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8课音乐与美术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8课音乐与美术》,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8课音乐与美术

一、课标解读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所倡导的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在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了能力。结合这节课的特点,应全面发挥历史教育功能,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启学生的智慧。本课题的课标要求:

1、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2、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以来,音乐和美术领域硕果累累,贝多芬、莫奈、德彪西、塞尚、毕加索等艺术大师名家辈出,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这一节可让学生鉴赏其名作、认识其艺术价值,从中进一步了解:艺术空前繁荣的时间、流派、作用以及艺术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人类文明的伟大作用等内容,每种艺术形式,呈现的不同流派,都是特定社会历史现实的反映。

三、学情分析

本节专业性强,必须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较好地把握教材,现在的高中生有相当部分学生因其在幼儿园、小学、初中进行了“特长”训练,在文学、音乐、美术诸方面都具备一定的常识,有些还获得了相当高的资格,因此感性认识较强,但发散思维、知识连贯性、学科迁移能力不够。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鉴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与美术作品,了解这些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教材引文、史料、插图等,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3)通过分析世界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培养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音乐与美术史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发展学生在社会中学习、网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通过上网了解艺术大师及分析鉴赏其各类美术、音乐作品,感受其艺术价值。

(3)思维方法:学会知识迁移,在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中,提高分析理解问题能力。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中,提高鉴赏审美能力。学会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音乐和美术作品的分析鉴赏,不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审美取向,而且可让学生感受人类优秀遗产的魅力,达到一种情感的体验与创新,增强学生的国际文化交流意识。

(2)认识人类艺术的多样性,感受艺术大师立足社会现实、献身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精神,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3)艺术创作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音乐与美术来源于生活,树立起“用美术与音乐指导生活,用艺术影响社会的思想”。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课教学重点:结合历史背景欣赏19世纪以来的音乐与美术作品

(2)本课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与音乐、美术怎样反映社会历史变迁。

(3)本课教学重点、难点突破:

①由于高中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可预先给学生准备学案,学生围绕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利于学生发现重点和难点,为课堂教学作准备。

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紧扣19世纪以来所出现的音乐与美术杰出的艺术大师及其代表作这一主线,围绕近现代世界艺术发展历程、成果及其反映的社会历史变迁等系列问题来展开教学,授课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知识点如何学,方法如何掌握,问题如何解决,还会产生什么新问题,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突出重难点,试图达到“教得轻松,学得有劲”的效果!

六、教学方法

高二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已具备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高二的学生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如下方法:

(1)情境式导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问题式导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学为主,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

(3)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突破重难点。

(4)探究讨论法——激发兴趣,合作探究;

七、教学资源、手段和课时

1、教材、学案和多媒体课件

2、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音乐插曲及其有关印象派的FLASH等

3、课时安排为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教学准备: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背景资料、

艺术作品或完成学案

CAI

结合多媒体演示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小结或谈感受

问题式的导学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自学园地:学生课前自学,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课堂教学资料,或者进行学习活动,如: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介绍“我最喜爱的艺术家(或艺术作品)”,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举办艺术作品欣赏会或贝多芬(德彪西)音乐欣赏会,从历史的视野赏析艺术作品。再或者完成学案,使学生初步了解如何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等等。

课堂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过程

1、导入新课:用幻灯片投影,教师播放音乐《命运交响曲》,以震撼人心的旋律打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随即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听贝多芬的音乐。接着提出问题:从贝多芬身上什么最能触动你的心弦?说说你的理由。导入新课。

在解答导入新课问题的答案上不必拘泥统一答案,让学生自由的发挥,各抒已见。

2、讲授新课:本节课总共有三个子目:“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印象派绘画与音乐”、“现代艺术的兴起”。在导入新课后,用问题式导学,结合多媒体演示,使抽象内容直观化,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边掌握教材边探究和解决问题,教师随堂指导。或者让学生围绕导学提纲中设计的问题(如果学生还能自己提出问题最好)来展开交流、讨论,教师边调控课堂边参与学生的探讨、交流。

(1)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授课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幻灯片投影1),给出贝多芬雕像,提出问题:从旁边的图中,再结合课本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回答)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进步和自由,献身音乐。

(幻灯片投影2)给出一段材料:他自称是“强硬的民主主义者”。1797年,拿破仑率领大军直逼维也纳,他是拿破仑当时建立伟大共和国的英雄人物,并为拿破仑谱写了一首交响曲。可当他得知拿破仑称帝时,他抓住乐谱的封面撕个粉碎。当这首交响乐出版时,他把标题改为“英雄交响乐——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然后让学生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反映了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什么思想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试列举他的三部代表作。他对音乐的贡献主要有哪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印象派绘画与音乐:印象派绘画与印象派音乐两者统一于印象派这一大派别之内,后者更是由前者启发而来,故可把两者结合起来掌握。

用FLASH多媒体演示介绍印象派由来和莫奈及其作品。(注意把握教学时间,授课时间为15分钟左右)

(幻灯片投影3)出示目标探究题,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探讨:A、印象派绘画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B、印象派绘画与印象派音乐有何关系?C、印象派绘画和印象派音乐有何共同的特征?有何艺术价值?(展示此问题时播放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音乐,一边欣赏,直观地感受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一边学习活动。)D、印象派的产生有何历史意义。

要求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来回答这些问题。

印象画派的产生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学科、现实生活结合历史知识展开思考讨论,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

①印象派的发生,最重要的关键因素是工业革命、现代科学的发生

②光学研究解开了光谱的真面目,艺术家知道了,光不是透明的,而是由七种色彩所组成的;

③蒸气火车拉近了城乡距离,到郊外写生成为一件方便而时髦活动;

④许多内在的、外在的、社会学的、物理学的、文化的多元复杂因素,催化了如黄金般光灿的艺术时代产生。(中心:这是资本主义崇尚个性的体现,也是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启发)

(幻灯片投影4)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印象派绘画与印象派音乐的共同特征,具体讲授如何理解作品艺术价值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印象派绘画的艺术价值:

①印象派绘画把光和色彩视为认识对象的核心因素。大胆使用色彩,真正体现出光与色的无穷魅力。

②印象派强调绘画的审美功能。印象派主张追随求色彩效果,使绘画变得更丰富、自由,也更具绘画特点。(第一组学生回答)

印象派音乐的艺术价值:印象派音乐是客观的,强调捕捉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在创作方法上不以旋律为中心,在配器上力图纤细精致,追求音乐中丰富的明暗层次和浓淡色彩,在朦胧的光色中表现物体或事物的气氛和情调。(第二组学生回答)

共同点:它们都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在朦胧的光色中表现物体或事物的气氛和情调。(第三组学生回答)

历史意义:印象派艺术的崛起,开辟了绘画与音乐语言的新天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新途径,使艺术从内容到形式的变革,跳跃的幅度越来越大,革新的锋芒越来越鲜明,从而孕育了20世纪初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危机。(第四组学生回答)

过渡:现代艺术的兴起包括美术与音乐,“现代艺术的兴起”是承接“近代艺术成就”,20世纪的现代艺术与19世纪的近代艺术虽然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差别,但其创新与革新的内在精髓却是一致的。因此在学习这一问题时首先让我们鉴赏塞尚、凡高、高更、毕加索的代表性杰作。

(3)现代艺术的兴起(授课时间为15分钟左右):

(幻灯片投影5)

①后印象派绘画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

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在描绘大自然转瞬即逝的光色变幻效果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他们更强调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认为艺术应当忠实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去简单地模仿自然,艺术家应当以自己的主观情感去改造客观形象。

后印象主义绘画偏离了西方客观再现的艺术传统,启迪了两大现代主义艺术潮流,即强调结构秩序的抽象艺术(如立体主义、风格主义等)与强调主观情感的表现主义(如野兽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等)。所以,在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其代表:塞尚、高更和凡高等。

(幻灯片投影6):鉴赏塞尚、凡高、高更、毕加索的代表性杰作。

(幻灯片投影7)提问:从下面六幅毕加索的自画像中,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画家?

