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语文八年级上册优质教案:《藤野先生》 人教版部编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优质教案:《藤野先生》 人教版部编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藤野先生》

课前策划——知能准备

1、知识与技能:积累“绯红、诘责、畸形、深恶痛疾”等词语。

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重)

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难)

2、过程与方法:阅读情境体验概括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活动:

鲁迅先生一生著作颇丰,但对于自己的老师,只写过三个人,便是寿镜吾先生、章太炎先生和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一位外国老师,鲁迅没有坚持从事医学事业,为何还要专门写文章来纪念他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寻找答案。

学习目标展示。

课堂引讨——展示互动

1、背景介绍

(1)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

背景介绍:当时中国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鲁迅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去日本留学。1902年赴日,1904到1906年在仙台学医,1906奶奶开始从事文学活动。

2、默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活动:默读课文。给字词正音,释义。

学科代表出题,学生小组填空。

(2)教师补充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绯(fēi)红诘(jié)责畸(jī)形不逊(xùn)

深恶(wù)痛疾:厌恶而痛恨到极点。

杳(yǎo)无消息:没有一点信息。

课堂引讨——精编精练

一、速读课文,理清结构(表格法)

⑴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日本的留学生活,请根据时间、地点的推移,理清文章内容。

⑵学生填表

(3)教师点拨

结构表:

时间地点事件

见藤野前东京决定转往仙台

见藤野仙台相识、相处、离别

离别后离开仙台深切怀念

二、认识藤野先生

(情境体验法、概括法)

(1)快速浏览课文,进行情景模拟,初步认识藤野先生。

▲假设教师为“仙台警察局户籍科科长”,现场调查“藤野先生”户籍资料,请户籍科科员(学生)口头汇报。

仙台警察局人口登记表

户主全名:藤野严九郎

供职单位: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教授课程:解剖学、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外貌特征:黑瘦、戴着眼镜,

日常习惯;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顿挫的声调开始讲课。经常忘带领结、穿旧外套。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2)浅谈对藤野先生的初步印象。

【学生活动】请同学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印象中的藤野先生形象。

(3)找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事件,给每件事拟小标题,明确每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学生活动】快速浏览文章,找出相关事件,并拟写标题,并思考人物精神品质。

(4)概括人物形象及其品质。

人物事件思想性格jAb88.com

添改讲义待人热情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为人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待人热情诚恳,对学生要求严格的,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学者。

【学生活动】概括人物形象及品质。

【教师活动】总结归纳,并板书。

课堂引讨——即时反馈

(一)写作技巧探究:

藤野先生俭朴的生活、高尚的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性格的?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2.教师归纳

(1)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写。

(2)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来突出人物的内在品质。

(二)小练笔:

1.当堂习作

题目:我的老师

要求:选取一位现任老师,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描写他(她)的外貌。写时隐去姓名,让大家来猜。100字以上。时间5分钟。

2.评价展示:

学生优秀作文赏读并评价。

教师评价:评价课堂积极活跃的学生与学习小组。

课堂引讨——目标归结

学生总结。

一、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

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为人热情诚恳求实精神

二、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课后跟进——目标达成:

布置作业:

1.练习册。

2.大作文:

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普通却拥有闪光点的身影,以“_________,让我难以忘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

(2)不少于600字。

板书

藤野先生

鲁迅

人物事件思想性格写作方法

添改讲义待人热情工作认真负责。

藤野先生纠正解剖图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主要特征

关心解剖实习为人热情诚恳典型事例

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教学反思:

《藤野先生》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感情真挚的忆师范文,文章回忆了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和藤野先生相识交往的过程,给我们刻画了一个认真负责,正直,毫无民族偏见的老师形象。同时,文章也透出了鲁迅先生深厚的爱国热情,以及他弃医从文的原因。本节课教学设计侧重于课文内容的整体掌握和理解;学习本文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和选取典型事迹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难点是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快速的熟悉内容理清结构,运用了表格法,学生通过表格的填写,很容易便能梳理出文章的结构。熟悉人物形象,笔者设计了两个小环节,初识藤野先生,运用了情境体验法,让学生填写仙台户籍科藤野先生相关资料,增加了课堂趣味性,节约时间。再识藤野先生则让学生找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事件,给每件事拟小标题,明确每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将任务化难为简。通过具体事例的概括分析学生既可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同时还可以归纳出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再辅以课堂小练笔进行即时反馈,环环相扣,课堂效果较好。课后跟进的的大作文,更加开放,可以是课堂作文的续写,也可以重新切换角度书写生活中的普通人,是对课堂所学写作方法的再次巩固。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对所学内容将会有更深层的理解与体会……

延伸阅读

八年级语文藤野先生


1.藤野先生

一、导入

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学过鲁迅的文章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二、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时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以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了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友谊。

四、整体感悟

1.本文分层依据:第一部分:在东京

第二部分:在仙台

第三部分:离开仙台后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2.本文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

“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

3.这篇文章在时间上,前后跨越了二十年;地点由国外到国内,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又都有许多变迁;因此涉及的人物和事件必然很多。但仔细读来,主要两个人物:一是藤野,一是作者。分析这两个人物的艺术形象。

藤野

作者

(1)衣着简朴

(1)对东京清国留学生腐化生活的反感

(2)为作者精心添改讲义

(2)途经“日暮里”、“水户”勾起作者的忧国之思和对爱国志士朱舜水先生的敬仰

(3)当面订正解剖图

(3)受到日本所谓“爱国青年的侮辱、诽谤,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4)为作者勇于解剖尸体而高兴

(4)看到电影里枪毙中国人的情景,痛感必须改变“中国是弱国”的现实,于是毅然弃医从文,寻求救国之路。

(5)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6)与作者的惜别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教学认真

关心实习——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能以公正心来对待弱国学生,而且给以极大的惯性和帮助

(1)(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

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鲁迅文笔特点。

4.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

明确:所描写的对象是“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对他们是一种厌恶之情,这是从他们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这也许也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的原因所在。

5.一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

这段文字在准确地形容与细致的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还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张,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⑴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

⑵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6.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

明确: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通过肖像描写,写了他的穿着,穿插了他穿衣服的掌故,表现了藤野先生是一个不注重穿着的人,生活朴素、简单。

7.这篇文章既然重点写藤野先生,从文章内容上看,写清国留学生的所作所为;日本“爱国青年”的所作所为,似乎与藤野先生无大关系,认真思考,这些内容与叙写藤野先生有何关系?

答:本文记叙抒情的对象是藤野先生,但在五千字的文章里,正面写藤野先生的不过两千字,其余文字表面看来与藤野没大关系,但实际上“形断意连”,笔笔都是为了衬托藤野先生。总体来看,作者写清国留学生和日本“爱国青年”,是在写与藤野相识、相交、相别的社会背景。

8.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离开东京?他为什么学医?又为什么弃医从文?这些都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鲁迅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曰本学医的。

(2)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去往仙台见到藤野的缘由。

(3)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4)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对藤野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决心弃医从文是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9.词语赏析

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

“实在标致极了”: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讥讽和轻视。

何尝不:反诘语气,加强肯定

酒醉:表达了对愚昧麻木的人的痛恨

竟:饱含了对先生的歉意和自责

鲁迅对中国人的态度:哀其不辛,怒其不争

日暮里:勾起了鲁迅家国之愁思

水户:这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鲁迅作为弱国子民的辛酸,也是他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体现。

所以……当然……:用来强调,作者有意以反语的方式揭示“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

刺耳:“万岁”欢呼,极大地刺伤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

……虽然……:倒装转折复句,强调了藤野先生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伟大。

10.对课文结尾一句话含义的理解。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似乎”表明事实并未真的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却是巨大的。强烈地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2)“良心发现”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触动。

(3)“增加勇气”是指作者在长期遭受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迫害时,一旦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时,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

