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4.4角教案(沪科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4.4角教案(沪科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4.4角
1.认识角及角的有关概念,并会表示角.
2.知道角的度量单位,并能进行单位的转换.
3.会把角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用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
理解角与角的相关概念;掌握角的度量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
理解角与角的相关概念;掌握角的度量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展示实物:时钟,圆规,折扇等.
(1)观察实物与图片,你发现其中有什么相同图形吗?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注意鼓励学生.
(2)你能把观察得到的图形画在本子上或黑板上吗?这是一些什么图形?思考,动手画一画.
(3)从黑板上这些不同的图形中,你能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吗?
学生相互交流并回答,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与角相关的背景,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中认识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角的共同点,进而引入课题.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预习导学”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探究点一: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活动一:从生活中认识角
我们看物体时,有视角,钟表的指针转动也形成角.请同学们看课本后回答下面问题.
(1)角是一个几何图形,请大家说说,角是由什么图形构成的?(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注意鼓励学生)
(2)如果我们把角看作是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围成的图形,那么始边和终边又指什么?
教师总结:角有两个定义,一个是静态的定义,把角看作由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另一个定义是动态的,把角看作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把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始边,把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终边.
(3)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学生举例)
活动二:角的表示方法
我们怎样表示角呢?请同学们看课本上说了几种表示方法?(学生先看书,后回答)
教师总结:(1)用三个大写字母可以表示一个角,比如∠AOB.
练习:谁能指出下列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注意:①三个字母的顺序有规定,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
②顶点的字母不一定用O,角的始边与终边的字母也可以随意.
(2)当一个顶点只有一个角时,也可以用顶点的字母表示.比如,下面的角可以表示为∠O.
练习:判断下列角可以用顶点的字母表示吗?
(3)用数字或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角.(注意:角中不能有角)
练习:下面表示角的方法,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
探究点二:角的度量
活动三:角的度量
(1)请同学们借助量角器画出下列各角:
①30°②45°③60°④90°⑤120°⑥150°⑦62°⑧105°
学生画图,教师指导.(根据需要教师可先做示范)
(2)任意画一个角,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提问:如果这个角的度数不是整数,应该怎样表示这个角的度数呢?引出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
教师总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60′,1′=60″(强调度、分、秒是60进制,不是十进制).
(3)还有什么单位是60进制?
(4)让学生画一个1°角,感受1°角有多大.
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
1.角的定义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B.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C.角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D.角可以看作是由一条线段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解析:A.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故错误;B.根据A可得B错误;C.角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正确;D.据C可得D错误.
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角的表示方法
例2下列四个图形中,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图形是()
ABCD

解析:在角的顶点处有多个角时,用一个字母表示这个角,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所以A、C、D错误.
方法总结:角的两个基本元素中,边是两条射线,
顶点是这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
3.判断角的数量
例3如图所示,在∠AOB的内部有3条射线,则图中角的个数为()
A.10B.15C.5D.20
解析:可以根据图形依次数出角的个数;或者根据公式求图中角的个数是12×5×(5-1)=10.
方法总结:若从一点发出n条射线,则构成12n(n-1)个角.
4.角的度量
例4见课本P144例1.
方法总结:用度、分、秒表示的角度和用度表示的角度的相互转化的过程正好相反: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而小单位化大单位要除以进率.
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课本P144练习第1、2题、P145练习第1、2题.
《》“随堂演练”部分.
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本节课学习了角及角的有关概念,并会表示角;知道角的度量单位,并能进行单位的转换;会把角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用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P145~146习题4.4第1~4题.
《》“课时作业”部分.

