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沏茶问题》教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沏茶问题》教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沏茶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优化问题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感受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统筹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红红是一名四年级学生,放学回家帮妈妈做家务:打扫客厅、烧壶热水,说说吧,你准备怎样安排这两件事呢?
学生发言:1.先扫后烧水25分
2.先烧水后扫25分
3.边烧水边扫15分(课件出示)
做两件事有3种方案,如果是你你选哪一种?
(选方案3,因为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可以节约时间,而且互不影响。)
其实啊,合理安排时间可是一门大学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沏茶问题,好吗?(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简单的生活实例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将问题转化到自己的身上,从而想办法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实是学生对本课题的一个解读:合理安排时间。学生通过帮助红红,发现其实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让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管是几件事情,可以合并在一起的事情就同时做,且保证这几件事情互不影响,这样能够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从一个例子中学生学到的是一种合理优化的理念,对后面的课堂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引言:同学们,爱迪生曾经说过(出示课件):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合理安排时间。
2、沏茶问题
又是一个星期天,小明家来客人了(出示课件),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小明要沏茶、妈妈在陪客人聊天、李阿姨来家做客、小明想怎样让客人尽快喝上茶)—
看一看,小明沏茶做了哪些事情?分别需要多长时间?
(出示课件)指名学生说说
①沏茶的工序这么多,小明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我们一起设计沏茶方案,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呢?好吗?(可用序号标出)
②在练习纸上独立设计出沏茶的过程,环节间可借助箭头连接,并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③独立设计后,同桌交流合作,比比谁的设计方案即合理又省时。
(3)学生展示、解说设计方案,学生集体观察。
方案A: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1+1+8+1=11(分钟)
方案B: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找茶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1+1+8+1=11(分钟)
你想知道小明是怎样设计的吗?(如果学生没有这方案出示)
方案C:小明一件完成再做下一件事,会用多长时间?
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沏茶1分钟
1+1+8+1+2+1=14(分钟)
对这些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又省时间?为什么(同时)?
合理安排就是节省时间,考虑做哪件事的时候有空闲,在空闲的时间里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就要同时做,这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时间,节省时间。
3、延伸扩展
①简介流程图:表达做事情顺序的图示叫做“流程图”,横向图表示先后完成顺序,而纵向图表示同时完成。这样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做事情的先后顺序和所用时间,还可以很快知道节省了多少时间。(投影规范书写格式)
②今天这个事例充分说明了数学源于生活,也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刚才我们所讲的“沏茶问题”取自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双法”之一“统筹法”,如果大家想继续了解有关华罗庚爷爷的生平和研究成果,可以上网收集查阅。(课件显示)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4页“做一做”第2题。
小红感冒了,她想吃完药赶快休息,小红在休息之前要做这些事:(出示图表后,理解水变温的意思),应如何安排才能让她尽快休息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设计出流程图,并算出至少需要多长时间?(要求书写格式规范)
展示几名学生的流程图,生评议。(课件显示结果)
找被子倒水1分钟→等开水变温6分钟
量体温5分钟
找感冒药1分钟
1+6=7分钟
单独完成需要几分钟?看经过我们合理安排顺序,比单独完成节省了几分钟?这样小红就可以尽快的休息了。
2、小芳每天晚上睡觉前要做这些事情:(课件出示)
A:关闭电视、电灯等电器1分钟,
B:写作业30分钟,
C:看电视15分钟,
D:泡脚5分钟,
E:洗漱5分钟,
F:喝奶3分钟。
怎样安排最节省时间?要用几钟?(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选出最佳方案并画出简单的流程图)
四、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下面的事可以同时做吗?
(1)、晨炼时,军军边跑步边背英语单词。
(2)、晨晨,边写作业边看电视。
(3)、强强在乘车时认真看书。
(4)、小明为了节省时间,一边走路一边看书。
师: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同时做的,合理安排了就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安排不合理就事倍功半。
总结全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们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
生2:我们知道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省时间。
生3:我们要珍惜时间。
最后老师把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与您共勉(课件):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五、作业:回家帮助妈妈做家务,用到合理安排时间的知识。JaB88.coM

精选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沏茶问题》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沏茶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合理安排沏茶的工序问题中,学会用流程图的方式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案,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流程图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难点:

找出同时做的事情,会提出解决问题最优方案。

教学准备:

学具:六张工序卡纸片,答题纸

教具:课件、六张工序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趣导入。

李老师每天早上起来都有一个好习惯:吃早餐和听新闻广播,吃早餐需要5分钟,听新闻广播需要10分钟,7:30开始吃早餐,但李老师7:40完成了这两件事就可以出门了。

你认为李老师是怎样安排这两件事?

我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有些事情是可以同时完成的,科学的合理安排可以节省时间。揭示课题:数学广角。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的“数学广角”里的内容——合理安排时间。

爱迪生说过:“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合作前:

(1)导入沏茶话题: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待客之道第一步:沏茶(品茶悟道)。

(2)师:(课件门铃)正巧,小明家来了客人,妈妈请小明帮忙为客人烧壶水,沏杯茶。(出示课本主题图幻灯片)

(3)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出示各项工作的时间)

(4)师:看谁最有生活经验,第一步一定要做什么?那最后一步呢?

