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二节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二节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二节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教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提炼知识要点,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1848年革命的原因、范围,并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分析其历史作用。

(2)掌握基本知识:法国1848年革命的进程——二月革命,六月起义,路易·波拿巴政变;培养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暂时让步、准备镇压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

(3)指导学生整理法国1789年大革命以来的历次革命高潮及政权更迭情况,培养学生系统归纳历史现象的能力。从法国共和国制度曲折发展,几经反复的进程,认识革命的艰巨性,曲折性。

重点和难点:

法国1848年革命及其教训。

教具:

①“1848年欧洲革命”图

②插图:梅特涅出逃漫画

法国别动队队员

六月起义街垒战斗

③投影仪、板书提纲的投影胶片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848年是欧洲历史上不同凡响的一年。请同学们说说,在爆发1848年革命的同时,欧洲还有什么重大的事件?(答:《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这两件大事都发生在同一年,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历史条件?(待学生略作议论)有,这就是工人运动的兴起。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使1848年革命具有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不同的特点。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找出革命的原因(阅读后提问)。

(用投影仪投射板书)一、革命风暴遍欧洲(板书)

〈1〉背景:政治:A.要求扩大政治权利(板书)

B.被奴役国家要求独立(板书)

经济:A.农业歉收(板书)

B.全欧洲的工商业危机(板书)

革命爆发不是偶然的。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曾经大大削弱欧洲的封建势力,但是1815年拿破仑战败后,欧洲各国的君主组成了“神圣同盟”,到处侵略干涉、镇压革命,从拿破仑帝国桎梏下解放的民族,又套上新的枷锁。所以各国人民包括资产阶级自由派在内,都要求扩大政治权利;被奴役的国家要求自由独立,这是一座活火山,随时都可能爆发。

1845—1846年欧洲农业歉收,广大群众的主要口粮马铃薯因病害欠收,粮价上涨了100%—150%。祸不单行,1847年严重的工商业危机漫延整个欧洲,工人工资普遍降低30%—60%,还出现大批工人失业,工人们再也无法忍受了,于是革命就爆发了。

〈2〉革命风暴(板书)

(挂《1848年欧洲革命》图,边指挂图边讲)

革命火花首先在意大利迸发,这是西西里岛的巴勒莫城,1848年1月12日的起义燃起了意大利人民反对奥地利统治的独立战争。

接着是1848年2月2日,法国巴黎的起义,这就是二月革命。

二、法国革命(板书)

19世纪30—40年代法国工业革命大规模展开,工人阶级力量壮大,两次里昂起义表明法国无产阶级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合,同时工业资产阶级的实力也增强了。而从1830年以来统治法国的七月王朝代表金融贵族却贪赃枉法,营私舞弊,征收重税,搞得民不聊生。从1847年开始,处在饥饿和死亡线上的工人已经纷纷罢工示威,发动“饥饿暴动”——袭击粮仓,夺取面包。一个深明形势的法国人说:“我们此时正睡在火山口上。”

1848年2月22日,资产阶级自由派准备举行集会,鼓吹选举改革,被反动政府下令禁止。巴黎人民不顾禁令上街示威遭军警开枪镇压,人民筑起1500多个街垒抵抗。激战之后,王宫被攻占,愤怒的群众把国王的宝座搬到1789年大革命爆发的地点巴士底广场当众烧毁。

二月革命胜利后组成了临时政府,这时资产阶级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以下自然段,把它归纳出来。(学生阅读后提问,再用投影打出板书提纲)

〈1〉资产阶级窃取革命果实(板书)

概括他说,资产阶级从三个方面下手窃取革命果实,准备镇压工人。

①被迫让步:成立共和国(板书)。工人阶级在建立共和国的口号下战斗,临时政府却迟迟不宣布共和国的成立。2月25日中午,一个工人代表团来到市政厅,限令在两个小时内宣布共和国成立,否则将有20万工人前来质问。当时街垒尚未折除,工人手里拿着武器,临时政府被迫答应了,这样产生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②挑拨离间:设立“国家工厂”,向农民征税:(板书)临时政府把10万失业工人编入“国家工厂”。这个所谓的“工厂”采用半军事编制,只给微薄的工资却要在恶劣的劳动条件下干些铺路挖土之类的重活,然后就以这样惨淡的情景挑动工人反对社会主义,说是实行社会主义的结果。临时政府又以养活工人为借口,向农民和手工业者增收附加税,使他们误以为国家工厂工人好吃懒做,使巴黎工人陷于孤立。

③准备镇压:(板书)临时政府虽然被迫让步,但一刻也没忘记反扑,把聚集反动武装作为首要任务,下令建立24个营别动队,每营1000人。请同学们看图“法国别动队队员”。别动队员都是些流氓青年,图中士兵歪带着帽子,一手插在裤袋里,一手撑在步枪上,交叉的双脚猥琐的面目,显出一幅活生生的流氓嘴脸。临时政府还向巴黎调集大批军队,4月16日就曾借口有人进攻市政厅,在1个小时内集合10万军队,严密封锁周围街道,这是一次反革命的预演。

〈2〉六月起义(板书)

资产阶级的阴谋策划就绪后,临时政府凶相毕露。6月22日下令解散国家工厂,对于失业工人来说,国家工厂微薄的工资是唯一的收入来源,工人没有选择的余地,若不甘饿死,就只有战斗。(指导学生阅读本小目,以投影仪投射板书)

无产阶级是在十分恶劣的情况下投入战斗的,孤军奋战的四万起义者面对的是6倍于自己的敌军。然而工人们义无反顾,主动出击,24日中午一度冲到市政厅附近。临时政府惊皇失措,在众议院宣布,市政厅在一小时后可能被攻破,于是疯狂地向各地发电报,调援兵。这一天政府军表现出豺狼般的凶狠,用大炮、燃烧弹、用一切最残酷的手段屠杀起义者,使形势逆转。

25日政府军发动总攻。工人住宅区圣安东区战斗特别激烈,每座街垒都坚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很多妇女和儿童都参加了战斗。请同学们看插图“法国工人六月大起义”这是激战的街道,反动军队踏着起义者的尸骨越过了街垒,而前方工人们仍顽强地据守,勇敢地面对蜂涌而来的敌人,无数工人为革命洒尽了自己的热血。26日圣安东区陷落,起义失败,11000多起义者被屠杀,25000多人被判处监禁、流放和服苦役。

革命性质是两大对立阶级的第一次伟大搏斗。

马克思是这样愤怒地评述:“资产阶级过去高喊着博爱,这种博爱就是内战,就是最可怕的国内战争,——劳动与资本间的战争。在6月25日晚间,当资产阶级的巴黎张灯结彩,而无产阶级的巴黎在燃烧、呻吟、流血的时候,这个博爱便在巴黎所有的窗户前面烧毁了”。自由、平等、博爱被资产阶级用恐怖、屠杀、枪弹所取代,工人阶级从斗争中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要想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范围内,那怕稍微改善一下自己的处境都只能是一种空想。于是无产阶级喊出了口号:“打倒人剥削人的制度!”提出“民主的社会共和国”,以取代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以六月起义就是“为保存或消灭资产阶级制度而进行的战斗。”

三、奥地利、普鲁士和匈牙利的革命(板书)

法国革命引起强烈的连锁反应,3月13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起义,3月15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起义,3月18日普鲁士首都柏林起义,德国的马伐利亚、捷克、罗马尼亚也先后卷入。革命浪潮汹涌澎湃,从汉堡到马勒莫,从布加勒斯特到巴黎,整个西欧、东南欧地图上插满了象征革命的红旗。

请同学们看漫画。梅特涅是欧洲著名的反动人物。他自称是“扑灭革命火焰的消防队长”,在维也纳起义中,竟然换上女人的裙子,套上头巾,扮成老太仓皇出逃。“消防队长”被革命火焰吓跑了,象征着1815年神圣同盟建立的统治秩序被冲垮了,就在这一刻,欧洲历史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所以马克思后来评述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在东南欧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影响最大的是受奥地利奴役的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的名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流传千古的诗篇就是在这伟大的时刻产生,诗人带着诗篇和热血沸腾的起义者一起走上了战场。匈牙利的革命部队抗击了敌军的多次进攻,一度攻进奥地利,震动整个欧洲,1849年5月匈牙利正式宣告独立。

1848年革命波涛汹涌,吓坏了封建君主,也吓坏了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害怕革命继续发展会危及自己利益,于是把手伸向被打落水的封建势力,一面拼凑反革命力量伺机反扑;一面把未受革命感染的俄国看作是对付无产阶级的唯一救星。

当革命消息传到俄国、沙皇尼克拉一世立即停止舞会,发布了军队动员令,在波兰集结42万大军,准备派30万人去扑灭法国革命。法国六月起义被镇压,沙皇热烈祝贺,弹冠相庆。不久沙皇军队和土耳其军分头进攻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陷落,革命被绞杀,1849年5月匈牙利革命军大败奥地利军主力,收复首都。沙皇又派出14万大军从背后袭击,革命军腹背受敌,于8月13日最后失败。至此欧洲革命烈火被基本扑灭下去了,沙皇俄国充当了镇压革命的“欧洲宪兵”。

四、马克思、恩格斯和1848年革命(板书)

(提问学生归纳马、恩的革命活动)

〈1〉指导同盟(板书):马克思指导组织同盟参加革命和制订革命纲领,由于当时德国仍是处于割据分裂局面,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制订的纲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提出的基本任务就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统一的共和国。

〈2〉回德意志参加革命(板书):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意志在科伦创办了《新莱菌报》。由于当时德国的同盟组织和盟员已经溶合到革命浪潮之中,难以直接联络,通过报纸宣传,比原有的秘密联系能更有效地起到指导作用。新莱菌报的主要文章和评论几乎由马克思、恩格斯撰写,他们关注整个欧洲革命,逐日报导巴黎工人六月起义,对德国的反革命和资产阶级自由派的背叛进行公开的抨击,对德国以至欧洲的革命斗争起到重要作用。

在最后决战关头,马克思坚守新莱菌报岗位,直到报纸被查封,恩格斯以一支志愿部队副官的身份参加了南部的护宪起义,直至起义失败,才随革命军撤退到瑞士。

小结:〈1〉1848年革命是近代欧洲规模最大的一次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它扫除了欧洲一大批象梅特涅这样的政治垃圾,沉重打击了欧洲神圣同盟的反动体系,使革命后的19世纪50~60年成为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时代。

〈2〉1848年革命带有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不同的特点,作为独立政治力量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无产阶级起了主导的作用,而资产阶级则在革命获得初步胜利后,立即走向反动。由此马克思总结1848年革命的教训,得出了一个基本的结论:“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在下一次斗争中,法国的无产阶级将不会再受资产阶级的欺骗,他们将建立自己的无产阶级政权——这就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

(3)法国1848年革命是法国1789年以来的第三次革命高潮,请同学们填出下述时间法国出现的事件及政权名称。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2年(第一共和国成立)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

1830年(七月革命,七月王朝建立)

1848年(二月革命,第二共和国建立,六月起义)

1852年(路易·波拿巴法兰西第二帝国)

(学生填写后,提问,用投影仪打出答案)

提问:①自1789年以来,法国有哪三次革命高潮?(答:1789年的大革命;1830年7月革命;1848年革命)

②1789年以来先后有哪两次建立共和国?

