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四年级数学常用公式汇总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常用公式汇总”,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四年级数学常用公式汇总

加法交换律:a+b=b+b

加法结合律:a+b+c=a+(b+c)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JaB88.cOM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扩展阅读

四年级数学公式:圆锥体公式、四则运算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四年级数学公式:圆锥体公式、四则运算”,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四年级数学公式:圆锥体公式、四则运算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2、有关零的运算规律

一个数加上0,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都得0。

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还得0。(注意:0不能做除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概念汇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概念汇总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1、容器中能盛水的多少是容器的容量。

2、为了准确测量和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

3、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4、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

5、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ml)”表示。

6、1毫升水大约只有十几滴。

7、1000毫升水正好是1升。1升=1000毫升

第二单元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从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用四舍法试商时,把除数看小了,初商可能偏大,就要调小初商;用五入法试商时,把除数看大了,初商可能偏小,就要调大初商。

3、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可以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进行验算,也可以用“(被除数—余数)÷商=除数”进行验算。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大,商是两位数;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定是一位数。

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这就是商不变规律。

6、被除数相同,除数越小,商越大,除数越大,商越小;除数相同,被除数越大,商也越大,被除数越小,商也越小。

7、长方形的面积不变,长越短,宽越长;长越长,宽越短。

每天生产的总量不变,要生产的总量越多,生产的天数也越多。

每次运的箱数不变,要运的总箱数越多,运的次数也越多。

8、按周期排列的物体总是一组一组出现的,至少要观察两组物体才能发现规律,用排一排、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能很快发现规律。

9、用除法解决周期现象中的问题比较简便。总个数÷每组的个数=组数……余数,余数是几,就和每组的第几个相同。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最多能看到3个面。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结果,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2、统计的步骤:(1)调查;(2)收集和整理数据;(3)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4)分析数据。

3、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求平均数的方法有移多补少和先合再分这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一组数的个数比较少时,用移多补少求平均数比较简便;而一组数据的个数比较多时,用先合再分的方法比较好。

一组数据的总和÷一组数据的总个数=平均数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个数=一组数据的总和

4、在演唱比赛中,由于评委的欣赏角度不同,通常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算出平均分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这样可以剔除一些极端数据,使最后得分更加公平合理。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有:(1)弄清题意,明确条件和问题;(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3)列式解答;(4)检验,写答句。

2、整理条件的方法:列表、画线段图

3、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有: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

4、常用的数量关系有: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

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总价÷数量=单价路程÷时间=速度

第六单元可能性

不同颜色球的个数相等时,任意摸一个,摸到不同颜色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不同颜色球的个数不相等时,任意摸一个,摸到不同颜色球的可能性是不相等的。

附录:混合运算

1、四则运算中,加减法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法是第二级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如果既含有第一级运算,又含有第二级运算,应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4、算式中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5、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括号里面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第八单元垂线和平行线

1、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图形

相同点

不同点

线段

都是直的

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

射线

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直线

没有端点,无限长

2、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过每两点画一条直线,一共能画多少条,可以这样计算:

点子数×(点子数—1)÷2=画出直线的总数

3、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4、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可以组成角,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6、为了准确测量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度量工具和计量单位。量角器是度量角的工具。

7、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角的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记做1°。

8、量角时,要把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再从0°开始数起,看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是多少。

9、画角时,先画一条射线,再把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从0°起找要画的度数,作出标记,画出另一条边。

10、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又小于180°;平角是180°;周角是360°。1周角=2平角=4直角

11、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形成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形成的角是360°。3时整或9时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6时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平角,12时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周角。

12、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13、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14、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1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邻边互相垂直,对边互相平行。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长度相等。

16、画垂线时,应把直尺和已知直线重合,再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直尺靠紧,平移三角尺到另一条直角边与直线外一点重合,沿三角尺的直角边画直线。

17、画平行线时,应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已知直线重合,再把直尺与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靠紧,平移三角尺到与直线外一点重合,画出直线。

18、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

19、两条平行线之间所有的垂直线段的长度相等,即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20、平行线之间画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与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四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四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四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52-53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的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2.知道因数概念及检查乘法的计算是不是正确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验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抽象概括出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抽象概括乘数是三位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314×2314×5314×30314×200314×400
2.算出下面的乘法题,并在右面的方框填上数
(一人板演,其它同学填在52页书上)
3.说说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4.导入: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分别用乘数的个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又该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方面内容,板书课题:笔算乘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复习,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学生试做例3
(2)小组讨论
(3)订正引导学生明确: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用乘数的个位数十位数去乘被乘数的计算方法与乘数是两位数的相同.
用乘数百位上的2乘被乘数,表示200个314是628个百,所以第三部分积628的末位数8应与百位对齐.
最后把三次求得的数加起来.
(4)扩展:若乘数百位上的2改为3去乘,表示什么?积的末位数应该写在哪里?为什么?若改为4、5、6......呢?
(5)练习:52页的做一做
2.概括法则
(1)比较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概括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使学生明确:
从低位到高位用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
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然后把三次求得的数加起来.
(3)练习:235×314
3.教学因数概念及乘法验算方法
(1)学生自学53页下半部分内容,同时完成书上填空.
(2)通过自学使学生明确:
被乘数和乘数都叫做积的因数.
检查乘法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交换因数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
(3)练习:在这三个乘法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
221×123=271837×9=63a×b=c
(4)完成53页做一做
(5)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在乘法里,被乘数和乘数都叫做积的()
(2)用乘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对齐.
2.判断改错.
3.55页3题
4.55页4题
四、全课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五、布置作业:55页1题.
六、板书设计
乘数是三位数的笔算乘法
例3:
法则:1.从低位到高位分别用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
2.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3.然后把三次求得的数加起来.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950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