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4课时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包括概念计算,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加水稀释的计算,气体溶于水的计算);
2.使学生掌握有关配置过程中出现的误差的判断;
3.使学生学会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推论的运用;
4.总结物质的量的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过程与方法:
1.在概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3.培养学生推理、推导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推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2.通过判断,强调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气体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教学过程:
[讲述]在熟悉了配制步骤和所用仪器后,请大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并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
2.为什么不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
3.为什么要轻轻振荡锥形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学生1]为了使烧杯壁上留有的溶质,洗涤液中含有的溶质全部转移到溶液中去,使所配溶液浓度尽可能精确。
[学生2]因为大多数物质溶解时伴随吸热或放热过程,引起溶液温度升降,导致定容不准确。
[学生3]可以防止因溶液混合不均引起的误差。
[讲述]此实验是一个比较精确的定量实验,操作时要注意按部就班地做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板书]2.误差分析
[投影]请根据,围绕操作作为对n(B)与V的影响而导致c(B)的变化。
(1)若NaCl中含有杂质(或潮解)。
(2)水的凹液面超过标线部分用滴管吸去。
(3)配好摇匀,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再用滴管加水至凹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
(4)烧杯和玻璃棒未洗涤。
(5)容量瓶没有干燥,里面有水。
(6)定容时俯视。
(7)量取浓溶液时俯视。
(8)量取浓溶液时仰视,定容时俯视。
(9)溶液未冷却即转移和定容。
答案:(1)n(B)偏小c(B)偏小
(2)n(B)偏小c(B)偏小此时应倒掉重配
(3)V偏大c(B)偏小
(4)n(B)偏小c(B)偏小
(5)无影响
(6)V偏小c(B)偏小
(7)n(B)偏小c(B)偏小
(8)n(B)偏大V偏小c(B)偏小
(9)V偏小c(B)偏小
[课堂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最主要的仪器是容量瓶,其配制步骤、所需仪器与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是不同的。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几道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
1.已知某溶液的密度为d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是ω%,溶质的摩尔质量是Mgmol–1,求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设溶液的体积为V升,则
(molL–1)molL–1
答: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小结]这个公式表示了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相互转化,在以后的计算中,这个结论可以直接运用。
2.50%的NaOH溶液(ρ=1.525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若要配制1LmolL–1的NaOH稀溶液,需50%的NaOH溶液多少毫升?
分析与解:用水稀释溶液时,溶液的体积发生了变化,但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molL–1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c1V1=c2V2
19.1molL–1V1=0.1molL–11000mL
V1=5.24mL
3.100mL0.3molL–1Na2SO4溶液和500mL0.2molL–1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答案:0.55molL–1
4.标准状况下,aLHCl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mL–1,则该盐酸的浓度是()
A.molL–1B.molL–1
C.molL–1D.molL–1
分析与解:本题考查气体溶于水形成溶液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关键是溶液体积的确定,要用溶液质量除以溶液密度,而不能用气体体积加上水的体积。
从定义出发,先找溶质(HCl),求出其物质的量(),再找溶液的体积,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可从密度来求溶液的体积(注意单位)。质量包括溶质(mol36.5gmol–1)和溶剂(1000g)。
molL–1
答案:D
[指导]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以及质量、气体体积、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请大家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建立知识网络。
[板书]三、关于物质的量的知识网络
[总结]由此可见,物质的量在微观粒子与宏观物理量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
[过渡]化学研究最多的是化学方程式,如2H2+O22H2O,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可以表示2个氢气分子与1个氧气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也可以表示4克氢气与32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36克水。
[提问]学了物质的量,现在,你认为它还可以表示什么意义呢?
[学生]2molH2与1molO2反应生成2molH2O,2体积氢气与1体积氧气反应生成一定量的水,标准状况下,44.8L氢气与22.4L氧气反应生成36g水。
2H2+O22H2O
212
4g32g36g
2mol1mol2mol
标准状况44.8L22..4L36g
[讲述]由此可见,用物质的量来表示方程式最方便,物质的量比就等于方程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比。
[板书]四、化学方程式: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练习)书25页交流研讨,完成表格。
[讲述]这一点,在以后的计算中有广泛的应用,用物质的量解题事半功倍。
[练习]练习册P164.阿伏加得罗定律推论
[布置作业]书27页3、4、5

