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打开孩子们手中的大自然课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打开孩子们手中的大自然课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打开孩子们手中的大自然课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师:齐读课文,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呢?

生:因为大自然里充满着知识,充满了科学的奥妙,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受到了自然现象的启发。

师:就是说大自然是一本奇妙的科学课本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大自然究竟是本什么课本呢?JAB88.CoM

生:当我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之时,就会想起“木”字。当我登上山峰,倚靠在大树旁,就想到了“休”字。所以,我认为大自然是本具有丰富知识的语文课本,

生:我认为大自然也是音乐课本。小燕子、小蝌蚪┉┉都是音符。哗哗的流水、枝头的娇莺┉┉都是优秀的歌手。

生:我认为大自然更是美术课本。它色彩明丽,多姿多彩。河流、山川、田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栩栩如生,构成了一幅活的画。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使老师眼前浮现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一本用绚丽色彩描绘成的童话集。春天的绚丽,夏天的火热,秋天的硕果累累,冬天的白雪皑皑,一一展现在眼前,金色童年的幻想尽在其中!

师:你真棒!多么浪漫的想象啊!

师:同学们,大自然鬼斧神工,神奇而又美妙!你打开它,就会感受到它的无穷魅力。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她也许还是数学课本、体育课本┉┉愿我们心中都拥有一本绿色的大自然课本。

〖评析〗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追求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教师以朴实无华的言语循循善诱,让多少学生的思绪飞扬,让多少学生的心灵共舞!这样的课堂教学,如同我们每天的生活一样自然。大自然本是一本无字之书。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把身教室的学生,引领到了广阔无垠、充满生命活力的大自然之中,从大自然中汲取到了丰富的营养,获得了真知。课堂上,老师实现了角色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真实自然地教学,从打开孩子们手中的大自然课本入手,继而也就打开了语文教学的“课本”。

妙桥小学博客/

扩展阅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5、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习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内容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朗读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教学

资源

1.美好的大自然是农村孩子生活的摇篮,孩子们对大自然充满着热情。

2.课文中的插图也给孩子们提供了想象和表达的情境。

预习

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字音。“芬芳”“绚丽”“沃野”“鸣禽”“攀登”“浩瀚”“云锦”并理解词语的意思。完成《一课一练》第1题。

3.思考课后习题4。

4.清晨或黄昏时去田间走一走,看一看,呼吸一下大自然的新鲜空气。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3分钟)1。1.齐读课题。

2.我认为的课本就是我们用的语文书、数学书等。

3.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有什么?

打开了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我们能有哪些收获?

为什么要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谁去打开?

如何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

4.把大自然比作了绿色的课本。

5.学生自读课文。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8分钟)

●预习作业2: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指名读。

2.理解词语意思:

绚丽:灿烂美丽。

沃野:肥沃的田野。

浩瀚:形容广大;繁多。

3.齐读词语。

4.学生展示,组内批阅。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

1.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展示。

3.在教师指导下练读,读出诗歌的韵味。(注意语速和声音的高低起伏)

4.自由练读。

第三板块:再读课文,了解大概。(12分钟)

【学习单1】

①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问题:

A: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

B: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能让我们学到些什么?

②学习时间:5分钟

1.学生自主学习。

2.学生展示。

第四板块:细读课文第一小节(6分钟)

1.学生朗读。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3.两个“去吧”是祖国深情的召唤。

4.学生齐读两句。

5.“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指接触、认识大自然。并联系自身的经历说说自己的事情或感受。

6.学生齐读这一小节。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现代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板书课题)

2.(在课本下加点)说说你所理解的课本。

3.大家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4.有一位同学的提问中告诉了我们大自然就是(生:绿色的课本),绿色的课本就是(生:大自然)。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5.心中有这么多的疑问需要解决。我们先别急!先让我们打开课本,去读一读课文。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2:

1.出示词语:

敞开芬芳描绘云锦微风相聚

饱览黄昏鸣禽攀登浩瀚洋溢

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果园的丰收

沃野的耕耘清凉的绿阴绚丽的色彩

无限的风光明媚的早晨

2.导学

①指名朗读词语。

②理解词语意思:绚丽沃野浩瀚

指名一名学生展示交流《一课一练》第一题。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

1.在小组内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合作学习。

2.学生展示朗读。

第三板块:再读课文,了解大概。

1.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问题:

A: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

B: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能让我们学到些什么?

2.学生交流

第四板块:细读课文第一小节

1.你们看,绿色的大自然正在向我们徐徐敞开大门。出示第一自然段。

(1)教师吟诵,引读这一节

(2)吟诵这几句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去吧……去吧……”是谁在召唤着我们?

(4)是啊,祖国在召唤我们——(指着板书齐读)

(5)你认为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什么意思?请你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6)绿色的大自然是那样美妙神奇,等着我们去呼吸那芬芳的空气、感受那清凉的绿阴,让我们带着赞美、带着向往齐读这一节。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字词部分的抄写描红。

2.完成《练习与测试》第2、3题。

情境体验,走进课文

1.请学生谈谈自己去田间的感受

2.大自然的美的确让人陶醉,今天我们来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板书课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

3.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细读课文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的。

(1)“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

(2)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3)“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是什么意思?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含义是什么?