(5)看,小明在想什么?(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出示课件

(7)师:同学们能帮小明这个忙吗?

师:我们可得好好安排一下,看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用的时间是最少的?

2、合作中: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设计方案。

(1)学生四人小组动手摆出方案,用准备好的工序图片摆出沏茶最优方案的流程图,并算出所用时间。

(2)师巡视收集学生们中间不同的安排方案。

3、交流展示方案:讨论过程中指定两种不同方法的两位学生板演。一边说一边演示。

A:洗水壶(1分)→接水(1分)→烧水(8分)→洗茶杯(2分)→找茶叶(1分)→沏茶(1分)

那应该怎么列式?1+1+8+2+1+1=14(分钟)

B: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同时)

1+1+8+1=11(分钟)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师:“同时”这个词用的真精炼,他把三件事同时做了。为什么这三件事情可以同时做?(板书:同时)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再请2名同学)师:那这种方法应该怎样列式呢?师一项一项对齐。

C、洗水壶(1分)→接水(1分)→烧水(8分)→找茶叶(1分)→沏茶(1分)(12分钟)∣

洗茶杯(2分)

1+1+8+1+1=12(分钟)

4、选择优化方案。

(1)师:对于这三个方案,那个更好呢?

师:请同学们点评。

(2)师:为了分清是同时做,我把同时做的移到下面重叠起来。贴纸片请同学用卡片摆在黑板上,并用幻灯片显示出来(同步进行)

(3)师生画流程图:为了更清楚地表示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我们用箭头来连接(课件显示)计算出时间是:1+1+8+1=11(分钟)

师小结:我们看到这几种方法。三种方法都做了同样的事情,哪种方法最优化呢?我们在合理安排时不仅要考虑到哪些事应该先做,而且还把能同时进行的事情,安排在同时进行,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做更多的事情,就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小红感冒了,要吃药休息,需要做:

找杯子倒开水(一分钟)

等开水变温(6分钟)

找感冒药(1分钟)

量体温(5分钟)

2、小明想露一手,要做一顿美味的午餐招待李阿姨,做饭时需要做的事情:

洗锅:1分钟洗米:2分钟煮饭:20分钟

烧青菜:3分钟烧鱼:9分钟烧汤:6分钟

想一想:小明应该怎样合理安排以上事情,尽快将饭烧好?

3、在上一题的基础上,改信息“烧鱼12分钟”,拓展延伸.

4.选一选。

小明帮妈妈做家务,至少需要做()分钟。

用洗衣机洗衣服(20分钟)

扫地(10分钟)

整理书桌(10分钟)

晾衣服(5分钟)

A、25分钟B、50分钟C、30分钟

小结:我们刚才做的这些,都是采用同时做几件事的方法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从而来合理安排时间。

四、举例生活,提升“合理”

1、想一想生活中、学习中哪些事情是可以同时做的?

2、这样的安排合理吗?

(1)芳芳衣袋里装着一本《脑筋急转弯》,放学后在车站坐着等车时拿出来看。

(2)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强强在乘车时认真看书。

(3)为了节省时间,红红边吃饭边看电视动画片蜘蛛侠。

3、师小结:在合理安排时间的同时,还要讲究科学(板书)

五、总结反思、小结提高:

1、通过今天数学广角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解决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需要以下步骤:

(1)完成一项工作要做哪些事情;

(2)每件事情各需要多少时间;

(3)合理安排工作的顺序,明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那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2、你能说说自己的表现吗?

六:以鲁迅的名言作为结束语。

七:板书

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

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同时

洗茶杯(2分钟)

1+1+8+1=11(分钟)找茶叶(1分钟)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理解题意。

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200+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200+1=20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4蠹蚁氩幌胗谜庵址椒ㄊ砸皇裕?

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先种15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板书:3段4棵)

b.跟上面一样,再种25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板书:5段6棵)

c.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2段3棵;7段8棵;10段11棵。)

d.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

(板书: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a.课件出示:前面例题

问: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1000÷5=200这里的200指什么?

200+1=201为什么还要+1?

师: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b.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两端要插)。这条跑道长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学生独立完成。)

问: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结果是: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

要求: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2.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3.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了吗?

4.做一做。

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完成)

师:同学们注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闪烁: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两侧种树”是什么意思?实际要种几行树?会做吗?赶紧做一做。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发现了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学生独立完成。)

8÷2=4(段)

4—1=3(次)

问:为什么要—1?这相当于今天学习的植树问题中的那种情况?

2.我们身边类似的数学问题。

看,这一列共有几个同学?(4个)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1米,从第1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如果这一列共有10个同学呢?100个同学呢?

