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6.3物质的溶解性(第4课时)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6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4课时)
【学习目标】通过练习,结合溶解度曲线,加深对温度、溶解度、溶液的状态、溶液的质量分数之间联系的理解,能解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学习重、难点】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与溶液状态及质量分数的变化的对应关系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在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5gA物质,在6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0g物质,则A和B的溶解度比较则是()
A.A的溶解度大B.B的溶解度大
C.二者溶解度相等D.无法比较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40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4℃时,溶质N的饱和溶液120g中含N20g,所以4℃时,溶质N的溶解度为20g
C.一定温度下,物质M的饱和溶液100g中含M物质30g,则物质M
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50g水中溶有溶质P20g,则物质P在20℃时的溶解度为40g
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40℃时,若将40g乙(不含结晶水)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该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
m(甲)m(乙)(填“﹥”、“﹦”或“﹤”)。
【新知导学】: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讨论溶解度曲线图示中的点的运动问题。
如右图为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其中点A、D所代表的是该物质的
溶液。
欲使C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通常有以下3种,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应的C点变化的轨迹为:
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C点变化轨迹为,
若采用加溶质的方法,C点变化轨迹为,
若采用降温方法,C点变化轨迹为。
活动二根据上述分析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右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对图示信息
的描述正确的是()
A.30℃时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
B.P点表示t℃时M、N的溶解度相等
C.M、N都是难溶物质
D.阴影处各点对应的溶液(不包含曲线上的点)是M的不饱和溶液,N的饱和溶液
2.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两溶液仍饱和B.甲溶液仍饱和
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D.溶液质量:甲=乙
3.甲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a、b、c、d为图象中的四个点。
①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g。
②t2℃时,25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_________g.
③要使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
④甲物质的溶液分别处于a、b、c、d四点时,溶液中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下列编号)。
Ⅰ.c>d=b>aⅡ.c=d>a=b
Ⅲ.c>a>b=dⅣ.c>a=b>d
4.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如下问题:
⑴图中B点的意义:表示该物质在t3℃时,每100g溶剂和S1g溶质形成不饱和溶液。A点的意义:
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
⑵若A、B两点的溶液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各加20克水,A点的溶解度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A、B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前者大”、“后者大”或“相等”)。
⑶当温度降低时,A点变动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原来比较(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⑷若使M点的(100+S1)g溶液成为饱和溶液的方法:降温至℃;或增加溶质g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0℃时,50g水可以溶解25g甲物质
B.升温能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3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物质的溶解度大
2.右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Cl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B.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C.t1℃时,100g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0克KNO3
D.t2℃时,NaCl的饱和溶液与KNO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3.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溶液(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___B。(填“>”、“<”或“=”,下同)
(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B。
(4)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
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
【课后训练】
1.NaNO2(亚硝酸钠)、NaCl和物质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4-1所示,请根据图像和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24-2所示,当往试管中加入5mL稀盐酸时,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请判断: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NaNO2、NaCl和M中的。
(2)分别将NaNO2、NaCl和M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为了区别NaNO2、NaCl固体,小明同学设计的鉴别实验方案如下:20℃时分别取NaNO2、NaCl各5.0g于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看作1g/cm3),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
5.硫酸亚铁铵晶体俗名为莫尔盐,简称FAS,是一种蓝绿色的无机复盐,分子式为
(NH4)2Fe(SO4)2.6H2O。其俗名来源于德国化学家莫尔。在制药、电镀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打算用含有少量铜的废铁屑来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
收集资料:Ⅰ硫酸亚铁铵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酒精);
Ⅱ硫酸亚铁铵晶体在100℃-110℃时分解。
三种盐的溶解度(单位为g/100gH2O)
温度/℃FeSO4(NH4)2SO4(NH4)2SO4.FeSO4.6H2O
1020.07317.2
2026.575.421.6
3032.97828.1
实验流程如下:
(1)废铁屑倒入容器中,倒入热水和洗涤剂,充分搅拌。目的是利用洗涤剂的______
作用,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2)倾倒出液体,再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操作1的名称为________,进行该操作时,要趁热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下图中选择合适仪器,并用仪器名称填写)。
得到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4)当通过浓缩硫酸亚铁和硫酸铵的混合溶液时,能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适宜用________结晶法。
(5)洗涤干燥时,有人建议使用无水酒精洗涤快速晾干。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选择合适的序号)
A.避免用水洗涤,造成晶体损耗。
B.酒精挥发能带走水分,无需干燥,避免强热烘干造成晶体的分解。
第6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2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物质溶解度是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牢记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四要素,并能根据溶解度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固体物质溶解性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溶解度曲线,能依据溶解度曲线掌握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固体物质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的认识。
【学习难点】能用溶解度曲线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什么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不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2、饱和溶液有哪些方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转化时溶质质量分数如何变化?不饱和溶液有哪些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转化时溶质质量分数如何变化?
【新知导学】:
1、以下是同学们在学习溶液知识的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仔细分析后回答。
试管编号加入液体加入物质现象
110mL水少量食盐溶解
210mL酒精少量食盐不溶
310mL水几小粒碘不溶
410mL酒精几小粒碘溶解
(1)在同一条件下,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和有关;
(2)除(1)中因素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条件有关,如果外界条件和溶剂种类确定,要比较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能力,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因素。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请设计方案探究:常温下蔗糖和食盐在水中溶解性强弱。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阅读教材P168,根据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分析:
溶解度的四要素:(1)(2)(3)(4)
思考:研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什么要考虑上述四个要素?