精选阅读

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案(沪科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案(沪科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1.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及其性能,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灵活地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
2.培养综合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学习统计知识中的具体作用.
重点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扇形图、条形图、折线图等)
2.请你说说:你在哪里见过哪些统计图?(在网上、书籍、杂志、报纸上我们还会看到许多其他形式的统计图)
3.统计图的作用是什么?(使数据变得一目了然,让读者很快就能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
现在,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哪种统计图可以较为准确而迅速地反映出要表达的信息呢?
本节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预习导学”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探究点一:统计图的合理选择
问题1:小华对2001-2011年同学家中有无电视机及近一年来同学在家看电视的情况,在同年级两个班的100名同学中做了问卷调查,得到如下三个方面的数据:
调查项目12001-2011年拥有电视机的家庭数

年份200120032005200720092011
户数203256708894
调查项目2近一年中每周看电视的时间

看电视的时间4h以下4-8h8h以上
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率36%48%16%
调查项目3喜欢收看的电视节目

喜欢收看
的节目动画片新闻体育影视剧音乐
舞蹈综艺科教
占被调查人数
的百分率53%30%68%39%46%39%46%
思考:(1)对于调查项目1,如果小华想让别人通过统计图很快了解不同时期拥有电视机户数的情况,你认为应制作哪一种统计图?如果想知道不同时期拥有电视机户数的增长变化情况,应制作哪一种统计图呢?
(了解不同时期拥有电视机户数的情况,应制作条形统计图,如图①;知道不同时期拥有电视机户数的增长变化情况,应制作折线统计图,如图②.)
图①

图②

(2)对于调查项目2,用怎样的统计图合适呢?
(扇形统计图)
(3)对于调查项目3,能用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吗?这里为什么不行?你选用哪一种统计图?
(不行,因为百分率之和超过100%,可以用条形统计图.)
(4)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就必须明确各统计图的特点.我们所常见的扇形图、折线图、条形图各有什么特点呢?
(三种统计图的特点:(1)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3)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探究点二:复式统计图
问题2:2000年、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中,都对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1)小王用了两幅条形统计图比较两次普查各种受教育程度的情况,如下图.
(2)小李用了一幅条形统计图比较两次普查各种受教育程度的情况,如下图.
想一想:哪种方法效果好?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总结: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区别
1.都能形象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
2.把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合并就能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同时表示几种数据的变化情况,这样更便于比较
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
1.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例1新区四月份第一周连续七天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分别为:118,96,60,82,56,69,86,则这七天空气质量变化情况最适合用哪种统计图描述()
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D.以上都不对
解析:根据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分析可得: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但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据;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这七天空气质量变化情况最适合用折线统计图.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统计图的选择,此题根据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来判断.
2.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绘图
例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举行植物标本制作比赛,结果统计如下表:

每人所制作标本数246810
人数12432
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活动小组共有学生多少人?
(2)制作标本数在6个及以上的人数占小组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3)根据统计表制作一个形象的统计图.
解析:(1)把表中的人数加起来即可;(2)制作标本数在6个及以上的人数在全组人数中所占百分比=制作标本数在6个及以上的人数÷小组总人数×100%;(3)由表画出条形统计图即可.
解:(1)该组共有学生1+2+4+3+2=12(人);
(2)制作标本数在6个及以上的人数在全组人数中所百分比:(4+3+2)÷12×100%=75%;
(3)根据题意可知,此类情况最适合条形统计图表示(如下图).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复式折线统计图
例3两辆汽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如下表,观察其中的规律,填写下表.

时间(小时)12345678
甲车路程(千米)60120240300420
乙车路程(千米)80160320400560
根据上表的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解析:先根据已知的数据分别求出它们的速度,进而求出3小时,6小时,8小时行驶的路程,完成统计表;再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
解:甲的速度:60÷1=60(千米/时),
3小时行驶的路程是60×3=180(千米),
6小时行驶的路程是60×6=360(千米),
8小时行驶的路程是60×8=480(千米);
乙的速度:80÷1=80(千米/时),
3小时行驶的路程是80×3=240(千米),
6小时行驶的路程是80×6=480(千米),
8小时行驶的路程是80×8=640(千米);
统计表如下:

时间(小时)12345678
甲车路程(千米)60120180240300360420480
乙车路程(千米)80160240320400480560640
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如下:
方法总结:画折线统计图时,一定要分清楚图例,看清楚两辆车分别是用什么图形表示的.
4.复式条形统计图
例4下面是一个社区图书馆双休日借阅情况的统计表:

各类文艺旅游科技生活
周六138186110164
周日17610892198
根据以上的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解析:根据题意,可利用统计表中提供的数据进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即可.
解:如图所示.
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课本P175~176练习第1、2题.
《》“随堂演练”部分.
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本节课主要明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对更清楚地反映数据有很大的作用,处理数据时,我们首先要选择好统计图.
1.如果只想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一般采用条形统计图.
2.当既要知道各部分数量的多少,又要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增减的情况时,应采用折线统计图.
3.如果只想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的百分比时,应采用扇形统计图.
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P176习题5.3第1、2题.
《》“课时作业”部分.

