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八年级历史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5课“万方乐奏有于阗”--“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
演讲擂台赛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教材分析〗
“‘万方乐奏有于阗’?D?D‘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是一节学习与探究课,旨在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重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进而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学情分析〗
1.经过近两周的学习,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事实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相关知识,学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也知道了一些,所以,这节课操作起来不是很难。
2.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与探究,他们已经具备了对历史信息进行初步收集与整合的能力。另外,学生在活泼好动的基础上,又多了份思考,所以他们更乐于参与自己组织的活动。因此,此次演讲擂台赛的主持人、裁判可由他们自己来推选,参赛题型由他们自己来设计,活动现场也由他们自己来布置。这样做不仅符合学生的特点,也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地位与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在学生自主参与的同时更利于活动的顺利展开。
〖设计理念〗
本节学习探究课的主要设计理念是“快乐学习,探究合作,共同提高”,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有所收获。此次的学习与探究,主要是帮助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及相关文字资料,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讨,通过大家的分工合作与积极配合,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活动目标〗
通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了解,明确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正确认识我国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的保证。
搜集资料并识读地图,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区域及建立省级民族自治区的大致情况,考查学生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对资料的综合归纳能力。
演讲擂台赛的形式,旨在对学生进行包括口头表达能力、独立应对能力在内的多种综合素质的考查。同时,通过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过程,提高阅读历史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
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培养公平竞争意识,营造平等、团结、民主、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通过对我国民族知识领域丰富内涵的了解,确立基本的民族观念,焕发起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情感,增强国家统一的历史责任感。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提前一周将本次活动的相关内容布置下去,如要求学生自愿结组、准备收集相应的资料,提供可供查阅的工具书等等。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准备进程。
2.教师应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图》《民族区域分布图》《省级民族自治区分布图》等,随着活动的进行适当展示。
3.根据活动内容设计本次演讲擂台赛的相关程序,并做好与各环节有关的一些事宜。
学生准备
1.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本着自愿的原则分成5个小组,分别代表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即:内蒙古自治区小组(简称蒙古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小组(简称回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组(简称维族)、西藏自治区小组(简称藏族)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小组(简称壮族)。各小组成员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本小组的探究题目,明确小组成员分工职责。并能根据自己的选题,表演相关少数民族舞蹈、歌曲、节日庆祝活动等等,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献哈达仪式等。同时,各小组对其他小组的选题也要进行一定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应适当收集一些能够反映民族区域特色的物品,如服饰、食物、器物或相关民族风情图片;学会一些相关少数民族的简单语言,如简单的问好、自我介绍语等。
3.在推举和自愿原则并重的基础上,推选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主持人要口齿伶俐、应变能力强、反应敏锐并熟悉活动的相关程序。
师生共同准备
作为演讲擂台赛,首先,要组建评委团。由教师和同年级的政治、地理、语文等学科的教师及每小组各一位代表共9人组成。在评委协商的基础上,设置演讲擂台赛的评分标准,复印分发给各小组成员;其次,在演讲擂台赛进行前,师生要进行一定的场景布置,以便更好地烘托现场活动效果
共由三大板块构成:即民族区域自治内容演讲、少数民族知识比拼、少数民族风貌展示。
第一板块?D?D民族区域自治内容演讲
首先由主持人宣布演讲比赛的规则。
然后演讲开始。演讲以五个民族区域自治小组为单位,围绕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民族区域自治概况、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特点、重要节日等内容进行:他们从内蒙古大草原到西北的塞上江南,再到世世代代居住在中国岭南的土著民族壮族。各小组同学不仅要对这些民族自治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进行简单的介绍,还要非常生动地描述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最具特点的民族风情,同时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这一环节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过程,提高他们对历史资料的归纳整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在各小组演讲的过程中,主持人对每一小组的演讲情况进行简单的点评,由评委对各小组进行适当的打分。
最后由主持人略加总结,统计出本轮的最高分,同时宣布进入下一个环节。
第二板块?D?D少数民族知识比拼
分两个程序。在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之后,首先进入必答题程序:每一小组选派一名代表答题,同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每小组有两次机会。然后进入选答题程序:分值不同对应的选题难度就不一样,也可以放弃不答。为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此环节还设置了场外竞答题。这样的设计不仅在于考查学生对少数民族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
竞赛环节之后,由主持人略加总结,统计出本轮的最高分。
第三板块?D?D少数民族风貌展示
这是学生根据所收集到的关于少数民族的资料,进行自编自演,重在体现民族特色。这也是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重要环节。首先由主持人宣布相应的游戏规则,然后各小组再有顺序地进行展示。如蒙古族表演摔跤,藏族表演献哈达,回族表演穆斯林的古尔邦节,维吾尔族跳新疆舞,壮族进行山歌对唱等等。评委在每组展示后按照规则给予适当的分数,最后再统计出本轮的最高分。这一环节重在考查学生对民族知识的运用与迁移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与良性竞争的意识,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与活动的积极性,这个环节又将本次活动推到了最高潮。
最后评出本次活动得分最高的小组,即演讲擂台赛的擂主,同时选出其他奖项。教师在民族歌曲《爱我中华》的优美旋律中进行总结。
〖活动总结〗
确实如同学们所说的,我国各民族在历史和文化上虽然发展不同,但是他们都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我们在这里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了解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史实;了解了我国发展平等、团结和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
