要品种。751年,大食俘虏唐军的一些造纸工匠,造纸术传到阿拉伯。造纸术外传时间口诀:四七(世纪)朝日八世阿(阿拉伯),十二欧非去安家,十七美洲十九大(大洋洲),造纸技术传天下。(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使用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15世纪中期,欧洲才有活字印刷术。(3)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人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靠冷兵器耀武扬武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进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2.数学:《九章算术》和珠算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最初采用的是算筹,后来演变成算盘。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以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明清时期,珠算运用得到普及和发展。人们可以用珠算法解决加减乘除和开平方、开立方等问题。明朝时,珠算法已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和世界其他地区。3.天文:《石氏星表》和浑仪尧设有火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中国不仅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而且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后人根据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石申的记录,编成《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座标数据。中国古代创制了许多先进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至迟汉武帝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家已使用浑仪确定天体坐标。简仪是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而制成的。4.历法和农学:《授时历》和四大农书我国自古农业发达,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历法制订和农学研究,成果丰硕。夏朝时制订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授时历》规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基本相同。《授时历》1281年颁布推行,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300年。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业科学著作,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贾思勰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他提倡精耕细作、防旱保墒,主张轮作、多施绿肥,创造出培育实生苗、扦插、嫁接等果树栽培方法。5.医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末年,张仲景写出了集大成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明朝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二.规律小结

1.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地位及其在近代衰落的原因(“李约瑟难题”)(1)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出同时代的欧洲,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并且向世界各地传播,对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②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③封建教育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条件;④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功不可没,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的支持;⑤统治者对外实行开明的文化、宗教政策,有利于科技文化正常交流和发展;⑥文化发展的继承性,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⑦重视为“农本”思想的服务,如天文历法、数学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⑧广大科技劳动者积极进取、勤奋钻研的精神。(3)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①中国科学技术自身的缺陷:满足于实际上的应用,没有形成理论上探讨和深思的风气。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大多是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属于经验和描述的范畴,领先于西方的大多在经验技能方面,缺少科学的概念、定律和逻辑推理,也未能提出较为系统的完整的学说。如火药的发明是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现的副产品,并未上升到化学反应方面的科学认识。中国人最早发现了哈雷彗星,但却没有分析研究其平均出现的周期,而英国人哈雷却揭示了其中的规律。中国的数学偏重“算”的实用技巧,而缺乏用以演绎、证明规律的理念。②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达到较大规模,从而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了应有的土壤。③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也阻碍了和工商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④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政策,如八股取士、文字狱等,使大量知识分子脱离实际、脱离生产、脱离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使近代科学在中国失去了产生和发展的政治文化基础。⑤教育的落后,不利于科学间的互相融合,也不利于培养大批人才。2.明代以前,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其外传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3.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水平同当时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国家政策有密切的关系。三.热点冷点

1.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主要科技成就是历年高考的热点。2.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科技发展状况与当时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是高考的冷点。四.高考题例

01.(2004天津文综16)中国古代记载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知识的著作是

A.《墨子墨经》B.《梦溪笔谈》C.《营造法式》D.《天工开物》

02.(2007天津文综13)郭沫若为张张衡墓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中亦所罕见。”此评价的依据之一是张衡

A.创制了简仪B.最早做了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C.制定了《大衍历》D.最早对月食作了科学的解释

03.(2004全国一卷文综16)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

A.《梦溪笔谈》B.《汜胜之书》C.《齐民要术》D.《农政全书》

04.(2005天津文综18)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13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属于此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①雕版印刷术②记录太阳黑子③实测地球子午线④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⑤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④D.①③④

05.(2006江苏历史4)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唐朝时期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

06.(2008重庆文综1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学习,需重点查阅

A.《考工记》B.《神农本草经》 C.《齐民要术》 D.《梦溪笔谈》

07.(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8)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

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

08.(2008海南历史5)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A.《齐民要术》B.《农书》C.《农政全书》D.《四洲志》

09.(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26)《韩非子喻老》中的《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记载,神医扁鹊四次面见蔡桓公,便知其腠理、肌肤,逐渐发展到肠胃、骨髓。该典故说明扁鹊看病所用的诊法是A.望诊B.闻诊C.问诊D.切诊

10.(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42题第(4)小题)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面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11.(2008广东历史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兔┅┅┅┅(时珍曰)┅┅或谓兔无雄,而中秋望月中顾兔以孕者,不经之说也。┅┅

肉辛,平,无毒。┅┅(弘景曰)兔肉为羹,益人。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藏器曰〕兔┅┅,子从口出,故妊妇忌之,非独为缺唇也。补中益气

┅┅其性寒而解热┅┅,故又能治消漏,┅┅虚寒者,宜戒之。┅┅┅┅

血┅┅

——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五十一卷,“兽部”。

问题:

(1)《本草纲目》一般分那几个门类来介绍一种药物?其中纠正了前人关于兔子的什么错误说法?(4分)

(2)从材料看,《本草纲目》有何不足之处?(2分)

(3)总结《本草纲目》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上的主要贡献。(3分)高考题例答案及解析:

01.A识记教材中有关知识。

02.D张衡的科技贡献除地动仪外,还有最早对月食的科学解释等。

03.A熟悉南北朝时农学成就。

04.A公元3—13世纪是指南北朝至宋末元初。②项西汉,④项春秋。

05.DA项应为东汉,B项应为北宋,C项应为南宋。

06.D选项中只有《梦溪笔谈》是北宋时的科技著作。

07.A司南在战国;纸最早在西汉前期;火药在唐朝中期;活字印刷在北宋。

08.C甘薯是在明代传入中国,选项中只有《农政全书》能记载。

09.A从题中“面见”蔡桓公,知其病情,可作判断。

10.D从左右相反的反刻规律可判断。

11.

(1)(根据括号中的词语作答,集解中有关于兔子受孕的说法)释名、集解、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望月而孕。

(2)(从对兔肉的说明中可看出)没有否定或纠正前人的某些错误说法(如孕妇忌吃兔肉)。

(3)(结合教材和材料,进行适当概括)对16世纪以前传统中医药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创立了新的药物分类法;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说法。五.新题预测

01.汉代有人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这是DA.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B.王充反对“天人感应”的论据C.张仲景注重自然环境对疾病的影响D.张衡对月食作出的科学解释02.为中医学奠定理论基础的著作是B

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四部医典》

03.韩剧《大长今》的播出,扩大了中医在世界的影响。下列关于中医表述正确的是A①《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②李时珍被誉为中国的“药王”③《唐本草》是最早的官方颁布的药典④华佗被誉为“神医”是“四诊法”的创始人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04.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了……早在1300年前,在一部古代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这部书是BA.《墨子》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05.“……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颇似淳漆,然(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这段记载最有可能出自CA.《齐民要术》B.《四民月令》C.《梦溪笔谈》D.《农政全书》06.下列文明成果最早经阿拉伯人传往西方的是A

造纸术

罗盘针

地动仪

突火枪

ABCD07.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B

A.《石氏星表》B.《九章算术》C.《夏小正》D.《汜胜之书》08.小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的中医药的一些治病古方,于是上网点击“中医药”进行搜索。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A

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B.《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C.《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D.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09.“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以下关于这则材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材料中内容说明了火药的巨大威力B.此种情景应当出现在唐末以后

C.这项发明极大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D.火药起源于道士的炼丹活动10.著名的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的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科技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李约瑟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CA.个人与社会、自然是无法分开的B.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C.中国古代只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D.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小专题二: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一.知识归纳

(一)大纲版1.道教思想(1)老子:春秋晚期,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为“道”,道是没有形状、超时空的永久存在,这是一种唯心论思想。老子的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有无、难易、高低、贵贱、刚柔,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是相互依存不断变化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对后代的政治有很大的影响。老子思想的实质:维护行将崩溃的奴隶制度,阻止新兴封建政治、经济的发展。(2)庄子:战国时道家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学说和唯心哲学,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2.墨家思想墨家创始人墨翟,战国初期鲁国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兼爱就是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同等地爱。“非攻”反对战争,在当时主要是反对不义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尚贤”主张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3.法家思想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子(商鞅的严刑峻法主张比韩非子更早)。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意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法不阿贵”。这种思想在战国的大变革时期对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是有积极意义的。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秦朝立国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以法为教。汉武帝尊儒的同时还崇尚法治,尊儒尚法是他实行统治的根本思想。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1)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主张包括: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孔子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④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制度是不断损益变化的,历史是不断演进的。⑤有教无类、学思结合、老实、谦虚、时常复习等教育主张。孔子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2)战国时期:①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孟子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生生下来就具有善性,善性是人所固有的道德品质。子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被统治者尊位“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②荀子:他具有唯物思想,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3)秦汉时期:①秦始皇施行焚书坑儒的政策,是对儒家思想的一次沉重打击。②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展:他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要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其他学说都要禁止,这样法令裁制度可以统一。他倡导的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应当建立太学等学校,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③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简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倡“大一统”思想,儒学从此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5)宋元时期(宋代理学):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②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材料,是第二性的。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5.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明清时期)(1)李贽:明代后期。①思想主张: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揭露道学家的虚伪。②地位: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2)黄宗羲:明清之际。①思想主张: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②地位: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影响。(3)顾炎武:明末清初。①思想主张: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把书本知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反对君主专制政治,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②地位:其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4)王夫之:明清之际。①思想主张:“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唯物观、辩证观、发展观)②地位:王夫之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二)新课标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变化。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学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他们的代表人物有: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等。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和早期儒学: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和“至圣”。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的两位代表人物。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张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荀子提出“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和发展,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3)道家和法家: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老子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相互依存和转化的。战国时期的庄子,把世间万物看作是相对的。他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自由。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他汇集了早期法家的学说,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从“无为”到“有为”: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但是,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称为“三纲五常”。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驰的局势十分有利,汉武帝接受他的建议并付诸实行。(3)儒学成为正统: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设,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汉武帝还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宋明理学(1)三教合一: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势中国本土化;道教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不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2)程朱理学: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其中,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朱熹成为最为突出,“理学”也称“程朱理学”。“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就是天理。朱熹是理不集大成者,他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他们主张通过学习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朱熹理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3)陆王心学: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明朝中期以后,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王阳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这一学派也称为“陆王心学”。王阳明更多地吸取了佛教“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学说。他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往往被私欲侵我蚀,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他的知行合一,是说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李贽的离经叛道: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道学家(儒家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他们把儒家经典鼓吹成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理论,一些貌似圣贤而实际品质恶劣的人以此为幌子)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形成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他自称为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认为是非标准应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他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他从明亡的历史中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他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著名思想家顾炎武也生活在明末清初。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他放弃科举,开始探索挽救国家危亡的途径。他重视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他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他经过实地考察写成了巨著《天国郡国利病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欲、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与黄宗羲、顾炎武同时代的王夫之,继续和发展了前代思想家的唯物思想。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的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二.规律小结