(1792年第一共和国;1848年第二共和国)

有哪两次建立帝国?

(1804年第一帝国;1852年第二共和国)

有哪三个王朝先后执政?

(波旁王朝,六月王朝,波拿巴王朝)

③法国频繁的政权更迭给我们什么启示?

(法国共和国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多次反复的历程。说明一个伟大深刻的革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一蹴而成的。新的社会制度往往要数代人前赴后继,艰苦奋斗才可能获得成功)

延伸阅读

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应掌握:欧洲列强对亚洲加紧侵略的范围、主要方式和危害;亚洲革命风暴中的五次重大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密拉特事件;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和作用。

2.通过学习欧洲列强对亚洲加紧侵略,以及亚洲人民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使学生认识到:随着欧洲列强对亚洲主要国家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亚洲各国人民几乎同时用不尽相同的方式进行了反抗和斗争。

3.通过学习亚洲革命风暴中的五次重大起义,使学生认识到:亚洲各国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着共同的经历,从而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通过学习印度民族大起义,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国际交往中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是必要的。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革命风暴,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结果。它是亚洲人民掀起的第一次争取民族独立的高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体现了亚洲人民争取改变现状的进步的历史要求。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性质和五次重大起义。第二,印民族大起义的起因、概况和意义。

重点分析

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是本课重点。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迅速展开,资本主义列强由对资本的渴求转变为对海外市场和原材料的迫切需要,侵略方式也由野蛮掠夺变为商品输出。这种转变必然导致列强加紧其的侵略活动,使众多的亚洲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特点,以及在不同阶段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侵略情况。能够使学生更加认清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所以,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是本课重点。印度人民起义是亚洲革命风暴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次民族解放运动。工业革命后,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方式和剥削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印度社会各阶层最终联合起来进行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印度人民起义突出体体现了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学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节其他内容。所以,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是本课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

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教材中“亚洲革命风暴”一目中的第一段小字内容和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对比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侵略方式的不同,分析其特点,以揭示殖民主义的本质。

讲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时,组织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起义的原因,认识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通过让学生了解起义的经过、规模,以及回忆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使学生认识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作用。

难点分析

印度人民大起义失败的原因是本课难点。英国殖民当局采取的军事镇压和分化瓦解的反革命政策,使印度人民大起义遭到失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分析英国殖民当局分化瓦解起义阵营政策的罪恶阴谋。

难点突破方案

教师应结合教材所讲的英国殖民者的两手策略,着重分析起义前、后不同时期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阶级力量的配备,是决定历史进程的决定因素。

教学设计方案(一)

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

重点: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

难点: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地图、历史图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亚洲革命风暴形势图”。提问:世界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上半期时,亚洲哪些国家的领土已不再完整?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引入新课。

二、亚洲革命风暴:

1.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

提问:欧洲列强何时踏上殖民亚洲之路的?

回忆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殖民历史,结合地图,简介19世纪上半期亚洲一些国家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提问: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方式、特点有哪些不同?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明显的历史阶段性特点。

通过比较商业利益和工业利益的结果不同,引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危害。可结合教材中资料部分所引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的一段话进行分析。

2.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

依据教材,重点分析其双重性。

3.亚洲革命风暴的五次重大起义及意义

结合地图由学生概括起义名称,分析起义的意义。教师简介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三、印度民族大起义

本目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如下:

首先,由学生阅读教材中本目内容,归纳起义的原因、概况和意义。

其次,教师设置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起义的特点和失败的原因。例如:

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人参加?起义的主力是谁?领导者是谁?

印度的封建王公为什么要参加起义?发挥了什么作用?

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并可扩展、引申:

探讨印度人民怎样才能取得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胜利?印度的独立最终采取了什么方式?

四、小结

亚洲革命风暴之所以发生在19世纪中期,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结果。它是亚洲人民掀起的第一次争取民族独立的高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体现了亚洲人民争取改变现状的进步的历史要求。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板书设计:

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

一、亚洲革命风暴

1.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

2.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

3.亚洲革命风暴的五次重大起义及意义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2.起义的爆发与发展

3.起义的失败

4.起义的意义

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学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学案

英国工业革命及扩展、影响

1.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①17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前提)

②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③18世纪中期,英国海外市场的扩大

④圈地运动开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2.特点

①工业革命首先从发明和使用机械开始

②发明者都是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③首先出现在轻工业部门

④首先发生于英国

3.扩展

4.影响:①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统治基础

②改变了社会结构

③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

④世界格局出现了重大变化

1.分析、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引起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城乡结构和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工业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①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壮大了资本主义经济,而原来的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逐渐被挤垮。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②两大对立阶级的形成。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英国资产阶级虽然在英国封建社会晚期已经出现,但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是商业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这样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无产阶级也逐渐形成。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尤其是对于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厂出现初期的普遍现象。因此,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它一出现就开始了。工人运动逐渐兴起。③城市的扩大。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在这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逐渐发生变化。④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和东方从属于西方。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推销商品,到全球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加紧对殖民地人民的疯狂掠夺,造成了当地的贫困和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与此同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

2.通过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和过程结果,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3.结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几要素分析阻碍法国工业革命进程的因素。

法国是继英国之后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的大陆国家。但是法国工业革命的规模远远落后于英国,而在发展速度上也比不上同期的美国和德意志。这是因为:第一,从资本原始积累方面来说,法国对农民的土地剥夺主要不是通过大规模圈地的暴力方式,而是通过租税盘剥。另外,由于法国在与英国争霸中的失败,丧失了原来的许多殖民地,所以殖民掠夺对于原始积累的意义,在法国也不像英国那样突出。第二,法国大企业发展缓慢,而小企业长期大量存在(法国传统服饰业,高级化妆品和奢侈品制造业仍以手工劳动为主),企业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第三,法国农业中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优势,这影响了雇佣劳动力的来源,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第四,法国高利贷资本活跃,吸引了大量社会流动资金,减少了工业投资。

1.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先后盛行的两种经济思想。结合两种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产生的经济根源以及对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影响,说明其演变过程。

答案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经济思想。它认为金银充足是国家富裕的标志。主张政府干涉经济,发展工商业,拓展对外贸易,奖励出口,减少进口,加紧海外殖民掠夺。重商主义盛行时,资本主义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商业资产阶级力量较强,工商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资金,重商主义就是要求资本原始积累的反映。重商主义是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上的反映,它的出现往往与专制制度的加强又有密切关系。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工业生产品的大幅度增加,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社会地位日益提高,于是要求改变政府干涉经济的政策,废除对外贸易的垄断,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主张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资产阶级积极展开自由主义改革运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随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日益完善,议会制和政党制普遍实行。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得以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简要叙述其形成过程。

解析本题形式上是两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得以形成的经济根源和形成过程,实际上经济根源是工业革命,还暗含着一问,工业革命为什么能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主要由于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列强开拓海外市场的活动加强,同时资本主义列强开拓海外市场的活动加强,同时资产阶级也具备了征服世界的能力。形成过程包括两个大方面,一个是资本主义自身,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另一方面如何把许多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如何把亚非拉更多国家的经济纳入资本主义市场,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本题着重考查了分析概括归纳能力。

答案根源在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展开,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从物质上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促使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广泛深刻地开展起来。同时,工业革命造成的商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大幅度提高,使开拓更大海外市场和霸占更多的殖民地的活动大为加强,资产阶级变本加厉地进行征服世界的活动,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得以最终确立。

过程:1848年欧洲革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19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美国独立战争、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得以确立。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大肆进行侵略扩张,占领了大量的殖民地及半殖民地的市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把广大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落后国家和地区卷进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证明()

A.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B.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劳动积极性

C.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D.机器使用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解析本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生产力提高证明了什么。A项,工业革命开展时,资本主义制度刚刚确立,尚有大量封建因素。B、D项容易排除。

答案C

2.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亚洲国家大都成为殖民地或“保护国”

B.非洲国家大都成为英、美的势力范围

C.拉美完全为英、美的势力范围

D.英国由此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解析本题要求为学生准确掌握工业革命后的重大影响,B、C项均是19世纪晚期的事,D项是18世纪的事情。均可排除。

答案A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一、新课导入

19世纪英国有一个大作家,他的名字叫狄更斯。狄更斯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如《双城记》、《远大前程》、《大卫·科坡菲尔》,当然还有《雾都孤儿》。这儿的雾都指的是伦敦。今天的伦敦和英国其他城市阳光明媚,蓝天碧水,亮丽清新,狄更斯笔下19世纪的伦敦却是烟雾弥漫。举世闻名的“雾都”伦敦之得名,诚然与英国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有关,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得益”于空气污染。在狄更斯那个时代,伦敦的工厂如雨后春春笋,高大的烟囱林立,处处浓烟滚滚,人为的烟和自然的雾混杂在一起,形成极浓的灰黄色,能见度极低。小屋被煤烟熏得黑黑的,浓雾后一些植物和花儿的叶子脱落了,甚至能一眼从羊身上毛染黑的程度看出它在草地上呆了多久。和空气污染相伴而生的是水质恶化。伦敦的泰晤士河今天水清鱼多,是水禽栖息和豪门饮宴的理想场所,是英国人的生命之河。但在狄更斯那个时代,该河的水质却相当恶劣。病菌孳生,鱼类几乎绝迹只有少量鳝鱼得以幸存。河水的污染使伦敦奇臭难耐,1858年被称为奇臭年,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了一条条浸过药水的被单。水体污染导致多种传染病流行,霍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答案是当时的英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当中。而要想了解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详情,就有必要学习本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知识结构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简表

国家

起止时间

主要发明

特点及原因

影响

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其他三、高考试题

1、(1997·上海)(D)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这段话是在

A、肯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地位B、赞扬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C、谴责英国组织“反法同盟”D、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

2、(2002·全国文综)(C)

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

B、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

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3、(2002·上海)(C)

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的标志是

A、圈地运动结束B、君主立宪制确立

C、工业革命完成D、“日不落”帝国形成

4、(2001·上海)(C)

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应该有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5、(2002·上海)(D)

近代史上,造成东西方经济差距拉大,使东方最终从属于西方的基本因素有(1)科学技术水平进步(2)资产阶级革命成功(3)无产阶级革命受挫(4)殖民主义疯狂掠夺

A、(1)(2)(3)B、(2)(3)(4)C、(1)(3)(4)D、(1)(2)(4)

6、(2001·全国)(A)

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主要标志是

A、用机器制造机器B、工业生产实现机械化

C、手工工场基本消失D、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

7、(2004·江苏)(B)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四、情景新设

1、下列哪项不是英国工业革命进行的条件?

A、资本雄厚B、原料产地和市场广阔

C、劳动力充足、知识丰富D、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2、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凯伊发明飞梭B、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C、瓦特改良蒸汽机D、富尔顿发明汽船

3、下列事件中,对工业革命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

A、珍妮纺纱机的使用B、改良蒸汽机的发明

C、工场代替工场D、机器代替手工

4、之所以说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对工业革命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因为其

A、最先提高了织布速度B、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最发达的棉纺织业

C、首先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

D、使工业生产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把人类推进到了蒸汽时代

5、在工业革命中,最先采用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6、法国工业革命曾受到一定阻碍,但下列哪个并非阻碍法国而是阻碍德意志的因素?