当前,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处理好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是保证我国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通过自身的学习与探索,我们体会到了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全过程,提高了阅读历史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了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大家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有所收获。
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在以后的学习探索过程中表现得更出色。
作业布置:配套练第一题
活动后记: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万方乐奏有于阗”-“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万方乐奏有于阗”--“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
演讲擂台赛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教材分析〗
“‘万方乐奏有于阗’?D?D‘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是一节学习与探究课,旨在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重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进而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学情分析〗
1.经过近两周的学习,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事实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相关知识,学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也知道了一些,所以,这节课操作起来不是很难。
2.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与探究,他们已经具备了对历史信息进行初步收集与整合的能力。另外,学生在活泼好动的基础上,又多了份思考,所以他们更乐于参与自己组织的活动。因此,此次演讲擂台赛的主持人、裁判可由他们自己来推选,参赛题型由他们自己来设计,活动现场也由他们自己来布置。这样做不仅符合学生的特点,也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地位与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在学生自主参与的同时更利于活动的顺利展开。
〖设计理念〗
本节学习探究课的主要设计理念是“快乐学习,探究合作,共同提高”,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有所收获。此次的学习与探究,主要是帮助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及相关文字资料,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讨,通过大家的分工合作与积极配合,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活动目标〗
通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了解,明确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正确认识我国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的保证。
搜集资料并识读地图,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区域及建立省级民族自治区的大致情况,考查学生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对资料的综合归纳能力。
演讲擂台赛的形式,旨在对学生进行包括口头表达能力、独立应对能力在内的多种综合素质的考查。同时,通过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过程,提高阅读历史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
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培养公平竞争意识,营造平等、团结、民主、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通过对我国民族知识领域丰富内涵的了解,确立基本的民族观念,焕发起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情感,增强国家统一的历史责任感。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提前一周将本次活动的相关内容布置下去,如要求学生自愿结组、准备收集相应的资料,提供可供查阅的工具书等等。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准备进程。
2.教师应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图》《民族区域分布图》《省级民族自治区分布图》等,随着活动的进行适当展示。
3.根据活动内容设计本次演讲擂台赛的相关程序,并做好与各环节有关的一些事宜。
学生准备
1.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本着自愿的原则分成5个小组,分别代表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即:内蒙古自治区小组(简称蒙古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小组(简称回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组(简称维族)、西藏自治区小组(简称藏族)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小组(简称壮族)。各小组成员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本小组的探究题目,明确小组成员分工职责。并能根据自己的选题,表演相关少数民族舞蹈、歌曲、节日庆祝活动等等,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献哈达仪式等。同时,各小组对其他小组的选题也要进行一定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应适当收集一些能够反映民族区域特色的物品,如服饰、食物、器物或相关民族风情图片;学会一些相关少数民族的简单语言,如简单的问好、自我介绍语等。
3.在推举和自愿原则并重的基础上,推选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主持人要口齿伶俐、应变能力强、反应敏锐并熟悉活动的相关程序。
师生共同准备
作为演讲擂台赛,首先,要组建评委团。由教师和同年级的政治、地理、语文等学科的教师及每小组各一位代表共9人组成。在评委协商的基础上,设置演讲擂台赛的评分标准,复印分发给各小组成员;其次,在演讲擂台赛进行前,师生要进行一定的场景布置,以便更好地烘托现场活动效果
共由三大板块构成:即民族区域自治内容演讲、少数民族知识比拼、少数民族风貌展示。
第一板块?D?D民族区域自治内容演讲
首先由主持人宣布演讲比赛的规则。
然后演讲开始。演讲以五个民族区域自治小组为单位,围绕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民族区域自治概况、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特点、重要节日等内容进行:他们从内蒙古大草原到西北的塞上江南,再到世世代代居住在中国岭南的土著民族壮族。各小组同学不仅要对这些民族自治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进行简单的介绍,还要非常生动地描述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最具特点的民族风情,同时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这一环节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过程,提高他们对历史资料的归纳整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在各小组演讲的过程中,主持人对每一小组的演讲情况进行简单的点评,由评委对各小组进行适当的打分。
最后由主持人略加总结,统计出本轮的最高分,同时宣布进入下一个环节。
第二板块?D?D少数民族知识比拼
分两个程序。在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之后,首先进入必答题程序:每一小组选派一名代表答题,同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每小组有两次机会。然后进入选答题程序:分值不同对应的选题难度就不一样,也可以放弃不答。为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此环节还设置了场外竞答题。这样的设计不仅在于考查学生对少数民族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
竞赛环节之后,由主持人略加总结,统计出本轮的最高分。
第三板块?D?D少数民族风貌展示