(4)“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5)“深恶痛疾”是“最厌恶最痛恨”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作者的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概括了全文中心,深化了主题,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注释:1选自《朝花夕拾》2烂熳(man):即烂漫3富士山:日本第一高峰,日本人奉为“圣山”4油光可鉴: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5兼以:加以6斗乱:飞腾杂乱。斗通“抖”7芦荟(hui)8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9模糊:指马虎、不讲究10落第:考试不及格11《新约》:基督教圣经《新约全书》的简称,记载耶稣和他的门徒的言行12托尔斯泰:指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著名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13不逊(xun):无礼。逊,谦逊14匿(ni)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14犹言:如同说15诘(jie)责:质问并责备16托辞:借口(鲁迅弃医从文的一段话选自《呐喊》自序)18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19适值:正好遇到美其名曰:给他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

*《藤野先生》的主题

《藤野先生》的主题是什么,这两年争论颇多,大体有四种意见:

第一种: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第二种:主要是写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其次也赞扬了藤野先生。

第三种:怀念歌颂藤野先生。

第四种:主要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其次也写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分歧点主要是:《藤野先生》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还是写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主张《藤野先生》是写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理由如下:第一,《藤野先生》写于1926年10月12日,地点在厦门大学。鲁迅原来准备在厦门工作两年,结果只住了半年。他一方面坚持斗争,一方面写了《藤野先生》回忆散文,清理自己从1904年到1926年20多年来思想感情变化的轨迹,回顾了自己的爱国思想的发展,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信念。第二,全文按地点转移,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讽刺的笔调,痛斥了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腐败状况,表现了青年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第二部分,作者回忆了自己在仙台医专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着重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充分表达了青年鲁迅热爱祖国、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可贵精神。第三部分,写鲁迅怀念藤野,藤野不仅没有民族偏见,给了鲁迅无限的温暖和极大鼓舞,而且藤野先生的思想与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完全是相通的。第三,鲁迅在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高潮中回头总结自己20年前弃医从文,走上革命道路的战斗历程,本身就是对洋务派、改良派、复古派“科学救国”滥调的批判。如果说写作者的爱国精神是次要的,既不符合作品的内容,也降低了写作此文的战斗意义。

主张《藤野先生》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的,理由如下:第一,这篇散文的标题是《藤野先生》,一般说,文章的标题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鲜明和最精练的概括。这篇散文的抒写中心应该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题,自然应该是和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的,而不可能抒写的中心是藤野先生,要表达的主题却是“我”的某种思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鲁迅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鲁迅写《藤野先生》,正是为了寄托自己对具有“伟大的”性格的藤野先生深沉的怀念。第二,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开首写作者对一些专事享乐的“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正是这种不满,促使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因而有机会结识藤野先生。接下去写仙台生活,写藤野先生,写泄漏试题的流言,当然与藤野先生有关。写看幻灯片后终止学医,是交代离开仙台的原委。后面几段是写和藤野先生的分离及分离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总之,这篇文章不是“以鲁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也很难说是“作者回忆藤野先生,只是为了清理自己从1904年到1926年20多年来思想变化的轨迹,明确自己是如何生活、战斗过来的。”

我们是主张《藤野先生》的主题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的。从作品的效果看,这篇作品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德。鲁迅所以建议增田涉把《藤野先生》译出编入《鲁迅选集》,也是因为这篇散文怀念歌颂了藤野先生,而不是因为它写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

