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一化学第三章《硫硫酸》知识点总结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化学第三章《硫硫酸》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化学第三章《硫硫酸》知识点总结

一、硫的物性

淡黄色的晶体,质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二、硫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

2Cu+S===Cu2S(黑色不溶于水)Fe+S=====FeS(黑色不溶于水)

(多价金属与硫单质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

2、与非金属的反应

点燃

S+O2=====SO2S+H2=====H2S

第二节硫的氢化物和氧化物

一、硫的氢化物―――硫化氢

1、硫化氢的的理性质

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无色、有剧毒的气体,能溶于水,常温常压1体积水能溶解2.6体积的硫化氢。

2、硫化氢的化学性质:热不稳定性H2S====H2+S

点燃

可燃性2H2S+3O2===2H2O+2SO2(完全燃烧)(火焰淡蓝色)2H2S+O2===2H2O+2S(不完全燃烧)

还原性SO2+2H2S=2H2O+3S

3、氢硫酸

硫化氢的水溶液是一中弱酸,叫氢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和还原性。

二、硫的氧化物

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常温常压1体积水可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是一种没有颜色易挥发的晶体,熔沸点低。

2、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与水直接化合生成亚硫酸,是亚硫酸的酸酐,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可以使品红溶液腿色,但漂白不稳定。

SO2+H2O====H2SO3(这是一个可逆反应,H2SO3是一种弱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

3、二氧化硫的制法Na2SO3+H2SO4===Na2SO4+H2O+SO2↑

第三节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

一、方法和原料

方法:接触法

原料:黄铁矿(主要成份是FeS2)、空气、水和浓硫酸

二、反应原理和生产过程

步骤主要反应主要设备

点燃

二氧化硫制取和净化4FeS2+11O2===2Fe2O3+8SO2沸腾炉

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2SO2+O2===2SO3接触室

三氧化硫氧吸收硫酸生成SO3+H2O=H2SO4吸收塔

思考:1、为什么制得二氧化硫时要净化?(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

2、为什么吸收三氧化硫时用浓硫酸作吸收剂而不用水呢?(用水吸收时易形酸雾,吸收速度慢,不利于吸收,而用浓硫酸吸收时不形成酸雾且吸收干净,速度快。)
第四节硫酸硫酸盐
一、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98.3%的硫酸是无色粘稠的液体,密度是1.84g/mL,难挥发,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二、浓硫酸的特性

脱水性与蔗糖等有机物的炭化吸水性―用作干燥剂强氧化性

2H2SO4(浓)+Cu===CuSO4+2H2O+SO2↑(此反应表现H2SO4(浓)具有氧化性又有酸性)

H2SO4(浓)+C=CO2↑+H2O+2SO2↑(此反应只表现H2SO4(浓)的氧化性)

注:H2SO4(浓)可使铁、铝发钝化,故H2SO4(浓)可铁或铝容器贮存

四、硫酸盐

1、硫酸钙CaSO4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O(用作绷带、制模型等)

2、硫酸锌ZnSO4皓矾ZnSO4.7H2O(作收敛剂、防腐剂、媒染剂)

3、硫酸钡BaSO4,天然的叫重晶石,作X射线透视肠胃内服药剂,俗称钡餐。

4、CuSO4.5H2O,蓝矾或胆矾,FeSO4.7H2O,绿矾

五、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先加盐酸酸化后加氯化钡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则证明有硫酸根离子存在。

第六节氧族元素

一、氧族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氧(O)硫(S)硒(Se)碲(Te)钋(Po)

二、原子结构特点

相同点: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

不同点:核电荷数不同,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不同

三、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详见课本91页)

1、从O→Po单质的熔点、沸点、密度都是逐渐升高或增大

2、从O→Po金属性渐强,非金属性渐弱。

3、与氢化合通式:H2R,气体氢化物从H2O→H2Se的稳定性渐弱

4.与氧化合生成RO2型或RO3型的氧化物,都是酸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渐弱。

硫的用途:制硫酸、黑火药、农药、橡胶制品、硫磺软膏SO2用于杀菌消毒、漂白

精选阅读

2020高一数学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一数学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0高一数学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1(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5.函数的模型
检验
收集数据
画散点图
选择函数模型
求函数模型
用函数模型解释实际问题
符合实际

高一化学教案:《硫、硫酸》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一化学教案:《硫、硫酸》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化学教案:《硫、硫酸》教学设计

[目的]:

1、使学生掌握硫的主要性质;

2、了解硫的重要用途。

[课型]:

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重点]:

硫的性质

[教法]:

比较法和讲练法

[教具]:

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坩埚钳、铜丝、硫、铁粉

[复习旧课]: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讲评作业。

[引入新课]:

比较卤族元素的知识来引入新课。

[新课]:

第三章 硫 硫酸(板书)

第一节 硫(板书)