七年级数学上5.2数据的整理教案(沪科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七年级数学上5.2数据的整理教案(沪科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5.2数据的整理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设计简单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经历整理简单的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思想,学会用“数据”说理的方法,发展运用简单的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绘制扇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2.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整理数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节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一般收集到的数据比较散乱,难以从中获得需要的信息,因此我们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具体怎样整理数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据的整理.(板书课题)
推进新课
1.绘制统计表
活动一:师:上节课我们收集了不少数据,但它们还只是原始数据,为了清楚地说明问题,需要进行整理.看课本,说一说可以用什么方法整理数据?(学生分小组完成)
教师总结:把数据整理成表后,常用一些统计图来直观地表达数据的某些特征,使人看到统计图后,便一目了然.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常见的统计图还有扇形统计图.
2.扇形统计图
活动二:学生回顾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2)扇形统计图中的圆、扇形各代表什么?
(3)扇形的中心角的定义又是什么?
(4)怎样求扇形的中心角?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教师总结:
扇形统计图是用圆和扇形分别表示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的数据统计图;
圆代表总体;
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
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扇形的中心角=360°×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3.制作扇形统计图
活动三:【例题】2010年某调查所进行了“如何度过春节”的调查,结果如下:
“如何度过春节”的调查情况统计表
选择占调查人数的百分率
回家44.5%
旅游37.0%
工作5.7%
学习5.6%
尚未定7.2%
请根据上面的数据,画出表示调查结果的扇形统计图.
分析:根据人们的5种选择情况,本题要把表示总体的圆分成5个扇形.先由每种选择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率,计算出相应扇形中心角的大小;然后,根据各扇形中心角的度数,画出各个扇形.
解:表示“回家”部分的扇形的中心角为
360°×44.5%=160.2°.
表示“旅游”部分的扇形的中心角为
360°×37.0%=133.2°.
表示“工作”部分的扇形的中心角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学习”部分的扇形的中心角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尚未定”部分的扇形的中心角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答案.
用量角器画出相应的扇形的中心角,标明各扇形表示的部分的名称和所占百分率,从而得到表示调查结果的扇形统计图.
学生试着自己制作扇形统计图.
教师总结: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画圆;
(2)求各部分比例;
(3)计算各部分圆心角度数;
(4)根据度数画扇形;
(5)填写成分名称,填写百分比.
巩固训练
1.课本练习
2.数学老师在一次数学活动后,对全班同学就“你是否乐意参加这样的数学活动”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态度人数百分率
乐意参加35
无所谓10
不乐意5
将统计表填完整;用扇形图表述调查结果.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主要应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制作,其一般步骤为:
(1)画圆;
(2)求各部分比例;
(3)计算各部分圆心角度数,其中圆心角度数=360°×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4)根据度数画扇形;
(5)填写成分名称,填写百分比.
1.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圆代表总体;
(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一部分;
(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百分比的大小;
(4)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100%,即1;
(5)不能只根据百分比的大小来比较部分量的大小.
2.统计表
统计表是整理、表达和分析数字资料的重要工具.运用统计表可以将大量数据的分类结果清晰、概括、一目了然地表达出来,明显地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及其蕴涵的特性,它把有关的数字列在一起,既便于分析、比较、计算和记忆,又易于发现错误和遗漏,省去冗长的文字叙述.
从统计表的形式上看,通常由标题、表号、标目、线条、数字以及表注组成.
(1)标题是统计表的总名称,要用一句简单而又确切的话写出.通常包括表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时间和地点,标题应写在表的上方.
(2)统计表的标目有三种:纵标目、横标目、总标目.纵标目位于表的上端,说明该纵栏指标的含义及度量单位;横标目位于表的左侧,说明该横栏数字的含义;几个纵标目或横标目具有共同性质时,可冠以总标目.标目处理的好坏,是决定统计表质量的关键之一,因此,在制表中必须充分利用纵横两个标目.此外,标目的层次不宜太多(通常1至2层,最多不宜超过3层).
(3)统计表中的线条应尽量少,但构成表的基本线条不能缺.通常表的上下边线,表头与表体之间,表头内总标目与纵标目之间都应有横线,要注意的是,两端可以不用竖线封闭,数字区可以不用横线隔开(有求和的话总和上方可加一横线),左上格(表头)可以不加斜线.
(4)表内的数字是统计表的基本语言,必须准确无误,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要求同一种统计指标各数字的精确度一致,书写时要求各个位数或小数点要上下对齐.表中数字暂缺时用“…”填充,无数字用“—”,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填“0”.
(5)表注不是统计表的必需组成部分,遇到特殊情况需要注时,可写在表的下面.
3.统计图
统计图是整理表达和分析数字资料的重要工具.绘制统计图可使数字资料形象化、通俗易懂,并能把资料的变化趋势和各种现象间的关系明确的再现,使阅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得明晰的印象.统计图只能表示近似数,要想了解准确的数字,仍需看统计表.
统计图是在统计表的基础上,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也是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统计图把统计表中的数字形象化,利用几何图形反映数量间的对比关系,以直观形象的形式表达出事物的全貌及其分布特征.作为数字的语言,统计图比统计表更明确、更具体、更生动有力,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印象深刻,容易记忆.但图形所反映的数量只是近似的,因而只能起示意作用.用统计图时,一般附有统计表.
统计图通常由标题、图号、标目、图形、坐标、图注组成.
表示间断变量可用条形图、圆形图(饼图);表示连续变量可用线形图.