这一列还是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米,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3.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41棵树。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继续研究。

“植树问题”说课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为此,本课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学分四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明确课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创设在公路中间绿化带中植树的现实问题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实际种一种去检验。通过模拟种学生体验到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太麻烦了,于是老师介绍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遇到复杂问题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去研究。(说明:为了使学生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体验得更深刻,教材原题是在100米的小路的一侧植树我们将100米改为了1000米。)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在举简单例子画一画这个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层次:

按老师要求画。

学生任意画。

通过按老师要求画,学生对棵树和段数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再任意画一画,种一种,更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发现并总结规律打下了基础。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应用规律,验证前面例题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应用规律,解决插多少面小旗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巩固刚发现的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很多类似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要种”的规律,这时候老师提出如果两端不种,棵数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这时候让学生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独立操作,探究规律。

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放手让学生先独立探究再合作交流,通过简单的例子验证前面的猜测,发现两端不种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数学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设计了三道题:锯木头、算第一个同学和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以及对算距离问题的进一步巩固。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沏茶问题》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做事要考虑先后顺序,能同时做的事情要同时做,并能结合具体事例安排做事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安排做事的过程,通过比较,探究最优方案,培养学生的择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事情的先后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难点:掌握同时做的事情要同时做。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汇报课前调查资料

课前调查1分钟能做什么事。

师: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体会时间真的很宝贵,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体会学习的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板书:合理安排时间)

师:大家会合理安排时间吗?下面我们就开展“今天我来当家”的活动,比一比谁最会合理安排时间。

(二)探究新知

1.明确“做事要明确先后顺序”。

师:今天你是值日生,主要负责地面清扫工作,包括拖地、扫地、倒垃圾、撮垃圾。你将怎样安排你的工作程序呢?不这样安排可以吗?(板书:明确先后顺序。)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新知之前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为新知的教学奠定基础。

2.明确“做事不仅要明确先后顺序,而且能同时做的可以同时做。”

师:小明的家里也来了客人,(出示情境图):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李阿姨来家里做客,妈妈让小明烧水沏茶;

怎样让客人尽快喝上茶。

师:你们知道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吗?

师:怎样安排这些工序才能尽快喝上茶呢?

师:这么多的事情到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用你手中的小纸片摆一摆。

(1)小组合作学习:

①独立思考,设计方案。

②小组讨论,探究方法,展示流程图。

③计算所需的最少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为新知的方法的掌握奠定基础。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展示你的设计方案?

生:板演。预设情况:

①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共14分钟

师:还有更省时的方法吗?

②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找茶叶(1分钟)

茶杯(2分钟)共11分钟

师:比较两种方法,哪种设计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呢?为什么?

生:烧水时可以同时找茶叶、洗茶杯,不用计算这两件事的时间了,只计算烧水时1+1+8+1=11(分钟)

师:(板书:同时)接水、沏茶能同时进行吗?

生:不能,要有先后顺序。

师:(板书:顺序)

师:能同时做的事情竖着摆在一起,其他事情要有先后顺序,如果用箭头表示顺序是不是更清晰呢?(边说边画箭头,出现流程图)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出最优化的方案,达到解决问题最优化的目的。

师小结:

(1)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时间就越少。

(2)几件事情同时做时,计算时只加最长时间。

3.明确“在做一件事的同时可以做几件事时,也要考虑这几件事的先后顺序和所用时间”。

师:今天我们也试着炒鸡蛋吧。

(1)炒鸡蛋需要做哪些工作?(读信息)

(2)合作建议:

①思考:如何安排炒鸡蛋的过程最合理?

②利用信封中的学具摆出炒鸡蛋的过程。

③算出炒鸡蛋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

(3)小组活动摆学具

(4)学生汇报

情况1:

洗锅(2分)──烧热锅(2分)──烧热油(4分)──炒蛋(4分)

切葱花(2分)敲蛋(1分)

搅蛋(2分)

2分2分4分4分

2+2+4+4=12(分)

情况2:

洗锅(2分)──烧热锅(2分)──烧热油(4分)──炒蛋(4分)

敲蛋(1分)切葱花(2分)

搅蛋(2分)

2分2分4分4分

2+2+4+4=12(分)

(5)对比:

①这两种方案有什么相同点?(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

②有什么不同点?

师:两种方案都合理吗?(从时间的角度思考)

师:你有什么体会?

师小结:在做一件事的同时,如果可以做其他几件事,也要考虑做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和所用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出最优化的方案,达到解决问题最优化的目的。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师:请看屏幕,李阿姨问了小明一个问题,你们能帮助解决一下吗?

(1)写作业(10分钟)择菜洗菜(5分钟)

洗米(3分钟)蒸饭(20分钟)

师:要想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这些事,你需要考虑什么?

请你用流程图表示出准备晚饭的过程,并计算出所用时间。

(2)学生反馈

(3)对比:哪个方案用的时间最少?

师小结:从节省时间考虑的,能同时做的事情要同时做。

2.P105页做一做1

(四)总结

“今天我当家”,同学们沏了茶、准备了晚饭、洗衣整理房间,做的事情可真不少。能说说你从中得到的收获吗?(做事明确先后顺序,要同时做的同时做,节省时间;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五)介绍数学资料(华罗庚)

合理安排时间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一种数学方法。这种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的数学方法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生命的后20年里,用全部精力推广和应用的“优化法”。(介绍华罗庚)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024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