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备课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备课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备课教案

南辕北辙

教学目标:

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领悟道理。

预习要求:查字典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①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②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硬要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的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①齐读②自由读③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B角色:朋友

⑶结合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①分担角色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根据自己学文体会,写读后感。

搜集古代寓言故事:以羊替牛、滥竽充数、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参杀人、画蛇添足、后来居上、井底之蛙、惊弓之鸟、庖丁解牛、买椟还珠、拔苗助长、疑邻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杀猪、打草蛇惊、纸上谈兵。

教学反思:

扩展阅读

三年级下《南辕北辙》导学案人教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南辕北辙》导学案人教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三年级下《南辕北辙》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的方式使学生能正确认读“辕”“辙”并理解其意思。
2、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撰写剧本,能感悟人物的说话语气,并能通过合理的想象给人物添加合理的动作及表情。
3、通过表演,感悟人物形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了解语言蕴含的道理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难点:通过合理的想象完成剧本写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活动:老师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
2、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二、理解题目意思。
1、字典是我们最好的老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请教请教字典这位老师查一查“辕”和“辙”,看看他们是怎么读的,是什么意思(解释: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压的痕迹。)
2、通过你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辕就会指向哪个方向。而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车辙就会往哪个方向延伸。)
2、用自己的话和同桌互相说说对“南辕北辙”这个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寓言,构建剧本框架。
1、现在请你们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个故事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大家我们需要哪几个人?其中谁是这个故事的最主要的人物?
2、学生自读课文。
3、课文讲了哪几个人?谁南辕北辙?
4、交流课文内容,同桌相互对读人物对话
三、学习寓言,丰富剧本内容。
1、故事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自由读,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1)引导:楚国是他要去的——(目的地),往北走是他的——(实际行动),这就是说——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
(板书:目的行动)
(2)你还从哪个词读懂了什么?理解生字“硬”,“硬要“什么意思?给“硬要”换一个词语。从这个词我们可以推断一下,他到底知不知道楚国在南边,明明知道在南边,却硬要往北走,从“硬要”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那表演这个人的时候,这个人应该是什么样的性格呢(固执、很愚蠢、无知、不听劝告、执迷不悟)
(3)朗读句子。
2、他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却如此固执地往北走,他有什么理由硬要这样做呢?请读读文中朋友与他的对话,划出坐车人的理由。你能否通过我们刚才的总结的这个人的性格特点,给他加上动作?
3、小组交流,合作想象,丰满人物形象。
(教师随机对学生进行指导,刻画主人公的自大,无知及他朋友的真诚劝导和不听劝告后的无奈)
4、通过你们的朗读表演,让老师看到一个所以即使朋友一再诚恳劝告,他依旧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一意孤行,愚昧无知)
5、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个人当坐车人,注意要表演出他的“固执”,另一个人当他的朋友当然也要表演出朋友的诚恳和无奈。听的人要仔细听,仔细看,给出合理的刻画人物的建议,完善人物形象。
坐车人:抓“没关系”表演他的自以为是,说话语气的自大骄傲。
朋友: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这是一个什么句?换成陈述句怎么说?哪句好?为什么?指导读出反问句的语气。)抓住朋友对他的无奈
6、放飞想像:(小组讨论)可不可以给故事加上合理的情境、人物,让故事可以自然的表演给观众?
四、指导编写剧本,汇报展示成果:
1、明确编写要求,
(1)能完整的通过表演讲述这个故事。
(2)通过刚才小组学习,发挥自己的想象让故事更有趣。
(3)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自然表演,让大家更清晰的感受人物形象。
2、小组自由练习,并能通过讨论写出剧本。
3、指定小组表演,点评。
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1、通过你们的表演,老师对这个去楚国的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他的朋友表示同情,这个人那是多么的可悲。坐车人的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他这样的一意孤行,导致的结果是:(永远到不了楚国)
2、其实,别说在2000多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行动和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就会越远。)
六、作业布置
1、通过小组的合作,完成剧本编写
2、将编写的剧本更加精彩表演出来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行动)(目的)
背道而驰相去甚远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翠鸟》备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翠鸟》备课教案

5、翠鸟
教学要求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
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4、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
5、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流程展示:
展示翠鸟标本、介绍翠鸟、导言入课
↓↓
出示学习目标、出示学习方法
↓↓
学生质疑

据疑板书导学

学生再读,找出课文从几方面写翠鸟可爱
↓↓
学生读文,找出翠鸟外形特点的段落学生读文,找出写翠鸟活动特点的段落
↓↓
出示翠鸟外形图、飞行、等鱼时画面
↓↓
学生看图、说图文字、出示描写翠鸟飞行、等鱼的语句
↓↓
出示文字描写翠鸟外形特点读文、勾重点词,并联系图画及上下文理解
↓↓
读课文,勾句子,理解重点词翠鸟捉鱼时动作
↓↓
按作者描写顺序出现翠鸟身体各部分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
↓↓
对比体会作者描写顺序与自我说图的顺序完成形成性习题2
↓↓
完成形成性练习题1→查标,对照学习目标,总结课文
↓↓
结束
《翠鸟》教学设计简介
《翠鸟》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特点为:
开课即展示翠鸟标本,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该课的教学采用了目标教学法,课前定标,质疑导学中达标,总结课文时查标,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有据可依。
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画投影展现静态的翠鸟,VCD及电脑动画体现动态的翠鸟。鲜明的画面,动听的音响,迅速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去,同时又利用文字投影出示重点句段,从而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迅速结合。使得作者按顺序抓特点来描写翠鸟的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在该课的教学设计中,不仅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图画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自读勾划的良好自学习惯,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
出示有关翠鸟的图片,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
3、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翠鸟图,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2、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
3、四人小组自学。
4、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1)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
(2)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鲜艳”)。
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第六句
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
眼: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5、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指导训练朗读。
板书设计:
红色的小爪子
外形颜色鲜艳头上(头巾)背上(外衣)腹部(衬衫)
小巧玲珑眼(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
第二课时
一、试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第1、2句: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4句: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1)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2)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
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2)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3)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总结:翠鸟捉鱼的本领是由它的外形决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5、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训练朗读。
板书设计:
活动1、迅速敏捷:疾飞
2、专心机警:注视
捕鱼1、眼睛锐利:悄悄
2、行动迅速:蹬、叼、飞
第三课时
一、朗读第1——3自然段
二、指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6句
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
3、导读: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板书“希望”。
4、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6、齐读。
四、总结全文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根据课文的描写给翠鸟画张画。
板书设计:
真想
打消想法喜爱翠鸟
希望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备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备课教案