一、硫的物理性质:(板书)

复习初中所学过的有关硫的一些知识,简要介绍一些硫的知识及重要性。

硫的物理性质:黄色,很脆,固态,密度约为水的2倍,不溶于

水,易溶于二硫化碳。

二、硫的化学性质:(板书)

通过比较硫和氧的反应,来推知硫的化学性质。

1、硫跟金属的反应:(板书)

演示实验:P63,3-1

现象: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铜。

化学方程式: △

2Cu + S === Cu2S

演示实验:P64,3-2

现象:移开酒精灯,反应继续红热地进行,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

化学方程式: △

Fe + S === FeS

比较硫和金属,氧和金属,氯和金属的反应。

结论:硫能跟许多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硫化物,但硫的非金属性比氧和氯弱。

2、硫跟非金属的反应:(板书)

复习初中硫和氧气的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

S(固) + O2(气) == SO2(气) + 296.6KJ

介绍硫和氢气的反应: △

S + H2 === H2S

三、硫的用途:(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内容,介绍硫的用途。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P65,1、2、3

高一物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


高一物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
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认识形变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3.弹力有无的判断:(1)定义法(产生条件)(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3)假设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弹性与弹性限度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
度,发生了塑性形变。探究弹力弹力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

111=+并联:k=k1+k2kk1k2

第二节研究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即:f=N()4.
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01。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弹力),相对运动/趋势。
7.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相对运动速度无关。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9.计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研究静摩擦力静摩擦力
1.当物体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2.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限度,这个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
3.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4.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外部受力情况决定,与正压力无关,平衡时总与切
面外力平衡。0≤F=f0≤fm5.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m=0N;(≤0)

6.静摩擦有无的判断:概念法(相对运动趋势);二力平衡法;牛顿运动定律法;假设法(假设没有静摩擦)。

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

力的图示1.力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定量)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2.图示画法:选定标度(同一物体上标度应当统一)
,沿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比例画一线段,在线段末端标上箭头。3.力的示意图:突出方向,不定量。力的等效/替代力的等效替代
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2.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关系。
3.实验: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切矢量的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的计算1.方法:公式法,图解法(平行四边形/多边形/△)
2.三角形定则:将两个分力首尾相接,连接始末端的有向线段即表示它们的合力。3.设F为F1、F2的合力,θ为F1、F2的夹角,则:

F=F1+F2+2F1F2cosθ

22

tanθ=F2sinθF1+F2cosθ

θ22F1+F2,当两分力大小相等时,F=2F1cos2

当两分力垂直时,F=4.

(1)F1F2≤F≤F1+F2(2)随F1、F2夹角的增大,合力F逐渐减小。(3)当两个分力同向时θ=0,合力最大:
F=F1+F2(4)当两个分力反向时θ=180°,合力最小:F=F1F2(5)当两个分力垂直时θ=90°,F2=F1+
F2

22

分力的计算1.分解原则:力的实际效果/解题方便(正交分解)2.受力分析顺序:G→N→F→电磁力

第五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如果几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寻找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物体保持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2.物体如果受到共点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就叫做共点力的平衡。
3.二力平衡是指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平衡条件是这两个离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力亦是如此。
4.正交分解法:把一个矢量分解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上,利于处理多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矢量(力)作用分解。

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作用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物体对它的作用力,这种相互作用力
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力的性质:物质性(必有施/手力物体),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同:等大,反向,共线
异:相互作用力具有同时性(产生、变化、小时),异体性(作用效果不同,不可抵消),二力同性质。平衡力不具备同时性,可相互抵消,二力性质可不同。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牛顿第三定律适用于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状态无关。二力的产
生和消失同时,无先后之分。二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各自分别产生作用效果。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

第三章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

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

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形成条件(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地势平坦,耕地广阔,地广人稀。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

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

(4)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为主

2、水稻种植业:

(1)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2)区位条件:①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②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利于耕作③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④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3)特征: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

3、混合农业

(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

(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

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

休耕和轮作、(有利于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农忙(播种5-6月、收割11-12月)正式放牧的闲时。

③灵活的生产选择:根据市场确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4)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①气候:气候温暖湿润②地形:平坦开阔③土壤:土壤肥沃④水源:灌溉条件好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②交通便利③市场广阔,面向国际市场④机械化水平高⑤科技水平高⑥政府鼓励扶持

4、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地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2).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区位条件:①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③距海港近、水陆交通便利。

(4)措施:①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②围栏放牧,划区轮牧③开辟水源,种植饲料④改善交通条件

4、其他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主要特点

迁移农业

某些原始部落地区

生产力水平低,“刀耕火种”

影响生物多样化;气候恶化

乳畜业

发达国家,我国大城市周围等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大城市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对牛奶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大

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

受城市分布的影响大;

集约化程度高等。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原料、土地、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技术、动力(能源)工农业基础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11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