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JAb88.coM/p>
【教材及学情分析】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欧姆定律,它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出,从而更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这一节综合性较强,从知识上讲,要用到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从技能上讲,要用到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欧姆定律,但最关键的又是实验方法,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实验难度比较大,主要在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记录以及数据的分析方面,学生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实验的评估和交流也比较重要。
课本是在前面“电流”“电压”“电阻”等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推断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性关系。这样处理:一是给接下来的实验结果做了铺垫,不致使学生感到突然;二是目的明确,使学生对将要探究的问题产生强烈的愿望,要想证实这个推断,有了定性的关系,又知道电流是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的物理量,电压是可以用电压表测量的物理量,电阻也是可测量的物理量。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引出“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会不会有定量关系”的问题。
本节课“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学习科学猜想、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表格、分析论证、感悟科学方法。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中,在注重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②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③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方法;
②领悟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③通过实验、分析和探索过程,提高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学会用图像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②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③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过程。
难点:运用数学一次函数图象分析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式。
【教学资源】
教师方面:演示用具:示教板一套,实验表格、图像坐标纸、结合课堂多媒体课件一个。
学生方面: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个、三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一个、定值电阻(R1=5Ω和R2=10Ω)、开关、导线若干。以上器材为一组,每三人准备一组器材。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其次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其基本思路是:首先以教师演示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电流与电阻、电压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再引导学生猜想和假设,培养学生科学猜想的方法。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分析实验方法和所需的实验器材,设计出实验电路并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和图像的分析得出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本节课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了物理教学主线:生活─物理─社会。
2.突出观察、实验。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设计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和物理学科的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设计、动手操作、分析、归纳和探究的能力。
3.通过“科学猜想法”和“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物理学中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
教师演示:请同学们看一个最基本的电路连接,即电源、小灯泡、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组成的一个简单电路。开关闭合灯亮,请同学们思考:你有哪些办法使小灯泡变暗?
学生讨论后回答:①可以减小电源电压。②可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
教师:按学生的方法演示。
教师分析: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的知识,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即电压变化要引起电流变化,电阻变化要引起电流变化。
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这只是从定性的层面研究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在物理学中更有意义的研究,应该是从定量的角度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二、进行科学探究
1.提出问题
让学生回答: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
2.猜想或假设
教师:根据以下两个事实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想像力,进行猜想或假设。
①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大;
②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
学生回答:
可能是I=U/R;
可能是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几倍;
可能是U=IR;
可能是……。
3.设计实验(采用启发提问式,帮助学生设计实验)
以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一问一答
问:我们所学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哪些量可以测量出,分别用什么仪器来测量?
答:能测量的量有:电流和电压,仪器分别为电流表和电压表。
问:电阻不能测量,我们怎样知道导体的阻值呢?
答:可以给出导体的电阻值。
问:也就是说在研究电流和电压、电阻之间关系时,我们是固定电阻不变,让电压发生改变,观察电流的变化,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什么?
答:控制变量法。
问:实验时,针对于某一导体测量一组电压和电流值,行吗?
答:不行。
问:为什么?
师生共同回答:多次测量可以减少误差,同时考虑到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应该多测量几次。
教师还应进一步指出:不仅针对同一导体测量几组电压和电流值,同时还要更换定值电阻反复进行实验,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不可忽视的。实验时,给出了二个不同的定值电阻(R1=5Ω和R2=10Ω)