板书设计
2.误差分析
三、关于物质的量的知识网络
四、化学方程式: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布置作业]书27页3、4、5

相关知识

物质的量的浓度


教学设计示例二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

板书:1.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如果取固体?如果是液体呢?

板书:2.称量

提问: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

设问:如果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称量其固体?

讲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让学生观察容量瓶,注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部分。

板书:3.溶解

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行吗?

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板书:4.转移

讲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免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

板书:5.洗涤

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板书:6.定容

演示: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据刻度线2~3cm时停止。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提问:若水加多了,超过了刻度线,如何处理?定容后的溶液各处的浓度一样吗?

板书:7.摇匀

演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数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提问:此时溶液的液面不再与刻度线相切,如何处理?需要再加入蒸馏水吗?

不能再加入蒸馏水,因为定容时体积一定,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因为少量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

讲述: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因此应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名称和浓度。

板书:8.装瓶贴签

演示: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进行误差分析。

微机演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课堂练习:

1.用98%的浓硫酸(=1.84g/cm3)配制250mL10mol/L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_____mL浓硫酸,把_______缓缓注入到__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__不断搅拌,待溶液_______后,将溶液沿着玻璃棒移入_________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_________和_______2~3次,将洗涤液移入_____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线_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于刻度线相切,最后盖好瓶塞_________,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_________中并贴好标签。

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对所配得溶液无影响的是(写序号);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

(1)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

(2)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

(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线便停止加水;

(4)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5)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6)将容量瓶中液面将达到刻度线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

答:(4)(5);(3)(6);(1)(2)

作业:复习溶液的配制方法。

板书设计:

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计算

2.称量

3.溶解

4.转移

5.洗涤

6.定容

7.摇匀

8.装瓶贴签

教学设计示例三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课时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学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加水稀释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示范-实践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有哪几个步骤?

引入:我们掌握、理解了概念,我们学会了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今天主要学习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要求同学们特别注意解题的规范。

板书: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1.计算依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关系图。

投影:例1:将23.4gNaCl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讨论: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

先求n(NaCl),再求c(NaCl)。

板书:解题步骤(略)

练习:配制500mL0.1mol/LNaOH溶液,NaOH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2g。

引入:讨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回顾对比两个概念时的表格

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

用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浓度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表达式

特点

溶液的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同。

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实例

某溶液的浓度为10%,指在100g溶液中,含有溶质10g。

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指在1L溶液中,含有溶质10mol。

换算关系

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部分。

讲述: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首先计算出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并换算成相应的物质的量,然后将溶液的质量换算成体积,最后再计算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注意计算时密度的单位是g/mL或g/cm3,而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

板书:(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例:已知75mL2mol/L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解题思路。(注意引导应用概念解题)

(1)已知溶液的质量。

(2)只需求出溶质的质量

m(NaOH)=n(NaOH)·M(NaOH)

=c(NaOH)·V(NaOH)·M(NaOH)

(3)再计算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

练习: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了336体积的HCl气体,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盐酸,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提示:假设水的体积是1L,HCl气体的体积是336L。参考答案为11.3mol/L。

引入:实验室的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是18.4mol/L,可实际上做实验时需要稀硫酸,那么如何得到稀硫酸呢?

板书:(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讨论稀释浓溶液时,溶质的物质的量是否发生变化?