2.判断下列各句是否正确,说明原因:
①20℃时,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②20℃时,100克饱和食盐溶液里含有10克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③2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33.3克氯化铵,则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3克。
④20℃时,131.6克NaNO3饱和溶液里含硝酸钾31.6克,则20℃时NaNO3的溶解度是31.6。
3.思考: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g,则在20℃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
(二)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思考:
(1)你能根据课本P18物质的溶解度说出它们的溶解性吗?
Ca(OH)2Na2CO3NaCl
NaNO3NH4NO3C12H22O11(蔗糖)
(2)根据20℃时,Ca(OH)2溶解度是0.165g,NaOH溶解度53g(CO2与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
用检验CO2,理由是
用吸收CO2效果较好,理由是
(三)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表示
(2)溶解度曲线
以物质的为纵坐标,以为横坐标,在坐标纸上先找出不同温度下相应溶解度的点,再用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观察与思考P20图6-13、图6-14: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填充
①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何一点表示
②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中,交点表示的意义是
③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
④溶解度曲线坐标系中的点与溶液状态的关系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溶液的状态为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下同);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溶液的状态为_____。
思考:
(1)图6-13中温度对溶解度影响最大的物质是,影响最小的物质是;
(2)30℃时KNO3的溶解度约g。80℃时140gNaNO3溶于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
(四)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你能解释吗?
(1)鱼儿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有O2,夏天下雷雨前,鱼总要浮到水面上。
(2)烧开水时,水沸腾前冒气泡。
(3)把汽水瓶打开,有大量气泡产生。
归纳: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的规律如何?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如何理解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3、物质的溶解度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什么关系?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1.欲增大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适宜的办法是()
A.增加溶剂B.升高温度
C.增加硝酸钾固体D.用玻璃棒搅拌
2.根据右图中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2)温度在℃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20℃时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物质的溶解度。
(4)30℃时,分别用50g水配制a和b的饱和溶液,需a的质量为g,所得b溶液的质量为g。
(5)0℃时,b的接近饱和的溶液ng,要使其成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
②;
③。
【课后训练】
1、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10克,50℃时最多溶解乙物质20克。则两者的溶解度关系是()
A.甲乙B.乙甲C.甲=乙D.无法判断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一定饱和
B.20℃时100gNa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
C.20℃时136gNa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
D.20℃时NaCl的饱和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为36%
3、某温度下,100g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31.6g,现向其中加入4.4g硝酸钾晶体和5.6g水,保持溶液温度不变。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B.31.6%
C.D.
4、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01020304050607080
溶解度/g29.433.337.245.850.455.260.265.6
(1)从表中得到的一条信息是。
(2)上表空格处所缺的数据可能是()
A.10.2B.31.5C.41.4D.52.8
(3)在2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NH4Cl,形成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如升温到60℃,则该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g,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4)50℃时能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为80%的NH4Cl溶液吗?为什么?
5、、右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内容回答问题:
⑴随着温度的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⑵曲线a和b的交叉点M表示的含义是。
⑶37℃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g,80℃时40ga物质溶于50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物质的溶解性”,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学案
知识归纳:
1.溶解性是指,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和。
2.在一定,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还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
3.对于大多数物质来说,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有。
4.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在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大小的外在因素是:,大部分物质如硝酸钾的溶解度随,少数物质如食盐的溶解度随,只有极少数物质如溶解度随。
5.利用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比较,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还可以看出,不同物质随。
6.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可用的方法使溶液中的溶质结晶出来;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可用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方法研习: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溶质的量一定达到了最大值
D.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一定变成饱和溶液
C.浓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D.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
3.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⑤
4.20℃时,在100g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列,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选项ABCD
加入食盐的质量/g10203640
所得溶液的质量/g110120136136
5.向一杯接近饱和的KN03溶液中,逐渐加入KN03晶体,下列图6—6中符合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6.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物质0℃20℃30℃50℃80℃
甲13.3g31.6g36.2g85.8g169g
乙35.7g36.Og36..2g[来36.5g37.1g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使乙物质从它的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冷却的方法
D.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
7.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O℃~30℃)如下表所示:
温度
物质0℃10℃20℃30℃
NaCl35.7g35.8g36.0g36.3g
Na2CO310H2O7g21.5g38.8g
(1)从溶解度表中,可获取的信息有:,
。
(2)要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混合物,你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是
。
拓展探究:
1.一木块漂浮于50℃时KN03的饱和溶液中如图6—7a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
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6—7b
所示的变化。
(1)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填“升温”或“降温”)。
(2)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03晶体(填“增多”或“减少”)。
2.溶解度曲线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当溶液状态发生变化时,表示溶液状态的点的位置(坐标)也将发生相应的改变。某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根据图6—8回答下列问题。
(1)当处于A、B点状态的该溶液分别发生下列变化(其他条件不变时),试参考表中示
例描述A、B点的变动。
A点的变动B点的变动
①升高温度向右平移
②降低温度
③蒸发溶剂
④稀释溶液
(2)将该溶液从状态A改变到状态B有多种途径。试设计并简述一操作最简单、结果
最准确的实验途径。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903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