9、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生生讨论、师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读的魅力,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然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导入,揭题:

1、谈话,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看,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起了什么?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揠苗助长)

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指名说)

对,像……这样的小故事中蕴藏着一个大道理的故事,我们就称它为寓言故事。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寓言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书)“寓”,上面一个宝盖头,再写一个“曰”,第十画是“丨”,齐读课题。寓言两则。解题(就是两个寓言故事),这“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就是“讲道理”的意思。

3、学法指导:同学们,还记得二年级时,你们是怎样学习寓言的吗?

其实学习寓言故事首先要把故事读懂,然后读懂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最后会联系生活用一用。(一一出示学习要点)

出示:

1、读懂故事2、明白道理3、联系生活用一用

好!这节课我们就按这方法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板书: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读懂故事: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P34页,按老师屏幕上的要求把故事读懂

出示读书要求:读懂故事:(A读准字音、读通课文;B读懂题目的意思;C会说课文讲了一件是什么事)

1、生自由练读

2、反馈交流:

A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机重点正音:养圈(juàn)窟窿(后鼻音,轻声)叼

B解题:通过我们刚才的读书,谁已经读懂题目亡羊补牢的意思了?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什么?(羊圈)。(指名说)

C那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引导学生说好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

如果老师把课文分成“养羊人丢羊和养羊人明白道理”这两大部分,(板书:丢羊明理)

那么,你觉得课文的第几小节到第几小节是养羊人丢羊,哪里到哪里是养羊人明白道理呢?

(板书:1-4小节;第五小节)

4、默读,思考课文1-4小节,想一想养羊人共丢了几只羊?每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

5、交流:(丢了两次羊。板书:两次)

A、学习第一次丢羊:

那么,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谁能把课文中的句子找出来?

出示句子: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学习“窟窿”就是——(洞)。(书写指导:第十一笔是横)

小结,从这儿我们知道,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板书:窟窿

那么第二次丢羊呢,又是什么原因?

B、学习第二次丢羊

出示相关句子: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都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指名读,理解“街坊”

▲读好对话

自己练——指名读。(读出街坊劝告的语气。)

小结,你们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是一幅怎样的态度呢?谁来读?

指名读(读出养羊人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那么谁能把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出示句子: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想象:如果你就是养羊人,街坊这样劝你,你当时是怎样想的?

小结,从这儿我们知道,养羊人第二次丢羊的原因是——板书:不听劝

过度: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不听劝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

(2)读好这句话,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6、小结、过度:学到这儿已经把这个故事读懂了。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我们刚才学习的就是——(亡羊)。

是的,养羊人连续丢了两次羊,那么他醒悟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三、明白道理

交流:醒悟了,我从“……”中可以看出来,

1、出示句子一: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完。

▲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个别读,范读,齐读。

▲谁会给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完。

(板书:现在修还不晚)

还从哪里看出养羊人醒悟了?

2、出示句子二: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理解“从此”)

3、说话练习:

是呀,同学们,此时的养羊人醒悟了,那么,醒悟了的养羊人他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

他想,当初要是……就……

(谁会说?)

4、明理:

同学们,故事学到这儿,你们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养羊人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那么你们明白了吗?

(明白了一个人要是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

对呀!同学们,其实故事中的“窟窿”就相当于什么?(板书:缺点)

那么,养羊人赶快堵,就相当于什么?(板书:及时改)

5、引用:

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还可以怎么说?

(板书:为时不晚、未为晚矣未为晚也、为时未晚)

6、联系生活,练习说话:

是呀!同学们,谁没有范错的时候,只要之后知道亡羊补牢,就为时不晚。

比如,这次考试,丁丁同学没考好,只要他找出原因,吸取教训,亡羊补牢还为时不晚。

那么谁也会向老师一样用亡羊补牢来说一句话?

学生有困难时提示一下:

?教室的墙倒塌了。

?我家的电脑中了病毒。

?我的同桌东东眼睛近视了。

出示:——教室的墙虽然倒塌了,但只要我们及时修补,就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虽然我家的电脑中了病毒,但是现在装了杀毒软件,也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我的同桌东东同学眼睛虽然近视了,但他现在端正读书写字姿势,就能亡羊补牢。

过度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认真细读故事,把故事读懂了,还读懂了故事中所蕴藏的深刻道理,那么,现在老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准备,看谁能把这则寓言故事讲出来?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不迟

第一次不补知错

第二次修补就改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绝招》备课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绝招》备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绝招》备课教案

16、绝招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鲜活欲出,跃然纸上。他是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学生都可以从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因此学生在阅读时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课文中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能力,明白只要勤学苦练就能掌握过硬的本领的道理,从而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柱子失败后的沮丧,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坚强意志。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1、同学们都有一两样拿手的本领,如,会弹钢琴、吹笛子、舞蹈、唱歌、做菜、洗衣、武术、甚至其他独特的本领。谁能够来现场表演一下?抽生表演。

2、刚才同学们表演的绝招真不错,而我国北方的一些小朋友也在比绝招呢?──《16*绝招》(板书课题)。

3、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什么是绝招?课文讲了谁的绝招?谁的绝招最绝?)

