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七年级生物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人教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七年级生物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了解了本节的内容,为后面学习第三节心脏,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血样标本,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知道血液的组成。
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观看课件,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学,分组实验及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自学、分析、归纳、总结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干细胞及其研究进程,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血液的成分及主要功能。
难点:运用所学的血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二、教法和学法
让学生根据已有对血液的感性认识,再对各种血细胞的了解,最后联系实际生活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认知程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什么要这样教因为这样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有位当代教育家曾说过: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观察法,分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之后进行表达和交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体验。
在学生学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及主要功能时,特别注意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问题相联系,如贫血、发炎、化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血栓等等.
三、教学过程:
(一)引言:
引言:我们通过消化系统获得营养,通过呼吸系统获得氧气,是不是只有这些系统需要营养或氧气呢?那么这些营养与氧气是怎样送往全身的?
学生思考回答:全身都需要氧气和营养,体内物质是由血液来运输的。
引入新课:血液
教师设疑:血液属于动物体的哪一结构层次?是哪一种组织?为什么说它是流动的组织?
学生回忆旧知,指出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它在体内循环流动,运输物质。
(二)实验:血液的成分
观察《血液的成分》的实验结果。
讨论:
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成了几层
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物,它们的质量不一样,所以,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分成上下两层以及中间一薄层白色物质。
2.综合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
血液是由上层的淡黄色半透明液体,下层深红色部分以及中间的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组成的。红细胞和所含的血红蛋白在下层的物质里,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中间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里。
3.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织”
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血液可以流动,因此称作“流动的组织”。
(三)血浆
1.性质:血浆是一种溶有多种物质的液体,略呈淡黄色。
2.成分:含水分约90%血浆中还含有以下物质:
(1)细胞所需的养分,主要是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多是由消化管吸收而来,经血液运输,供各部分细胞利用。其中血液中的葡萄糖占0.1%,此浓度为血糖浓度,正常人空腹时为100毫升全血中含80~120毫克葡萄糖。葡萄糖为细胞的新陈代谢提供能量,血液中无机盐的浓度小,为0.9%,此为生理盐水浓度。
(2)细胞代谢废物,如尿素和尿酸等含氮废物。
(3)蛋白质,简称血浆蛋白。其中有些与血液的凝固作用有关,一些免疫球蛋白也是血浆蛋白的一小部分。血浆蛋白在血浆中的含量占7%~8%,分子量大,使血液具有适宜的粘度和浓度,除此以外,血浆中还含有02和CO2。
3.功能: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四)血细胞
1.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讲义)
通过实验一可知,血液中的重要成分之一是血细胞,血细胞的形态如何?数量如何?
实验材料: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实验步骤:把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对照彩图四,认识红细胞,白细胞,比较它们的形态和数量。
讨论:
(1).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2).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色,数量多,不用染色就能观察到;白细胞的个体比红细胞大,数量少,需要经染色才能观察清楚。
(3).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
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许多,且颜色很淡,需要进行特殊的染色才能观察到。
2.红细胞
(1)、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2)、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3)、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
(4)、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
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5)、贫血: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少
练习: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你认为贫血患者会表现出哪些症状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
贫血患者的症状是:面色苍白并有头昏、乏力、心悸、心急等症状。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一般来说,贫血患者应当多吃一些含铁的食物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3.白细胞:
(1)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是数量少。
(2)功能:白细胞有数种不同的类型,有些种类可吞噬病菌,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即“发炎”。当病菌消灭后,炎症也就消失,可见有些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练习.一个红细胞的寿命大约为120天,而大部分白细胞的寿命只有几天,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白细胞吞噬了病菌和死亡的细胞后,自己也会死亡,所以白细胞的寿命比较短
4.血小板:
(1)数量: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量为10万个~30万个。
(2)形态:呈不规则状,远比红细胞小,也无细胞核。直径2~3微米。
(3)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图IV—33)。当人体受伤,血液从破裂的血管中流出来时,血小板会在伤口处聚集,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血友病患者由于血小板少,一有伤口便会流血不止。由于血小板凝集等原因而在血管内出现凝血块,就形成血栓。
5.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本节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因此板书采用的是简洁文字法.