1.儒家思想在历史和现实生活方面有许多积极作用(1)“大一统”思想,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具有积极作用。(2)它提倡的“仁”和“仁政”“以德治民”等观点,有助于防止暴政,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3)儒家的“仁义”“孝”等观点,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观,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儒家教育思想,对我国古代和现代教育、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5)儒家思想渗透到我国文字、艺术、科学等各个方面,对我国文明的进步,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2.明清时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一些规律(1)早期进步思想家的共同点:反对君主专制,重视实践对人的认识的作用,学以致用,具有反封建色彩。是早期民主启蒙思想。(2)早期进步思想的历史地位:他们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对后来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早期进步思想产生的根源:他们生活在明清之际,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明清之际,封建制度衰落,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便产生了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反过来说,从明清之际思想领域的新变化也可以看出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期。即所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3.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由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至秦汉时期的思想专制,到明清时期思想发展显著的时代特征就是封建思想的空前加强和反封建民主色彩思想的出现。百家争鸣反映了战国时期面对社会大变革和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的时代特征,秦汉以来思想专制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由分裂到统一的要求,最主要的还是基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明清时期的发展新趋势则反映了明清时期政治上封建制度衰落,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三.热点冷点

1.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和中国古代各时期主要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是历年高考的热点。2.中国古代各时期主要思想家的思想和当时生产力水平、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是高考的冷点。四.高考题例

01.(2005江苏历史2)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02.(2007全国二卷文综12)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03.(2007宁夏文综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

C.揉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

04.(2008海南历史6)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人儒学B.佛教思想融人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

05.(2007北京文综14)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06.(2008重庆文综15)“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旧中国时期为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07.(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08.(2008宁夏文综26)《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09.(2009海南历史1)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B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重D.民水君舟10.(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42题第(3)小题)2009年4月25日,第十九届全国书交易博览会在山东举行。开幕式上由10部巨型“书”拼接而成的背景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1.(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43)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2.(2009年安徽文综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13.(2009海南历史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

14.(2009海南历史4)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15.(2009年江苏历史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16.(2009广东理科基础62)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A.“仁”B.“心外无物”C.“理”D.“格物致知”

17.(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16)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8分)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3分)

(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2分)

(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3分)

18.(2009年广东历史32)(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公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妈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据《略讼孔子思想的阶级性》问题:(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3分)(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分)高考题例答案及解析:

01.B只有①③选项符合孔子的思想核心。

02.A强调教化,定属儒家思想。

03.CA错在佛教在当时未引入、道教在当时未产生;B错在孔孟学说在当时已经有很大变化;D错在儒和术不能分开解释。

04.D按教材,它揉合了佛教和道教思想。

05.D仅D项为黄宗羲的思想。

06.A材料正好说明了墨家的“尚贤”主张。

07.D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关键词可看出。

08.A按教材,攻击圣人、孔子,只能是明后期的李贽。

09.B熟悉荀子的思想主张(新课标版),都认为“人性恶”,但解决方法相反。

10.D应突出书博会学习、友谊等立意。

11.DABC三项分别是墨家、儒家和法家的思想主张。

12.C只有C项才能反映董仲舒“独尊儒术”,适应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的需要。

13.A从董仲舒的代表作角度判断。

14.D从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看,只有D项符合这一主题。

15.D熟悉新课标版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16.A明确题中人物都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

17.

(1)(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联系明亡清兴的历史背景)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

(3)(分别简要归纳和整体归纳三人的主要思想主张)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君贤相”(或答“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王夫之:主张实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如将三者的主张概括回答也给分。

18.

答案要点:(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3分)(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2分)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2分)(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2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五.新题预测01.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B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儒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02.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其中“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蕴涵着我国古代的BA.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B.墨子的“兼爱”思想C.庄子的辩证法思想D.韩非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03.《管子任法》说:“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其“法治”思想的实质是CA.法律体现人民意志保护人民利益B.用法律约束每个人的行动C.法律是君主专制主义统治的工具D.体现中国古代的民主思想04.在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这主要是因为黄宗羲DA.是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的代表,是中国反封建的先驱B.猛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主张C.提出了“工商皆本”的主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提倡“法治”,反对“人治”05.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的改革;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B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歌颂了农民的反抗精神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06.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这里的“德”,主要指的是AA.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B.任用贤德之人治理国家C.主张贵贱有序D.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07.南怀瑾在《谈历史与人生》中认为“儒道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理念。”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CA.极力盛赞儒家文化对塑建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B.崇尚道家自然本真,注重个人内在精神境界的升华及与自然的和谐统一C.认为儒道两家的文化离异而对立,但又相互补充而协调D.儒道两家的文化有独特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但扬儒抑道08.冯天谕等著作的《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其表述的观点是C

A.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否定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关于“三纲五常”的学说

09.孙中山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分发给同志,以鼓励发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这是因为DA.李贽的作品强调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有利于反封建斗争C.顾炎武的思想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D.黄宗羲的作品有反对专制暴君政治的思想

小专题三:中国古代文学史专题一.知识归纳

(一)大纲版1.诗词(1)春秋时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是《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内容包括描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反抗压迫的优良传统,包括爱情诗,包括许多民俗民情诗,对我们了解春秋时代社会经济生活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诗经》对后世文学有重要影响,它的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在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光芒。(2)战国时期:屈原用楚国方言,利用南方民歌的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体。代表作是《离骚》。(3)两汉时期:汉代诗歌以“乐府”为代表,形式朴实自然,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深刻,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明珠。代表作品《十五从军征》《陌上桑》《战城南》等。(4)魏晋南北朝时期:①诗歌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涌现出了一批杰出诗人。②建安文学:曹操父子为代表。代表作曹操的《蒿里行》,王粲《七哀诗》,蔡文姬《悲愤诗》。风格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③田园诗:东晋陶渊明,代表作《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④南北朝时期:一种新的乐府诗即民歌大为盛行。南方民歌缠绵婉转,多写爱情,代表作《采桑度》;北方民歌慷慨激昂,既有恋歌又有牧歌、战歌,最有名的是《敕勒歌》《木兰辞》。(5)唐朝时期: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诗歌领域,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①初唐: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②盛唐:诗歌成就最大,诗人辈出。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有孟浩然、王维;边塞诗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成就最高。③中唐:诗坛倡导诗歌要反映生活,代表人物白居易。④晚唐:杜牧、李商隐,别创新格,他们的咏史诗感人至深。(6)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①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他的词前期多描写宫廷生活,风格柔靡;后期主要是南唐亡国之作,抒发国破家亡的愁苦之情,哀婉感人,有很高的艺术成就。②北宋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拓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是豪放派的创始者和主要代表。③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词主要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流传很广,代表作《雨霖铃》。④两宋之际:李清照,属于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明白如话,生活气息很浓。中年以后作品渗透了忧伤的感情,其中也有怀念中原故土的篇章。⑤南宋: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很高水平,作品经常流露出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散发着浓厚的时代气息。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⑥南宋:陆游,其词不乏感慨国事的豪放之作,充满了国耻未雪、壮志难酬的悲愤激情。也有一些婉丽飘逸的词作。⑦南宋的诗:陆游的文学成就以诗为主。2.散文(1)先秦时期:诸子散文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诸子散文各有特色。①老子的文章具有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和抽象的哲理。②墨子的文章推理与叙事相结合,有利于他对政治主张的表达和对一些科学技术的说明。③孟子的文章以刚柔并济的辩论见长,游扬雄肆,令人钦服。④庄子的散文文字优美,想象丰富,是诸子中才华横溢的大文学家。代表作《秋水》《逍遥游》。⑤韩非子的论说文,善于用寓言比喻现实,最著名的是《五蠹》篇,有力地批判了社会上五种无益于耕战的寄生虫。(2)两汉时期:赋:兴起于两汉,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赋的特点是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缺点是辞藻过于华丽。①西汉的赋气势恢弘,篇幅一般较长,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②东汉的赋现实感强,篇幅较短,代表作有班固的《两都赋》等。3.小说(1)宋代时期:话本是宋代新兴的一种世俗文学,话本即讲故事的底本。它先是由城市艺人口头讲述传授,后经记录整理而成。情节完整,语言生动,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的小说和戏剧很有影响。(2)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蓬勃发展的阶段,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书名作者成书时间价值《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吴承恩明朝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曹雪芹,高鹗清朝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总要地位。《儒林外史》吴敬梓清朝我国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聊斋志异》蒲松龄清朝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4.戏剧(元曲)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元曲”,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杂剧把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熔于一炉,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组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散曲是当时北方地区的流行歌曲。元代剧作家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关汉卿,一生创作了六十多种剧本,流传至今的有十余种。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对备受封建压迫的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其代表作是《窦娥冤》。(二)新课标版:辉煌灿烂的文学1.从《诗经》到唐诗: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因此楚辞也称“骚体”。汉朝时,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汉赋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汉赋中的佳作有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和东汉张衡的《二京赋》。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至今,我们还能见到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盛唐时,边塞诗写出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山水诗富于诗情画意,代表诗人有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的讽喻诗。2.宋词和元曲: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流传至今的宋词仍有两万多首。著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散曲可雅可欲,抒怀叙事兼长。到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元曲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3.明清小说: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唐朝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和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明清时期,一方面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另一方面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明清小说众多作品中,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也是脍灸人口的名作。二.规律小结