这是学生根据所收集到的关于少数民族的资料,进行自编自演,重在体现民族特色。这也是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重要环节。首先由主持人宣布相应的游戏规则,然后各小组再有顺序地进行展示。如蒙古族表演摔跤,藏族表演献哈达,回族表演穆斯林的古尔邦节,维吾尔族跳新疆舞,壮族进行山歌对唱等等。评委在每组展示后按照规则给予适当的分数,最后再统计出本轮的最高分。这一环节重在考查学生对民族知识的运用与迁移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与良性竞争的意识,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与活动的积极性,这个环节又将本次活动推到了最高潮。
最后评出本次活动得分最高的小组,即演讲擂台赛的擂主,同时选出其他奖项。教师在民族歌曲《爱我中华》的优美旋律中进行总结。
〖活动总结〗
确实如同学们所说的,我国各民族在历史和文化上虽然发展不同,但是他们都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我们在这里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了解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史实;了解了我国发展平等、团结和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
当前,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处理好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是保证我国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通过自身的学习与探索,我们体会到了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全过程,提高了阅读历史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了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大家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有所收获。
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在以后的学习探索过程中表现得更出色。
作业布置:配套练第一题
活动后记: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5课“万方乐奏有于阗”-“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5课“万方乐奏有于阗”--“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教材分析〗
“‘万方乐奏有于阗’‘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是一节学习与探究课,旨在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重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进而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学情分析〗
1.经过近两周的学习,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事实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相关知识,学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也知道了一些,所以,这节课操作起来不是很难。
2.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与探究,他们已经具备了对历史信息进行初步收集与整合的能力。另外,学生在活泼好动的基础上,又多了份思考,所以他们更乐于参与自己组织的活动。因此,此次演讲擂台赛的主持人、裁判可由他们自己来推选,参赛题型由他们自己来设计,活动现场也由他们自己来布置。这样做不仅符合学生的特点,也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地位与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在学生自主参与的同时更利于活动的顺利展开。
〖设计理念〗
本节学习探究课的主要设计理念是“快乐学习,探究合作,共同提高”,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有所收获。此次的学习与探究,主要是帮助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及相关文字资料,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讨,通过大家的分工合作与积极配合,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活动目标〗
通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了解,明确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正确认识我国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的保证。
搜集资料并识读地图,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区域及建立省级民族自治区的大致情况,考查学生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对资料的综合归纳能力。
演讲擂台赛的形式,旨在对学生进行包括口头表达能力、独立应对能力在内的多种综合素质的考查。同时,通过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过程,提高阅读历史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
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培养公平竞争意识,营造平等、团结、民主、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通过对我国民族知识领域丰富内涵的了解,确立基本的民族观念,焕发起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情感,增强国家统一的历史责任感。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提前一周将本次活动的相关内容布置下去,如要求学生自愿结组、准备收集相应的资料,提供可供查阅的工具书等等。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准备进程。
2.教师应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图》《民族区域分布图》《省级民族自治区分布图》等,随着活动的进行适当展示。
3.根据活动内容设计本次演讲擂台赛的相关程序,并做好与各环节有关的一些事宜。同时,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合,并将相关的图片以PowerPoint的形式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
1.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本着自愿的原则分成5个小组,分别代表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即:内蒙古自治区小组(简称蒙古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小组(简称回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组(简称维族)、西藏自治区小组(简称藏族)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小组(简称壮族)。各小组成员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本小组的探究题目,明确小组成员分工职责。并能根据自己的选题,表演相关少数民族舞蹈、歌曲、节日庆祝活动等等,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献哈达仪式等。同时,各小组对其他小组的选题也要进行一定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应适当收集一些能够反映民族区域特色的物品,如服饰、食物、器物或相关民族风情图片;学会一些相关少数民族的简单语言,如简单的问好、自我介绍语等。
3.在推举和自愿原则并重的基础上,推选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主持人要口齿伶俐、应变能力强、反应敏锐并熟悉活动的相关程序。
师生共同准备
作为演讲擂台赛,首先,要组建评委团。由教师和同年级的政治、地理、语文等学科的教师及每小组各一位代表共9人组成。在评委协商的基础上,设置演讲擂台赛的评分标准,复印分发给各小组成员;其次,在演讲擂台赛进行前,师生要进行一定的场景布置,以便更好地烘托现场活动效果。
〖活动过程〗
共由三大板块构成:即民族区域自治内容演讲、少数民族知识比拼、少数民族风貌展示。
第一板块民族区域自治内容演讲
首先由主持人宣布演讲比赛的规则。
然后演讲开始。演讲以五个民族区域自治小组为单位,围绕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民族区域自治概况、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特点、重要节日等内容进行:他们从内蒙古大草原到西北的塞上江南,再到世世代代居住在中国岭南的土著民族壮族。各小组同学不仅要对这些民族自治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进行简单的介绍,还要非常生动地描述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最具特点的民族风情,同时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这一环节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过程,提高他们对历史资料的归纳整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在各小组演讲的过程中,主持人对每一小组的演讲情况进行简单的点评,由评委对各小组进行适当的打分。