问:我们在实验要多次测量电压和电流值,那么怎样去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呢?
学生1答:改变电源的电压,如:增减串联的干电池的节数。
学生2答: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
教师总结指出:同学们知道了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请大家根据你认为最适合你的方法和刚才我们设计的思路,对照自己桌前的器材选择你所需的实验仪器,并画出能够同时测量电压和电流的电路图。
4.进行实验
实际操作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连接电路和更换元件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上。
②正确连接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③闭合开关前,明确研究对象;控制什么量不变,改变什么量;观察记录哪些数据?
④测量过程中电路闭合时间不能过长,读取数据后要断开电路,以防止通电时间过长电阻发热给实验带来误差。
⑤测量次数不要过多,根据时间而定,一般测量三次或四次左右。
⑥若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的情况下,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如:0.5V,1V,1.5V……)。同样若用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改变电源电压时,也尽量使电源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指出学生在实验中错误,并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填写实验数据。
5.分析和论证
数据处理时,可引导学生仔细思考测量数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电压是怎样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电流的怎样变化;同时还应考虑到实验会有误差,可能数据不很一致。得出电流、电压的关系的结论。
结论:电阻相同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然后指导学生用测量的数据对照课本画出U-I图。(高中物理中叫伏安特性曲线),启发学生对比数学中的一次函数的知识,推导出U-I表达式:U=IR。
6.评估
要求学生在探究报告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动一些问题,如:
(1)实验设计方案是不是最优的,还可能会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
(2)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读数时会不会有失误。
(3)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的。
(4)探究中是不是还有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哪些问题弄明白了。
……
7.交流
要求学生课后进行交流,交流时,可以相互交换各自的探究报告,也可以口头表述自己在探究与他人不同的意见,同时还应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交流时,不应只是交流探究结论,交流的重点应放在探究的过程中。
如:为什么我的猜想和别人不一样?
为什么我的方法与你不一样?
为什么你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结论不和你一样?
……
三、课堂小结
本节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说,教师尽量找学生的优点,多鼓励。
四、课堂练习
某实验小组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用到如下器材,电源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各一个),导线若干。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位置,即图中的端。(填“左”或“右”)
(2)这个实验使用了控制变量法,其中被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下面是他们获得的一组数据:
电压U/V246810
电流I/A0.400.801.201.602.00
实验中他们选定的定值电阻为__________Ω。
请在坐标系上画出电流随电压的图像;
分析表中数据或图像,你能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教学反思
1.教师备课时要亲自操作做实验,主要是提供的电源电压与滑动变阻器配套上的问题,有些电压达不到3V,甚至有些2.5V都达不到。
2.本实验一定要弄清实验目的,条理要清晰,才能很好的完成实验。
3.本堂课学生分析正比和反比很困难,是学生的一个难点,一定要注意突破,教师应从多角度分析。①小学的正比和反比知识,如:当a/b=常量,a与b成正比;当ab=常量时,a与b成反比。②从倍数角度分析;③从图像角度分析。
附:课后作业
1.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电流和电压关系时,应保持_________不变,同时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计数增大,并记下电流表的读数。
(2)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时,也要移动滑片,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根导线,如果在它两端加上12V电压,通过它的电流是0.4A,那么它的电阻是________Ω;如果在这根导线两端加15V电压,通过它的电流是________A,它的电阻是________Ω;如果这根导线两端电压为零,则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___A,它的电阻是________Ω。
3.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他不断改变电阻箱R(符号用表示)的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电流跟电阻_________反比(填“成”或“不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数R/ΩI/A
120.40
280.32
340.25
4.一个电阻两端加上30V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是6A,现给它两端加上15V的电压时,它的电阻是()
A.5ΩB.2.5ΩC.0.2ΩD.7.5Ω
5.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结论与图像相符的是()
A.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B.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C.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D.电压一定时,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相关推荐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用电流表测同一只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电压,会用与待测电阻串联的滑动变阻器调节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电路连接和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在前三章的学习中已经把电路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分别进行了学习,而本节是一节建立电流、电压、电阻三者关系的课.采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得出当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当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建立了电流、电压、电阻的联系.