1.中国古代文学在不同时期的主要体裁不同,如先秦诗与散文,两汉赋与乐府诗,南北朝五言诗和民歌,唐朝诗歌的黄金时代,宋代词,元代曲,明清小说等。2.文学是社会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反映。《诗经》、乐府诗、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无一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矛盾冲突。3.文学的发展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如政治上的安定或动乱,经济上的繁荣或萧条,文化上的宽松或高压,都会体现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三.热点冷点

1.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是历年高考的热点。2.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联系,是高考的冷点。四.高考题例

01.(2005全国一卷文综17)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

A.慷慨苍凉B.朴实恬淡C.缠绵婉转D浮艳华丽

02.(2005全国一卷文综1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A.陈子昂B.孟浩然C.杜甫D.杜牧

03.(2005全国一卷文综19)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

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04.(2007山东文综1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坛,……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05.(2006四川文综15)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中年以后作品的突出特点是

A.怀念中原故土,渗透了忧伤的感情B.着重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C.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D.反映市民生活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06.(2007四川文综15)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A.官僚B.市民C.皇族D.农民

07.(2007广东历史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08.(2008广东理科基础6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09.(2009年广东历史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应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B.甲骨卜辞C.《诗经》D.《楚辞高考题例答案及解析:

01.A熟悉“建安文学”的总体风格。

02.C从诗人亲历开元、天宝年间由盛转衰的变化可知。

03.B直接社会原因是商业和城市繁荣,市民的文化需求增强。

04.B不行商、守村业等关键词起了提示作用。

05.A熟悉李清照生活的时代背景。

06.B话本、杂剧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

07.A联系上题,可得出逐渐大众化、平民化的结论。

08.B市民文化需求的旺盛正是城市经济繁荣的反映。

09.C从时间和主题上进行判断。五.新题预测01.在先秦诸子散文写得较有特色的人物中,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的是CA.老子B.庄子C.孟子D.韩非子02.下列关于汉赋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BA.汉赋的特点是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B.汉赋的特点是形式朴实、语言通俗C.西汉时汉赋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D.东汉时汉赋代表作有班固的《两都赋》03.文学是社会时代内容的重要反映形式,下列文学作品中具有相同体裁的是D①《采桑度》②《桂苑笔耕》③《窦娥冤》④《东门行》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④04.下列诗歌反映了流落南方的士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是C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回.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05.辛弃疾写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从这句词中不能体现的是BA.忠君报国的情怀B.大公无私的情操C.收复失地的愿望D.壮志难酬的悲愤06.明朝曾把《水浒传》列为禁书,主要是因为它CA.具有反专制的民主思想B.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腐败C.歌颂了人民的反抗精神D.在民间广泛传播,影响很大07.清初诗人赵翼在《论诗》一首中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与“骚”这一文体与下列人物有关的是:BA司马迁B屈原C司马相如D班固08.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C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被受压迫,日夜劳作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小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09.“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反映唐代和谐社会生活的有A

①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②同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③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④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小专题四:中国古代艺术史专题一.知识归纳

(一)大纲版:1.美术(1)春秋战国时期:①绘画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当时许多贵族府第都有壁画。②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③青铜器装饰从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的画面,如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的画面。(2)秦汉时期:绘画艺术丰富多彩,主要有壁画、帛画、木刻画等。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是珍品。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题材丰富,艺术性强,是了解当时人们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的珍贵资料。(3)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①三国时期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②东晋:顾恺之是著名画家,以擅长画人物著称,布局严密、线条流畅,《女史箴图》《洛神赋图》(4)隋唐时期:隋唐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姿多彩。①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②人物画注重用线条表现人物的神态。③山水、花鸟成为绘画的主题。④杰出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5)北宋:表现人们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代表作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2.音乐(1)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青铜编钟和其他乐器,说明了那时音乐的发展。(2)隋朝有九部乐,唐代扩充为十部乐,受到了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著名的乐曲有《秦王破阵乐》。3.舞蹈、隋唐的舞蹈也受到了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舞蹈分为雄劲的健舞和柔美的软舞。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成就很高。4.雕塑(1)秦汉:雕塑成就辉煌。陶塑精品最突出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东汉成都的说唱俑和洛阳的杂技俑,造型生动活泼。秦汉大量的砖瓦、瓦当也极具艺术价值。(2)魏晋南北朝:因佛教传播,在一些地方修造了石窟寺。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3)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5.书法(1)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著名的书法家是蔡邕。(2)魏晋南北朝时期:①曹魏的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这是汉字书法的一种进步。②东晋:“书圣”王羲之《兰亭序》《黄庭经》,其子王献之与王羲之合称“二王”。③十六国北朝时期:魏碑。(3)隋唐书法:隋唐书法汇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的风格。①由隋入唐的初唐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主要受王羲之的影响。②盛唐的颜真卿,创立了气势雄浑的“颜体”,《严氏家庙碑》。③中晚唐的柳公权,创立了“柳体”,代表作《神策军碑》。④唐朝的草书大家有“草圣”张旭和怀素等。(二)新课标版: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1.汉字与书法艺术: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行书,日臻成熟,使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楷书笔画说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楷书步入盛世,欧阳洵、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色。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魏晋以来,草书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2.笔墨丹青中国画:中国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留存至今的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创作出大量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东晋画家顾恺之不仅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还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强调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隋朝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优秀作品。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3.京剧的出现: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明代,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从乾隆末年到道光年间,安徽的徽剧戏班和湖北的汉剧艺人形成“徽汉合流”局面。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京剧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泛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除京剧外,清朝各地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如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二.规律小结

1.中国古代艺术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如南北朝绘画的宗教色彩,隋唐绘画的生活气息等。2.中国古代艺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很多艺术作品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如秦始皇陵兵马俑、莫高窟等。3.隋唐的音乐、舞蹈还受到西域和邻国的影响,这正是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反映。三.热点冷点

1.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是高考的热点。2.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艺术反映的时代背景,是高考的冷点。四.高考题例

01.(2007四川文综23)图7反映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四川地方文化特色的是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④02.(2004全国三卷文综13)宋朝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哪一城市的繁华景象?A.苏州B.东京C.泉州D.临安03.(2006北京文综13)图7所示艺术盛行的朝代是A.秦B.隋C.唐D.元04.(2009年浙江文综12)隶书是我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古文和金文B.始于秦朝,李斯以该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05.(2009广东文科基础19)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06.(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4)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朝文化的新气象。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A.初唐书法B.秦王破阵曲C.飞天壁画D.唐三彩07.(2009年安徽文综14)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A.顾恺之B.吴道子C.张择端D.郑板桥08.(2009上海文综30)中国古代艺术精彩纷呈,享誉世界,其中集彩塑、壁画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是A.麦积山石窟B.敦煌莫高窟C.大足石刻D.云冈石窟09.(2009海南历史34)世界文化遗产荟萃(8分)敦煌位于今天甘肃省的西部,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门户。从汉代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中外交往频繁,敦煌因此汇聚了东西方的多种文化。规模宏大的莫高窟石窟中保存的精美壁画、雕塑,融汇了中国、印度、中亚乃至希腊文明等多种元素。1899年,在敦煌石窟中发现了大批写本残卷。这批珍贵文书被闻讯而来的英、法、俄、日等国的所谓“探险家”劫走,仅有小部分留存于国内。文献时间跨度从晋到宋,唐朝的最多,总数在四万件以上,被称为敦煌文书。其内容以佛经为主,也有大量的儒家经典、官私文书以及道教、摩尼教、基督教的经典。除了汉文文献外,还有丝绸之路上许多民族多使用语言文字写成的文献,如藏文、梵文、于阗文、粟特文等文献。敦煌文书、敦煌石窟以及相关考古发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学者,在20世纪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学问——敦煌学。———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敦煌学所依靠的资料。(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敦煌学成为一门世界性学问的原因。(4分)高考题例答案及解析:

01.B①项为东汉成都说唱俑,③项为川剧变脸。

02.B《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

03.D杂剧是元曲的一种,盛行于元代。

04.A从隶书的结构特点上思考。

05.D其余三项为小篆、行书和楷书。

06.A从初唐书法的时代背景可判断。

07.B题中处于公元600—800年间的只有唐朝的画家。

08.B从敦煌莫高窟的主要艺术内容作判断。

09.

