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4(故宫博物院)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4(故宫博物院)》,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4(故宫博物院)

【学习目标】
1.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方位词的重要作用。
3.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按照空间顺序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方位词的重要作用。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按照空间顺序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知识链接】
1.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
2.作诠释,是说明文章中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3.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下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湛蓝(zhàn)肃穆(mù)修缮(shàn)蟠龙(pán)(xuàn)丽矗(chù)立轮廓(kuò)中轴(zhóu)线金銮(luán)殿独占鳌(áo)头鸣钟击磬(qìng)迥(jiǒng)然不同
2.解释下列词语。
玲珑:指物体精巧细致。也指人灵巧敏捷。
悠扬:形容词,形容声音高低起伏、持续和谐悠扬的歌声。
井然有序:有条理,有次序,整齐不乱。形容做某件事有条理。一般多用于人很多的场合。
独占鳌头: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很不相同。
3.(1)故宫博物院,坐落在北京的中心,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当时叫紫禁城。
(2)故宫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们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4.在原文中画出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看看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参观故宫的路线: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作者的参观路线基本上是由南到北的中轴线。采用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二、合作探究。
1.太和殿是全文说明的重点。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它的总体艺术风格特点是什么?
介绍了太和殿的外观、内部构成、地理位置和功用。
总的特点:雄伟壮丽、建筑精美、结构统一。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三、当堂反馈。
1.找出错别字,并订正。
宏大壮丽乐声悠扬龙凤成祥(呈)迥然不同
井然有序相互应衬(映)和协统一(谐)庄严肃目(穆)
2.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作诠释)
(2)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作诠释)
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指出其说明顺序,画出体现这种顺序的有关词语。并说说选段依次介绍了哪些内容。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地,东、西两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片,为过去守陵卫士的驻所。正面建陵门,高十五米,宽二十四米,深八米,蓝玻璃单檐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
(1)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2)体现这种说明顺序的词语有:最南端(入口、石牌坊)、坡道、墓道北端、东西两侧、陵门
(3)说明的内容:采用空间顺序介绍陵墓,由南向北,依次介绍了石牌坊、墓道、卷棚小屋、陵门。
4.请你当导游:假设你带的旅游团从神武门进入故宫,你该怎么向他们介绍故宫?
【教学后记】

精选阅读

故宫博物院教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宫博物院教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并积累应用。

2.熟读课文,弄清参观路线,理清文章结构。

3.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

(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2、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读准字音

金銮(luán)殿蟠(pán)龙鎏(liú)金中轴(zhòu)线迥(jiǒng)然不同

鳌(áo)头湛(zhàn)蓝额枋(fāng)檀(tán)香妃嫔(pín)

藻(záo)井击罄(qìng)琉(liú)璃矫(jiǎo)健攒(cuán)

1、释义

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二、指导学习研讨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电视里头流行的清宫戏,如《还珠格格》《康熙王朝》…大家知

道这些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在哪吗?对了,就是在明清皇宫,那么今天,

我就带领大家走进这座神秘的宫殿。

(2)板书课题

(3)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2、初读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游览路线,理清文章结构

请同学梳理(填写课后练习一图)

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概况——

第二部分:分别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各大建筑

第三部分:从景山鸟瞰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

小结:根据故宫的布局和游览路线,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说明顺序是

按照事物空间分布位置来介绍和说明的,这样的说明顺序叫做空间顺序

(2)本文怎样进行空间顺序说明的?找出文中的方位词。

(3)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故宫博物院。(鼓励学生写好有创意性

的导游词)

三.巩固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亭,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1.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2.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4.文章介绍了万人大礼堂,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教后感

八年级语文教案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了解故宫主要建筑的特征用途等,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

王为中心的特点。

2、通过了解古代建筑,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默写词语

2、回忆上课内容

二、研读重点段落

1、思考: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这是为什么?

默读5—8段写太和殿部分,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

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2)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

的主要特色吗?

(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这又是为什么?

