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长城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设计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到精讲多练,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积极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方法。本课教学设计我是本着以读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理念进行构思。四年级的学习过程是逐渐从中年级过度到高年级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采用了以读贯穿全文,边学边练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深度,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攻破难点。设计本课时,我还着重考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通过分析学习本课的知识点,提高读文赏词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从而更好地完成新课标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材分析:
《长城》是小学四年级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第1课的第2课时的教学。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知道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提高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任务分析:
⒈、起点能力:学生在学习《长城》之前已经学过了《颐和园》、《赵州桥》这两篇同样是描写文化古迹的文章。三篇文章在写法上具有共同点,因而具备了学习这类课文的基本的方法和能力。
⒉、终点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长城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加强,观察和思维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⒊、教学目标类型:目标1属于陈述性知识学习;目标2、3属于智能技能学习。
▲课前准备:
师:课件。
生:让学生收集关于长城的各种图片和传说故事。
▲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一般特征:
本课教学对象是大通县元树尔小学四年级学生,学生的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对于学习《长城》兴趣极浓。但由于学生所处环境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缺少课外读物,没有上网收集资料的条件,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差。
2、学生的入门能力: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能通过朗读课文,并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3、学习风格:
本课教学设计我是本着以读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理念进行构思。四年级的学习过程是逐渐从中年级过度到高年级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采用了以读贯穿全文,边学边练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深度,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攻破难点。我还着重考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通过分析学习本课的知识点,提高读文赏词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目标实施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板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2、欣赏图片: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欣赏长城的景观。(PPT)
3、谈感受: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学生说)
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一)齐读句子
1、读(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质疑: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自由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2、交流汇报:
(1)长(PPT)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长城)比作(长龙)。(PPT图)理解蜿蜒盘旋:随山势而走向一万三千里:这里运用了(数字说明),山海关在河北省,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PPT)长城经过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2)(PPT第一自然段)齐读:你能读出这样磅礴的气势吗?
(3)过渡: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
(4)高大坚固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城砖筑成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高大:两米多高的垛子坚固:城台(屯兵和传递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
3、小结:学习了1.2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自由发言)
4、齐读:把这种雄伟的气势读出来。
(三)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
3、(PPT)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
(3)站在长城上,想起了(劳动人民),此时此刻,作者内心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4)小结: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4、(1)问:在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是怎样搬运材料修建长城的?(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
(2)这可是两三千斤重的巨大条石呀,劳动人民是那么的艰辛呀。
(3)请读句子:(PPT)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思考、交流:(PPT)
※
多少表示(无数)。
※
劳动人民为了修建长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
※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
※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
(6)让我们闹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齐读)
(四)整体把握课文,升华认识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自由发言)在当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工程浩大,气魄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2、请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板书:
气魄雄伟的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呀。
四、课外拓展:
1、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2、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
▲实践后的反思:
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课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调动。
远看长城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我是从长城的长和姿态两个部分入手,运用课件展示长城的图片,这个环节的教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长城就像一条气魄雄伟的长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到了近看长城一部分,我设计了课件从长城条石的大,长城的宽,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雄伟壮观去感受长城气魄雄伟,在了解长城的构造特点的同时让学生画、说出来,加深了印象。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学生的体会真实、深切。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长城为什么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是重难点时,采用竞赛形式,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流程:(下页)
课堂学习成果评价量表
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评价项目评
价
标
准等级(权重)分自评小组评教师评
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知
识
与
技
能边读书边想像画面,联系上下文能准确体会白线,白色战马的
含义以及所用的修辞手法。26831
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2683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背诵课文。26831
过
程
与
方
法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01062
情
感
态
度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201062
通过观察和诵读帮助学生体会观潮的神奇有趣,将图文融为一体,在美的意境中启发想像,激发爱国情感201062
课堂调查:口头说出你在学习本节课时所遇到的困难,向教师提出较合理的教学建议。121574
我这样评价我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1.得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总分之均值;
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伙伴眼里的我以及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概括性评判和描述。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20分)
项目A级B级C级个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
认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阅读完了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
自信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善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与人合作,接受别人的意见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思维的条理性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不能准确在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思维的创造性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用于课堂中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课外作业量化评分表(40分)
小组成员互评表
编号题目成员1成员2成员3成员4
1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她)踊跃参与,表现积极。
2他(她)的意见总是对我很有帮助。
3他(她)经常鼓励/督促小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协作。
4他(她)能够按时完成应该做的那份工作和学习任务。
5我对他(她)的表现满意。
6他(她)对小组的贡献突出。
7如果还有机会我非常愿意与她(他)再分到一组。
8对他(她)总体上是喜欢的。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
2、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舍笔下的猫犹如一个淘气又可爱的孩子,那么他眼中的母鸡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又一篇文章《母鸡》。
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新授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首先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要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其他同学思考:这只母鸡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抽生说)
2、请你们找出课文中描写作者对母鸡情感态度的两句话,找到后在它下面划上横线,读一读。
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板书:讨厌
不敢讨厌)
3、大家看,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有了巨大的变化,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两句话。请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4、作者对母鸡的态度为什么发生了这样巨大的变化呢?同学们,请你们认真的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个答案,再和你的同桌讨论商量一下。
5、作者刚开始对母鸡的态度非常讨厌,从课文的很多地方可以看出他的这种讨厌之情,能具体地说说看吗?