因为c(浓)V(浓)=c(稀)V(稀),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板书:c(浓)V(浓)=c(稀)V(稀)

投影:例:配制250mL1mol/LHCl溶液,需要12mol/L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讨论:由学生分析、解题。

检测练习:某温度下22%NaNO3溶液150mL,加水100g稀释后浓度变为14%,求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3.0mol/L。

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作业:教材P61-P62

板书设计:

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1.计算依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2.计算类型

(1)有关概念的计算

cB=nB=m/M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c(浓)V(浓)=c(稀)V(稀)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物质的量浓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一、教材分析:
1、在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必须能够领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还有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四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实物展示、问题探讨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等多种手段,并将生活中各种常见溶液作为课堂教具使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三、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合作伙伴是我校高一学生,经过初三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但初中到高中的衔接过程中,学生对初中接触的某些概念如“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高中自主学习方法的运用、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尚有一定程度的欠缺。
因此在本节课的概念学习中,主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并进行团体合作学习,以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乏味感。
四、教学程序:
1、总体设计:创设情景,引入课题(5分钟)→自主探究(25分钟)→拓展延伸(5分钟)→课堂反馈(5分钟)→课后作业。

2、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主体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堂。因此,课前事先让学生准备或自己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溶液的标签,如常见的口服液、消毒液、眼药水、酒、矿泉水等标签,另外教师还要增加一些实验室常见的溶液,如盐酸、NaOH溶液等,让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多种方法:v/v、m/v、n/v、m/m,从而教师引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物质的量浓度。
(2)自主探究:
探究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主体探究式学习认为: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新知识。
采用主体探究式学习,学生不再把“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从课本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物质的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等基础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相互协作来获取新的概念。
学生首先自主阅读课本感受概念,然后在三个具体实例中运用概念。
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1mol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2、1克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3、1molNaOH固体溶于1L水配制的溶液。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是渴望成功的,学生亦是如此。这次设计的三个阶梯式练习,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一个练习意在让学生体验“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表达式,达到能初步构建概念的目的;第二个练习意在巩固前一节所学知识“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间的换算”,达到新旧知识融汇贯通的目的;第三个练习意在强调“单位体积溶液”与“单位体积溶剂”的区别,同时回顾质量的加和性与体积的非加和性,达到深刻理解概念的目的。
第三个练习的解答过程将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此时我会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学生对此练习会有下列见解:有的同学可能会简单地认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有的同学可能意识到溶液的体积和溶剂的体积是不相同的,却发现溶液的体积无法求出;有的同学可能会大胆猜测此题尚须补充、添加已知条件(当然如果这一飞跃学生无法达到,我将以“尽信书不如无书”适当引导,鼓励学生在科学研究中要勇于质疑。);有的同学可能想到如果已知NaOH固体的密度,则可计算NaOH固体的体积,然后与水的体积相加就可求出溶液的体积;有的同学可能想到如果已知NaOH溶液的密度,通过溶液的质量则可求出溶液的体积。
整个过程中,学生们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耳朵去听、嘴巴去说、彼此的心灵去碰撞,他们相互解答困惑,自主进行合作学习,课堂探究便能活跃起来。直到他们达成共识,共享成功后,我再给出练习所缺条件-溶液的密度,同学们再次进行计算,他们就不仅仅领悟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还掌握了溶液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后,趁热打铁我设计了几个判断题,意在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总结溶液稀释和体积分割时对物质的量浓度的影响及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种类,即为后面的“课堂反馈”作好铺垫,又达到升华概念的目的,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为丰富。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从2L1mol/L的NaOH溶液中取出1L,所取出的溶液的浓度为0.05mol/L。
2.将2L1mol/L的NaOH溶液加水至溶液体积为4L,所得溶液的浓度仍为1mol/L。
3.1L1mol/L的蔗糖溶液含蔗糖分子1mol。
4.1L1mol/L的NaOH溶液含NaOH分子1mol。
5.1L1mol/L的H2SO4溶液,氢离子的浓度为1mol/L。
对于以上说法学生可能走入下列误区:从NaOH溶液中取出一部分,溶液浓度改变;NaOH溶液中存在NaOH分子;H2SO4溶液的浓度与其中氢离子的浓度相等。我将请同学们相互协作,相信部分学生很快就能走出误区,实现全班同学整体提高的愿望。