答案要点:(1)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雕塑;敦煌出土文书;相关考古资料;现存汉至唐五代中外相关文献。(4分)(2)敦煌是汉唐间东西文化交汇地;各种文化遗存为研究古丝路上民族、语言、宗教及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资料宝库;敦煌文献资料散藏世界各地,20世纪世界联系与学术交流加强。(4分)五.新题预测01.古汉字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甲骨文能够反映商周政治状况的是D

大巫人王

ABCD

02.一位历史老师在暑假期间参观了西安临潼秦陵兵马俑,拍摄了一些典型历史图片(图片略)并在班上展览,引起了学生热烈讨论。学生的看法不正确的是DA.再现了秦朝的强盛国力B.暴露了秦始皇奢侈残暴C.体现了秦民的勤劳智慧D.反映了秦朝的保守落后03.《女史箴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的珍品,其中的“箴”含有规谏、劝教之意,对“女史”的理解最准确的是CA.指古代妇女B.对妇女的尊称C.古代女官的名称D.古代宫廷妇女的生活历程04.2008年北京奥运会五“福娃”之一的“火娃欢欢”创作灵感来源于敦煌壁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A.敦煌壁画都是隋唐时期的作品B.敦煌莫高窟坐落在今天青海省境内C.敦煌莫高窟反映了我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繁荣D.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05.林语堂说:“在书法上,也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写出“天下第一行书”,把行书艺术推向极致的古代书法家是BA.曹不兴B.王羲之C.王献之D.钟繇06.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为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黑色”一般用来表示DA.忠勇正义B.奸诈狡猾C.凶狠残暴D.铁面无私

小专题五:中国古代其余文化成就专题一.知识归纳

1.中国古代的史学发展(1)春秋时期:①《春秋》,相传为孔子编定,我国第一部编年史。②《尚书》,相传为孔子编定,是夏商周三代一些历史文献和传说资料的汇编。(2)两汉时期:①西汉:《史记》,司马迁,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人物传记为主,编年纪事为辅,叙述了从黄帝至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体例严谨,内容丰富,有很高的史料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无韵之离骚”。②东汉:《汉书》,班固,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叙述了西汉一朝的历史。(3)宋代时期:宋代史学有重要发展,史学家的成就大,巨著多。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战国,下至五代,记述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取材重在历代政治兴衰,意在使君主借鉴其中经验教训,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价值。2.中国古代的图书发展(1)明朝:明成祖时期,由解缙主持编撰了一部庞大的类书《永乐大典》。全书两万多卷,辑入七八千种图书,装成一万一千多册。(2)清朝:清代康熙帝时官修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乾隆时,由纪昀主持编撰了《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收录典籍三千四百多种,装成三万六千余册。对保存文化遗产贡献很大,但在修书时禁毁的书籍数量也十分可观。3.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1)春秋时期: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大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只允许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的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这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2)秦汉时期:秦朝规定教育由官府举办,严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西汉武帝时创建了中央太学与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确立了中国古代封建官学制度,以儒学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3)唐朝时期:唐太宗时期,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唐玄宗时期,发展科举,设集贤院。(4)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中改革教育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重新编撰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受官,已资鼓励,使学校变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4.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1)佛教:①两汉时期: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请来两位高僧,还用白马驮来佛经,在洛阳传教,建造白马寺。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宣扬的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为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也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迅速传播。当时的名僧有法显,曾西行取经,著有《佛国记》。魏晋南北朝时期,反佛思想出现,范缜《神灭论》从理论上给佛教以沉重打击。此外,北魏的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曾先后两次灭佛。③隋唐时期:唐朝时期的佛教对外交流广泛,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教,高僧玄奘和义净西游印度学习佛法,对于佛教的发展和对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唐朝唐玄宗时期限制佛教,裁汰僧尼,禁止建新佛寺。(2)道教:①两汉时期:东汉时,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形成了道教。《太平经》是当时道教的主要经典,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救穷、自食其力。东汉末年,道教的派别有张角的太平道,张陵、张鲁传布的五斗米道。②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生变化。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萧梁时期,道教经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5.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1)荀子:战国时期。他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生夏长,是自然的正常现象,具有唯物思想。他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2)王充:东汉前期,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思想家。对神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代表作《论衡》,王充认为,万物是由元气构成,元气是一种客观的物质。他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论,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人死不为鬼”。他从无鬼论出发,反对厚葬,提倡薄葬。(3)范缜:南朝齐梁之际。从理论上给佛教以沉重一击。代表作《神灭论》,针对佛家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神灭论》的反佛思想,是随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得爱女个重大发展。(4)王夫之:明清之际,杰出的唯物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历史。中国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表现在它确认世界的物质性,确认存在的客观性,确认规律的可知性,并往往与政治上的进步倾向相联系。二.规律小结

1.中国古代代表性历史典籍(如“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可信依据。2.中国古代大型官修图书的编成,是中央集权制下的文化产物。3.中国古代教育,由私学到官学,尤其是儒学教育的推广,使古代教育逐渐成为培养封建统治奴仆的工具。4.中国古代宗教,特别是佛教,日益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5.中国古代唯物哲学,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和客观规律的可知性,具有极大进步意义。三.热点冷点

1.中国古代史学、教育、宗教是高考的热点。2.中国古代图书、唯物哲学是高考的冷点。四.高考题例

01.(2004广东历史1)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治史思想的史学家是

A.司马迁B.司马相如C.班固D.司马光

02.(2005广东历史2)东汉明帝让西域高僧在洛阳传教,为他们建造了

A.龙门石窟B.云冈石窟C.莫高窟D.白马寺

03.(2005全国三卷文综12)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其中吸收了

A.佛教教义B.法家思想C.墨子学说D.《神灭论》的观点

04.(2005江苏历史5)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是

A.《永乐大典》B.《古今图书集成》

C.《天工开物》D.《四库全书》

05.(2009年上海历史1)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

A.以事件为中心B.以人物为中心C.以年代为中心D.以制度为中心

06.(2009年重庆文综14)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的史实是A.吸收儒家思想对道教进行改造B.吸收佛教思想以丰富道教教义C.形成了道教主要经典《太平经》D.开始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高考题例答案及解析:

01.A根据教材中的材料,可判断这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02.D回顾课本中关于佛教传入的知识。

03.A回顾课本中关于南北朝时道教发展概况的介绍。

04.DB项为最大的类书,D项为最大的丛书。

05.B如《史记》,以人物为中心的列传有70篇,占总篇幅一半以上。

06.CC项是东汉时期道教的情况。五.新题预测01.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教学方法是C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02.很多网友笑话电影《英雄》中的秦王说出“和平”二字,《辞海》解释“和平”二字时,引用出处最早见于《宋史》。导演张艺谋是个勤奋读书的人,他指出在更早的史书中的《秦始皇本纪》恰恰有“天下和平”这四个字。这本史书应该是BA.《战国策》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03.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道:“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下列能说明该材料的是D①秦朝时相权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②秦朝时监察机构趋向完善③皇权的独断性、随意性、残暴性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的暴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04.下列选项中符合《资治通鉴》的写作年代、编纂体例和选材原则的是CA.汉武帝生平集中于单篇B.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收人其中C.唐太宗事迹按时间叙述D.成吉思汗西征路线详细记载05.2008年4月1日,奥运圣火离开北京,开始“祥云”的全球传递之旅,其境外线路是以丝绸之路为主线的。佛教也是通过丝绸之路传人我国,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①白马寺是东汉政府在都城建造的佛教寺院②南朝的葛洪吸收佛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神仙体系③宋代的理学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新儒学④东晋的顾恺之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A.①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③④06.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他获取史料的重要方式是A

A.实地调查B.文献查阅C.道听途说D.考古发掘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


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

本单元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和介绍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也是儒学的产生时期。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经过孟子、荀子等对儒家思想的阐发和改造,成为蔚然大宗。西汉时期,董仲舒糅合儒道,形成新儒学体系,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兴办太学,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宋明时期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的思想家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程朱理学。程朱理学顺应了封建等级秩序,成为儒学的第二个高峰期。南宋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明朝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理”、“物”和“理”都是“心”中派生出来的,成为理学的旁支—陆王心学。明清之际,一批新思想家崛起,在继承宋明理学基础上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古代科技文化主要有三个方面成就:一是中国古代科技进步,领先世界,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更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了重要促进作用。二是中国古代艺术,种类繁多,名家辈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三是古代文学,体裁丰富、内涵深厚、风格新异。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都创造出灿烂的精品

第一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重点知识:“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重点知识: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重点知识: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重点知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一.“百家争鸣”

(一)背景

1.经济上,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制经济崩溃。而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树立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3.阶级关系上,“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二)诸子百家

1.概念:指在社会上形成的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2.主要流派和代表:(1)道家:老子、庄子;(2)儒家:孔子、孟子、荀子;(3)墨家:墨子;(4)法家:商鞅、韩非子。

(三)历史地位和意义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3.儒家思想就是在“百家争鸣”中吸收、融合各家之长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之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古代中国的思想。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侧;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四)儒学勃兴

1.孔子创立儒学

(1)政治思想:①“仁”为核心;②“德政”,即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③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孟子

(1)把孔子的“仁”思想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3.荀子:

(1)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2)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君舟民水”观点;

(3)主张“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5.道家、法家和墨家

①老子创立道家学派

a.唯心思想: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b.政治思想:无为而治;c.朴素辩证思想:万物、社会是运动的,关系是相对的。

②庄子对道家学派的发展

a主张:认为世界万物是相对的。b.影响: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③韩非子对法家思想的贡献

a贡献:以法治国,法、权、势相结合;b作用:利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c影响: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④墨子的主张和影响

a主张:第一,“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第二,“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第三,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第四,治国主张“尚贤”,反对任人唯亲。b影响: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一)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

