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一化学教案:《硫、硫酸》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一化学教案:《硫、硫酸》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化学教案:《硫、硫酸》教学设计

[目的]:

1、使学生掌握硫的主要性质;

2、了解硫的重要用途。

[课型]:

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重点]:

硫的性质

[教法]:

比较法和讲练法

[教具]:

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坩埚钳、铜丝、硫、铁粉

[复习旧课]: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讲评作业。

[引入新课]:

比较卤族元素的知识来引入新课。

[新课]:

第三章 硫 硫酸(板书)

第一节 硫(板书)

一、硫的物理性质:(板书)

复习初中所学过的有关硫的一些知识,简要介绍一些硫的知识及重要性。

硫的物理性质:黄色,很脆,固态,密度约为水的2倍,不溶于

水,易溶于二硫化碳。

二、硫的化学性质:(板书)

通过比较硫和氧的反应,来推知硫的化学性质。

1、硫跟金属的反应:(板书)

演示实验:P63,3-1

现象: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铜。

化学方程式: △

2Cu + S === Cu2S

演示实验:P64,3-2

现象:移开酒精灯,反应继续红热地进行,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

化学方程式: △

Fe + S === FeS

比较硫和金属,氧和金属,氯和金属的反应。

结论:硫能跟许多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硫化物,但硫的非金属性比氧和氯弱。

2、硫跟非金属的反应:(板书)

复习初中硫和氧气的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

S(固) + O2(气) == SO2(气) + 296.6KJ

介绍硫和氢气的反应: △

S + H2 === H2S

三、硫的用途:(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内容,介绍硫的用途。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P65,1、2、3

扩展阅读

高一化学教案:《硝酸· 硫酸》教学设计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化学教案:《硝酸· 硫酸》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高一化学教案:《硝酸· 硫酸》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科学探究的主要特征是自主性、探究性和开放性。[1]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拓展问题空间,增强实验内容的开放性;鼓励学生用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实验,提高实验过程的探究性;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是浅层次的,主要是被化学实验过程中那些丰富多彩的现象吸引而产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是深层次的,是要求学生对迷人现象背后的自然规律产生兴趣,对探究的过程产生兴趣。在一般的化学实验课中,学生只要根据给定的实验方案一步一步操作,并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于给定的实验手册中,再填空式的写上实验结论和解释,就算完成了实验,在这种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是无法充分得到发挥的,更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是要以化学实验为载体让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活动,自觉地根据科学探究程序进行化学实验,并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分析处理化学实验问题。

要增强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进行科学探究的自主性,一是要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二是要让学生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学生先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再选择一些有一定探究性的实验素材,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依照探究程序作尝试性的探究,最后逐步过渡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该设计抓住了这部分内容的四个特点:

① 重视知识的构建。浓硫酸、硝酸的主干知识是强氧化性,本节课通过实验来构建这些主干知识。

② 重视环境教育。由于浓硫酸、硝酸的反应均有污染物产生,因此实验改进的一个重心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③ 加强思想方法教育。本节要突出运用分类观和氧化还原观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的特点。从而理解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表现在硫、氮元素价态的变化上。运用内外因的关系理解量变引起质变,加深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④ 运用比较归纳法进行学习。

2.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基础

经过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不少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于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问题也留有深刻印象。结合初三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酸的主要性质(通性),对于氢前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规律非常熟悉。这为研究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知识支持。本节课在两个环节上特别注意了知识上的承前启后:

① 先运用分类法,从物质类别、化合价等角度预测硫酸和硝酸的性质。

② 实验探究之后,对金属与酸的反应进行全面小结。

(2)实验技能基础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基本熟悉了实验探究的程序,并在化学实验过程得到多次体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更加贴近科学探究的方式。学生也接触过一些微型实验,但没有使用过注射器和小药瓶。基于以上分析,我在学生动手前引导他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该实验药品有强腐蚀性、产物有污染,一定做好自我和他人防护。②如何巧用注射器取液体和气体药品。③如何解决小药瓶内压强过大的问题。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 基本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认识硝酸的氧化性、浓硫酸的氧化性及其特性;对金属与酸的反应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逐步掌握比较研究法,进一步形成交流、反思、评价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设置适宜难度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体会到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

2. 开放性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运用氧化还原观和分类观,分析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的特点。通过探究NO3-是否具有氧化性,深化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

过程目标:能开发新型仪器功能与使用方法,从而进一步优化实验步骤。并能从实验探究中提升技巧和反思不足。

情感目标:运用内外因的关系理解量变引起质变,加深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3. 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

浓硫酸、硝酸的主干知识就是强氧化性,它们能与绝大部分金属反应,也能氧化一些非金属,反应的特点是浓硫酸、硝酸中的硫、氮元素被还原,生成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这是区别于初中知识的最大之处。因此将它确定为教学的重点,通过理论进行构建,再用实验进行验证。