让学生思考或讨论,教师讲解:

从毕加索六幅自画像里,我们可以透过毕加索的眼睛看毕加索。这几张自画像能看出毕加索的某段时间内的艺术轨迹。他是个不断变换艺术手法的探索者,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但在各种风格中始终都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激昂而狂躁,无限崇尚自由,这在后面几张自画像上更显露无疑,在他的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

②现代美术和音乐的主要特征。

过渡:在印象派的基础上产生了现代派,现代艺术在形成过程中呈现出的创新与多元化的特点,刚才欣赏毕加索的画,结合课本知识你认为现代美术有何特征?现代音乐又有何特征?

(幻灯片投影8)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现代艺术是如何创新和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其艺术价值与影响作简要评价。

在美术方面,现代派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主要代表人物是毕加索。现代音乐也出现了许多派别,作曲家根据各自的创作理念谱写各式各样、风格独特的乐曲,如新古典主义、表现主义、序列音乐、具体音乐、电子音乐等。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也迅速变化。现代艺术反映了人们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在艺术创作上重视直觉和下意识活动,着重于内心的“自我感受”、“心灵世界”、“自我表现”。

3、归纳小结:强调本节的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本节的知识结构:

贝多芬的思想特点和代表作

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作品特点的成因

音近代艺术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地位m.Jab88.COM

乐印象派绘画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莫奈及其作品

与印象派艺术印象派音乐兴起、特点、代表人物德彪西及其作品

美印象派艺术崛起的历史意义

术现代美术的发展印象派绘画的后续发展及代表人物

现代艺术现代派绘画及其代表人物毕加索

现代音乐的发展——现代音乐的特点和主要流派

4、布置作业:创新探究题:

①[新华社10月14日电]音乐大师贝多芬晚年创作的一份手稿最近在美国一家神学院的图书馆中被发现,这份手稿在沉寂多年之后,13日再度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份手稿长达80页,如同一本杂志般大小。手稿上写着一首钢琴二重奏的乐谱,上面还有贝多芬本人所作的多处修改。根据文献记载,这首乐曲创作于贝多芬去世前几个月,当时贝多芬已经耳聋。根据估算,这份手稿可能会被拍卖出200万美元的高价。

问题:贝多芬的晚年手稿估价为什么会这么高?

②凡高的作品在伦敦和纽约的拍卖中,边创历年来世界名画的最高价格。

问:凡高的画为什么那么贵?

③有些人看不懂毕加索的作品,即否定它们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你认为对艺术品的评价是否存在永恒不变的单一标准?

5、对这节课的课后思考:

①因这节课专业性强,必须有较全面艺术修养才有可能较准确地把握,为此要体现教改精神,一定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学习准备。

②本节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其作品较多,注意把握教学时间,绝不能把这一节课当作艺术欣赏课,必须用“粗”“细”结合突破重难点,“粗”是让学生认识这一时期艺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背景,“细”让学生通过某一个人物及其作品,认识、体验他的伟大与深刻,与取得一斑见豹的效果。

③创设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素养,抓住了历史教学的精髓和核心。

延伸阅读

高二历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知识点归纳


高二历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知识点归纳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17课18世纪后半叶-20世纪欧洲诗歌、小说、戏剧代表人物
1、拜伦,英,《恰尔德.哈罗尔的游记》《唐璜》,浪漫主义,“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2、雪莱,英,《西风颂》,浪漫主义,“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
3、海涅,德,《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浪漫主义。
4、雨果,法,《悲惨世界》,浪漫主义。
5、司汤达,法,《红与黑》,批判现实主义。
6、巴尔扎克,法,《人间喜剧》,批判现实主义。“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用笔来完成。”
“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7、狄更斯,英,《双城记》,批判现实主义。
8、托尔斯泰,俄,《战争与和平》,批判现实主义。
9、高尔基,俄,《母亲》,革命现实主义。
10、贝克特,法,《等待戈多》,现代荒诞派,“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18课音乐与美术
1、贝多芬,德,《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
2、莫奈,法,《干草堆》《鲁昂大教堂》,印象派绘画。
3、德彪西,法《牧神午后.前奏曲》,印象派音乐。
4、赛尚,法,《埃斯泰克的海湾》(现代艺术之父),后印象派绘画向现代艺术过渡。
5、高更,法,后印象派绘画向现代艺术过渡。
6、凡.高,荷兰《向日葵》,后印象派绘画向现代艺术过渡。
7、毕加索,西班牙,《坐在椅子上的女人》,现代艺术。
19课电影与电视
1、1895,卢米埃尔兄弟,法,电影正式诞生。
2、1927年以前为默片时代,格里菲斯,美,“现代电影之父”。
3、卓别林,美,《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萧伯纳称赞他为:“电影艺术中绝无仅有的天才”。
4、1926,贝尔德,英,发明电视。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


第六单元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
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内忧外患,局势动荡。穆罕默德阿里迅速崛起,掌握了政权。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他在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引进西欧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和人才,发展农业和近代工商业。这些改革不仅巩固了统治,也促进了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埃及的社会面貌,拉开了埃及近代史的序幕。

[学习要点]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学习建议]
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建议同学们不仅要充分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掌握改革的具体内容,同时要同前面学习过的各种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内容进行比较,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认识改革的多样性,从而全面了解这一改革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识记马木路克、包税制、帕夏、素丹,理解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国内政治、经济状况。
2、法国和英国殖民入侵:识记反法同盟、拿破仑的入侵,理解西方殖民统治侵略所造成的危机。
3、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识记开罗三次起义、阿里夺取政权,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比较、问题探究的方法,掌握和理解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政治、经济状况。
2、通过情景再现、历史联系的方法,在阅读讨论中理解法国和英国殖民入侵对埃及造成的影响。
3、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把握东西方历史发展趋向与碰撞,将其整合成东方古老文明发生变迁的参考体系和评价体系,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放置在其中分析、评判,从而掌握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一切古老的文明如果失去创新发展,必会失去辉煌。
2、近代西方殖民侵略既带给东方国家以灾难,也带来进步的因素和契机。
3、通过对穆罕默德阿里崛起的掌握,认识阿里政权面临严峻形势以及改革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难点:埃及封建制度的独特构成。对拿破仑殖民统治的评价。

〔新课导入〕
采用谈话法: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相关内容,联系西欧开辟新航路和殖民扩张,着重强调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及其向世界各地扩张的这一世界历史的巨变,提出一个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当此西方迅速崛起之时,古老的东方该如何应对而避免可能的沉沦?从而将学生的对世界历史的视线由西方转移到东方,转移到埃及,进入本课的学习。

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
埃及地处亚、非两大洲的交界处,与欧洲隔海相望,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8世纪末,埃及成为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抢占殖民地的目标。英法为争夺埃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面对虎视眈眈的侵略者,埃及的情况怎样呢?正如当时一位法国情报人员报告的,进入埃及就像和平占领一个没有设防的国家。

18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人与马木路克是如何统治埃及的?
法国和英国是怎样侵略埃及的?
马木路克包税制开罗首次起义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公元前3200年开始,出现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先后被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法国人、英国人等征服和统治。1922年2月28日,英被迫承认埃及为独立国家,但保留对国防、外交、少数民族等问题的处置权。直到1956年英国军队撤出苏伊士运河区。1958年2月,埃及同叙利亚联合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埃及共和国1953.6~至今)。

