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7年七年级数学上1.4有理数的加减教案(沪科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7年七年级数学上1.4有理数的加减教案(沪科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1.4有理数的加减
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
1.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通过探索以及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总结出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熟练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有关运算问题.
2.能够由特殊到一般,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重点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能熟练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有关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我们早知道正有理数和零可以做加法运算,所有的有理数是否都可以进行加法运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先来分析一下,所有的有理数相加的时候有哪些情况呢?请你想一想.
2.从前有一个文盲记录家里的收入和支出的时候是这样的,用一颗红豆代表收入一文钱,用一颗黑豆代表支出一文钱,有一个月他发现记账的盒子里有10颗红豆、6颗黑豆,他发现红豆比黑豆多了4颗,于是他不仅知道了这个月结余了4文钱,还知道了自己这个月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图形来表示他这种记账方式.“○”,“●”分别表红豆和黑豆.●●●●●●○○○○○○○○○○=○○○○,这个图形其实就是一个有理数的加法算式:(+10)+(-6)=+4.当两个加数有负数时,加法应如何进行呢?下面我们借助数轴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探究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问题1:一间0℃冷藏室的温度第一次改变了5℃,第二次改变了3℃.问:两次变化使温度共上升了多少摄氏度?
把温度上升记作正,温度下降记作负,在数轴上表示连续两次温度的变化结果,写出算式.
(1)第一次上升5℃,第二次上升3℃;
(+5)+(+3)=+8
(2)第一次上升-5℃,第二次上升-3℃;
(-5)+(-3)=-8
结论: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3)第一次上升5℃,第二次上升-3℃;
(+5)+(-3)=+2
(4)第一次上升-5℃,第二次上升3℃;
(-5)+(+3)=-2
结论: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问题2:一间0℃冷藏室的温度第一次上升了5℃,第二次上升了-5℃.问:两次变化使温度共上升了多少摄氏度?
(+5)+(-5)=0
结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问题3:一间0℃冷藏室的温度第一次上升了-5℃,第二次上升了0℃.问:两次变化使温度共上升了多少摄氏度?
(-5)+0=-5
结论: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例1、例2见课本P18例1、P19例2.
方法总结:两数相加时,应先判断两数的类型,然后根据所对应的法则来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
2.有理数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3股民默克上周交易截止前以收盘价67元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

星期一二三四五
每股涨跌/元44.5-1-2.5-6
(1)星期三收盘时,每股多少元?
(2)本周内每股最高价多少元?最低价多少元?
解析:(1)用买进的价格加上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的涨跌价格,然后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求解;(2)分别求出这五天的价格,然后比较大小即可得解.
解:(1)67+(+4)+(+4.5)+(-1)=74.5(元),故星期三收盘时,每股74.5元;
(2)星期一:67+4=71(元),星期二:71+4.5=75.5(元),星期三:75.5+(-1)=74.5(元),星期四:74.5+(-2.5)=72(元),星期五:72+(-6)=66(元),
所以本周内每股最高价为75.5元,最低价66元.
方法总结:股票每天的涨跌都是在前一天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要理解为每天都是在67元的基础上涨跌.
3.和有理数性质有关的计算问题
例4已知|a|=5,b的相反数为4,则a+b=______.
解析:因为|a|=5,所以a=-5或5;因为b的相反数为4,所以b=-4.则a+b=-9或1.
方法总结:本题涉及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定义,在解决绝对值问题时要注意考虑全面,避免漏解.
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课本P19~20练习第1~5题.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演练”部分.
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P26习题1.4第1、3(1)(2)(3)题.