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1.2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教案(沪科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1.2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教案(沪科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2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
第1课时数轴
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2.理解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表示出来.
3.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重点
数轴的概念及其画法.
难点
数轴的画法以及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回顾:你能说说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什么叫有理数吗?
教师提问:(1)观察带有刻度的尺子,边缘上的点是如何表示数的呢?
(2)能不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呢?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探究点一:认识数轴
问题1:让机器人在一条直路上做走步取物试验.根据指令:它由O处出发,向西走3m到达A处,拿取物品,然后,返回O处将物品放入蓝中,再向东走2m到达B处取物.
(1)在下面的直线上画出A,B两处的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向东走记作“+”,向西走记作“-”,在上面的直线上标出与A,B相对应的数.
问题2:观察温度计,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有度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温度计可以看作表示正数、0、负数的直线吗?它和刚才那个的图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
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进而提问: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探究点二: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教师指出: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一个点来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一定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思考:(1)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
(2)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3)如果a为正数,那么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哪边?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a呢?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归纳: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到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到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
1.认识数轴
例1下列图形中是数轴的是()
A.B.
C.D.
解析:A中没有单位长度,错误;B中没有正方向,错误;C中满足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正确;D中没有原点,错误.
方法总结:要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要抓住它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2.读出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
例2见课本P8例1.
方法总结:在确定数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点是在原点的左边还是右边.对于点A,D这种情况,要注意它们所表示的数是在哪两个整数之间.
3.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
例3见课本P8例2.
方法总结: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时,首先由数的性质符号确定该数应在原点的左边还是右边,然后再根据该数到原点的距离,确定位置.
4.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问题
例4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是+2,那么与点A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
A.5B.±5C.7D.7或-3
解析:与点A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有2个,分别是7或-3.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考虑两种情况,即要求的点在已知点的左侧或右侧.
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课本P9练习第1、2题.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演练”部分.
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本节课学习了数轴,一条直线只有具备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才能成为数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数轴的引入,使我们能用直观图形来理解数的有关概念,这就是数形的结合,它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应特别注意掌握.
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P12习题1.2第4题.