A、中小企业长期大量存在B、高利贷资本发达

C、小农经济长期存在D、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

7、下列国家中工业革命起步最晚的是

A、德意志B、俄国C、奥地利D、日本

8、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世界各地联系的根本媒介是

A、炮舰B、军队C、商品D、思想

9、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

A、棉纺织业B、冶金业C、交通运输业D、采矿业

10、工业革命导致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这主要是指

A、手工工场规模扩大B、工厂出现C、大机器生产出现D、蒸汽时代开始

11、美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B、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

C、拥有大片殖民地,国外市场广阔D、大量移民涌入,带来先进技术

12、下列各项与美国工业革命有关的是

A、最早普及改良蒸汽机B、19世纪中期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

C、农业化学最先发展起来D、最先采用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

13、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是1﹕2,19世纪初上升为2﹕3,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民流入城市B、大量外来移民涌入英国

C、大量人口前往殖民地D、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人口布局

14、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使东方从属于西方B、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C、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15、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B、海外市场的扩大

C、科技知识的积累D、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16、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下列哪一部门的发展中?

A、毛纺织业B、交通运输业C、棉纺织业D、采矿业

17、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仅仅发生于英国,没有波及到别的国家

B、科研成果很快转化为生产技术

C、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D、技术进步主要源于实践经验

18、工业革命后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原因不包括

A、西方的生产力高于东方B、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掠夺

C、西方的社会制度先进D、西方的地理条件优越

19、美国在工业革命中采用和推广机器零部件的作用是

A、推动了机器的普及B、越来越机器出口

C、提高了机器的质量D、便利了设备的更新

20、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是指

A、金融资产阶级和工场工人B、城市市民和农村的农民

C、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D、城市资本家和城市贫民

2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在交通运输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是

A、英国美国B、英国法国C、美国德意志D、英国德意志

22、下列哪个国家并未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意志

23、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哪个阶级取得更大的权利?

A、工业资产阶级B、工业无产阶级C、农民阶级D、城市贫民

24、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并不表现在

A、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使东方从属于西方D、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和生产技术的传播

25、衡量一个国家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该国

A、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B、机器制造业已实现机械化

C、两大对立的阶级已经诞生D、工厂已经取代了手工工场

26、在工业革命中为蒸汽机的运用开拓了新领域的是

A、凯伊、富尔顿B、凯伊、史蒂芬孙

C、哈格里夫斯、富尔顿D、富尔顿、史蒂芬孙

27、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用机器制造机器B、工业生产实现机械化

C、手工工场基本消失D、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

28、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下列事件的历史意义与此相类似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D、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29、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原因是

A、原料来源丰富,产品易销B、传统工业技术经验积累丰富

C、是一种新兴工业,新技术易于推广D、政府限制不严,容易突破

30。、下列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或条件中,最主要的是

A、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B、圈地运动大规模进行

C、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D、大量生产技术知识的积累

31、工业革命的显著特征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D、生产高速增长取代缓慢增长

32、蒸汽机直到近代才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与推广B、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C、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D、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

33、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这表明

A、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人类历史的进步

B、工业革命使劳动者获得解放

C、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D、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工人劳动的积极性

34、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影响最深远的是

A、创造了空前的财富B、激化了社会矛盾

C、使东方从属于西方D、巩固了资产阶级的地位

35、对下面统计表的分析结论不正确的是

国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万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万

75%

25%

俄国(1850年)

约5900万

93%

7%

美国(1850年)

约2300万

87%

13%

A、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

B、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较大

C、英国以外其他国家都开始向工业化过渡

D、人身隶属关系阻碍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36、下列关于工业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从手工工场到机器生产的飞跃B、特点是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C、在资本主义世界先后进行了100年左右D、各方面的突破均从英国开始

37、法国工业革命发展较快是在

A、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20年代至19世纪中期D、19世纪中期

38、法国工业革命曾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原因应是

A、农民阶级力量雄厚B、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C、资本短缺D、大革命和对外战争

39、在法国工业革命中,下列各组没有因果联系的是

A、中小企业大量存在与新机器新技术推广迟缓

B、小农经济大量长期存在与劳动力相对缺乏、国内市场不很景气

C、高利贷资本发达与工业资本短缺

D、法国大革命与高利贷资本发达

40、下列发明不是在美国工业革命中完成的是

A、汽船B、火车C、缝纫机D、轧棉机、拖拉机

41、美国工业革命不同于法国的最主要前提是

A、资源B、国际环境C、劳动力D、市场

42、富尔顿发明汽船的必要条件是

A、美国有统一的市场B、美国海上运输业发达

C、美国领土扩张D、改良蒸汽机的出现

43、工业革命在英国完成时,下列哪个国家尚未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意志

44、19世纪中期前后,工业革命扩展到了亚洲的

A、德意志B、俄国C、奥地利D、日本

45、工厂与工场的最大区别是

A、生产关系B、生产工具C、劳动效率D、劳动者的地位

46、下列各项与法国工业革命有关的是

A、最早普及改良蒸汽机B、19世纪中期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

C、最先采用推广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市场方法D、农业化学最先发展起来

47、下列与工业革命相关的是

A、资产阶级未确立对世界的统治B、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

C、工人运动逐渐兴起D、西方国家抢占殖民地的矛盾加剧

48、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准确涵义是

A、东方落后于西方B、东方全部成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C、东方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D、亚洲国家按西方的制度对社会进行改造

49、工业革命是一场社会关系上的变革,指的是

A、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B、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因此形成

C、影响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日益形成两大对立阶级

D、使西方列强拓展殖民地,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

50、下列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工业布局摆脱了河流的限制B、使企业由分散走向集中

C、使科技人才成为决定性因素D、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5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98年的一天,美国青年富尔顿拿着自己设计的轮船图纸去见拿破仑,希望得到帮助和支持。可是拿破仑一笑置之,把他打发走了。富尔顿在英国订购了瓦特蒸汽机,带回美国自己试制。9年后的1807年6月,富尔顿设计的“克莱蒙特号”出现在哈得孙河上。它有45米长,5米宽,有高大的烟囱,船舷上装着蹼轮。如此奇形怪状的船当时谁也没有见过,人们把它称作“富尔顿的蠢物”,料定它绝对不能成功,就连富尔顿的父亲也在一旁冷眼相看。8月17日,“克莱蒙特号”点火起航了。哈得孙河两岸,挤满了观看的人群。航行了一会,汽船就呼呼直响不再前进了。两岸爆发出幸灾乐祸的嘲笑声、哄闹声。富尔敦咬着牙一言不发地检查他的轮船,发现在机器的关键部位脱落了一个螺丝,重新装上这枚螺丝后,轮船又鸣叫着向前开去。试航终于成功了。

而那位认为汽船绝对不可能的拿破仑皇帝,他的海军被英国海军打败,自己成了俘虏,被放逐到了一个荒岛上。如果当时他采纳富尔敦的建议,或许19世纪的欧洲历史要重新改写。

请写一封给拿破仑或富尔顿或富尔顿的父亲或围观人群的信。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一、新课导入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众所周知,上述文字是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的结尾。阿尔封斯·都德,1840年5月13日生于法国南部普鲁旺斯的一个破落的丝绸商家庭,为了谋生,15岁起就在小学里担任修课的辅导员。17岁到巴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0年中,先后发表了诗集《女恋人》和小说集《磨坊文札》。但是,这两部作品并没有给他带来多高的声誉。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是1873年发表的《最后一课》。《最后一课》相信大家都在课本上读过,故事借阿尔萨斯省一个小孩小弗朗士的自述,具体地描写一所小学所上的最后一堂法文课。作家回避了普法战争的正面战场,而把笔墨转向一幅极为平常的生活画面:小学生迟到,老师讲课、提问,习字,拼音练习,下课……描写极为冷静、客观、朴素,却极具感染力,深刻地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堪称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小说自1873年发表以来,曾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并常被选为中小学的语文教材,流传广泛,脍灸人口。那么普法战争是怎么回事?这场战争又和哪些历史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就有必要学习本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二、知识结构

客观:时代需要(经济危机、工人运动)

背景

主观:马恩活动(理论研究、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诞生

概况:时间、著作

意义:

背景:经济危机、工人运动

时间:

地点:

意义: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背景:偶然性自发性

时间:

内容:意义:

三、高考试题

1、(2000·上海)(D)

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上“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A、英、法、美B、英、美、德C、法、美、德D、英、法、德

2、(2002·全国)(B)

在国际战争中,失败往往引起国内的革命运动,这方面的例证是

A、美西战争B、普法战争C、拿破仑战争D、意埃战争

四.情景新设

1、世界上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

A、1825年,英国B、1857年,美国C、1825年,法国D、1857年,英国

2、下列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源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表现为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C、实质上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

D、资本主义制度总有一天会彻底避免经济危机的

3、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早期工人运动表明

A、工人阶级尚处于自发斗争阶段B、工人阶级主要为改善经济条件而斗争

C、工人阶级已建立起自己的政党

D、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这里的“独立”,准确的理解是

A、有科学共产主义的指导

B、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C、开始从资产阶级革命中独立出来,开始提出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

D、无产阶级公开反对资产阶级统治

5、世界上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国际工人组织是

A、共产主义者同盟B、国际工人协会C、巴黎公社D、英国宪章运动

6、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A、普法战争中法军溃败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C、法国政府投降卖国D、临时政府企图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

7、下列关于巴黎公社措施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A、民主选举公职人员,工作人员年薪不得超过工人最高工资,最能体现其阶级性

B、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管理,明显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体现了所有制变更

C、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伟大创举

D、这些措施切合实际,未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巴黎公社的失败与其没有关系

8、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主要在于其揭示了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剩余价值规律

C、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9、镇压巴黎公社的法国政权是

A、波旁王朝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法兰西第一帝国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临时政府

10、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没有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的领导

B、在斗争中缺乏经验,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

C、资本主义的上升发展是当时世界进步的主流

D、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11、下列关于英国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最先开始殖民扩张并最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B、最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并最先开始工业革命

C、最先开始工业革命并最早发生经济危机

D、最早发生经济危机并最先爆发独立的工人运动

12、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这儿的“新”主要表现在

A、它是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

B、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加强了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

C、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

D、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开始走向联合

13、下列不属于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论来源的是

A、英国达尔文进化论B、德意志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4、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由低潮走向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恩格斯做了大量准备工作B、共产主义者同盟被解散

C、1857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D、第一国际的组织领导

15、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从此显露

C、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扩大D、资本主义国家相互转嫁危机

16、下列哪项不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性事件而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是

A、1831和1834年里昂工人起义B、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

C、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D、1871年巴黎公社的成立

17、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倒台第三共和国建立的事件是

A、法国同普鲁士的战争遭到惨败B、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后巴黎人民的起义

C、法国政府投降卖国D、巴黎公社的失败

18、19世纪中期以后的工人运动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以政治斗争为主要形式B、以暴力斗争为主要手段

C、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分散性D、具有国际团结的精神

19、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B、西方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显露D、工人运动逐渐走向国际联合

20、《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A、它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它阐明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

C、它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D、它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21、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这主要是说

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B、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初尝试