探究二、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学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我引导同学们从概念、计算公式、单位、转化关系等方面将两个物理量进行对比,意在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类的认知方法,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整合信息。如果有学生能较快推导出两个物理量间抽象的转换关系,我将给予高度的评价,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但我预测对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转换关系的建立都是难以跨越的鸿沟。于是我为学生准备了密度为1.38g/cm3的40%的NaOH溶液,当他们经过具体化、形象化的转换,再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将所有的数据换成字母进行推导,抽象的公式随即而生。

(3)拓展延伸:
课本知识不一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升华。充分利用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投影,为学生提供了物质的量浓度在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环境监测和科学实验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从中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与本节知识相关网站的链接,供学生课后进行延伸性学习,促使其萌发新的学习动机。

(4)课堂反馈:
精心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当堂反馈,巩固知识、技能目标。
1.下列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与150mL0.5mol/L氯化铝溶液中的氯离子的浓度相等的是()。
A.150mL1mol/L氯化镁溶液B.450mL1.5mol/L氯酸钾溶液
C.50mL1.5mol/L氯化钾溶液D.50mL0.5mol/L氯化铁溶液
2.一种NaOH溶液的浓度为amol/L,密度为ρg/cm3,则这种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1000a/40ρB.40ρ/1000aC.1000ρ/40aD.40a/1000ρ
3.1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此时NaCl饱和溶液的密度为1.12g/cm3。在此温度下,NaCl饱和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5mol/LB.1.36mol/L
C.5.07mol/LD.6.15mol/L
4.将26.5gNa2CO3溶于水并配成500mL溶液,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5)课后作业:
课本第18页第2、6题。通过作业使学生在课后能及时巩固本节课内容,加强化学计算的能力。
另外,与学生多交流是取得信息反馈成功的关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制造师生间的民主氛围,通过讨论、提问、批改作业、考试即能掌握他们的学习状况。

五、板书设计: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1)符号:CB(B代表溶质)
(2)单位:mol/L(mol·L-1)
(3)表达式:CB=nB/V
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简单计算。(课堂反馈中的有关问题)
3、溶液稀释定律:
C(浓溶液)·L(浓溶液)=C(稀溶液)·L(稀溶液)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2、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2、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实验准备:天平(含滤纸)、药匙、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

内容

【复习提问】

1、复习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NaOH的溶液500mL,所含溶质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问题】2g的NaOH可以用天平来称量,500mL溶液的体积怎么量?用什么仪器才比较精确?

【练习】《同步训练与测试》P85.

学生活动

CB=

讨论

观察容量瓶的结构

练习

教师活动

介绍――容量瓶

课本P16图1-7容量瓶有不同的规格,常用的有100mL、250mL、500mL和1000mL。

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②溶液温度与容量瓶上标定温度一致时所取液体的体积最标准(所以配制溶液时一定要将溶液冷却至室温)。③溶液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时,须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教学反思

备注

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反思

备注

【问题】如何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板书】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

(1)计算

(2)称量

(3)溶解

(4)移液(冷却)

(5)洗涤

(6)定容

(7)摇匀(装入试剂瓶)

【问题讨论】

课本P17《学与问》

【误差分析】

根据浓度CB=n/V,围绕操作对n与V的影响来分析

思考、讨论

看课本P16实验1-5

学生做实验

讨论、回答问题

向容量瓶内加入多量的水后倒置容量瓶,并观察容量瓶口处是否漏出液体。若不漏,将瓶塞旋转1800,再按刚才操作检查是否漏出液体。若不漏,则容量瓶的瓶塞与瓶口的密封性合格。

