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我们周围的空气》导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课题: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导学案
课题1空气(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空气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2.阐述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3.会分辨混合物和纯净物(常见物质),
学习重点:空气的组成及各气体体积分数。
学习难点:探究空气氧气含量的组成实验。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你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
2.木柴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澄清石灰水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就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夏天当我们从空调房间走出来时,眼镜会变得一片模糊,说明空气中也含有___。
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二氧化碳的存在?
3.二百多年前,国的化学家用定量的方法得出了空气是由和组成的。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
4.你能识别本节课内容中【实验2--1】中所用到的化学仪器吗?请你列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冰、冰水共存体分别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请说明理由。
二:自主探究
㈠证明空气的存在
实验探究1::你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
㈡认识空气的成分
【实验探究2】空气的成分
阅读课本,说出空气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物质组成的,讨论举出实例。
做出结论: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和其他杂质(如尘埃)等多种物质。
㈢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1)将图2-1所示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什么?剩下的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
5.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全部燃烧,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
6.要使实验成功关键要注意哪些问题?
㈣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举出一些在生活中常用的混合物,试说说它们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答:
2.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1)纯净物有固定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组成。组成纯净物的物质只能是。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以是两种也可以是,物质种数不固定。
(2)纯净物有固定性质,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性质。四:学习评价
通过课堂习题评价本节课完成情况。
五: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节课内容并由做出反思
六:评测
自我检测:
1.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A.1:4B.5:4C.4:1D.5:1
2.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3.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一氧化碳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本来是纯净物,但被污染后变成了混合物;
B.矿泉水不是一种纯净物;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肯定是纯净物;
D.澄清的石灰水是一种纯净物;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鲜橙多饮料C、冰水混合物D、“快鹿”牛奶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常状况下,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C.空气不是单一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7.下列气体不是空气中固定成分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硫D.稀有气体
8.有六种物质:①汽车排放的尾气;②煤燃烧产生的烟尘;③化工厂排放出的废气;④江河湖泊蒸发出的水蒸气;⑤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其中,能严重污染空气,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9.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干燥的空气中各组分气体体积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数大约是:氮气_,氧气_,稀有气体_.二氧化碳_,水蒸气和其他气体_。
10.下列有关空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空气中只有一种成分即“燃素”B.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
C.空气的成分自古至今一直未变D.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某品牌纯净水B.清新的空气C.24K黄金D.氦氖激光气
12、关于空气的组成,从下列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小白鼠放在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_______________
(2)夏天放冰块的杯子外壁常附有一层水珠,说明:_____________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课型:新授课
第一课时
探究目标:
了解空气成分发现的化学史,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够观察并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
探索导航:
【预习导学】
问题1.拉瓦锡是如何测定空气成分的?你如何看待拉瓦锡所做的“测定空气成分”的化学实验?
问题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我们是否还要用拉瓦锡所做的实验来测定?大家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温馨提示:实验探究时,同学们要注意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步骤、装置图及有关的实验现象)
交流讨论:除了你们组所用的实验装置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实验装置?若测定的结果不准确,原因有哪些?
问题3.通过阅读课本上的空气成分发现的化学史及有关的实验探究,请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预习自评:】
1.最早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舍勒C、门捷列夫D、道尔顿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3.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某同学用右下图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请你帮助这位同学找出两种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
①;
②.
4.空气的成分以和为主,其中按体积计,约占空气体积的78%,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约占,二氧化碳约占,其他气体和杂质占。
【收获和疑难:】
【达标测试:】
班级组名姓名成绩
1.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2.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红磷B.焦炭C.硫黄D.天然气
4.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里燃烧的是()
A.焦炭B.氮气C.硫黄D.天然气
5.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木炭B.硫磺C.铁丝D.红磷
6.“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甲生设计了如图1如示的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水注入集气瓶。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燃烧的现象是反应结束后,打开弹簧夹,现象为
(2)、乙生也设计了一个如图2所示的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甲类似,只不过用硫粉代替了红磷,他能成功吗?
为什么?
要使实验成功,乙在滴管中应加入
(3)、通过该实验,你能得出氮气有哪些性质吗?试着写出来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课型:新授课
第二课时
探究目标:
了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能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简要了解“空气质量日报”及“绿色化学”的有关内容。
探索导航:
【预习导学:】
问题1.回顾上一课时中所做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当燃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当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说明氮气的什么性质?
问题2.为什么说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从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气体的用途加以理解)
问题3.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为了保护空气,我们应该怎么做?
问题4.如何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你能分清下列物质中,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吗?(见预习自评第5题)
【预习自评:】
1.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为解决登顶人员的呼吸问题,他们应该携带()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红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4.下列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自来水C.海水D.冰水共存物
5.下列哪些物质是混合物,哪些物质是纯净物?