最后由主持人略加总结,统计出本轮的最高分,同时宣布进入下一个环节。
第二板块少数民族知识比拼
分两个程序。在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之后,首先进入必答题程序:每一小组选派一名代表答题,同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每小组有两次机会。然后进入选答题程序:分值不同对应的选题难度就不一样,也可以放弃不答。为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此环节还设置了场外竞答题。这样的设计不仅在于考查学生对少数民族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
竞赛环节之后,由主持人略加总结,统计出本轮的最高分。
第三板块少数民族风貌展示
这是学生根据所收集到的关于少数民族的资料,进行自编自演,重在体现民族特色。这也是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重要环节。首先由主持人宣布相应的游戏规则,然后各小组再有顺序地进行展示。如蒙古族表演摔跤,藏族表演献哈达,回族表演穆斯林的古尔邦节,维吾尔族跳新疆舞,壮族进行山歌对唱等等。评委在每组展示后按照规则给予适当的分数,最后再统计出本轮的最高分。这一环节重在考查学生对民族知识的运用与迁移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与良性竞争的意识,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与活动的积极性,这个环节又将本次活动推到了最高潮。
最后评出本次活动得分最高的小组,即演讲擂台赛的擂主,同时选出其他奖项。教师在民族歌曲《爱我中华》的优美旋律中进行总结。
〖活动总结〗
确实如同学们所说的,我国各民族在历史和文化上虽然发展不同,但是他们都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我们在这里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了解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史实;了解了我国发展平等、团结和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
当前,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处理好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是保证我国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通过自身的学习与探索,我们体会到了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全过程,提高了阅读历史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了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大家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有所收获。
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在以后的学习探索过程中表现得更出色。
〖活动说明〗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今天,我们以演讲擂台赛的方式对我国的这一基本的民族政策进行了学习与探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我国建立省级民族自治区的大致情况,领略了各地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了解了关于少数民族的基本常识,也学会了对历史资料的进一步加工与整合。这次学习与探究活动,提醒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应注重各学科知识的交叉和渗透,提高了我们阅读历史文献资料的能力,也培养了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
〖教学活动评价建议〗
评价目标
学生对本次学习与探究活动的测评,是对活动进行的一次及时的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能够从侧面了解他们对本次活动的参与程度和认知程度。
评价方法
填写测评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评价过程
教师提前将表格准备好,待活动结束之后,由课代表发给学生,第二天收上来,教师做好统计。
评价总结
根据学生的填表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对于富有创意的意见或建议,应对提出者给予及时的鼓励,并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附录一课堂实录
主持人: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投身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来。今天,我们在这里通过“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演讲来了解各民族自治区的建立、发展情况,同时,让我们也切身感受一下,正是56个民族的共同开拓、一起奋斗,才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灿烂和辉煌。我宣布“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演讲擂台赛现在开始。
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民族区域自治内容演讲。演讲评分规则:主题明确,思路清晰,10分;语速适中,表达流畅,10分;演讲具有感召力与感染力,10分;内容完整,不超时,10分。好,现在就让我们先到科尔沁大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一下热情、粗犷、豪放的蒙古民族吧!
内蒙古自治区小组(简称蒙古族)代表
各位老师、同学,你们好??
今天我们小组的演讲题目是:“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
(伴着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上部,有一块狭长的横跨东北、华北、西北的区域。这个区域,看似一只矫健的雄鹰,振羽展翅,雄踞在祖国的边疆;又似一只矫健的骏马,昂首奋蹄,驰骋在祖国的北方。这个区域,就是辽阔、美丽、富饶的内蒙古自治区。勤劳勇敢的蒙古族人民长期游牧、生息于南起长城,北抵大漠,东达兴安岭,西越贺兰山的这片苍茫大地,每当提起她的名字,人们便会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古歌谣,眼前便会呈现出蓝天白云、碧野红花、羊肥马壮、肉乳飘香、广袤无垠的草原,浮现出这个“马背上的民族”的伟岸雄姿!
蒙古族是中国人口较多、分布十分广泛的少数民族之一。“蒙古”最初只是众多的蒙古地区部落中的一个,后来演变成民族的名称。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后来发展成为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它成立于1947年5月1日。自成立以来,通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内蒙古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河流湖泊数量可以与南方的“水乡泽国”相媲美。蒙古人的生活方式独具特色,他们冬季穿皮衣,外罩丝绸或者布面;夏季穿布袍,袍身肥大不开叉,俗称蒙古袍;腰上系带,带上佩挂荷包。妇女喜欢用布包头。蒙古人喜欢吃牛羊肉和奶食品,喝红茶。他们住的是圆形蒙古包,多数用木制的圆形围壁和伞形顶架组合,帐顶和四壁覆盖或围上厚毡,用毛绳缚定。蒙古包顶上有天窗,可以通风、采光。农业区的蒙古族由于与汉族杂居,生活方式有所改变。
勇敢剽悍的蒙古民族素以能骑善射而著称于世。摔跤、赛马、射箭被称为“男儿三艺”。每当草原上花草繁茂、牛羊肥壮的夏秋季节,蒙古族人民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草原盛会“那达慕”。蒙古族同胞能歌善舞,他们的传统乐器是马头琴。如今在广袤的草原上,绵羊、山羊、三合马、乌珠穆沁牛、阿拉善骆驼成群结队,逐水草繁生。土地肥美的河套平原有“塞上谷仓”之称,东部的农业区与它并驾齐驱,北部大兴安岭的木材、药材、珍禽异兽资源也十分丰富。蒙古族人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了经济。
蒙古族是一个勤劳智慧而又思想开放、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不断总结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实践经验,同时吸收并借鉴国内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逐步了解、掌握、积累了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有许多发明创造和历史、文学、艺术成果,涌现了众多的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为充实和丰富祖国光辉灿烂的科技文化宝库,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持人:谢谢“蒙古族”的同学们,他们让我们了解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大致情况,也让我们领略了蒙古族的民族风情。下面我们再随“回族”的同学一起到拥有“塞外江南”美名的宁夏去看一看!
