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教案
说明:
近来读了由旧贵族老师提供的有关“布点教学法”的资料,进行了尝试,不足之处,还望得到大家的帮助。本课的时间安排与实际有很大出入,我是用两节课才完成的。
第4课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jaB88.Com

〖内容标准〗
知道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要求学生了解“禅让制”、大禹治水、“公天下”、“家天下”等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
(1)分析从“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的原因,比较治洪“堵”与“疏”两种不同方法的作用和结果,培养史论结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及联系现实、以史为鉴的观念。
(2)指导学生列出原始社会遗址表,培养归纳、综合的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说明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原始的民主推举制度。
(2)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教学要点〗
1.重点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难点 原始的部落联盟组织和原始民主推举制度的实施;国家的产生是社会进步。
〖教材分析〗
一、禅让的传说
反映了原始部落联盟首领选举过程中的民主制度,说明当时还没有形成世袭的政治特权。
二、大禹治水
禹的治水方案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及亲身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而治水的成功则是在以身作则和团结民众的基础上获得的。以此教育学生:实践出真知、众人拾柴火焰高、领导人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三、“家天下”
“禅让制”演变为“王位世袭制”的原因: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出现、私有制产生和部落联盟首领权势不断加强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向更新的社会形态发展的过程,由此出现的由“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夏朝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以王们世袭制建立的王朝,启是第一个由“家天下”而诞生的君主。
〖教学实录〗
〔导入新课〕
师: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知道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至少距今170万年,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已经有了早期人类的足迹。经历长期的进化发展,约9000多年前,我国远古先民学会了耕种田地,栽培粟和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化的国家之一。各地域文化如满天星斗,多姿多彩。最终融合为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相传5000距今年前,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炎黄联盟,打败了蚩尤为首的东方部落,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黄、尧、舜、禹,是我国传说中“天下为公”时代的英雄代表。夏禹传子,废除“禅让制”,从夏朝开始进入“家天下”时代,国家的历史由此开始。今天,我们将开始学习第三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请同学们翻到
[
B]第4课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
(板书,以下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
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补充:禅shan4 尧yao2 舜shun4 禹yu3 皋陶gaoyao14 迕wu3 墩dnn1 渚zhu3 琮cong2 
 
