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教案4份(新人教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教案4份(新人教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复习与交流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进行系统的复习,让学生建构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以及角的平分线性质,会应用在实际的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全等三角形有关性质和判定等概念,掌握几何的分析思想,能应用“综合法”表达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合情推理能力,体会几何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应用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分析思路的形成.
3.关键:明确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思想,养成说理有据的意识.
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方法采用“精讲─精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构筑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系统跃进
【交流讨论】
教学形式:分四人小组,回顾小结.然后,教师请三位同学谈谈他是怎么总结的.
【知识结构图】见课本,用投影显示.
教师提问:
1.举一些全等形的实例,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学生活动】踊跃举手,发言: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媒体使用】投影显示一些生活中的全等图形,配合学生的认知.
【教师提问】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从中任选三个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哪些是能够判定的?哪些是不能够判定的?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互动交流.
形成共识:(1)边边边;(2)边角边;(3)角边角;(4)角角边;(5)斜边、直角边(证Rt△)等能够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1)SSA,(2)AAA,是不能够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
【教师提问】
1.你对角的平分线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能用全等三角形证明角的平分线性质吗?
2.你能结合本章的有关问题,说一说证明一个结论的过程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二、课堂演练,巩固学习
【演练题1】如图1,△ABC≌△ADE,BC的延长线交DA于F,∠ACB=∠AED=105°,∠CAD=10°,∠B=∠D=25°,求∠DFB和∠DGB的度数.(85°,60°)
(1)(2)(3)
【演练题2】如图2,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ACE≌△BDF.
求证:(1)AE∥BF;(2)AB=CD.
[(1)∵△ACE≌△BDF,∴∠A=∠DBF,∴AE∥BF;
(2)∵△ACE≌△BDF,∴AC=BD,∴AB=CD]
【演练题3】若△ABC≌△A′B′C′,∠A=∠A°,∠B=∠B′,且∠C=50°,∠B′=75°,AC=4cm;求∠A,∠B的度数及A′C′的长.(∠A=55°,∠B=75°,A′C′=4cm)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巡视、关注学生的思维,请三位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活动】书面练习,与同伴交流,踊跃上台演示.
【媒体使用】投影显示“演练题”,和学生的练习(实物投影).
【教学形式】自主、合作、交流.
【教师活动】和学生一起总结,认识,提高.
【评析】上述演练题主要是复习全等三角形性质.
【演练题4】已知如图3,AD与CB交于O,AO=OD,CO=OB,EF过O与AB、CD分别交于E、F,求证:∠AEO=∠DFO.
【思路点拨】观察图形,分析已知条件和结论,欲证∠AEO=∠BFO,只需证AB∥DC,由已知条件易知△AOB≌△DOC,必有∠A=∠D,这样就可解得AB∥CD,从而证明∠AEO=∠DFO.
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26复习题第4、7、10题.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55--56复习题第2,3,5,6,9,11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把黑板分成两份,左边部分板书例题,右边部分板书学习练习题,重复使用
六、疑难解析
如图4,在△ABC中,∠1=∠2,∠3=∠4,∠A=60°,求证:CD+BE=BC.
证明:在BC上截取BF=BE,连接IF.
∵BI=BI,∠1=∠2,BF=BE,
∴△BFI≌△BEI,∴∠5=∠6.
∵∠1=∠2.∠3=∠4,∠A=60°,
∴∠BIC=120°,∴∠5=60°.
∴∠7=∠5=60°,∠6=∠5=60°,∠8=120°-60°=60°,∴∠7=∠8.
∵∠3=∠4,CI=CI,∠7=∠8,∴△IDC≌△IFC,∴CD=CF.
∴CD+BE=CF+BF,即CD+BE=BC.
从上述例子可以归纳:证明m=b+c时,常用两种方法,(1)截长法,即在m上截取一段等于b(或c),证明剩下一段等于c(或b);(2)补短法:延长b(或c),证明它们的和等于a,上述例子由于∠1=∠2,因此,在BC上截取BF=BE,连接HTY3IF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七、教学反思:一节复习课,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比较有效的复习效果,从选题,到组织形式都是令人值得深入思考的,就复习的组织形式,我进行了反复的探讨,确定了初稿,复习的内容比较丰富,选题广泛,然而却没有针对性和总结的功能,对此,经过多次磋商,结合学生层次和期末复习的综合性,我决定选取以解题带入知识点的复习方法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从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感觉教学设计意图在本次课中基本得到了贯彻,学生通过这组习题的训练对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掌握了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延伸阅读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教案4份(新人教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教案4份(新人教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本章小结
一、知识结构