一、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土耳其原是中亚的一支突厥人的部落,1453年率20万大军灭亡东罗马帝国。1517年土耳其人征服埃及,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16世纪中叶,苏里曼一世统治时期(1520~1566年),奥斯曼帝国臻于鼎盛,帝国的版图囊括了昔日拜占廷和阿拉伯帝国统治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封建大帝国。
1923年,凯末尔领导并取得埃及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凯末尔成为土耳其第一任共和国总统。
1、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统治的表现:
(1)政治:①征服:16世纪初征服埃及,推翻马木路克王朝,埃及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
②管理:派遣总督(即帕夏)和利用马木路克共同管理(相互牵制,共同管理,维护奥斯曼帝国在埃及的统治)。
16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埃及,推翻了原来统治埃及的马木路克王朝(看历史纵横)。埃及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奥斯曼素丹(即奥斯曼帝国政教合一的最高统治者。原为“苏丹”,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力量”或“权柄”,引申为“君主”或“统治者”。为穆斯林国家广泛使用,成了伊斯兰国家统治者的称号。)向埃及派遣称为帕夏的总督,还在各地驻扎由雇佣兵组成的军队,但马木路克获准单独组建一支军队,还担任了各地的地方长官,残存势力仍然很大。

(2)军事:马木路克单独组建近卫军,导致埃及连年战乱。


马木路克原意是“奴隶侍卫队”,他们原是埃及统治者从中亚和高加索等地买来的奴隶,编入军队充当侍卫。13世纪中叶,马木路克在埃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埃及被奥斯曼帝国征服后,马末路克仍然保持7相当的实力。他们生性强悍,习于骑射,为了各自帮派和家族的利益,经常进行仇杀、凶斗活动、恣意屠戮百姓、劫掠民财,是埃及社会动乱的祸源之一。
(3)经济:包税制——包税人(马木路克)成为土地的所有者
奥斯曼素丹只注重在埃及的统治和收缴的赋税,对埃及的社会发展漠不关心。素丹在埃及征税主要是通过包税制的形式实行(阅读学思之窗),规定凡是能够向政府预付一年土地税的,就可以获得包税权。包税人在包税区内享有绝对的权力,他可以随意在包税区内向农民收取地租和各种捐税,税收余额归自己所有。包税人将土地分租给农民耕种,农民不仅负担各种赋税,还要服劳役。这样,他实际上不仅控制了土地也控制了农民。包税权还可以世袭,并能转让或出卖,这样,包税人实际上成为土地所有者。后来,包税权基本都落到马木路克手里。


包税制使农民在经济上和人身上都依附于包税人。据埃及历史记载:“农民的地位比用金钱买来的奴隶还要卑贱。奴隶在走投无路时还可能逃亡;农民则不行,他们不能轻易遗弃自己的土地,即使逃跑了,他们的主人也会把他们追回来,加倍地惩罚他们。”但也有人认为包税制节约了征收成本,提高了收税效率,因此是一种有效的税收制度。
你是怎么看的?

18世纪末,马木路克已经实际统治了埃及,帕夏虽然名义上还是埃及的最高长官,其实已被架空,马木路克甚至可以废黜帕夏。帕夏
伊斯兰教国家高级官吏称谓。又译“巴夏”、“帕沙”。系突厥语音译。13世纪塞尔柱王朝首先使用这一称号。奥斯曼帝国时,为素丹授予军事最高统帅的称号,后用于称呼帝国高级文武官员。只属个人,不世袭。奥斯曼帝国在统治埃及、伊拉克等地时,将委派为该省区的总督也称“帕夏”。1934年,土耳其共和国政府宣布废除此称,后埃及、伊拉克也相继停止使用。约旦等国仍继续使用,其义是对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名人的尊称,无特定职位。 
2、影响:
社会动荡(帕夏与马木路克争权夺利;马木路克实际专权;埃及连年战乱)
经济凋敝(18世纪末,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近三分之一的农田成为荒漠,粮食产量锐减,农产品仅仅只有古代产量的四分之一,传统的商业和贸易也在萎缩,很多有名的手工业生产中心逐渐消失,著名的亚历山大城只有8000人口,埃及人口因长期饥饿和瘟疫大大减少,19世纪初人口还不到10世纪时的一半)
外来侵略(统治内部内乱,从18世纪初,平均每10年发生一次大战,国力弱小,随着埃及的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乘机入侵埃及,向埃及倾销商品,埃及形势进一步恶化)
马木路克首领们为了争权夺利,经常互相攻伐,导致埃及连年战乱,经济凋敝、民不聊生。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近三分之一的农田变成了荒漠,粮食产量锐减。传统的商业和贸易也在萎缩,很多有名的手工业生产中心逐渐消失。随着埃及的削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乘虚而入,向埃及倾销商品,埃及形势进一步恶化。
二、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入侵
1、原因:①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实力日益强大,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根本原因)
②埃及战略地位重要,自然资源丰富,国力衰弱,局势动荡;
2、目的:英法两国为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霸权。
埃及战略地位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一直是外国侵略的军要目标。18世纪中后期,埃及国力衰弱,局势动荡,英法等欧洲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埃及的殖民扩张活动。
3、表现:
(1)拿破仑对埃及的三年殖民统治:(1798~1801)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英法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法国决定占领埃及,进而威胁英国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印度。1798年,法国政府派拿破仑率领军队侵入埃及。埃及军队一触即溃,法军迅速占领了亚历山大和开罗等地。
目的:占领埃及,威胁英国最重要海外殖民地印度。
占领:1798年(1797年夏,带领法国驻扎在意大利的拿破仑向法国督政府提出占领埃及的方案,拿破仑授命为东方军司令,统率陆海军占领埃及,要把英国势力清除出去,1798年7月,拿破仑率3.5万军队入侵埃及,埃及军队一触即溃,法国迅速占领亚历山大港和开罗等地)
为了巩固在埃及的统治,拿破仑采取了很多措施。政治上,打击腐朽不得人心的马木路克武装力量,建立了各级行政机构。在让埃及人管理埃及的名义下,迎回逃跑的帕夏,拉拢埃及上层为法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服务。实际上,拿破仑和法国殖民者掌握着对埃及的控制权。对人民的反抗,拿破仑则进行残酷镇压。经济上,没收马木路克的土地和财产,废除包税制,由法国人负责征税:建立了食品厂、弹药厂等工厂,为法军提供后勤服务,还修复灌溉系统,扩大可耕地,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生产。

拿破仑远征埃及时带了许多法国学者。占领埃及后,他下令建立了埃及研究院,由法国著名科学家担任院长,自己亲任副院长。研完院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和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还定期出版学术刊物。这些学者在埃及进行了全面考察,后来写出了《埃及纪实》等重要著作。拿破仑还指使随军学者发掘了埃及的文物并带回法国。
拿破仑在日记中写道,“这个小小的欧洲是不能给我提供足够的荣誉的,我必须到东方去寻求,所有不朽的盛名都是来自东方。”在镇压埃及反抗者的同时,他也采取了其他措施巩固统治,这是拿破仑赦免被捕的埃及人的情景。
(2)英法对埃及的争夺:
原因:拿破仑对埃及的入侵损害了英国的利益。
过程:法、英相继撤兵,英国支持马木路克割据
①英国联合奥斯曼帝国出兵埃及,1801年法国被迫从埃及撤兵;
②英国企图扶持马木路克占领埃及,由于奥斯曼帝国和欧洲国家的反对,也撤出埃及,但仍支持马木路克割据,为以后侵略作准备。
影响:①拿破仑军队侵占埃及,对埃及实行殖民统治,这种统治客观上一定程度打击了埃及的封建势力,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科学文化,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②英国与法国争夺埃及,为达到侵略埃及的目的,英国往往联合奥斯曼帝国或扶持马木路克势力,英国的侵略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最主要的外部因素。
拿破仑入侵埃及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英军与入侵埃及的法军展开了争夺。1798年8月,英国海军在亚历山大附近海域摧毁了法国舰队,切断了法军同法国本土的联系。这一年年底,英国以帮助素丹恢复在埃及的统治为由,联合奥斯曼帝国,派兵入侵埃及。1801年,法国被迫从埃及撤兵,结束了对埃及的军事占领。英国企图通过扶持马木路克势力,实现占领埃及的目的。后来,由于奥斯曼帝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英军不得不撤出埃及,但仍然支持马木路克实行武装割据,为将来的侵略做准备。
拿破仑逝世至今,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各国的政治家、史学家、军事学家和文学家频繁研究和评述的对象……世界各国出版的有关拿破仑的著作,论文和资料估计在10万种以上,至少有9个国家拍摄过拿破仑的电影达70多部。有人称他是“继亚历山大、恺撒以后最伟大的人物”、“世纪的巨人”、“法国革命的体现者”、“历史上最惊人的奇才之一”。也有人骂他为“匪徒”、“暴君”、“篡位者”、“法国革命的扼杀者”。……各派观点分歧仍然严重地存在者。——《法国通史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问:你如何看待拿破仑对埃及的殖民统治?
评价:其侵略性是主要的:
首先,拿破仑出于与英国殖民争霸的目的,出兵侵占埃及;其次,拿破仑对埃及人民的反抗斗争进行残酷镇压;第三,废除包税制后,由法国人负责征税,在经济上掠夺埃及人民;第四,拿破仑掠夺了大量埃及的文物与国宝,将其运送回法国,体现了西方国家赤裸裸的掠夺本性。
但不可否认的是,拿破仑在埃及的统治给埃及的历史进步打开了大门。政治上打击封建军事集团马木路克势力;经济上废除封建的包税制,注意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文化上加大对古埃及文化的研究和保护。这一系列措施客观上猛烈冲击了埃及封建社会结构,结束了它与世隔绝的状态,从而揭开了埃及社会大变革的序幕。