【从启发谈话入手,诱导学生理解课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自学。

1、读学前提示。

2、按照提示自学课文。边读边勾画圈点。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小组内交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检查。

1、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3、生成。

(1)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

三胖的绝招是憋气,二福的绝招是空翻,小柱子的绝招是算数学题目。)

(2)你最佩服谁的绝招?为什么(小柱子的绝招,他的绝招最有用。)

3.小柱子的“绝招”引来了大家的赞叹,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讨论,从中体会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格)

4、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

5、再读课文。让学生用喜欢的形式读喜欢的段落,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6、阅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说明白了什么道理?谈谈自己的感受。

(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明白其中的道理。】

7、质疑解答。

【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进行质疑训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读书学习习惯。】

8、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总结课文,回归整体】

四,巩固提高

分角色朗读课文。

【文章中多处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要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使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于一体】

五、课后学习准备。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绝招?

【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同时为下一课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16绝招

三胖憋气时间长先天禀赋

二福武术刻苦训练、坚持不懈

小柱子乘法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检阅》备课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检阅》备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检阅》备课教案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突出。集中体现在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还是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课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人物形象比较丰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3、感受大家对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语文学习的重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阅兵式

2、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3、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接受国家领导人的检验)

这就叫检阅,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4课检阅,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课文中介绍的检阅会有什么特别呢?自己读读这个小故事,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认读词语

看大屏幕,认识吗?(认识)

俱乐部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羡慕情不自禁隆重主席台观众纠正真棒

(1)指名领读:谁愿读,

(2)老师指你来读,好吗?

(3)随机区别形近字:棒——捧给“截”字找几个形近字朋友。

3、指名接读课文:生字咱们都认识了,课文就会读得更流利了,谁愿意读?

(1)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概括的呢?再指名说教师板书

三、再读感悟

(一)、观众们是怎样称赞他们的呢?

(1)指名回答(2)咱们一起读“这个小伙子真棒!真邪小伙子真棒!”

(二)、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棒在哪里呢?自己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然后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1)学生自学(2)小组交流

(三)、全班汇报

教学预设

a)学习第12自然段:孩子们你们想先说谁呢?

(1)指名读12自然段

(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紧跟、忘记、保持一致。”)

教师点拨:走得通全队保持一致,对咱们健全的人来说还得反复练习,对于拄拐的博莱克容易吗?想象一下他是怎样练习的?

(2)指导朗读:

指名读:谁愿意把自尊、坚强的博莱克介绍给大家?

追问:博莱克此时的心情怎样?

齐读:让我们带着自豪、激动、感激的心情一起来读读这部分吧。

(3)多么优秀的博莱克呀,我们发自内心情不自禁地想说(学生齐说:“这个小伙子真棒!”

2、学习3~9自然段

过渡:接着说说儿童团员棒在哪里?

(1)指名读3~6自然段

引导理解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很为难)

棘手联系下文理解

鸦雀无声:我们一起用行动做一做,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体会队员们犹豫矛盾的心理。

(2)队员们这种矛盾心理还在哪一段体现了?

学生读第6自然段学生评价再指名读

(3)讨论:孩子们为什么这么为难?

学生回答:不让他参加怕伤害他。他与我们平等应该让他参加。(板书:平等待人)

过渡: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该怎么办?队长在哪里,他会有什么办法呢?

(4)指名读队长的话

指导朗读:多好的主意啊,用洪亮的声音,自信地再说一遍。

(5)引读:队长话音刚落,马上一个队员接口说——(指名读)

(6)分角色朗读:和同桌分一分角色用你喜欢的方式读。

(7)男生读队长的话,女生读儿童队员的话。

(8)用“情不自禁”说话:听了同学们精彩的朗读,老师情不自禁

地为你们鼓起了掌。谁还能用“情不自禁”说句子?

小结:读了这一部分,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学生齐说)

3、全课总结返顾整体

1课文学完了,你想说什么?

2总结:老师相信,博莱克的自尊、自强,儿童团员的美好的心灵会永远被我们牢记,会永远激励着我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用多种形式再现课文内容。指导书写几个生字,进行写话练习。

2、训练学生的想像和表达能力。

3、教育学生学习课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读文,写字,写话

教学过程:

一、启情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齐读课题)

二、读文扩展

1、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生字词:

俱乐部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羡慕隆重情不自禁主席台观众纠正淹没

(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轮读齐读)

【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

2、字词大家记得不错,课文读得怎么样?打开书,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3、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课文主要写什么,人们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4、教师小节:这篇课文讲述了儿童队员让残疾儿童博莱克参加国庆节检阅,得到了大家的称赞的事。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那美好的心灵。课文写得那么精彩,一定有很多你喜欢的部分,再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的读一读。

5、学生自读后,指名读,评价

6、你还想怎样再现课文内容(生说)

7、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习,展示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再现课文内容,变书上的语言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渡:你们表现得太精彩了,如果博莱克就在这里,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跟他说,如果你是博莱克,此时的心情怎样呢?

8、出示写话内容:

(1)、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2)、博莱克回到家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在日记中写道……

9、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后,指名读

【将读文与写话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做到有感而发,才能言之有物】

三、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小组内交流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师范写:“慕”,生仿写

4、生独立书写其它各字,师巡视指导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总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14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自尊自强

