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知识点整理”,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知识点整理
《马说》
《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1)词语释义: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句意:才能和特长不能表现出来。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其真无马耶:“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句意:真的没有马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句意:喂马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喂养它。
(2)一词多义:
①之:助词,译为的,虽有千里之能;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代词,它,代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不译,补充音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食:吃,食不饱;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顿: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策:名词,鞭子,执策而临之;动词,鞭打,策之不以其道。
④以:用,不以千里称也;按照,策之不以其道。
⑤能:能够,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力,虽有千里之能。
⑥其:它的,代词,策之不以其道;表反问语气,难得,其真无马耶;其实,其真不知马也!
⑦乎:介词,于,出乎其性;语气词,勉乎哉。
(3)词语活用: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③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⑤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4)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A:倒装句:
①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译:千里的马。)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译:只好屈辱在低贱的人的手里。)
B:翻译: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哪里,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知识点梳理
《马说》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3、其真无马耶:“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二、一词多义
1、之:
(1)虽有千里之能(助词,的)
(2)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
(3)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代千里马)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译,补充音节)
2、食:
(1)食不饱(吃)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
3、策:
(1)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2)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鞭打)
4、能:
(1)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2)虽有千里之能。(能力)
5、其:
(1)策之不以其道(它的,代词)
(2)其真无马耶(表反问语气,难道)
(3)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语气,大概,恐怕)
三、词语活用: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2、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
5、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四、翻译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翻译: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翻译: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翻译:喂马的人不懂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翻译: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思。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五、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8、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答:千里马——人才 伯乐——识别人才之人食马者——不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9、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
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修辞:排比
作用: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不满。
9、怎样理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答:因为首先是没有得到正常的喂养,食不饱,本领根本表现不出来,所以和普通的马都无法比,与食马者的无知愚妄浅薄,才造成了这样的原因。
10、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答: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11、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自己愤懑不平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
12、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理解?
答: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社会做贡献。
13、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的?说说理由。
答:赞同。因为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发现也会被埋没甚至被摧残。
14、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答: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在这里工作。
15、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
答: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古诗文复习(人教版)
《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寄托了作者为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食马者寓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资料】一、基础知识:文言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策:驾驭道:方法
2、执策而临之策:鞭子临:对着
3、其真无马邪其: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餐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材:通“才”,才能,本领
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这样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等:一样
9、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10、故虽有名马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怎么千里:日行千里
12其真无马邪邪:通“耶”,吗
二、阅读探究
1.本文的体裁是“说”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表明论证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说明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千里马才能的发挥依靠伯乐
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从第1段看是:伯乐不常有;从第2段看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从第2段看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从第3段看是:其真不知马也
4.第1段具体写千里马终身遭遇(命运)的语句是: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直接表明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句子是:不以千里称也
5.第1段伯乐不常有的深刻含义是:统治者缺少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含有愤世嫉俗之意
6.第2段是从反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在于谴责食马者
7.说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愤怒谴责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感情强烈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强烈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加强了否定的语气,增强了否定的力量
8.第3段痛斥食马者愚妄、浅薄(列出了“不知马”表现)的语句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9.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10.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11.本文托物寓意,表明了怎样的见解?统治者应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12.用自己的话概括中心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揭露了统治者不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社会现实;说明封建统治者只有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才能发挥他们的才干
13.第2段连用四个“不”字,表明了食马者的无知,第3段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不”字可见作者的郁愤之情
14.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245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