(1)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但社会也潜伏着危机。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2)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3)汉武帝的举贤良对策为董仲舒阐发儒学思想提供了良机。

2.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3.主要思想主张

(1)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董仲舒还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4.结果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5.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评价

(1)“春秋大一统”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社会秩序起着积极作用。但是其中的唯心主义成分应批判。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做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3)“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应批判。

(4)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限制土地兼并,减轻农民负担,在当时有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对后世也有积极影响。

(5)“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提倡孝道,对中华美德的发扬广大起了积极作用,对现代社会道德建设也具有深刻的启示,但是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

(二)汉武帝措施

1.措施:(1)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2)儒家垄断教育;(3)兴办太学,各郡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三.宋明理学

(一)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的地位受到挑战。

4.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二)程朱理学:

1.二程主张: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理先物后;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物皆有理,把知识、道理、天理联系起来。

2.朱熹主张:①天理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②“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③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3.影响:①适应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②三纲五常的纲常名教,严重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和生活;③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日本、朝鲜和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主张:①“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②天地万物都在心中;③反省内心就得天理。

2.王阳明主张: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②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学说。

3.影响:①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②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宋明理学在产生初期不为统治者重视,到明朝开始确立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是积极的,对人的人格、气质、品行、立志、责任感等方面的塑造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它所规定的“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规范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人性,压制思想进步,消极影响是突出的。

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时代背景代表思想主张意义

政治: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封建统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江南一带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实力增强,成为社会上的重要力量。思想:宋明理学日益束缚人们的思想,文化专制加强,科举制度僵化,科技停滞。

李贽(1)破除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迷信。(2)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去空谈仁义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黄宗羲(1)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的反专制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顾炎武(1)提出“经世致用”思想,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1)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2)物质是有变化规律的。(3)事物是可以认识的。(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启发了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观点有何异同

(1)相同点:①背景: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②目的: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孔子以维护奴隶制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则是为了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③性质:包含民本思想,体现人文精神,具有古典人文主义性质。④内容:主张“仁”和德治,以德治国,施政以德。

(2)不同点:在人性和伦理观上,孔子主张“性相近”;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恶论”,并主张礼法并施,使人便善,与孟子主张有明显分歧。

2.联系战国到西汉时期儒学的发展,分析一定时期影响思想发展的因素。

(1)发展

a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善。

b秦灭六国后。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

c西汉时期,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对此全面肯定,并加以全面推行,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影响因素:a借鉴吸收其他思想中合理成分并加以改造;b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c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并得到其支持;d.根植于群众;e.思想家的个人努力。

3.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全面认识

(1)背景:①汉武帝时期,“无为”思想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②土地兼并、边界不宁、王国问题困扰西汉统治,西汉需要一种新的统治思想;③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造。

(2)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3)特点: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

(4)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

(5)影响:①对当时的影响:对维护加强西汉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具有进步意义,适应了西汉社会的发展;②对历史的影响:提出的封建伦理纲常,被后人奉为道德规范。把儒家思想神化,使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不仅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而且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文化教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4.比较理学与心学的异同点

(1)相同点:同属于唯心主义范畴,主张克服“私欲”,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都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

(2)不同点: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位的,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是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反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认为心即理,“心外无理”,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是主观唯心主义。

5.明清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等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十分惊惧。(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学风。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3)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6.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

17~18世纪的东西方出现了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中国以三位进步思想家为主,法国以启蒙思想家为主。

(1)相同点:这两种思想分别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深刻批判,即都是反封建的。

(2)不同点: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没有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民主革命产生的影响有限;而法国启蒙思想彻底批判了封建制度与封建神学,提出了“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国家政治蓝图,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7.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产生时期。孔子在思想活跃的氛围中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改造发展儒家思想逐渐使用了社会需要。

(2)在经历秦“焚书坑儒”的沉重打击之后,汉代的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逐渐得到自汉代以来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经朱熹、王阳明等人吸收佛、道的思想,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

(4)明清之际,以黄宗羲为代表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5)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把孔子打扮成变革的先师,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以减少变法阻力。

(6)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严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7)21世纪的今天,我国提倡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传承中华文明,都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1.(08四川文综)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

C

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韩非”“仁义”“乱”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儒家主张“仁义”,法家主张“法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A、B、D项不符合题意,被排除。由此可以判断C项为正确选项。

2.(08重庆文综)“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

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旧中国时期为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A

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墨子的治国主张是“尚贤”,反对任人唯亲;消除亲疏、贵贱的差别。B、C、D项不符合题意,被排除。故正确选项为A项。

3.(08上海历史)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战国时期”“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法家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A、B、C项不符合题意,被排除。D项符合题意。

4.(08海南历史)“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

D

本题的关键词“法”,强调“法”对国家的重要性。故正确选项为D项。

5.(08宁夏文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A

解答本题的本题是抓住题干中的“狂悖乖谬”“排挤孔子”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李贽自称为异端,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B项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主张“经世致用”,排除,D项唯物思想,排除。A项符合题意。

6.(08广东历史)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两位心动”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A项主张“仁”,排除。B、C项主张理学,排除。故正确选项为D项。

7.(09年福建文综)

材料一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

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

⑴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⑵相同原因: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相似之处: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

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⑷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教会统治受到冲击。布鲁诺坚信自己的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

(1)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归纳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解答第二问要注意结合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儒学的发展等方面。(2)相同的原因要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从挑战正统等方面分析;“临终的表现”要从历史人物的信念等方面进行分析,(3)明清时期政治方面的特征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方面的特征是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缓慢;思想方面的特征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4)解答本题注意从16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分析理解布鲁诺的话。

一.易错知识点

1.孔子“仁”的思想是爱人,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在伦理观上主张性相近。孔子在儒学中的地位被尊称为“至圣”,孟子为“亚圣”,荀子为儒学集大成者。

2.西汉初年的统治思想是道家思想——“无为而治”,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的儒学。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5.理学在社会道德规范上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所谓“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二程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其意思即三纲五常是天理。朱熹主张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人性或天理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朱熹的观点是要人们接受封建道德观念(存天理,灭人欲),可见儒家的三纲五常在宋代披上了哲学色彩的(理学)外衣。

6.李贽不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称谓“反封建的先驱”。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儒学)重新焕发生机。

二.方法点拨

1.复习本讲要注意纵向把握历史事件的整体发展过程,明确各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如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趋势及特点是:(1)春秋末年,儒学创立;(2)战国后期,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3)西汉时期,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地位;(4)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理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5)明清之际,儒学得到批判继承。

2.要注意横向把握归纳同一历史阶段各方面的社会变化。如(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经济上井田制瓦解,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确立;政治上出现变法改革如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2)明末清初思想文化上涌现进步思想家,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3)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反封建是它们的共同点。

3.应注意全面认识同一历史时期的许多历史事件的特征,理解彼此的相互关系。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理论的概括及其理解是本讲的重点和难点。

4.贯穿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的分析。理学、心学的进步和落后性的评价。

5.注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如法家思想为秦朝的统一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但残酷的法律又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一、选择题

1.(09山东临沂一中)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

2.(09山东师大附中)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一法,丙—道B.甲—儒,乙—道,丙—墨

C.甲一墨,乙一法,丙—道D.甲—道,乙一墨,丙—儒

3.(09山东泰安英雄山中学)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D.“有教无类”

4.(09山东平邑实中)下列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思想备受统治者推崇D.阴阳家最受欢迎

5.(09山东淄博一中)董仲舒所提出的“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体现了“仁政”的思想③使儒学增加了迷信色彩④与孟子的民本思想完全一致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6.(09山东临沂一中)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最主要的社会行为现象是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成为普遍的社会规范

C.提倡个性解放的作品明显减少

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

7.(09山东临沂一中)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二千年来皇帝皆盗贼。“与唐甄这种政治思想相似的思想家是

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之D.魏源

8.(09江苏镇江一中)2003年12月lO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宋代一位理学家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段话()

A.否定了传统儒学B.创立了心学

C.阐明了理学的纲常伦理D.说明了理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非选择题

9.(09山东平邑实验中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

材料二“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朱熹

材料三“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

材料四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材料五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变化的过程。

(2)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五,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10.(09江苏东台一中)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轲《孟子.告予上》

材料二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荀况《荀子性恶》

材料三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苏格拉底

材料五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

请回答:

(1)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孟子的人性观及政治主张不同点,二人政治主张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阳明认为应怎样加强道德修养?

(3)根据材料四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

(4)据材料五分析,汉密尔顿主张对政府进行“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对政府进行了怎样的“内在的限制”?综合上述材料,与其他思想家相比,汉密尔顿主张如何对人性进行规范引导?