4. 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确定

学生虽然已经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但面对陌生仪器、具有强腐蚀性的药品的使用和环境污染问题,要考虑的问题还是很多,相当有挑战性。因此,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的活动。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探究法、对比研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2. 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措施

长期以来,涉及到浓硫酸、浓硝酸等危险实验和污染实验时,如果只是看录像,就浪费了非常好的探究资源。这一直是化学老师非常棘手的问题,该实验设计很巧妙地解决了此矛盾。经过上百次实验,我终于摸索出现象明显时药品的最小用量和实验技巧。而整个实验过程,都体现出了环保和人文的思想,包括一次性手套的使用、各个实验装置的使用都从最大限度上保护了学生。本节课选用和开发的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实验探究上,这就要求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拓展问题空间,增强实验内容的开放性。它以浓硫酸、硝酸与铜反应为载体,让学生自主的开展探究活动,自觉地根据科学探究程序进行化学实验,并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分析处理化学实验问题。尤其是在微型化、绿色化、安全化的实验仪器开发上体现了探究的开放性。

3. 问题情境的开放性措施

整节课时在几个问题下驱动任务贯穿而成的,其中创设出来的问题情境开放性较大的有:

问题

设计目的及作用

① 你觉得硫酸和硝酸会氧化哪些物质?

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观和分类观来预测物质的性质。为实验探究的进行打下物质基础和提供思路。

②今天我们用铜来验证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请讨论实验方案。注意思考:

a.如果反应会有何现象?

b.如何证明反应发生,如何检验产物?

c.注射器在实验中有什么特殊的用途?

通过前面知识与方法的准备,让学生自行思考总结出实验探究的方案。为让学生进一步优化设计思路,提示学生的三个问题将复杂的问题拆分,将难点逐个击破。

③试对以上实验进行对比和类比,结合金属与酸的反应,就稀、浓硫酸,稀浓硝酸的氧化性得出一些规律和结论。

通过比较归纳法对金属与酸的反应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④观察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现象体现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

培养学生应用已知化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⑤向硝酸钠溶液中加入铜片,无明显现象,但再加入稀盐酸后产生红棕色气体,为什么?请谈谈对氧化剂、还原剂的新的认识。

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和提升,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4.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措施

本节课鼓励学生用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实验,提高实验过程的探究性;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探究活动主要经历了如下的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引入】 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对盐酸、硫酸、硝酸进行分类,并预测它们的性质。

【点评】也就是说分为强氧化性酸和非强氧化性酸两类。

【提问】我们今天就用实验来研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你觉得它们会氧化哪些物质呢?

【板书】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

回答,学生1:分两类,因为浓硫酸、硝酸不能用于制氢气,所以我预测他们的氧化性比盐酸强。

学生2:从化合价的角度看,盐酸中Cl的化合价位-1价,是最低价,只能升高,体现还原性。而硝酸中的N、硫酸中的S化合价均处于最高价,只能降低,表现氧化性。

思考、回答:

生3:一些还原剂,如:金属单质,一些非金属单质,如碳。

生4:还有Fe2+、I—等一些低价盐。

巩固利用分类观、氧化还原观分析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的方法。

【提问】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药品来来研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你会选什么样的物质呢?

【追问】那选什么样的金属呢?

【布置任务】今天实验室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活泼金属单质——铜来验证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

【引导】讨论:1.实验方案,2.预测实验现象,3.如何证明反应发生,如何检验产物?4.注射器在实验中有什么特殊的用途。

【提问】请一组同学派代表来说说你们的思路。

【追问】那么我们如何检验是否有生成的产物?

【追问】但如果装置中本来有空气,NO一产生就被氧化成红棕色,就无法与NO2区分了,怎么办呢?

【点评】太棒了,充分地开发了注射器的用途。下面咱们就按这个思路,4人一小组完成实验。注意学案中的实验提示。

【提问】下面我请几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实验情况。先从浓硝酸的情况说起。

【点评】很好!溶液呈绿色是由于红棕色气体部分溶解于蓝色溶液造成的。那稀硝酸的情况如何?

【提问】谁来汇报一下硫酸反应的情况。

【布置任务】其他同学的实验现象有没有补充?如果没有,就请你们完成这三个反应的表达式。

【小结】各实验的现象及反应。

【布置任务】试对以上几组实验进行对比和类比,结合金属与酸的反应,就稀、浓硫酸,稀浓硝酸的氧化性得出一些规律和结论。

【点评】浓、稀硝酸和浓硫酸能氧化不活泼的金属,说明他们具有强氧化性。

【小结】利用学生汇报结果进行总结

多人回答:既然是验证强氧化性,选金属单质,品种多,现象明显。

大部分学生回答:我们可以选弱一些的还原剂,如不活泼的金属。

讨论方案、预测实验现象、汇报:

生5:需做4组实验,实验方案:铜与浓硫酸;铜与稀硫酸;铜与浓硝酸;铜与稀硝酸

生6:产物预测:硫酸被还原后可能会产生SO2,硝酸被还原后可能会产生NO或NO2,浓度不同可能剧烈程度不同,可能产物有差异。铜被氧化后会生成蓝色的铜盐。

生7:若想检验SO2,用注射器吸取气体注入装有品红的药瓶中。不管哪个生成的是NO,因为NO2为红棕色、NO为无色但遇空气后会变红,所以还是很好辨认的。

[同学生有点骚动,有人马上提出异议]

生8:同样还是可以利用注射器实现,现将小药瓶中的空气抽出,反应后再注入空气检验的生成。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现象很鲜明,大家很兴奋,气氛空前高涨

汇报:实验现象

生9:观察到铜片溶解,溶液变绿,产生了红棕色气体。说明反应生成了NO2和硝酸铜。

生1:铜片溶解,溶液变蓝,注入空气后气体变为红棕色,但与1号瓶相比颜色淡了很多。

我认为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了NO、硝酸铜和水。

生10:用注射器将3号瓶的气体抽出注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有SO2生成。

生11:4号瓶无明显现象。但由于铜片加热后放入,产生了一些白雾,可能是水气。经检验无SO2生成。

完成、汇报化学表达式

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生1:从与是否与铜反应的角度看,浓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的强。从剧烈程度上看,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的强。同时,从反应条件上来看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硫酸还要强。

生12: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由+6价硫体现,稀硫酸具有弱氧化性由H+体现。浓硝酸和稀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均由+5价N体现)。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是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是NO,浓硫酸的还原产物一般是SO2。

通过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流程:

确定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现象、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实验产物、分析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比较异同、探寻规律并进行归纳总结,获得氧化性酸与金属单质、具有还原性非金属单质反应的一般规律。

【提问】铜都能与浓硫酸、硝酸反应, 你是否能提出新的问题?

【演示实验】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1.铝与浓硝酸(试管实验)2.锌与浓硝酸(装置见右图)

【讲述】很明显,锌能与浓硝酸反应。 但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看,铝更活泼,更应该能被浓硝酸氧化。原因是常温下,铁、铝能被浓硝酸、浓硫酸钝化,即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继续进行。所以可以用铁罐车、铝罐车运输这两种浓酸。

思考、质疑:那活泼金属能被它们氧化吗?

观察:1.无明显现象

2.迅速产生大

量红棕色气体。

质疑:铝比锌活泼,为什么锌与浓硝酸迅速反应而铝没有?

学生倾听,记笔记

通过实验,设置疑点,引导学生进一步全面认识金属与酸的反应以及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

【过渡】刚才我们是用一种金属作为还原剂研究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下面我们看看其它的还原剂与它们反应的情况。

【演示实验】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思考】请同学们分析实验现象:上述实验体现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

【追问】这个黑色固体你觉得是什么?哪来的气体呢?

【实验思考题】向硝酸钠溶液中加入铜片,无明显现象,但再加入稀盐酸后产生红棕色气体,为什么?

【启发】请谈谈对氧化剂、还原剂的新的认识。

观察

回答,生13:生成黑色疏松多孔的物质还有大量气体。

生13:可能是碳。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生成的碳。在受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的CO2和SO2。热量来源于浓硫酸遇水放出的热。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及强氧化性。

思考、分析:HNO3具有强氧化性,但NO3-不具有强氧化性

回答:化合价只能帮助我们预测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还可能与溶液的浓度、酸度有关系。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应用已知化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一、硝酸(强氧化性)

4HNO3(浓)+Cu=Cu(NO3)2+2NO2↑+2H2O

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

二、浓硫酸(强氧化性)

Cu+2H2SO4(浓) =△= CuSO4+SO2↑+2H2O

C+2H2SO4(浓) =△=CO2↑+2SO2↑+2H2O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 学生学习效果

为了保证探究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学生没有提前预习,也没有带教材进入课堂。很明显,通过近一个学期关于“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学生已经适应了这种学习模式。遇到一个新的探究问题时能从容地从理论上去预测和从实验上去验证,并且也熟悉了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经过自己主动完成地研究,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也是非常牢固的。

2. 教师自身教学效果

本节课作为区级展示课,受到了同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大家认为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课堂文化。设计精巧、线条流畅,预设目标恰当,层次逐渐加深,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两条主线即: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引导学生对比研究的活动,脉络清晰,相辅相成,很好地完成了预期设定的三维目标。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实验探究内容的设计堪称创新,把复杂、危险、有污染的演示实验化为简单的学生实验,既微型又环保,既易操作又有明显现象。小药品和注射器的使用包括浓硫酸与蔗糖的反应实验也作了环保处理,处处体现出对新仪器和新技术的挖掘与开发。

对于实验探究的开放性的研究,我在平行班采用了不同的探究程序。一个班的开放度非常大,布置任务后让学生自己讨论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现象,总结实验问题。而另一个班是指导学生先讨论,汇报实验方案和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之后再实验。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前者学生肯定会因考虑不周而出现不少问题,但随后的讨论和改进让他们理解深刻。后者循序渐进,学生通过充分讨论,未雨绸缪,实验实施中可避免不少错误。今后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在实验的各个阶段中自主的去探究,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自主性。