第2课时有理数的减法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
重点
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减法的运算.
难点
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由于引入了负有理数,打破了小学所学的算术加法的运算秩序,我们在实例的基础上归纳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同样地,引入了负有理数以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呢?我们还是从实例出发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探究点:有理数减法法则
问题:下表记录了某地某年2月1日至2月10日每天气温情况:

月/日2/12/22/32/42/52/62/72/82/92/10
最高温度/℃121055356689
最低温度/℃32-4-5-4-3-3-10-2
怎样求出该地2月3日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呢?
列出算式:5-(-4).
如何计算呢?
问题1:你能从温度计(课本图1-9)上看出5℃比-4℃高多少摄氏度吗?
5℃比0℃高5℃,0℃比-4℃高4℃,因此,5℃比-4℃高9℃.
用式子表示为:5-(-4)=9(℃).
比一比:
比较以下两个式子,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所以
通过上面的探究可得结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例1见课本P21例3.
方法总结: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时,先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要特别注意减数的符号.
2.有理数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2见课本P21例4.
例3上海某天的最高气温为6℃,最低气温为-1℃,则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为()
A.5℃B.6℃C.7℃D.8℃
解析:由题意得6-(-1)=6+1=7(℃).
方法总结:要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答.
3.应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判定正负性
例4已知有理数a<0,b<0,且|a|>|b|,试判定a-b的符号.
解析:判断a,b差的符号,可能不好理解,不妨把它转化为加法a-b=a+(-b),利用加法法则进行判定.
解:因为b<0,所以-b>0.又因为a0,a-b=a+(-b),且|a|>|b|,即|a|>|-b|,所以取a的符号,而a<0,因此a-b的符号为负号.
方法总结:此类问题如果是填空或选择题,可以采用“特殊值”法进行判断;若是解答题,可以将减法转化为加法通过运算法则来解答.
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课本P21~P22练习第1~4题.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演练”部分.
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本节课学习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1)运算法则为: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在做减法时,先把它转化为加法,再运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3)在有理数范围内,是不存在“不够减”的问题的,被减数可以比减数小,差也可能大于被减数.
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P26习题1.4第2、5、8、10题.