C、无产阶级夺权的时机只在巴黎成熟

D、巴黎公社的建立并不代表社会主义的实现

22、下列不属于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的是

A、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欧洲各国工人运动再度高涨

C、马克思、恩格斯总结经验,进行理论研究和准备

D、普法战争法国失败

2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A、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发展B、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C、马、恩亲自参加工人运动的实践D、人类创造了丰富的优秀文化成果

24、下列对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的表述准确的是

A、工人阶级跟随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

B、形成了一股反封建的历史进步潮流

C、既有经济斗争,又有政治要求

D、各国工人要求加强国际联合的愿望突出

25、下列关于第一国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864年成立于伦敦B、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C、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D、直接指挥巴黎公社的斗争

26、巴黎公社是对整个19世纪上半期国际工人运动的一次总结,体现了这一时期国际工人运动的(1)自发性和偶然性的特点(2)政治斗争和暴力斗争特点(3)广泛的群众性特点(4)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特点

A、(1)(2)B、(3)(4)C、(1)(3)D、(2)(4)

27、巴黎公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的最主要的经验是

A、同强大的敌人战斗时英勇不屈,视死如归

B、联合农民,建立工农联盟C、清除败类,纯洁革命队伍

D、用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8、第一国际成立的客观条件是

A、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研究B、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C、独立工人运动兴起D、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9、下列各项与巴黎公社革命爆发无关的是

A、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普鲁士对法国的侵略

C、临时政府的卖国行为D、临时政府企图解除人民武装

30、下列对巴黎公社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

C、是19世纪初期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高峰和总结

D、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无产阶级在军事上犯了致命的错误

31、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上“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A、英、法、美B、英、美、德C、法、美、德D、英、法、德

32、表明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

C、国际工人协会成立D、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叫罗伯特·欧文(1771—1858),英国人,史称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我之所以有“社会主义者”这个称号,是因为我在英国和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实验。我率先在我的工厂里禁止雇佣10岁以下的童工,为3岁以下幼儿的家庭提供帮助使其抚养好孩子,3岁以上的孩子则与家庭相对地分离,而由社区抚养。1809年,我在新兰那克创建了一个公共幼儿园以免费培养3岁以上的儿童。1816年,我又在此兴建一所学校,为10岁以前的孩子们提供教育,以免他们进入别处的工厂和矿山而过早地去劳作。同时,为孩子们创办了舞厅、音乐厅、会议厅。在我的新教育系统里,以鼓励为主,不允许对儿童有任何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虐待,以期能全面培养儿童的健康心智。我为工人和他们的家庭建造了舒适的砖石结构的住宅区。生活区的一幢幢四层楼,房屋高敞,通风朝阳。每一户都有单独的住宅,但每户都可以走进一个合用的大起居室、阅览室和公用的大厨房。我还为每一家配制了当时最新式的照明灯——汽灯。新村小型的工人医院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在这里,人们有自己的私生活,但必须遵守统一的作息时间。新村里有公共商店,商品价格极其便宜。不愿意自己做饭的人可以在公共食堂里吃饭。在新村的生活区里,幼儿园、学校、住宅楼等都被花园所环绕。附近不远的工厂区,也整洁而井然。

我的“社会主义者”称号前之所以有“空想”二字,是因为我进行的社会主义实验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英国新兰那克社会主义新村资金严重不足。美国“新协和村”所有的资金被我的一名合作者席卷一空。同时,进入新协和村的不少村民认为共产主义的千禧年已经到来了,便开始偷懒,瞅上空子就离开工作岗位去跳舞、唱歌,以致白白消耗了80%的生产利润。1839—1845年间,我又在英格兰汉普郡的昆乌德指导建立了另一个社会主义试验区,在那里逗留了3年,也以失败告终。说我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可谓名副其实,我没意见。

在我生命的最后10个年头,有两个德国人据说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空想一变成科学,就犹如老母鸡变成了丑小鸭,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就不再叫社会主义,而叫共产主义了。又过了十多个年头,法国巴黎建立了一个公社,尽管最后失败了,参加者却意气风发,有人作歌曰:英特纳雄奈尔一定要实现。后来又有人给歌词谱了曲,传唱颇远。后来又有人对所谓的英特纳雄奈尔作了进一步的想像和描述,说只要实现了英特纳雄奈尔,物质就极大的丰富了,就不再按劳分配了,而是按需分配了,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喝什么喝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总之有事您说话。当然那时人们的思想觉悟也是极大的提高了,劳动成为他们的第一需要,一天不干活就浑身难受,让谁白吃饭一天到晚蹲墙根晒太阳啦大呱是最严重的惩罚。这样的英特纳雄奈尔能实现吗?不知别人如何,反正我是存疑的。从实践上说,我的实验都失败了。从逻辑上说,人类社会之所以会从茹毛饮血发展到蒸气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细说肯定很复杂,但如果一言以蔽之,我以为归根结蒂只有两个字:欲望。同样是人,你凭什么占有的社会财富比我多,小日子比我过得滋润?不行,我得赶上你,超过你,气死你。怎么,你竟然跑我前头去了?小样,看我怎么把你甩掉?正是欲望导致的一轮接一轮的占有社会财富的竞争,你不服气我,我不服气你,谁也没有满足的时候,人类社会才有今天。如果从原始社会开始永远一碗水端平,谁都对眼前的一切心满意足,人类恐怕现在还在吃生肉呢。德国文豪歌德的巨著《浮士德》说的就是这种情形。浮士德富有进取心,似乎什么都不能满足他的欲望,魔鬼菲摩斯特跟浮士德打赌,说无论什么要求我都满足你,荣华富贵香车美女,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等到你终有一天对生活没有欲望的时候,你的生命就归我所有,换言之就是死亡。浮士德不相信自己会满足,于是和魔鬼订了生死契约。经过一系列的较量之后,最后浮士德确实没什么可要求的了,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对生活对大自然的赞美,结果立马倒地死去。欲望是人类生生不息向前推进的不竭动力,什么时候人的欲望满足了,社会也就停滞不前了。英特纳雄奈尔就是一个让人没有欲望的状态,想什么有什么,不用奋斗就能得到,你说生活还有什么意思?所以我说,英特纳雄奈尔实现之日,也有可能是人类社会玩完的标志。

其实我根本不担心人类社会会玩完,因为英特纳雄奈尔压根就不会实现。作为理想,作为信念,英特纳雄奈尔不妨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但若有谁想把它变为现实,十之八九会摔跟头,碰得头破血流。不说别人,我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至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还有那些仍打着所谓社会主义旗号之国家的专权和腐化,都说明英特纳雄奈尔的实现遥遥无期。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像中国人胡适说的那样,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吧。只要让百姓吃饱吃好穿暖住好,安居乐业,活得像个人样,是不是英特纳雄奈尔,又有什么关系呢?

上述观点你是否同意?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第四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一、新课导入

2004年11月3日上午11点(北京时间4日零点),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给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现任总统布什打电话,承认自己在大选中失败,并向布什获胜表示祝贺。电话持续了不到5分钟。克里对布什说,美国社会目前分歧严重,“我们确实应该为此做些事情”。布什对此表示同意,并称克里是一个“杰出、坚强、可敬的竞选对手”。至此,美国总统大选落下帷幕,布什得以成功连任。

美国大选落下了帷幕,权力得以平稳过度。并不是任何时候的美国大选都这么风平浪静,一次总统大选引来一场战争,说来令人难以置信,然而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譬如144年前的1860年,亚伯拉罕·林肯当选总统,就引发了美国南北战争。而这场战争和俄国1861年改革、德意统一、日本明治维新等共同汇成了当时世界历史不可阻挡的主潮——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胜利。若想了解其中详情,就有必要学习本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二、知识结构


俄国1861年改革:背景、内容、意义美国南北战争:背景、经过、意义德意志统一:背景、经过、意义意大利统一:背景、经过、意义日本明治维新:背景、经过、意义

三、高考试题

1、(2000·春季)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C)

(1)造成资本的集中(2)扩大了国内市场(3)提供了自由劳动力(4)强化了中央集权

A、(1)(2)B、(2)(3)C、(3)(4)D、(1)(4)

2、(2001·全国)

1861年,美国南部一些州建立南部联盟,这一举措意味着(B)

A、蓄奴州数目增加B、公开分裂国家

C、美国内战爆发D、南方诸州与英国结盟

3、(2001·上海)

林肯在竞选中主张解放黑奴,但1861年他却把宣布解放黑奴的一位将军撤职。1862年他又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的这种策略变化表明他在此期间的最高宗旨是(A)

A、拯救联邦政府,维护国家统一B、团结黑人奴隶,战胜南方叛军

C、放弃废奴主张,向奴隶制妥协D、保护白人利益,坚持种族歧视

4、(2001·上海)

林肯说:“一个妇人写了一本小册子,结果引起了这场战争。”这个妇人就是斯托妇人,这本小册子就是《黑奴吁天录》,这场战争就是(C)

A、美国独立战争B、美西战争C、美国南北战争D、朝鲜战争

5、(2000·上海)

美国内战前夕,南方种植园经济实质上是(D)

A、英国完全控制的殖民地经济B、欧洲移民发展起来的奴隶制经济

C、种植园主经营的奴隶制经济D、使用奴隶进行生产的奴隶制经济

6、(2001·广东、河南)

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也说它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C)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

7、(2000·上海)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区别于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点是(A)

A、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B、维护了贵族地主的利益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提供了对外扩张的条件

8、(2002·全国)

下列国家,在德意志统一战争中被打败的是(A)

A、法国B、英国C、俄国D、西班牙

9、(2002·上海)

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干的事。这个“事”的实质是(B)

A、建立地主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B、为近代化扫除障碍

C、对外殖民扩张方面取得相当成功D、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10、(2004·上海)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这句话强调了(B)

A、容克地主控制煤铁等矿产资源B、工业化是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

C、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D、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11、(2004·江苏)

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的表述,正确的是(C)

(1)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3)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忠于天皇的军队(4)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

A、(1(2)B、(3)(4)C、(1)(3)D、(2)(4)

12、(2003·全国)

在历史上,美国出现过多种形式的人口迁移,既有大量欧亚移民,也有血腥的奴隶贸易,还有西进运动中的国内移民。

回答:

(1)19世纪欧亚移民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哪些促进作用?