〔合书布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找学生讲述教材内容,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 点板书。
禅让制的传说 
 (公天下) 尧
舜堵
禹 大禹治水 原因 方法
 ? 疏
 (家天下)启皋陶 伯益 
 王位世袭制 
△教师做布点小结:
 尧、舜、禹为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我们知道传说中的人物,其真实性还需要考古证实,但传说多少能帮助我们复原某些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由禅让制的“公天下”到王位世袭制的“家天下”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堵”和“疏”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禹治水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后人为什么称他为“大禹”?
(“堵”和“疏”两种不同的治水方法,没有学生提到。这个内容课本有比较详细的叙述,而且还有一个“思考与讨论”,备课时我没有想学生会免忽略这个问题。没有学生提禹治水成功的原因。不过,六班有同学提出大禹为什么要治水?以上两点在提醒下学生能回忆出来,但王位世袭制却没有人能回忆起来。)
〔分层推进〕
△要求学生再读教材(大约2分钟)
△快速提问:(5分钟)
①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
②请同学们把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换一种方式提问:
大约在什么时候,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在黄帝之后)
相传在黄帝之后,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统治的区域是?(黄河流域)
尧、舜、禹三位部落联盟的首领,作为领导人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德才兼备)
相传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三位德才兼备人物尧、舜、禹都担任什么职务?(部落联盟首领。向学生强调他们三位不是帝王、君主、皇帝。)
③什么叫禅让制?(以原始民主方式推选首领的惯例。是传说中的我国远古社会首领推举和继承方法,实是原始社会时期部落联盟内部的一种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在传说中的反映。)
④尧和舜分别派谁治水?(鲧和禹)
⑤鲧和禹分别有什么方法治水?(“堵”:造堤筑坝,水来土挡;“疏”:修浚河道,开渠排水,使大水能畅通无阻地流向大海。)
⑥两种不同的方法的结果各怎样?(“堵”的方法失败;“疏”的方法成功。)
⑦大禹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总结了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以身作则,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因势得导,采用了科学的方法;团结民众,众人拾柴火焰高。)
⑧禹为什么被尊称为“大禹”(赞颂禹的治水功绩)
⑨禹死后,夺取权位的是谁?(启击败伯益,建立了夏朝)
△处理问题(约15分钟)
①课本上的图“尧、舜画像”与“大禹画像”分别是明代、宋代的作品,尧、舜、禹作为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其画像当然不可能传世,但通过这两幅作品可以让我们了解明代、宋代的人对尧、舜、禹的想像和描绘。同时,我们要注意作品中的衣冠也与历史不符。
②指导学生理解《史记五帝本纪》“尧知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乃推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说明: 不肖(xo): 品行不好,没有出息(多用于子孙)(不肖子孙)病:损害
尧认为丹朱不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不能把治理天下的重任交给他。这里我们要注意尧作为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他的职权是什么?(学生依课本回答:地位显要,有一定的权势,但在处理部落联盟的重大事情时,还得征询四方首领的意见。)传说中还有这样一段故事,当尧征询大家的意见时,有人向尧推荐许由,当许由听到尧要把天下让给自己的时候,连忙逃到了山里躲了起来,还跑到颖水边去洗他的耳朵。认为听了这样的话,自己的耳朵就进了赃东西,受到了污辱。大家注意颖水,在中国古代是很有名的,许多历史故事都发生在那里。我们西边有一个紧邻的县叫(学生回答)颖上,颖上意为颖水之滨,颖水离我们不远,当然,许由不是跑到我们这里来洗他的耳朵,颖水很长。说回来,当许由在洗他的宝贝耳朵时,他的一好友巢父正牵着头牛路过,就问原因,许由说出来之后,巢父说:颖水都让你的耳朵洗赃了,我不能让你弄赃了我的牛嘴,就牵着牛到上游饮水去了。
现在,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有关舜的故事。相传舜是个德才兼备的人。当有人向尧推荐舜时,尧要亲自去考察一下。尧去时看见舜赶牛耕地,不用鞭子,而在犁后握柄处挂了一张簸萁,走一截敲一下,就上前问到:“为何敲打簸萁?”舜说:“牛耕地很累,我怎忍心再打它们?敲打簸萁,黄牛以为打黑牛,黑牛以为打黄牛,就会尽力而为了。再说,用鞭子打牛,挨打的快,不打的慢,出力不均,耕下的地就不平整。”尧认为终于找到称心如意的继承人了。舜耕地的地方有人说是历山,那么历山在那呢?当然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不过,我们淮南有个地方也与它有关,这个地方是(学生回答)舜耕山,舜耕山现在是已划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③指导学生看图“禹洞河”。
禹的故事在我国许多地方广泛流传,我们淮南境内,有“淮河三峡第一峡”之称的峡山口,相传原本还没有峡山口,洪水泛滥之时,大山挡住了洪水的去路。禹治水来到这里,想了各种办法都不成功,情急之中,禹化作一只熊,有了神的能力,用熊的尾巴一下就把大山辟开,就有了峡山口,洪水就从峡山口向下流去。人们还传说当禹变回人身时,熊尾巴上的一块小泥巴,不小心被甩了出去,一下甩出有几里地,就是现在峡山口北面的孤山。
④禹有个助手叫做皋陶(goyo),皋陶这个人我们也要多了解一点。人们把皋陶称为“狱神”,传说他最早“画地为牢”。还有人把他称为“中国司法之祖”。皋陶死后,他的后代被封到英、六(l”)之地,“六”就是现在我们安徽六安,在六安城东南有个皋陶墓。
伯益,曾和禹一起治过水,立过大功,相传“井”就是他发明的。他被启打败,没有取得权位。启为什么能打败伯益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原因,请同学们看课本第23页:“随着时间的推移,部落联盟内部发生了财富和地位的分化,首领的权力的性质也在变化。”也就是说禹的时代与尧的时代不同了。当首领的权力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学生回答:大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财富和地位的分化,也就是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贫富分化。原来生产力落后,大家都是平等的,“天下为公”,社会财富归大家共同享有,当首领的除了得到大家的崇拜外,得不到其他实际的好处,用现在的话叫“无私奉献”。所以有人说:许由听说要他为大家“奉献”,赶忙跑了。后来,生产发展了,首领利用权位,能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财富,“天下为家”,家庭拥有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各自开始为自己,为自己的家族谋福利。所以,启就能利用禹为他留下的财富,打败伯益。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有关“公天下”与“家天下”的问题,课本安排的是“思考与讨论”,我在一个试验过,学生根本就没有反映,只是傻傻地坐着,没有办法只好自己讲,我想这样的问题对刚刚接触到历史的初一学生,太难了。
教师用书提供的答案:《礼记礼运》中说的正是国家产生前后的不同。天下为公时尚处于原始的部落联盟阶段,实行的是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社会财富也归 人们共同享有,人们的社会地位是平等的。天下为家时国家已经产生,家庭拥有自己的私有财产,政治上实行王位世袭制,人们的社会地位出现了等级差别。)
〔贯通评价〕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做到以下几点:
①阅读时要做到“三到”:即眼要看到,笔要画到,心要想到。
②讲述课文的内容,主要讲述课文中你感到或你认识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没有要求大家背课文。还有要说你的疑问,有什么你不理解、不知道、不明白的地方,这一点做的不好,大家好像都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能提出问题,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
③本我们学习了治水的两种方法:“堵”和“疏”,我们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就要从中找鲧失败,禹成功的原因来,找到原因,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才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
④本课贯穿始终的是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认识到这种变化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才算真正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

