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人生
教学目标
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重要著作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攫(jué)取:掠夺臆(yì)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赠:赠送。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理清思路,探明主旨
教师小结: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
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
教师小结: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及几种人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奋斗、劳作的场景。这样看来,作者把“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3.分析三类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念。
教师小结:分析讨论至此,我想大家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念和人生观,那就是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4、深入研讨,问题探究难句释疑。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整体把握,探明了主旨,但有没有理解得还不透彻的难句。请摘选出来,互相讨论交流。
(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3)“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教师小结:这是开放性的问题,看法见解不必拘泥于一致,大家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5.写法探究
提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
明确: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6、课堂小结
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让我们走好每一步!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十二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十二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师寄语: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重难点:
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难点: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注音并解释:
(1)萧瑟():(2)和煦():
(3)干涸():(4)吞噬():
(5)裸露():(6)沧海桑田:
二、自主探究
1.问题: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逝的?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它的消逝带来了怎样的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2.开始写的是()的罗布泊,接着过渡到写()的罗布泊,接着就写()。最后又举出两个例子-----()和(),作为进一步的证据。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说说变化的过程。
罗布泊过去怎样?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请用“罗布泊过去……现在……”的句式进行概括表述。
2.探探变化的原因。
①绿洲是在什么时候变成荒漠的?仙湖是在什么时候消逝的?
②“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逝。”绿洲与沙漠,天堂与地狱,沧海与桑田般的变化,没有千年的洗礼,仅是几十年的瞬息。天壤之别,原因何在?(是什么原因让罗布泊消逝的?)
③齐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同桌讨论:造成罗布泊消逝的罪魁祸首是谁?(哪个原因主要----谁盲目----人类为了什么)
3.思思变化的教训。
(1)胡杨诉衷肠。
由于人们的贪婪与盲目,仙湖般的罗布泊消逝了。罗布泊上生长着一种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树,那就是生命力极强的胡杨树,请看他的勃勃生机。可就是这样的树,面对人们无知和无尽的对水的掠夺,今天他成了什么样儿了?
(2)罗布泊的消逝带来了怎样的恶果?
(3)今天,我们喝的是自然甘露;明天,我们喝的将是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请以罗布泊的消逝为例,分组讨论人类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四、拓展延伸
1.文章第23段说:“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请发表自己的看法。(为罗布泊构画未来发展的蓝图)
2.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引用数据,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体会一下他们的作用。
五、达标测试
1.根据汉字写拼音。
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
戈壁()栖息()无垠()罗布泊()
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1)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2)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3)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4)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5)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3.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援之手!
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a)进入罗布泊,(b)要有两辆汽车,(c)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农,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对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1.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第2段的括号内的a、b、c,选择恰当的词语,并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A假如;B设若;C就;D那么;E必须;F若想;G一定;H至少。
a()b()c()
表达作用:
3.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中“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4.结尾句“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为什么用“又”?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文中第五段说“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课后小记:
你知道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的是谁吗?他是哪个民族的杰出首领?这个民族生活在我国的什么地方?与汉族的生活习惯有何不同?
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写的?你能说说他的事迹吗?
元朝是怎样建立的?元朝建立后,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在政治上实行何种制度?
我国56个民族中有一个是在元朝时形成的。你能说出这个民族的名称吗?你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吗?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历史,感受一下蒙古族的兴衰及其为中国历史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1.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一住就是17年。他回国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向欧洲人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东方世界。据说,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游记,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的向往。你知道元朝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吗?
2.南宋灭亡后,文天祥继续领导抗元斗争,不幸兵败被俘,壮烈牺牲,实现了自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诺言。请有感情地朗读《过零丁洋》一诗,并与同学讨论:我们应该从文天祥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为加强对广阔地区的管辖,元政府实行了什么制度?该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一、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2.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回鹘B.藏族C.蒙古族D.回族
二、读图题
(1)此图是哪个历史人物的形象?
(2)为了发展经济和加强政治统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对蒙古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不愧是蒙古族的骄傲。随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向南、向西扩张,兵锋最远抵达欧洲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使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得到进一步的扩大,超出以往任何王朝。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先后灭了金和西夏,为忽必烈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用“一代天骄”称呼成吉思汗是名副其实的。
然而,成吉思汗的一生,又是在马背上度过的战斗的一生,确实是“只识弯弓射大雕”。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三次西征中,蒙古大军所向披靡,占领了大片区域,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的蒙古帝国。蒙古帝国虽然地域辽阔,但却只是一个依靠军事力量来维系的政治联合体。境内被征服的民族繁多而庞杂,其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社会发展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相对于征服者而言,蒙古人作为管理者显得经验不足。不久,蒙古帝国四分五裂,被征服的大部分地区也纷纷独立。
**********
应知汗八里城(即元大都)内外人口繁多,有若干城门即有若干附郭。此十二大郭之中,人口较之城内更众。郭中所居者,有各地来往之外国人,或来入贡方物,或来售货宫中。所以城内外皆有华屋巨室,而数众之显贵邸舍尚未计焉……
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盖各人自各地携物而至,或以献君主,或以献宫廷,或以供此广大之城市,或以献众多之男爵骑尉,或以供屯驻附近之大军。百物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之不息。仅丝一项,每日入城者计有千车。用此丝制作不少金锦绸绢,及其他数种物品。……
此汗八里城之周围,约有城市二百,位置远近不等。每城皆有商人来此买卖货物,盖此城为商业繁盛之城也。
──《马可·波罗行纪》
元朝是北方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王朝,在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你能谈谈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几个阶段吗?民族融合的方式又有哪些?元朝民族融合的新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760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