三、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
1、埃及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
原因: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入侵;
经过:
起义名称时间背景结果影响总影响
开罗人民首次起义1798.10拿破仑入侵埃及遭镇压掀开埃及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序幕影响:埃及民族独立意识的形成。

开罗人民第二次起义1800英国和奥斯曼军队联合攻打法军持续一个多月加速法军失败
开罗人民第三次起义1804马木路克卷土重来,横征暴敛胜利穆罕默德阿里加入起义,奠定改革基础
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入侵遭到了埃及人民的英勇反抗,1798年10月,开罗人民发动起义,击毙了几百名法国侵略军。这次起义很快遭到法国殖民者的镇压,但是,它掀开了埃及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序幕,史称开罗首次起义。
1800年,就在英国和奥斯曼军队联合攻打法军之际,开罗人民再次发动起义,这次起义持续了一个多月,虽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但使法军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加速了法军的失败。
法军撤离埃及后,马木路克卷土重来。马木路克的横征暴敛,再度激起人民的反抗,1804年,开罗人民又一次发动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奥斯曼帝国驻埃及军队的主要将领穆罕默德阿里站到了起义者一边,起义很快获得了胜利。
2、穆罕默德阿里掌权:1805年,埃及立法会议宣布废黜帕夏,拥戴穆罕默德阿里为埃及帕夏,并得到奥斯曼素丹的承认。
1805年,埃及立法会议召开,宣布废黜奥斯曼素丹派来的帕夏,拥戴穆罕默德阿里为埃及帕夏。奥斯曼素丹派兵进攻埃及,但都被埃及军队击退。不久,奥斯曼素丹只好承认穆罕默德阿里为埃及帕夏。
3、阿里政权面临的内外形势(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直接原因)
(1)国内:①埃及人民要求独立自主的呼声日益高涨;
②马木路克仍控制着埃及的国计民生;
③宗教长老特权阶层的威胁。
(2)国外:①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侵略步伐没有停止;
②奥斯曼素丹不愿意放弃对埃及的统治。
(3)改革的目的:富国强兵
穆罕默德阿里取得政权不久,英国派兵入侵埃及,遭到埃及人民的顽强抵抗,侵略企图没有得逞。但是,英国等西方列强侵略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危险仍然存在。同时,埃及国内的形势也非常严峻。一方面,埃及人民要求独立自主的呼声日益高涨,奥斯曼素丹不愿意放弃对埃及的统治,随时准备消灭新生的埃及政权;另一方面,马木路克仍然控制着埃及的国计民生,威胁着社会的安宁。
★教学小结:
本课着重介绍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背景,须向学生对本节课作一些归纳和概括:
埃及国内的三大政治力量:
①马木路克: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前的马木路克王朝的统治者。原意为“奴隶”(mamluk),曾是埃及阿尤布王朝时期从中亚买来的军事奴隶。马木路克的统治。政治上,由担任各地的地方长官,到18世纪末架空甚至可以废黜奥斯曼帝国派遣的帕夏;经济上,掌握包税权,控制埃及土地,随意向农民征收租税;军事上,单独组建近卫军,争权夺利,互相攻伐。
②帕夏:土耳其派遣驻埃及的总督,代表素丹,是埃及的最高行政长官。
③近卫军:有土耳其近卫军和马木路克近卫军两类。
对拿破仑侵略埃及也要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在教材表现拿破仑殖民统治的侵略性特别是文化掠夺的基础,向学生揭示出文化侵略的另一面,即先进技术和文化的传播,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内容时能联系到拿破仑文化侵略的积极影响,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埃及近代化进程的开启。
穆罕默德阿里(1769--1849)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爱琴海沿岸海港卡瓦拉.阿尔巴尼亚族人,成年后,做过生意,交游广泛,结识了很多西方人,逐渐认识到奥斯曼帝国的衰败和西方的先进。1801年,穆罕默德阿里应征入伍,随军开赴埃及,同法军作战。他能征善战,迅速成为高级将领,掌握了奥斯曼帝国驻埃及军队的大部分军权。
探究学习总结
—、木课测评
1.拿破仑在埃及实行的殖民主义政策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提示:政治上:打击军事封建势力马木路克,建立各级行政机构;拉拢以帕夏为首的埃及上层,为其殖民统治服务;残酷镇压埃及人民的反抗。
经济上:没收马木路克的土地和财产,废除包税制,由法国人负责征税;建立为法军提供后勤服务的工业企业,如食品厂、弹药厂等;修复灌溉系统,扩大可耕地、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科学文化上:组织庞大的科学艺术考察团,推进对古埃及文化的学术研究,形成多卷本的巨著《埃及纪事》;发掘埃及的大量文物并运回法国。
2.简要叙述穆罕默德阿里崛起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提示: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名义上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实际上是在国内军事封建主集团──马木路克的统治下,国内推行包税制,土地和农民都在马木路克的严格控制下。在马木路克的腐朽统治下,埃及连年战乱,经济凋敝,民不聊生。衰弱的埃及成为正在兴起的西方国家的殖民对象。
1798年,法国将军拿破仑率军侵入埃及,在此实行了三年的殖民统治。拿破仑的殖民统治奴役了埃及人民,但是它又冲击了埃及封建社会结构。法军退出埃及后,英军侵入埃及,并利用马木路克势力力图控制埃及。
面对法国、英国相继对埃及的侵略,埃及人民英勇反抗。他们先后发动了三次开罗起义,沉重地打击了英法侵略者及英国支持的马木路克反动势力,并在斗争中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民族意识。正是在第三次开罗起义的斗争中,穆罕默德阿里站到人民一边,获得人民的支持,掌握了埃及的统治权。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内容标准]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要求]
1.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亚非拉美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2.认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3.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形成高尚的文学审美情趣。
4.知道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有代表性的美术流派的美术作品。
5.了解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6.从艺术作品中获得美的体验,提高对艺术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7.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8.理解19世纪以来有代表的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9.感受音乐的魅力,认同音乐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10.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11.认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整体感知]
19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剧烈的变革,资产阶级革命波澜壮阔,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工业化浪潮如火如荼,发生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的这些巨大变化使得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创作风格绚丽,精品纷呈。本专题主要介绍了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的创作风格、代表作品,分析了不同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地位和影响。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一方面要帮助学生了解19世纪以来各国、各地区的文学艺术成就,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19世纪以来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保持自身特色、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与时俱进,共同发展,不断丰富和充实世界文学艺术宝库,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知识清单]
一、19世纪初期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
1、19世纪初期世界文学的发展
(1)创作风格:浪漫主义。
(2)产生背景:①法国大革命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②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③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扩展。④世界在剧烈的变革与震荡中向前发展,人们对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理性社会感到失望,积极寻求理想社会。
(3)特点:①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③积极追求理想社会。
(4)代表人物:英国:拜伦(代表作《唐璜》)、雪莱、济慈。法国:雨果(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俄国:普希金。德国:霍夫曼海涅。
2、19世纪初期世界音乐的发展
(1)创作风格:浪漫主义。
(2)创作中心:德国、奥地利。
(3)代表人物:德国贝多芬:特点:将古典音乐推向高峰,开创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作品:9部交响曲等。德国舒曼:特点:乐典散发着诗歌般的韵味,将音乐的浪漫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奥地利舒伯特:特点:意境优美,感染力极强,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被誉为“歌曲之王”。作品:《春之信念》《野玫瑰》《魔王》。中国:京剧逐渐形成。
3、19世纪初期世界美术的发展
(1)创作风格:浪漫主义。
(2)代表人物:法国籍里柯:特点:浪漫主义美术的先驱,作品:《梅杜萨之筏》。
法国德拉克洛瓦:特点:作品荡气回肠,富于激情,具有永恒魅力,被称为“浪漫主义的狮子”,作品:《自由引导人民》。
二、19世纪中期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
1、19世纪中期世界文学的发展
(1)创作风格:批判现实主义。
(2)产生背景:①工业革命相继完成,资本主义制度日渐巩固。②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和复杂,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③浪漫主义对未来的设想和憧憬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现实。④东西方文化在激烈碰撞中发展。
(3)特点:直面现实,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
(4)代表人物:法国司汤达:特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作品:《红与黑》。
法国巴尔扎克:特点:作品痛斥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揭露金钱社会中的罪恶与丑陋,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作品:《人间喜剧》。英国狄更斯:特点:作品描述下层人民的境遇,揭露社会的黑暗现实,大多以圆满结局而结束,是了解19世纪英国社会状况的好教材。作品:《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双城记》。英国勃朗特姐妹。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特点:作品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顶峰,充满了战斗力,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俄国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美国马克吐温。亚非拉代表人物:埃及巴鲁迪,中国黄遵宪(代表作:《哀旅顺》)。亚非拉文学特点:①以反帝反侵略为主要题材;②充满爱国主义激情。
2、19世纪中期世界音乐的发展
(1)创作风格:民族乐派。