宁夏回族自治区小组(简称回族)代表(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组(简称维族)(略)
西藏自治区小组(简称藏族)
(女生独唱)“雪山啊,闪银光;雄鹰啊,展翅飞翔,高原春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
每当我们听到藏族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的这首歌时,那高亢、嘹亮、自豪的歌声就会把我们带到那世界屋脊上的雪域高原,带到那牧野无垠、水草丰美、野花盛开的西藏。
藏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我国西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这里高山连绵、雪峰重叠、地势高峻;这里有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等山脉;这里有位于中尼边界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里江河蜿蜒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正是这些雄伟的名山大川,孕育了藏族这样一个粗犷豪放的英雄民族。
早在1955年,中央政府就做出了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决定。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宣告成立。广大藏族人民实现了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事务的愿望。西藏是我国的草原牧区,农业以青稞和耐旱杂粮为主,牧畜有藏羊、牦牛等,而牦牛俗有“高原之舟”之称。
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为便于活动,袒出右肩或袒出双臂,两袖系于腰间。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穿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布衣,腰前系一块有彩色花纹的围裙。男子将发辫盘在头顶上,女子将发辫披在肩上。农区以糌粑为主食,牧区以牛、羊肉为主食;西藏大部分地区的人民不吃飞禽和鱼。
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纯洁、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藏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其文化绚丽多姿,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其歌舞、音乐、戏剧、绘画都非常有特色;由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藏族地区的工业、农业、林业、交通、文教、科技等各项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藏族地区已建起了成千上万所大、中、小学校及各类干部学校,藏族不仅有自己民族的大学生,而且已经有了一支数量可观、具有专业知识的干部队伍和知识分子队伍,他们在藏区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今天,有着“雪山雄鹰”美誉的藏族人民正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在新的时代谱写着自己民族的新篇章。
主持人:走来走去,这边风景也不错。这里处处是奇峰秀水,这里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这里有“歌仙”刘三姐,看,她来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小组(简称壮族)
壮族是世居中国岭南的土著民族。1958年发现的“柳江人”化石,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万年左右。可见早在5万年前,壮族先民就广泛分布在广西一带。作为中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它位于我国的南部,西邻中国的云南省,北邻贵州省,东邻湖南省、广东省,南靠北部湾,西南接越南。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共有1548万多人。在1965年创造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结束了壮族人没有自己合法文字的历史。
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地形呈盆地状,四周环山,约有一半土地为石灰岩分布区,峰林、溶洞星罗棋布。素有“八山一水又一田”之称。在20世纪初期,广西和邻省广东成为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要基地,于1949年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1958年3月以原广西省地区为范围建立了省一级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以农业为主,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特产。甘蔗产量居全国首位。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顿要吃五六家。他们多住“干栏”式房屋。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需等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壮族人日常喜欢吃蔬菜、羊肉、鸡、鸭、鹅等。他们自家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饮料。
壮族人民有歌圩的习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大家聚集到山坡上,搭起赛歌台。当地人们以唱山歌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壮族在两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瑰丽的文化艺术。壮族的先民在广西左江两岸的峭壁上绘制了大量的崖画,其中花山崖一处,陡壁上就绘声绘色地绘制了1300多个人物,笔画古朴粗犷。从战国时期开始,壮族人就能铸造铜鼓;它既是乐器,又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壮锦是久负盛名的壮族丝织工艺品,独具民族风格,远销国内外。
主持人:谢谢壮族小组的精彩演讲。现在给5分钟的时间,各小组之间可以就你们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与少数民族有关的问题进行自由问答,借此机会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交换一下意见。(学生活动略)
主持人:大家表现得非常不错,本环节暂告一段落,分数落后的不要着急,靠前的也别得意,下面的这一环节是大家得分的好机会。我们一起进入“民族知识大比拼”。这里有15个题签,具体规则是:在所有的题签中任选一题,答对者得4分,答错者扣1分;补充对者得2分,错者扣2分。第一轮,我们先按演讲的顺序进行,第二轮再从后往前来,机会均等。(具体过程略,竞赛题见附录二)
主持人:大家在搜集少数民族资料的时候,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我们是不是也受到了一些启发?来,进入我们的最后环节“民族风貌展示”。具体规则是:凡是带有民族特色的表演,如歌曲、舞蹈或小品等均可。每表演一个节目,即可加4分。(学生展示过程略)
主持人:宣布“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的各小组的名次及本次的擂主。由得到擂主的那一组的同学介绍他们在本次学习与探究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对学生的演讲、比拼、表演等活动给予恰如其分的评定。
附录二民族知识比拼竞赛题
1.马头琴是哪个民族的传统乐器?()
A.满族B.蒙古族C.维吾尔族D.壮族
2.我国人口最少、密度最小的自治区是:()
A.宁夏回族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3.这是一个被誉为“草原骄子”的民族,她还有一个别称是什么?()
4.把下面各民族与其对应的传统节日连起来:
傣族蒙古族苗族彝族藏族回族
泼水节那达慕大会龙船节火把节旺果节开斋节
5.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太大区别,女子则五花八门,各有特色。多穿无领左襟上衣,下着宽脚裤,束花围腰,凡鞋帽、胸兜之类,往往都是五色丝线绣上花纹、鸟兽、人物,色彩艳丽。请回答这是哪个民族?(壮族)
6.请说出你知道的一个少数民族的著名歌手。(藏族的才旦卓玛,蒙古族的德德玛、腾格尔)
7.试着说出下面少数民族最具特色的饮食:
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朝鲜族。(糌粑、奶茶、马奶酒、烤馕、拉面、冷面等)
8.黑龙江省特有的一个民族是:()
A.满族B.俄罗斯族C.赫哲族D.鄂伦春族E.朝鲜族
9.男女都穿肥腰长袖大襟衣,颜色以深蓝、黑色为主,男子一般头戴皮帽或毡帽,外穿长袍,腰束一腰带,可放物件。妇女穿宽领、无袖的长袍。男女均穿靴子,底厚、筒肥大、不分左右脚。这是哪个少数民族?