(3)指导朗读。

(4)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5)绿色的大自然是那样美妙神奇,等着我们去呼吸那芬芳的空气、感受那清凉的绿阴,我们应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一节?(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作业

设计

★完成《习字册》字词部分的抄写描红。

★★完成《练习与测试》第2、3题。

教学内容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能仿照课文练习创作。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

资源

学生的生活经验。

预习

设计

1.仔细读课文,找出大自然的美好事物。

2.收集描绘、赞美大自然的诗歌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5分钟)

1.听写。

2.(总-分-总)(首尾呼应)

3.生齐读

第二板块:精读2—5小节(22分钟)

★第二小节

1.学生朗读第二小节。

2.翠竹、松柏、果园、沃野

3.学生圈画:

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4.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

5.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最绚丽的色彩去描绘它。

6.学生再次朗读。

★第三—五小节

1.学生想象画面,交流自己的感受。

2.指名朗读,齐读三至五小节。

3.要阅读大自然着本课本,还应亲身参与实践,亲耳去聆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点点滴滴。

第三板块:拓展延伸(10分钟)

1.翠竹:不怕狂风暴、寸不低头、正直、刚正不阿、坚强,做人就要像竹子一样正直、勇敢。

2.交流感受。

松柏:四季常青、不怕风雪、昂首挺胸、坚韧顽强

丰收:没有付出哪有收获

耕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们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丰收果实

青山:要饱览无限的风光,必须攀登,攀上山顶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美

绿水:只有不怕困难,披波斩浪,勇敢前进,才能实现美好抱负,学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一群蚂蚁能搬动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小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那是在教我们勤劳;含羞草默默收扰叶片,那是告诉我们切莫过分张扬……(划线部分让学生自由填空)。

4.(生机蓬勃、充满活力、象征生命,象征着亲身参与活力,象征着和谐、美好)

第四板块:学习第六小节(2分钟)

1.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是一样的。

2.第一节似乎是在召唤我们。第一节似乎在欢迎我们。最后一节让我感受到的是鼓励,是期盼。

3.学生齐读第六小节。

第四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1分钟)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洋溢沃野饱览胸襟芬芳

苍劲耕耘浩瀚黄昏绚丽

2.本首诗采用什么结构?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师板书课题)

第二板块:精读2—5小节

★学习第二节:

1.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让我们一起——引读第二节。

2.你从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看到了什么?

【教师板书】

3.这些景物各有各的特点,请用铅笔轻轻圈出表示它们特点的词语,自由地读一读这一节,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

4.通过边朗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5.这一幅又一幅美好的画卷,会不会自己送上门来?怎样才可以欣赏到这些美好的事物?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应该——

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用心观察。【板书:用心观察】

6.让我们再次用心去朗读,体会这美好的画面。

★学习第三——五节:

1.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再来侧耳倾听它们的声音、闻闻它们的气息。(相机板书:听、闻)

出示:鸣禽、野花、青山、绿水

2.想象画面,练习说话。

鸣禽在欢唱,听听它们在说什么?

野花灿烂开放,自由舞蹈,它们又说什么?

巍峨的青山满环激情地说——

浩浩荡荡的绿水语重心长地说——

朝霞满天,片片云锦,大自然为我们送来——

晚霞绚烂,微风阵阵,大自然为我们留下——

3.同学们心中的画真是绚丽多姿!你能通过朗读来赞美一下这一幅幅深情并茂的画面吗?

4.这每一自然段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第二自然段是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用心观察。我们还应该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请同学们再细细读一读3—5节,从诗句的文字中去寻找答案。

第三板块:拓展延伸

1.同学们,大自然的每一种景象都能给我们启迪,只要我们调动全身心、动用各种感官,留心观察,用心品味就能读懂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比如:看到青青的翠竹挺拔地屹立着,不怕风吹,不怕雨打,你会想到-——

2.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仔细品读2-5节,看看你能从哪些景象中读出什么启迪?在旁边写下你的感想,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

3.出示填空: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一群蚂蚁能搬动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温柔的小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那是在教我们();含羞草默默收扰叶片,那是告诉我们()……

4.同学们,你看,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收获;大自然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那为什么又称它是“绿色的课本”呢?(在课题的绿色上加“圈”)

第四板块:学习第六小节

1.诗歌讲究韵律的回环反复,读读这首诗的最后一小节,你有什么发现?

2.的确.那么它们所含的韵味相同吗?自己读读这两节,体会体会。

3.这本绿色的课本向我们发出了热情的召唤,让我们充满了探索的期望,让我一起读饱含激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小练笔

本文的作者对青山、绿水产生了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借青山、绿水来启迪少年儿童要不怕艰险,勇于攀登,要有广阔的胸怀,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景象,你看了会产生哪些联想呢?请你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诗歌。

2.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3.给美丽的大自然设计一条广告语。

精读2—5小节

过渡:听到了吗?祖国召唤我们,让我们去……那我们走吧。

(1)请同学们默读2至5小节,看看怎样打开这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交流

(3)观察插图,结合图画,填一填。

()的翠竹

()的松柏

我们再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绿色的课本”带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4)是呀,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启示我们要刚强、执着。

(5)那么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还带给我们什么呢?