参考答案

1.C

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A

3.B

B项是孔子的核心主张。

4.C

战国时期商鞅是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起来。5.B

6.B

程朱理学所提倡的“天理”即儒家主张的“三纲五常”等。

7.B

8.D

强调理学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积极作用。

9.(1)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南宋朱熹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试图以“讲明义理”、“闭塞私邪”来立纲纪;明末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和批判。

(2)原因:以儒家思想的某些观点为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孔子注重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3)影响:儒学的集体意识和自强不息精神推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促进韩国经济的发展。

(4)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结合问答,第(1)到(3)问的答案,都是来自材料信息,然后对信息加以归纳、总结。第(4)问部分答案来自教材知识。如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等。

10.(1)异:孟子:人性善;荀子:人性恶;孟子要实行仁政扩充人的善性,荀子强调用礼乐法度来规范人的行为。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2)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3)美德即知识;美德是由教育而来的。

(4)人性恶。三权分立。汉密尔顿主张通过法律对人性加以规范引导。

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回答第(1)问: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人

之性恶”。回答第(2)问:王阳明在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回答

第(3)问时概括材料信息即可。回答第(4)问时,所学知识是:三权分立。

世界历史文化史专题


世界历史文化史专题

注:囊括大纲版和新课标版。包括世界历史科技文艺史、世界历史思想史两个小专题。每个小专题包含知识归纳、规律小结、热点冷点、高考题例、新题预测五个实用构成部分。

小专题一:世界历史科技文艺史一.知识归纳

(一)大纲版1.科技革命相关知识(1)原因分析:第一次: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是前提,工场手工业生产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是必要性,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提供了资金,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技术。第二次:前提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欧亚美至少各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物质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科技条件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市场条件是国内市场的统一和海外市场的扩大,资金条件是商品输出积累了资本,劳动力条件是美、俄、日等国较大程度解放了劳动力(联系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第三次:必要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战期间及二战后对高科技的迫切需求),物质条件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技条件是现代科技理论的重大突破(如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是原子能利用的理论基础)。(2)发明简述:第一次:纺织机器发明如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克隆普顿发明骡机,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美国人发明轧棉机、缝纫机等。动力机器革新如瓦特改良蒸汽机。交通工具革新如富尔顿发明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美国人发明拖拉机、轮船。重型机械发明如汽锤等。第二次:动力机器发明如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奥托发明煤气内燃机,戴姆发明汽油内燃机,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电器发明如爱迪生发明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还有电焊、电钻等。交通工具发明如本茨(汽车之父)发明三轮汽车,福特发明四轮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齐柏林发明飞艇,还有内燃机车、远洋轮船的发明。电讯发明如摩尔斯发明有线电报,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贝尔发明电话等。化工产品发明如石油化工(汽油、柴油),煤炭化工(氨、苯、染料),军事化工(炸药、改良无烟火药),其他化工产品如塑料、人造纤维等。第三次:原子能技术如美国原子弹爆炸,苏联核电站建成。航天技术如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登月成功和航天飞机升空。电子计算机技术如美国电脑诞生(电子管)、晶体管问世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遗传工程技术如美国重组DNA,英国体细胞克隆,国际合作人类基因草图。(3)特点归纳:第一次:⑴发明者大多是工匠和技师,属经验型,科技含量不高;⑵由英国开始,向其它国家扩展;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从轻工业部门开始;⑷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⑴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科技的作用更重要;⑵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德);⑶有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俄日);⑷主要在工业内部进行,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⑸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⑴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最为重要,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⑵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⑶科学技术各领域相互渗透,出现专业化和综合化两种趋势;⑷主要在新兴工业部门进行;⑸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4)辩证分析影响:第一次:⑴积极: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基础;近代城市兴起;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⑵消极:无产阶级相对日益贫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资本主义掠夺加剧了亚非拉的贫穷落后。第二次:⑴积极:促进生产力发展,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生产无政府状态;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⑵消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第三次:⑴积极:推动生产力发展(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和社会生活结构变化;推动国际经济格局调整,使世界各国的依存、联系更紧密。⑵消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因科技水平的差距而拉大;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5)对工业布局的影响:第一次——煤铁复合型。第二次——临海型。第三次——临空型。(6)对中国的影响:w.w.w.k.s.5.u.c.o.m第一次:⑴欧洲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⑵近代工业产生(含洋务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抵抗派、洋务派)。第二次: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⑶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第三次:⑴国民政府不重视科技发展,中国与西方科技水平差距极大;⑵过渡时期,人民政府重视科技与工业,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⑶探索和“文革”时期,“左”倾错误政策延误了科技发展,拉大了差距;⑷新时期,坚持改革开放,重视科技和教育,科技事业发展迅速。w.w.w.k.s.5.u.c.o.m2.世界近现代科技成就(1)数学:17世纪,数学实现了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转折。法国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学把变量引进了数学,实现了代数和几何的结合(数形统一),成为数学的转折点。英国牛顿和德意志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地建立了微积分学,从而使精密的测量和变量计算有了可能。解析几何、微积分的发明,使数学进入一个以变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领域,称为“高等数学”。(2)物理学:w.w.w.k.s.5.u.c.o.m文艺复兴:伽利略发现了落体定律、加速度概念、摆的振动以及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奠定了近代动力学的基础。牛顿力学体系:1687年牛顿发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它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根据牛顿理论的预测,最终发现了海王星。w.w.w.k.s.5.u.c.o.m电磁学:英国吉尔伯特发表《论磁学》一书,研究了天然磁石的性质。丹麦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电动机原理)。英国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发电机原理)。英国麦克斯韦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德国赫兹证明了电磁波存在。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为开辟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现代物理学: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物理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X射线(德国伦琴)和放射性(波兰居里夫妇)的发现,为现代物理学开辟了道路。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使人们进一步研究微观高速运动。他的质能关系式(E=mc2)是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牛顿力学只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相对论力学概括了牛顿力学)。w.w.w.k.s.5.u.c.o.m(3)天文学: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是天文学革命。古罗马托勒密的“地心说”是中世纪天文学的理论基础,得到了天主教会的支持。波兰哥白尼的“日心说”,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德意志开普勒的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规律。意大利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证实了“日心说”正确性,他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天上的哥伦布”)。意大利布鲁诺发展了“日心说”,提出了时空无限、宇宙无固定中心的理论。w.w.w.k.s.5.u.c.o.m(4)化学和生物学:近代化学:英国波义耳(实验方法)是近代化学的创始人。法国拉瓦锡(氧化过程、质量守恒)使化学发展步入正轨。英国道尔顿创立原子论,标志近代化学发展时期的开始。意大利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概念。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性质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内在联系,是无机化学的系统化和大综合。近代生物学:英国哈维建立血液循环学说,奠定了近代生理学的基础。瑞典林耐制定了植物分类法。德意志施莱登和施旺分别从植物和动物学角度确立细胞学说。法国拉马克提出了生物进化观点。英国达尔文提出了生物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原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确立了进化论。法国巴斯德奠定了微生物学基础。(5)史学和地理学:世界近现代史:注意地圆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注意参阅英国李约瑟的《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史》和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3.世界近代文艺成就(1)文学: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和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在长诗《神曲》中揭露了教会的贪污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薄伽丘的小说集《十日谈》揭露了教会的虚伪腐化,提倡个性解放,歌颂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英国的社会现实,深刻而生动地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法国拉伯雷的《巨人传》提倡个性解放,鼓励人们成为“全知全能”的人。德意志伊拉斯谟的《愚人颂》辛辣地讽刺了教皇、主教和封建贵族。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讽刺了中世纪的骑士制度和武侠精神。(2)艺术:达芬奇多才多艺,贡献涉及艺术、科学众多领域,被恩格斯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他以《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作品驰名于世。米开朗琪罗创作的西斯廷教堂拱顶画,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拉斐尔笔下的众多圣母充满人情和母爱。米开朗琪罗的代表作《大卫》雕像,生动准确地表现了人体的健美和力量。(二)新课标版1.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01):物理学的重大进展(1)经典力学:文艺复兴运动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伽利略通过实验证实,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通过实验,他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大大改变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的观念,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伽利略研究基础上,英国科学家牛顿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他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的意义。后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2)相对论的创立: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大,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3)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1900年,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卜的疑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山了量子假说。他认为: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这一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上起来。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效的科学理论之一。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相对论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也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2.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02):破解生命起源之谜(1)教会的禁锢:在知识贫乏的古代,人们相信神创造了人类和世界万物。在欧洲封建社会,基督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基督教宣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上帝创造的。当时,教会提出的这些神学教义被视为天经地义。教会还指责那些敢于挑战神学说教的思想为“异端”,有些不同意教会说教的人被烧死在火刑柱上。生物学家只能在不触犯教会禁令和神学教义的前提下,对动植物的形态、生理和分类进行具体的研究,致使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2)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17世纪,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软木片,发现许多被分割开的小室,他称之为细胞。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研究陆续取得重大成果,细胞学说发展起来。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提出了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他旨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提出两个著名的原则——“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即经常使用的器官就会发达,不用就会退化;后天获得的新特性会可能遗传下去。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3)达尔文与进化论: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达尔文认为,生物是进化而来的,它们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他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这一原理,被后人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在教会和保守势力看来,这不仅是对神和宗教的极大亵渎,更是对人类尊严的莫大伤害。支持达尔文的人称他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3.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03):从蒸汽机到互联网(1)蒸汽时代的到来: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制成了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80年代,他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采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瓦特还在蒸汽机上增加了可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他研制的蒸汽机能够适应不同工厂的需要。此后,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等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丁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人生产逐渐形成。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2)电气革命的出现: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便利的电力开始带动机器,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工业获得了比蒸汽机更强人、更方便的动而且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工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方便,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等的使用大大减轻厂人们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3)信息技术的发展: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互联网可以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着改变,网络聊天、网上购物使人们足不出户也能够与其他人沟通并享受服务。但是,网络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4.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01):文学的繁荣(1)浪漫主义文学: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创造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在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在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在德意志,诗人海涅在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里,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2)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英国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等,通过对社会下层生活的描述,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在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等,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名著。在北欧,丹麦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同情弱者,嘲弄权贵;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批判了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现象,痛斥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3)20世纪的世界文学:20世纪早期,现实主义作家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如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等。但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美国作家海明威在继续进行现实主义创作的同时,也奉献了大量现代主义作品,代表作是《老人与海》。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20世纪上半期,苏联文学高度繁荣。高尔基的小说《母亲》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具有很大的世界影响。20世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的索卡因等都有很大的世界影响。5.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02):美术的辉煌(1)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在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中,新古典主义美术诞生了。它强调理性,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在表现形式上,它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法国画家大卫是杰出的新古典主义美术画家。他的代表作有《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等。它们表现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统治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生动再现了这一时期法国重要的历史画面。法国画家安格尔的作品《泉》,充分展现了人体美与古典美的完满结合。人们对“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这种情绪反映在美术创作领域中,就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它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浪漫主义美术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19世纪前期,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典型表现了这一画派的风格特征。(2)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19世纪中期,兴起了注重表现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物有法国的米勒和俄国的列宾等。米勒的代表作有《播种者》《拾穗者》等。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代表作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19世纪后半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批青年画家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反抗保守陈腐的主题思想。他们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印象派因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画派进一步发展,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作品大多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荷兰的凡高是这一时期印象画派的著名代表。凡高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他的作品《向日葵》让人感受到灼热阳光下的灿烂。法国画家塞尚擅长画静物,色彩反差强烈,立体感强,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3)现代主义美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伴随工业化而来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科技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美术家们开创的形形色色与传统美术迥然不同的新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它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是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之一。他的作品《格尔尼卡》通过一系列变形的图案组合,控诉了法西斯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二次大战后,现代主义美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当代欧美各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困惑。人们面对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形式,会感到一时的新奇和刺激,也对到底什么是艺术产生了长久的迷惘。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03):音乐与影视艺术(1)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在欧洲兴起。它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到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走向鼎盛时期。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还有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他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19世纪,欧洲的歌剧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创作了歌剧《茶花女》等,他的作品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卡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弘扬本民族特性的民族乐派。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民族乐派音乐兴起。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等是世界闻名的杰作。(2)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爵士乐,在一次大战后受到空前欢迎。二次大战后,以摇滚、蓝调和爵士等为代表的音乐更加通俗化,吸引了无数听众。新时代大众心理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反叛精神的增长,使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20世纪50年代初,摇滚乐《围着时钟摇吧》对美国青少年造成巨大震撼。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在美国更加火暴,出现了《时代在改变》等作品。英国的披头士乐队在西方也有很大影响。随着传播技术的革命和交通的日益便捷,日益繁荣的流行音乐活动改变着人类的娱乐和生活方式。各国间的音乐交流和交融日益增强,加深了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尊重,推动着世界音乐的繁荣。(3)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电影机。1895年底,他们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已拍摄的电影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20世纪初,美国人格里菲斯拍摄和导演了集故事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电影作品,如《一个国家的诞生》等。但是最初的电影是黑白无声片,称为“默片”。这一时期,苏联电影事业迅速发展,拍摄了《波将金号战舰》等影片。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音、有对白、有音乐和歌唱的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二次大战后,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等相继问世。电影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和广为流行的娱乐形式。有人称之为继诗歌、音乐、舞蹈、美术、建筑和戏剧之后人类创造的“第七艺术”。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机出现。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首次开办每天两小时的电视广播。30年代末,英国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已达两万户。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二次大战后,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电视进人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卫星传播。电视节日的内容极为丰富,电视传播覆盖范围十分广泛。有人把电视艺术称为艺术大家庭的“第八艺术”。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二.规律小结