第3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1.会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类比学习的思想方法.
重点
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式子中仅含有加法运算时,通常省略加号与括号的计算.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
2.叙述有理数减法法则.
3.叙述加法的运算律.
(特别提醒:对于有理数来说,加法的运算律同样适用)
4.符号“+”和“-”各代表哪些意义?
5.-9+(+6);(-11)-7.
(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把两个算式-9+(+6)与(-11)-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另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探究点一:加法运算律
问题:某地冬天某日的气温变化情况如下:早晨6:00的气温为-2℃,到中午12:00上升了8℃,到14:00又上升了5℃,且为当天的最高气温,到18:00降低了7℃,到23:00又降低了4℃.问23:00的气温是多少?
解析: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上升与下降,那么这个问题就转化为求:
(-2)+(+8)+(+5)+(-7)+(-4).①
思考:你会计算(-2)+(+8)+(+5)+(-7)+(-4)吗?
交流:你是如何计算的?
由前面的加法法则知:两个数相加,再将和与第三个数相加,如此下去,得出结果.
回顾:在小学学习时,我们知道加法有两条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引入负数后,可以验算加法的运算律同样适用,这里的a、b、c可以表示有理数.
交流:计算(-2)+(+8)+(+5)+(-7)+(-4),有更快捷的方法吗?
原式=(-2)+(-7)+(-4)+(+8)+(+5)(加法交换律)
=[(-2)+(-7)+(-4)]+[(+8)+(+5)](加法结合律)
=-13+13
=0.
即该地当天23:00的气温是0℃.
探究点二:加减混合运算
①式中仅含有加法运算,这样的几个正数与负数的和叫代数和,通常可以省去加号及各个括号,写出:-2+8+5-7-4.②
按性质符号(结果)可读成“负2、正8、正5、负7、负4的和”;按运算符号读成“负2加8加5减7减4”.
注意: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以及把式子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形式.注意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一般先应转换为加法运算,然后省略括号,再计算.
计算器的品种很多,它们的计算程序和方法不尽相同,使用前要注意看清各自的说明书.请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②式.
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
1.加法运算律
例1见课本P24例6.
方法总结:合理地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化.在进行多个有理数相加时,一般可以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简化运算.
2.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例2将下列式子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并用两种读法将它读出来.
(-13)-(-7)+(-21)-(+9)+(+32).
解析:先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再省略括号和加号;读有理式,式子中第一项的符号,要作为这一项的符号读出正负来,式子中的符号就读作加或减.
解:(-13)-(-7)+(-21)-(+9)+(+32)=-13+7-21-9+32.
读法一:负13、正7、负21、负9、正32的和;
读法二:负13减去负7减去21减去9加上32.
方法总结:注意掌握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不变;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去掉,括号内各项都要变号.
3.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例3计算:(1)-9.2-(-7.4)+915+(-525)+(-4)+|-3|;
(2)23-18-(-13)+(-38).
解析:本题根据有理数加减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把减法统一成加法,省略加号后,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求出结果.
解:(1)-9.2-(-7.4)+915+(-525)+(-4)+|-3|=-9.2+7.4+9.2+(-5.4)+(-4)+|-3|=-9.2+7.4+9.2-5.4-4+3=(-9.2+9.2)+(7.4-5.4)-4+3=0+2-4+3=1;
(2)23-18-(-13)+(-38)=23-18+13-38=(23+13)+(-18-38)=1+(-12)=12.
方法总结:(1)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2)注意同分母分数相加,互为相反数相加,凑成整数的数相加,这样计算简便;(3)当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数又有分数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统一.
4.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例4见课本P23例5.
例5下表是某水位站记录的潮汛期某河流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上周末的水位恰好达到警戒水位.单位:米).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水位变化0.20.81-0.350.130.28-0.36-0.01
(1)本周哪一天河流水位最高,哪一天河流水位最低,它们位于警戒水位之上还是之下,与警戒水位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2)与上周末相比,本周末河流的水位是上升还是下降了?
解析:(1)理解表中的正负号表示的含义,根据条件计算出每天的水位即可求解;(2)只要观察星期日的水位是正负即可.
解:(1)前两天的水位是上升的,星期一的水位是+0.20米;星期二的水位是+0.20+0.81=1.01(米);星期三的水位是+1.01-0.35=+0.66(米);星期四的水位是+0.66+0.13=0.79(米);星期五的水位是0.79+0.28=1.07(米);星期六的水位是1.07-0.36=0.71(米);星期日的水位是0.71-0.01=0.7(米).星期五水位最高,高于警戒水位1.07米;星期一水位最低,高于警戒水位0.2米;
(2)+0.20+0.81-0.35+0.13+0.28-0.36-0.01=+0.7(米),则本周末河流的水位是上升了0.7米.
方法总结:解此题的关键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采用的数学思想是转化思想,即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课本P25练习第1~4题.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演练”部分.
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本节课学习了:
1.加法运算律:(1)结合律:(a+b)+c=a+(b+c);(2)交换律:a+b=b+a.
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将减法转化为加法;(2)运用加法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计算.
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P26习题1.4第3(4)(5)(6)、4、9题.

精选阅读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53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53”,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并了解代数和概念;
2.使学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减法直接转化为加法及混合运算的准确性.
三、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
2.叙述有理数减法法则.
3.叙述加法的运算律.
4.符号“+”和“-”各表达哪些意义?
5.化简:+(+3);+(-3);-(+3);-(-3).
6.口算:
(1)2-7;(2)(-2)-7;(3)(-2)-(-7);(4)2+(-7);
(5)(-2)+(-7);(6)7-2;(7)(-2)+7;(8)2-(-7).
(二)、讲授新课
1.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算式
以上口算题中(1),(2),(3),(6),(8)都是减法,按减法法则可写成加上它们的相反数.同样,(-11)-7+(-9)-(-6)按减法法则应为(-11)+(-7)+(-9)+(+6),这样便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算式.几个正数或负数的和称为代数和.
再看16-(-2)+(-4)-(-6)-7写成代数和是16+2+(-4)+6+(-7).
既然都可以写成代数和,加号可以省略,每个括号都可以省略,如:
(-11)-7+(-9)-(-6)=-11-7-9+6,读作“负11,负7,负9,正6的和”,运算上可读作“负11减7减9加6”;
16+2+(-4)+6+(-7)=16+2-4+6-7,读作“正16,正2,负4,正6,负7的和”,运算上读作“16加2减4加6减7”.
例1把(-20)+(+3)-(+5)-(-7)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
课堂练习
(1)把下面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
①10+(+4)+(-6)-(-5);②(-8)-(+4)+(-7)-(+9).
(2)说出式子8-7+4-6两种读法.
2.加法运算律的运用
既然是代数和,当然可以运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a+b=b+a,(a+b)+c=a+(b+c).
例2计算-20+3-5+7.
解:-20+3-5+7