3自由读3、4小节,思考:

(1)、这两节采用了什么手法写的?

(2)引:禽鸟、野花怎样和我们联欢?请同学们闭眼,边听边想象

诵:在这本书里,鸟儿声声,鲜花遍地,你瞧国花牡丹展示了自己的笑脸,展示了她的高贵与典雅;荷花也开放了,她向我们展示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月季花、牵牛花……叫上名儿的、叫不上名儿的,他们都赶来与我们联欢。

你从刚才鸟儿、花儿与我们联欢的情境中听到了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

(3)现在,我们来看看青山、绿水会对我们说什么?齐读、

(4)理解下面的词语:饱览、无限

(5)你有什么感想

(6)理解:浩瀚、胸襟

我们要奔向的浩瀚大海,仅仅是大海吗?

总结:正是无限风光在险峰,要想去实践,去发现,就要不怕困难,敢于面对。

(7)当你攀上高峰,奔向大海,你会发现,天空、大地变得如何呢?

请同学们齐读第五节。

作业

设计

★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小练笔

1.本文的作者对青山、绿水产生了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借青山、绿水来启迪少年儿童要不怕艰险,勇于攀登,要有广阔的胸怀,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景象,你看了会产生哪些联想呢?请你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诗歌。

2.给美丽的大自然设计一条广告语。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品读文字,感受语言的美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教学本课,我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文本的妙句,细细品读,逐步感悟大自然的美妙。

诗歌的语言是十分美的,有很多对称句,值得细细品品味。比如,“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对称,写出了四个美丽的镜头。我让学生进行了仿写,学生们通过交流,拓宽了想象的思路,仿写的句子比较贴切、形象,如“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柳树的青翠,牡丹的高贵。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森林的葱郁,花园的芬芳。”

比如“鸣禽、野花要和你们联欢,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祖国的山水要和你们相聚,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文字美丽,又用了拟人的手法,节奏感强,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祖国对我们的召唤。类似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

学到这样的句子时,我会和孩子们停步驻足,一边读一边欣赏,从字词到整个句子,不仅理解词语,同时感受词语的运用之巧妙,感受人物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朗读,一直充盈着整个教学,有感情朗读在逐步品味中慢慢得到培养,情感在慢慢朗读中得到升华。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本课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本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时,我指导学生把激情朗读和丰富想象有机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第一小节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阴”等词语,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春天来了,绿色的大自然正向我们徐徐展开……让学生初步感受绿色大自然的秀美与神奇;第三、第四行中的两个“去吧”是对少年儿童的亲切呼唤,我指导学生激情呼唤,让学生深深地融入情境之中。

学习第二至五小节时,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明亮的眼睛”曾经观察到的大自然动人的画面,回顾自己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中的感受,想象大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存的欢乐和温馨,倾听大自然对自己的呼唤。

这首诗激情澎湃,生机勃勃,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引导学生品味诗歌内在的意蕴,把握诗人情感的脉搏,不大声喊。同时鼓励学生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情绪的变化,读出自己内心美好的感觉。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分步揭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1)
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2-5)
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细读第2节。
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
③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细读第3节。
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
④指导朗读。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细读第4、5节。
①男生齐读第4、5节。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
*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6)
①齐读第6节。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从本文学习一些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生字词。正音:芬,览,馨。
二、总结课文
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反复。
②押韵。
③拟人手法。
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话:
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这里就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的、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怎么样呢?
红柳开出了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沙丘被红柳固定着了,一点都不向前移动。
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
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探索大自然。)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逐段练读,读出感情。
2、引导当堂背诵。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馨、襟、瀚、耘
学生描红。
五、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
( )的空气( )的绿阴( )的眼睛
( )的翠竹( )的松柏( )的色彩
( )的果园( )的风光( )的大海
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9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9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识字8个,练习写好8个汉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文后的问题。
3.通过学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理解诗歌背后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教师准备相关的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复习以前学过的与大自然有关的诗歌,如《大自然的语言》、《植物妈妈有办法》等。
2.板题、读题。
3.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疑问。
如: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诗歌,要求将课文读准读通,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请自己想办法解决。
2.教师出示文中的部分词语,检查认读。
敞开挺拔松柏沃野飞禽联欢无限豪情
3.指名分段读文,要求做到“四不”(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不倒字)。
4.评议并随机正音。
5.同桌互相检测读文。
6.齐读全文。
7.默读全文,你发现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8.交流,并读一读相关段落。
三、巩固识字、练习写字。
1.游戏巩固下列生字。
禽沃拔敞柏联限豪
2.练习写字。
劲胸撒
(教师提醒注意:重点指导写好“胸”字,注意右边的笔顺。)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练习写好其他的字。
3.抄写好词好句。
第二课时
一、诵读领悟。
1.听课文朗读磁带,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分重点学习。
学习提示:
①读一读这一段。
②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或你对哪句话感受最深?为什么?)
3.交流汇报。
4.指导朗读。
5.赛读,评议。
6.说一说: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或想法?
7.讨论: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两句话你怎么理解?
二、总结、拓展。
1.讨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
2.结合亲身体验谈一谈:你觉得大自然是什么课本?
三、指导完成练习册。
四、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饱览()展示()
芬芳的()无限的()
2.语文活动:组织秋游活动,走进大自然。(也可安排在课前)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习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
A:完成练习册。预习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资料提供者: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朗读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教学