空气、汽水、氧气、二氧化碳、臭氧、液态氮、食盐水、红磷、水泥砂浆、大理石
【收获和疑难:】
【达标测试:】
班级组名姓名成绩
1.为了建设卫生文明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2.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3.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都是无色无味气体B.都不能够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D.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4.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二氧化碳C.红磷D.铜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黄河水B.橙汁C.液氧D.稀有气体
6.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课题2.氧气
课型:新授课
第一课时
探究目标:
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正确书写碳、硫、铁、红磷、石蜡等物质跟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能说出这些反应的实验现象,通过对比能找出这些反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氧气性质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表述信息,用分析、比较、总结等方法加工信息的能力。
探索导航:
【相关回顾】
空气的组成按体积分:约占空气体积的78%,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约占,二氧化碳约占,其他气体和杂质占。这些气体中,能供呼吸的气体是。
【游戏导入】
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我喊1、2、3,请大家屏住呼吸,看一看能坚持多长时间?随后,由“氧气的重要性”引出今天的课题。
【预习导学】
问题1.每组桌面上都放有一瓶氧气,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温馨提示: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等方面)
问题2.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
问题3.氧气是否易溶于水?你能用实验来验证吗?
演示实验:(注意: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现象)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抽学生回答、补充并总结。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读法及理解)
问题4.实验探究:
木炭、红磷、石蜡分别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何不同?请试着写出这些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吗?
【预习自评:】
1、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氧气具有氧化性
B、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C、氧气易溶于水
D、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下列现象中,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打开雪碧瓶有气泡冒出
B、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为淡蓝色液体
C、石灰水露置空气中会有白色漂浮物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C、硫粉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4、木炭是色体,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用手摸瓶壁倒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现象为;铁丝是色体,铁丝在酒灯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在氧气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火焰,并生成有气味的气体。
【收获和疑难:】
【达标测试:】
班级组名姓名成绩
1、田径比赛发令枪打响以后,产生的白烟主要是()
A、二氧化硫B、五氧化二磷C、二氧化碳D、四氧化三铁
2、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D.分别加入蒸馏水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4、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5、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成功完成了太空漫步。为解决航天员的呼吸问题,舱外航天服应能提供的物质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
6、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木炭B.硫磺C.细铁丝D.红磷
7、下图是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铁丝的一端所系火柴的作用是;瓶中放水的作用是。
(2)在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细铁丝在氧气中、、、生成一种色的固体。
8、写出下列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1)一种暗红色粉末在氧气中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
(2)一种淡黄色粉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4)一种黑色粉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四瓶无色气体,它们是氧气、氮气、空气、二氧化碳,请将它们鉴别出来。
课题2.氧气
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刘江涛审核人:刘艳兰徐刚
第二课时
探究目标:
知道氧化反应的概念,了解缓慢氧化的概念,能根据氧化反应的概念说出常见反应是否是氧化反应,知道燃烧与缓慢氧化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掌握化合反应(属于初中化学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的概念及特征,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是化合反应;知道并理解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分类标准。
探索导航:
【相关回顾】
学生演板:(未演板学生在下面书写)
(1)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2))一种黑色粉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一种暗红色粉末在氧气中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
(4)一种淡黄色粉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阅读课本,并根据学生书写的文字表达式,回答下列问题:
【预习导学】
问题1.黑板上的四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问题2.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你能总结出化合反应及氧化反应各自的特征吗?你能分辨出下列反应是属于化合反应,还是属于氧化反应吗?(见预习自评第3题)
问题3.什么是缓慢氧化?它与燃烧有什么样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预习自评:】
1.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呼吸B、食物腐烂C、酒和醋的酿造D、红磷燃烧
2.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具有可燃性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3.判断下列反应是属于氧化反应还是化合反应?
(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铝+氧气氧化铝
(3)硫+氧气二氧化硫
(4)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5)生石灰+水熟石灰
(6)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收获和疑难:】
【达标测试:】
班级组名姓名成绩
1、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
B、氧气具有可燃性
C、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D、相同情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2、在硫、红磷、细铁丝分别与氧气发生的三个化学反应中,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成物都是固体B、都是化合反应
C、都需要点燃D、反应都放出热量
3、现有①木炭②硫磺③红磷④铝箔⑤蜡烛,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⑴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⑵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⑶放出大量热,产生耀眼白光的是;
⑷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⑸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
⑹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3)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课题3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探究目标: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以及化学反应所需药品、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等;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知道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与化合反应区分;通过学生动手进行科学探究实验,以及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和探究化学的兴趣。
探索导航:
【相关回顾,导入新课】
桌面上放有一瓶气体,你如何检验这瓶气体是不是氧气?(抽学生上台操作)
实验后,得出该瓶气体是氧气。那么,这瓶纯净的氧气我是如何制取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7页至38页,并思考“预习导学”中的有关问题。
【预习导学】
问题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几种?所需要的化学药品有哪些?