高一化学教案:《氨 硝酸 硫酸》教学设计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教案:《氨 硝酸 硫酸》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一化学教案:《氨 硝酸 硫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究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

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重点: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仪器:烧杯、烧瓶、铁架台、滴管、导管、玻璃棒、试管、酒精灯、酚 酞试液、棉花、试管夹、NH3、HCl、NH4Cl、Ca(OH)2

教学过程:

[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液氨泄漏 :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简要介绍合成氨发展史

[问题]

1、为什么在液氨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 一、 氨

1、NH3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实验4-8] 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结论: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分析] NH3+H2O NH3·H2O NH4++OH-

NH3+H2O NH4++OH-

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NH3·H2O NH3↑+H2O

[板书] NH3+H2O NH3·H2O NH4++OH-

[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分:分子 、离子 。

[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3+HCl=NH4Cl

NH3也可与其它酸反应,例: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讲解] 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于O2、NO、NO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3)NH3与O2的反应: 4NH3+5O2 4NO+6H2O

[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

[板书]3、NH3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铵盐和碱加热的方法来制取NH3。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板书]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提问]:

1 能否用浓硫酸干燥NH3?

2 能否使用NH4HCO3、NH4NO3?为什么?

3 使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有什么优点?

[过渡]氨与酸反应形成氨盐,我们下面分析铵盐的性质

[板书]4、铵盐

[讲述]铵盐是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是晶体,能溶于水。

[板书]主要化学性质:

(1)铵盐受热易分解:

[实验]加热NH4Cl观察现象,是否升华?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4Cl NH3↑+HCl↑、 NH3+HCl= NH4Cl

NH4HCO3 NH3↑+H2O+CO2 ↑

[讲解]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例:

(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板书](2)铵盐与碱的反应:(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强调]这个性质是一切铵盐的共同性质,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

NH4+的存在。

[注意事项]:

实验条件:浓溶液或固体,加热。

较稀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先浓缩,后检验。

[板书]5.NH3的用途:

[讲述]可用于氮肥工业及其他化工产业上(如:制纯碱),制冷剂。

[思考交流]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讨论]: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后,再通入足量的CO2,发现有NaHCO3晶体析出,为什么?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

附板书计划:

一、 氨

1、氨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3·H2O NH4++OH-

(2)NH3与酸的反应:NH3+HCl=NH4Cl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3)NH3与O2的反应: 4NH3+5O2 4NO+6H2O(工业上制硝酸)

3、NH3的实验室制法: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4、氨盐

(1)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Cl NH3↑+HCl↑、 NH3+HCl= NH4Cl

NH4HCO3 NH3↑+H2O+CO2 ↑

(2)铵盐与碱的反应:(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5、氨的用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稀硫酸的性质;探究浓硫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

2.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4.通过实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辅助手段: 投影。

教学过程

[新闻导课]今年1月29日、2月23日,清华大学机电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用火碱、浓硫酸将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头黑熊双目失明。这一故意残害动物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同时,“高材生为何会犯如此低级错误?一个‘好学生’为什么没有必然成为一名好公民”的疑问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讨论与深入的思考。

[沉思]刘海洋为何用浓硫酸残害黑熊?浓硫酸又具有哪些重要性质?

[复习投影] 描述下列的实验(见附图)现象,并说明稀H2SO4的性质。

[练习]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Zn+H2SO4--- Zn+2H+ = Zn2++H2↑

NaOH+H2SO4----- OH-+H+ = H2O

Fe2O3+H2SO4---- Fe2O3+6H+ = 2Fe3++3H2O

BaCl2+H2SO4--- Ba2++ SO42— = BaSO4↓

[设问]实验室制氢气时选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和硝酸,为什么?

[板书]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引言] 浓硫酸和稀硫酸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呢?

[提问]实验室制取氯化氢,为什么用浓硫酸与固体食盐共热?利用浓硫酸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难挥发性。

[板书](一)硫酸的氧化性

1.浓硫酸的特性

(1)难挥发性—制挥发性酸

[提问]在实验室里常用浓硫酸干燥气体,利用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板书] (2)吸水性

[思考] 因为浓硫酸难挥发,所以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浓度、质量都不发生变化,这样说对吗?

[演示实验] 蔗糖炭化:将一定量的蔗糖放入小烧杯中,加入浓硫酸。

[学生观察] 现象:①蔗糖由白→黑;

②生成的黑色物质呈面包状;

③闻一闻有刺激性气味。

[教师启发]解释现象:①浓H2SO4与蔗糖(C12H22O11)作用,按水分子的组成脱去蔗糖分子中的H、O,生成C和H2O。

[板书] (3)脱水性

现象本质:

[分析] 蔗糖炭化现象:②③黑色物质疏松多孔(学生答有气体),气体是怎么形成的,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讲解] 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炭化后,又吸水放热,使其继续被浓H2SO4氧化。

[板书] 2、强氧化性

[实验4-9] 铜与浓硫酸反应,并检验生成的气体?

