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7课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7课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7课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
教学重点: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可设问:有一个人被称为:(1)中国国民党"国父";(2)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3)20世纪中国三大伟人之一。你知道他是谁吗?教师指出:孙中山领导了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讲授新课
一、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
面对轰轰烈烈的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惊恐万状,急忙调动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这就造成湖北守备空虚,为湖北革命党人提供了发动起义的绝好机会。湖北地区,革命基础较雄厚。当地16000多名湖北新军中,参加革命组织的占2/5。这为革命党人发动起义积蓄了力量。
1911年9月底,他们在武昌设立起义总部,布署起义。10月9日,因革命党人不慎,起义计划泄露;次日,起义总部又被破坏,军警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在失去指挥机关的紧急情况下,革命党人自行联络,自发起义了。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了武昌。接着,驻汉阳、汉口的新军也先后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因为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故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2、湖北军政府成立和各省的响应
10月11日,武昌城内的战斗一结束,起义军就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做都督,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并签发安民告示。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清政府陷于土崩瓦解的局面。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随着武昌起义成功和各省的纷纷响应和独立,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共和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齐集南京,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黎元洪为副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并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交待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其换算方法)接着,又成立了参议院。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南京临时政府建立起来了。
2、《临时约法》的颁布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展示《临时约法》的史料)(并阅读约法的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它规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制度、政府组织机构和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袁世凯东山再起
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看到清政府已难以维持,便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选中袁世凯,作为其侵华的新工具。与此同时,面对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清政府也不得不起用袁世凯,利用其控制下的北洋军维系清王朝的统治。这样,袁世凯就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乘革命势力迅猛发展之机,迫使清政府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掌握了清朝的军政大权。
2、"南北和谈"和清帝退位
袁世凯掌权以后,对革命党人采取了一打一拉的狡猾伎俩。他一方面派兵攻打武汉,占领汉口、汉阳,对革命势力进行武力威胁;另一方面,又在帝国主义配合下,派人南下和谈,利用革命党人的软弱,采用欺骗的手段,诱使其交出政权。1912年1月,孙中山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夹击和革命阵营内部妥协派的压力下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绝对赞成共和,就可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他。袁世凯在得到革命势力同意让权的保证后,又回过头来对清皇室施加压力,武力逼宫,迫使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接着,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新大总统到南京就职等条件。为此,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故意在北方制造紧张局势,迫使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在共和国的招牌下,建立起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埋葬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树起了民主共和国的旗帜,其功不可没。但是,由于这次革命的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十分软弱,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在关键时刻向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妥协,致使革命果
实落入了袁世凯手中,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和特权丝毫没有触动,地主买办的权势依然存在,民主革命的两大任务均未完成。
(小结)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长期进行革命宣传和斗争的结果。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将永载史册。辛亥革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表明了资产阶级无力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板书设计: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一、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1911)
2、湖北军政府成立和各省响应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成立(1912)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袁世凯东山再起
2、“南北和谈”和清帝退位
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四、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

第4节中华民国成立


第4节中华民国成立

一、中华民国的成立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背景:

(1)武昌革命胜利,全国各省纷纷响应奠定了基础;

(2)孙中山享有极高的威望,是众望所归;

★概况:

(1)时间:1912年元旦;

(2)首脑:孙中山为第一届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任副总统;

(3)首都:南京;

(4)国旗:五色旗;

(5)纪年:采用公历,中华民国纪元;

(6)立法机构:成立临时参议院;

(7)意义:标志共和政治体制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诞生;

★缺陷:政权中混入了不少立宪派和旧官僚;(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链接高考:

(05,天津文综,16)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A、辛亥革命爆发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答案:C)

2、临时政府的内政措施

(1)颁布一系列法令和措施:

项目

具体内容

认识

作用

政治

焚毁刑具,停止刑讯;通令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严禁买卖人口,禁止蓄奴;对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以及改革社会风气,起了积极作用;经济

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举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