资源

1.美好的大自然是农村孩子生活的摇篮,孩子们对大自然充满着热情。

2.课文中的插图也给孩子们提供了想象和表达的情境。

预习

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字音。“芬芳”“绚丽”“沃野”“鸣禽”“攀登”“浩瀚”“云锦”并理解词语的意思。完成《一课一练》第1题。

3.思考课后习题4。

4.清晨或黄昏时去田间走一走,看一看,呼吸一下大自然的新鲜空气。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3分钟)1。1.齐读课题。

2.我认为的课本就是我们用的语文书、数学书等。

3.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有什么?

打开了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我们能有哪些收获?

为什么要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谁去打开?

如何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

4.把大自然比作了绿色的课本。

5.学生自读课文。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8分钟)

●预习作业2: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指名读。

2.理解词语意思:

绚丽:灿烂美丽。

沃野:肥沃的田野。

浩瀚:形容广大;繁多。

3.齐读词语。

4.学生展示,组内批阅。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

1.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展示。

3.在教师指导下练读,读出诗歌的韵味。(注意语速和声音的高低起伏)

4.自由练读。

第三板块:再读课文,了解大概。(12分钟)

【导学单1】

①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问题:

A: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

B: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能让我们学到些什么?

②学习时间:5分钟

1.学生自主学习。

2.学生展示。

第四板块:细读课文第一小节(6分钟)

1.学生朗读。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3.两个“去吧”是祖国深情的召唤。

4.学生齐读两句。

5.“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指接触、认识大自然。并联系自身的经历说说自己的事情或感受。

6.学生齐读这一小节。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现代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板书课题)

2.(在课本下加点)说说你所理解的课本。

3.大家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4.有一位同学的提问中告诉了我们大自然就是(生:绿色的课本),绿色的课本就是(生:大自然)。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5.心中有这么多的疑问需要解决。我们先别急!先让我们打开课本,去读一读课文。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2:

1.出示词语:

敞开芬芳描绘云锦微风相聚

饱览黄昏鸣禽攀登浩瀚洋溢

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果园的丰收

沃野的耕耘清凉的绿阴绚丽的色彩

无限的风光明媚的早晨

2.导学

①指名朗读词语。

②理解词语意思:绚丽沃野浩瀚

指名一名学生展示交流《一课一练》第一题。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

1.在小组内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合作学习。

2.学生展示朗读。

第三板块:再读课文,了解大概。

1.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问题:

A: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

B: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能让我们学到些什么?

2.学生交流

第四板块:细读课文第一小节

1.你们看,绿色的大自然正在向我们徐徐敞开大门。出示第一自然段。

(1)教师吟诵,引读这一节

(2)吟诵这几句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去吧……去吧……”是谁在召唤着我们?

(4)是啊,祖国在召唤我们——(指着板书齐读)

(5)你认为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什么意思?请你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6)绿色的大自然是那样美妙神奇,等着我们去呼吸那芬芳的空气、感受那清凉的绿阴,让我们带着赞美、带着向往齐读这一节。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字词部分的抄写描红。

2.完成《一课一练》第2、3题。

作业

设计

1.完成《习字册》字词部分的抄写描红。

2.完成《一课一练》第2、3题。

教学内容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能仿照课文练习创作。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

资源

学生的生活经验。

预习

设计

1.仔细读课文,找出大自然的美好事物。

2.收集描绘、赞美大自然的诗歌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5分钟)

1.听写。

2.(总-分-总)(首尾呼应)

3.生齐读

第二板块:精读2—5小节(22分钟)

★第二小节

1.学生朗读第二小节。

2.翠竹、松柏、果园、沃野

3.学生圈画:

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4.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

5.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最绚丽的色彩去描绘它。

6.学生再次朗读。

★第三—五小节

1.学生想象画面,交流自己的感受。

2.指名朗读,齐读三至五小节。

3.要阅读大自然着本课本,还应亲身参与实践,亲耳去聆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点点滴滴。

第三板块:拓展延伸(10分钟)

1.翠竹:不怕狂风暴、寸不低头、正直、刚正不阿、坚强,做人就要像竹子一样正直、勇敢。

2.交流感受。

松柏:四季常青、不怕风雪、昂首挺胸、坚韧顽强

丰收:没有付出哪有收获

耕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们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丰收果实

青山:要饱览无限的风光,必须攀登,攀上山顶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美

绿水:只有不怕困难,披波斩浪,勇敢前进,才能实现美好抱负,学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一群蚂蚁能搬动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小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那是在教我们勤劳;含羞草默默收扰叶片,那是告诉我们切莫过分张扬……(划线部分让学生自由填空)。

4.(生机蓬勃、充满活力、象征生命,象征着亲身参与活力,象征着和谐、美好)

第四板块:学习第六小节(2分钟)

1.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是一样的。

2.第一节似乎是在召唤我们。第一节似乎在欢迎我们。最后一节让我感受到的是鼓励,是期盼。

3.学生齐读第六小节。

第四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1分钟)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洋溢沃野饱览胸襟芬芳

苍劲耕耘浩瀚黄昏绚丽

2.本首诗采用什么结构?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师板书课题)

第二板块:精读2—5小节

★学习第二节:

1.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让我们一起——引读第二节。

2.你从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看到了什么?