教法建议
正确地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是重点,而做好实验是难点也是关键,在学习过程中应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方法认真完成实验,在分析数据时,如分析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时,应先算出、,再算出、;分析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关系时,应先算出,,再算出、,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只能说成“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不能说成“当电阻一定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同样地“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不能说成“电阻与电流成反比”.这是因为这样才能正确地反映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与电压、电流无关.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的概念,电流不但有方向,还有强弱,即大小.那么导体中通过的电流大小与什么有关?由什么决定?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问题1电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老师进一步引导,这就是说,只有导体两端存在电压,导体中才会产生电流.没有电压导体中不会产生电流.

同学们从这一点可以猜想电流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

导体中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可能有关,电压大,电流可能大.

问题2什么叫电阻?(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猜想,电阻大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电流就不容易流过,对电流会产生影响,同学们从这一点可以猜想,电流大小还可能跟什么有关?

电流大小还可能跟电阻有关.

以上我们的这些猜想对不对?只有靠实验来验证.下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探索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电流限电压的定量关系,电压一定时,

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的定量关系;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关系.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同一只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电压,会用与待测电阻串联的滑动变阻器调节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3)使学生初步体会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电路连接和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实验一

(1)对照电路图说明原理和实验目的.

(2)边示范连接电路边介绍器材及其作用,说明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3)强调学生要观察的现象:先后两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及小灯泡亮度的差别.(4)学生分组实验后,表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原因,概括小结.

现象用两节干电池时灯泡亮,电流表示数较大,分析要点

①用两节干电池比一节干电池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大.

②两次所用灯泡不变,其实质是保持电阻不变.

③灯泡亮时,电流表示数大,即通过灯泡电流大.

小结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大,通过其电流也大.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原来的猜想“电压大,电流也大”是正确的.

实验二

(1)观察实验电路,说明原理和实验目的.

(2)提示学生应注意观察.先后两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和小灯泡亮度的差别.

(3)学生实验后表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原因,概括总结.

现象6.3V灯泡较暗,电流表示数较小.

分析要点:

①6.3V灯泡的电阻比3.8V灯泡的电阻大.

②同一电池(电压不变)

③6.3V灯暗→电阻大→电流小.

小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大,通过其电流小.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原来的猜想“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和它的电阻有关,电阻大,电流小”是正确的.

总结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两个因素有关.

我们对于一个物理现象的研究,不应满足于“变大、变小”这种初步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就是说要知道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从上面实验可知:电流受电压、电阻两个因素的影响,如果电压、电阻同时变化,它们各自对电流的影响有互相加强或减弱的可能;也有互相抵消的可能,使我们无法判断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如何设计实验呢?其实,一个量受几个因素影响的问题,前面的学习已经遇到过了,大家回忆一下研究电阻的方法,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是怎样研究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关系的呢?

同种材料、同长度的两条导线电阻与粗细有关,同材料、同粗细的两条导线与长度有关,同长度、同粗细的两条导线电阻与材料有关.

这种同材料、同长度、同粗细的实质就是有意将这些量固定,每次只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

与这种作业类似,我们如何来研究电流限电压、电阻的关系呢?

应该“固定电阻”单独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或“固定电压”单独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明确告诉学生这种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成多个单因素问题的研究方法是物理研究中极为有用的方法,下面我们遵循这个思路进行实验探索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1)让学生分别画出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单个电路图,然后合并,并根据实验需要连入滑动变阻器,完成完整的电路图(再说明每个元件的作用)

(2)学生动手实验前由教师示范,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先连接主干路,后连接支路.

②电路连接时,开关应断开.

③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应调到最大位置.

④电路连接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

(3)教师示范后,学生实验前,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①使用10的定值电阻,认清元件.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如1V、2V、3V).

③出示记录表格,明确实验后找学生填表.

(4)学生开始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排除故障.

(5)实验完毕后,找两组学生代表汇报实验数据填入表内.

U(伏)

1

2

3

I(A)

第1组

第2组

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找出数据变化规律,让学生总结电流与电压关系及其成立条件,最后找学生口头表述.

结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最后教师强调

(1)实验条件——电阻一定

(2)要求学生记住并准确表述正确结论.

(3)U和I的含义U是R两端电压,I是通过R的电流.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研究方法和电路图同上

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组器,使电压表读数保持不变,将电阻值例应的电流值填入下表.

(找两组学生代表上黑板填实验数据)

VR()51015

I(A)第一组

第二组

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找出数据变化规律,让学生总结电流与电阻关系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教师强调

(1)实验条件电压一定

(2)要求学生记住结论.