⑴1自然段:理解如泣如诉(板书:无病呻吟)
⑵2自然段:(板书:欺软怕硬)
⑶3自然段:(板书:拼命炫耀)
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把自己的这种讨厌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感受老舍对母鸡的这种讨厌之情。
6、那后来作者为什么不讨厌母鸡了呢?我们来继续交流。
板书:这是一只(
)的母鸡。
预设:⑴
警戒、预备作战、警告
⑵
鸡雏的肚子像装了汤圆,自己却消瘦许多
⑶
别的鸡来抢食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⑷
教鸡雏,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半蹲、一声不哼
⑸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
提示: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无私、无所畏惧、日夜操劳、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不辞辛苦)
7、是的,有了鸡雏后的母鸡变得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同学们,再读一读410自然段,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谁来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抽读)
8、为什么作者说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而不用不讨厌母鸡了呢?(抽生回答)
9、是呀,此时作者被母鸡所表现出的母爱震撼了,他已不是简单的喜欢了,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的、神圣的尊敬了。(板书:尊敬)正如作者所说,(引读)他伟大,因为――
10、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比较《猫》和《母鸡》的异同
学习了《母鸡》这篇课文,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上一篇课文《猫》。这两篇课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它们都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吧!
提示:在情感的表达上,都是对小动物的喜爱,《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表现小动物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注:以上特点,由学生比较、归纳,顺学而导,不必强求答完整。
四、拓展延伸
作者仅仅是在描写母鸡吗?(板书:母爱伟大)
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反馈交流。
小结: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话都在这一一说出来,放学回家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踏进家门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写的那句话,记住: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板书:
母鸡
讨厌
不敢讨厌
无病呻吟
勇敢
负责
欺软怕硬
慈爱
辛苦
拼命炫耀
尊敬
母爱伟大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陈述现象—展示发现—希冀将来”的文路,揭示了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同时,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文章脉络清晰,文质兼美,和单元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等科普类课文联系紧密,主题突出,并与第七组学习专题“立志成长”互为呼应,传递科技的神奇,歌颂人类的智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新课程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开放的、有活力的学习。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兼顾学生学情,我确定了“读文识字学词、品文积累语言、赏文提高认知”的教学目标,围绕“恐龙飞向蓝天”这条主线,走“谈话导趣——析字导学——品句导读——归纳导思”的教学思路。力求在阅读的同时,淡化训练的痕迹,达到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具体的教学过程是:
一、谈话导趣,悄然走进文本
完美的阅读课堂绝非“江船火独明”式的“教师一言堂”。她应该是:师生根据知识情感和生活阅历对作品进行理解的过程。如何真正引导学生自主地进入文本,感受文字,进而推开一扇窗,品读文本,感悟文理,看到更美的风景,是我们重点探索的课题。
我在教学中,一是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轻松开课:在共享了各自对恐龙的认识后,以趣启思:“谁会想到,凶猛庞大的恐龙竟然会与灵活轻巧的飞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入探究的情境,这种情境不仅唤醒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也为接下来的学习铺垫了情感和认知的基础。
二是引导学生随老师板书课题,并读题质疑:“读课题,你产生了什么问题?”学贵有“疑”!此时不失时机的导疑,让学生思维“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让语文学习从“无疑”到“有疑”再到“释疑”,也就是我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二、析字导学,欣然感受文字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主识字后,展开生动活泼的巩固训练:演一演、写一写、看图片说词意、读句子谈理解。借助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感受,孩子们当然在快乐中掌握方法,习得“描绘”、“轻盈”、“敏捷”等生词,初步感受恐龙之奇和文字之妙。
字词句段的学习应贯穿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因此,我接着引导学生把生字词送回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读中巩固字词、品析语言;在读中思考自己针对课题所提出的问题、感悟文本。
如此,引导学生潜心默读,解答疑问。这是学生理解课文、运用新知、形成技能的一种方式,是沟通读者与文本的桥梁。它使得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三、品句导读,怡然欣赏文采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里说的“相机诱导”,即“导读”,是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深入思考,以求发掘问题,主动领悟,提高能力。
由此,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提炼主线——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句话用心读,读后谈感受,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内心所想,为聚焦主题导航;
抓住矛盾——课文有这样一句话:“科学家们指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句中的“很”表示强调肯定,“可能”表示猜测推断,为什么这样写?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得出答案,再感情朗读,为理性分析护航;
探微究细——读词语“点睛之笔”,读词组“漫长的演化”,读句子“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娇子——鸟类,它们飞向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来一番“咬文嚼字”:“什么是点睛之笔,为什么这样说?漫长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毋庸置疑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为剖析中心正航。
然后,鼓励学生讨论:如果你是科学家,如何重现恐龙的飞向蓝天?要求小组交流,写出思路,推举代表发言。借此联系已有认知,引发思考新知,为提练方法奠基。
接着,回到课文,图文结合,引读美文,让教师、学生、文本乃至编者融为一体。
四、归纳导思,畅然赞美文意
在师生共创的美好境界里,我凭借两段导语和学生往下读文。
一是以“置身在这神奇的世界里,科学家无比自豪,他们骄傲地告诉我们:()”引读: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一是以:“得出这些了不起的结论,科学家更加自信,他们有理由相信:()”引读: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
并相机展示文末“资料袋”,鼓励学生畅谈体会,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板书设计是课文内容的主线,是作品主题的升华。本课板书利用学生收集的图片,借助所归纳的词语,图文并茂,再次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奇妙和语言文字的美妙,继而欣然地接受课外作业:查找关于恐龙的资料,读一读,在第二课时交流。
以上教学设计,将单元训练重点融进课堂教学,把“读课文,品词句,悟感情”的学习方法春风化雨般地教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知内容,在重点品读中感悟内涵,在激发创造中升华情感,从而真正达到掌握知识,激发潜能、彰显个性的多维目标。正是:情由景生,我心飞翔!