=-20-5+3+7
=-25+10
=-15.
注意这里既交换又结合,交换时应连同数字前的符号一起交换.
课堂练习
(1)计算:
①-1+2-3-4+5;②(-8)-(+4)+(-6)-(-1).
(2)用较为简便的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三)、小结
1.有理数的加减法可统一成加法.
2.因为有理数加减法可统一成加法,所以在加减运算时,适当运用加法运算律,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使运算简便.但要注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六、练习设计
1.计算:
(1)3-8;(2)-4+7;(3)-6-9;(4)8-12;
(5)-15+7;(6)0-2;(7)-5-9+3;(8)10-17+8;
(9)-3-4+19-11;(10)-8+12-16-23.
2.计算:
(1)-4.2+5.7-8.4+10;(2)6.1-3.7-4.9+1.8;
3.计算:
(1)-216-157+348+512-678;(2)81.26-293.8+8.74+111;
4.计算:
(1)12-(-18)+(-7)-15;(2)-40-28-(-19)+(-24)-(-32);
5.计算:
(1)(+12)-(-18)+(-7)-(+15);
(2)(-40)-(+28)-(-19)+(-24)-(32);
(3)(+4.7)-(-8.9)-(+7.5)+(-6);
七、板书设计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一)知识回顾(三)例题解析(五)课堂小结
例1、例2
(二)观察发现(四)课堂练习练习设计

八、教学后记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用两个课时进行教学.这一课时的重点是继续帮助学生实现减法向加法的转化与加减法互化,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一点对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运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减运算法则和加法运算律.
难点: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三、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什么叫代数和?说出-6+9-8-7+3两种读法.
(二)、讲授新课
1.计算下列各题:
2.计算:
(1)-12+11-8+39;(2)+45-9-91+5;(3)-5-5-3-3;
(7)-6-8-2+3.54-4.72+16.46-5.28;
3.当a=13,b=-12.1,c=-10.6,d=25.1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c);(2)a-b-c;(3)a-(b+c+d);(4)a-b-c-d;
(5)a-(b-d);(6)a-b+d;(7)(a+b)-(c+d);(8)a+b-c-d;
(9)(a-c)-(b-d);(10)a-c-b+d.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计算结果,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a-(b+c)=a-b-c;
a-(b+c+d)=a-b-c-d;
a-(b-d)=a-b+d;
(a+b)-(c+d)=a+b-c-d;
(a-c)-(b-d)=a-c-b+d.
括号前是“-”号,去括号后括号里各项都改变了符号;括号前是“+”号(没标符号当然也是省略了“+”号)去括号后各项都不变.
4.用较简便方法计算:
(4)-16+25+16-15+4-10.
(三)、课堂练习
1.判断题:在下列各题中,正确的在括号中打“√”号,不正确的在括号中打“×”号:
(1)两个数相加,和一定大于任一个加数.()
(2)两个数相加,和小于任一个加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负数.()
(3)两数和大于一个加数而小于另一个加数,那么这两数一定是异号.()
(4)当两个数的符号相反时,它们差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数绝对值的和.()
(5)两数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6)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7)两个相反数相减得0.()
(8)两个数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正数.()
2.填空题:
(1)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这个数一定是______;一个数的倒数等于它本身,这个数一定是______;一个数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______.
(2)若a<0,那么a和它的相反数的差的绝对值是______.
(3)若|a|+|b|=|a+b|,那么a,b的关系是______.
(4)若|a|+|b|=|a|-|b|,那么a,b的关系是______.
(5)-[-(-3)]=______,-[-(+3)]=______.
这两组题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判断题中错的应举出反例,同时要求符号语言与文字叙述语言能够互化.
七、练习设计
1.当a=2.7,b=-3.2,c=-1.8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c;(2)a-b+c;(3)-a+b-c;(4)-a-b+c.
2.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代数式x-y-z+w的值:
(1)x=-3,y=-2,z=0,w=5;
(2)x=0.3,y=-0.7,z=1.1,w=-2.1;
3.已知3a=a+a+a,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代数式3a的值:
(1)a=-1;(2)a=-2;(3)a=-3;(4)a=-0.5.
4.(1)当b>0时,a,a-b,a+b,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2)当b<0时,a,a-b,a+b,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5.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并举出反例.
(1)若a,b同号,则a+b=|a|+|b|.()
(2)若a,b异号,则a+b=|a|-|b|.()
(3)若a<0、b<0,则a+b=-(|a|+|b|).()
(4)若a,b异号,则|a-b|=|a|+|b|.()
(5)若a+b=0,则|a|=|b|.()
6.计算:(能简便的应当尽量简便运算)
七、板书设计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
(一)知识回顾(三)例题解析(五)课堂小结
例4、例5
(二)观察发现(四)课堂练习练习设计