问题2.通过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5毫升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能否复燃?为什么?
②向上面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③比较上述实验现象的不同,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问题3.小组讨论:
二氧化锰在实验里起什么作用?它有什么特点?
问题4.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或者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需要的仪器,以及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反应的化学原理分别是什么?
问题5.写出实验室用三种不同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它们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预习自评:】
1、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增加氧气的质量B、节省双氧水的质量
C、减少氧气的质量D、使双氧水迅速分解放出氧气
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水氢气+氧气B、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C、乙炔+氧气水+二氧化碳D、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3、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少
C、在化学反应后质量增加D、在化学反应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4、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分解溶液或单独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两个反应均属于反应;在两个反应中,都接触到一种物质,它的名称叫做。在前一个反应中,它是该反应的,在后一个反应中,它是该反应的。
【收获和疑难:】
【达标测试:】
班级组名姓名成绩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解双氧水的催化剂只有二氧化锰
B、双氧水只有加入了二氧化锰才会分解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的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D、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B、铜+水+氧气+二氧化碳→碱式碳酸铜
C、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D、高锰酸钾→锰酸钾十二氧化锰+氧气
3、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氧气产生的是()
A、木炭燃烧B、在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
C、硫燃烧D、植物的光和作用
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指出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①红磷燃烧,;
②加热高锰酸钾,;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④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5、现有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发生、收集装置分别为和。
(2)氯酸钾是一种色固体,高锰酸钾是一种色固体,二氧化锰是一种色固体。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课题3制取氧气
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刘江涛审核人:刘艳兰徐刚
第二课时
探究目标:
了解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的方法,理解它与实验室制氧气的本质区别;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收集方法、检验方法等,能根据所给药品选择实验仪器,组装实验装置,动手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有关化学性质。
探索导航:
【相关回顾,导入新课】
(学生演板)三名学生分别用给定的药品,各写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所给药品如下:
①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②高锰酸钾
③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那么今天我们要把理论用于实践,用所给的药品亲自动手来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有关化学性质,好不好?
【预习导学】
(温馨提示:全班学生按左、中、右分成三个大组,分别选用所给药品及实验仪器,组装实验装置,参考装置如下图所示)
问题1.上图的装置中,你能分辨出哪些属于气体发生装置,哪些属于气体收集装置吗?
问题2.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问题3.收集氧气可以用哪些方法?为什么?
问题4.根据你组的药品及仪器,你能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吗?并与其它组对比,看一看有没有差别,为什么?
问题5.工业上是如何大量制取氧气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预习自评】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不可选用的药品是()
A、高锰酸钾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C、空气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大试管集气瓶B、酒精灯铁架台
C、烧杯玻璃棒D、导管单孔塞
3.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细铁丝燃烧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C、工业上制取氧气D、木炭燃烧
4.某同学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在实验
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回答
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比较明显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收集气体的方法叫
这是利用氧气___________的性质;另外还可以用
的方法收集氧气,这是利用氧气的性质。
(3)反应开始前,应先检查;
实验完毕后,先,后,
目的是
(4)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收获和疑难:】
【达标测试:】
班级组名姓名成绩
1、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A.高锰酸钾B.氧气C.水D.氧元素
2、用氯酸钾制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二氧化锰混入,其结果是()
A、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B、速率不变
C、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D、不生成氧气
3、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是()
A.利用不漏气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有空气从导管口逸出
B.手握试管,试验容器温度
C.塞紧带导管的胶塞,即可保证气密性
D.把导管的一端正浸在水里,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4、将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打开,把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上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熄灭B、燃烧得更旺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D、无明显变化
5、某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6、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7、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请从下列仪器中选用适当仪器用H2O2与MnO2制取并收集O2。
(1)仪器e的名称是;
(2)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产生并收集气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有(填代号),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满?