(2)产生背景:①东欧和北欧的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觉醒。②资本主义的扩张使世界各国音乐开始受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
(3)特点:①以民族题材为主。②作品的旋律和节奏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4)代表人物:俄国柴可夫斯基:特点:作品充满激情,具有强烈的俄罗斯民族风格,旋律异常优美动人,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被誉为“旋律大师”。作品:《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捷克德沃夏克:特点: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大量吸收捷克的文化特点和历史内容。作品:《自新大陆》。
3、19世纪中期世界美术的发展
(1)现实主义绘画
形成条件:①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②科学、民主思想的传播。
创作风格:以写实的手法来表达一切,是一种接近人民的艺术。
代表人物:法国库尔贝(代表作:《石工》、《奥尔南的葬礼》)。俄国列宾(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印象主义绘画
创作风格:将“光”与“色”作为研究中心,在画面中造成一种“光”与“色”的生动明快效果。
代表人物:法国莫奈(作品:《日出印象》)。荷兰凡高(作品:《向日葵》、《星月夜等》)。
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发展
(1)发展条件: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②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重大事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2)发展表现:
欧美:创作风格:现实主义。
代表人物:法国罗曼罗兰(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美国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德莱塞(代表作:《嘉莉妹妹》、《美国悲剧》)、海明威(代表作:《老人与海》)。
亚洲:创作风格:浪漫主义。
代表人物:印度泰戈尔(代表作:《吉檀迦利》、《新月集》等)。日本川端康成(代表作:《雪国》等)。中国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
苏联:创作风格:社会主义现实文学。
代表人物:高尔基(代表作:《海燕》《母亲》等)。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音乐的发展
(1)印象主义音乐
创作风格:追求朦胧效果。
代表人物:法国德彪西(代表作:《牧神午后》、《夜曲》、《月光》)。
(2)表现主义音乐
创作风格:重在表现内部和自我。
代表人物:奥地利勋伯格(代表作:《乐队变奏曲》、《华沙幸存者》等)。
(3)新古典主义音乐
创作风格:强调音乐风格的简约和自然。
代表人物:俄国斯特拉文斯基(代表作:《浪子历程》、《春之祭》)。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美术的发展
创作风格:现代立体主义。
特点: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破坏了人的正常视觉,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
代表人物:西班牙毕加索(代表作:《格尔尼卡》等)。
四、二战后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
1、二战后世界文学的发展
创作风格:后现代主义文学。
主要流派:①“愤怒的青年”。②“垮掉的一代”。③“黑色幽默”:代表人物约瑟夫海勒(代表作:《第二十二条早规》)。④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人物马尔克斯(代表作:《百年孤独》)。⑤“解冻文学”:代表人物帕斯捷尔纳克(代表作:《日瓦戈医生》)。
2、二战后世界美术的发展
(1)行动绘画
特点:把自身的行动与绘画创作相结合,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不受任何绘画技巧和理论的制约,追求一种画面和色彩的偶然效果。
代表人物:美国波洛克(代表作:《3》、《第十号》等)。
(2)后现代主义美术
欧普艺术:特点:利用光学的感觉加强绘画效果,具有较好的装饰性和很好的商业效应。
波普艺术:特点:比较接近大众生活,充满活力,很受大众的欢迎与认同。
(3)中国国画:
特点:积极吸纳西方绘画的优点。
代表人物:徐悲鸿。
3、二战后世界音乐的发展
摇滚乐:代表人物:普莱斯利。
代表乐队:“披头士乐队”。
代表歌曲:《四海一家》。
五、影视艺术的发展
1、电影艺术的发展
(1)电影的诞生: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
(2)电影的发展:好莱坞电影。
2、电视艺术的发展
发展过程:法国塞列克:第一个提出“电视”这一名称。英国贝尔德:发明机械扫描电视。美国兹沃尔金:发明电子显像管。二战后:美国成功研制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实现了多路传播和卫星传播。
3、影视艺术的影响
(1)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使人们能够更便捷地了解世界。
(3)影响到人们道德品质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4)为国家的政治宣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重点突破]
1、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18世纪末19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由英国迅速向欧美各国延伸,世界发生剧烈的变革与震荡,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社会失去了实现的可能,文学领域出现了不满社会现状,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即浪漫主义思潮,由于英法两国的工业革命发展水平最高,因而浪漫主义文学以英法两国的成就最为突出。
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各国相继完成,资本主义制度日渐巩固。在工业革命进行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和复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金钱成为衡量事物与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浪漫主义的理想无法适应严峻的社会现实,于是文学领域出现了直面现实,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各国加紧在世界范围内扩张,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步形成,亚非拉人民不断开展反帝反殖斗争。所有这些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
2、结合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说明“文学是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这一论断。
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深刻揭露了复辟后的法国封建王朝统治下社会的黑暗与堕落。
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抨击了法国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贪婪与卑劣,真实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的社会状况。
巴尔扎克的作品集《人间喜剧》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揭露了金钱社会中的罪恶与丑陋,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深刻揭露了俄国上流社会的腐败及道德的沦丧。
3、以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的创作风格的演变为例说明时代的变迁是影响作品风格的主要因素。
贝多芬早年生活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向往民主,追求自由、平等,因而作品充满了时代精神,蕴涵革命力量,早期作品《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都以英雄为主题,激发了人们的斗志。拿破仑失败后,欧洲封建势力一统天下,反动的社会现实使贝多芬的后期作品开始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更多地描绘自然美景与人的心灵。《第六交响曲》就描绘了农村淳朴的田园气息。
柴可夫斯基早年生活在俄国农奴解放运动日益高涨的年代,心中充满了斗争的激情,因而早期作品中充满了乐观明朗的情绪,如《天鹅湖》等;后期正值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反动统治的黑暗时期,因而大部分作品都表现出内心的忧郁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如《第六交响曲》等。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发展有何特点?分析其成因。
特点:①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美国文学发展出现了“黄金时代”。②亚非拉文学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亚洲文学获得世界承认。③文学作品反映世界文化的密切交流,更多地体现文化的共融性。④无产阶级文学在世界文坛占重要地位。
成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发展的新时代。③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上半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A、德国和法国B、英国和法国C、法国和俄国D、俄国和德国?
2、19世纪上半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
A、霍夫曼B、拜伦C、雪莱D、雨果
3、“但自由啊,你的旗帜虽破仍飘扬天空,招展着,就像雷雨似的迎接狂风;你的号角虽然中断,余音渐渐低沉,依然是暴风雨后最嘹亮的声音。”这些诗句的作者是
A、拜伦B、海涅C、雨果D、雪莱
4、下列属于德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的是
①霍夫曼②海涅③拜伦④雪莱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5、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先河的是
A、贝多芬B、舒伯特C、舒曼D、柴可夫斯基
6、《自由引导人民》这幅作品诞生于
A、美国B、法国C、英国D、德国
7、在其短暂的生命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仅艺术歌曲就有634首,被誉为“歌曲之王”的是
A、贝多芬B、舒伯特C、舒曼D、柴可夫斯基
8、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
B、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尖锐和复杂
C、金钱社会的黑暗和丑恶
D、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和设想
9、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是
A、巴尔扎克B、司汤达C、雨果D、狄更斯
10、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中国“诗界革命”旗帜的是
A、鲁迅B、郭沫若C、黄遵宪D、严复
11、捷克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是
A、安东德沃夏克B、舒伯特C、舒曼D、柴可夫斯基
12、现实主义画派的核心人物是
A、库尔贝B、莫奈C、塞尚D、凡高
13、下列画家中被誉为“扑向太阳的画家”的是
A、库尔贝B、莫奈C、塞尚D、凡高
14、下列作品不属于日本川端康成的是
A、《雪国》B、《千只鹤》C、《伊豆的舞女》D、《太阳照旧升起》
15、下列不是19世纪中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的是?
A、《战争与和平》B、《安娜卡列尼娜》C、《复活》D、《双城记》?
16、奠定中国新文化运动基石的文学作品是
A、《阿Q正传》B、《狂人日记》C、《药》D、《祥林嫂》
17、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界承前启后的天才是
A、德彪西B、舒伯特C、勋伯格D、斯特拉文斯基
18、具有犹太血统的奥地利作曲家是
A、贝多芬B、舒伯特C、舒曼D、勋伯格
19、毕加索的代表作中深刻揭露法西斯侵略暴行的是
A、《亚威农少女》B、《少女肖像》
C、《格尔尼卡》D、《有藤椅的静物》
20、下列小说中以20世纪环境问题为题材的是?
A、《寂静的春天》B、《静静的顿河》C、《日出印象》D、《星月夜》?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的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回答:?
(1)泰戈尔是哪国人?他获奖有何影响?
??
(2)泰戈尔的创作属于哪一文学流派?同一时期这一流派的欧美作家有那些??
?