这些小伙子真棒尊重善良

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绝招》备课教案人教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绝招》备课教案人教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下册《绝招》备课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以及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准备发动学生准备自己的绝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先来欣赏图片。看后你又怎样的感受。
2、拿什么是绝招呢?
(绝招是自己最拿手的本领,如,弹钢琴、吹笛子、舞蹈、唱歌、做菜、洗衣、武术、甚至其他独特的本领。)
3、在北方的山村中,有一些小朋友也在比绝招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6课《绝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3、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
三、根据阅读提示,细读感悟
1、他们都比试了哪些绝招,是怎么比试绝招的呢?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⑴默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用笔勾划出有关的词句。
⑵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⑴我读懂了三胖的绝招是憋气。出示句子:
三胖挺着大肚子……让我们一起读读三胖表演的句子,齐读
他的绝招是怎么来的?(因为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大,所以他靠的是先天的禀赋,也就是生来就俱备的能力。)
⑵我读懂了二福的绝招是空翻,他的绝招是怎么来的?
(人家二福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天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武术。二福是靠自己的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才练成的。)
⑶我读懂了奶奶的绝招是做饺子。
⑷我读懂了小柱子的绝招是做乘法口算,板书:口算,出示句子:轮到小柱子了,他蹲在炕上……齐读,你从哪里体会到这个绝招很绝?抽读,读出对小柱子的赞叹。
⑸小柱子开始不是表演了个倒立了吗?他为什么还要练乘法口算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分角色朗读小柱子与奶奶之间的对话)
出示句子: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柱子始终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请大家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么练的,在练的过程中,他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请教、持之以恒的。
3、看了三个伙伴表演的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觉得绝招是怎样来的?
2、小结:
绝招有的是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板书:刻苦练习,坚持不懈。
五、拓展
1、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的绝招,请大家把自己的绝招也在小组内向伙伴们展示展示吧,让我们来个绝招大比拼,看看谁的绝招最绝。
2、抽生上台表演展示。师采访:你这个绝招是怎么来的?
3、孩子们表演的绝招可真棒啊,希望大家在今后能刻苦训练,坚持不懈,让我们的绝招更上一层楼吧!最后把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板书设计】
16*绝招
三胖憋气
二福空翻刻苦练习
小柱子口算坚持不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备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备课教案

15、争吵

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主要写了“我”和克莱蒂因本子被弄脏一事发生争吵,后来又和好的经过,让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我”和克莱蒂吵架的原因;接着写吵架后两人的表现,在这一部分中,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不安和后悔,写出了“我”知错却没有勇气认错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蒂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说明“我”是一个是非分明,但胆小、爱面子的人。这为克莱蒂后边的友善行为做了铺垫。然后写克莱蒂的友善化解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教育。父亲说的话既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语重心长的教育:做人不但能认识错误,而且要敢于承认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父亲把戒尺折断扔向墙角,是希望“我”告别过去,从此能友好待人。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因此,学习这篇课文,要体会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学习课文通过对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含义。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

同学们,我们在一起相处已经两年多了,在这两年之中你和小朋友之间有没有产生过矛盾,甚至发生过争吵呢?(生回答)你能和大家说说你们当时为什么争吵,你心理是怎样想的?(生回答)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看看小作者和克莱谛之间发生争吵之后他心理是怎么想的?

【这样做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拉近了本文与现实的距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并在小组内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扫除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检查:

(1)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生字认读的情况。

【了解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2)谁愿意来朗读课文呢?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看他读的是否准确,同时要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3)回答问题。(这篇课文主要写“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把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的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了解学生是否读通课文,并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感悟

1、梳理问题:

(1)自由提问题:通过自学你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组内梳理问题。

(3)全班梳理:从争吵这件事情来看,你喜欢克莱谛还是小作者呢?为什么?请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说明理由。

2、自学,画出有关的语句。

3、小组内讨论交流。

【通过自学和小组内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索的精神,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

4、生成:

(1)我喜欢克莱谛。【结合克莱谛争吵之后的想法和做法加以说明;结合爸爸的话加以说明,通过朗读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2)我不喜欢小作者。【结合小作者争吵之前的心理活动以及动作加以说明。】

(3)我喜欢小作者。【结合小作者争吵之后的心理活动加以说明。】

【在汇报交流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交流读懂的内容,避免课堂杂乱无章。】

5、指导朗读,同时鼓励学生运用独白、表演等形式,加深对重点段的理解。

6、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了类似的事情你会如何去处理呢?

【将文中的道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7、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8、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

9、质疑答疑。

【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进行质疑训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四、巩固提高

运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一读课文。

【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读中进入情境,感悟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五、课后学习准备:运用心理描写写写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小事。

【为下节课的小练笔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十五课。

齐读课题。

【简单明了的导入,更能使学生迅速的进入课文】

二、练习

【通过各种形式来再现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各种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叙事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1、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喜欢的方式来再现课文。

2、说说作者在表现“安利柯”这个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3、找出课文中,主要描写“我”心理活动的段落,并朗读。

4、小结:课文中像这样的心理描写课文中还有几处,作者正是运用恰当心理活动描写,突出了小作者的性格特点,推动了事情的发展,揭示了文章相互宽容的主题。

【通过适时的小结语,交代运用心理描写的好处。】

三、修改小练笔

【引导学生就自己的练笔进行评价,评价时,应着眼于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重点评价文章中的心理描写是否贴切,内容只要真实、合乎情理即可。】

1、采用小组互评的方式,重点看看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是否恰当。

2、集体反馈:

(1)、读全文。

(2)、看看他怎么进行心理描写的?

(3)、你觉得他写的怎么样?