。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人教)”,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择和氧气作为九年级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不仅因为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经有过认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和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等内容的学习,使我们对氧气这中物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提供了真实材料,也为我们正确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纯净物和混合物以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方法等基本能概念和原理提供了依据,对本章知识的学习可以引导我们比较顺利的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通过氧气的性质和制取等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他那个学们还能在实验的过程中那个,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初步熟悉认识物质性的方法,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地精神,这写对同学们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重点难点:
学习的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认识。
学习的难点: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书写和记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教学思路:
一般包括学习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物质的性质是核心内容。在学习氧气时,首先要牢固掌握氧气的性质,再根据性质去了解氧气的用途及制法等,还要将知识灵活运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氧气的性质,重点掌握氧气的试验室制法化学性质。学习氧气的制法,重点掌握氧气的试验室制法,应包括所用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该气体的检验与验满方法以及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等内容。
中考分析:
近年来中考以氧气性质实验、氧气制取的原理和操作为核心,考查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还联系各地空气污染的问题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1空气(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
(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三、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
在古时的中国和希腊,科学家都认为空气是组成世界的一种基本物质,但这种看法是对的吗?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这中思想逐渐受到了质疑,直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一、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发生变化,从而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白磷、汞、红磷)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2)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里,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间1/5。
3、实验成功的关键:(1)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燃烧作上述实验
(2)进入瓶中谁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的可能原因是
①红磷量不足②气密性不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
课堂练习:
1、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试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2、燃烧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3、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归纳出空气的组成:
提问:(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小结)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教学拓展
课题1空气(第2课时)
【教学目标】⒈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⒉通过观察图片表格、讨论交流,归纳空气的主要用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各成分的用途及培养环保意识。
【学习方法】阅读讨论,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意图
引入:空气不仅是人类生活必需的物质,而且还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开门见山,直切主题
【提出问题1】氧气具有哪些用途?
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归纳出氧气的用途
学会从图片中挖掘信息,培养自学能力
【阶段小结提出问题2】
引导学生讨论教科书P25的一组讨论题,分别总结出氮气的相关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
分组讨论,
温故知新,学会对同一现象,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阶段小结提出问题3】
氮气有哪些用途呢?
阅读教材,分析可能具有什么性质。
暗示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讨论稀有气体的用途
两人一组对决,记忆、互查三种物质用途的掌握情况。
及时记忆落实
投影展示图2-8,请同学们说说由这幅图,你获取了哪些信息?由此想到了什么?
畅说欲言。
提高识图能力
组织讨论:
1、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
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分组讨论,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意识
归纳空气污染源、污染物、防治办法。
教育目的
展示当地当日空气质量日报
阅读资料,了解空气质量预报的意义和指标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觉化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组织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可用漫画、短文、框图、或以“我想说……”为题等,总结知识或告诫世人爱护环境均可
自由发挥,自我表现
布置作业
【总结】本课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信息,辅以学生当地的资料,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中自由发挥、自我表现,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常识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是完全适宜的。当然,本课还可以搞得更活些。
课题2氧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三、教学难点:掌握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2.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
碳(C)+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
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铁(Fe)+氧气(O2)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
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3)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文字表达式:
磷(P)+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
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
(4)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文字表达式:镁(Mg)+氧气(O2)点燃——→氧化镁(MgO)
3、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1)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2)缓慢氧化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等等
4、化合反应
二、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介绍:
(1)一般情况下,我们呼吸使用空气就可以了。正常的人呼吸用纯氧气对人体有害,吸入纯氧气会损害肺的上皮层。吸入100%的氧气,只需几天就会发生肺氧气中毒。一般医院中的氧气只是大于40%;
(2)用氦气代替氮气与氧气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气”。人造空气用于代替空气供深海潜水员呼吸。因为用空气供潜水员呼吸时,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潜水员的血液里,当潜水员从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气将成为气泡释放出来,大量气泡会阻塞微血管,引起病变。
反思:本课题是全书的重点,学生理解容易但不能灵活运用,我认为应在课后通过反复练习进行巩固!
【练习】
1、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①灯泡发光②石蜡熔化③石蜡燃烧④光合作用⑤动植物的呼吸
2、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①氧气在常温下为_______色,_______态,固态、液态为_________色。
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
③氧气__________溶于水(填“易”或“不易”)。
3、下列四个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水→氢气+氧气B、氢气+氧气→水
C、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D、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教学拓展
教学拓展
课题3制取氧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从中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仪器、装置的探讨。
教学过程
一、实验室制法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a.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4K2MnO4MnO2O2
b.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c.实验步骤:
a).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b).装: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c).定: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d).点: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收: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离:移离导气管。
g).熄:熄灭酒精灯
d.注意事项:
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
二氧化锰
实验原理:
过氧化氢(H2O2)————→水(H2O)+氧气(O2)
b.注意事项:
a).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b).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c).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d).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e).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
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空气
空气
除去二氧化碳
干燥
氮气
液态空气
降温
加压
升温-196℃
液态氧
升温-183℃
氧气
二、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1)具体过程
(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补充练习测试题:
(1)从液态空气分离氮气和氧气,为什么得到的是气态氮和液态氧?
(2)用氧炔焰焊接和切割金属时,发生三种变化:乙炔在氧气中燃烧;焊接处金属与金属焊条熔化、冷却后凝固在一起;切割处的金属在高温下被氧气氧化除去。这三种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3)从液态空气、高锰酸钾、双氧水三种物质制氧气时,各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4)空气中有氧气,带余烬的木条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木条是否会复燃?为什么?
反思:实验很有趣,但学生在实验后似乎收获很少,以后教学中可以先讲后做,再讲,最后通过学生实验进行巩固。
教学拓展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246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