(2)简要分析《宅地法》对西进运动的影响,并指出西进运动的后果。

四、情景新设

1、19世纪上半期,俄国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农奴制度的阻碍B、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

C、国内市场狭小D、自由劳动力缺乏

2、与彼得一世改革相比,1861年改革的特点是

A、自上而下的改革B、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增强了俄国国力D、改变了社会性质

3、促成俄国1861年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农奴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B、国内自由劳动力缺乏

C、资本主义工业落后D、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4、近代时期用赎买方式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的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俄国D、日本

5、18世纪初和1861年俄国两次大的改革都是由沙皇推行的,这报表明其

A、已无力阻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潮流

B、已意识到使国家摆脱落后追赶先进的必要性

C、已看到农奴制度是俄国落后的根源

D、迫于国内矛盾尖锐化,只得以改革避免革命

6、1861年改革后,俄国的农民

A、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B、转化为新兴工人

C、必须直接支付所有赎金D、得到了原先耕种的所有土地

7、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1)造成资本的集中(2)扩大了国内市场(3)提供了自由劳动力(4)强化了中央集权

A、(1)(2)B、(2)(3)C、(3)(4)D、(1)(4)

8、俄国1861年改革能促成社会形态变化的根本前提是

A、资本主义发展B、农民斗争兴起C、地主阶级拥护D、沙皇掌握实权

9、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B、农奴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加剧了国内社会经济危机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10、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自上而下地解放农奴B、发展本国资本主义

C、消灭农奴制D、挽救统治危机

11、说俄国1861年改革是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的主要依据是

A、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B、改革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C、改革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残酷的掠夺

D、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2、俄国资产阶级如果对1861年改革感到满意,主要应该因为

A、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B、获得了自由劳动力

C、扩大了国内市场D、进行对外扩张

13、美国西进运动的实质是

A、美国历史上的罪恶B、对印第安人的驱逐和掠夺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D、种植园经济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争夺

14、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是

A、市场和原料问题B、保护关税问题

C、自由劳动力问题D、奴隶制存废问题

15、美国南北战争的成果不包括

A、维护了国家统一B、解决了土地问题

C、废除了奴隶制度D、彻底消除了种族歧视

16、美国南北战争前夕的南方种植园经济属于

A、奴隶制经济B、封建制经济C、农奴制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7、美国南北战争中,战争形势得到扭转,有利于北方的原因是

A、北方准备充分B、北方得到国际援助

C、林肯政府采取了顺应民意的措施D、南方奴隶主分裂国家不得人心

18、《宅地法》的实施,对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作用是

A、使美国的经济中心转移到了西部B、加速了西部开发,扩大了国内市场

C、种植园经济被小农经济所取代D、为北方胜利奠定了基础

19,美国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不同于古代奴隶制的特点是

A、生产为追求利润B、奴隶没有人身自由

C、残酷地剥削奴隶D、奴隶一无所有

20、美国内战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A、市场B、劳动力C、原料D、资本

21、下列叙述与美国总统林肯的情况不符的是

A、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家B、当选总统后立即宣布废除奴隶制

C、颁布《宅地法》D、曾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联邦军队

22、说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依据是

A、维护了国家统一B、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C、消除了种族歧视D、有利于广大农民

23、美国内战前,有人主张在西部建立“自由州”,这里的“自由州”是指

A、允许自由买卖黑人奴隶的州B、禁止使用奴隶劳动的州

C、限制使用奴隶劳动的州D、可以合法使用奴隶劳动的州

24、林肯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限定解放黑人奴隶的范围是

A、叛乱各州的奴隶B、南方各州的奴隶

C、实行奴隶制各州的奴隶D、美国所有的奴隶

25、林肯在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

A、维护联邦统一B、废除黑人奴隶制

C、发展资本主义D、打败南方民主党

26、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人民具有革命传统B、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性强

C、奴隶制比封建制更顽固不化

D、黑人奴隶制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南北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

27、美国向西部扩张领土的手段不包括

A、低价赎买B、武装颠覆C、武装入侵D、外交讹诈

28、1861年,美国南部一些州建立南部联盟,这一举措意味着

A、蓄奴州数目增加B、公开分裂国家

C、美国内战爆发D、南方诸州与英国结盟

29、美国内战前,北方资产阶级与南方种植园主没有分歧的问题是

A、原料和市场问题B、劳动者的地位问题

C、向西部扩张领土问题D、关税问题

30、美国内战前,南北双方的主要矛盾是

A、市场和原料问题B、提高还是降低关税问题

C、资本问题D、自由劳动力问题

31、1858年林肯说:“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这说明

A、林肯认为国家统一是最高利益B、林肯为竞选总统准备向南方妥协

C、林肯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D、林肯主要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2、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北方取得胜利的相同原因有

(1)战争的正义性(2)国际援助(3)人民群众主力军作用(4)力量对比占优势

A、(1)(2)B、(3)(4)C、(1)(3)D、(2)(4)

33、1861年美国用战争形式解决奴隶制问题主要是因为

A、南北方矛盾显露并不断激化B、南方公开分裂国家并挑起战争

C、废奴运动日益高涨的必然结果D、林肯主张用战争方式消灭奴隶制

34、对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相同点的归纳中,不正确的是

A、引起战争的经济原因都与英国有关,均与世界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

B、战争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均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战争都带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前者以争取国家民族独立为目标,后者以维护国家统一为目的

D、战争都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性质,均冲击了欧洲国家和世界殖民体系

35、俄国1861年改革与美国南北战争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主要是

A、解放劳动力B、扩大市场C、扩张领土D、积累资本

36、南北战争爆发后,林肯曾说:“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这表明林肯

A、同情黑人奴隶,反对奴隶制度B、坚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

C、寻找向南方妥协的借口D、把解放黑奴作为维护统一、进行战争的措施

37、在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中均没有解决的问题是

A、土地问题B、黑人奴隶制C、种族歧视D、国家统一

38、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和俄国废除农奴制的主要不同是

A、起因B、方式C、影响D、目的

39、林肯在竞选中主张解放黑奴,但1861年他却把宣布解放黑奴的一位将军撤职。1862年他又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的这种策略变化表明他在此期间的最高宗旨是

A、拯救联邦政府,维护国家统一B、团结黑人奴隶,战胜南方叛军

C、放弃废奴主张,向奴隶制妥协D、保护白人利益,坚持种族歧视

40、下列19世纪美国新扩张的领土中不是濒临太平洋的有

A、俄勒冈B、新墨西哥C、阿拉斯加D、路易斯安那

41、林肯说:“一个妇人写了一本小册子,结果引起了这场战争。”这个妇人就是斯托妇人,这本小册子就是《黑奴吁天录》,这场战争就是

A、美国独立战争B、美西战争C、美国南北战争D、朝鲜战争

42、下列关于德意志统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奥地利被排挤出德意志

B、普鲁士的军事改革、普鲁士联合奥地利打败法国是统一的主因

C、俾斯麦是统一的核心人物

D、统一过程中的关键性战役是萨多瓦战役,1871年完成统一

43、德意志的分裂局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主要表现在

A、市场条件B、技术条件C、劳动力条件D、资金条件

44、在争夺德意志统一领导权及统一过程中,普鲁士能够战胜奥地利并完成统一的的最基本条件是

A、俾斯麦坚持用铁血政策实现统一,军事强大

B、普鲁士据有德意志有利的战略地位,与欧洲市场有密切的联系

C、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

D、普鲁士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实力雄厚

45、19世纪德意志统一的主要动力是

A、统治阶级的野心勃勃B、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

C、经济发展的强烈要求D、民族意识的日益高涨

46、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一事业指

A、阻止奥地利的回归B、戳穿俄罗斯的觊觎

C、抗击法兰西的入侵D、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47、19世纪中期,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封建君主制度B、国家四分五裂

C、国内资源匮乏D、强大邻国的威胁

48、德意志统一过程中,普鲁士先后同哪些国家发生过战争?

A、丹麦、法国、俄国B、奥地利、丹麦、法国

C、法国、俄国、英国D、丹麦、奥地利、法国

49、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的目的是

A、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B、使普鲁士势力得到延伸

C、把奥地利排挤出德意志D、打败法国,取得欧洲大陆霸权

50、有人认为德意志的统一是一场民族主义运动,其涵义是

A、争取民族独立B、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争取民族的自强与振兴D、反对外来压迫的战争

51、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展开灵活的外交活动,其目的是

A、为武力解决问题创造有利条件B、争取欧洲各国支持德意志统一

C、以外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D、扩大普鲁士的影响,力争不战而胜

52、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干的事。这个“事”的实质是

A、建立地主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B、为近代化扫除障碍

C、对外殖民扩张方面取得相当成功D、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53、下列国家,在德意志统一战争中被打败的是

A、法国B、英国C、俄国D、西班牙

54、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这句话强调了

A、容克地主控制煤铁等矿产资源B、工业化是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

C、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D、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55、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面临全面危机,其中促使危机进一步加剧的事件是

A、天皇要求将军归还政权B、中下级武士形成倒幕派

C、美国叩关,西方列强纷纷侵入D、明治政府成立

56、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日本

A、结束了幕府统治的历史B、结束了闭关锁国的历史

C、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走上了军国主义扩张的道路

57、明治维新诸措施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要求的是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58、明治维新的措施“废藩置县”主要是为

A、消灭幕府残余势力B、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C、消灭地方割据势力D、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59、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

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C、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D、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60、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是

A、改革前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B、先革命后改革

C、改革后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D、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61、1853年前的日本社会和1840年前的中国社会的相同点不包括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处于萌芽状态B、封建社会处于没落时期

C、处于闭关锁国状态D、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威胁

62、经过明治维新,日本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不包括

A、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B、由半封建割据状态转变为中央集权国家

C、封建等级制度被形式上的身份平等所取代

D、资本主义文化完全取代了封建文化

63、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对日本可持续发展最为有利的是

A、废藩置县B、承认土地私有C、推行征兵制D、大力发展近代教育

64、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农民反幕府斗争兴起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D、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

65、构成日本倒幕派的主体是

A、新兴地主B、高利贷者C、中下级武士D、西南诸藩的大名

66、明治维新的根本目的是

A、铲除幕府的统治B、发展资本主义

C、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D、建立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

67、明治维新措施“废藩置县”中的“藩”是指

A、将军的领地B、大名的领地C、天皇的领地D、武士的封地

68、明治维新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是

A、土地国有B、禁止土地买卖

C、农民高价赎买土地D、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允许买卖

69、下列关于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土地买卖的法令,统一征收地税

C、废除国内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D、发展重工业

70、明治维新前,对幕府统治不满,属于剥削阶级但又不是统治阶级的是

A、天皇B、大名C、中下级武士D、新兴地主

71、“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D、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72、日本“文明开化”政策的最主要内容是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B、允许不同阶层的人通婚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D、提倡西方文化,发展近代教育

73、德国和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后都保留和发展了

A、君主立宪制B、军国主义C、封建地租制度D、行会制度

74、日本明治维新与美国内战对本国经济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C、统一了国内市场D、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75、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1)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3)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忠于天皇的军队(4)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

A、(1(2)B、(3)(4)C、(1)(3)D、(2)(4)

76、与中国戊戌变法相比,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A、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B、列强集中力量侵华

C、倒幕派掌握了政权D、西方资产阶级帮助扶植改革派

77、明治维新的下列改革措施,动摇和瓦解幕府统治基础的是

A、废藩置县,取消旧统治阶级特权B、废除买卖土地禁令,承认土地私有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78、明治维新成功的前提是

A、商品经济发展B、大名态度的转变

C、武装倒幕的胜利D、武士阶层的参加

79、19世纪中后期日本明治维新得以成功而中国戊戌变法却归于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两国

A、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B、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C、资产阶级力量不同D、民族危机程度不同

80、明治政府在土地方面的改革不包括

A、承认土地私有B、禁止土地买卖C、统一征收地税D、允许土地买卖

81、19世纪中期首先打开日本大门的是

A、美国B、英国C、俄国D、法国

82、下列关于武装倒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倒幕运动缺乏群众基础B、倒幕形式是武装夺权

C、倒幕派以中下级武士为主D、倒幕的结果是幕府统治被推翻

83、日本在倒幕运动之前,其国家体制是

A、天皇专制B、君主立宪制C、共和制D、幕藩体制

84、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曾利用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下列史实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英国正在对中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B、美国忙于内战和战后的重建