五、课后反思
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节课在教学和学法上主要采用分组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特别注意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相联系,真正做到老师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真正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维度: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3.倡导探究性学习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血液循环”,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血液循环》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血液和血型》,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4.10.1血液和血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血液的组成。理解血浆的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掌握三种血细胞的和功能特点。
4.了解贫血、发炎、血清的知识。
5.初步学会看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血常规化验数据。
重点难点
1.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血细胞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血液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部分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疾病密切相关,是教会学生看血常规化验单的基础。
2.血细胞的功能及教会学生看血常规化验单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血细胞对人体起作用的过程学生难以观察到,需要借助一定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学生看血常规化验单时,必须对各项目的正常测量值有准确的记忆,才能找出化验单中不正常的测量值,并且要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过程(2课时)
引言: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血液”二字,如医生为了诊断某些疾病,往往先要验血,有人在意外事故中失血过多,必须及时输血,有些疾病如乙肝、爱滋病,它们可通过血液传播。可见血液与人体关系非常密切。那么,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什么功能?下面我们来共同探索有关血液的奥秘。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的分层现象
可以看到,试管中的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血浆,占血液容积的55%左右。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不透明,呈暗红色的是红细胞,在红细胞和血浆的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见,血液是由血浆、血细胞组成的。看画面观察出血液中含有大量的细胞,我们称它为血细胞。观察血液的显微放大图,讨论分析出血细胞的类型。
指出血浆的成分和功能。
观察:人血涂片
实验现象:
血涂片里三种血细胞:红细胞:量最多,呈红色,圆饼状,无细胞核;白细胞:最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最小,无细胞核。
讨论: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1)红细胞:投放红细胞的形态动画,引导学生讨论,并进一步小结红细胞的形状、大小和数量。(2)白细胞:投放白细胞形态结构图,并与红细胞相比较,小结红细胞的结构和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3)血小板:投放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图,并与红细胞和白细胞相比较,小结血小板的形态结构特点。
介绍红细胞呈现红色的原因: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红色。
让学生观察红细胞与氧气结合和分离的动画思考: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红细胞有什么功能?
指出: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平均500万个/立方毫米,女子平均420万个/立方毫米),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为12—15克/100毫升,女子为10.5—13.5/100毫升)都叫贫血。
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这时候应该找医生诊断和治疗一般的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1.当身体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是如何到达感染处?
2.白细胞有什么功能?
3.伤口化脓流出的脓液分别含有哪些成分?
学生回答:白细胞可做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到达感染处,去吞噬病菌。伤口流出的脓液是病菌、及死亡的白细胞。
生活现象:当不小心,把皮肤划破时,流出血液,不久又自然止血。
提出问题:为什么皮肤出血后回自然止血?
血浆中溶解着纤维蛋白原,它可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当血管受伤而流血时,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聚集成团,并经伤口粗糙表面的摩擦,即破裂而释放出一种物质——凝集素,使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是可溶的,纤维蛋白是不溶的,可交织成网,把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块而凝固。在血块之外,所遗留的澄清的液体,即是血清。
比较一下:血液、血浆、血清三者成分上的差异。
白细胞的功能:投放白细胞的显微动画和模式动画,引导学生分析探索白细胞的功能。进一步分析“发炎”的过程,板书白细胞的功能。
血液的功能:引导学生根据血液各组分的功能,猜想血液的功能。明确指出血液最核心、最主要的功能是运输作用。让学生根据血液的各成分的功能归纳血液的总功能,教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并联系在皮肤一章讲过的血液可调节体温,最后用下面的投影总结血液具有运输、防御、调节体温三大功能。
教师用“123”总结:一即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组织——血液,二是血液包括两大部分(血浆和血细胞),三即今天这堂课的重点——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教师引导:我们能不能就血液的组成、三种血细胞的区别作一个小结?任何形式都可以。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可通过树状图、列表等方法对知识进行总结。
二、输血和血型
CAI展示事故受伤后,如果你医生,面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你如何抢救?
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
讲述血型发现的历史故事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经过研究,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也就是ABO血型。
除了ABO血型系统外,人类还有一些其它的血型系统,比如Rh血型系统等。
我们只介绍ABO血型系统
你想知道自己的血型吗?血型该如何鉴定呢?
演示实验:模拟血型鉴定
讲解我国无偿献血制度
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课堂练习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288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