【教师板书】

3.这些景物各有各的特点,请用铅笔轻轻圈出表示它们特点的词语,自由地读一读这一节,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

4.通过边朗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5.这一幅又一幅美好的画卷,会不会自己送上门来?怎样才可以欣赏到这些美好的事物?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应该——

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用心观察。【板书:用心观察】

6.让我们再次用心去朗读,体会这美好的画面。

★学习第三——五节:

1.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再来侧耳倾听它们的声音、闻闻它们的气息。(相机板书:听、闻)

出示:鸣禽、野花、青山、绿水

2.想象画面,练习说话。

鸣禽在欢唱,听听它们在说什么?

野花灿烂开放,自由舞蹈,它们又说什么?

巍峨的青山满环激情地说——

浩浩荡荡的绿水语重心长地说——

朝霞满天,片片云锦,大自然为我们送来——

晚霞绚烂,微风阵阵,大自然为我们留下——

3.同学们心中的画真是绚丽多姿!你能通过朗读来赞美一下这一幅幅深情并茂的画面吗?

4.这每一自然段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第二自然段是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用心观察。我们还应该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请同学们再细细读一读3—5节,从诗句的文字中去寻找答案。

第三板块:拓展延伸

1.同学们,大自然的每一种景象都能给我们启迪,只要我们调动全身心、动用各种感官,留心观察,用心品味就能读懂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比如:看到青青的翠竹挺拔地屹立着,不怕风吹,不怕雨打,你会想到-——

2.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仔细品读2-5节,看看你能从哪些景象中读出什么启迪?在旁边写下你的感想,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

3.出示填空: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一群蚂蚁能搬动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温柔的小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那是在教我们();含羞草默默收扰叶片,那是告诉我们()……

4.同学们,你看,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收获;大自然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那为什么又称它是“绿色的课本”呢?(在课题的绿色上加“圈”)

第四板块:学习第六小节

1.诗歌讲究韵律的回环反复,读读这首诗的最后一小节,你有什么发现?

2.的确.那么它们所含的韵味相同吗?自己读读这两节,体会体会。

3.这本绿色的课本向我们发出了热情的召唤,让我们充满了探索的期望,让我一起读饱含激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小练笔

本文的作者对青山、绿水产生了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借青山、绿水来启迪少年儿童要不怕艰险,勇于攀登,要有广阔的胸怀,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景象,你看了会产生哪些联想呢?请你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诗歌。

2.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3.给美丽的大自然设计一条广告语。

作业

设计

1.小练笔

本文的作者对青山、绿水产生了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借青山、绿水来启迪少年儿童要不怕艰险,勇于攀登,要有广阔的胸怀,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景象,你看了会产生哪些联想呢?请你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诗歌。

2.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3.给美丽的大自然设计一条广告语。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后反思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教学本课,我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文本的妙句,细细品读,逐步感悟大自然的美妙。

诗歌的语言是十分美的,有很多对称句,值得细细品品味。比如,“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对称,写出了四个美丽的镜头。我让学生进行了仿写,学生们通过交流,拓宽了想象的思路,仿写的句子比较贴切、形象,如“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柳树的青翠,牡丹的高贵。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森林的葱郁,花园的芬芳。”

比如“鸣禽、野花要和你们联欢,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祖国的山水要和你们相聚,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文字美丽,又用了拟人的手法,节奏感强,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祖国对我们的召唤。类似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

学到这样的句子时,我会和孩子们停步驻足,一边读一边欣赏,从字词到整个句子,不仅理解词语,同时感受词语的运用之巧妙,感受人物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朗读,一直充盈着整个教学,有感情朗读在逐步品味中慢慢得到培养,情感在慢慢朗读中得到升华。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设计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分步揭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1)

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2-5)

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细读第2节。

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

③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细读第3节。

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

④指导朗读。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细读第4、5节。

①男生齐读第4、5节。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

*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6)

①齐读第6节。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从本文学习一些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生字词。正音:芬,览,馨。

二、总结课文

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反复。

②押韵。

③拟人手法。

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话:

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这里就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的、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怎么样呢?

红柳开出了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沙丘被红柳固定着了,一点都不向前移动。

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

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探索大自然。)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逐段练读,读出感情。

2、引导当堂背诵。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馨、襟、瀚、耘

学生描红。

五、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

( )的空气( )的绿阴( )的眼睛

( )的翠竹( )的松柏( )的色彩

( )的果园( )的风光( )的大海

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大自然的文字


一、导入

1.同学们,每当我们走进神奇美丽的大自然,都会被它深深地吸引,其实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不仅带来了美,还能提供许多有趣有用的信息呢!苏联科普学家伊林指板书 就曾经写过一篇科普小品文,形象地称他们为大自然的文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再读课题

2.课文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呢?请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小节号。

3.课文读完了,什么感受啊?

生:大自然里有很多文字。??

那里有很多奥秘等着大家去研究。

二、学习生字词

研究大自然文字之前,我们先研究课文里的生字。

出示,谁来读!