C、德意志正忙于统一D、法国被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困扰

85、明治维新得以成功的政治保障是

A、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B、西方列强支持

C、工业革命推动D、幕府交出政权

86、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是

A、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B、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C、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束D、巴黎公社的成立

87、明治政府采取的经济改革措施不包括

A、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B、开办工厂,扶植私人企业

C、修建铁路,兴办邮电事业D、实行土地国有,严禁土地买卖

88、明治维新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是

A、发展工商业B、确定土地私有C、废藩置县D、新政权以天皇为首

89、阅读下列材料:

在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中,北军总司令格兰特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从1862年11月至1863年4月,指挥部队一连发动了五次进攻,均被南方军击退。于是许多人对格兰特的作战计划甚至对他的指挥能力都产生了不满和怀疑。一批批来访者和雪片似的信件纷纷劝告林肯以国家利益为重,务必撤掉“经常在战场上喝得酷配大醉”的格兰特。

有一次,纽约市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求见总统,照例又把格兰特纵酒误事导致进攻失利等等陈词滥调重复了一通。林肯耐心地听完他的话,故意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问道:“神父,你能告诉我格兰特将军的酒是从哪儿弄到的吗?”那位牧师被问得很尴尬,支支吾吾地说不知道。林肯又说:“我感到十分遗憾,要是你能告诉我的话,我一定指示军需总局局长去大量采购这种酒,把它分发给我们那些至今尚未打过一次胜仗的将军。”说罢,林肯哈哈大笑起来。打这以后,再也没有人在他面前说格兰特的坏话了。

正是在林肯的绝对信任和全力支持下,格兰特将军方得以专心致志、一步一个脚印地实施他的围城计划。他的部队原来只有4万人左右,6月间增加到7.l万人。格兰特调兵遣将,在维克斯堡周围挖掘了长达7英里的层层战壕,形成了铁桶般的包围圈,同时,波特将军的70艘战舰也密布河上,断绝了敌军的退路。经过40多天的围困战,守将彭伯顿果真像以前说过的那样把最后一条狗也杀来充饥了,最后,只得让部下以老鼠、嫩树枝和树皮充饥。饿瘪了肚皮的南方军士兵们连站都站不稳,哪有力气打仗?捱到7月4日这一天,同样饿得眼前发绿、心里发慌的彭伯顿中将只好扯起了白旗,率部无条件投降。

1864年3月8日,林肯电召格兰特来到华盛顿,正式授予他美利坚合众国中将军衔,并任命他为陆军总司令。

格兰特获此殊荣,自然知道自己肩上责任的分量。他很快理清了自己的思路,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向林肯提出了一个“全线出击”的战略行动计划:巴特勒将军溯詹姆斯河而上,格兰特和米德渡过拉皮丹河,西格尔将军溯谢南多亚河而上,艾夫里尔将军开辟西弗吉尼亚战场,谢尔曼和托马斯从查塔努加向前推进,班克斯将军则溯雷德河而上,向得克萨斯进军。

格兰特向林肯解释说,各支部队都将连续不断地向敌军发起猛烈进攻,破坏其铁路和军需供应站,“即使不用其他办法,仅仅靠一场消耗战,也可以把敌人的人力、物力消耗殆尽。”

这项计划的关键所在是格兰特在东线,谢尔曼在西线,形成一把巨大的铁钳,等到两军最终会师时,就可以把南部同盟夹得粉身碎骨。

格兰特的行动计划与林肯原来一贯坚持的主张简直是不谋而合,这使他备感欣慰,同时也决心尽一切努力当好格兰特的后盾。一天,当陆军部长斯坦顿跑来告状,指责格兰特越权抽调大批卫戍部队去前线,致使华盛顿处于危险的境地时,林肯板着面孔说:“部长先生,你知道我们尽力指挥这支部队已将近三年了,但我们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果。因此我们从千山万水之外把格兰特先生调来帮助我们指挥这支军队,所以我想我们最好还是让格兰特先生按照他自己的主意去干。”

林肯还时常以格兰特的“总征兵官”自居且引以为荣。在一次群众集会上,他向台下万头攒动的听众们高声问道:“如果我发现一旦把大量的兵员和物资立刻送到前方,就能使格兰特将军势如破竹地向前推进,那么你们愿意给我提供这些兵员和物资吗?”群众高呼:“愿意!”林肯接着说:“那就请准备好,我正在等候着这样一个机会。”

随着格兰特的地位、声望日益提高,民主党人放出风声说准备提名他为总统候选人,于是有不少好心的朋友提醒林肯要提防格兰特。对此,林肯一笑置之,丝毫不往心里去,相反他却不止一次地说:“如果格兰特能拿下里士满,就让他当总统好啦。”他还说:“如果格兰特将军当总统能更有利于镇压叛乱,我赞成他来当。他会忠于我们解放黑人奴隶和使用黑人士兵的政策,如果这项政策得以贯彻,谁当总统都一样。”林肯的襟怀坦荡,大公无私,类皆如此。

在前线,格兰特将军既不担心兵员,也不吝惜弹药,因为这一切都会由林肯总统在后方料理齐备并源源不断地供应上来。

上述材料凸显了林肯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你能总结一二并说说如何做林肯那样的人吗?
第五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如果我给大家出一道题目,请你以“生活”为题,写一首只有一个字的诗,你认为用哪个字好?噢,这个同学说是“苦”,那个同学说是“烦”,都有道理。我记得有一个作者用的一个字是“网”。是啊,生活就是一张网,一张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网。大概正是由于这个缘故,马克思才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也是一张网。生活是一张网,人是一张网,19世纪中后期初步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何尝不也是一张网,一张硕大无朋的网?因为它把整个世界都纳入其中,一网打尽了。那么这张网是如何织成的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学习本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二、知识结构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背景

直接原因:列强扩张(目的、表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6个国家:英法美德俄日)

经过

殖民地半殖民地建立(世纪各地)
对资本主义国家

影响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消极、积极)

对整个世界三、高考试题

(2000·全国)

1、从尼德兰革命到法国大革命历时两个多世纪,而此后仅半个世纪资本主义就初步形成为一个世界体系,这主要是因为(C)

A、法国大革命的一些得到广泛传播B、维也纳体系激化了各国社会矛盾

C、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力量迅速增强D、殖民统治遍及世界各大洲

2、(2000·广东)

18世纪末世界上只有荷、英、美、法四个资本主义国家,而半个世纪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形成。试说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原因和两条途径。

四、情景新设

1、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

A、抢占殖民地,扩大版图B、掠夺财富

C、开拓商品市场,抢占原料产地D、输出资本,诈取超额利润

2、19世纪中期,对外扩张表现最突出和大肆侵略印度支那地区的国家分别的是

A、英国、法国B、法国、美国C、美国、日本D、日本、法国

3、19世纪中期,英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是为了

A、满足新贵族的需要B、满足金融贵族的需要

C、显示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D、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4、造成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列强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工业革命的迅速扩张

C、中国综合国力的落后D、人民反侵略战争失利

5、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B、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C、资本主义国家争霸的影响D、资本主义对外扩张

6、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的后果不包括

A、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给亚洲人民带来了灾难

C、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未加剧列强间的矛盾冲突

7、下列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途径是靠英国的殖民扩张

B、世界各地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而融为一整体

C、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8、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驱使,而且牟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这表明(1)英国的侵略无疑给印度带来了灾难(2)英国试图帮助印度迈入资本主义社会(3)英国的侵略客观上冲击了印度的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4)英国的侵略功过参半,等量齐观

A、(1)(2)B、(3)(4)C、(1)(3)D、(2)(4)

9、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均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B、军国主义传统的影响

C、工业革命的扩展需要更为广阔的世界市场

D、资本主义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0、19世纪中期,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的亚洲国家是

A、印度B、缅甸C、阿富汗D、伊朗

11、关于19世纪中期英国在亚洲扩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完全占有印度B、占领了新加坡

C、占据印度支那,割占香港岛D、据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12、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最大影响和后果是

A、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B、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激化了列强之间的矛盾D、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13、19世纪中期的英国对外扩张之所以最为突出,主要因为它

A、最先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B、最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C、拥有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D、处在大西洋航路的中心位置

14、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对新兴拉美国家进行侵略的主要方式是

A、经济渗透B、政治控制C、武力颠覆D、军事进攻

15、19世纪中期,下列哪个国家并未遭到法国侵略?

A、阿尔及利亚B、埃及C、突尼斯D、新西兰

1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最直接的原因是

A、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B、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

C、自由职业历史潮流推动D、西方价值观的广泛传播

17、“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机会。”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侵略的显著特点是

A、暴力抢掠,以直接获取财富B、垄断贸易以获取高额商业利润

C、武装侵略、吞并领土以扩大版图D、输出商品以占领市场

18、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准确的理解应是

A、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进行掠夺、剥削和压迫的体系

B、全世界的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本主义国家间相互联结的体系

C、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和非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统一经济整体

D、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经济的结合体

19、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表现不包括

A、一些重要国家通过改革、革命、战争进入资本主义阶段

B、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力量大为增强,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

C、西方列强加强对外扩张,控制了世界大部分地区

D、封建势力在世界上濒临灭亡

20、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不正确的理解是

A、整个世界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B、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得以确立

C、世界上大批国家和地区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征服,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D、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21、19世纪西方国家对亚洲的侵略与17世纪的根本不同是

A、带来了深重灾难B、奴役了各国人民

C、加深了民族矛盾D、破坏了传统经济

22、下列对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深重灾难

C、目的是为了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促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23、《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其中包括:“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开拓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等。得出这些结论所依据的事实包括(1)资本原始积累(2)资产阶级革命(3)海外扩张(4)工业革命

A、(1)B、(1)(2)C、(1)(2)(3)D、(1)(2)(3)(4)

24、下列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初步形成于19世纪60、70年代B、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C、客观上促进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D、列强要在全世界发展资本主义

2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哪一阶层最为有利?