?
(3)简述这一文学流派出现的历史背景。?
?
22、阅读下列材料?
在过去的200多年里,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人类发明了电话、电报、电视、原子弹、电脑、人造卫星、太空飞船等。每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对人类的文化同样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电话、电报属于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
?
(2)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后,人类的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有何表现??

三、问答题
2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一时期取得了哪些主要文学成就?

24、19世纪以来,欧洲美术领域涌现了哪些杰出的艺术大师?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专题八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345678910
ADBDABBBCD
11121314151617181920
CABDBBDDAB
解析:8: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于19世纪中叶,此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法等国相继完成,资本主义制度在逐步巩固的同时,自身的矛盾也日益暴露,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在文学领域表现为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这种批判就是批判现实主义思潮。
19: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艺术家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手段。毕加索作为西班牙的画家,面对德意法西斯的暴行,用自己的画笔作武器向世界人民揭露法西斯的侵略行径,创作了震动世界画坛的名画《格尔尼卡》。
二、材料解析题
21、(1)印度人,他是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标志着东方文学作品已经被世界所接受。
(2)属于现实主义;这一时期的欧美作家有:法国的罗曼罗兰;美国的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德莱塞、海明威。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以及相继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等,都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为文学的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解析:本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同一时间层面上考查了亚洲和欧洲的文学成就,同时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2)表现:①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②美术方面:盛行行动绘画;③音乐方面:出现了摇滚乐;④新的传播方式和艺术形式电视和电影出现并迅速流行。
三、问答题
23、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在经过激烈碰撞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成就: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太阳照旧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德莱塞《嘉莉妹妹》、《美国悲剧》、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印度:泰戈尔《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日本:川端康成《雪国》、《千纸鹤》、《伊豆的舞女》;俄国:高尔基《海燕》、《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要清晰地区分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学流派产生的各自背景。
24、库尔贝:《石工》、《奥尔南的葬礼》,莫奈:《日出印象》,凡高:《向日葵》、《星月夜》,罗丹:《青铜时代》、《思想者》。

第六单元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教案


第六单元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马木路克
包税制
帕夏
素丹

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国内政治、经济状况与西方殖民侵略所造成的危机共同作用,使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

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把握东西方历史发展趋向与碰撞,将其整合成东方古老文明发生变迁的参考体系和评价体系,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放置在其中分析、评判

分析比较
问题探究

一切古老的文明如果失去创新发展,必会失去辉煌

法国和英国殖民入侵

反法同盟
拿破仑的入侵
和殖民统治

情境再现
历史联系

近代西方殖民侵略既带给东方国家以灾难,也带来进步的因素和契机

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

开罗三次起义
阿里夺取政权

问题探究
综合分析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为埃及近代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难点

埃及封建制度的独特构成。

对拿破仑殖民统治的评价。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描述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的政治、经济、社会关系及内外矛盾:一、16世纪初以来,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埃及的政治、经济状况;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和英国对埃及的侵略及其对埃及社会的深刻影响;三、在反抗法英两国侵略的斗争中崛起的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建立及其面临的严峻形势。这些内容构成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发生的全景式背景,揭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民族的、历史的和文化的深层次根源,并将其放置在世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大背景中,促使人们思考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应对这一人类发展的重大课题。由于本课内容涉及到多国历史的发展,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的要求,适当补充相关内容的基础知识,或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关的历史书籍,形成较为宽泛而完整的知识铺垫,帮助学生从教材要求的高度和深度掌握学习内容,培养理性的历史思维能力。

本课引言部分以18世纪末英法争夺地理战略位置重要的埃及为切入口,提出问题,设置悬疑,引导学习者去了解当时埃及的基本状况。这种导入主题内容的方法符合《改革》这一选修模块的特点。这一模块的知识内容是按专题要求编排,只具有主旨内涵上的一致性,却缺乏整个模块知识体系构成的顺延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这一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富有自身特点的突破与创新。

本课引言明确要求学习者着重探究两个主要问题:一、18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人与马木路克是如何统治埃及的?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和英国是怎样侵略埃及的?这样,学习者明确了学习本课内容的基本方法与要求,即必须抓住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发生背景中的内外两大因素。引言还选出三个重要的基本概念,要求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充分的关注:马木路克、包税制、开罗首次起义。这三个概念从另外的角度反映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发生的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领会教材的意图,并开展自主的探究学习活动,以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知识支撑进行深入的历史思考。