八、教学后记
1.本课时是习题课.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求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初步会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类比学习的思想方法。

3:通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会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有理数加法法则。2.有理数减法法则。3加法的运算律。

二、新授:计算;(-9)+(+6)-(-11)-7

=(-9)+(+6)+(+11)+(-7)(将减法转化为加法)

=(-9)+(-7)+(+6)+(+11)()

=(-16)+(+17)()

=1()

第一步加减运算都统一成为加法运算。-9,+6,+11,-7都成了加数,可把算式中的加号及括号省了不写,写成下列形式:

-9+6+11-7,读作负9,正6,正11,负7的和,也可读作负9加6加11减7.

练习1、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把结果用两种读法读出来。

(1)(+9)-(+10)+(-2)-(-8)+3;

(2)-+(-)-(-)-(+)

2.判断式子-7+1-5-9的正确读法是()

A.负7、正1、负5、负9;

B.减7、加1、减5、减9;

C.负7、加1、负5、减9;

D.负7、加1、减5、减9;

例6计算:(1)(+12)-(-5)+(-7)-(+10)

(2)(-20)+(-3)-(-5)-(-7)

例7读出下面的算式,再进行计算:

(1)-4.2-5.7+8.4+10(2)

三、挑战自我:北京市某天的最高气温为6,最低气温为-4,当天晚间发布大风降温预报,第二天的气温将下降812,请估计第二天该市最高气温不会高于多少度?最低气温不会低于多少度?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多少。

四、巩固练习:课本P51页1、2、3

五、总结提高:这节课你的收获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

六、布置作业:课本P52页5、6题。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52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52》,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加减法统一成加法
教学内容:P45-46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
2、能初步掌握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更准确地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
难点:将一个加减混合运算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是在对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及减法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所以必须对有关法则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能在运算中加以灵活运用。

二、新课:
1、知识基础:
其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其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其三:“+”、“-”在不同情形的意义(运算符号及性质符号)
2、知识形成:
(引例)计算:
根据减法法则,按照运算顺序,有:
原式
在一个加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即有:
这个式子仍看作和式,有两种读法,
按性质符号:读作“负8、正10、负6、负4的和”
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加上10减去6减去4”
例:把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两种读法)。
例:按运算顺序直接计算:
三、巩固训练:
P46.1、2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新知识点比较少,但在其中就特别注意的是,如何保证学生在省略特号时,能尽量减少错误的出现,并能对省略加号的算式的准确读法。
五、家庭作业:
P471、23
六、每日预题:
如何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对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行简化运算?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88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