二、回顾与思考
1、什么是三角形?什么是多边形?什么是正多边形?
三角形是不是多边形?
2、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什么是对角线?
三角形有对角线吗?n边形的的对角线有多少条?
3、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各有什么特点?
4、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你能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说明n边形的内角和吗?
5、三角形的外角和是多少?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
你能说明为什么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吗?
6、怎样才算是平面镶嵌?平面镶嵌的条件是什么?能单独进行平面镶嵌的多边形有哪些?
你能举一个几个多边形进行平面镶嵌的例子吗?
三、例题导引
例1如图1,在△ABC中,∠A︰∠B︰∠C=3︰4︰5,BD、CE分别是边AC、AB上的高,BD、CE相交于点H,求∠BHC的度数.
例2如图2,把△ABC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图1
探索∠A与∠1+∠2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例3如图3所示,在△ABC中,△ABC的内角平分线与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试说明∠P=1/2∠A.图3
四、巩固练习
课本28—29页复习题4、5、7.

五、教学反思:1、对概念教学重视不够,部分学生对某些概念模糊,在应用概念解题时出现错误.比如在三角形的高线的学习中有些学生就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概念,结果在作三角形的高线时就出现了很多错误,还有些学生不能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异同说清楚,也体现对概念的模糊上.
2、讲的多,总结的少,没有形成技能.比如在已知四条线段的长度或五条线段的长度,判断能组成多少种不同的三角形的题目中,由于没有总结并掌握解题的方法和规律,不少学生出现了漏解的现象.
三、改进建议
1、重视概念的教学.概念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如果对概念不清,势必导致对所学知识的模糊,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概念教学中,应多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能够把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与抽象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特别要重视相近容易混淆的概念的教学.
2、精讲多练多总结,形成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自己能弄明白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不要因为教师的多讲影响学生的思维.对于类型相近、有一定规律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总结,找出它们的共性,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进行合作的机会,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题:全等三角形复习课
【复习目标】
1、加深对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归纳重点、要点、考点及易错点知识的迁移.
3、通过不同题型的训练、让学生熟练运用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准确的解题和证题.
【复习过程】
一、课本概念、性质、定理等
1、全等形:
(1)定义:能够完全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性质、判定:形状、相同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中能够重合的顶点叫做,重合的边叫,重合的角叫.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相等,对应角,面积
,周长。
4、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定义法: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种方法一般不用)。
2)常用判定定理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除,,,,还有
注意:
1)一般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三个元素、并且至少有一组边对应相等。
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根据条件灵活选择方法。
5、角的平分线
1)定义: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2)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的两边的相等。
如果一条射线是一个角的平分线,那么它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应用格式:
OP为AOB的平分线
AOP=BOP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且PDOA于D,PEOB于E,
PD=PE.
注意: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有两个前提条件:
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过这点作角的两边的垂线。

6、角平分线的判定:
(1)如果一条射线的端点与角的顶点重合,且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条射线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应用格式:
AOP=BOP,
射线OP为AOB的平分线.
(2)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应用格式:
PCOA于C,PDOB于D,且PC=PD.
射线OP为AOP的平分线.
二、知识点归纳
1、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以后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常用依据。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高线及对应角的平分线也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2、常见的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有平移型、旋转型和翻折型.
(1)平移型:
如图、ABC向右平移,得到DEF,则ABCDEF
(2)旋转型:
如图,两对三角形的全等属于旋转型、图形的特点是:
图1的旋转中心为O点、有公共部分1;图2的旋转中心为O点,有一对对顶角1和2.

(3)翻转型:
如图、两对三角形的全等属于翻折型,其中图1中有公共边AB,图2中有公共角A.

