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猫》第二课时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抓关键句,概括三只猫的故事,探究永不养猫的原因,把握作者情感变化过程。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2、借助品味率真质朴的语言,深入理解文章中心,树立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生生互动,形成共识。
【教学安排】两教时
第二教时
一、作业检查:学生谈拓展文的阅读感受。
二、导入新课:复习旧课。
三、继续新课:
1、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文人?
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强调重点:“难过”一词表达了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更加强烈。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惩戒得还没有快意”,“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作者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2、阅读圈画表达抒情的相关文句,体会其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1)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2)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3)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3.总结明确。
第三只猫可怜,受了冤苦,无法申诉,遭我毒打,冤屈致死。作者良心发现,但无法表白误解、无法补救过失,内心受到谴责和煎熬。内疚、自责,对于第三只猫是深深的负罪感。
可以看出,郑振铎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的自我剖析的精神,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4、作者为什么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这样写使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是第三只猫是只野猫与前两只都是主人喜爱而要来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它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不喜欢玩游与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形成对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是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连最爱猫的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这与前两只猫的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5.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6、本文多处设置了伏笔,请把它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那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身份和地位。)
一个家庭平平淡淡的养猫琐事,向我们传递了伤害动物无从补救的刻骨铭心的哀愁,让我们理解体会出一个爱猫家庭竟会“永不养猫”的深刻苦衷,更体会出了作者善良美好的愿望,好好爱动物,善待尊重它们,因为它们和我们一样都是生命。
【交流点拨】示例:主人,您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我真的没有偷吃鸟,我久久凝望着它们,只是出于好奇心,没有一点不轨的图谋。只是您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我一通,深深地伤了我的自尊。我真的是被冤枉的,请您相信我,好吗?
五、布置作业;完成校本作业,预习新课。
六、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猫
郑振铎
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多种写作技巧
1.行文一波三折
2.善设伏笔
3.鲜明的对比手法
4.第一人称叙述手法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学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学案
第二课时
课时任务:深读感悟,感受济南冬天山景水色的独到之美,体会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感悟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融情于景的妙处。
一、深读感悟
(一)话题引领,合作探究。
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济南冬天的美,在你的头脑中留下了哪几幅画面?结合课文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2.出示感悟题,学生阅读思考。
课文处处流露着作者对冬天济南的热爱和赞美,读一读,你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热爱和赞美之情的,把你的感受批注在边上。
3.学生在经过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
(二)咬文嚼字,探究文章
预设一 阳光朗照下的山景图。(第二自然段)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课件出示)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把小山当作人来看,写出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
指导朗读:读出小山的可爱。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换句比较: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山围着水,水绕着山,很温暖。(课件出示)
读一读,体会原句好在哪里。(“睡着”、“唤醒”也是运用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3.小结: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所以,冬天的济南像一个摇篮。
预设二 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图。(第三自然段)
过渡:济南阳光下小山特别可爱。雪后山景又妙在何处呢?雪后的小山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
1.雪后山景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
(课件出示)“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课件出示)“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表达了由衷的喜爱之情。)
3.去掉这些比喻拟人的语句还能读出这种感情吗?(出示对比句,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4.指导朗读,师生相互评价。
5.小结: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美景,景中抒发了作者对这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情景交融。
预设三 城外的远山水墨画。(第四自然段)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课件出示)
(“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预设四 空灵水晶图(第五自然段)
过渡:济南不仅山美水也更美,济南冬天的水又有什么特点呢?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呢?
1.“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课件出示)
(有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课件出示)
(还有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充满赞美之情。)
3.配乐朗读第五自然段。师生相互评价。
总结:整篇课文,作者把景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景物以人的动作与情感,使景物更加生动,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淋漓尽致的融入字里行间。
【设计意图:以一个问题,统领全课。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感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的写法,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
二、拓展阅读
趵突泉
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一讲趵突泉。
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就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上下都是绿的,幽(yōu)静极了。这水就是从趵突泉流出来的。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wǔ)媚(mèi)。
沿着小溪往南走,就来到趵突泉公园。一个开阔的泉池,差不多是见方的,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清极了,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fèi)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yíng)、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有的不断地冒泡,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yè),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有的半天冒出一个气泡,那些气泡比较大,多数是扁扁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碰着水面就碎了。在阳光照射下,大大小小的气泡五光十色,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
看完了泉,再往北走,经过一些货摊,便出了北门。
1.第④段主要运用哪两种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2.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有效练习
1.济南的哪一处美景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你能不能用“我说济南之美,美在××”开头,说一句话?
如:“我说济南之美,美在那一圈儿小山,它像一个摇篮,古老的济南城在它的怀里暖和安适地睡着。”
我说济南之美,美在澄清的河水,它又绿又清,像一面镜子。
我说济南之美,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说济南之美,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山景: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热爱赞美
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色:绿、清、亮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794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