(3)I、R的含义:I是通过R的电流,R是导体本身的电阻.

学生归纳实验结论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总结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板书设计

第八章欧姆定律

1.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性关系

物理规律的研究途径

1.猜想

2.实验验证

二、电阻一定,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1.实验条件电阻一定

2.实验电路图

3.实验数据表

U(伏)

1

2

3

I(A)

第1组

第2组

4.实验结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三、电压一定,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1.实验条件电压一定

2.实验电路图(同上)

3.实验数据表

V

R()

5

10

15

I(A)

第一组

第二组

4.实验结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案设计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能说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正比、反比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学会观察、收集、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并尝试采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注重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关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
1.运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设计和完成实验探究过程。
2.实验的评估和交流。
【教学难点】
1.运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设计和完成实验探究过程。
2.利用图像法进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用:教学课件、演示实验电路、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规格不同的小灯泡。
学生分组用: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15Ω)、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等。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
播放视频:

展示电路:一、播放视频:舞台音乐剧。
光束的强度、色彩随音乐的高低起伏而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以光束强度的迅速变化和声音大小的变化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产生进一步的思考,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
二、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展示电路演示板: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路(如图一所示),其中右边电路作为对比电路,完成下列操作:

1.如图一两个电路中接入两个标有“2.5V,0.3A”规格的小灯泡。闭合开关,观察两个小灯泡的亮度,现象如图二所示;
2.将左边电路中的小灯泡更换为“3.8V,0.3A”规格的小灯泡,观察两个灯泡的亮度,现象如图三所示;
3.在第2步的左边电路中再串联接入一节干电池,再次观察两个灯泡的亮度,现象如图三所示。
引导学生根据灯泡亮度的变化分析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变化,结合电路中的元件,提出问题:
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与导体电阻和导体两端电压的定量关系?
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利用更换电路中元件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出电流大小与电压和电阻有关,及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观看视频,分析光束强度以及乐曲声音大小变化的原因?

根据电路元件的变化,分析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新课讲授:
1.探究实验: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探究实验: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3.学以致用: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有怎样的关系?
2、猜想与假设:
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何种关系,说出猜想依据。
猜想1: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
猜想2: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设计实验:
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并画出电路图。
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
①.你采用实验方法是。
②.实验中要记录的数据是。
③.你设计的电路图是。
④.选择的实验器材是。
⑤.怎样才能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4、展示学生关于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设计的电路图:
①.部分学生会通过改变干电池的节数来实现或通过学生电源来提供不同电压。
②.部分学生是通过滑动变阻器调节电压分配,从而达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分析两种设计电路的如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比较两种设计方案哪一种更容易成倍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更容易操作,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低起点、小坡度、阶梯式设计问题,适当降低思维难度,增加学生课堂思维密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5、进行实验:
屏展动画: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学生实验操作前出示以下“温馨提示”的内容,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温馨提示:
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②.及时记录测量数据;
③.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④.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如何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并强调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6、打开《探究学习活动卡》(见附件1),开始实验探究:
动画展示实验操作过程: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R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便于测量),读出每次电阻R两端的电压值和通过的电流值,并记录数据。
(学生分为若干探究小组,组内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注意观察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评估实验的参考。)
7、分析与论证: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学生实验数据见附件2),得出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定量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
进一步提出问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提出利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