10.衣服多为青黑色,男子穿长袍和围腰,最有特点的是女子服饰:一套上衣共有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及腕;第二件居中,其袖长仅及肘;外衣是一件无领无袖,短及腰间的夹布坎肩。这样的一套妇女服装需布约三丈。这指的是哪个少数民族?(蒙古族)
11.嚼槟榔是他们的传统习俗,他们还用槟榔来招待远方的客人。请问这是哪个民族?(壮族)
12.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
A.藏族 B.蒙古族 C.维吾尔族D.壮族
13.下面的哪一个少数民族形成的最晚?()
A.藏族B.蒙古族C.维吾尔族D.壮族E.回族
14.下面的哪一个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个?()最晚的呢?()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E.广西壮族自治区
附录三学生总结节选
1.这节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学习与探究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课上,由同学来当主持人,学生代表做评委。有各小组的演讲和才艺表演,还有那激烈的“知识大比拼”。每一位同学在课上都表现得十分出色,都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尤其是那主持人,先不说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毫不紧张,单说那台词就能使你如痴如醉。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知识大比拼”这个环节,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都想为自己的小组加分,气氛十分活跃。赢了,也不骄傲;输了,也不气馁。这节课,就好像做游戏一样轻松快乐。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知道了许多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知识。同学们也在快乐中学到了许多知识。
2.今天上的活动课,分成五个小组,分别代表五个少数民族。每个小组在收集了很多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非常精彩的演讲,之后,又进行了民族知识比拼和民族风貌展示,大家受益匪浅。一堂课都由我们自己来完成,主要是通过擂台赛方式来进行。主持人,也就是我们的历史课代表,把这节课组织得很好,既让我们了解了少数民族的风情、风俗和他们美丽富饶的家乡,也让我们自己过了把当少数民族的瘾,在民族风貌展示中可以大显身手。我感觉这才是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吧。
附录四
〖教案点评〗
纵观整个教案设计,这节学习与探究课的优点是:
1.活动方式得当。通过演讲擂台赛的形式,营造了平等、团结、民主、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为我们呈现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况、各民族分布区域及他们的风俗习惯、服饰特征等,在学习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的意识,更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同时,演讲擂台赛的形式,还能对学生进行包括口头表达能力、独立应对能力在内的多种综合素质进行考查。
2.课改理念突出。从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活动的设计理念、教学流程及课堂实录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不难看出,教师的着眼点在于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设自由的空间,任他们尽情演讲;营造公平的竞争氛围,任他们全力比拼;提供展示的平台,任他们全方位地表现自我。在活动中,学生蕴藏的无穷潜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张扬。所有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足之处在于:就活动的全过程而言,如果教师和学生能将活动准备过程(即资料收集与整理过程)中想到的或是遇到的具有探究性问题展示出来,再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与探讨,时间可以稍长一些,那样活动的内容会更丰富,也更能体现本次学习与探究的实质。
总体来说,这确实是在全新的课改理念下设计的一篇优秀教案。
〖课程标准〗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八大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危害。
提高收集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
培养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找寻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培养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调查采访、阅读课文和讨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中央对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的曲折、取得的成绩等形成初步感性认识。
通过具体史实的展示,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艰难与曲折,同时使历史概念浅显易懂。
通过对**八大主要内容的分析,认识**八大对经济建设的正确指导意义。
通过课堂讨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的严重危害”,认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有积累的过程,高指标等错误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通过对十年探索中成就与失误的原因分析,认真反思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从中发现历史规律并认识历史对于现实的借鉴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就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并出现失误。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尽管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不断纠正,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就。
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
认识要按规律办事,因为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教学重点〗
重点教学中应围绕教学目标突出一个主题,即:中国共产党在十年探索中的努力、成就和教训。重点为“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
难点正确认识十年探索中的失误与曲折。
〖课前导学〗
进行社会调查和搜集资料,了解1956?D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如收集当时的图片、歌曲、影像、顺口溜,阅读当时和以后相关的报纸、文章、小说。采访经历过这一历史阶段的人物,增加对这段历史的感性认识。
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全班同学分组“炼钢工人”小组、“种稻农民”小组、“公社成员”小组,分别设计讲解主题,并根据图片、文字、影像资料制成课件,以备课堂展示。
相互合作,进行历史短剧及劳动模拟的排练。
〖教学渗透点〗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取得的原因。
现实社会中是否存在有类似于“大跃进”的做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史料。
〖板书设计〗
〖教学方法〗
情景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将所搜集的资料,以生动的形体、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出来,达到历史的再现,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同时提高对资料的整理及再加工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互动讨论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主动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并充分体现历史的综合教育功能。
开放式教学方法: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网络信息的作用,通过网上论坛及资源共享,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1956年召开的**八大会议确定了新的经济建设方针。为什么说**八大对经济建设具有正确的指导意义?
讲授新课
一、**八大
通过表演“情景回放”,介绍**八大的内容、意义及“大跃进”的背景。
旁白课件展示八大会场图片:1956年9月15日,毛主席在八大会议上致开幕词,周总理作了经济报告。……
新的经济建设方针,就是要为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完成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八大制定的路线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可是第二年,由于受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八大的既定方针,开始了“大跃进”。……
二、八大二次会议及总路线
利用课件介绍八大二次会议及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师引导质疑:社会主义总路线具有什么特点?