第2课时相反数

1.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相反数,能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2.了解两个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懂得相反数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重点
理解相反数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难点
相反数概念的理解.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回顾: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______侧,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______侧;距原点5个单位的点是______.(要求学生画数轴并描点)
观察上述数轴上的点的特点,并找出还有哪些点具有同样的特点.+3与-3这样成对出现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相反数.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探究点一:相反数的意义
问题:首先,画一条数轴,然后在数轴上标出下列各点:2与-2,4与-4,12与-12.请同学们观察:
(1)上述这三对数有什么特点?
(2)表示这三对数的数轴上的点有什么特点?
(3)请你再写出同样的几对点来?
显然:(1)上面的这三对数中,每一对数数值相同,只有符号不同.
(2)这三对数所对应的点中每一组中的两个点,一个在原点的左边,一个在原点的右边,而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同.
1.相反数的概念
像以上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如2与-2互为相反数,即2的相反数是-2,-2的相反数是2.
说明:(1)从数轴上看,位于原点两旁,且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如4与-4是互为相反数.
(2)0的相反数是0.也只有0的相反数是它的本身.
2.相反数的表示
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成为原数的相反数.若a表示一个有理数,则a的相反数表示为-a.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仍与原数相同.例如,+7=7,特别地,+0=0,-0=0.
3.相反数的特性
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反之若a+b=0,则a、b互为相反数.
探究点二:多重符号的化简
提出问题:a前面加“-”表示a的相反数,-(+1.1)表示什么?-(-7)呢?-(-9.8)呢?它们的结果应是多少?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在一个数前面加上“-”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如果在这些数前面加上“+”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说明:(1)相反数的意义是简化多重符号的依据.如-(-1)是-1的相反数,而-1的相反数为+1,所以-(-1)=+1=1.
(2)多重符号化简的结果是由“-”号的个数决定的.如果“-”号是奇数个,则结果为负;如果是偶数个,则结果为正.可简写为“奇负偶正”.
归纳:化简一个数就是把多重符号化成单一符号,若结果是“+”号,一般省略不写.
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
1.相反数的代数意义
例1见课本P10例3.
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需改变它前面的符号,符号后面的数不变;0的相反数是0.
2.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例2(1)数轴上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它们的关系为______.
(2)在数轴上,若点A和点B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点A在点B的左侧,并且这两个数的距离是12.8,则A=______,B=______.
解析:(1)左边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右边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所以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或-3.它们互为相反数;(2)因为点A和点B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以原点到点A与点B的距离相等,原点到点A和点B的距离都等于6.4.因为点A在点B的左侧,所以这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6.4,6.4.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几何意义,解题时应从相反数的意义入手,明确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到原点距离相等.
3.相反数与数轴相结合的问题
例3如图,图中数轴(缺原点)的单位长度为1,点A,B表示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则点C所表示的数为()
A.2B.-4C.-1D.0
解析:由题意如图,
数轴向右为正方向,数轴(缺原点)的单位长度为1,所以点C所表示的数为-1.
方法总结:先在数轴上找到原点,从而确定点C所表示的数,同时牢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4.多重符号的化简
例4化简下列各数:
(1)-(-8)=______;
(2)-(+1518)=______;
(3)-[-(+6)]=______;
(4)+(+35)=______.
解析:(1)-(-8)表示-8的相反数;
(2)-(+1518)表示1518的相反数;
(3)先看括号内-(+6)表示+6的相反数,即-6,所以-[-(+6)]=-(-6);
(4)正数前面的“+”号可以省略.
解:(1)8;(2)-1518;(3)6;(4)35.
方法总结:化简多重符号时,只需数一下数字前面有多少个负号,若有偶数个,则结果为正;若有奇数个,则结果为负.
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课本P10练习第1、2、3题.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演练”部分.
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本节课学习了相反数的意义,并认识了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零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P12习题1.2第1、2、5题.
第3课时绝对值