铁砧同学们见过吗?

我们来看看铁砧什么样?--出示图,你们看,它呀,两头尖尖,用来打铁,在伊林生活的年代呀,很常见。那文中提到的砧状云,顾名思义就是齐答 像铁砧一样的云

理解了这个,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齐读生词

三、理清课文脉络

1.伊林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你读懂了吗?

生答:北极星 板

云。哪种云?砧状云 板

石灰石

花岗石

指板书:你们看,这些文字有的写在天上,有的写在地上。

2.课文的哪几小节具体介绍了这几种文字?其他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呢?再看看课文。

请你来说能连起来说吗?

2-6分别讲了这几种大自然的文字,第一小节讲了大自然里有许多文字,第七小节告诉我们读懂大自然文字的方法。

非常好,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出示投影

你们看,这篇课文啊先告诉我们大自然里有许多文字,再具体地介绍其中的几种大自然的文字,最后告诉我们读懂大自然文字的方法。条理多清楚啊!

条理清楚是科学小品文的一大特点。板:条理清楚

3.那么,这几种大自然的文字分别给我们提供着怎样的信息呢?请你对照表格,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找到的举手。

交流:一一出示

你们看,读懂了这四种文字我们就能了解关于方向、天气以及地质变化的重要信息,大自然的文字原来透露着自然界的秘密呢!难怪那么多的科学家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研究它们。

四、探究花岗石,摸索研究方法

1. 你想读懂它们吗?那今天咱们班就成立一支少年科考队,我们一起去探究这些文字的奥秘,好吗?

现在你就是科考队员了,你最想研究哪种文字??

2.都想研究,那看来我们得成立天文科考队、地质科考队,今天是咱们的第一次科学考察,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这一课,我们就先成立一支地质科考队,跟随伊林去茂密的森林探究探究,我们边研究便摸索读懂大自然文字的方法。准备好了吗?那咱们就出发啦!

3.视频在茂密的树丛中,我们踏上一条幽深曲折的林间小道,沿着它,

我们一路朝里走,走向森林的深处,队员们,小心脚下,睁大眼睛,惊喜出现了

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花岗石

它怎么样?他披着苔藓。

你看到了他的苔藓,你观察得真仔细。

你看到了什么?多生答

4.和我们同行的伊林也在科考记录中描写了这块石头,找到了吗?

他怎么写的?指名读。

在森林里行走,??就像披着毛皮一般。

伊林介绍得怎么样啊?伊林介绍得很仔细很生动

从哪儿你觉得很生动?上面披着?一般

课件标红,你看,不说长着青苔,而说披着青苔,这青苔还像毛皮一般,你读了以后什么感受啊?

很有趣、很生动。

你们看,这哪里还是花岗石啊,分明就是一个史前生物嘛!科考日记写得这么有意思,我们可得读好它。齐读

5.队员们,面对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你有什么问题吗?

它怎么会在森林?它怎么到森林里来的?谁把它搬到这里来的?它到这儿多长时间了?

你看,提问呀是探究的开始,大科普作家伊林也和我们一样好奇,他也特别想知道出示问题,齐读

他一口气问了一连串的问题,这些问题一个比一个更深入。队员们,这就是咱们的研究方向啊!那咱们就开始研究研究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到底是谁把它搬来的呢?

6.我们的科考手册中有这样一幅示意图,出示图,告诉我们,自然界中能搬运岩石的有三种力量,分别是风、水、冰

同学们,请你看看示意图,再观察观察花岗石的大小、外形、质地,推断推断,谁最有可能搬运它?冰

说理由啊。你的推理过程是怎样的?

这块石头这么重,风不可能搬得动,水也搬不动。

他的推断用上了一种很好的方法,那就是排除法。从石块的重量排除了

风的可能。

从其他的角度。

你看,我们通过观察和推理初步得到了我们的推断,我们的推断是冰。那冰是怎样搬运这么大的石块的呢?

让我们再次细细端详这块巨大的花岗石,我们的思绪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很久很久以前,来到很远很远的北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那可是历史的回声啊!

7.其实呀,你们看,大胆的想象,也是阅读大自然文字的方法呢!科学家们会作出怎样的猜想呢?想不想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视频

什么感受啊?

过程太奇妙、大自然很壮观。

总结:是啊,大自然伟大的力量太不可思议了,太让我们震撼,太让我们惊叹了。而我们所有的这些震撼、惊讶、赞叹都是这块静静矗立的花岗石带给我们的呀!关于这个问题,《百科全书》中还有这样一段科学的表述,出示,谁来读给队员们听?

指名读 出示资料。

特别不简单,第一次读《百科全书》上的文字能读得这么流利。那其他队员听明白了吗?

速度、方法。

8.你们看,我们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与此同时伊林也解开了心中的谜团,他在科考记录中兴奋地写下了自己的发现,出示我们一起读一读。

咦,队员们,同样解答了科学问题,请你对比着读读这两段文字,你更喜欢读哪一段?为什么?

生动有趣。

哪儿生动?爬。

一个爬字就写出了冰川移动的缓慢,把你的感觉带进去读出来。 这是千百万年的运动,再读。

再读读这个爬字,还能读出什么妙处来?除了写出了冰块的慢,还有什么感觉?什么才会爬呀?