A、农业资产阶级B、金融资产阶级C、工业资产阶级D、商业资产阶级

2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对亚非拉地区所产生的客观进步作用主要是

A、激发了当地人民的革命斗争B、促进了当地传统经济的发展

C、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D、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7、从尼德兰革命到法国大革命历时两个多世纪,而此后仅半个世纪资本主义就初步形成为一个世界体系,这主要是因为

A、法国大革命的一些得到广泛传播B、维也纳体系激化了各国社会矛盾

C、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力量迅速增强D、殖民统治遍及世界各大洲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数百万人参观的博览会,充分显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当时,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不列颠的贸易达到了神话般的规模;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工业垄断地位显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新的冶铁厂和新的纺织厂大批出现,到处都在建立新的工业部门。”

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它不仅有发达的纺织工业,而且,煤铁工业、机器制造工业和造船工业都发达起来了。1850年,英国的棉纺织工业加工了世界半数的棉花。1850~1870年,英国的动力织布机从29万台增加到61万多台。1854—1870年,英国的煤炭生产从6400多万吨增加到1.1亿吨;生铁生产从300万吨增加到596万吨。由于工业生产的迅速增长,英国的对外贸易急增。据统计,1850~1870年,英国的进出口额都增加了两倍。大量工业品出口,1845~1870年,英国的机器出口增加了9倍。资本和技术也大量出口,特别是大量转向殖民地,加剧了对殖民地的经济侵略。1854年,英国对外投资总额约为3亿英镑,1860年增为约6.5亿英镑。1868年左右,英国对印度的铁路投资就达7500万英镑。1870年,英国对外投资达7.5亿英镑。

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要求英国迅速扩大国外市场和原料产地。自19世纪初开始,英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在世界各地大肆进行殖民扩张。英国海外殖民地的面积,也由1800年的1130万平方千米,迅速扩大到1850年的2000万平方千米。到1876年,英国海外殖民地面积达2250万平方千米,人口达2.5亿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与工业革命的发展相适应,英国对殖民地掠夺和控制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由公开的暴力掠夺、课征税收和勒索贡赋为主要手段的掠夺方式,转到通过工业资本剥削为主的掠夺方式。到19世纪中期,英国一半以上的工业品是在国外市场上出售的,其中棉织品的80%全部输往国外;而国内消费的大部分原料和粮食则来自国外市场,其中棉花的供应甚至全部来自国外。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世界各地进行经济扩张,是这一时期英国海外扩张的突出特点。当然,也应当看到,英国的经济扩张是以武力为依托的。19世纪中期英国在亚洲、大洋洲和非洲的殖民扩张,都是通过战争和武力来实现的。

请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工业革命: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过程。

大量工业品出口:商品输出。

对外投资:资本输出。

全部来自国外:原料产地

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

一、新课导入

伊拉克安巴尔省境内有一个小城叫费卢杰,距首都巴格达69公里。自去年下半年伊境内掀起反美浪潮以来,费卢杰一直是反美武装人员活动最活跃的城市之一,被人誉为“抵抗之都”。自从美英联军于2003年3月20日攻打伊拉克,费卢杰的反美武装经常袭击驻伊美军,并使他们遭受了较大的人员伤亡。2004年3月份以来,驻伊美军同费卢杰反美武装之间的冲突不断,双方的对抗也逐步升级。3月31日,4名美国保安人员在费卢杰闹市区遭枪杀。事件发生后,美军认为在伊拉克制造多起爆炸、袭击和绑架事件的“基地”组织三号人物阿布·穆萨卜·扎卡维藏身费卢杰,随即对这座城市发动大规模清剿。10月13日,伊拉克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勒令费卢杰反美武装和居民交出“基地”组织三号人物扎卡维,“否则将对费卢杰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15日,1000多名美伊联军开始包围费卢杰,并对被怀疑为扎卡维及其支持者的藏身之处进行空袭。阿拉维10月31日表示,和平解决费卢杰问题的大门正逐渐关闭。他还声称,如果不能以和平方式结束费卢杰目前的军事对峙,伊武装部队和美军将使用武力收回费卢杰。11月8日,美军战机对费卢杰发动了6个月以来最为猛烈的空袭,美军陆战队士兵就乘着夜色向费卢杰发动了猛攻,并且占领了该城西部地区的医院和两座跨越幼发拉底河的大桥,五角大楼酝酿已久的攻打费卢杰行动正式展开。经过数天激战,在付出了伤亡数十人的代价后,费卢杰又回到了美军手中……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大约140多年前,在东方国家印度,也曾上演过一出激烈的攻城战,只是攻城的一方是英国军队,守城的一方是印度人民,双方所用的武器没有现在美军和伊拉克反美武装的先进而已。那么当时的印度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学习本节——亚洲革命风暴。

二、知识结构


背景:民族阶级矛盾尖锐

爪哇人民起义

阿富汗人民起义

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表现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根本原因:民族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密拉特事件

印度民族大起义主力:土兵

领导:封建王公

中心:占西


特点:反殖反封

评价失败原因:没有先进阶级领导,殖民者软硬兼施

性质:民族解放运动

意义:三、高考试题

1、(2003·全国)

在19世纪的亚洲革命风暴中,民族解放运动比较常见的特点是(A)

A、同时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B、军队中的土兵是运动中的主要力量

C、由最高统治者担当运动领袖D、建立起民族独立国家

2、(1993·全国)

简述工业革命的后果,并据此指出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内世界上有哪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从中各举出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四、情景新设

1、亚洲革命风暴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

C、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D、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2、下列哪次起义不是反抗英国殖民者?

A、爪哇人民起义B、阿富汗人民起义

C、伊朗巴布教徒起义D、印度民族大起义

3、亚洲革命风暴最突出的特点是

A、波及东亚、南亚、西亚广大地区B、大多具有反殖反封的双重性质

C、由农民领袖或王公贵族领导D、几乎都打着宗教的旗号

4、印度民族大起义中,许多王公成为起义的领导者,这说明

A、起义以反殖民统治为主要目的B、起义具有反殖反封的双重性质

C、封建王公已演化成资产阶级D、印度这一时期不存在阶级矛盾

5、在1857—1859的印度民族起义中

A、在德里成立了起义领导机构B、国民大会党起了领导作用

C、印度农民是起义军的主力D、英王代替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

6、亚洲革命风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缺乏先进阶级领导B、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缺乏统一的指挥D、起义军内部出现了分裂

7、在印度民族起义打击下,英国宣布印度归英国政府直接管理,这实质上反映了

A、英国政府在与东印度公司的斗争中获胜B、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加强

C、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D、英国改变了在印度的统治策略

8、在19世纪的亚洲革命风暴中,民族解放运动比较常见的特点是

A、同时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B、军队中的土兵是运动中的主要力量

C、由最高统治者担当运动领袖D、建立起民族独立国家

9、以下对亚洲革命风暴期间亚洲国家社会发展状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遭到严重破坏B、民族资产阶级已发展为新的力量

C、封建统治阶级大多屈服于殖民势力D、亚洲国家经济逐渐沦为西方附庸

10、亚洲革命风暴首先爆发的地区处在下列哪一国家的统治下?

A、荷兰B、英国C、法国D、俄国

11、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后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平分土地B、平分财产、共餐制C、土地公有D、没收教会土地

12、在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

A、印度土兵是起义军的主力,英王代替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

B、民族资产阶级的国民大会党起了领导作用

C、德里是全国起义的中心,人民群众是起义的核心力量

D、起义烈火席卷了整个印度

13、印度土兵参加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A、生活待遇恶劣B、宗教信仰受到了殖民官吏的亵渎

C、受到革命情绪的感染D、民族压迫与宗教歧视激起反英情绪

14、英国殖民当局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所采取的方式不包括

A、扩大土兵队伍B、分化起义阵营C、加大镇压力度D、拉拢封建王公

15、亚洲革命风暴中,印度人民把斗争矛头指向殖民统治者,而中国人民则指向本国封建势力,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哪一方面的差异导致的?

A、革命任务B、社会主要矛盾C、侵略者采取的政策D、领导阶级

16、下列关于亚洲革命风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领导运动B、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掠夺

C、具有反殖反封双重性质D、由于多种原因,结果都失败了

17、19世纪上半期,占有菲律宾的殖民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西班牙D、荷兰

18、伊朗巴布教徒起义的矛头直接指向

A、外国侵略者B、本国傀儡C、本国封建统治者D、财产的不平均现状

19、19世纪中期,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是

A、反对殖民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B、反对封建统治的民主革命

C、反殖反封的民族解放运动D、具有宗教色彩的民族战争

20、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殖民者克扣土兵的薪饷B、英国对印度的大肆掠夺与高压统治

C、土兵生活待遇十分恶劣D、英国殖民者侮辱土兵的宗教信仰

21、关于亚洲革命风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B、属于旧式的农民战争

C、运动集中、普遍D、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2、1848年,印度总督宣布没有直系子女的王公死后,其领土转属东印度公司,这一规定导致的最本质的影响是

A、印度人口激增B、东印度公司的财富剧增

C、印度许多封建王公与英国殖民当局的矛盾激化,倒向起义者一边

D、英国公开掠夺印度的土地

23、下列关于印度民族大起义与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不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领导力量主要是当地的封建王公

B、斗争对象主要是英国殖民当局而非本国封建王朝

C、起义的主力是土兵而非农民

D、表现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24、导致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的分化政策B、王公贵族叛变C、英军的镇压D、印度人民力量弱小

25、在镇压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的过程中,英国从哪些国家抽调军队前来镇压?

A、中国和朝鲜B、中国和缅甸C、伊朗与缅甸D、伊朗和中国

26、西方史学界有人认为,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主要是为某些心怀不满的王公所利用的一次军事暴动”。下列对这一观点评论不正确的是

A、是错误的,没有看到起义的全民性

B、有合理成分,基本上认识到了问题的实质

C、混淆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没有深入分析事件的背景和根本原因

27、关于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由始至今一直存在不同看法。主要有三种:

1、认为是兵变,或封建王公叛乱。这主要是英国殖民当局及持殖民主义、帝国主义观点的学者的看法。最早把它说成兵变的,是英国内阁印度事务大臣斯坦利。他在大起义爆发后向议院报告时定了这个调子,目的显然是要抹煞这个重大事件的政治意义和民族性质,掩饰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统治者的尖锐对立。当时虽然有些政治人物认为兵变一说不能概括事件全貌,但也只把它说成是封建王公和军队的共同叛乱,至多承认有群众参加。迪斯累利哗众取宠地把它称为“民族起义”,但他的意思仍指封建主煽动的有群众参加的叛乱。他们这样做,都是为了尽量缩小、冲淡起义的政治影响。英国御用学者后来就这次起义写了不少大部头著作,虽说是打着学术研究招牌,也都是鼓吹这一曲调。其代表作包括希尔顿的《印度兵变》、凯伊的《印度士兵战争史》、凯伊、梅尔逊的《印度兵变史》等。这些书都千方百计美化英国统治,把起义的原因说成是:当局实行的进步的行政改革、社会改革和军队制度的改革,遇到了印度各种落后保守势力的抵抗,“少数心怀不满的贵族分子与僧侣”利用涂油子弹的荒诞故事,“煽动土兵为他们火中取栗”。总之,这种观点颠倒黑白,把英国殖民统治说成是进步力量的代表,而把印度入民的一切反抗都说成是落后势力的垂死挣扎,是“老印度的最后哀鸣”。这一派观点至今没有多大变化。近年来出版的新的论述起义的著作在提法上虽有差别,但本质相同。英国资产阶级学者写的印度史基本上都是这种格式。其它西方国家资产阶级学者大致同此观点。

2、认为是民族起义或民族独立战争。前已指出,最先作出是民族起义判断的是马克思。他是在起义爆发不久得出这个结论的。除了讲到印度士兵和封建主参加起义外,他还特别指出:“像孟加拉军内部所发生的那种广泛的密谋,没有当地居民的暗中同情和支持,是不可能那样大规模地实现的。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同英国人在筹措军队给养品和运输工具方面所遭到的巨大困难……说明农民对他们没有好感一样”。可见,马克思讲的民族起义是指包括广大下层人民群众参加的各阶层共同的反英起义。他对这种起义的正义性是充分肯定的。

印度秘密革命组织活动家维·萨瓦尔卡1908—1909年写的《1857年独立战争》一书,把这次起义称为第一次印度独立战争,指出它是印度全民族共同进行的革命战争,高度估价其进步历史作用。他是最早认为这次起义实际上是民族起义的印度人之一。

