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初步概念。
2、在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中,能初步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3、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学习过程
[展示实验]

【分析实验】找出几个实验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得出结论】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两者间的联系与根本区别:

【问题与思考】:
现有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A、酒精挥发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C、火药爆炸
D、气球爆炸E、汽油燃烧F、海水晒盐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米饭烧焦I、钢铁生锈J、发生沙尘暴K矿石由块状碾成粉末L.石蜡受热会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阅读与思考】P7-9页
1、物质的性质包括哪两个方面?JAb88.Com

2、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体现了物质的哪些性质?
属于物理性质的有:
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问题与思考】:
1、探讨如何区分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2、下列表达的是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
(1)木柴燃烧—木柴能燃烧—
(2)铁生锈——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胆矾溶于水——胆矾易溶于水——

3.从阅读材料中寻找:
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人们有意在煤气里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露时,人们可以根据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露,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gL-1,比空气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碳元素还原出来。请你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解析]:
例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以下现象:①菜刀表面常产生棕黄色的斑点②新鲜萝卜放入泡菜坛中,几天后萝卜变酸了③水果腐烂后发出难闻的气味④把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表面产生气泡⑤农田里烧麦沤肥,浓烟冲天⑥点燃烟花可看到美丽的焰火、闻到刺激性气味,现有四位同学就以上现象发表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B.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所以都发生了化学反应
C.丙同学认为除了②以外,其余都是化学变化
D.丁同学认为上述现象确实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例2、日常中的下列做法,可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的是()
①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污②用纯碱除去面团因发酵产生的酸味③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④家中熬骨汤时,加入少量食醋可以增加汤中的钙质。1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例3、.由于氢气是自然界中最轻的气体,通常用氢气充气球,氦气比氢气稍重,但性质稳定,不容易燃烧。1999年深圳某商场开业庆典,该店外挂满氢气球,店的周围站满了入店的人。在拥挤中有氢气球被挤爆,遇到点燃的香烟,引起爆炸,导致约20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灼伤。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以上事实说明了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2)试解释爆炸的原因。

(3)从安全角度出发你认为可用什么代替氢气填充气球,说明理由。

总结反思:

相关阅读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说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1、关于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如下: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九年级学生的第二堂化学课,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理论性知识。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化学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新教材减弱了对概念的记忆要求,加强了理解要求,重视化学概念的形成,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和现象为素材,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变化这一基本概念。与具体物质的学习比较,本节内容缺乏具体性和生动性,整节课内容单一,但又要达到理解运用的要求,所以对教师有一定挑战性。

3、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及运用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这是第二节化学课,除本节课重点,对学生来说很多知识即是全新的又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例如仪器的介绍、实验操作中的要点、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及物质的化学式。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抓住重点,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对非重点内容应弱化。

4、实验分析

本节课中的四个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要基础,因其是教材中的第一批演示实验,对引导学生学会用教材有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应先学会用教材再挖掘教材,笔者认为不需刻意替换实验,待学生有一定化学知识后再设计替代实验,若学生有新建议也可酌情采纳。这四个实验具有一定层次性,属于依次递进关系,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逐一完成,学会观察、描述实验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教材中的实验可尽量安排由学生动手完成,但在没有实验基本技能的情况下学生操作有一定危险,有些操作不规范会带来一些负面效果,所以实验1由师生共同完成,实验2和实验4第一个反应由学生分组完成,其余由教师演示。

5、学情分析

化学对大多数九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但是通过生活学生已经接触大量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事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区别没有注意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认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够,开始不宜要求过高,随着学习的深入会逐步记忆理解。

二、过程分析

课题

物质的变化

授课人

简敏

学校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初步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初步了解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3、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了解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是世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及运用

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教法

实验讨论启发教学

教具

准备

教师: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火柴、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烧杯(大、小号)、玻璃片、研钵(杵)、试管架、试管(六支、贴标签)、滴管、药匙、水、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flash课件、每个组的标牌

学生(共5组):胆矾(块状)、石灰石、稀盐酸、药匙、研钵(杵)、试管(一支)(学生所用药品贴标签)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前奏

[名言]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萧伯纳(GeorgeB.Shaw)