精选阅读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明:
近来读了由旧贵族老师提供的有关“布点教学法”的资料,进行了尝试,不足之处,还望得到大家的帮助。本课的时间安排与实际有很大出入,我是用两节课才完成的。
第4课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内容标准〗
知道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要求学生了解“禅让制”、大禹治水、“公天下”、“家天下”等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
(1)分析从“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的原因,比较治洪“堵”与“疏”两种不同方法的作用和结果,培养史论结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及联系现实、以史为鉴的观念。
(2)指导学生列出原始社会遗址表,培养归纳、综合的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说明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原始的民主推举制度。
(2)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教学要点〗
1.重点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难点 原始的部落联盟组织和原始民主推举制度的实施;国家的产生是社会进步。
〖教材分析〗
一、禅让的传说
反映了原始部落联盟首领选举过程中的民主制度,说明当时还没有形成世袭的政治特权。
二、大禹治水
禹的治水方案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及亲身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而治水的成功则是在以身作则和团结民众的基础上获得的。以此教育学生:实践出真知、众人拾柴火焰高、领导人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三、“家天下”
“禅让制”演变为“王位世袭制”的原因: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出现、私有制产生和部落联盟首领权势不断加强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向更新的社会形态发展的过程,由此出现的由“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夏朝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以王们世袭制建立的王朝,启是第一个由“家天下”而诞生的君主。
〖教学实录〗
〔导入新课〕
师: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知道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至少距今170万年,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已经有了早期人类的足迹。经历长期的进化发展,约9000多年前,我国远古先民学会了耕种田地,栽培粟和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化的国家之一。各地域文化如满天星斗,多姿多彩。最终融合为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相传5000距今年前,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炎黄联盟,打败了蚩尤为首的东方部落,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黄、尧、舜、禹,是我国传说中“天下为公”时代的英雄代表。夏禹传子,废除“禅让制”,从夏朝开始进入“家天下”时代,国家的历史由此开始。今天,我们将开始学习第三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请同学们翻到
[
B]第4课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
(板书,以下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
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补充:禅shan4 尧yao2 舜shun4 禹yu3 皋陶gaoyao14 迕wu3 墩dnn1 渚zhu3 琮cong2 
 