现在在印度已有不少学者持这种观点。

我国学者也都持这种观点。

3、还有一种介于以上两种观点之间的中间观点,其论断又各不相同。印度学者中有许多人的看法属此类型。有的认为它前期是兵变,只是在发展过程中,在局部地区才转变为群众起义;有的认为它具有起义性质,但又说它是“封建主的变乱”;有的同意它是独立战争,但不同意把它称为民族起义或民族独立战争,认为当时印度没有形成为民族,谈不到受民族主义感情鼓舞;还有的认为,起义未扩及全国,故不能称为民族起义。在论及起义原因时,这一类观点与前述第一类观点不同,大都认为起义是由英国殖民者的剥削压迫政策造成的,对起义的正义性基本肯定。但对其客观作用的估价,则随着对其性质判断的侧重点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有基本肯定的,也有基本否定的。

以上三类观点抛开第一类不谈,后两类中究竟哪一种更符合历史实际,应该说是前一种。断定它为民族起义是有充分理由的。

民族起义是指各阶级(不一定全部)共同进行的以推翻外国统治为目标的起义。它是民族矛盾的总爆发,在近代,通常发生在殖民地。在半殖民地一般没有民族起义,只有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战争。殖民地之所以有民族起义,是因为这里由外国殖民侵略者直接统治。殖民统治者不只是压榨人民,也损害某些封建主的利益,在一定条件下,会促使他们和下层人民一起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发动反殖起义。当我们把一个起义称为民族起义时,当然也考虑到它的规模。不过一个起义的性质并不决定于规模,而是决定于它所要解决的矛盾。

印度大起义就是这种情况。殖民政策的新阶段打击了农民、手工业者,也损害了印度士兵和部分封建主的利益,这就促使他们联合起来。封建主看到要恢复自己以往的地位就要赶走英国统治者。下层人民则认为恢复自己国家独立,自己的经济地位才能改善。士兵反映了下层人民要求,另外他们所受的歧视也使他们向往独立。这样,尽管有不同利益,在赶走英国人,恢复独立这点上一致起来。斗争的进程正是围绕这个总目标进行:摧毁殖民政权,建立民族政权;老地主、农民分别夺回被兼并土地,而不是一般地反对封建势力;打击买办商人高利贷者,认为他们是英国剥削印度人民的帮凶。这种民族起义在当时由封建主领导是由起义性质本身决定的。起义既以恢复独立为目的,既是由下层人民和封建主进行,还保有政治势力的封建主就比下层群众有更好的条件掌握领导权。在这种起义中,下层人民并不要求建立自己的政权,当时的主要矛盾不是农民与封建主的矛盾。如果要建立农民政权,封建主就不会和他们结盟,也就不会是民族起义的性质了。

在殖民地,资产阶级固然能领导民族起义,封建主在资产阶级出现前是否也可能领导民族起义呢?也能。一些学者以印度当时还没有形成民族为由,反对民族起义的提法,这是只把资本主义民族看作民族,把民族和民族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混为一谈了。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个历史的范畴,不同时期有不同内容。恩格斯曾仔细考察印地安人、雅典人怎样由部落发展为民族和国家的过程。马克思在论述中国、印度的著作中,不止一次地把这些国家的人民称为“东方民族”,“古代民族”、“比较不进步的民族”、“资本主义前的民族”。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并不认为资本主义出现前就没有民族存在。他们认为民族是个发展过程,在资本主义出现前是前资本主义的民族。斯大林提出了著名的民族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把关于民族的研究推进了一步。但他认为民族形成只是“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这就把民族的范围狭窄化了。所以他提出的民族定义主要是指资本主义时期开始形成的民族。资本主义的民族在十九世纪中期的印度确实还没有形成,当时还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但是不能因此就说,印度当时根本没有形成民族。事实是,在英国入侵前,印度已经形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当时是处在民族发展的封建主义阶段中,属于封建主义的民族。关于封建主义民族形成的要素,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同样是适用的。当然,如果和资本主义民族比,无论就哪一个要素说,封建主义民族都远不如资本主义民族成熟,这也就是它的成员民族观念薄弱,它本身时常发生分裂的原因。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又会重新组合,重新由分裂走向统一。十九世纪中期,印度社会经济条件已经和英国入侵前有很大不同了,外国资本的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结构的出现,使印度民族开始向形成资本主义民族的方向发展。但是,这个发展是不平衡的。在北印度、中印度,资本主义结构还极少出现,老的封建主还有相当势力,保留在人们头脑中的封建主义观念还很强,因此,在这里,各阶级的仇英情绪最后爆发为由封建主领导的民族大起义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这次起义之所以打出恢复莫卧儿帝国的旗号,其推动力就来自一种封建的民族主义观念。这种观念不仅存在于封建主身上,也存在于人民群众中。革命士兵和下层人民最先推出莫卧儿皇帝,固然是出于动员全国力量的策略考虑,但不能否认,这也反映了他们的一种观念,即认为只有封建君主才有资格号令全国,只有恢复莫卧儿皇帝权力,起义才名正言顺。这不正是封建民族主义的观念吗?至于起义的封建主,封建民族主义本来就属于他们的思想体系,所以当莫卧儿旗号打出后,许多人很快接过来。宣布他们在本地区建立的起义政权是莫卧儿的地方政权。不能认为他们都出于真心,但他们要这样做(也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如那那·萨希布加冕为帕施华)。这一则是顺应革命大势,二则也因为封建民族主义观念是封建主的思想武器,紧紧抓住这个武器,不但利于完成实现民族独立的任务,也利于掌握群众,驾驭局势,确保封建主从起义中得到最大好处。这样,莫卧儿的旗号就成了这次起义的主要旗号,封建民族主义也就成了这次起义的指导思想。

可见,这确是一次民族起义,也有民族主义感情的鼓舞。不过由于受当时印度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种民族主义还是封建主义的,和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不同。起义者当时还提不出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目标,而只能提出恢复莫卧儿王朝的统治。然而,封建民族主义也是民族主义,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起义也是民族起义,目的也是要恢复祖国的独立,在这点上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又没有什么不同,这是不能不承认的。只有把握住这个本质,才能对起义本身的各种现象,对它的结局和作用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

对于上述关于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的分歧和论述,你有什么看法?不妨畅所欲言。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教案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教案

一、阶段特征和主要线索

阶段特征:这个阶段是资产阶级最后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统治的时期。因此,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同时,无产阶级、人民群众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同殖民主义宗主国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都很尖锐。这种矛盾集中体现在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三大历史潮流上,即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以及民族解放运动。三大潮流中,资产阶级的运动是当时历史的主流,毕竟那时还处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

第一条线索是: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起了社会结构和东西方关系的巨大变化,对世界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影响。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美国发生了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俄国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改革,日本也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德意志、意大利也在俾斯麦、加富尔等人的帮助下,完成了国家统一,这些国家通过不同方式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旺起来。

第二条线索指的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19世纪40年代指导无产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进人了新阶段,而1864第一国际和1871年发生的巴黎公社革命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表明了无产阶级开始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第三条线索:是资本主义列强的对外侵略扩张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了。这个体系不仅包括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且还包括世界上大批国家和地区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征服,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列强在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过程中,进行了激烈的角逐。亚洲人民奋起反抗,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伊朗、中国、印度等国人民起义为代表的亚洲革命风暴。

二、重点知识透析

1.19世纪中期形成的世界三股进步潮流

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分别从经济上和政治上极大地加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特别是工业革命,从社会结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国际关系等方面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种历史条件下,19世纪中期形成了三股进步潮流。

第一,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潮流,这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①在当时还处于封统治下的国家里,根本任务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②在已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里(如英法美三国),主要是工业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前的旧体制(如法国七月王朝、美国种植园经济)作斗争;③从国际范围看,是摧毁维也纳体系。其具体表现是:①1848年欧洲革命、②美国内战、③俄国农奴制改革、④日本明治维新⑤德意志统一。它使上述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同进改造了国内社会,进一步影响了世界面貌,而且更多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决定世界历史发展趋势、领导世界潮流是工业资产阶级。

第二,社会主义运动潮流,这是以①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为开端,②19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出现和③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④1848年巴黎工人六月起义、⑤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⑥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这股潮流的突出表现。这个时期的工人运动有三大特点:自发性、多暴力斗争和以政治斗争为主。

第三,民族解放运动潮流,在欧洲,主要表现为民族统一,民族自强和民族独立的斗争,如东南欧的民族解放运动、德意志统一运动、波兰的民族起义等。这些斗争是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进行的,主要是反封建和反外来民族压迫。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在亚洲,主要表现为反封建反侵略的“亚洲革命风暴”。这时的亚洲没有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成分,因而是旧式的民族运动。这有以下特点:——是带有改朝换代的性质,二是披上宗教外衣,三是没有提出新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纲领,四是领导者为封建王公或农民领袖。

2.资本主义列强积极进行扩张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①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产阶级需要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这是列强全球扩张的根本原因②工业革命增强了列强的经济、军事、实力,它们凭借廉价商品和刀枪火炮征服世界,这是它们征服世界的物质条件。③各国扩张的程度、方式虽不同,但全球扩张是其共性。

(2)影响:理论观点:马克思认为,野蛮的征服者总归要被他们所征服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永恒的规律。而不列颠人却是第一批文明发展程度较高的征服者。因此,“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个是破坏性的革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具体表现:①列强的扩张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造成了亚非拉的贫困,给当地人民带来极大灾难;③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旧制度和旧社会结构,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将世界联成一体;④它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3)认识:资本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既是先进与落后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也是侵略与反侵略之间的较量。①资本主义列强的全球扩张,目的是为了掠夺,性质是侵略;②列强侵略在客观上沟通了各地联系,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③列强扩张是为了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变成其资本主义经济的附晴,并非要发展该地经济,被列强奴役的地区和民族只有奋起抗争,才会使自己得到真正发展。

3.七个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和途径

(1)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新教为武器,通过武装斗争和议会斗争的手段,逐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2)法国: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结成反封建“同盟”,通过革命战争,摧毁封建制度,挫败外国干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美国:分两步走:先是十三个殖民地人民通过武装斗争,打碎了英国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后来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又通过国内革命战争的形式,摧毁了黑人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4)德国和意大利:通过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国家统一,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5)日本:以中下级武士、资本家和新兴地主为主体的倒幕派通过战争,推翻幕府统治,再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6)俄国:由沙皇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农奴制,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4.巴黎公社的历史地位及失败原因

(1)历史地位:①巴黎公社是19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最高峰,也是这一阶段国际工人运动的一个总结,它借鉴和继承了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经验,根据当时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作了可贵的尝试。②巴黎公社体现了以往工人运动的全部特点,具有自发性、暴力性和政治性三大特点,是以前工人运动的总结,又是有创新精神的革命运动。③巴黎公社革命具有重要的创新精神,这就是打破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内容。因此,巴黎公社在社会主义运动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失败原因:①从主观上看,是公社领导人的某些失误造成的,说明法国工人阶级还不够成熟,如:缺乏统一的军事指挥,未建立工农联盟、没有形成权威的领导核心等。②从根本原因看,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还代表着历史发展的主流。这次革命的发生,并不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阻碍了经济基础的演变的结果,而“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650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