一、说教材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通过研究鸟类化石和恐龙化石,提出一种假说:鸟类很有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的发现,为人类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重点是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难点是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
二、说教学思路
本节课是根据课标、教师用书的整合来设计的,注重年级目标的全面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完成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设计了字词的学习,从学习字词中掌握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体现读,以读代讲,把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重点体现人文性,工具性只是在结尾处点到用词的准确生动,下节课继续体会。
三、说教学设计
导入时,展示图片,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读课文时,复习学生学过的读书方法,目的是以前学过的方法是为后期的学习服务的,这节课也在本册教材的最后一单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初读课文是发现发现的问题,让学生合作解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这一边的读书中解决一部分问题。再读课文,学生把存在问题的相关语句有针对性的读,从中有新的收获。三遍读课文,赛读。边读边发现问题,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引出生字的书写,意图是在读中渗透字的学习。四年级的生字学习主要放在课前预习中,课堂只是点拨个别有代表性的生字,并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强教学活动的目的性。最后一遍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感兴趣的语句,初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重点词和句子。
2、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3、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篇新的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
(出示恐龙图片)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看到这些恐龙,你脑子里会跳出哪些词语呢?
(出示鸟儿图)师:同学们再看看这些图片,你又会想到哪些词呢?可以是两个字的,也可以是四个字的。
师:刚才这些词语都是同学们脑子里的,那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里,有哪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我们刚才看到的恐龙和鸟儿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地读读,并找出这些词语。
课件出示:凶猛笨重迟钝茹毛饮血
轻灵五彩斑斓凌空翱翔敏捷轻盈
1、我们一起来读读。
2、有不懂的词语吗?
3、你能读出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师:同学们,凶猛、笨重的恐龙与轻灵、敏捷的鸟儿无论从外形上,还是从生活习性上,我们都觉得它们两者之间怎么样呀?第一自然段中就有一个词能概括你的意思。(毫不相干)
师:是呀,我们觉得恐龙和鸟儿毫不相干,可是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一起读。
2、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是呀,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请同学们用心去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读好后想一想这一自然段讲了些什么?
1、师:这一自然段很长,你能简单地话说说这段讲了些什么吗?(这就是会读书的孩子,能把长的读短了。)
2、同桌合作填表格。师:为了使同学们更快地理清恐龙的演变过程,老师专门为大家设计了一张表格,请同学们拿出来同桌合作完成这张表格。
3、好了吗?我们先请一个小组汇报,其他组补充。
①第一种恐龙的特点——指名读部分课文;师:谁来读读写第一种恐龙的句子。②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的特点——师:男女生对比读这部分课文;(脑颅、体表)师:
③(其中的)猎食性恐龙的特点——生齐读这部分课文。
师评价小结: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5、直观感受
师:同学们,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清楚详细地介绍拉近了恐龙与我们的距离,现在就让我们再近距离地欣赏一下恐龙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吧。
边出示图片,教师边简单地介绍。(这是两足奔跑的,这是四足行走的,这是最大的恐龙,身长30多米,有4个普通教室那么长,体重达到130吨,有三四十头大象合起来那么重,这是最小的恐龙,和一只鸭子差不多,可它却凶猛异常。这是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的恐龙,这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
师:同学们,你们就是一个个小小的科学家,请发挥你们的想像,说说恐龙庞大的家族中为什么有的用两足奔跑,而有的要用四足行走?有的重达数百吨,而有的却不足几公斤?有的凶猛异常,而有的温顺可爱呢?
6、师:这些庞大家族中的有一些猎食性恐龙长得越来越像鸟类,一起读读这几句话。那你能根据这些文字,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把这类恐龙画出来吗?(出示
一些猎食性恐龙……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7、同学们,画得真不错,那么这类恐龙是如何学会飞翔的呢?请同学们找到相关的语句读读。(出示: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师:关于恐龙是如何学会飞翔的,科学界有两种说法,有的认为在树栖过程中学会飞翔的,有的认为是在陆地上学会飞翔的。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第一只发现自己会飞的恐龙,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发现自己会飞的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写。
三、总结全文,激发探索精神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些,都是我们想象中的,据老师了解,到目前为止恐龙是如何演变成鸟儿的这一历史进程,还不能重现在我们面前,但全世界的科学家都非常关注这些,他们都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说一定到时实现这一愿望的就有我们四(5)班的学生,老师期待着。
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演化鸟类第一种恐龙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指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文)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方法(1)先自己读。(2)再讨论。(3)汇报。
(1)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2)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3)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4)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1)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11.去年的树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知道了鸟儿和树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这节课,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共同见证小鸟和树的那份真挚的友情。
二、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过渡: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叙述故事的。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四组对话。
1、生汇报所画的四组对话(第一组:鸟儿、大树;第二组:鸟儿、树根;第三组:鸟儿、大门;第四组:鸟儿、小女孩)
2、学习第一组对话
过渡:让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对话:寒冷的冬天快到了,大树的好朋友小鸟要到南方过冬,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读。
生齐读:再见了,
师:鸟儿回答。
生齐读:好的,我
师:原来她们是在约定明年重逢的事情,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组对话,体会一下当时他们分别时的心情。
指名读(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情感表达出来吗?)或(你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这组对话呢?(依依不舍、难舍难分、伤心)为什么?)
师:你们在班上有自己的好朋友吗?有的请举手告诉我。(生举手并找到好朋友)
师:那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读小鸟、大树分别时的对话,注意读出他们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指名读)
师:老师发现他读的时候,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把一定读得很重,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么读吗?
生: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答应他,保证明年
师:真好,他是坚定地向朋友保让,明年一定会回来,还有哪对朋友想来试试。(感情是那么深厚)
师:让我们的男孩来读大树的,女孩子读小鸟的,我们一起来对话,好吗?