〔合书布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找学生讲述教材内容,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 点板书。
禅让制的传说 
 (公天下) 尧
舜堵
禹 大禹治水 原因 方法
 ? 疏
 (家天下)启皋陶 伯益 
 王位世袭制 
△教师做布点小结:
 尧、舜、禹为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我们知道传说中的人物,其真实性还需要考古证实,但传说多少能帮助我们复原某些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由禅让制的“公天下”到王位世袭制的“家天下”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堵”和“疏”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禹治水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后人为什么称他为“大禹”?
(“堵”和“疏”两种不同的治水方法,没有学生提到。这个内容课本有比较详细的叙述,而且还有一个“思考与讨论”,备课时我没有想学生会免忽略这个问题。没有学生提禹治水成功的原因。不过,六班有同学提出大禹为什么要治水?以上两点在提醒下学生能回忆出来,但王位世袭制却没有人能回忆起来。)
〔分层推进〕
△要求学生再读教材(大约2分钟)
△快速提问:(5分钟)
①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
②请同学们把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换一种方式提问:
大约在什么时候,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在黄帝之后)
相传在黄帝之后,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统治的区域是?(黄河流域)
尧、舜、禹三位部落联盟的首领,作为领导人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德才兼备)
相传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三位德才兼备人物尧、舜、禹都担任什么职务?(部落联盟首领。向学生强调他们三位不是帝王、君主、皇帝。)
③什么叫禅让制?(以原始民主方式推选首领的惯例。是传说中的我国远古社会首领推举和继承方法,实是原始社会时期部落联盟内部的一种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在传说中的反映。)
④尧和舜分别派谁治水?(鲧和禹)
⑤鲧和禹分别有什么方法治水?(“堵”:造堤筑坝,水来土挡;“疏”:修浚河道,开渠排水,使大水能畅通无阻地流向大海。)
⑥两种不同的方法的结果各怎样?(“堵”的方法失败;“疏”的方法成功。)
⑦大禹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总结了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以身作则,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因势得导,采用了科学的方法;团结民众,众人拾柴火焰高。)
⑧禹为什么被尊称为“大禹”(赞颂禹的治水功绩)
⑨禹死后,夺取权位的是谁?(启击败伯益,建立了夏朝)
△处理问题(约15分钟)
①课本上的图“尧、舜画像”与“大禹画像”分别是明代、宋代的作品,尧、舜、禹作为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其画像当然不可能传世,但通过这两幅作品可以让我们了解明代、宋代的人对尧、舜、禹的想像和描绘。同时,我们要注意作品中的衣冠也与历史不符。
②指导学生理解《史记五帝本纪》“尧知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乃推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说明: 不肖(xo): 品行不好,没有出息(多用于子孙)(不肖子孙)病:损害
尧认为丹朱不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不能把治理天下的重任交给他。这里我们要注意尧作为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他的职权是什么?(学生依课本回答:地位显要,有一定的权势,但在处理部落联盟的重大事情时,还得征询四方首领的意见。)传说中还有这样一段故事,当尧征询大家的意见时,有人向尧推荐许由,当许由听到尧要把天下让给自己的时候,连忙逃到了山里躲了起来,还跑到颖水边去洗他的耳朵。认为听了这样的话,自己的耳朵就进了赃东西,受到了污辱。大家注意颖水,在中国古代是很有名的,许多历史故事都发生在那里。我们西边有一个紧邻的县叫(学生回答)颖上,颖上意为颖水之滨,颖水离我们不远,当然,许由不是跑到我们这里来洗他的耳朵,颖水很长。说回来,当许由在洗他的宝贝耳朵时,他的一好友巢父正牵着头牛路过,就问原因,许由说出来之后,巢父说:颖水都让你的耳朵洗赃了,我不能让你弄赃了我的牛嘴,就牵着牛到上游饮水去了。
现在,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有关舜的故事。相传舜是个德才兼备的人。当有人向尧推荐舜时,尧要亲自去考察一下。尧去时看见舜赶牛耕地,不用鞭子,而在犁后握柄处挂了一张簸萁,走一截敲一下,就上前问到:“为何敲打簸萁?”舜说:“牛耕地很累,我怎忍心再打它们?敲打簸萁,黄牛以为打黑牛,黑牛以为打黄牛,就会尽力而为了。再说,用鞭子打牛,挨打的快,不打的慢,出力不均,耕下的地就不平整。”尧认为终于找到称心如意的继承人了。舜耕地的地方有人说是历山,那么历山在那呢?当然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不过,我们淮南有个地方也与它有关,这个地方是(学生回答)舜耕山,舜耕山现在是已划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③指导学生看图“禹洞河”。
禹的故事在我国许多地方广泛流传,我们淮南境内,有“淮河三峡第一峡”之称的峡山口,相传原本还没有峡山口,洪水泛滥之时,大山挡住了洪水的去路。禹治水来到这里,想了各种办法都不成功,情急之中,禹化作一只熊,有了神的能力,用熊的尾巴一下就把大山辟开,就有了峡山口,洪水就从峡山口向下流去。人们还传说当禹变回人身时,熊尾巴上的一块小泥巴,不小心被甩了出去,一下甩出有几里地,就是现在峡山口北面的孤山。
④禹有个助手叫做皋陶(goyo),皋陶这个人我们也要多了解一点。人们把皋陶称为“狱神”,传说他最早“画地为牢”。还有人把他称为“中国司法之祖”。皋陶死后,他的后代被封到英、六(l”)之地,“六”就是现在我们安徽六安,在六安城东南有个皋陶墓。
伯益,曾和禹一起治过水,立过大功,相传“井”就是他发明的。他被启打败,没有取得权位。启为什么能打败伯益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原因,请同学们看课本第23页:“随着时间的推移,部落联盟内部发生了财富和地位的分化,首领的权力的性质也在变化。”也就是说禹的时代与尧的时代不同了。当首领的权力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学生回答:大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财富和地位的分化,也就是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贫富分化。原来生产力落后,大家都是平等的,“天下为公”,社会财富归大家共同享有,当首领的除了得到大家的崇拜外,得不到其他实际的好处,用现在的话叫“无私奉献”。所以有人说:许由听说要他为大家“奉献”,赶忙跑了。后来,生产发展了,首领利用权位,能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财富,“天下为家”,家庭拥有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各自开始为自己,为自己的家族谋福利。所以,启就能利用禹为他留下的财富,打败伯益。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有关“公天下”与“家天下”的问题,课本安排的是“思考与讨论”,我在一个试验过,学生根本就没有反映,只是傻傻地坐着,没有办法只好自己讲,我想这样的问题对刚刚接触到历史的初一学生,太难了。
教师用书提供的答案:《礼记礼运》中说的正是国家产生前后的不同。天下为公时尚处于原始的部落联盟阶段,实行的是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社会财富也归 人们共同享有,人们的社会地位是平等的。天下为家时国家已经产生,家庭拥有自己的私有财产,政治上实行王位世袭制,人们的社会地位出现了等级差别。)
〔贯通评价〕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做到以下几点:
①阅读时要做到“三到”:即眼要看到,笔要画到,心要想到。
②讲述课文的内容,主要讲述课文中你感到或你认识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没有要求大家背课文。还有要说你的疑问,有什么你不理解、不知道、不明白的地方,这一点做的不好,大家好像都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能提出问题,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
③本我们学习了治水的两种方法:“堵”和“疏”,我们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就要从中找鲧失败,禹成功的原因来,找到原因,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才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
④本课贯穿始终的是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认识到这种变化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才算真正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