指引学生进行实验

注意引导学生哪些操作可能引起实验误差

从操作中讨论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小结

(1)计算:结果5.85g,称5.9g

(2)称量:砝码生锈,少量NaCl粘在滤纸上

(3)溶解:为促进溶解而加热,将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

(4)移液(冷却):溶液未冷却,有液体溅出

(5)洗涤:未洗涤或洗涤液没有装入容量瓶

(6)定容:仰视(浓度偏低)或俯视(浓度偏高);加水超过刻度线,吸出一部分水

(7)摇匀(装入试剂瓶):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装瓶时,试剂瓶刚用蒸馏水洗涤过

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反思

备注

【小结】

配制的步骤及其操作的注意事项

【练习】

1、《同步训练与测试》P73、4、P917、20

2、课本P17《思考与交流》

【作业】

1、课本P184、

2、复习本章内容完成课本P19《归纳与整理》准备测试

做练习

配制的步骤及其操作的注意事项

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教学设计


科目

化学

课题

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

课型

新授

(2)结晶水合物,溶质不变但水量增多,如

CuSO4·5H2O水CuSO4,FeSO4·7H2O水FeSO4

2 混淆溶液的体积和溶剂的体积

(1)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尤其是固体、气体溶于水,一般根据溶液的密度进行计算:

V=()()ρ

(2)两溶液混合,溶液的体积并不是两液体体积的加和,应依据混合溶液的密度进行计算。

3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溶质的浓度和离子浓度不同,要注意根据化学式具体分析。如:1 mol·L-1 Al2(SO4)3溶液中c(SO4)=3 mol·L-1,c(Al3+)等于2 mol·L-1(考虑Al3+水解时,则其浓度小于2 mol·L-1)。

4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考点回顾】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

(师生讨论归纳)

(板书)

1.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符号为cB。

(2)表达式:cB=V(nB)。

(3)单位:mol·L-1或mol/L。

(4)注意事项:①cB=V(nB)中的V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②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相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2.溶质的质量分数

(1)概念:用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也可用分数。

(2)表达式:w=m液(m质)×100%。

深度思考

1 溶液中溶质的判断

(1)与水发生反应的物质,溶质发生变化,水量减少,如:

Na、Na2O、Na2O2水(――→)NaOH

CO2、SO2、SO3水H2CO3、H2SO3、H2SO4

NH3H2O(――→)NH3·H2O(但仍按NH3进行计算)

(2)结晶水合物,溶质不变但水量增多,如

CuSO4·5H2O水(――→)CuSO4,FeSO4·7H2O水(――→)FeSO4

2 混淆溶液的体积和溶剂的体积

(1)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尤其是固体、气体溶于水,一般根据溶液的密度进行计算:

V=()()ρ(m气体或固体+m溶剂)

(2)两溶液混合,溶液的体积并不是两液体体积的加和,应依据混合溶液的密度进行计算。

3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溶质的浓度和离子浓度不同,要注意根据化学式具体分析。如:1mol·L-1Al2(SO4)3溶液中c(SO4(2-))=3mol·L-1,c(Al3+)等于2mol·L-1(考虑Al3+水解时,则其浓度小于2mol·L-1)。

4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已知条件

体积

密度

溶质摩尔质量

溶质质量

质量分数

物理量

VL

ρg·cm-3

Mg·mol-1

mg

w

已知溶液的各物理量如上表所示,则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c=V(n)=V(m/M)=M·V(1 000V·ρ·w)=M(1 000ρ·w),即w=1 000ρ(cM)。

如:密度1.84g·mL-1、质量分数98%的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

【基点小练】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32.2gNa2SO4·10H2O溶于67.8g水中,w(Na2SO4)=32.2%(×)

(2)31gNa2O溶于水,配成1L溶液,c(Na2O)=0.5mol·L-1(×)

(3)等物质的量的Na2O和Na2O2溶于同等体积的水中,待冷却至室温后所形成的NaOH溶液浓度相同(√)