文章对后三宫也作了一定的说明,对后三宫主要说明了它们的功用和装

饰。默读12—14段写后三宫部分,回答:

(1)“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3、比较全文为什么要以介绍太和殿为重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小结

(1)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

有略的写法,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

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2〕本文采用的

说明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

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

受十分明晰。

三.巩固练习:课内语段阅读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彩,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

2.“金琐窗”的“琐”的意思是_。

3.两段文字分别先从外部说明了__;再从___部说明了_结构、布局__。

4.太和殿的特征是_、殿内装饰以龙为主题的含义是

5.第二段中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立足点是什么?

6.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

7.选文对太和殿的说明体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

教后感

八年级语文学案

故宫博物院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并积累应用。

2.熟读课文,弄清参观路线,理清文章结构。

3.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

(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2、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1、读准字音

金銮()殿蟠()龙鎏()金中轴()线鳌()头

湛()蓝额枋()檀()香藻()井击罄()琉()璃

迥()然不同妃嫔()矫()健攒()

4、释义

玲珑:

湛蓝:

布局:

肃穆:

幽雅:

悠扬:

井然有序:

迥然不同:

二、学习研讨

1、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2、初读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游览路线,理清文章结构

填写课后练习一图:

天安门—端门—午门—金水河—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

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2段)

第二部分:(3—15段)

第三部分:(16段)

(2)本文怎样进行空间顺序说明的?找出文中的方位词。

同步检测

1、在()内填字来完成短语:

①规模()大②庄严肃()③()然不同

⑤举世()名⑥鸣钟击()⑦烟雾()绕

⑧错()相连⑨龙凤()祥⑩池馆水()

三.巩固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亭,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1.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2.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4.文章介绍了万人大礼堂,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学后感

八年级语文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了解故宫主要建筑的特征用途等,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

王为中心的特点。

3、通过了解古代建筑,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教学目标1、2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

2、回忆上课内容

二、研读重点段落

1、思考: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这是为什么?

默读5—8段写太和殿部分,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

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2)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

计的主要特色吗?

(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这又是为什么?

文章对后三宫也作了一定的说明,对后三宫主要说明了它们的功用和

装饰。默读12—14段写后三宫部分,回答:

(1)“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3、比较全文为什么要以介绍太和殿为重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小结

三.巩固练习:课内语段阅读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彩,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

2.“金琐窗”的“琐”的意思是________。

3.两段文字分别先从_______部说明了________;再从________部说明了________。

4.太和殿的特征是________,殿内装饰以龙为主题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中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立足点是什么?

6.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

7.选文对太和殿的说明体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

学后感

14《故宫博物院》参考答案

课时一

二2.(1)天安门—端门—午门—金水河—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文章的结构:总分总

(2)从…往里走,沿着…穿过…走进午门…进了太和门…向南…往北…从方位词的使用可以看出作者立足点的不断变化,这就是“动点观察”

三.1.交待了大会堂的位置、气势以及在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作用。2.描写,突出了大会堂雄伟庄严、气势宏大的特点。3.迈进、穿过、到4.列数字空间顺序

课时二

二.1.在“前朝”中重点介绍了太和殿,因为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此,是显示皇威的地方,太和殿也是故宫建筑群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本质特征,所以要重点介绍。(1).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2)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3)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方位词语的使用可以看出作者是静立在某处进行观察的。2.在“内廷”中重点介绍了乾清宫,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文章对后三宫也作了一定的说明,对后三宫主要说明了它们的功用和装饰。(1)前三殿以龙为主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权的威严,“后三宫”彩绘中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和前三殿相比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2)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

三.1.列数字2.连环形花纹3.规模内结构、布局4.宏伟、壮丽、威严真龙天子地位至高无上。5.大殿正中正中、下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上面

6.描写7.体现了其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的特点

八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学案分析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学案分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学案分析