观看、思考

在学生心中树立新型师生关系

导入

新课

[视频]生活中的几种物质及其变化,对最后原子弹的爆炸进行评述。

观看、了解世界由物质组成且物质在不断的变化。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爱国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学习化学的志向。

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展示厨房中磨碎物质的器具)

实验3、研碎前后胆矾的溶解

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4、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实验1由师生共同完成;实验2和实验4第一个反应由学生分组完成,其余由教师演示。

教师引导学生由实验3得出两个结论:实验2中的粉末是胆矾;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是新物质。

分组实验

学习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与生活中对水沸腾的印象比较,体会观察应更准确和具体。

这是书上的第一批实验,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不够,教师完成有危险和有技巧的操作,可以起示范作用,同时又尽可能多的给了学生动手和清楚观察物质的机会。实验1、2与生活经验联系可拉近学生与实验的距离。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比较归纳上述四个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本节最重要的知识由学生总结,记忆深刻。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由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调动个性化和开放性思维。

学以

致用

[视频]两个变化,由学生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学生思考判断

先学会简单运用所学知识

头脑

风暴

尽可能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对于学生举的复杂例子,可留待以后学习或告知可通过网络学习。

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培养学生开放思维,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和网络学习的方法。

拓展

讨论

举例说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中伴随的一个现象,[问]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还伴随那些现象?

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了解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进一步说明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仅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学法

提升

教师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说明事物的变化是复杂的,对复杂事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学生体会这一科学研究的方法

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结束语

物质的变化是复杂的,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留待以后学习。“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努力吧同学们!

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板书设计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一、

定义

伴随现象

物理变化

无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破碎、熔化、气化、发光、放热、变色等

化学变化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

加热遇冷

研磨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加入稀盐酸

通入澄清石灰水

物质的变化

实验1水水蒸气水

实验2胆矾胆矾

蓝色晶体蓝色粉末

实验3胆矾溶液氢氧化铜

蓝色沉淀

实验4石灰石二氧化碳

气体

二氧化碳碳酸钙

白色沉淀

三、评价分析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一直注意遵循新课程理念。所用事例均源自学生生活;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合作探究的机会,重要的结论都由学生总结,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在学生没有实验知识的基础上都尽可能让学生实践;在设计问题时基本上都采用开放式提问,没有束缚学生,可以说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通过学习学生能辨别简单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初步学会描述实验现象。开放性学习存在很多教师无法事先预料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考验教师应变能力。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课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型新授
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器材





知识
技能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分辨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过程
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会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
态度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
教学难点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燃料能燃烧等。你能举出生活中物质发生变化的例子吗?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探究对比归纳
一、物质的变化
[过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及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将现象记录在P7的表格中。
[演示]实验1-1,1-2,1-3,1-4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完毕后引导学生从三方面来描述:
1.反应前物质的颜色、状态;
2.反应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
3.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引导】对比分析实验现象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讲解】前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讲解】后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展示】图片: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提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2、
二、物质的性质
[引入]物质之所以会发生一些变化,本质原因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讲解】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讲解]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指导阅读】课本中熔点、沸点、密度的相关内容
【演示】实验1-5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举例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
设置问题对比理解
【提出问题】下列文字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①潺潺地流水能变成水蒸气②水遇冷变为冰③钢铁会生锈④铁矿石炼成钢铁⑤煤着火变成一堆灰烬。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的是性质,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归纳】变化描述的是过程,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眼:能、会、可以、难、易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
布置作业:课后P10的3-5

学生倾听、思考、
举例

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答: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归纳]1.物理变化概念、特征并举出实例

2.化学变化的概念、特征并举例
观看图片,认识化学变化常伴随的一些现象。

讨论回答

完成练习

倾听

理解记忆

举例

倾听记忆

理解

自主学习

观察现象,尽可能多的描述物质的性质。并试着判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结合P9最后一段实例理解

读题

回答问题

体会变化与性质的关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物质是变化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体验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设计意图

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比较、归纳,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图片,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

适时练习,加深对化学变化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理解及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
加深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设计意图