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教案
课题藤野先生课型新授课1
教材
分析《藤野先生》是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鲁迅深切感受到毫不受恶劣空气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鲁迅原来想走“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匿名信风波”和“电影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鲁迅认识到要拯救国家,就要医治国民的麻木、愚昧,这就需要用文艺唤醒沉睡的国民。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这一举动正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表现。我们也知道初中的学生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青春叛逆时期,让他们了解名人、伟人的经历,理解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可以唤起学生内心美好的情感,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追求。
学情
分析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教学需要2个课时。如果讲课时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突出重点、难点。在这篇文章的两个重点中,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是叙事线索,学生比较好把握,所以应把攻克“感受藤野先生高贵品质”当做重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易到难地掌握本文的两个重点。而课堂要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设计一中心“问题”促使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但要领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感,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就必须让学生通过多种朗读获得体验。
教学
目标1、100%的学生把握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85%体会鲁迅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80%学会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
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前准备1.可引导学生课下观看中央10套的8集电视专题片节目《先生鲁迅》
2.整理学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感情调节:
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板书课题)
任务一:预习检测,夯实基础(一)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学生交流预习时标注出的难字难词。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绯(fēi)红:鲜红。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瞥(pīe)见:很快地看一下。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二)检查作家作品掌握情况:
1、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前面提到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
任务二:了解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10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过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任务三:自学,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2.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任务四:回顾知识,即时检测
订正作业中配练第一大题答案,巩固基础知识

结束语: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有关的基础知识,理清了结构,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研讨本课的主题,深入了解一下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作者为什么对他充满了敬意。
学生倾听、思考。
任务一活动

(一)识记生字词
1.师生互动,教师抽查部分学生读字音。
2、教师点拨易错字易错音
3、学生齐诵两遍,巩固记忆。
4、同桌结对互说,相互检测
智者加速:字字落实,字从句顺,熟读全文,能了解大概文意。
5.小组竞读(ppt检测)。
学生练习回答。
6.全班诵读。

(二)了解作家作品
1.自读注释1,勾划批注重点。
2.学生补充预习的作者情况

3.照课件补充作家作品。

4、背诵识记要点

知者加速:诵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作者留学的目的

任务二活动
1.学生口头介绍预习中了解到的写作背景

2、教师补充

3.学生做笔记,记好要点

任务三群言展示
1、小组活动,讨论这三个问题。用时约5分钟
2.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每组2号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讨论后明确:
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2、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3、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
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任务四练习巩固
部分学生课前将配练第一大题答案写在黑板上,教师点拨订正后,自行改错。
布置作业完成配练第二大题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鲁迅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
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教学反思

课题藤野先生课型新授课2
教材
分析藤野先生》是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鲁迅深切感受到毫不受恶劣空气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鲁迅原来想走“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匿名信风波”和“电影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鲁迅认识到要拯救国家,就要医治国民的麻木、愚昧,这就需要用文艺唤醒沉睡的国民。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这一举动正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表现。我们也知道初中的学生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青春叛逆时期,让他们了解名人、伟人的经历,理解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可以唤起学生内心美好的情感,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追求。
学情
分析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教学需要2个课时。如果讲课时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突出重点、难点。在这篇文章的两个重点中,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是叙事线索,学生比较好把握,所以应把攻克“感受藤野先生高贵品质”当做重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易到难地掌握本文的两个重点。而课堂要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设计一中心“问题”促使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但要领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感,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就必须让学生通过多种朗读获得体验。
教学
目标1、100%把握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85%体会鲁迅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80%学会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
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前准备1.可引导学生课下观看中央10套的8集电视专题片节目《先生鲁迅》
2.整理学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感情调节:

导入语: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有关的基础知识,理清了结构,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研讨本课的主题,深入了解一下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作者为什么对他充满了敬意。(板书课题)

自学:
任务一:研读,分析藤野形象1、学生采用自主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回答后明确: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学者形象

2、学生再根据阅读感知,课本扉页后的彩色插图中有藤野先生的油画肖像,请你为这张画像配一段简要的文字说明。用“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的形式回答,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
 教师引导、提示:
⑴ 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医学教授。
⑵ 生活习惯角度:生活俭朴。
⑶ 治学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⑷ 对待学生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

3、过渡:这就是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包括亲眼见到的,耳朵听到的。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4、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任务二:了解写作手法
1、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②叙事应该有详略③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2.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任务三:研读重点语句
1.精读1—2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2.精读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3.精读第24---31段,思考: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

4.精读第38段,思考:
“良心发现”指什么?
“增加勇气”指什么?
“正人君子”指什么?