根本目的在于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未实施“平均地权”,革命不彻底;

文教

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禁止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生活

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链接高考:

(05,全国文综Ⅲ,19)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在教育方面……………()

A、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B、鼓励阅读儒家经典

C、规定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的宗旨

D、允许继续使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答案:C)

(07上海A组8)“新礼服兴,翎项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护国运动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制订颁布:1912年春,南京临时参议院;

★主要内容:

① 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根本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说;)

※链接高考:

(03,江西文综卷,17)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A、总统B、议会C、内阁D、国民全体(答案:D)

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但

却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②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 国民拥有人身、财产、言论等自由;

④ 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⑤ 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三权: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仿效美国政治体制,体现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⑥ 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链接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⑦ 实行责任内阁制:

☆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内阁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如不同意,可以驳回;

☆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

★约法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链接高考:

(06,全国文综Ⅰ,1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D、实行责任内阁制(答案:D)

★历史意义:

①《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②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链接高考:

◎(05,全国文综Ⅱ,17)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中华民国成立B、标志清王朝统治结束

C、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诞生(答案:D)

◎(05,辽宁,10)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

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

3、临时政府对外政策:颁布《告各友邦书》;

(1)政策: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2)目的:以承认不平等条约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与支持;

(3)说明:没有彻底扫除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缺乏反帝勇气;

※链接高考:

(06,全国文综Ⅱ,14)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其目的是………………………………………………………………………………()

A、打破列强外交封锁B、换取列强的支持

C、尽快稳定国内政局D、争取列强严守中立(答案:B)

二、辛亥革命的失败

1、失败标志: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袁世凯窃权条件:

(1)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孤立、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

①表现: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压制革命政府;

②原因:反对中国实现民族独立,成为独立的共和国;

(2)袁世凯掌握强大的北洋军,施展权术与阴谋:

①对革命派:进攻与议和迫使革命党人妥协;

②对清政府:利诱与逼和亲信威逼清帝退位;

(3)革命政权中立宪派、旧官僚的破坏,攻击;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妥协和内部分化;(根源)

★孙中山让位条件:

(1)清帝退位;

(2)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

※链接高考:

(05,江苏单科,10)下列选项中属于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是……()

①列强扶植袁世凯②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的实权③临时政府对袁世凯没有约束措施④革命营垒内部意见分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C)

★清朝覆亡

(1)时间:1912年2月12日;

(2)标志:宣统下诏退位;

(3)意义:清王朝结束,意味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结束;

※链接高考:

(05,江苏文综)清王朝统治结束的标志是………………………………………()

A、鸦片战争失败B、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与各国使节合影C、宣统下诏退位D、护国运动兴起

★袁世凯篡权标志: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

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认识失败:

(1)直接表现: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2)根本表现: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失败之因: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强大;

(2)根本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妥协;

☆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同盟会组织涣散,几近瓦解;

☆没有建立掌握真正的革命武装;

4、教训启示: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最主要敌人;

(2)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3)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行不通;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革命性质: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链接材料:

毛泽东: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2、革命功绩:

(1)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大最直接的贡献)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③使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权利,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①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满清政府;

②帝国主义再也无法找到稳固统治的代理人;

(3)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亦是革命的根本目的所在)

(4)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链接高考:

(06,广东文综,10)下列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主张平均地权B、都意图削弱满清统治者的权力

C、都带有救亡图存的目的D、都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答案:C)

(07北京文综37)(36分)、理论指导、社会调查和问题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中外社会政治经济的演变。完成下列问题

(2)理论指导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出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西方列强的入侵打破了中国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秩序,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新探索。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14分)

理论来源

基本主张

实践过程

结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中华民国,但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归纳点拨:对辛亥革命结果的认识:

理解

具体认识

胜利

①推翻了清朝反动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

①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第13课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背景: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请问,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哪些条件呢?
1、经济基础:的发展
2、阶级基础:的壮大
△当时,一些民主革命宣传家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这又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什么条件?
思想武器:西方的、等学说
3、思想基础:的传播重要阵地:和日本
著名的民主革命宣传家:
△要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需要哪些条件?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建立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其它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成立:1905年8月,日本东京
②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地位中国第一个的政党
5、军事准备:发动一系列(其中最为壮烈的是)
6、有利时机:风潮的兴起
7、其它条件: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二、经过:
1、爆发:武昌起义(年10月10日)
2、高潮:成立和《中华民国临》颁布
时间:年元旦
①中华民国成立临时大总统:
国都、国旗: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国内各民族
内容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及人身、居住等自由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的政体
②《临时约法》实行制,总理由议会产生
(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直接目的:限制袁世凯的,防止他)
影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民主宪法
3、结局: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其原因:
①袁世凯是头子,握有重兵,对革命派软硬兼施
②替袁世凯撑腰,以多种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
③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乘机攻击革命党人
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被迫
三、评价
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
2、功绩:
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制度
②建立起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③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④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
△上述性质和功绩的相互关系如何?
性质是对功绩的,功绩是对性质的。
3、不足:
①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
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导致上述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①主观: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性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阻挠和破坏,其力量过于
△随堂练习——《全品》第13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13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十三)

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与改良派的论战;武装起义;武昌起义;中国民国的成立;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
同盟会建立的条件和性质的分析是重点。一建立条件:1、经济基础:20世纪出,民族资本主义的比较迅速的发展。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4、组织基础: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二同盟会的性质:它是在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员的基础上组成的,但它不同于以上各团体,从其组织形式、组成人员成分、政治纲领和章程上看,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难点分析
武昌起义的条件是重点。1、经济基础:汉口的自然经济解体早,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成长早,此外这一地区,交通便利,煤铁资源丰富,也便于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基础:随着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形成了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这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3、群众基础:武汉地区帝国主义入侵较早,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压榨,使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这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较好的群众基础。4、起义准备: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长期的起义准备。5、熊秉坤、金兆龙等人的革命主动精神。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对中国的革命有什么启示?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最终证明了农民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发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阶级来领导,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讲授新课:
教师:十九世纪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了发展壮大。这时,中国的民族危急进一步加深。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那么,同学们结合教材和千米那学习的内容,分析资产阶级革命能够发生的历史背景使怎样的?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教师:(1)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危机。(2)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教师: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最重要的是成立了革命政党同盟会。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关于同盟会的内容,掌握同盟会的概况和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内容。
学生:阅读思考!
教师: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再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不敢放手发动广大群众,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民生主义不是切实可行的土地纲领,只能是一中空想。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在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之后,资产阶级改良派与之发生了激烈的论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这场论战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使革命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更多的人开始冲破改良思想的束缚,投身革命。
教师:对,由于更多的人投身革命,也促使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在同盟会的领导下,发动了许多次武装起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浙皖起义和广州起义。尽管这些起义都失败了,但是,它们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革命高潮该到来了。
面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浪潮,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王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预备立宪!
教师:那么,清王朝采取的预备立宪是否能够挽救它的统治呢?
学生:不能!
教师:对,最后,它的立宪骗局被揭穿,革命高潮到来了!同学们知道革命的高潮指的使哪一次革命吗?
学生:武昌起义!
教师:对,请同学们自己学习武昌起义的内容。
教师:武昌起义使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但是,革命也存在着问题,问题在哪里同学们知道吗?
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几位同学说的都很好。
在当时的革命形势下,一些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比如旧官僚黎元洪居然当上了都督,说明革命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在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后,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宣布建立中华民国。请同学们自学关于南京临时政府的内容。思考:南京临时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府?
学生:自学,思考!
教师:提问。南京临时政府是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位主体的政府。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是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南京临时政府名义上是中央政府,但是,它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的统一。这就位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提供了机会。1912年3月,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篡夺了!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袁世凯能够夺取革命果实?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意味着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教师:提问。总结:袁世凯之所以能够夺取革命果实主要有这样几条原因:1)武昌起义后,同盟会处于十分涣散的境地,成分非常复杂,很多人把推翻帝制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2)立宪党人和旧官僚害怕革命的发展会危及自己的利益,也希望袁世凯主持大局。3)革命党人的妥协和退让。4)袁世凯手握重兵,又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尽管袁世凯夺取了革命果实,但是,辛亥革命毕竟推翻了帝制,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次,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第三,它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第四,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课堂小节:
教师: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尽管在最后,它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但是,它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从此,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主和共和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所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课堂习题:
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怎么看?
板书设计:
第16课辛亥革命
一资产阶级阶级革命运动
1背景
2同盟会及其三民主义
3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思想论战
4革命党人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二武昌首义
1概况
2起义后的形势
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临时政府的建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
原因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15课辛亥革命