3、修改自己的文章。

4、展示优秀的作品。

四、学习生字:

1、自学汉字。

【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观察,然后读一读,互相说说这些字的用法。进一步明确字的用法。】

2、小组学习。

3、集体订正。

4、指导书写

(1)自己观察哪个字最难写?(预设:缘、戒、墨、承)

(2)教师范写(缘、戒)。

(3)学生仿写。

(4)评改。

【能够正确地读写,笔画规范,书写美观】

5、展评。

五、课后学习准备:预习16课课文;说说自己的绝招是什么。【为下节课作准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备课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备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备课教案

11、画杨桃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作者第一部分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第二部分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看杨桃时的不同情景。“我”看杨桃时,按照父亲的教诲在自己的角度认认真真地看杨桃,并实事求是地画成了像五角星的形状,自己觉得很满意;老师看杨桃,是老师听到同学们想当然地嘲笑我画的杨桃时,亲自到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同学们看杨桃,是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发现这个角度看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老师借机教育同学们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并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审视、严肃、和颜悦色”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老师说的那段话。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

3、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

理解老师的话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情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板书并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都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杨桃什么样?谁画杨桃,画的怎么样?...…)

【让学生针对课题来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杨桃什么样呢,老师带来了一个杨桃,谁还知道杨桃的其他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对于查找资料的学生给予充分地肯定)

3、那么文中到底是谁在画杨桃,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识字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课文中出现了很多生字词,你们预习了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出示: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多种形式读,说说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训练学生的预习能力,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从各个方面来掌握字词,把对基础知识的训练渗透到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之中】

3、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4、过渡:我是怎样画杨桃的,老师又是怎样教育我们的。下面我们来深入的读读课文。

三、再读感悟

1、快速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写了“我”画杨桃。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体会出什么?(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体会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的读

2、为什么我能这样画画,结合上文来谈一谈。(引导学生学习父亲的话)

3、我画的这样认真,自以为画的很准确,当我把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们有什么反映?(生说,读,表演,体会同学们嘲笑的态度)

【借助朗读、表演这种形式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的人物中,更容易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4、老师的态度怎样呢,默读课文6--17自然段,找出老师动作的词语(看、走、坐、审视……)体会老师的态度与同学们的截然不同

5、通过观察后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读)

6、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老师是怎样说的。(出示老师的话)

(1)指名读,老师说了几句话。

(2)再指名开火车读,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3)有感情的读读老师的话。

(4)(出示父亲的话)比较两人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5)再读老师的话,试着背下来。

【理解老师的话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通过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其深刻含义。也便于学生积累语言。】

7、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总结:

1、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回去想想,找找,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将课文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素材,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备课教案人教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备课教案人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备课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1.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和同学交流自己最拿手的本领,交流时做到自然、大方,表达流利,通过介绍、演示、学习,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2.习作练习: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自主发现: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
4.日积月累: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
5.拓展延伸: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第1课时)
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绝招》,都非常佩服小柱子,而且表示,如果自己在场,一定也会有令人吃惊的绝招,老师让你们回去准备准备,咱们这节课就来展示展示,好吗?
2.示范交际
抽一个准备充分的同学,进行演示,老师扮演记者,进行采访,其余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进行评议。
3.自由交流
首先交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教的人要说清楚自己准备教别人哪一招,应该怎么做,这一招好在哪里,你是怎么练成的。学本领的同学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马上提出来。
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自由交流。
4.全班交流
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评出班上的绝招得主。
5.小结延伸
刚才同学的表演确实令大家佩服,其实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我们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希望大家好好练习,今后有机会展示出你们更拿手的
教学过程(第2课时)
习作指导
1.谈话:在口语交际中,同学们展示了许多本领,再回忆一下,你还会哪些本领,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煮面条、洗碗、洗手绢……可以是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
2.学生自由交流:你都会哪些本领?
3.引导学生注意阅读习作提示: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5.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6.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7.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8.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9.誊写作文,字迹工整。
教学过程(第3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同桌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4.教师引导、小结:这些词语中,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那个字是右边那个字的声旁,左边那个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右边那个字。
5.齐读词语,积累词语。
6.拓展练习:你能找出也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
二、日积月累
我会填:
光彩夺目的(春天)(宝石)(焰火)
清澈见底的(小溪)(湖水)(池塘)
弯弯曲曲地(流淌)(爬行)(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真快)(太慢了)(像闪电一样)
三、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读词语,要求读准确。
2.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
3.哪些词语是你不懂的,提出质疑。
4.你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说什么的?
5.读读背背这些词语,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四、看图说成语
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再收集一些画迷来互问互猜。
根据成语,画出图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和时间赛跑》备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和时间赛跑》备课教案

13、和时间赛跑

教材说明

《和时间赛跑》一课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朴实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文中“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爸爸妈妈为早日结束“我”的哀痛,告诉“我”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本文采用的是叙议结合的方法,观点鲜明,故事具体,值得我们学习、深思。
教学目标

1.认识“忧、哀”等6个生字。会写“赛、疼”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赛跑、假若”等19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积累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

教具准备: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名言吗?谁给大家说一句有关时间的名言?程老师也喜欢收集名言,课下要送给大家每人一个小书签。(出示课件:)
1、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
2、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英国)培根
3、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于失去所有时间。――(德国)贝纳姆
谁能大声地给大家读一读?你能把自己的理解给大家说说吗?老师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今天的学习对“珍惜时间”会有更深入的感触。
二、情境导入
(配乐出示古诗:)《长歌行》
师:这一老一少立于江边,昭示着人生短暂,转眼百年,时间就如同滔滔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是呀!太阳落山了,有再升起的时候;小鸟飞走了,有再来的时候;小树枯萎了,有再绿的时候;花儿凋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然而时间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有人面对时间一片茫然,而有人却要和时间赛跑!两种态度,结果会一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时间赛跑》。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同桌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指名读。

5.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6.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7.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理解不懂的词语。

(1)提出不懂的词。

(2)指名理解不懂的词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3)师归纳方法:①联系上下文理解。②查词典。③问父母。④上网。

2.了解各段主要内容。

(1)让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3.说说你知道哪段主要写的什么。(学生想说哪段就说哪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了解本文主要内容。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3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3.写字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请读课题。