[观察现象] ①固:红→黑

②液:无→棕黑→蓝色

③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使品红溶液退色。

[板书](1)Cu+2H2O4(浓)Cu(SO4)2+O2↑+2H2O

[引导分析] (1)铜片变黑,黑色物质是什么?怎么生成的?

(2)怎样鉴别生成的气体?教师要启发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思考] 回答在上述反应中:

(1)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各是什么物质?

(2)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

(3)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

[讲解]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Cu是H之后较不活泼的金属元素,稀硫酸不能与Cu反应。实验证明,浓硫酸能把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之后的金属(除Pt,Au)氧化成金属硫酸盐,浓硫酸本身被还原生成SO2。

[练习] 写出浓硫酸与汞反应、与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启发] Cu,Hg,Ag是H之后的较不活泼的金属,那么H之前的金属是否就更容易被浓H2SO4氧化呢?

[板书]氧化大多数金属:生成物中金属显高价,同时生成二氧化硫。

[讲述] 常温Al,Fe钝化。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教师启发钝化在实际中的应用:铝铁容器盛装浓硫酸。

[分析]蔗糖炭化中的刺激性气味?

[板书](2)氧化某些非金属如C,S,P等(浓硫酸的还原产物一般为二氧化硫)。

C+2H2SO4(浓)CO2↑+2SO2↑+2H2O

2H2SO4(浓)+S====3SO2↑+2H2O

[教师]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某些非金属,又能氧化大多数金属,那么能否氧化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呢?如实验室为什么不用浓H2SO4制取及干燥H2S?

[板书] (3)氧化某些还原性化合物

2NaI+H2SO4(浓)===Na2SO4+I2+SO2↑+2H2O

H2S+H2SO4(浓)==S↓+SO2+2H2O

[问题] 实验证明:浓H2SO4的特性,稀硫酸都没有;稀H2SO4的性质,浓H2SO4不完全具有。为什么浓、稀H2SO4性质有这么大差别呢?让我们一起分析。

[师生共同分析]上述反应中浓H2SO4的氧化性由其分子中什么原子引起?稀H2SO4 也具有氧化性,两者相比有何差别?可举例说明。

浓H2SO4的氧化性由其分子中S(+6)(最高价)引起。稀硫酸也有氧化性,如Zn+2H+====Zn2++H2↑,由H+表现,而Cu+H2SO4(稀)不反应。可见,H+的氧化性比S的氧化性弱且还原产物不同。

[小结]略

[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究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

2、通过学生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在浓硝酸和稀硝酸的对比学习中,渗透“量变和质变”的辨证规律。

4、通过介绍化学家的故事,使学生树立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教学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玻尔巧藏诺贝尔金奖章

丹麦有位叫玻尔的科学家,37岁时他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玻尔被迫离开即将被德军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奖章留在实验室。玻尔把金奖章溶解在盛有王水的试剂瓶里。后来,纳粹分子窜入玻尔实验室,那个试剂瓶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战争结束后,玻尔从王水中把金还原出来,并重新铸成奖章。而玻尔配制王水的主要组成之一是“硝酸”。

[板书] (二)硝酸的强氧化性

[设疑]硝酸有酸性,能否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演示]浓硝酸与Cu反应

[讲解]从实验现象“红棕色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物中是N02而非H2。进一步从氧化还原反应说明反应的本质是+5价的氮得电子能力比H+1强。

[学生实验]比较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Cu反应

[记录并讨论]

反 应 现 象

产 物

浓硝酸+Cu

1、Cu片:有大量气泡产生

2、溶液颜色:无色变为绿色

3、气体颜色:红棕色

4、反应剧烈程度:剧烈

5、触摸容器外壁:很热

Cu(NO3)2、NO2和H20

稀硝酸+Cu

1、Cu片:有气泡产生

2、溶液颜色:无色变为蓝色

3、气体颜色:无色

(打开止水夹后)无色变为红棕色

4、反应剧烈程度:缓慢

5、触摸容器外壁:温热

Cu(NO3)2、NO和H20

[板书]1、与金属反应:

Cu +4HN03(浓)=Cu(NO3)2 + 2NO2↑+ 2H20

3Cu +8HN03(稀) 3Cu(NO3)2 + 2NO↑+ 4H20

[讲述]除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能与所有金属反应;当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为1:3混合时,就配制成玻尔的“王水”溶液,王水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可以溶解金,铂等不溶于硝酸的金属。

[设问]比较浓硫酸的性质,浓硝酸能否与非金属反应?

[练习]与非金属反应: C+HNO3(浓)S+HNO3(浓)P+HNO3(浓)

[板书]2、与非金属反应:

C+4HNO3(浓)=CO2↑+4NO2↑+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P+5HNO3(浓)=H3PO4+5NO2↑+H2O

[提问]硝酸与哪些金属及非金属反应?产物是什么?硝酸浓度与还原产物有什么关系?