拟人的手法。

拟人的手法就使冰块动了起来,就带上了生命的色彩。

再读读这段文字,还有哪些文字与爬有异曲同工之趣?

搬、爬、带、走。

你们看,搬、爬、带、走,这些动词的精心选择,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以使得文章的语言更生动。

对的,语言生动也是科学小品文的一大特点板,语言生动。

9. 除此之外,伊林还大量地运用打比方的手法,比如我们前面读到的把青苔说成是毛皮,再看看课文的标题把大自然里的事物说成是文字。正是伊林特别擅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传递深奥的科学知识,千千万万个像我们这么大的少年儿童读着他的作品走进了科学,深深爱上了科学。你喜欢读吗?喜欢。那我们就津津有味地读读他的这一段科考记录

分角色女生读惊喜的发现,这一连串的追问请,全体男同学读探究后的发现

10.就这么读着读着呀,我们的科学知识不知不觉地积累得越来越多啦。等到那时候,我们再去读读《百科全书》,甚至是科学论文,你会发现这类文字是那样的严谨,那样的准确,同样充满了科学的美感。

11.队员们,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花岗石,我们却读出了画面,读到了声音,读懂了一段浩荡的历史。让我们坐在草地上休息休息,回顾这段探究历程,你有什么感想吗?

大自然的文字很奇妙

更想去研究了

与大自然相比,人类是多么渺小啊。

它吸引着你!

那你摸索到读懂大自然文字的方法了吗?

只要仔细观察思考,就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

大自然的语言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16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说明文,它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这个单元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另一种类型,即事理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二)

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三)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

3.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头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请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教师为学生计时。历时最短的十位同学决出之后,教师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

学生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4)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三、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

明确: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1.学生齐读6~10段

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五、布置作业

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教师以文字资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阅读)

什么是智力

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像力。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绉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3.第二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6.本文对“智力”作了五种解释。请说出你最赞同其中的哪一种,结合实例说明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智力

2.逻辑顺序

3.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4.准确性、严密性。

5.介绍了对智力的多种解释;并通过人和动物大脑皮层的比较,说明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6.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拓展延伸,转化课堂所学的物候学知识。

[教学步骤]

一、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1)学生齐读1、2段。

(2)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多媒体显示: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3)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

生1: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采用拟人的修辞格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不过我觉得有一点突兀,来得太匆促。

生2:其实,只要细细推敲“苏醒”一词,就会心中有底。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的内涵,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

生3: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用词形象生动。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生4:这两段文字好,好在修辞格的运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生5:这两段文字好,好在对说明对象的烘托。它既生动形象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也以生花妙笔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4)教师提示学生看注释①,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失去了说明的生动性。“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学生齐读1、2段,争取背诵。

2.多媒体显示下列句子,要求学生揣摩,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学生明确:加粗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3.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回顾前面所学课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的例子也不少,请同学们列举一二。

生1:《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写卢沟桥两旁石栏上的不同姿态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生2:《桥之美》一文中:“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生3:《故宫博物院》一文中,写太和殿的外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

二、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多媒体显示:

燕子是益鸟,一对燕子一天可捕捉8000多只虫。

燕子善飞,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

燕子善于辨识方向,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向目的地前进。

教师要求学生参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

学生构思写作。

选三四位同学读自己的片断,其余同学评价。

较好地片断有: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冲向云天,一会儿又来个180°大转弯,一会儿又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小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娶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妻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老家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它们不是飞越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的时间和自己的体力。

三、延伸拓展,转化课堂知识

1.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生1:“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生2:“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生3:“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生4:“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

生5:“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

生6:“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谚都是根据物候现象预测天气情况。

……

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多媒体显示: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

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3.教师请有旅游经历的同学谈谈在旅游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识。

如盛夏时节到东北旅游,寒冬时节到南方旅游,爬山、观海等总会有新的发现。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五、布置作业

1.说明“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三则农谚包含的物候知识。

2.为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

3.举一个你熟悉的“人类朋友”的例子,向别人介绍,好吗?

第三课时

●活动与探究

一、写作活动设计

1.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自己身边的物候现象,写出观察日记。

2.如果有机会观察一下向日葵,就会发现向日葵的花盘总是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在转动,正因为这样,人们才给它起了“向日葵”这个名字。等向日葵成熟了,停止生长了,花盘就不再随太阳转了。请以《为什么向日葵跟着太阳转》为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解释向日葵向日之谜。

提示:关于葵花向阳的传说:太阳神原来有好几个儿子,他们轮流在天上值日。其中一个小儿子,觉得总在天上没意思,就偷偷地溜到地上来玩。可是一从天上下来,他就不能发光了,身不由己地落到一棵小树的顶上。日久天长,他就和树长在了一起,逐渐变成了葵花。这时,他又觉得天上好玩,后悔极了。他想再回到天上去,可是已经不可能了。从此,他只好在地上看着在天上轮流值日的太阳兄弟,每天,从早到晚,日复一日,目光始终不离开太阳。