第一目“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教材用简练的文字和形象的情景图片,介绍了16世纪初至18世纪末法国入侵前的埃及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基本状况,重点放在马木路克与包税制这两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上。自16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将其变为帝国的一个行省以来,奥斯曼帝国对于埃及的统治在政治上渐渐流于一种形式即宗主权的明确,经济上则主要体现为帝国对于埃及的赋税征收。至18世纪末,埃及政治上已被马木路克控制,经济上埃及的土地和赋税收入的大部分则通过包税制落入马木路克的手里。封建军事集团马木路克成为埃及真正的统治者,他们之间的相互征战,导致埃及的分裂和衰弱,从而给西方国家侵入埃及造成可乘之机。落后的封建制度与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发生猛烈的碰撞,迫使埃及社会进行改革,以寻求本民族及其文化的生存与发展。

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和埃及历史发展是贯穿本单元知识结构的线索性内容,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当适当介绍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及其扩张、16世纪前埃及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由伊斯兰化的突厥人建立起来的军事帝国。16世纪中叶,苏里曼一世统治时期(1520~1566年),奥斯曼帝国臻于鼎盛,帝国的版图囊括了昔日拜占廷和阿拉伯帝国统治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17世纪中叶以后,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逐渐衰落下去。而其统治下庞大的疆土,则在此后成为西欧列强与俄罗斯长期争夺的目标,人称“土耳其遗产”。巴尔干半岛、北非和西亚成了西欧强国纵横捭阖的场所。

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三千年代中期,尼罗河流域即进入奴隶社会,此后历经许多王朝的统治。教师可适当回顾。

马木路克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它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最重要的国内背景,代表着改革前埃及内部落后的封建制度及经济基础。因此,建议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在及图片中对马木路克的介绍,适当补充一些较为具体的史料,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另外,为扩大知识面和加深理解,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后比较马木路克与俄国哥萨克、日本武士、西欧骑士等。

埃及阿尤布王朝(1171~1250年)后期,统治者从中亚和高加索等地购买大批奴隶,编入军队充当侍卫,这就是马木路克。后来马木路克势力渐大,于1250年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1517年,奥斯曼帝国占领埃及。素丹将当地政权交给帕夏(总督)、近卫军和马木路克管理。最初帕夏的势力最大,17世纪末18世纪初马木路克逐渐占上风。1768年马木路克首领阿里贝伊废黜帕夏,翌年宣布独立,并占据汉志和叙利亚,自称埃及素丹及地中海和红海君主。由于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和马木路克之间的混战,18世纪末尼罗河三角洲附近1/3的农田荒芜,产量不及罗马人统治时期的1/4。农村盛行包税制,全国2/3的土地被马木路克包税人占有。

1798年拿破仑侵入埃及以后,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严厉打击腐朽不得人心的马木路克势力,埃及的封建军事主力量遭到严重的削弱。法军撤出埃及后,在英国支持下,马木路克卷土重来。在开罗第三次起义中,穆罕默德·阿里崛起。1811年,穆罕默德·阿里设计将马木路克的头目一网打尽,并在全国范围搜捕并处决马木路克骨干数千人。从此,统治埃及几百年的封建军事主集团马木路克从埃及的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包税制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教材对这一概念从三个方面作了介绍:税制实行的背景和原因;税制内容涉及到赋税征收和土地制度;包税制与马木路克实际统治埃及的关系。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在帮助学生从这三方面把握包税制概念的基础上,突出它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前埃及封建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阻碍埃及社会发展最深刻的社会因素,因此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必然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二目“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入侵”

本目主要介绍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和英国相继对埃及的侵略活动。

本目内容可分两个层次:英法侵略埃及和英法之间争夺埃及的斗争。英法两国的侵略特点及其影响各不相同:拿破仑军队侵占埃及,对埃及实行殖民统治,这种统治客观上一定程度打击了埃及的封建势力,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科学文化,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英国与法国争夺埃及,为达到侵略埃及的目的,英国往往联合奥斯曼帝国或扶持马木路克势力,英国的侵略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注意这一区别,指导学生理解教材,把握西方殖民侵略活动的多样性特点,具体、辩证地分析殖民侵略的影响。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法军入侵开罗》《拿破仑赦免被捕的埃及人》和,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培养分析历史现象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拿破仑远征军的入侵(1798~1801年)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猛烈冲击了埃及封建社会结构,结束了它与世隔绝的状态,从而揭开了埃及社会大变革的序幕。此后几十年里,长期停滞不前的埃及社会在剧烈的动荡中开始向前迈步。

本目内容涉及到了英法两国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霸权的斗争,这一斗争在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过程中始终隐约地发挥着作用,对改革进程的深入与成败有着不小的影响。建议教师注意并适当补充相关内容。

第三目“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

本目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埃及人民反抗法军的殖民统治和马木路克的反动统治(三次开罗起义)、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建立、穆罕默德·阿里政权面临的严峻的内外形势。

三次开罗起义。第一、二次开罗起义是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民族斗争。尽管两次起义都没取得成功,但在反抗斗争中逐渐形成的独立民族意识,是穆罕默德·阿里崛起和改革最深刻的社会意识因素。第三次开罗起义是反抗马木路克暴政的斗争,正是在这一次斗争中,穆罕默德·阿里站到人民一边,迅速崛起,掌握了对埃及的统治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政权前提得以成立。

穆罕默德·阿里政权建立后,内外形势均十分严峻:外有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侵略危险,内有奥斯曼帝国的镇压和马木路克反动势力的威胁。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只有进行改革,迅速增强自己的实力,才能消除危机。这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发生的必然性因素。

本目教材提到英国对埃及的两次军事入侵:第一次,1801年10月,法军撤走后,英军便进占开罗、亚历山大等主要城市,并竭力网罗马木路克残余势力,试图长期占领埃及。后来,由于法国和其他强国不断对英国施加压力,奥斯曼帝国强硬抵制英国在埃及的渗透,1803年3月,英军被迫撤出埃及。第二次,1807年3月,英军6000余人攻占亚历山大,随即进攻罗塞塔。守城军民顽强抵抗,全国人民掀起抗英卫国的浪潮,在人民的推动下,穆罕默德·阿里下决心抗战,亲赴前线,打退了英军对罗塞塔的进攻。英军于这年9月撤出亚历山大。新生的穆罕默德·阿里政权得到了巩固,得以集中力量清除国内隐患,推行改革。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阐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发生的历史背景与条件,内容涉及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东西方世界历史的多个方面及相互碰撞作用的关系,要求学生运用分析、归纳、比较、概括等较高的能力。因此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补充相关的基础知识,又要把握好本课知识构成的层次和结构,避免教学中教学知识呈散乱芜杂的状态,更要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本课导入,建议教师采用谈话法: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相关内容,联系西欧开辟新航路和殖民扩张,着重强调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及其向世界各地扩张的这一世界历史的巨变,提出一个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当此西方迅速崛起之时,古老的东方该如何应对而避免可能的沉沦?从而将学生的对世界历史的视线由西方转移到东方,转移到埃及,进入本课的学习。

第一目“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建议教师教学中突出马木路克在埃及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特权,以帮助学生透过奥斯曼帝国宗主国统治的表象,真正认识军事封建主集团──马木路克对埃及的封建统治现状。

马木路克的统治。政治上,由担任各地的地方长官,到18世纪末架空甚至可以废黜奥斯曼帝国派遣的帕夏;经济上,掌握包税权,控制埃及土地,随意向农民征收租税;军事上,单独组建近卫军,争权夺利,互相攻伐。

第二目“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入侵”,建议教师将教学分解为三个相互渗透的层次: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关系;英法对埃及的侵略与争夺;拿破仑对埃及的三年殖民统治。

由于本目内容涉及到法国大革命、拿破仑、英法争夺欧洲霸权和海上霸权的斗争等更为宏大而复杂的历史背景,因此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自主学习活动,达到旧知与新知的融合和重构,解决本目中一些较为复杂的重要问题。如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及世界的影响、英国组织反法同盟的主要原因、评价拿破仑与评价拿破仑在埃及的殖民统治等。课堂教学应以提出的问题为教学切入点,集中突破对拿破仑殖民统治的分析与评判,突出拿破仑殖民统治在埃及社会结构、思想文化以及东西文明冲突方面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发生所起的推动作用。