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
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难点
正确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回顾:(1)在数轴上分别标出-5,3.5,0及它们的相反数所对应的点.
(2)在数轴上找出与原点距离等于6的点.
(3)相反数是怎样定义的?
引导学生从代数与几何两方面的特点出发回答相反数的定义.从几何方面可以说在数轴上原点两旁,离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从代数方面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呢?由此引入新课,归纳出绝对值的定义.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探究点一:绝对值的代数与几何意义
问题1: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并标出表示-4,12,0及它们的相反数的点.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提问:-4与4是相反数,它们只有符号不同,它们什么相同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归纳: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距离是4个单位长度的点,显然A点(表示4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4,B点(表示-4的点)到原点距离同样是4个单位长度,两者相同,我们把这个距离叫+4与-4的绝对值.
-4的绝对值是表示-4的点到原点的距离,-4的绝对值是4;4的绝对值是表示4的点到原点的距离,4的绝对值是4.
学生活动:(1)12的绝对值表示什么?-12呢?0呢?(2)思考:a的绝对值呢?
教师小结归纳: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探究点二:绝对值的非负性
思考:从上面结果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得出: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因为正数可用a0来表示,负数可用a0来表示,所以上述三条可改写成:
(1)如果a0,那么|a|=a,
(2)如果a0,那么|a|=-a,
(3)如果a=0,那么|a|=0.
上面这几个式子可合并写成:
|a|=a(a0)0(a=0)-a(a0)
由上面的几个式子可以看出,不论a取何值,它的绝对值总是正数或0(通常也称为非负数),即对任意有理数a而言,总有:|a|≥0.
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这里的“非负”就是“不是负数”,而有可能是正数或者是0.
上面的这几个式子还告诉咱们怎样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如果求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根据法则,就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如果求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根据法则,就需要找它的相反数.
而就“0”而言,它的绝对值就是它本身.
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
1.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例1见课本P11例4.
例2-3的绝对值是()
A.3B.-3C.-13D.13
解析:根据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所以-3的绝对值是3.
方法总结: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利用绝对值求有理数
例3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23,则这个数是______.
解析:因为23或-23的绝对值都等于23,所以绝对值等于23的数是23或-23.
方法总结:绝对值等于某一个数(0除外)的值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3.绝对值的非负性及应用
例4若|a-3|+|b-2015|=0,求a,b的值.
解析:由绝对值的性质可得|a-3|≥0,|b-2015|≥0.
解:由题意得|a-3|≥0,|b-2015|≥0,又因为|a-3|+|b-2015|=0,所以|a-3|=0,|b-2015|=0,所以a=3,b=2015.
方法总结:如果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那么这几个非负数都等于0.
4.含绝对值的化简计算
例5化简:-35=______;
-|-1.5|=______;|-(-2)|=______.
解析:-35=35;-|-1.5|=-1.5;|-(-2)|=|2|=2.
方法总结:根据绝对值的意义解答.即若a>0,则|a|=a;若a=0,则|a|=0;若a<0,则|a|=-a.
5.绝对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6第53届世乒赛于2015年4月26日至5月3日在苏州举办,此次比赛中对球的质量有严格的规定,下表是6个乒乓球质量检测的结果(单位:克,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正数).

一号球二号球三号球四号球五号球六号球
-0.50.10.20-0.08-0.15
(1)请找出三个误差相对较小一些的乒乓球,并用绝对值的知识说明.
(2)若规定与标准质量误差不超过0.1g的为优等品,超过0.1g但不超过0.3g的为合格品,在这六个乒乓球中,优等品、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别是哪几个乒乓球?请说明理由.
解析:由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可知,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小,离原点越近.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距离标准质量越小,即绝对值越小,就越接近标准质量.
解:(1)四号球,|0|=0,正好等于标准的质量,五号球,|-0.08|=0.08,比标准球轻0.08克,二号球,|+0.1|=0.1,比标准球重0.1克;
(2)一号球|-0.5|=0.5,不合格,二号球|+0.1|=0.1,优等品,三号球|0.2|=0.2,合格品,四号球|0|=0,优等品,五号球|-0.08|=0.08,优等品,六号球|-0.15|=0.15,合格品.
方法总结:判断质量、零件尺寸等是否合格,关键是看偏差的绝对值的大小,而与正、负数无关.
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课本P11~12练习第1~5题.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演练”部分.
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本节课学习了绝对值的概念,了解了绝对值的非负性,并认识了绝对值的性质,即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64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