(生答)
师展示漫画图片“骑火车”、实物图片“三面红旗”,引导学生叙述画面内容和感想。
生1: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生2:大跃进开展的主要标志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
生3: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三、大炼钢铁
凭借大跃进时期音乐、录像的情境设置,如《今年产钢千万吨》,让学生感受热情似火的特殊年代,并质疑。
“炼钢工人”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件《1957年中英钢铁产量比较表》讲解:工业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要求7年、5年以至3年内提前实现原定的15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
各个小组同学合作表演,以展现各界群众激情昂扬、“全民大炼钢铁”的热烈场景。
旁白:1958年钢产指标为1070万吨。
工人:只要我们使大力、出大汗,就是砸锅献铁,我们也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实现赶超目标。
农民:棉花不用摘,先进山砍树炼钢去!
学生:老师,我家门上的插销我全拿来了。
社员:反正要入社了,这锅、铲都交公炼钢吧。
工人:听说安徽的土法炼钢形势很好。
“炼钢工人”小组展示“土法炼钢”的几幅课件图片,概括总结炼钢场景:“土洋结合”,钢铁厂开足马力,小高炉遍地开花,10月底就高达几百万座。从找矿、运输、炼钢、炼铁、炼焦……都靠大批群众投入,从中小学生到七八十岁老人,全国高达9000多万人。
教师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情境,交流介绍社会调查结果,并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进行“大炼钢铁”的调查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评价:这样的“大炼钢铁”会出现什么后果?
生1:项目多、战线长、资金使用分散,使原料和材料不能集中用在重点工程上,影响了建设速度。
生2:盲目追求数量,不顾质量,许多产品粗制滥造,不能发挥应有的经济效果。当年钢产量提前12天完成了任务,但1108万吨钢里合格的只有800万吨。炼出来的土钢、土铁根本不能用,估计造成损失200亿元。
生3: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
生4:影响学生的学业,影响了农业等其他部门的发展,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
生5: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认识:历史已经无情地证明中国人付出的巨大艰辛,最终是破坏了生态环境,破坏了经济平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搬起的大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
四、农业大跃进
“种稻农民”小组边展示课件,边进行打擂台、喊口号、移秧并田劳动的场景模拟,使学生对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盛行的局面形成感性认识。
旁白:(课件:1958年粮食、棉花产量指标)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要求5年、3年以至一二年达到12年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粮食产量指标。
生1:我们要苦战3年,改变面貌!
旁白:(课件:农村“争放高产卫星”表、《人民日报》刊载各地的高产卫星、丰收擂台誓师大会)在求成过急的思想支配下,主观主义大膨胀,不顾客观实际,任意拔高,结果适得其反,闹出很多笑话。最突出的表现是浮夸风的泛滥,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指标。
生2:河南小麦亩产7320斤。
生3:湖北早稻亩产36900多斤。
生4:广西中稻亩产13万斤。
生5:福建花生亩产1万多斤。
生6:地的产是人的胆决定了的。
生7:没有万斤的思想,就没有万斤的收获!
旁白:(课件:图片“全村上阵移秧并田”、“三位姑娘稳坐在稻穗上”,漫画“玉米长到月亮上”)不断宣传“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量层层拔高,造成了经济工作中的急于求成和急躁冒进。为达到高指标,大力推广深翻土地、高度密植、工具改革、养猪积肥等措施。
生8:只要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有呼风唤雨的力量!
生9:我们徐水人民公社小麦亩产12万斤,山药亩产120万斤,白菜重达500斤。
生10:一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旁白配合劳动模拟,介绍将12亩合并成1亩水稻的移秧并田的实例。
模拟动作:犁耙、拔秧、运肥、灌水、鼓风、撒肥、搭架、“庆丰收”、照相、接待参观等。
师让学生表述真实的想法:同学们还有哪些补充?你对这些史实有何看法?
生1:农民表现出了不甘落后和争创奇迹的决心,人们的干劲确实鼓得十足。
生2:他们的竞赛内容不是实际产量的高低,而成了胆量的较量,看谁更敢说谎和浮夸。
生3:看到这些,我只感到不可思议。
生4:《人民画报》封面上坐在稻丛上的那个小姑娘,其实是坐在一只凳子上,被稻穗遮住了。
生5:农民们投入了极大的激情,付出了超乎想像的劳动,农业产量肯定能提高。为什么后来还能饿死人?