3、学习剩下三组对话
过渡:小鸟和大树她们就这样依依惜别了,并做了约定。第二年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回来找他的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却不见了。他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问,下面三组对话,虽然都很简单,都是鸟儿问,鸟儿问,鸟儿问,但是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问呢?树根、大门、小女孩又怀着怎样的心情回答的?你们能体会到吗?那么,老师给出几个词语请你们将体会到鸟儿问的心情的词语选在横线上,然后再来读一读这几组对话。好,开始!
(奇怪、怀着最后一线希望、着急)
(1)鸟儿奇怪地问树根: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
(2)鸟儿着急地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大门回答: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3)鸟儿怀着最后一线希望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师:我们来看看鸟儿和树根的对话,你觉得鸟儿怀着怎样的心情问树根的?(奇怪)为什么?
师:是呀,小鸟满以为自己马上能见得阔别已久的伙伴,没想到却只看到光秃秃的树根,她觉得非常奇怪,那么你就带着奇怪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吧。
师:我听出来了到什么地方去了呀?是小鸟很想知道大树的去向。
师:谁再来读一读。
过渡:当小鸟奇怪地问树根树到哪儿去的时候,树根是怎么回答她的。
指名读
师指导: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是和树血脉相连的,那你觉得怎样读可以体会树根当时的心情呢?(同情,伤感)语气。
师:谁再来试一试。
师:现在请两个同学分别读一读小鸟和树根的对话,要注意读出小鸟的奇怪,树根的伤心、同情。
(2)师:体会得不错,当树根告诉小鸟,大树被拉到山谷里,小鸟跋山涉水,找到工厂里的大门,那时小鸟是怎样地问大门的?应该用上哪个词(着急),为什么用着急呢?
师:是呀,因为他还没有找到大树,那么你能通过朗读把小鸟着急的情情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师:谁再来,我听出来了,你的语速加快了,你在为大树担心了。
过渡:一个在哪儿?,一个您知道吗?包含了小鸟的多少渴望和着急呀,但是大门是怎么回答她的呢?
指名读。
师指导:工厂的大门对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不以为然了,没有值得伤心的,那么你觉得怎样读可以体会到大门当时的心情呢?(冷淡)
师:谁来读一读小鸟和大门的对话,注意读出小鸟的着急,大门的冷淡。
(3)当小鸟得知朋友大树已被做了火柴,奋力飞向拥有火柴的小姑娘旁边时,她又怀着怎样的心情问小姑娘的?应该用上哪个词(怀有一线希望)为什么呢?
师:指导:此时此刻,小鸟当时的心情应该是最着急、最悲伤、最担心的,她只能怀有一线希望了,是吗?
谁能通过朗读,把小鸟此时此刻的心情表达出来。
过渡:面对着此时的小鸟,天真可爱的小姑娘是怎样回答的?
指名读
师指导:你觉得怎样读,可以体现出小姑娘的天真可爱。
师:好,老师,请一个同学做小姑娘,老师做小鸟咱们来一次对话好吗?
过渡:为了寻找好朋友,鸟儿一次比一次着急,一次比一次悲伤,一次比一次担心,让我们把这三句鸟儿询问的话连起来,自由读一读,体会小鸟的心情变化,好吗?(出示三次询问的话)
指名读
师:让我们全班一齐读读这三句询问的话,好好感受小鸟的心情变化。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眉头都皱起来,语速也加快了,我们体会到了你们心中的着急,在这三组对话里,咱们四人小组分工朗读小鸟、树根、大门、小姑娘的话,好吗?(教师巡视)
师:哪一组向我们展示呢?
情景表演:那一声声急切的询句,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相信大家已被小鸟的真情所感动。这样,我请一个同学做一回小鸟,好吗?你就在教室里,就这样,飞呀飞呀,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大树,一边找一边问,好吗?
小结:
是呀,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那份着急、悲伤、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深厚的友情,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三组对话。(老师做旁白)出示三组对话。
三、体会两看,升华情感。
过渡:终于,小鸟的努力没有白费,她看到了朋友大树,只是此时的大树早已化为了灯火,然而面对着这灯火,小鸟是怎么做呢?让我们一起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师:在刚才的朗读过程中,两次提到了鸟儿对着灯火看一会儿,你们想一想,同样都是看了一会儿,可小鸟想对大树说的话一样吗?
当小鸟第一次看灯火的时候,是在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之时虽然只是用自己的好朋友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睁大眼睛,仿佛在说: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当她唱完歌后,她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到了吗?再见了朋友。
小结:
这两个看字,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使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跃然纸上。
同学们,学到这里,我有个问题,大树已经不在了,但是为什么鸟儿非要找到大树唱歌给他听听呢?(指名回答)
同学们,鸟儿飞走了,带着淡淡的感伤与哀愁飞走了,但她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世上最宝贵的诚信。
板书:信守承诺珍惜友情
当小鸟在煤油灯旁,深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唱起去年的歌的时候,我们也在心里为小鸟的美好心灵唱起了赞歌。是啊,真挚的友情是可贵的,信守诺言是美好的,送大家一句话:诚信是生命之树开出的最美丽的花朵。愿每位同学都能将这朵花开在自己的心上!