[小结] 反应规律:

①除Au、Pt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能氧化所有的金属。

②常温下Fe、Al等金属在浓HNO3中发生“钝化”。

③硝酸越浓,其氧化性越强。如稀HNO3可使石蕊试纸变红,而浓HNO3可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④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HNO3反应不生成H2,浓HNO3的还原产物为NO2,稀HNO3的还原产物为NO。活泼金属与极稀HNO3反应时,还原产物复杂,可为NO、N2O、NH4NO3等。

⑤非金属单质可被HNO3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含氧酸。

⑥王水(浓HNO3和浓HCl按体积比1:3配制)具有更强的氧化性,能溶解Au、Pt。

[强调]反应物或条件不同,硝酸反应产物发生变化:NO2、HNO2、NO、N2O、N2、NH3。

如:4Zn+10HNO3=4Zn(NO3)2+N20+5H2O

[板书]注意:4Zn+10HNO3(稀)=4Zn(NO3)2+N20+5H2O

[设疑]浓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是否也剧烈?

[学生实验]浓硝酸十铝片

[讲解]钝化原理:铁、铝与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表面被氧化为牢固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酸与内层金属进一步反应。

[板书]3、铁、铝与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常温下发生钝化。

[提问]浓硝酸的运输和贮存可用何种物质制的容器?

[展示]一瓶呈黄色的浓硝酸,问为什么呈黄色?

[板书] 4、不稳定性

光照

4HN03 == 2H20+ 4NO2↑+ 02↑

[提问]硝酸应如何贮存?

[设疑]有人认为,“比较浓硝酸和稀硝酸的还原产物的化合价,浓HN03中的氮 从+5降为+4,而稀HN03,中的氮从+5价降为+2,从化合价变化可以判断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从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Cu反应。剧烈程度分析。

[讲述]硝酸用途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等;在实验室里,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

[小结]略

[作业]

高一化学教案:《接触法制硫酸》教学设计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一化学教案:《接触法制硫酸》教学设计,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高一化学教案:《接触法制硫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表述接触法制硫酸的三个重要阶段、反应原理及主要设备的名称、构造和作用。

(2)能说明黄铁矿锻烧前粉碎的原因,通入强大空气流的目的、炉气净化的原因和方法。

(3)能说明热交换器怎样进行热交换,吸收塔怎样吸收三氧化硫的。

(4)能解释和说明加快和充分吸收三氧化硫的措施。

(5)能说出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的危害、酸雨的成因及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6)能说出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及防止污染的一些措施,增强环境意识作环境保护的宣传者、行动者。

(7)能通过本节的学习,说明工业生产中加快反应,提高原料利用率,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8)掌握多步反应计算题的简单解法即关系式法。

【教学重点】接触法制硫酸的化学反应原理,环境污染的危害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主要设备的构造和物料流动的方式、有关的化工生产原理。

【教学过程】

[投影]学习目标即教学目标

[叙述引入]同学们,我们初中学习过硫酸的知识,硫酸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它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和国防建设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投影]硫酸可以用来制化肥,如磷肥、氮肥等。可以在金属加工和金属制品电镀以前,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膜,可以制取许多有实用价值的硫酸盐,如硫酸铜、硫酸亚铁等,还可用于精炼石油,制造炸药、农药、染料等,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

[设疑引入]硫酸有那么多用途,工业上是如何生产的呢?请同学们根据所学过的硫及其氧化物知识,讨论生产硫酸的原理。

[说明]许多同学想到用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这固然是一种方法,但根据我国资源情况,实际生产中通常用燃烧黄铁矿的方法来制取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是在接触室内进行的,因此,称为接触法制硫酸。

[投影板书]课题、标题及原理

[衔接过渡]接触法制硫酸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二氧化硫的制取和净化,第二阶段是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第三阶段是三氧化硫的吸收和硫酸的生成,我们看到一阶段。

[投影板书]第一阶段及反应原理

[讲述]分析讲述黄铁矿燃烧反应的方程式,交代配平方法(奇偶法)

[出示模型]讲解沸腾炉的构造。

[动画显示]沸腾炉内物料进出方式

[投影]思考讨论

1.焙烧黄铁矿的炉子为什么叫沸腾炉?黄铁矿为什么要粉碎?为什么通入强大的空气流?燃烧黄铁矿为什么不要多加燃料?

2.为什么通入接触室的混全气体必须净化?怎样净化?净化后气体成分是什么?