任务四:探究主旨
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详见课后练习一。

任务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同样是写老师的回忆录,试比较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教师,感受了这份跨越国籍的师生情。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不灭的灯,会长久地照耀着人们,给人以精神和力量。似乎课文学习可以结束了。真的可以结束了?本文标题为《藤野先生》,为什么文中却旁逸出许多其他内容呢?是大作家的败笔,还是另有目的呢?

学生倾听、思考。

任务一活动
1、(学生活动)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学生思考、回答

2.学生分组讨论

小组展示发言。

3.思考,做笔

4、学生分别朗读课文11—23段,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自主思考后同桌交流
明确: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实习———热情诚恳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知者加速:组内讨论分享,把组内讨论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
任务二活动
1.学生口头回答
2、教师补充,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3.学生做笔记,记好要点

知者加速:思考文章的双线结构
教师点拨:了解双线结构: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任务三活动
1、小组活动,讨论这4个问题。用时约5分钟

2.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3、学生整理笔记

任务四活动
自主思考,同桌交流
口头回答展示

任务五活动
1、小组讨论后展示
2、思考、探究
布置作业作业:(二选一)1、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求: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作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2、多年后,鲁迅写信给恩师藤野先生,请你代他写一封信以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
板书设计藤野先生鲁迅
添改讲义关心学生、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重视学生思想观念进步
了解女人裹脚实事求是、探索研究

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反思(人教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反思(人教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教学本课文时,我依据课文的内容,设计了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明确事件的内在联系,从而明确主题,进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预习时,让学生细读课文,列出文中所举事件,要求他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接着,我让学生根据所列举事件与刻画人物的关系分成三类,并分别说说不同类别事件的作用。

学生对于第一类的作用基本掌握,可在了解第二类事件的作用时,费了不少周折,但经点拨,很快就明白。尤其惜别几节中,比较直白的感情流露,鲁迅善意的谎言,学生还是能理解的。他们不仅明白事迹的作用,亦理解了作者这样写的原因——皆为抒发作者对藤野先生的一片无法言表的真情。

在第三类(1~3、10~11)的事件里,未写藤野先生,似多余之笔,但在这些自然段里,却解释了见藤野先生的原因(即弃医从文),或者说,令藤野先生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即为文中提到的电影事件。(学生立即活跃起来。)至此,的选材及作用基本理清。

最后,本人提出问题:“的线索是什么?”

有的学生回答为:以藤野先生其人为线,全文写见藤野学生的原因──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与藤野先生惜别—别后忆藤野先生。支持这一观点的学生过半。亦有学生反驳:以爱国的情感为线索,学医为爱国、弃医从文亦是爱国。赞成这一观点的近半。

争议由此起,教师适时调解:写藤野先生与爱国是否冲突?二者有无交点?学生们马上做出反应,二者并不矛盾,因为爱国而学医、因学医而见藤野先生、因爱国而弃医、因弃医而别藤野先生!他们立即明白了二者的关系。教师趁机点明,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即藤野先生其人,一条暗线即鲁迅的爱国情感。至此,文章的主题也水到渠成。写学医弃医,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也更深刻、含蓄地表现出作者的赤诚爱国情。

就本人看来,本课是在学生恍然大悟的感慨声中结束的。

总体来说,本课的设计及实践本人认为还是可以的,因为纵观鲁迅的文章大多含蓄难懂,加之本篇幅较长,主题较深,情节简单,很难吸引住学生。应如何短时高效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本人思量了许久,后来本人避开了对文章深层主题—爱国的教学,转向事例的分析,让学生对事例自行剖析,抓住典型事件的作用,扣住文章线索的基础上完成。这样,就实现了难文浅教,使学生能理解文章的精髓,加上关于文章的线索之争是学生自发的,他们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解答后的收获可以从恍然大悟的感叹声中听出,这正是本人所追求的。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232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