第15课辛亥革命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有广义、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理解一般指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所以应掌握革命党的建立、武装起义、思想宣传、武昌起义。通过轻敌推诿,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意义,认识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

辛亥革命

一、背景
1.原因:
①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②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来挽救统治危机。
2.条件:
(1)组织基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东京成立。
①性质:
②纲领:
(2)思想基础:三民主义
同盟会成立后,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围绕要不要,
要不要等问题展开思想论战,大力宣传其政治纲领----三民主义。
(3)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在宣传的同时,还多次发动。其中1911年发动的起义最为有名。
思考1:同盟会成立的条件和性质是什么?

二、经过
1.爆发:武昌首义
(1)概况:年10月10日,和率先发难,武昌起义爆发。
(2)结果:起义胜利后,成立,推举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为。
(3)影响:武昌起义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短短一个月,全国十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许多地区也发生了响应武昌起义的革命运动。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2.高潮
(1)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
成立,以为国旗。
(2)颁布《》:年3月颁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
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意义。
(3)帝制的终结:1912年2月,下诏退位,清王朝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思考2:辛亥革命和武昌起义的关系如何?

三、结果及意义
1.结果:1912年3月,袁世凯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原因:
①袁世凯手握重兵,具有一定的政治资本;
②资产阶级的弱性和妥协性;
③的涣散,立宪派和旧官僚的破坏;
④帝国主义的支持。
2.意义:
①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革命;
②作用: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影响: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3.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思考3: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


1.如何全面分析和评价三民主义?
所谓“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因为,清政府此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主义”反对的是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整个满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内民族平等的进步思想,客观上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
“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的内容,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
“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的内容,即试图解决土地问题,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其具体方法是,由国家统一核定地价,“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2.结合史实分析说明辛亥革命为什么被称为“比较完全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辛亥革命有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领导,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制定了章程,设立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创办《民报》为机关刊物。
②辛亥革命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③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革命派通过与保皇派的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把众多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吸引到革命派一边。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激发了人们的革命情绪,推动了各地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④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政体,创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了很高水平。