[强调讲述]黄铁矿燃烧反应是放热的,故燃烧的黄铁矿不需要多加燃料,扩大反应物的接触面,通入强大的空气流可以加快反应,提高原料利用率,这种方法常用于工业生产中。

[衔接过渡]被净化后的炉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氧气和氮气,常温下较难转化为三氧化硫,加热到400~500℃,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较快地转化为三氧化硫,请写出反应方程式,说明反应特点。

[投影板书]第二阶段及有关反应原理

[反馈矫正]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说明书写方程式,注意事项,交代清楚反应的特点,说明高温和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缩短生产时间,提高效率。

[动画显示]气体流向。

[投影]填空

3.接触室中热交换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接触室出来的气体成分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讲述]热交换气中冷热气体的流向是相反的,冷的气体(SO2、O2、N2)被预热,而热的气体(SO3、SO2、O2、N2)被冷却,这种方式能够节约能源,在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

二氧化硫与氧气生成三氧化硫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从接触室出来的气体为三氧化硫、二氧化硫、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

[衔接过渡]从接触室内出来的混合气体,通入吸收塔内,三氧化硫被吸收转化为硫酸,该阶段称为三氧化硫的吸收和硫酸的生成。

[投影板书]第三阶段及反应原理

[投影]5.吸收三氧化硫为什么不用水和稀硫酸而用98.3%的浓硫酸?浓硫酸为什么必须从塔顶喷下?

[讲解]三氧化硫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用水或稀硫酸吸收三氧化硫易形成酸雾,酸雾的形成不利于气体三氧化硫被进一步吸收,吸收速度慢,且吸收不完全,98.3%的浓硫酸从塔顶淋下,气体由下往上,流向相反,充分接触,吸收更完全,由此看来工业生产上特别重视生产的速度及原料的利用率。

[出示模型]讲解吸收塔构造。

[动画显示]三氧化硫的吸收过程。

[总结归纳、动画显示]设备流程、生产流程。

[投影]6.接触法制硫酸分几个阶段?有几个重要反应?几种典型设备?几种净化方式?几个地方运用逆流原理?几个地方采用了加快反应的措施?几个地方采用了充分利用原料的措施?

[归纳讲述]同学们,我们通过接触法制硫酸的学习,了解了工业制硫酸的原理,但这还是不够的,工业生产中还有很多问题要处理,例如,如何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如何加快反应的进程,如何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如何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等等,这些都是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应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投影]练习题:燃烧1吨含二硫化亚铁90%的黄铁矿,在理论上能生产多吨98%的硫酸(设有1.5%的硫留在炉渣里)?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化学运算技能,同学们常用的方法是分步计算法,根据方程式先求出二氧化亚铁的质量,再求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质量,最后求出硫酸的质量,但这种方法要求的量太多、太麻烦,题目中只要求求出硫酸的质量,因此可以直接找到起始物质与最终产物硫酸的关系式求解。

解析:由工业生产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可得下列关系式:

设:能生成98%的硫酸x吨 FeS2 → 2SO2→ 2SO3→2H2SO4 120 2×981t×90%×(1-1.5%) xt×98% x=1.478这种计算方法叫关系式法,即根据多个有联系的方程式计算时,可以依据方程式式找到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式,直接计算求解。[设疑过渡]从吸收塔出来的气体叫尾气,其成分是什么?能否直接排入大气?另外,黄铁矿燃烧后的矿渣能否弃置,这是我们研究的另一重点内容,即环境保护。[分析讲述]矿渣弃置堆放既占地又污染环境,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矿渣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可以用来炼铁,变废为宝,吸收塔出来的气体是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硫,直接排入大气会造成环境污染,必需净化处理,通常用碱液吸收。[设疑深入]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到底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呢?[投影]7.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什么危害?酸雨怎样形成的?有何危害?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如何消除大气污染?8.环境污染分为哪几类?工业三废包含哪几方面?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是什么?[投影]环境污染的分类环境污染 大气 水 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土壤 农药、化肥及生活用品 食品

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播音]录音资料1:环境污染的危害 录音资料2:环境政策

录音资料3:环境的治理及保护[播放]录像资料1:环境污染的危害

录像资料2:环境的治理及保护[强调指出]我们每位同学都要做环境的坚定保护者,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注意环境保护的宣传,坚信,环境问题必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得到人类有效的解决,那时,祖国的天空会更蓝,河流会更清。[布置作业]书面作业:1.教材78页数题 2.教材87页3题

课外作业:调查我们周围的环境污染状况接触法制硫酸

高一化学教案:《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教案:《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化学教案:《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题是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科书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环境问题,最后教学内容落实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给自然环境、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等。总体的思路是先弄清楚有关污染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教材安排了三个内容: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环境的影响。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第二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性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最后综述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有关的预防措施。

本节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二氧化硫的相关知识。教材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二氧化硫,以此为基点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等相关性质进行探讨,同时简要介绍了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理解起着加深巩固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空气质量日报引入二氧化硫,让学生初识SO2,知道二氧化硫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从而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学习SO2,通过实验探究污染物SO2的性质、并了解酸雨的成因。最后学以致用,对比旧知识探讨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鉴别。

三、教案

课题

二氧化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及其特征;

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酸雨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及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实验探究的能力,以及敢于质疑、善于类比和迁移的学习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形成良好环境保护意识,珍爱家园——做地球的主人。

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

可逆反应

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通过学生探讨、设计实验,类比、归纳总结知识,形成系统知识体系。

2.启发引导:引导学生将SO2的漂白性与氯水的漂白作用比较;对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硫元素的化合价来理解。

3.多媒体辅助: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增大课堂容量,增强课堂效果。

仪器、用品

Na2SO3固体、浓硫酸、品红溶液、石蕊试液等;

矿泉水瓶、分液漏斗、试管、烧杯、酒精灯等;投影仪,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或者报纸上看到这样的空气质量预报,大家看,在表中城市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观看PPT

回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通过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带来什么危害?