植物学家发现,葵花盘的背后有一种对光的辨析能力特别强的物质。这种物质喜阴不喜阳,为了避免受到光的照射,就使花盘的正面不断地改换方向,永远跟着太阳转。

二、实践活动

1.利用语文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走向农田地头,向农民伯伯请教他们熟知的物候知识,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

2.收集一二首咏物诗、写景诗,运用物候学知识试着分析一下。

三、开放性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记鸟语

林语堂

到了日月潭,每一个毛孔都舒服起来了。毛孔可以泄汗,泄汗就可以使汗化气,汗化气即减少热度,所以这是一副天然冷气机。人身有三万六千毛孔,就有三万六千架的小型冷气机。所以出得汗,就爽快。避暑要诀,倒不一定在不出汗,是必要出汗时,汗出得来。你穿上洋服,挂领带就有十一层布封在脖颈上,把冷气机堵住,汗出不来,气泄不得,非造物之罪也。(外衣领处必是夹的,故两层,再翻领是四层;衬衫此处又翻领又为四,合为八,领带二,又加当中铺垫一层为三,故为十一,即十一道封条,不许泄气)假定不被封锁,清风徐来,轻轻吹过毛孔上小毛,就非常适意。若是不居山上而居城市,山风吹不到,是人为的,又非造物之罪也。领带之为物,乃北欧寒带演化出来的服装,与热带最不相宜。有时入乡随俗,不得不戴,真是无可奈何。这且表过不提,单说日月潭的鸟语。

公冶长懂鸟语,这不是不可能,只是常人不大理会而已。语言发源于诗歌,先有感叹吟唱,然后有文字语言。这是语言学上的Sing-SongTheory。世界文学史,都是先有诗歌,才有散文,所谓“诗亡然后春秋(散文)作”,本来是应当如此的。所谓语言,只是传达意思的方法。蜜蜂觅到好花盛开处,回来巢中向他蜂作特别跳舞,报道消息,并指示花园方向,是一种语言。两蚁相遇于途中,交须一会,亦是传达的意思。所以中文说鸟语,不说鸟歌,是对的,是能特别体会鸟类的生活。

新近我家买几只鸡来养。有一早晨一小雄鸡忽然学唱,负起他司晨的责任了。其声音嘶而促,绝不像大雄鸡的响澈。你绝对想不到,这一唱,把笼中的小姐都发昏了,个个心里乱跳,发出温柔缱绻的声音,说“我在此地”。其声音,有母鸡呼小鸡的温柔,而却没有老母鸡的粗鄙。

日月潭有各种野鸟。在晨光熹微、宇宙沉寂,可恶的人类尚在梦寐中之时,众鸟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开他们的交响乐会。大概日月潭的鸟语可分四五种,而最特别的是一种我所谓时哉鸟,唱的主调是“时哉——时哉!”重叠的唱,而加以啁啾的啭喉音。那天我没听见子规鸟的“思归!思归!”不知有没有。我想春天应该有的。江浙人说子规的叫是弟弟哭他被继母迫死的哥哥,泣血而死,化为杜鹃,因为江浙音呼“哥哥”为“孤孤”。众鸟的语式不同,其中?也有:?

“快起来!快起来!”这是早眠早起很勤谨的一种小鸟,呼其同类,觅好虫吃。

“臊!臊!害臊!”声音非常粗暴。这是一种厌世的岩栖高士,以为举世沉浊,不足与庄语,无疑的,他是黄老派的。

“莫踌躇!莫要踌躇!可别胡涂!”——声音非常轻细而婉约动人。

其余还有仅发唧唧咄咄的短音。时哉鸟,唱的啭音特别多,夹杂别的话,再以“时哉!时哉!”主题为结束。这样此唱彼和,隔山相应,鸟音渡水而来,以湖山为背景,以林木为响声,透过破晓的蓝天,传到我的耳朵来,自然成一部天然的交响曲。这是在庭院内以鸟笼养鸟所领略不到的气象,其自然节奏及安插,连他们的静寂停顿而后再来,都是有生气的,百鸟齐鸣的情形,大概如此。

1.文章第一自然段说明日月潭的气候是_____________,这样写与鸟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作者写领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获得______________的艺术效果。

2.第二自然段文字不长,但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体裁有___________,涉及的语言有_____________,涉及的时空有_____________,涉及的动物有____________,写这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四自然段开始才真正进入写鸟语层次,一共写了_______________种鸟语,重点写_____________鸟语,其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听到过哪些鸟的叫声?能否摹拟出它们的语言来?可不可以举出两三个例子?

参考答案:

1.温暖偏热为写鸟语作了铺垫准备为写鸟语作注脚富有情趣、可读性强

2.诗歌、散文口语和书面语古代和世界蜜蜂和蚂蚁为写鸟语提供科学依据

3.五时哉鸟一是因为这种鸟的叫声特别,二是作者有惜时感悟

附:板书设计

物候现象-----大自然的语言-----------用来研究生产(逻辑顺序)

大自然的启示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大自然的启示”,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12.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4.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板书。)看看老师写对了吗?(“打扫森林”未加引号。)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生态平衡。)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可以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结合课件理解“流线型”。)

(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4)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继续探究,下节的口语交际课上,我们还要就这个话题作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打开孩子们手中的大自然课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大自然的启示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894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