第三目“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建议教师在介绍穆罕默德·阿里的出身来历基础上,以这一人物为线索,构建本目乃至本课知识的框架:穆罕默德·阿里崛起的背景、穆罕默德·阿里取得政权、穆罕默德·阿里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最后提出穆罕默德·阿里如何巩固其政权这一重大而复杂的命题,将教学及学生思维延展到下一课的教学内容中去,使整个单元教学浑然一体。

本课小结,在构建本课知识结构的同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明古国埃及的辉煌与黯淡、沉沦与奋争的沧桑之变,鼓励学生开展以“追寻埃及的历史足迹”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把两个文明古国埃及与中国放在宏大的历史空间中进行分析比照,丰富学生怀古思今的历史情怀。

2.教学案例

案例一“马木路克”的教学拓展

投影两图:

图一:《马木路克在训练》

图二:《马木路克的城堡》

投影:马木路克实际统治埃及表现的文字归纳:“政治上,由担任各地的地方长官,到18世纪末架空甚至可以废黜奥斯曼帝国派遣的帕夏;经济上,掌握包税权,控制埃及土地,随意向农民征收租税;军事上,单独组建近卫军,争权夺利,互相攻伐。”

教学构思:通过图文演示,直观启发学生形成对马木路克的基本判定:军事封建势力,埃及的真正统治者,阻碍埃及进步的主要国内因素。在此认定得出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引起类似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思考和体认历史发展过程中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的规律。可以作为比较分析的类似现象有:德意志条顿骑士团、日本武士、俄国哥萨克。

案例二评价拿破仑的文化侵略

引用材料,指导阅读:

“它也是西方对阿拉伯世界中心地区的一次文化入侵。拿破仑除了将解释古代象形文字的科学家和制订把地中海和红海连接起来的计划的工程师带到埃及外,还给埃及带来了第一台印刷机。有个阿拉伯学者曾参观由这些新来的人建立的一个实验室,法国科学家的影响就反映在他以下这番表示惊讶的话中:

‘我在那里看到了一些最奇妙的事,其中有件事是,一个负责人拿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从瓶里取一点蒸馏水倒入一个试管中,再从另一瓶里取少量液体倒入蒸馏水中。两种液体上升,一朵彩色的云从液面上升起,直到它消失为止。试管里的东西完全变干,成为一块黄色的石头……一块我们摸过、检查过的干石头。他又用不同的水如法炮制,制造出一块蓝色的石头。他第三次用其他的水重复这一实验,制造出一块鲜红色的石头。接着,他取一撮白粉放在一块铁砧上,用锤轻轻地敲,结果是响起一种可怕的声音──类似于枪声的声音,使我们十分惊讶。所以,他们都嘲笑我们。’”

──《全球通史》斯塔夫理阿诺斯[美]

教学设想:在教材表现拿破仑殖民统治的侵略性特别是文化掠夺的基础,向学生呈示出文化侵略的另一面,即先进技术和文化的传播,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内容时能联系到拿破仑文化侵略的积极影响,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埃及近代化进程的开启。

案例三“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的导入

投影三幅图片:

图一:《法军入分开罗》

图二:《英国军队侵入埃及》

图三:《穆罕默德·阿里像》

法军和英军相继侵入埃及,带给埃及以社会的动乱、民族的屈辱、国家地位的沉沦。在此期间,一位来自奥斯曼统治下阿尔巴尼亚年轻人,参加奥斯曼军队,来到埃及,很快他就成为驻埃及的奥斯曼军队主力之一──阿尔巴尼亚军团的指挥官。两年后,他又成为埃及总督。他是谁?他又以怎样的方式影响埃及的历史命运?

四、问题解答

1.(对包税制)你是怎么看的?

解题关键:包税制的不同层面整合成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思路引领:埃及包税制分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赋税制度,二是土地制度。

答案提示:上述两个观点其实并不矛盾,它反映了包税制的两个不同层面:一是赋税制度,二是土地制度。

奥斯曼素丹只关心在埃及的统治和收缴的赋税,包税制实行后,马木路克为获得和确保其包税权,必须向奥斯曼政府提前预付一年的土地税。这样,奥斯曼素丹以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确保了它在埃及地区的赋税收入。

但是,马木路克获得包税权后,实际上在包税区内不仅控制了土地,还控制了农民的人身自由。马木路克在其包税区内肆意剥削和压迫农民,农民在经济和人身上都依附于包税人,境遇极其悲惨。农民地位的沉沦,严重破坏了埃及农业的进步,并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马木路克通过包税制奠定了自己的统治基础,他们成为埃及的实际统治者。这一军事封建主集团竭力维护其封建统治,并由于内部矛盾而争战不休,成为阻碍埃及社会进步的最反动的因素。

2.联系课文内容,你认为应如何评价拿破仑对埃及的殖民统治?

解题关键:历史地辩证地进行分析、评价法国殖民统治。

思路引领:依据材料和课文,分析、评价拿破仑具体的殖民措施。

答案提示:拿破仑在埃及的殖民统治,其侵略性是主要的:首先,拿破仑出于与英国殖民争霸的目的,出兵侵占埃及;其次,拿破仑对埃及人民的反抗斗争进行残酷镇压,其三,废除包税制后,由法国人负责征税,在经济上掠夺埃及人民;其四,拿破仑掠夺了大量埃及的文物与国宝,将其运送回法国,体现了西方国家赤裸裸的掠夺本性。因此,埃及人民多次掀起反抗斗争,并在斗争中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民族意识。

但不可否认的是,拿破仑在埃及的统治给埃及的历史进步打开了大门。拿破仑在政治上打击军事封建主集团──马木路克势力,经济上废除封建的包税制,注意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科学文化上加大对古埃及文化的研究和保护。这一系列措施客观上猛烈冲击了埃及封建社会结构,结束了它与世隔绝的状态,从而揭开了埃及社会大变革的序幕。

(一)本课测评

1.拿破仑在埃及实行的殖民主义政策主要有哪些?

解题关键:拿破仑在埃及实行的殖民统治措施。

思路引领:拿破仑殖民统治的主要方面:政治、经济和文化。

答案提示:政治上:打击军事封建势力马木路克,建立各级行政机构;拉拢以帕夏为首的埃及上层,为其殖民统治服务;残酷镇压埃及人民的反抗。

经济上:没收马木路克的土地和财产,废除包税制,由法国人负责征税;建立为法军提供后勤服务的工业企业,如食品厂、弹药厂等;修复灌溉系统,扩大可耕地、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科学文化上:组织庞大的科学艺术考察团,推进对古埃及文化的学术研究,形成多卷本的巨著《埃及纪事》;发掘埃及的大量文物并运回法国。

2.简要叙述穆罕默德·阿里崛起的历史背景。

解题关键:穆罕默德·阿里掌握政权的背景与条件。

思路引领: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封建统治危机与民族危机,埃及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斗争。

答案提示: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名义上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实际上是在国内军事封建主集团──马木路克的统治下,国内推行包税制,土地和农民都在马木路克的严格控制下。在马木路克的腐朽统治下,埃及连年战乱,经济凋敝,民不聊生。衰弱的埃及成为正在兴起的西方国家的殖民对象。

1798年,法国将军拿破仑率军侵入埃及,在此实行了三年的殖民统治。拿破仑的殖民统治奴役了埃及人民,但是它又冲击了埃及封建社会结构。法军退出埃及后,英军侵入埃及,并利用马木路克势力力图控制埃及。

面对法国、英国相继对埃及的侵略,埃及人民英勇反抗。他们先后发动了三次开罗起义,沉重地打击了英法侵略者及英国支持的马木路克反动势力,并在斗争中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民族意识。正是在第三次开罗起义的斗争中,穆罕默德·阿里站到人民一边,获得人民的支持,掌握了埃及的统治权。

(二)学习延伸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650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