讲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展示:酸雨危害环境图片:

过渡: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硫和氮的氧化物

板书: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提问:硫的氧化物有哪几种?

板书: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二氧化硫

过渡: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那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从何而来?

讲解:主要来源:硫和含硫物质的燃烧。

展示:硫单质:

硫作为一种重要非金属单质,是一种黄色晶体,俗称硫磺,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回答:酸雨

观看PPT

回答:两种;SO2、SO3

回答:煤、石油的燃烧;工业废气等

观察

激起学生环保意识。

了解硫单质的性质

过渡:S在空气中燃烧就生成了SO2,这是一瓶刚制好的二氧化硫气体,请大家观察,请一位同学来闻一下它的气味。

展示:二氧化硫气体

下面我们再往这瓶气体中加入一些水,注意观察。说明什么?

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板书:1物理性质

观察并回答:

无色气体

闻气体:刺激性气味

观察,回答:

矿泉水瓶被压扁,说明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无色有刺激性性气味,易溶于水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

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课堂,获取感官认识。

使用学生熟悉物品进行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过渡:SO2溶于水时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怎么证明?

说明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请一位同学来写一下反应的方程式:

提问:为什么要用可逆符号?

解释: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的同时,亚硫酸也在分解生成二氧化硫与水,反应是可逆的。

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问题讨论:我们学过的哪些反应是可逆反应?

练习:H2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可逆反应吗?

回答:有,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用pH试纸(通入石蕊试液中)

因为反应是可逆的

讨论回答:CO2与水

回答:不是,条件不同

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联系旧知识,形成对比

学以致用

过渡:既然我们得出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那它会具有什么性质?请大家完成下列方程式(请同学上台):

CaO+ SO2=

Ca(OH)2+ SO2=

结论: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板书:2化学性质

A.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过渡:我们发现SO2与CO2有很多相似的性质,那它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呢?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将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观察

提问:在前面我们学习过还有什么有漂白性?它们的原理一样吗?怎么鉴别?

加热

红色恢复说明什么?

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它的漂白原理是与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暂时的漂白

动手写方程式

回答:有,漂白性

观察:褪色

思考,回答:氯水;加热

观察:红色恢复

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它的漂白是暂时性的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对比学习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对比氯水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氯水

二氧化硫

原理

实质

效果

范围

板书:B.漂白性

讲解:由于二氧化硫可使品红褪色,我们经常使用品红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工业上就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草帽等。由于二氧化硫的漂白是暂时性的,所以这类草帽、纸久置后会恢复原来的颜色。

展示一张长期放置与空气中发黄的纸和一张刚印刷的纸。

一些不法厂家非法使用二氧化硫来漂白食物,食用这些食品会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

填表

培养学生对比总结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渡:在初中我们学过,如果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加热后呢?如果换成二氧化硫呢?我们来研究一下。

实验:二氧化硫通入石蕊试液中,然后加热。

提问:为什么?

引导:红色不能变回紫色说明什么?

什么酸?

能不能是亚硫酸?

结论:亚硫酸被氧化成硫酸

分析:为什么?看硫的化合价

结论: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它可被高锰酸钾、氯水、溴水等氧化

板书:C. 氧化性、还原性

回答:变红,加热变会紫色

现象:红色不会变回紫色

有酸存在

亚硫酸 硫酸

不能,分解

硫处与+4价,即可升高又可降低,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对比旧知识,探究新知识。培养学生找共性,分特性的学科思维。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结: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A.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B.漂白性

C. 氧化性、还原性

探究讨论:现有两支试管,分别收集有SO2和CO2两种气体,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结果,点评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学以致用。

课后思考:现有火柴若干、KMnO4溶液,烧杯(或试管)、木条、玻璃片、细线,请选用上述试剂和仪器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注意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提示:火柴头中含有硫单质)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A.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B. 漂白性

C. 氧化性、还原性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实验设计特别是知识点的安排和过渡上比较自然,整堂课较好的联系了生活实际,学生活动较多,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在二氧化硫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过渡中比较巧妙,联系初中所学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然后加热的现象,学生容易回想起来,以此对比二氧化硫,引导学生探究,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略相同性质、抓特性的学科思维。在教学中注重及时巩固知识,给学生开放性问题思考,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8734.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