二、领悟文章
1、带着问题,快速的读一遍课文,之后思考填空:出示思考题:
(1)通过外祖母去世这件事,“我”懂得了_________,长大后要告诉自己的孩子_________。
(2)文中的“我”是一个_________的孩子。
(3)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
2、小组讨论之后汇报。
3、结合着学生的汇报问:爸爸看到“我”为失去外祖母哀痛的样子,对“我”说了什么话?边读边画在书上。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
4、指名读爸爸的话。爸爸想让孩子明白什么?
爸爸的话朴实,深奥。“我”有什么反应呢?指名读。
5、理解两句关于时间的谚语。(体会时间的宝贵)
6、爸爸的话比这些谚语还让人震动,还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爸爸的话是什么呢?再读。
7、爸爸的话始终围绕在耳际,爸爸的心愿从此埋在了“我”的心底。“我”发现时间果真过的是那么飞快,“我”是怎么明白爸爸的话的?
“我”不仅明白了,还非常着急、非常悲伤。想一想:“我急的是什么?”“悲伤的是什么?”“决定的是什么?”
8、文中从哪几个方面写“我”和时间赛跑的?他认为和时间赛跑就像在做游戏,多么紧张、多么快乐,赢过时间又是多么自豪。能体会着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导读。
9、因为他时常能够赛过时间。这种游戏可能就是最好的珍惜时间的方法了。听了爸爸的话,不仅不为外祖母的去世而伤心了,反而更加懂得了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他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指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受益不浅”你是怎样理解的?是什么使“我”懂得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的?再读爸爸的话。
“我”理解了爸爸的话,爸爸的话已不是一个谜语。而且还找到了谜底:假如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我”要把这句话告诉自己的孩子,告诉所有的人。让我们也牢牢地记住这句话吧:(出示课件)齐读最后一句:假如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
10、你能用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吗?可以说自己,也可以说别人。
11、这么多人都懂得珍惜时间,那我们做得如何呢?我们算一算:每天有24小时,睡觉大概用去9小时,吃饭要用2小时,上学时间用6小时。那大概还剩7个小时,哪里去了?我们来做个实验:我计时间,你们轮流来读这篇课文,看一分钟能读多少个字。(结果出来了,同学们大都能读三百字以上)我们算一算:一小时我们可以读一万八千字,7小时呢?(十多万字!)带着你们新的感受再来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课文拓展
像作者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就像我们课前说的那些名人名言一样,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你们看:(出示图片)
1、矿难救援与时间赛跑,一次次救援工作与时间争分夺秒。
2、中国的宇宙飞船与时间赛跑,三峡工程和时间赛跑,中国的发展和时间赛跑。
未来的科学家、作家、艺术家、设计师们……你们一定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新的启发。请拿起你们的笔,尽情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吧。
(学生动笔写后进行交流。)
四、总结
孩子们,时间无处不在,它正悄悄地从你身边流逝,如果你听到了时光奔走的声音,请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时间赛跑吧!
五、布置作业
1、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好后贴在写字台前,时时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
2、发给每人一个小书签,继续收集关于时间的名言。
板书:
和时间赛跑――珍惜时间
永远不回――――可怕不是滋味
过得飞快――――着急悲伤
赢得时间――――高兴激动
养成习惯――――受益不浅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惊弓之鸟》备课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惊弓之鸟》备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惊弓之鸟》备课教案

10、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
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3.理解“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并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
4.训练因果句式。
5.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8节。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整体进入
1、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小朋友,你能不能说说你了解的哪些成语吗?
2、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3、这个成语来自于一篇古典作品,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板书:
不用箭
【更羸—————┐
|
|“射”
|下