四、板书设计:
11.去年的树
树------鸟
告别寻找面对(灯火)
(难舍难分)(焦急、担心)(唱起去年的歌)
信守诺言珍惜友情
五、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第一次读这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去年的树,就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心里很好奇课题为什么是去年的树?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看了课文后,心里有许多感动,为小鸟和大树之间那份真挚的友情,为小鸟那执着的爱,它所传达的是人类所共有的最美好最纯洁最恒久的情感,越是读它就越是感动。为了设计好这节课,我吸纳了网上的一些优秀教学设计,结合自己的思考,努力想体现以下两点:
1、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怎样将这个理念落实到课堂实践中呢?我努力想构建一个生命的诗意的课堂,使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中,从而享受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赞美的眼神献给学生,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教师释放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的生命存在,学生积极地呼应,此时师生都是平等存在于课堂中的生命体。在课文的处理上,我组织学生多次与文本亲密接触,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使作品潜在的含义,教师所理解的含义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含义这三者之间有机融通,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自由王国,而不是教师的橱窗。
2、体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这堂课上,我在让学生感悟的同时很注重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提供课堂练笔的机会。比如初读课文,我让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质疑问难;研读时,我让学生划重点词句理解;拓展读时,让学生想象说话,补文章空白,还有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写下感受等等。我想这些都是很好的阅读方法的渗透。语文课在追求有情有感有美有味的人文时,不忘它的工具性,这是课程标准给语文的定位。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七个字,会正确书写十三个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能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体会课文中语句表达很准确的词句,学习有顺序地叙述事情发展的过程。
2.和同学交流读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3.练习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句的写法,学习有顺序地叙述事情发展的过程。
2.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学生对恐龙研究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句的写法,学习有顺序地叙述事情发展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二十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彰显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语文是由语言与文字组成的,学语习文应该成为终极目标,唯有立足于语言的习得表达才能体现学科的本位。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感悟语言的准确。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谈自己对恐龙与鸟的认识和了解: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并理解词语。
出示课件:
笨重;迟钝;轻灵;敏捷;凌空翱翔。
2.恐龙与小鸟无论从外形或是生活习性等方面看似乎毫不相干,是差异极其悬殊的动物,万万没想到小鸟竟然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想知道科学家是怎么发现的吗?让我们到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中去寻找答案。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揭示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同时也向学生开启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看谁读得准。
2.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科学家是怎么发现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的呢?
出示课件: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即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三)深入局部,品读感悟
1.感悟“欣喜若狂”。
(1)学生默读课文,寻找描写研究者们欣喜若狂的发现。
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研究者们的发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描写恐龙与鸟类在骨骼结构上相似的地方展示出来,恐龙与鸟类有亲缘关系及恐龙应该长羽毛的证据作一一展示。
出示课件:资料袋。
在1966年,在我国辽西地区大约1.25亿年前沉积的岩石当中发现了一种叫做“中华龙鸟”的小型肉食性恐龙化石标本。我国科学家发现,这一恐龙身体上覆盖着一层“毛”状皮肤衍生物。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非鸟类的动物身体上发现羽毛,这一发现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2)读句子,体会研究者们的喜悦。
自己小声读句子,结合课文想想,你认为这些发现有什么作用?
出示课件: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知认真、细心、不懈的努力会给人们带来成功的喜悦。
2.品读感悟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
(1)同桌采用对比朗读法朗读第四自然段。
(2)填写表格。在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小结: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恐龙变化的时间是漫长的;恐龙的特点是多样的;繁衍生息的情况看恐龙家族是庞大的。
出示课件
(3)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根据课文展开丰富、合理的现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①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出示课件: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填空。
身体(逐渐变小──体表(长出羽毛)──转移到(树上生存)──在树木间(跳跃、降落)──具备(滑翔能力)──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②点名说,如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
③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4)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恐龙都演化成了鸟类呢?是哪一类恐龙演化成了鸟类?这个演化过程是不是一蹴而就的呢?
从这一句中同学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语言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这个特点?
出示课件: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出示课件: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出示课件:
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出示课件:
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
【设计意图】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四)总结全文,激发探索欲望
过渡: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更为美好的愿望呢!
1.齐读最后一段。
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2.你认为有没有这种可能?说说你的想法。
讨论:
通过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好词佳句。
【设计意图】积累语言,学习写法。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绰、伏以及关联词无论只要一定会用假如总要说几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重点语句的理解,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重陶。
教学难点
1、从字里行间,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山里人朴实、善良的人性美。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刘章爷爷的家乡有一条潺潺而流,清澈见底的水溪,每当刘章爷爷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小溪中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引导质疑
1、师范读第24自然段
搭石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估计学生能领悟出搭石很美)
2、过渡:课文的第二自然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我一找。
生找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并齐读
相机板书:一道风景
3、引导质疑: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想不想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跟随家乡的人们,走进课文,一块去发现搭石的美。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生带着问题,默读24自然段,圈划出你认为很美的语句。
出示问题:你感受到文中哪些画面描写得美?美在哪里?
请大家带着问题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美丽的波浪线划出美的语句,并有感情地读读。
(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轻声读,培养语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师:老师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2、生读读自己发现的美,师引导感悟美
.(指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品析美)
(1)体会老人摆搭石为人着想的心灵美。
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着急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衡,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找出文中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
再用上关联词读一偏。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导抓住老人摆搭石时动作的词语放下、搭上、踏上体会作者的留心观察和老人的细心、为人着想)
这是一道为人着想的风景。
相机板书:为人着想
②指导朗读: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2)体会一行人协调有序过搭石的和谐美。
过渡语:这里的人心灵真美。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家乡搭石的美?
出示语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你找的是十分优美动人的画面,请大家轻声读这段话,说说你眼前浮现什么情景。
①你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
理解协调有序
文中写什么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是协调有序?师生配合着读,选一组配合。
(不好走啊,注意节奏要跟上、要读得协调有序,读不好,可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速度渐快,反复三次)
师:一行人这样走着,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是不是有人指挥呢?对,其实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②这句话中你还从哪几个词体会到画面的美的?