1.(08年广东单科,11)“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解析:B辛亥革命提倡民主共和,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旗也是五色旗。
2.(2008年广东单科,7)《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D反对帝国主义
解析:B中山先生在《民报》创刊号,把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的民族主义指的就是“驱除鞑虏”,指的是满洲贵族。
3.(2007广东单科卷)(14分)阅读下列材料: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5分)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2)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
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3)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①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一、单选题:
1.(2007海南历史卷)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的寓意是
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2.(2007全国文综一)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组建新军。新军的主要特点是
A.仿效近代军制编练B.最早配备近代先进武器
C.大量征召有先进思想的青年D.多以文人充任高级官吏
3.(2007四川文综)在近代中国,系统的出现阐释了民生思想并把它作为纲领的政治派别是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立宪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4.(2007上海历史)“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护法运动
5.(08全国卷Ⅱ,15)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
6.(08全国卷Ⅱ,16)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7.(08四川文综卷,16)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
A.日败俄胜B.日俄俱败C.日胜俄败D.日俄休战
8.(08年广东理基,63)“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该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9.(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7)右图是1908年《申报》
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
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
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
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
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
10.(08海南历史,17)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
11.(08四川延考)戊戌变法失败后,立宪派曾参与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B.黄花岗起义C.辛亥革命D.二次革命
12.孙中山(1866~1925年)在回忆录中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
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B.联合其它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他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东沿海起义
D.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
13.一部历史小说中写道:“下午6时15分,孙中山换乘马车去总统府,由黄兴和海
陆军代表等迎入内府。当晚11时,举行孙中山大总统受任典礼。他宣誓词说:“中华民国缔造之始,而文以不德膺临时大总统之任,夙夜戒惧,虑无以副国民之望。……”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孙中山就任中国同盟会总理职务
B.孙中山就任反对袁世凯的海陆军大元帅职务
C.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
D.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职务
15.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A.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治开始资产阶级化
B.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16.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为此,他提出的政策是
A.平均地权C.奖励实业B.保护工商D.土地革命
17.“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条款的根本目的在于
A.限制袁世凯B.维护共和制C.扩大内阁权利D.反对封建专制
18.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其中最大的成果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
B.新文化运动极大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临时约法》的颁布,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
D.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共和政体
19.洪仁玕、康有为、孙中山思想的共同点是
A.主张推翻清朝统治B.主张君主立宪
C.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0.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A.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
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1)太平天国运动以推翻清朝专制统治为目标。结合天京事变的原因和《天朝田亩制度》,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4分)

(2)请按示例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3分)示例:建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

材料二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
(3)据以上材料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2分)

(5)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4分)

22.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
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
颜渊、诸葛亮、范促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崇拜孔孟呢?
请回答问题:(6分)
(1)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4分)

(2)根据上面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2分)

第15课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CADCCBCACC11-20.CACDDABDCA
2.A.新军之“新”就在于改习洋操,按照西方军制进行编练。其主要目的是为维护清王朝统治。B项“最早”与题干不符,C项与组建新军目的不符。
4.C.从民谣辫子灭,跪拜礼灭可以看出这是辛亥革命之后才有的风俗。
5.C.在中国近代化运动中,革命派与维新派都追求民主政治,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没有根本分歧,而分歧主要在于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和目标上,即暴力与改良,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选项AD为两派共同点,B为革命派主张,维新派没有提及,答案选C。申明,题干用“根本”一词本人认为不妥,改为“主要”较宜。
6.B.材料表明中国的革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选项ABD符合,向西方学习的“自由民主共和”等革命目标,排除A项,讲话的人是列宁,1924年逝世,D排除。
7.C.立宪派是20世纪初,随着“新政”和“预备立宪”而崛起的资产阶级上层及其政治代表所组成的政治派别。代表人物:国内为从事实业的大资本家和绅士(如张謇),国外为已沦为保皇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基本主张:召开议会,建立责任内阁,以便上层民族资产阶级参政。同时当时康有为和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也希望学习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故当时立宪派希望日胜俄败,正确答案为C。
8.A.考查信息解读能力。抓住材料中的“会党”和“共和”等信息分析解答。
9.C.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意,专制是树的下部,立宪在树上部,中间是断开的,二者截然分开。
10.C.“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是指孙中山想在政权建立后,企图解决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制度后出现贫富分化的的弊端。这就是他所设计的资本主义经济纲领,也就是民生主义。故选C
11.C.在早期的革命中,革命党人主要依靠革命党人和会党组织,如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二次革命等,只有在辛亥革命中,立宪派投机革命。
二、非选择题
21.(1)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无法摆脱封建特权思想,不一能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4分)
(2)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思想并同改良派进行思想论战;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等。(3分)
(3)革命前认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革命后破除了对皇帝的迷信。(2分)
(4)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励着人们探究救国的新道路,这正是五四运动的产生的思想基础。(2分)
(5)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分)
22.(1)答: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乙:封建传统观念仍有影响。
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
(2)答:所拟题目规范、切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052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