1.科技革命的进行与政治环境、社会需求、科学理论发展有密切的联系。2.对科技革命的影响应多角度分析、辩证地看待。3.科技革命影响了欧美,也影响了中国,能否抓住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是近现代中国必须面临的课题。4.近现代世界各主要科技成就主要来源于自然科学实验,往往成为科技革命开展的条件和生产力进步的阶梯。5.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反映,也推动了进步力量的发展。6.牛顿创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改变了自古代中世纪以来人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7.早期进化论思想的出现,对生物进化论的创立产生了积极影响。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打破了神学的禁锢,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8.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发电机和其他电力技术发明的出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了电气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人类进入信息时代。9.在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的背景下,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在创作风格上,刻意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现实主义文学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中的罪恶现象。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惆和痛苦。10.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美术注重表现人的感情,是艺术家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失望的思想表露。19世纪中期,注重表现社会现实、表现人民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兴起。20世纪的现代主义美术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具有明显的反传统反理性特征。11.19世纪欧洲兴起的各种音乐流派,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和日益增强的民族性。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它日益通俗化大众化,轻松活泼,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三.热点冷点

1.对科技革命的特点、主要成就和影响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热点。2.对各时期主要科技成就的考查,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3.高度重视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及其对工业布局和中国社会的影响,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与比较。4.明确世界近现代史各时期主要科技成就对生产力进步、经济结构、生活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5.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史实与文艺创作的一致性与差异性。6.注意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反映。四.高考题例

01.(2006江苏历史17)文艺复兴时期刨立“太阳中心说”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B.哥白尼C.布鲁诺D.开普勒

02.(2007全国一卷文综23)《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03.(2007广东历史25)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选项中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A.电的发明和利用B.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

C.经典力学的发展D.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

04.(2007江苏历史24)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细胞学说的提出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05.(2008上海文综11)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改进和运用为标志,大大推动了人类交通工具的改进。1814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A.瓦特B.斯蒂芬孙C.富尔顿D.莱特兄弟

06.(2008海南历史12)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A.18世纪中后期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D.20世纪前期

07.(2008江苏历史15)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伽利略 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

08.(2008上海文综19)图中的四位科学家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在物理学的多个领域均有建树,他们曾经分别:①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②发现了摆钟的等时性③揭示了磁生电的规律④用光量于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这些人物所作出的贡献分别是A.(a)一①,(b)一③,(c)一②,(d)一④B.(a)一①,(b)一④,(c)一③,(d)一②C.(a)一④,(b)一②,(c)一⑨,(d)一①D.(a)一④,(b)一②,(c)一①,(d)一③09.(2009年全国Ⅱ卷文综16)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休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10.(2009年安徽文综19)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日心说B.进化论C.量子论D.相对论

11.(2009年广东历史21)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A.相对论B.日心说C.量子假说D.万有引力定律

12.(2009上海文综11)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的代名词,人们易把好莱坞与电影划等号。然而,电影是由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应在C

A.1500~1600年期间B.1765~1830年期间

C.1870~1900年期间D.1945~1970年期间

13.(2009天津文综历史7)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生动地描述了俄国贵族的生活。它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

14.(2009年安徽文综22)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A.《大卫科波菲尔》B.《老人与海》C.《巴黎圣母院》D.《等待戈多》高考题例答案及解析:

01.B识记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

02.A资产阶级仿效贵族的生活,是因为工业革命使他们的经济实力雄厚。

03.B明确量子论和相对论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04.B识记二战后新科技革命成就表中的内容。

05.B识记蒸汽机车的发明人。

06.C题中材料实际上是在说明第二次工业的特点之一,科技与生产开始紧密结合。

07.B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说明行星的运动。

08.D明确图中四位科学家对应的科技成就。

09.C结合时间,分析社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0.B结合教会的指责和严复的推崇,综合判断它是进化论。

11.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科学和世界观上有双重影响。

12.C电影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13.B应准确识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主要代表作。

14.A解题方法同13题。五.新题预测01.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画了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都是中国明代的青花瓷。该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表述错误的是:D

A.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珍视

B.明朝的青花瓷工艺水平很高,传播着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化

C.作者通过宗教的题材歌颂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D.青花瓷满足了欧洲人物质和精神的享受,与教会倡导的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相吻合

02.读图判断,下列四幅图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无关的是C

C

ABCD03.19世纪中期后,风景优美的伦敦因煤烟等废气释放逐渐成为“毒雾之都”,清水幽幽的泰晤士河变得奇臭无比、鱼虾绝迹。对伦敦的变化理解不正确的是A

①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②经济发展必然会带来生态问题

③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产生负效应④反映了工业文明时代的经济增长模式

A.②B.①②C.③④D.②③

04.有人说“蒸汽机是近代工业城市之母”,这是指蒸汽机的发明B

A.可以普遍应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部门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集中建立起来

C.促进铁路客运的诞生,带来“平等化的危险”

D.将煤炭、水运、工厂连在一起,扩大了城市规模

05.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D

①蒸汽机广泛应用②化工业兴起发展③太阳能开发利用④电子产品普遍使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06.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引起了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叫嚣“打倒进化论”“拯救心灵”“粉碎达尔文”等。这说明了:A

①达尔文的进化论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的打击②达尔文的进化论使宗教神学受到了挑战③达尔文的进化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④达尔文的进化论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07.他的著作一直被称为“最难看懂的书之一”,但对看得懂的人来说,它是一盏明灯。它不仅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了天体的轨道,而且指出了天体运行的引力。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CA.莱布尼茨B.笛卡儿C.牛顿D.爱因斯坦

08.2008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04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9月27日下午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这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那么,世界航天技术始于C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使用B.1983年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后

C.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飞机的发明

0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诚然,在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年代里,土地仍然是英国人的主要资源和财富。然而农业人口的变化早在15世纪开始就悄悄的进行着……

——摘自《欧洲文明扩张史》

材料二美国南北战争,并不象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单纯的为了奴隶制这个道德问题,或者像税制那样狭隘的经济问题。它的原因要深刻的多。富饶的新大陆究竟是由农业还是由工业来支配?是由第一次浪潮势力还是由第二次浪潮势力来统治?美国的未来是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北方军的胜利,美国工业化的大局已定。

——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材料三1793年六月三日(雅各宾政府)下令将逃亡贵族地产分出小块出售,地价十年偿清。六月三日规定农村公社的公有土地可按人口分配给居民,至于是否分配,由各公社自行决定。七月十七日的土地法令最为重要,下令无条件废除全部封建权利。

——摘自张芝联《法国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早在15世纪就悄悄的进行着”,这是指什么?