3、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的理解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至少有一组边对应相等,没有对应边相等就无法确定三角形的大小。
(2)要注意“两边夹角”和“两角夹边”的位置关系.
(3)在运用“AAS”时,要特别注意“S”对应的两边是一组对应角的对边,否则就不一定全等。
(4)在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不需要用“SSS”,只要有两组对应边分别相等即可。
当两直角边分别相等时用“SAS”(夹直角)
当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时用“HL”。
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AS”,“ASA”,“AAS”,“HL”,在实际证明中,可以根据条件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不要只拘泥于”HL”。
(5)有两边和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6)有三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
4、全等三角形的证题思路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选择哪种判定方法,要根据具体已知条件而定.
(1)已知两边找夹角然后用SAS找另一边然后用SSS
(2)已知一边一角
边为角的对边时另找任一角然后用AAS。
边为角的邻边时找夹角的另一边然后用SAS或找夹边的另一角然后用ASA或找这一边的对角然后用AAS.
已知两角找夹边然后用ASA或找其中一角的对边然后用AAS.
5、证明角相等常用的方法:
(1)对顶角相等.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4)角平分线的定义.
(5)等式性质.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6、证明线段相当常用的方法
(1)中点的定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3)等式的性质.
7、证明一个几何命题的步骤
(1)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要证的结论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三、基础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1)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3)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4)在ABC和DEF中,若A=D,B=E,C=F,AB=DE,BC=EF,AC=DF,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关系可记作ABC≌DEF.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周长相等的锐角三角形都全等B.周长相等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
C.周长相等的钝角三角形都全等D.周长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全等
3、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8cm和3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19cmB、14cmC、19cm或14cmD、11cm
4、如图,已知△ABC≌△CDA,并且AB=CD,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1=∠2B.AD=CBC.∠D=∠BD.BC=AC
5、如图,已知△ABC≌△BAD,点A,C的对应点分别为B,D,如果AB=5cm,BC=7cm,AC=10cm,那么BD等于()
A、10cmB、7cmC、5cmD、无法确定
6、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交BC于D,则下列说法:(
(1)ABD与ACD全等(2)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
(3)AD是ABC中BC边上的高(4)B=C
7、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点D,DE⊥AB于点E,若AB=6cm.则△DBE的周长是()
A、6cmB、7cmC、8cmD、9cm
8、如图,已知AB∥CD,O是∠BAC与∠ACD的平分线的交点,OE⊥AC于E,且OE=2,则AB与CD之间的距离为().
A、2B、3C、4D、5
9、如图,Rt△ABC中,∠C=90°,AD是角平分线,DE⊥AB于E,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BD+DE=BCB.DE平分∠ADBC.AD平分∠EDCD、DE+ACAD

10、如图,两块完全相同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且∠DAB=30°.有以下四个结论①AF⊥BC;ADG≌ACF;③O为BC的中点;④AG:DE=:4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①B、①③C、③D、①③④

二、)填空题
1、如图一、已知:如图,△OAD≌△OBC,且∠O=70°,∠C=25°,则∠AEB=______度
2、如图二,已知:AC和BD相交于O,1=2,3=4.则AC和BD的关系.
3、如图三,AB=AC,AD=AE,∠BAC=∠DAE,∠1=25°,∠2=30°,则∠3=.
4、如图一,△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______.
5、如图二、OP平分∠MON,P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若PA=2,则PQ的最小值为______,理论根据为____
6、在△ADB和△ADC中,有下列条件:①BD=DC,AB=AC;②∠B=∠C,∠BAD=∠CAD;③∠B=∠C,BD=CD;④∠ADB=∠ADC,BD=CD.能得出△ADB≌△ADC的序号是_________.
7、如图一,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沿BD对折,使点C落在E处,BE与AD相交于点O,若∠DBC=15°,则∠BOD=______.
8、如图,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请你填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使△AEC≌△CDA.

三、)解答题、证明题
1、你能把下图中的正方形分成下列图形吗?
(1)两个全等的三角形;(2)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3)两个全等的长方形;(4)四个全等的正方形

2、如图所示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他根据DE=DF,EH=FH,不用度量,就知道∠DEH=∠DFH.请你用所学知识给予证明

3、如图,有三条公路两两相交于A、B、C处,现计划修建一个加油站,要求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那么该如何选择加油站的位置?请你在图中确定加油站的位置P.

4、如图,△ACD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BCE=90°,AE交CD于点F,BD分别交CE、AE于点G、H.试猜测线段AE和BD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5、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D∥BC,若∠DAB的平分线AE交CD于E,连结BE,BE恰好平分∠ABC,试判断AB、AD和BC的关系并证明.