在坐标系中描点并画出函数图像,分析图像特点,确定结
论的正确性。(学生图像见附件2)
8、评估与交流:
小组交流讨论不同实验小组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得出实验
结论是本实验的关键点之一,因此应引导学生对整个实验
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做出客观的评估。
(以下作为参考问题)
①.你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成功与不足之处?
②.比较你所在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与其他小组的实验结论有什么差别?
③.分析实验结论与开始的假设有什么差异。
④.分析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是关键点之一,教师引导学生对探究的全过程进行评估。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对数据更深入的分析,得出电流与电压的定量关系。)
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有怎样的关系?
2、猜想与假设:
它们之间可能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猜想1: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
猜想2: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设计实验:
以提问方式进行引导:
①.控制哪些量改变哪些量?
②.如何改变电阻?
③.怎样才能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根据讨论的结果确定设计方案,如下图:
4、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过程:
(1)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R两端的电压为适当值。
(2)更换不同电阻(成整数倍地变化),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记录通过的电流值。
5、分析与论证: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学生实验数据见附件3),得出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
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
在坐标系中描点并画出函数图像,分析图像特点,确定结
论的正确性。(见附件3)

6、评估与交流:
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思考在探究中哪些问题不清楚,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操作中会造成误差的因素可能有哪些——通过评估,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总结,不断提高。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而且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会欧姆定律发现的逻辑过程,感受实验成功的喜悦。)
三、想想议议:
利用“探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的实验数据计算

并与电阻R比较,看看电阻R与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理解并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为欧姆定律的学习做好准备。)
根据已掌握的电学知识猜想电流大小与电压的定量关系。

小组讨论分析问题,设计探究方案,画出电路图

分析讨论:
这两种设计方案如何完成实验探究,并比较两种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操作难易度。

明确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借助《探究学习活动卡》完成实验探究。

根据已掌握的电学知识猜想电流大小与电阻的定量关系。

分析讨论:
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值时如何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认识到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控制电压的重要作用。

进行实验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并画出函数图像

引导学生对不同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得与失。

分析讨论:
电阻R与的关系
三、盘点收获
梳理、巩固节课所学的知识组内讨论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设计意图:及时总结在知识与学习方法上的收获,使知识内化形成学生的能力。)学生交流讨论做合理有效的整理。
四、课堂检测见附件2。(教师巡视指导)完成练习。
五、布置作业1.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如何改进实验才能减小误差?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一、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与导体电阻和导体两端电压的定量关系?
1.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
2.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
【教学反思】:
一、本案例的“亮点”:
1.导入实验步步推进,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由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分析出电流大小的变化,根据电路中元件的变化引出电流大小与电压和电阻有关。此时再提出要探究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定量关系这个重要问题,起到以疑生趣,以趣激趣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望。
2.教师合理启发学生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电路,亲自动手实验,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动画展示实物电路的连接过程及实验操作过程,降低实验操作中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完成实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在实验探究过程环节,由于对学生操作能力估计过高,实验时间过长,实际完成的实验并不是很理想。
2.时间分配不是很合理,授课环节过长,反馈练习环节有些仓促,没有起到很好巩固的效果。
附件1:
探究学习活动卡
一、实验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与导体电阻和导体两端电压的定量关系?
1.实验电路图:
2.根据电路图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表一:保持电阻不变时,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请注意: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及时记录电压、电流的值。
实验次数电阻R/Ω电压U/V电流I/A
1R=
2
3
表二:保持电压不变时,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请注意:更换阻值不同的电阻后,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应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个定值,观察电阻并记录电流的值。
实验次数电压U/V电阻R/Ω电流I/A
1U=5
210
315
3.实验结论:
①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
②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
4.图像法处理数据:

附件4:
反馈练习:
1.根据欧姆定律,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C.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D.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这段导体中电流就越大
2.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5V,通过它的电流是0.1A,该导体的电阻是Ω;若它两端的电压为2.5V,则通过它的电流变为;电阻是Ω。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1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由b端移到a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变大
B.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变小
C.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D.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定值电阻上的电流与两端电压关系的是

5.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向左移动,在此过程中()
A.电压表V1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大
B.电流表A示数变小,电压表V1示数不变
C.电流表A示数不变,灯泡L亮度变亮
D.电压表V1示数不变,灯泡L亮度变暗
6.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中: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2)小明按左图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只填序号)
A.电流表断路
B.R断路
C.R短路

(3)排除故障后,小明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1.5V,电流表示数(如右图所示)为A.
(4)小明再分别换接10Ω、15Ω的电阻,重复实验,得到表一中另两组数据。分析表一数据,可得出结论:保持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比。
电阻R/Ω51015
电流I/A0.150.10
表一:

(5)小丽在做此实验时,每次只更换电阻,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表二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她无法得到与小明相同的结论,其原因是。
电阻R/Ω51015
电流I/A0.30.20.15
表二:
7.做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实验中可供使用的器材有:
A.电流表(量程0~0.6A,0—3A)
D.电压表(量程0~3V,0—15V)
C.定值电阻R1(阻值为30Ω)
D.定值电阻R2(阻值为10Ω)
E.滑动变阻器Rl(10Ω,2A)
F.滑动变阻器R2(100Ω,1A)
G.干电池二节(一节电压为1.5V)
H.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则:学
现利用以上部分器材,操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要求实验
过程中电流表的最大示数能超过电流表量程的一半,同时又考虑操作的方便,则:

(1)用来探究的定值电阻R应选,滑动变阻器R应选(选填实验器材前的字母代号),电流表的量程宜选。
(2)、根据实验要求,在如图所示的虚线框内,正确画出实验所需的电路图。(其中,部分电路已画出)
(3)、根据所画的电路图,用笔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起来,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动阻值变小,使之成为符合实验要求的电路。(其中,部分导线已连好)
(4)某小组的同学还想通过此连接好的电路测量所选定值电阻的阻值。如果要比较精确测量所选定值电阻的阻值,要求电表的指针至少达到量程的三分之一,同时又要防止损坏电表,那么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化范围是Ω。
附:反馈练习答案:
1.D;2.50,0.05,50;3.A;4.A;5.A;
6.断开,B,0.3,反,没有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7.D,E,0——0.6A,0—5

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导学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导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导学案

第17章欧姆定律
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学习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
2、通过实验认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3、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课堂导学】
活动一:观察体会

现象:用两节电池供电时,灯泡发光变____
分析: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灯泡中的电流随之_______。

现象:串联入一个电阻,灯泡发光变
分析:电路中电阻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反而______。
1.提出问题: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压越高,电流可能;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会(选填:越大或越小)。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及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2.猜想假设:
(1)电阻一定时,成正比;电压一定时,成反比。
(2)由于电流可能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故应用的实验方法是
活动二:探究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关系:
实验中控制不变的量是;
要改变的量;如何达到这一目的。
(1)要验证自己的猜想将要用到的器材有哪些?
(2)设计出实验的电路图和实验步骤。

4.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R=Ω
电压U(V)
电流I(A)
5.在下图的坐标系中画出电阻的U—I关系图象
6.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
活动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要控制不变的量是,
实验中要改变的量,如何达到这一目的。
2.实验思考: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电路图如图:闭合开关前
变阻器的滑片应滑至_端;实验过程中,当电阻R1由5Ω变为
10Ω、20Ω时,为使R1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滑片应向端滑动。
3.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几组电阻值和电流值
U=V
电阻R(Ω)
电流I(A)
4.在下图的坐标系中画出每个电阻的R—I关系图象
5.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
【课堂检测】
1.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4.0V时,导体中的电流是1.0A,如果将其两端的电压减少到2.0V,导体中的电流变为()
A.2.0AB.0.25AC.3.0AD.0.50A
2.为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小星将实物连接成如图23甲所示。
(1)请你指出图甲中连接的错误之处:
①_______;
②_______。
(2)请你将正确的电路图画在答题卡虚线框内。
(3)电路连接正确后,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更换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后,应调节_______,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_______。
(4)图乙是实验中电流表的某次示数,则电流是_______A。要使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根据你所画的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_______移动。

4.当某导体两端的电压是6V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是0.6A,如果使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再增加3V,那么这时该导体的电阻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通过它的电流是A。
5.甲、乙两个电阻的阻值分别为4Ω和8Ω,若将它们并联后接在12V的电源两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则通过甲电阻的电流是与乙电阻的电流之比是_____;若将两电阻串联到同一电源上,则通过他它们的电流之比是。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939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