它对工业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3分)

(2)材料二说:“北军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大局已定”是否正确?并说明其理由。(3分)

(3)材料三中采取的措施对法国工业革命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4分)

(4)根据你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列出一个国家工业化应具备哪些主要条件?(4分)

参考答案:

(1)指的是圈地运动。给英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和原料。(3分)

(2)正确。因为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使国内市场广阔,原料增多;奴隶制的废除,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3分)

(3)阻碍作用。形成了小农经济,土地分散,市场狭窄,自由劳动力减少,货币不能转化为资本,不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4分)

(4)主要条件是资本、劳动力、生产技术和市场等。(4分)

小专题二:世界历史思想史一.知识归纳

(一)大纲版1.资本主义思想(1)文艺复兴: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意大利具有丰厚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人才结构,欧洲资产阶级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兴起于意大利。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它对欧洲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是资产阶级反对中世纪神学的思想武器;但对它的过分推崇,又会造成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2)启蒙思想: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兴起。它用理性主义(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霍布斯主张社会契约,君权民授但赞成专制,世上无神但宗教有用。洛克主张按社会契约实行君主立宪,保护私有财产,把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事权分立。伏尔泰反对天主教,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君主拥用行政权,立法权由平民共享,司法权独立,其核心是权力的制约和平衡。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批评私有制。狄德罗主张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中国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学习了启蒙思想。启蒙思想还对法国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日本明治维新影响深远)。(3)重商主义:(略,考纲不作要求)(4)自由主义: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原则,自由资本主义思想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形象的口号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由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一整套理论,它成为二战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理论。(6)冷战思维:由于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之间的冷战思维产生,它主要表现为非战争对抗、价值观渗透、全球争霸等;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仍然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企图建立单极世界,这也是冷战思维的延续。2.社会主义与民族主义思想(1)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又暴露了严重弊端(固有矛盾),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奠定了阶级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构成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建党实践是实践基础。1842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是科学的。(2)列宁主义:俄国无产阶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普列汉诺夫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俄国出现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列宁为建党做了准备工作。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它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标志。会后出现的布尔什维主义,标志着列宁主义诞生,它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3)社会主义:由空想(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马克思主义);由幼稚(巴黎公社)到成熟(十月革命);由一国(一战后)到多国成体系(二战后);由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到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由挫折到奋发(中国、越南、蒙古、朝鲜、古巴等)。(4)民族主义:一是摆脱外来侵略,寻求民族独立(中国、日本、印度等);二是大力发展经济,实现民族振兴(如日本、美国、中国等);三是极端民族主义(如军国主义和恐怖主义)。(二)新课标版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0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1)“人是万物的尺度”: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2)美德即知识: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他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苏格拉底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于是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他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他进一步指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在《理想国》一书中,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让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则负责生产。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0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这些城市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的享乐;他们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救。(2)文艺复兴: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廷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在提倡复古,只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土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还有但丁和彼特拉克,他们和薄伽丘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艺术领域,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卓越的戏剧家,他创作了《哈姆雷特》等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借助作品中的人物之口,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极富个性,充分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3)宗教改革:16世纪时,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从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马丁路德的说法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这些教派统称为新教。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新教纷纷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03):启蒙运动(1)理性时代的到来: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叶,在封建专制的天主教国家法国,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所谓“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他们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2)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猛烈抨击天主教会;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他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三权分立,彼此制衡。他还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他宣称封建专制就是束缚自由的镣铐。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卢梭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3)启蒙运动的扩展启蒙运动很快从法国传播到其他国家,启蒙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同时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规律小结

1.世界近现代史不同时期的主要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2.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思想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阻挠了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被新思想所取代。3.世界近现代资产阶级(或资本主义相关思想)体现了间接反封到直接反封、自由发展到国家调控、两极霸权到多极化趋势等变化趋势。4.社会主义思想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在挫折中奋起的精神。5.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权威。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6.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6世纪,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欧洲出现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7.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建立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康德总结了启蒙思想,提出要自由也要自律。三.热点冷点

1.世界近现代主要思想家的思想观点,是历年高考的热点。2.世界近现代主要思想与当时政治前提、经济基础、国际环境等方面的联系,是高考的相对冷点。3.应注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近现代主要思想的发展历程,如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从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4.应注意联系现实问题,如两极格局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极端民族主义(恐怖主义)等问题。四.高考题例

01.(2006全国一卷文综20)马克思主义是在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这些成果中有

①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②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

③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④达尔文的进化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02.(2006全国一卷文综21)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03.(2008山东文综1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C.人的出类拨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04.(2008广东理科基础67)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

A.君主制B.君主专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

05.(2008海南历史10)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洛克B.孟德斯鸠C.伏尔泰D.卢梭

06.(2009年北京文综20)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07.(2009年江苏历史1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08.(2009年山东文综27题第(2)小题)材料二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桑戴克《世界文化史》(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班了哪些新的变化?(6分)高考题例答案及解析:

01.A④项是自然科学成就,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02.AA项即“一国革命先胜论”。

03.C体现人的价值,以人为中心。

04.B三人虽反对君主专制,但并不反对开明君主制(实际上是君主立宪制度)。

05.B议事、行政、审判分开,类似“三权分立”。

06.C其余三项只适合启蒙运动。

07.BA重在文艺复兴;C重在宗教改革;D重在启蒙运动。

08.答案要点:

(2)思想领域的变化: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科学领域的变化:科学逐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米,进入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五.新题预测01.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中不断得到发展与弘扬。薄伽丘的《十日谈》,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歌颂了爱情与女性的智慧,主要体现出作者D

A.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B.反对教会专制与迷信的启蒙思想

C.反对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要求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

D.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歌颂人对现实生活的追求

02.“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它较形象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这说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关键和核心是B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市民的整体素质D.革命的彻底性03.伏尔泰赞扬中国“几乎没存丝毫地虚构和奇谈怪论,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伏尔泰此言的角度是BA.倡导君主立宪制B.理性地反对封建神权C.倡导天赋人权学说D.反对古典希腊文化04.“……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上述材料表达了下列哪位启蒙思想家的主张AA.卢梭B.洛克C.孟德斯鸠D.伏尔泰05.“小孩走路自然需要父母的帮扶,当他成年的时候,父母的帮扶已经成为他赛场夺冠的羁绊,因为他体格健壮,需要的是无拘无束的赛场驰骋。”这个比喻可用来形容D

①英国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影响②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

③重商主义经济没落④国家干预主义的兴起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06.“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相适应的。”恩格斯这段话指的是CA.法国的启蒙思想B.马克思主义理论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07.1945年12月在诺贝尔纪念宴会上,爱因斯坦指出“我们之所以曾经帮助创造这种新武器,是为了预防人类的敌人比我们先得到它……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既没有和平的保证,也没有《大西洋宪章》所许诺的任何自由的保证。战争是赢得了,但和平却还没有”。由此可见CA.原子弹研制成功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B.冷战加剧,核讹诈严重威胁世界和平C.核武器无法保障世界和平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08.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BA.虔诚信仰上帝B.反对盲目信仰C.实行三权分立D.妇女解放09.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这观点应是CA.水是万物的本原B.感觉即知识C.人是万物的尺度D.知识即美德10.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这句话的本质意思是BA.法律就是自由B.只有实行法治,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C.法律为保护人权而设立D.依法限制政府的权力,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11.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这反映的政治体制是:DA.君主专制B.共和制 C.贵族制 D.君主立宪制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4分)材料一、某些地区以十二月二十五日(耶稣诞辰),另一些地区,如佛罗伦萨,以三月二十五日(耶稣降世日)为一年伊始。……而这个新年在佛罗伦萨竟发生了一场要命的瘟疫,人们认为是因为自己多行不义,天主大发雷霆,降罚于世人,夺去了无数生灵性命,所以惩罚自己的身体,用苦修来洗刷罪行。……也有很多人认为只有开怀吃喝,自找快活,尽量满足自己的欲望,纵情玩笑,才是对付疫病的灵丹妙方。他们说到做到,尽力付诸实现,日以继夜地从一家酒店转到另一家,肆无忌惮地纵酒狂饮,兴之所至,甚至闯进别人家里为所欲为。——薄伽丘《十日谈》(1)材料一中有两种对待瘟疫的态度,它们有什么不同?(4分)(2)第二种生活态度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思想(2分)?如何评价这种新思想(6分)?(3)为什么当时在佛罗伦萨会有“很多人”持有新思想?(2分)材料二人们把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分开,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用以保卫社会一切成员的财产,限制社会各部分和各成员的权力并调节他们之间的统辖权。……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约翰洛克《政府论》(4)相对于材料一中出现的新思想,材料二又有了哪些发展(4分)?发展的原因有哪些?(6分)材料三“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其贤,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之不可焉,然后去子。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章句下》(5)材料三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4分)?从具体主张到思想实质,材料二与材料三有什么区别(6分)?参考答案:(1)笃信宗教、禁欲主义;享受生活,注重实际。(4分)(2)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答反封建、反神学世界观等意义也可),推动了人性的解放,但过度推崇会造成私欲泛滥、社会混乱。(8分)(3)资本主义萌芽的最早出现和发展。(2分)(4)发展:初步的分权思想(答制度构想也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10分)原因:手工工场时代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5)民本(或仁政)。主张:最高任免权归人民,最高任免权归君主。实质:资产阶级民主,封建君主专制。(10分)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325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