大雁】
正因为不用箭,所以老师在“射”字上加引号。
二、找到突破口
1、师: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
(引出第8节)用手势告诉老师。
出示练习,自读第8节,思考填空,用()在书上括出答案。
【它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
板书:【飞得慢——箭伤未愈
叫得惨——孤单失群】
“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靠)
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出示小黑板:【因果——先果后因】
4、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男:它飞得慢——女:是因为……
男:它叫得悲惨——女:是因为……
5、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
(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
(叫得悲惨)。
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
(飞得慢)
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
(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6、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
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
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交流,出示板书:
【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
7、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
(一……就……拼命)
指名读,齐读
8、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下面由老师引读,同学接读:
师引读: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一使劲——(生)……
师引读: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生)……
师:那么,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
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
(出示板书:观察)
师引读: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
(出示板书:分析)
师引读: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
(出示板书:判断)
9、下面请同学看着板书的提示,背诵第8节。先各自准备,再指名背诵、一起背。
三、进入对应点
1、师: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节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快速默读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第四节)
2、指名两组读第四节,找一找这节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系?把它圈出来。然后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嘣)
(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
3、指名读第4节,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嘣,直,忽然)
再指名读,齐读
4、这个“直”字有4种解释,出示:
【直:①不弯曲;②使直,把弯曲的伸开;③爽快,坦率;④一个劲儿地。】
默读解释条,文中应取哪条解释,用手势告诉老师。齐读解释条。
5、这个“直”字,根据它的解释,对应了第八节中的哪一个词?默读第八节。交流。(拼命)
老师请一个同学把这个解释代入“拼命”这个词来读这句话,体会含义。
6、老师来读第4节的句子,同学来读第8节中相对应的句子。
师:只见那只大雁……生:它一听到弦响……
四、朗读训练重点
1、师: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朗读。
2、出示三句话: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你有这样的本事?”
“嗬!”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3、师: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出示朗读步骤:
【读好句子语气:一找提示语;
二找标点;
三找重音;
四有感情地朗读。】
按照这个方法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句。
①我从这句话的提示语中找到____一词,这句句子要读出____语气。
②我从标点符号上知道这是一句____句,语气应(上扬,下降,平直)。
③我认为这句话中____应该读出重音。
④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____。
根据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如何读好2、3句。
分别指名读。
4、齐读这三句话。
5、下面由老师和同学配合分角色朗读,老师做更羸,同学做魏王,要求去掉旁白,直接读说的话。
五、朗读总结
1、师: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在书上第一节中找答案,指名读句。
出示句子:【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出示解释:
【能手:是指对某一顶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
师:织布技术特别熟练,布织得特别好的人称“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称“种菜能手”,我们班的龚毅敏同学因为拉二胡拉得很好,所以是拉二胡能手。
出示句式:【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
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也有不少能手。
请你用上“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的句式来说话。
(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写字能手,绘画能手……)
“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
(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
(师:正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打猎很有经验,因此他听到大雁鸣叫的声音能辨别出来它叫的声音很悲惨。)
2、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更羸,魏王),并思考: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
3、交流: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事物
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准确地判断事物。
六、引申
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
“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2、师:说得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乌”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
(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
(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
3、师:说得对。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小朋友不应该学习这样的人。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不用箭观察分析判断
更羸—————┐
|“射”
|下
|
↓┌飞得慢——受过箭伤┐
大雁-∣∣弦响→害怕→高飞→
└叫得惨——孤单失群┘使劲→裂开→掉下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菩萨兵》、《李广射虎》、《少年王勃》、《大作家的小老师》四篇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这些课文有的反映了革命前辈的优秀品质;有的赞美了我国古代名将李广的高超武艺;有的赞扬古代少年王勃非凡的才华;还有的塑造了大作家萧伯纳的感人形象。尽管这四篇文章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在文章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
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这个写法上的特点,弄清文章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些是重点写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安排好叙述的顺序,抓住重点一段一段地进行描写。
二、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大部分学生基础很差,不爱学习,连作业都懒得交,少部分学生成绩优异。我狠下功夫抓基础知识,多读多写我练,利用早读时间检查课文背诵,平时,我非常注意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哪个点上,因材施教,争取每一个学生都不能落下,提高全班的语文素养和成绩。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读、复述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学会本单元40个生字,绿线内的29个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尽心尽力”的意思,并给用“尽心尽力”造句。
能力目标:1、通过认读、互读、组词、听写、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习作者按事情以展顺序写一件事的方法。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目标: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浓浓鱼水深情。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古诗中所包含着的对“飞将军”——李广高超武艺的赞美之情。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萧伯纳宽文的胸怀,教育学生学会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四、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3、从人物对话中体会文章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五、教学难点
1、复述故事。
2、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六、课时安排
《菩萨兵》(2)《李广射虎》(2)《少年王勃》(3)
《大作家的小老师》(2)习作3(2)练习3(3)
7菩萨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25】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后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3)齐读词语。
(4)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糟蹋、翻译、糊涂、热火朝天
3.各自轻声读课文一遍。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分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习评议。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指名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课文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26】
一、听写生字词
二.读讲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思考:这几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引导概括,主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指名读“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教师提问:这句话表达了朱德怎样的心情?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深知藏民疾苦的阶级感情和对藏胞一片赤诚爱心。
三、读讲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指名说说所画词语。
4.指名读“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这一句,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指名说说这两段讲什么。
四、读讲第8、9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3.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教师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的事。我们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附板书:
7菩萨兵
朱德:急坏了怎么受得了尽心尽力
藏民:躲跑返回流泪
8李广射虎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27】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
2、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射虎的?……)
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28】
一、听写生字词(巩固积累)
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知道《塞下曲》是赞美西汉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的,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习:背诵《塞下曲》。
附板书:
8李广射虎
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