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一生声情并茂读词语,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身临其境去感受)
师小结: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之美、声音之美、人影映入小溪中的影之美,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美,这是一道和谐的风景。
相机板书:和谐
③配乐朗读:多么美的画面,犹如一首清丽的小诗,请大家用读诗的韵味,读出这幅美的画面。(师在句子下用/画出提示)
(反复朗读,层层感悟,这样,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让学生体会出其蕴涵的感情。)
(3)体会谦让、敬老美
师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①学生读语句如果两个人才相背而行
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淡淡你对这画面的感受吗?
(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板书:让搭石,谦让(或互助,团结)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请男同学一起来感受份美。
男生读
2、过渡: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哪些词语能打动你,理解伏理所当然
②齐读伏字遍,理解字义
③活动加深理解:现在老师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
请个小伙子
男生弯下身子,师手搭在生的背上
你真是个很棒的年轻人,有了你,老人定能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得过小溪。
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老人没有道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想象:这位老人年轻时他也一定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老人。
④透过伏理解当然看出这里的人怎样的情感?
师小结:家乡的人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着尊老敬老淳朴民风,这是一道尊老敬老的风景。
板书:尊老敬老
小结:这里有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⑤拓展:展开你们的想象,这一种排搭石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馨的场面?
口头说话:
(出示提示)假如__来走搭石,__总会__,人们把这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如:胆小的孩子,外乡人,残疾人等)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
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说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四、总结升华,赞颂美
过渡:这美撞击着刘章爷爷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出示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作者赞扬什么?(搭石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的什么?(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美好心灵)
从哪里体会到这些?(联系上文)
相机板书:美好心灵
(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
2、齐读这一句,读出内心的赞叹与感动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过渡: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伯不起眼的小事中.
引导学生说说身边美的小事
请大家读读句子: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把雨中的小伞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句风中的问候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个关怀的眼神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弯腰捡纸时的身姿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有一颗发现美的心
回家后把你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写出来。
(以发现美延伸课文,使读写真正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
为人着想
和谐
一道风景互相谦让
心灵美
尊老敬老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鹅》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材分析:
《白鹅》这篇课文,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高傲的特点。文章从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的姿态描写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继而以鹅的高傲为线索,从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细致地刻画了鹅高傲的特点。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抓傲理脉络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在你们心目中,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课件丰子凯笔下的鹅图片)
2、课文哪句话直接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出示句子: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3、个性化朗读这一句子,齐读这句话。
(这一设计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书,倡导个性化朗读,读这一句话时,可强调读出好一个,也可强调读出高傲这个词,虽是不同的读法但都能体现出鹅的高傲。)
4、作者从几方面来描写这只鹅的高傲?(师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二、挖傲品词语
(学习第一部分:叫声)
1、课件出示,听听狗的叫声,理解狂吠,听听鹅的叫声,对比狗的叫声,理解不亚于。
(充分利用课件这一优势,帮助学生从形和声去感受鹅的高傲,并能突破字词教学上的难点。)
2、指名读描写叫声的这段话,找出描写鹅叫声高傲的词语画下来,品读这些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师相机板书: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3、师与生合作朗读这一段话,读出鹅高傲的气势。指导厉声叫嚣:这次要发脾气了,咆哮了,怎么读?
引吭大叫该怎么读?吭是喉咙的意思,也就是放开喉咙大叫。谁来试试?通过你的声音、你的表情来证明你确实读懂了。
4、想象假如这只鹅会说咱们的汉语,它会说什么?我们一起来当当鹅语小翻译。
课件出示句子:
我是鹅语小翻译
凡有生客进来,鹅厉声叫嚣,好象在说:。
篱笆外有人走路,鹅引吭大叫,好象在说:。
(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当鹅语小翻译,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拓展了想象的空间,加强与文本之间的交流)
5、从作者对鹅叫声的描写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呢?(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6、全班齐读这段
7、正因为它的勇敢尽职,它的高傲才显得可敬,引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三、扣傲赏妙语
(一)、学习第二部分:步态
1、刚才我们学习了叫声这部分,作者拿狗来对比,我们再来看看写步态这部分,课文拿什么与鹅对比呢?(鸭子)
2、出示这段:请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的时候想象一下鹅与鸭走路的样子,想站起来表演表演也行,待会儿老师想请几个同学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来表演鹅与鸭走路的样子。
3、生自由读这段,试着演一演。
4、指名两名学生戴上头饰表演,其他同学来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演得怎么样?
5、请小评委根据课文的句子来评评
6、评议时相机解决:
(1)局促不安这个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用上这个词说一句话。
(2)理解从容,指导读出鹅步调的从容,大模大样
(3)课件欣赏净角出场的样子,加深理解。
7、分男女同学来比赛读读描写鹅与鸭走路的句子
8、全班起立,学学这只鹅傲然地站着,一起来读读这段。
(对于步态这部分的学习,师要注意动态生成,侧重于引导学生抓重点句,自演自悟自评,体会作者对比的方法。)
(二)、学习第三部分:吃相
鹅吃什么?怎么吃?能读读吗?(学生读鹅的吃法一段)
现在,我们要把这段话瘦身,你认为哪个词最能体现鹅吃饭时的高傲吗?(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
三眼一板见过吗?那你见过类似的词吗?(学生自由交流。)(教师讲解:我们平时都说某个人做事有板有眼或一板一眼,板和眼都是戏曲音乐中的节拍,教师演示节拍:一板一眼和三眼一板,三眼一板是最稳定最慢的一种,在课文中用来说鹅吃饭非常有条理。)
我们看看鹅吃饭是不是这样?谁想读?(一生读)老师给你起个头: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
评价:这是一群不太有精神的白鹅;这只鹅有点着急了,再从容一些
想象着鹅吃饭时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和从容不迫,谁还想读?(另一生读)评价:有点高傲的味道了;真是从容不迫。
三、精读积累。
这位鹅老爷的脾气被周围的邻居知道了,于是,就上演了一场有趣的剧目。请同学看课文59页,听好老师的要求:在读的过程中,用曲线画出写鹅的句子,用直线画出写狗的句子,听明白了吗?开始!