6、已知:AC//BD,AE、BE分别平分CAB和DBA,CD过E点.
求证:AB=AC+BD

7、如图、RtABD≌RtEBC,ABD=EBC=900,CE的延长线交AD于点F.
求证:ADEF

8、如图、已知PA=PB,∠1+∠2=180°.
求证:OP平分∠AOB

9、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角A=90,D是AC上的一点,CE垂直BD于点E,且CE=BD,

求证:BD平分ABC

10、如图,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2BC,分别以AB,BC为边做正方形ABEF和正方形BCMN连接FN,EC.
求证:FN=EC.

11、如图,AB=AE,∠ABC=∠AED,BC=ED,点F是CD的中点.
(1)求证:AF⊥CD.
(2)连接BE,还能得出哪些结论?请写出3个(不要求证明)

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DC,BD平分∠ABC.
求证:∠A+∠C=180°.

13、某校八(1)班学生到野外活动,为测量一池塘两端A、B的距离,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
(a)如图①,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B的点C,再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AC至D,BC至E,使DC=AC,EC=BC,最后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
(b)如图②,先过B点作AB的垂线BF,再在BF上取C、D两点,使CD=BC,接着过点D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长线于E,则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
阅读后回答下列间题:
(1)方案(a)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2)方案(b)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3)方案(b)中作BDAB,DEBD的目的是什么?若仅满足ABD=BDE900,方案(b)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14、如图,将△ABC绕其顶点A顺时针旋转30゜后,得到△AEF.
(1)△ABC与△AEF的关系如何?
(2)求∠EAB的度数;
(3)△ABC绕其顶点A顺时针旋转多少度时,旋转后的△AEF的顶点F和△ABC的顶点C和A在同一直线上?

15、如图、在ABC中,BAC=900,AB=AC,若MN是经过点A的直线,BDMN于D,CEMN于E.
(1)求证:BD=AE.
(2)若将MN绕点A旋转,使MN与BC相交于点O,其他条件都不变,BD与AE还相等吗?为什么?
(3)对于条件(2)BD、CE与DE有何关系?

16、如图1,在△ABC中,∠BAC=90°,AB=AC,AE是过A的一条直线,且B,C在AE的异侧,BD⊥AE于点D,CE⊥AE于点E.
(1)求证:BD=DE+CE;
(2)若直线AE绕点A旋转到图2位置时(BD<CE),其余条件不变,问BD与DE,CE的关系如何,请证明;
(3)若直线AE绕点A旋转到图3时(BD>CE),其余条件不变,BD与DE,CE的关系怎样?请直接写出结果,不须证明.
(4)根据以上的讨论,请用简捷的语言表述BD与DE,CE的关系.

八年级数学上12.1全等三角形(人教版)


12.1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
1.了解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在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对应元素的确定.
难点: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识别.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一组图片,提出问题1.
图(1)图(2)图(3)图(4)
问题1:你能从图中找出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图形吗?其中一个图形是由另一个图形如何变化而来?它们能够完全重合吗?你能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引导.
举例:学生手中含30度角的三角板;含45度角的三角板;学生手中的小量角器;由同一张底片洗出的尺寸相同的照片;两本数学书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图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由图(1)(2)(4)形成全等形的概念:形状相同、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由图(3)(4)形成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多媒体投影相关概念及全等三角形的符号表示.
3.多媒体演示三种全等变换(平移、翻折、旋转)并提出问题: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4.学生小组活动:多媒体投影要求:①请你用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纸板通过平移、翻折、旋转等操作得到你认为美丽的图形;②在练习本上画出这些图形,标上字母,并在小组内交流;③指出这些图形中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5.多媒体展示学生可能得到的图形(如图).
合作交流:寻找对应元素有什么方法和规律吗?学生思考交流后,师生共同归纳、板书.
问题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数量关系?
板书: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1.通过动画演示全等变换的过程及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形成直观感觉,培养学生动态研究几何图形的意识,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建立对应的概念,体会重合即全等,重合即对应这个本质规律;2.熟悉本章常见图形,为今后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和计算奠定基础;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初步辨析图形的能力.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如图,△EFG≌△NMH,EF=2.1cm,EH=1.1cm,NH=3.3cm.
(1)试写出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2)求线段NM及HG的长度;
(3)观察图形中对应线段的数量或位置关系,试提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并证明.进一步巩固全等三角形及其对应元素的概念,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本节课学了哪些主要内容?你有哪些收获?怎样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材第33、34页第1、2、5、6题.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例题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反思小结
3.寻找对应元素的方法作业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充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课堂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本节课从概念的形成、发展、应用等每个环节,都力求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动脑思考、自主参与、合作探究来完成.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0239.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