第2课朋友遍天下教学设计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2课朋友遍天下教学设计”,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2课朋友遍天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外交事业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和表现

掌握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识图解图概括表达

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插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对比鉴别

新中国和平独立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之别

讨论探索

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国爱党情感升华

新中国在国际上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进行了复杂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了许多国家争取与我国建交的热潮,证明美国原先“遏制中国”而进行外交封锁的僵局已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值得炎黄子孙引以为荣

注意修养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具有高雅的风范,所以能够为国家赢得荣誉、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他的个人修养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加入WTO等外交成果,直接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统一大业的进展,同时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万隆会议;

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的演变,中国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请大家看书。(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材料分析]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材料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①从这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后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②在这个外交政策下,我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万隆会议

1.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A.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

B.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

C.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教师指出: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而美国却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处于敌对状态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为了打破这种封锁,新中国的缔造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终于打开了局面。

补充资料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有里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1、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缅甸、印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这些原则的意义怎么样?(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

的基本准则。)

4、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5、在这次会议上遇到了什么困难?(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是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都反对殖民主义的侵略,但因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国家利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6、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7、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

8、谈谈“求同存异”方针的意义。(这个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归纳周恩来在建国初期外交活动的主要贡献:

a.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参加万拢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你对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为祖国的迅速崛起和兴旺发达而自豪)

3.这件大事引发什么热潮?(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日两国就是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

中美中日建交

1.原先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

教师强调:他们的国务卿杜勒斯甚至下命令,不许美国官员在外交场合同周恩来握手。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

A.美国总统尼克松承认了新中国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B.毛泽东批准用“小球影响大球”,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

C.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

D.尼克松正式访华,会见毛泽东,与周恩来会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E.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1调整外交策略的原因是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

2、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指向

(1)发展同任何国家的友好关系,建立不结盟的多边友好关系

(2)特别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建立不结盟的多边友好关系,增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互助。

(3)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交流,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的共同发展。

练习:

以表格形式归纳新中国在三个时期的外交成就。

七年级历史上册《夏传子家天下》知识点岳麓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夏传子家天下》知识点岳麓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七年级历史上册《夏传子家天下》知识点岳麓版

知识点

一、大禹治水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领导人,但他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躬亲劳苦,手执工具,与下民一起栉风沐雨,同洪水搏斗。

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

二、禹建立夏朝

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是夏王朝的开端。

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即历史上所谓的“大禹传子”,宣告了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结束和封建世袭制的开始。

夏朝的建立,说明我国原始时代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夏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

课后练习

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这种状况始于

A.禹B.纣C.桀D.启

2、你认为下列哪种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我们古代由“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3、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

B.禹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D.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

4.传说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获得成功。”的部落联盟首领是

A黄帝B尧C舜D禹

5..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于

A公元21世纪B公元16世纪

C公元前21世纪D公元前16世纪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112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