(学生在读、画的过程中,教师指导:有的句子不是直接写鹅的,而是从狗的眼中看到的,要注意区分,不要多画,也不要丢掉。)学生读和画,教师在黑板上画鹅、狗、盆、篱笆。
1、首先我们请出两位演员登场。它们在干什么?鹅要吃饭了,狗躲在旁边看。怎么看?它想干什么?(暗中观察,等待时机)书上用了个什么词?(窥伺)
2、第一幕剧开始上演了,(看屏幕)咱们一块读读。
(1)静候,画狗流口水。
(2)打着快或者慢的节拍,学生读狗和鹅的句子。学生读到偶然时,教师引导理解:鹅知道狗在偷吃吗?(知道)它马上回来把狗赶走吗?(没有)那鹅是怎么做的?(偶尔回来,有时候回来。)书上用了一个词是偶然。比如说咱们班有一位同学天天按时到校,只有一天来晚了,这就叫偶然。
(3)咱们来分分角色,先在下面同桌练练。你打算演什么角色?(抽2个人读鹅和狗,教师适当打着节拍。)
评价:
3、第二幕上演:这次还用老师指导吗?自己读读吧!
采访刚才读狗的同学:你把人家鹅老爷的饭偷吃完了,怎样地走了?大模大样地离开了,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是什么?扬长而去。请问鹅老爷:看到那只捣蛋狗把你的饭偷吃了,你的心情怎么样?鹅老爷不会说话,于是就冲着主人昂首大叫,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4、(1)下面咱们把这两幕剧一块上演,你准备扮演什么角色?(一生读狗,一生读鹅。)
(2)下面,咱们男女生比比赛,男生读写狗的句子,女生读写鹅的句子,一会咱们再交换过来。
5、老师看得出,你们已经自己读懂了,小演员们请看,现在,你还能记住刚才的台词吗?谁来读这只爱捣蛋的狗?鹅老爷在哪儿?你们准备演第几幕?(对照屏幕积累词句)
评价:再从容一些;再大模大样一些。
6、现在,那只捣蛋狗已经扬长而去,舞台上就剩下谁了?(鹅老爷)怎样的鹅老爷?(高傲的)谁能读出它的高傲?
在读的过程中,找出写鹅老爷叫声、步态和吃相的词语。
有狗来偷吃、捣乱的时候,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昂首大叫、踏着方步、责备不周)
讨论叫声该写哪个词:厉声叫骂是鹅老爷对谁的?(对狗)昂首大叫呢?(对人)那你觉得哪个词更能体现鹅的高傲?昂首大叫,冲着人发脾气,连人都敢责备。
丰老先生对这只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真是架子十足!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留给你的感叹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就是这样一只高傲的鹅,主人却不胜其烦,给这位鹅老爷当起了堂倌服务员,天天去侍候它吃饭。你觉得作者喜欢这只鹅吗?(喜欢)
喜欢它,为什么还说它高傲,昂首大叫、厉声叫骂、三眼一板(学生自由交流)(对照板书)平时,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特别喜欢你,却用一些反话来说,比如说:你特别调皮,爸爸说你是个小调皮蛋、你早晨起床不爱叠被子,妈妈说你真是个懒家伙
俗话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老师相信,只要你用心,你的文章一定也会和丰老先生的一样精彩!
五、作业
你一定也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它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有没有对它说过这样的话?你可以学习丰老先生的这种语言和写作方法,写一写你观察的小动物。
附:板书设计
13、白鹅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叫声严肃郑重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喜爱之情
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轻盈、敏捷、笨重、迟钝、五彩斑斓、凶猛异常、茹毛饮血”等词语;
2、弄清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根据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3、感受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并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弄清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根据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2、感受语句表达的准确性,并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题
1、出示词语“轻灵、敏捷、羽毛、五彩斑斓、凌空翱翔”,指名领读,全班跟读。
2、问:“读了这些词语,你联想到了什么?”,出示鸽子和孔雀图片,让学生用上刚才读过的词语来形容。
3、出示词语“笨重、迟钝、鳞片、鳞甲、凶猛异常、茹毛饮血”,指名领读,全班跟读。
4、问:“读了这些词语,你联想到了什么?”,出示霸王龙和马门溪龙图片,让学生用上刚才读过的词语来形容。
5、图片对比,从“似乎毫不相干”引出“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这一中心句。揭示课题。
二、弄清演化过程,想象并自述
1、问:科学家做出如此大胆地推测,他们有证据吗?什么时候,什么人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投影“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痕迹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抓住“欣喜若狂”引导学生体会寻找证据的不易,(及时结合19世纪英国学者的研究之难来体会)了解有羽毛痕迹的恐龙化石对于研究者们的重要性,指导感情朗读。
3、对于辽西的发现,作者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出示“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从“点睛之笔”的理解入手,体会“辽西的发现”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指导朗读。
4、过度引出“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第四自然段)
5、生读文,填写题单。
6、学生汇报,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图片辅助理解,并完成板书。
7、学生不看课文,根据板书提示,发挥自己的想象,口述恐龙飞上蓝天的过程。
三、感受语言准确性,联系生活学会运用
1、师:这篇课文除了把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写得生动形象外,语言的准确性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这一句,“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抓住“一支、漫长”运用对比的方式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
2、范例二,出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抓住“一些、逐渐、越来越”运用对比的方式体会语言的准确、严谨。
3、运用。出示“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学生读后说说这个句子的特别之处——运用排比、对比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各种恐龙的特点。
当堂训练:“有些……有些则……;有些……有些则……;有些……有些则……”把恐龙的形态各异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情景也可以使用这样的句式进行描述。例如(出示)“我的班级是个奇特的大家庭:有些同学喜欢安静,有些同学则,有些同学爱好唱歌,有些同学则,有些同学喜欢凶猛异常的恐龙,有些同学则。”
四、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书上恐龙图(恐龙能行走,并配叫声)。辽西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图、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段落(其中,崭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2.学生准备:各类恐龙的模型、图本、信息。字、词典。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二、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质疑1.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2.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3.初步释疑
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给一定的时间读书)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课件,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④过渡:这个问题放在第二节课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先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三、学生字新词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对差的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四、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自读课文,句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五、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1.先说方法: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3.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一起逐句讨论,有不同理解,说出理由)。
4.抽说,有不同意见可站起说出你的理解。
六、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一)读P151第2题: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你对题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认真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