(4)标准状况下22.4LHCl溶于1L水,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5)将1mol·L-1的NaCl溶液和0.5mol·L-1的B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不考虑体积变化c(Cl-)=0.75mol·L-1(×)

(6)同浓度的三种溶液:Na2SO4、MgSO4、Al2(SO4)3,其体积比为3∶2∶1,则SO4(2-)浓度之比为3∶2∶3(×)

考点二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师生共同归纳、梳理)

1.定义式:cB=V(nB)

2.关系式:c=M(1 000ρ·w),或w=1 000ρ(cM)。

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w=100+S(S)×100%(S—溶解度)

3.稀释定律

①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

②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c1V1=c2V2。

③溶液质量守恒,m(稀)=m(浓)+m(水)(体积一般不守恒)。

4.混合中的计算

(1)溶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不同的溶液的混合计算

①混合后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时,c1V1+c2V2=c混×(V1+V2)。

②混合后溶液体积发生改变时,c1V1+c2V2=c混V混,其中V混=ρ混(m混)。

(2)溶质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溶液的混合规律

同一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的两溶液混合。

【基点小练】

2.把500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Na2SO4的溶液,恰好使Ba2+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AgNO3的溶液,恰好使Cl-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0.1(b-2a)mol·L-1B.10(2a-b)mol·L-1

C.10(b-a)mol·L-1D.10(b-2a)mol·L-1

解析:选D 

【题型示例】

题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及简单计算

1.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1的是()

A.10gNaOH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mL溶液

B.将80gSO3溶于水并配成1L的溶液

C.将0.5mol·L-1的NaNO3溶液100mL加热蒸发掉50g水的溶液

D.标况下,将22.4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答案:选C 

题点(二) 气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2.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为1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ρ=V+1(17V/22.4+1 000)B.w=1 000ρ(17c)%

C.w=17V+22 400(17V)D.c=V+1(V/22.4)

答案:选C 

题点(三) 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的换算

3.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18g·cm-3,其中Mg2+的质量分数为5.1%,300mL该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约为()

A.0.37mol B.0.63mol

C.0.74molD.1.5mol

答案:选D 

题点(四) 溶液稀释、混合的计算与判断

4.某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液中,c(Mg2+)=2mol·L-1,c(SO4(2-))=6.5mol·L-1,若将200mL的此混合液中的Mg2+和Al3+分离,至少应加入1.6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

A.0.5L B.1.625L C.1.8L D.2L

答案:选D 

【反思归纳】

1.气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解题流程

2.巧用电荷守恒求解离子浓度

(1)任何电解质溶液中均存在电荷守恒,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如Al2(SO4)3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为:

3c(Al3+)+c(H+)=2c(SO4(2-))+c(OH-),知其中三种离子的浓度,即可求剩余一种离子的浓度。

(2)一般情况下,列电荷守恒等式时不能忽略H+、OH-,但在计算时,酸性溶液中常可忽略OH-,碱性溶液中常可忽略H+。

重点知识考查、题型研究与归类

(2010江苏卷,5)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的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

B.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

C.在反应中,每生成3mol转移的电子数为6

D.常温常压下

,22.4L乙烯中键数为4

答题技巧归类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如下知识点①考查22.4L/mol的正确使用;②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的计算等内容。A项,无论水解与否,根据元素守恒;B项,1mol羟基中有9个电子;C项,在该反应中,每生成3mol,转移5个电子;D项,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为22.4L/mol。综上分析得知,本题选A项。

【备考提示】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这种题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拓展模拟、课后练习

1.下列目的能达到的是()

A.将58.5gNaCl溶于1L水中可得1mol·L-1的NaCl溶液

B.从1L1mol·L-1的NaCl溶液中取出10mL,其浓度仍是1mol·L-1

C.中和100mL1mol·L-1的H2SO4溶液生成正盐,需NaOH4g

D.将78gNa2O2溶于水,配成1L溶液可得到浓度为1mol·L-1溶液

答案:选B

作业: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940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