一、教材
《故宫博物院》一篇典型的事物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故宫。本文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主要的建筑及其布局和功能。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对故宫布局的基本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去参观故宫的热情,感受传统建筑艺术的对称之美。
二、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说明文并不陌生,之前也积累了许多关于说明文的知识,但是八年级学生的空间概念不是很强,有很多学生没有亲自去过故宫,所以在理解这篇文章时还是存在一些难度,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了解故宫建筑的布局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过学习本文重点突出,详略的得当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描写复杂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对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理解故宫建筑的布局和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详略得当总分结合的写作手法,并体会故宫的建筑之美。
五、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品读感悟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将运用视频导入,播放故宫博物院的视频资料,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于故宫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
首先,我通过“文中主要描写的事物是什么?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这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去通读全文,并找出答案。这时学生可以得出“本文主要是由南向北依次去写故宫的”(板书:南到北)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于文章的写作思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去体会文中的这一句“从天安门往里走,沿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和这一句“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通过这两句中的“笔直”和“中心”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在写作时,始终是在围绕着“中轴线”去写故宫的,(板书:中轴线)。
那么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对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写作方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也为下面的深入研读打下基础。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
首先,我会提问学生“如果你去故宫你会选择那些宫殿去参观呢?”学生纷纷得出答案:大多是:太和殿、御花园等等,这时我会用质疑的语气提问学生:“大家有没有发现你们所选择的参观地点都是文中大段描写的部分?”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在文中发现:作者并不是详细介绍每一个宫殿的,而是有详有略的,进一步培养学生去体会“详略得当”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什么?这时学生得出的答案是:对于太和殿和御花园的印象比较深。我顺势给出引导:在描写这样一个复杂事物的时候,如果面面俱到那么肯定是无法写出亮点来抓住读者眼球的。
其次我会引导学生找出关于太和殿描写他们所喜欢的句子,有的学生找到“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体会作者此时是站在什么角度去写故宫的呢?这时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是在高处和低处去描写的,同时我会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站在远处整体的总写,从近处上详细的分写,将事物的整体和局部充分的展示于学生的面前。引导学生体会总分结合的写作手法,能将复杂的事物全面并有重点的展现在读者面前。随即板书:总分结合。
(四)延伸作业
拓展延伸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
这时我提问学生,故宫是在哪一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并适当的为学生补充一些关于故宫的知识,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为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课下继续搜集关于故宫的一些故事,明天上课的时候请同学上来分享,这样的作业不仅体现了减负的理念,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01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3、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矗立()湛蓝()蟠龙()金銮殿()檀香()鳌头()击磬()鎏金()矫健()
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它的总体艺术风格特点是什么?

3、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而且在结构上和相结合。
4、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向方向,逐次介绍建筑物,先介绍“”部分,后介绍“”部分。
5、故宫的“三大殿”指、、。
6、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用
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过程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这是由决定的。

课堂探究

7、在故宫中,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龙”,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国是“龙”的故乡,请完成下面两道题。
(1)写出几个含有“龙”字的成语。(不少于4个)
(2)“龙”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请你写出“龙”在中国有哪些象征意义?
8、“故宫”现在为什么也叫“故宫博物院”?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说说自己的见解。

9、速读课文,并小组交流完成以下各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大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朗,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8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金銮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1、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说明的重点?

12、找出第2段中的方位词,说说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13、概括一下太和殿的特征。

14、请结合自己掌握的历史文化知识简单地说一说,太和殿的装饰为什么有许多龙的图案?
当堂检测

阅读《气候的威力》(节选),完成1-3题。
①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②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每秒32.6米,但10级以上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每秒55.6米,有时甚至可达每小时三百多千米!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③大风的直接后果则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A)1960年8月24日,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温度;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B)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C)
④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美国的一架运输机在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路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暴风。结果,运输机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实际上,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第②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其中“举例子”方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方法有:①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举例子”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种条件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这句话应放在第③段的什么位置上?(A)处,(B)处,(C)处。正确的是_______
3.第③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顺序,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7、(1)示例:龙飞凤舞、龙马精神、龙腾虎跃、龙争虎斗等。
(2)吉祥、富贵、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还象征着出人头地、不同凡响。
8、故宫又叫“故宫博物院”,是着眼于它的丰富的收藏品而言的。
11、因为太和殿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12、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空间顺序: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向后,向两旁;以雕金蟠龙为立足点,向周围,向下。
13、外观雄伟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14、故宫建筑突出了“龙”,所以对故宫建筑的说明也应突出“龙”。“龙”具有象征意义,突出“龙”是为了突出皇权的威严。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510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