(二)弄清共几句
①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②抽说,出错教师点拨。(这自然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一共8句。)
(三)阅读、理解
1.默读想象,教师巡视引导。(给一定读书时间)
2.教师读,全体学生想象表演。(出示本段文字理解)
3.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4.小组讨论(要求:逐句讨论,每句意思。每人都说,不同的可根据课文内容讲出理由。达成共识。)教师巡视引导。
5.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板收)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能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所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a、引读;
b、齐读。
三、感悟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讨论、抽说)
科学技术发展。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P1513)
1.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
3.抽说(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演化很准确。)
4.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习准确确地运用词语。
5.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
五、拓展
交流搜集到的各种恐龙的图片,模型和信息。
六、回家搜集动植物或古猿演化成人的过程,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一、交流搜集的信息
二、学写田字格字
1.自己观察田字格的字:1)、写时注意什么地方;2)、间架结构怎么安排
2.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3.抽说、补充
4.扩词
5.书写
三、评选优秀奖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火烧云》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主要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人们看到火烧云时欣喜的心情。全文描写细致动人,情趣横生,想象丰
富,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熏陶,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上乘之作。教学时,
我根据教材特色,抓住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寓美育于读讲
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高尚情操。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和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神奇的变化。、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观察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体会和想象作者所描述的多彩画面,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丰富多变。
四.教学方法
说教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感知整体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了本文的生字生词,并且对整体课文已有了初步的把握。在该文中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第二部分(第二六自然段),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那么火烧云是怎么变化的呢?会有怎么样的变化,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和老师一起共同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1.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提问:
a.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及周围的景物是怎样的?读一读,想一想。
(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布满霞光,周围的人和动物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
b.霞光使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红的红公鸡金的
黑母鸡紫檀色小白猪金的白胡子金的
c.火烧云到来之前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同样的景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
提示同学把小孩、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须的颜色变化前后的情况对比着想象。
(由于霞光照在它(他)们身上,使颜色发生了变化。但是因为底色不同,所以变化之后的颜色也不同。)
指导朗读,体会火烧云到来之前人们的喜悦心情。
讨论第二部分:26自然段(具体分为两小部分来讲解)
让学生先找出火烧云的颜色有哪几种?并且用笔划出来。
(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2.再请学生朗读2-3自然段(着重分析)
a.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的烧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换呢?那作者为什么不用其他,而用烧呢?
(答案预设:学生可能会找红来代替,这红字突出了火烧云的颜色。)
(提示:在此处填入的词不仅要考虑到颜色,还要突出火烧云的变化)参考答案:不能替换,烧写出了动态,表示了颜色,点明了课题。
(让学生反复推敲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体会精确的语言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b.再请同学仔细地默读该两段描写火烧云颜色的文字,从中能感悟到火烧云的哪些特点?
(答案预设:学生可能回答1).火烧云的颜色多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2)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快四个一会儿)
(提示:要把握火烧云颜色的总体印象天空着了火,突出红通通的特点,这点容易被学生忽略。)
参考答案:天空着了火,突出了它红通通这一特点;极多,说明火烧云有很多种颜色,不只红色;四个一会儿,不仅说明火烧云的颜色在不断变化,还强调变化很快。
3.请学生朗读4-6自然段
a.在阅读了文章后,同学们可以了解到火烧云的形状有哪些变化呢?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参考答案:天空出现一匹马又来了一条大狗还跟着好几条小狗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讲的都是天空中出现的火烧云的形状变化。(一匹马一条大狗一头大狮子什么也不像)
b.通过同学们自己找到的那些描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的句子中,在细细体会下,可以感受到火烧云有几个特点?
参考答案:1.是火烧云有各种各样的形状2.是火烧云形状变化快
c.现在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火烧云形状变化快,那么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
参考答案: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正在、忽然、一转眼等。
六.板书设计
颜色:
多
火烧云变{
形状:快
(三)谈论学习第三部分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a.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学生从文中找一个词语来说说看。
(恍恍惚惚)
b.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
师引读: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七.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最想给自己设计一个什么课外作业?(实践的、书面的或口头的)
1.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背诵;
2.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
3.上网查找有关火烧云的知识;
4.利用早晨或傍晚时间观察我们这个地方的火烧云;
5.画一画美丽的云
(在作业设计时,教师从实践、书面、口头方面,以读、查、看、画的形式,只给学生提供作业类型,让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既能进一步巩固掌握所学知识,又巧妙地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此方式呈现作业,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爱好及人性特点的需要,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八.教学小结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
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我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想象之丰富,写法之巧妙。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案四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903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