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变化和性质的理解
能够容易地区分变化和性质。
点明学习重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板书设计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参考课时:1课时)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②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1.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②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增进学生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③体验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教学重点
①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的特征及两种变化的判断。
②能正确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2教学难点
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3专家建议
重点掌握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产生。

4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5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试管、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研钵、玻璃片、镊子;
实验样品:胆矾、镁条、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石灰石、澄清石灰水等。

6教学过程
6.1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是化学。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例如:我们日常生活见到的水蒸气和冰、食物的腐败、燃料的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所必需的。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课本P6[实验1-1]、[实验1-2]
[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实验现象变化后的物质有无新物质生成
1-1液态的水水沸腾,透明液体,有蒸汽,玻璃片有水滴液态的水无新物质生成
1-2蓝色块状的胆矾蓝色块状的胆矾变成蓝色的粉末状蓝色的粉末状无新物质生成
师:上述变化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体、液体、固体)的变化。
[讨论交流]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生:瓷碗破碎,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了,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瓶子外壁迅速附着一层水雾,灯泡通电放热发光等。
[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实验现象变化后的物质有无新物质生成
将纸揉成一团一张完整的纸形状变化纸团无新物质生成
将一张纸撕碎一张完整的纸形状变化碎纸无新物质生成
点燃一张完整的纸一张完整的纸产生火焰,变成灰烬和烟雾有二氧化碳,其他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
[演示实验]课本P6[实验1-3][实验1-4]
[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实验现象变化后的物质有无新物质生成
1-3蓝色胆矾溶液蓝色沉淀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有新物质生成
1-4颗粒状石灰石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等有新物质生成
[归纳]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其它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讨论交流]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的例子。
生:洗净的铁锅出现锈斑,食物腐败,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知识迁移]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思考,对观察到的变化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和归纳,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

板书:
(二)化学变化
1、概念: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
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变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1、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
2、灯泡发光是什么变化?上述变化可以分为哪几类?哪个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阅读]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归纳]化学反应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沉淀,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有这些现象发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相互联系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注:现象只是判断的依据,不是根本,有发光、发热、生成气体现象的并非一定是化学变化。
师: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变化中变现出来的性质分别叫做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板书: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师:我们刚刚做的实验1-3、1-4、1-5中,纸片点燃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这些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师: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化学性质的例子。
生: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中难生锈等
师:回答得很好,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那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有什么联系呢?
生: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师: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例如:
1.汽油燃烧——化学变化汽油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在干燥的空气中)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师: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板书: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注:这里不需要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这些性质是可以被感知和测量。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板书:
1.熔点
师:当固体物质受热时,达到一定温度就会变为液态,这个过程叫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熔点。一般来说固体变成液体和液体变成固体的温度是相同的。
板书:2.沸点
师:液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沸腾变成气体,如我们做的第一个实验。同学们知道水的沸点是多少度?
生:100℃
师:对!100℃是水在常温下的沸点。同学们知道为什么高压锅做饭快吗?
生:温度高。
师:为什么温度高呢?
生:.......
师:这是由于高压锅内水沸腾时的温度高,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师:展示相同体积的铝块和铁块,大家如何分出哪块是铁,那块是铝?
生甲:看颜色,铁发黑
生乙:掂一下,重的是铁
师:为什么体积相同而质量不同呢?这是由于它们的密度不同。我们把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
板书:
3.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师:熔点、沸点、密度等都是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是很重要的。物质的熔点、沸点和密度以及大气压强等数据,在物理、化学等手册上一般都能查到。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在使用时我们如何区别呢?
师: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一种“能力”,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就用举重运动员来打个比方,举重运动员在举重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叫举重能力。同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课堂练习:
1、有关物质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不需加热的变化是物理变化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物质燃烧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D伴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汽油燃烧C菜刀生锈D酒精挥发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这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是分清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等,这就需要我们多思考,多练习。
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P10—11作业
2、预习提纲:
⑴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⑵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7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体、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
1.概念: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
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变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注:现象只是判断的依据,不是根本,有发光、发热、生成气体现象的并非一定是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1.熔点
2.沸点
3.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总结反思: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而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和密度属于物理性质。这些性质是可以被感知和测量。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399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