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9、少年王勃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29】
一、导入。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ǎ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加强字词教学,整体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
“昌、章”:读翘舌音。
“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ū”。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二、(3-4)三、(5)
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学会字词)
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30】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3自然段。
(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方法;图文结合,想象说话,理解诗意。)
2.教学第4自然段。(给孩子想象空间,培养想象力。)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2)自读第4自然段。
(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书。
第三课时【31】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奇才。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
三、出示王勃的其他佳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板书设计
9、少年王勃(有才气)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搜集一些有关肖伯纳的资料及他的作品以及关于谦虚方面的格言。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32】
一、激趣导入1、由题设疑,引发思考:
(1)出示课题:10、大作家的小老师
(2)提问:
①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作家?什么是大作家?
②课文中大作家是指谁?
③小老师又是谁?
二、初读指导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指名说说对有关词语的理解。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贯穿全文
教师取出道具话筒,扮演记者,学生扮演萧伯纳。
教师发表谈话: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一名记者,我现在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向大家作现场报导。我有幸采访到了著名作家萧伯纳,我们来听一听,他在这里访问期间有没有遇到什么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呢?
2、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思考,答问:
萧伯纳先生,你为什么会与这么一个小姑娘“玩了好久”呢?
(2)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孩子?
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外貌描写,小黑板出示:“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3)、小节过渡:大作家萧伯纳与可爱的苏联小姑娘娜塔莎相遇了,在一起玩了很久。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别着急,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四、学习生字(学会字词)
1、出示生字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3、这几个该怎么写呢?先在自练本上试写两到三遍,在告诉大家书写的秘诀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4、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范写生字。
第二课时【33】
一、复习导入(巩固复习)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第二部分(情境采访)
1、思考、答问:
(1)临别时,你(萧伯纳)对这个小姑娘说了怎样的话?
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
(2)你(萧伯纳)称自己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想法?
——得意。自以为了不起,有点瞧不起别人,希望别人崇敬他。
(3)你是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4)小姑娘听了萧伯纳的话后,是怎样的反应?她是怎么说的?
①出示句子——出乎意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②讨论回答:
A、“出乎意料”是什么意思?
B、出于谁的意料之外?
C、萧伯纳意料之中应该是什么样的?
D、小姑娘有没有“惊喜万分”?
E、小姑娘话中用了一个“请”字,这个字你觉得好在什么地方?
F、小姑娘的话表现了她的什么思想?为什么?
G、小姑娘在自己的名字前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加上“苏联小姑娘”?
(5)你听了小姑娘的话后有什么反应?
A、“震”是什么意思?“为之一震”究竟是为什么而“震”?
B、“意识”是什么意思?
C、意识到了什么?
小结:正因为这件事情是产生了震动,意识到在小姑娘面前太自夸了,所以才有后来的反思,才会意识到小姑娘娜塔莎是他的老师。
(三)抓住“感触”,明白由来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感触”是什么意思?“深有感触”呢?
(2)具体说说萧伯纳究竟有哪些“感触”?
(3)萧伯纳“感触”中最后一点——“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除了给上文所写的事情作总结外,在全文中还起了什么作用?(点题)
3、就是这么一件小事,给萧伯纳很多思考,那他从这件小事中感受到了什么?再读读萧伯纳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三、总结升华1、课文我们已经读完,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你对这“大”“小”两字有没有新的发现?
2、如果萧伯纳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
如果小姑娘就在你面前,你会对她说:()。
3、让我们再读课题,把感受读出来。
板书设计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永远谦虚
平等相待
习作三
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按顺序抓住重点把在观察所见景物写出来的。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领会写发现一要新,二要细。
3、按照“作业”要求,从观察到的景物中,选择两三次,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4】
一、启发交流,导入新课
1、交流平时生活中新发现的情况
二、揭示要求,明确目标
1、出示要求,思考:
(1)、写什么?
(2)、怎样写?
三、学习例文,总结写法
1、指名读,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新发现?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默读,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把发现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3、小结:这篇例文通过小作者细致的描写小作者又抓住了“新”这个重点,使文章变得具体、生动、有趣。所以,要写好这次作文,我们必须做到:细观察,抓重点。(板书)
四、迁移写法,循序练习
1、口述。
①自由练说。
②同桌互说
③指名说
④师生共同评议
2、写稿。
第二课时【35】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附:教师下水作文
小河边的发现
星期天,我来到小河边。河岸上长满了小草,开满了小花,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唱着歌,一会儿飞到这儿,一会儿飞到那儿,十分开心。看,小蜜蜂头上有二对触角,很像电视机上的天线。小蜜蜂的身子是有条纹的,看起来很漂亮。瞧,它又落在这朵小花上,我想,它可能与花儿还没说完悄悄话呢!再看地上,勤劳的小蚂蚁们,它们手拉着手,排着长长的队伍正急急忙忙地望前爬呢!我顺着它们的前进望去,原来它们正扛着一块骨头往回赶呢!望着这些小蚂蚁,我想:它们也知道团结友爱呢!
练习3
教学目标: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4、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商量。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36】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唤起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
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
(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
(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
(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
(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诗。
5、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
6、学生试着吟唱歌曲。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
1、出示:区、臣、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
3、仔细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1)笔顺。
(2)外框的形状要写得上窄下宽,底边要平稳。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临帖,在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6、反馈。
①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注意观察、评析。
②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作业,进行评析、表扬。
③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37】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成语。
(1)出示八个成语。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
(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或根据已学的课文、了解的人物来理解,如“才思敏捷、后生可畏”可联系前面学习的课文《少年王勃》;或根据著名人物的故事来加深印象,如理解“力透纸背”时可举怀素写字的例子;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造造句子,学会运用;或让学生根据平日里的课外阅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如“风华正茂、出类拔萃”……[
(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
(5)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提醒。
(6)集体背诵。
(7)指名背。
2、读背《时间》
(1)世上最宝贵的是什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时间。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小诗。[(2)请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4)提问:“小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的是无穷的宝藏,而懒惰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
(5)同学们,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人?
(6)鼓励学生说说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或诗歌。
]
第三课时【38】
课前准备:找几位同学排演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商量(在生活中学会与人商量)
1、谈话引入(谈话要点):
(1)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样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遇到做事拿不定主意的情况。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呢?
(2)学会和别人商量,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3)怎样和别人商量,大有学问!
2、请学生仔细看图,自己弄懂图意,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
3、学生交流图意,引导展开想象。
4、讨论:遇到图中的情况,准备怎样和别人商量?在商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
(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
(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
(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6、四人一小组练习与别人商量,选择一幅图准备表演。
7、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问题的。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扮演某个角色,既可示范,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每组同学表演完毕后,请观众畅所欲言,发表意见。
8、联系生活,说说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还遇到哪些与课本中相似的情况,遇到哪些难题,我们可以怎样商量,老师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讨论。[
再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话题进行表演练习。
9、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让人为难的事。遇到难事多体谅,多商量,这样才能处理好难题,我们的关系才会变得更融洽。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请学生发表感想。
2、出示“戈、心”两字,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字,尤其注意红笔标注的笔画“斜钩、卧钩”。
4、指导学生按图提示的运笔走势书空。
5、教师示范,并出示字帖上带有这两种笔画的汉字,进一步欣赏感受。
6、学生在大字本上书写。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备课

主备人: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括两首古诗,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秋天的快乐”,不仅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和交流的习惯。

“习作”选一幅与秋天有关的图画,可以是秋天的景物,也可以是在秋季里活动的场面,先按一定顺序把画面内容说清楚,再写清楚、写通顺。

二、学情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学生对秋天已有初步印象和了解。学习本组课文,结合学生的生活积累,借用语言载体,通过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品析词句,进一步认识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感受秋天的韵味和独有的风情,在读秋天、画秋天、写秋天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在朗读、理解、背诵中积累语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会认20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会认的字要读准字音,会写的字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正确书写。并能正确读写要求掌握的生词。

B.读懂古诗、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文章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C.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地完成口语交际,语句完整、通顺。

D.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顺序描述画面内容。

2、过程与方法:

A.一边读一边想象:体会古诗、课文表达的意境、情感。

B.利用生活积累,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秋天的美。

C.写一篇文章,画一幅“秋景图”,体现秋天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秋天的美好,品尝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快乐,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四、教法与学法: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围绕秋天这个专题,整体把握教材(导语、课文、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各部分教学相互关联,紧密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画,为习作做准备。

五、课时安排:

9.《古诗两首》3课时

10.《风筝》3课时

11.《秋天的雨》3课时

12.《听听,秋的声音》1课时

语文园地三3课时

共计:13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备课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509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