生6:大炼钢铁抽走了大部分的壮劳力,就是粮食丰收了,也只能扔在地里烂掉,或草草收割。
生7:深翻土地甚至到了1丈3尺,结果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了来年的农作物生长。
生8:由于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必然导致瞎指挥盛行,浮夸风泛滥,广大群众生活遇到了严重的困难。
五、人民公社化运动
师:生产发展上的高指标和浮夸风,推动生产关系方面向更高形式过渡。农业合作化运动走向“左”的极端,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师带领其他小组同学以“报社记者”的身份对“公社社员”进行调查访问,了解人民公社的组织结构及公社社员的生产、生活、思想状况。
农1: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堂不如新乐园。
农2:敞开肚皮吃公共食堂当然大家高兴,许多人都说,一生也没有像这两个月吃这样饱的饭。
农3:公社实行全民所有制。男女老少都实行“十六包”供给制: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学、育、婚、乐都由公社负责。
农4:要搞穷富拉平:自留地,果树,自养猪、鸡、鸭,生产工具等,都要转归社有;还有部分桌椅、板凳、刀锅、碗筷都无偿归公社食堂。
农5:入社前,我家的猪、羊全宰了吃了,果树也砍了当柴火。
农6:实行军事化,全公社编成了15个营、50个连。还实行房屋公有,搞集体住宿,社员男女老幼分开,按编制集中居住。礼拜六才回家度周末。
农7:全县总动员大炼钢铁,男女老少爬高山,背矿石,大部分妇女也上山了。炼钢积极性是高,可地里庄稼没人收,只有老师带着一些小孩摘一点棉花,拾些谷穗。地里的棉花大部分没有摘下来。
农8:这样吃法长不了。
农9:我家两个强劳动力,养一个孩子;李四家6口人,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劳动力不一样,干活不一样。可供应是一人一份,我家比李四家还少拿三份。
农10:才吃了几个月的饱饭,就又开始吃咸菜了。我家表姑从城里回来,说粮食凭票限量供应,让我找点地瓜干,我也没有啊。
师:利用课件概括人民公社的特点(一大二公);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分组讨论:“你支持人民公社的做法吗?”“按劳分配好还是按需分配好?”“共产主义要不要实现?如何实现?”
生1:各地生产水平很不平衡,公社规模太大,平均分配损害富队富社的积极性。
生2:按需分配是按人口计算的,劳动力强的贡献大,得到的报酬反而少。这样的供给制不能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生3:严重地脱离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水平,脱离中国农村的实际,使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生活水平降低。
生4:还是按劳分配好,比较公平公正。
生5:共产主义的原则“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更合理,但是,只有产品极大丰富了以后才可能实现。没有这个条件而否定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会妨害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就不利于生产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产品的增加,也就不利于促进共产主义的实现。
生6: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个相当长和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
六、国民经济的调整
教师展示课件简述:困难局面出现的原因和简况;中央提倡调查研究、同舟共济;国民经济调整的主要措施;大庆油田建成、工农业产值逐步恢复等成就。
师:“大跃进”持续3年,人民意气风发、干劲冲天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然而,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在全国泛滥,国民经济秩序混乱,各种比例失调,损失和浪费惊人;又加上遇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严重自然灾害;与此同时,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导致1959年至1961年我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物资缺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困难。“跃进”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党及时决定实行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新的转机。
七、小结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拓展思路,评价、概括“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留给我们的思考。
生1:夸大了主观努力的作用,以为只要大搞群众运动,就一定能建好社会主义。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高速度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客观可能性的基础上,必须遵守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法则。
生2: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要按规律办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并出现失误。
生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尽管出现严重的失误,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因为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不断纠正。
生4:报纸的宣传要深入、踏实、细致,反映实际,不能有不实之处。新闻记者看问题要全面,要头脑冷静,要实事求是。下去采访,不要人家说什么你就报道什么。要自己动脑筋想想是否真实、是否有理。
教师总结: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大跃进”曾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梦,这个梦包含了太多的内容。然而,这个梦无可挽回地破灭了,人民急切地想实现美好的家园蓝图,但饥饿和危机把他们拉回到了现实之中。但愿我们能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这节课上同学们表现非常踊跃,课前查找的资料丰富翔实,课堂上的表演形象生动,分析问题思路清晰,视野非常开阔,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课后可以在学校论坛中提出来,我们再继续进行讨论。
研究性学习及作业
登录校园网站,在“学校论坛”中“文科”栏目下的“历史论坛”中,教师提出话题。
师:“大跃进”的年代已经远去,现在很多人把那荒诞离奇的做法当作了有趣的谈资;有的人则对它的严重后果耿耿于怀,给予非议。我想与同学们讨论两点看法。课后,请大家依据网上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建设意见书”。
第一,“大跃进”是特定历史环境和社会心理下的产物。广大群众满腔热情的冲天干劲也是空前绝后的,他们响应政府的号召,为早日改变城市、农村的落后面貌,为实现工业化、机械化,过上美好生活,夜以继日地奋斗在田间地头,甚至十天半月地连续作战,的确创造了许许多多前所未有的奇迹。时至今日,回想起来,不免令人为之感动。这毕竟是一场激荡人心、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社会试验。其中体现出的艰苦奋斗和纯粹献身的精神,就像绝大多数人都已看到的那样,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第二,“大跃进”已经成为历史,我们对过去在经济建设中急功近利的许多往事进行了总结和思考,在全局上再也不会出现类似“大跃进”那样违背科学规律的蛮干了。但浮夸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今天,在各地各部门浮夸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统计腐败”和“数字出官”都是不争的事实,似乎已经成了一种难以治愈的政治慢性病。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发表话题,进行讨论甚至辩论。
生1:1958年的天气很好,粮食产量也不错,国库里也存有粮食吧,怎么后来就死了那么多人?
生2:为什么和苏联关系突然恶化?
生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生4:位于西部的一个贫困县“豪情万丈”,要建成跟北京、上海一样的大马路、大广场、大花园!
生5:无独有偶,东北地区一个欠发达的县也“不甘示弱”:“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
生6:由于原材料不足,有些工厂不得不时开时停,停工待料;有些建设工程,安了柱子没有房顶,建成了房子没有机器设备,不能及时投入生产。
生7: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不能有急躁情绪,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而去武断决策、盲目攀比。
……
〖教案点评〗
本节常规课,设计不落俗套,独具匠心。漫画、图片穿插期间,问题讨论与小组合作都显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学习便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动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791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