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大气环境》(第一课时)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气环境》(第一课时)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M.JAB88.cOm/p>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一课时)学案
课题:2.3.大气环境(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理解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3、理解大气温室效应4、了解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重点难点: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温室效应;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方法指导:分析讨论法、探究法
一、自主学习(课前、课中)
高中全程学习方略第41页基础检测
二、合作探究
1、大气垂直分层
大气分层高度气温变化特点与人类关系对流层海拔升高气温_________天气变化50海拔升高气温_________高层大气层海拔上升,气温下降后升高2、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实例削弱表现特点臭氧空洞皮肤癌病例增多臭氧吸收_______________水、二氧化碳吸收_________有云的夏天不太热反射最强为_________天空呈现蔚蓝色波长越_______越容易散射3、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我国分布影响因素影响特点最丰富地区___________最贫乏地区___________太阳高度越大,等量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越___,同时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越___同纬度地区,云越少,日照时数越______,被削弱的太阳辐射越________海拔越高,经过大气的路程越________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对流层大气的热源是___________。大气以__________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地面。________________决定了保温作用的强弱。三、当堂检测(略)

精选阅读

《大气环境》(第六课时)导学案


课题:2.3.大气环境(第六课时)
学习目标:
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低压(气旋)系统与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以及对天气的影响;锋面气旋与天气状况
重点难点:锋面气旋与天气状况
方法指导:分析讨论法、探究法
一、自主学习(课前、课中)
高中全程学习方略54页基础检测
二、合作探究
一、锋面系统
在下两图中画出,并说明理由:
1、判断冷暖气团,标出4、判断冷暖锋,用表示冷锋,用表示暖锋,标志指向锋前。

根据锋面运动方向,判断处于锋面系统不同位置ABC三地的天气。
锋面系统冷锋暖锋
天气特征过境前
气温______、气压______、天气________
气温______、气压______、天气________
过境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过境后
气温变____、气压变______、天气转______
气温变____、气压变______、天气转______
实例
北方夏季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

二、气压系统
读下列两图完成表格:
AB
小结气压系统的天气
气压系统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天气状况实例
A压系统
(系统)
中心为_____气压
辐___、________,北___南____
B压系统
(系统)
中心为_____气压
辐___、________,北___南____

三、锋面气旋
在下图画出,并说明理由:
1、判断气压中心,标出2、判断冷暖气团,标出
3、画出气流运动方向4、判断雨区位置

1.图示区域位于半球;M点昼夜温差较。
2.水平气压值:①②③(填、或=)
3.在图中适当位置用锋面符号画出冷锋和暖锋。
4.此时,各地最可能的天气状况:
ABCDM
5.未来一段时间,B、C的天气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6.E地的风力比D(大或小);画出E地的风向
三、当堂检测:

见学习方略检测—课时达标(57页)
四、巩固练习
地理图册、学习方略
五、收获和疑惑:

大气环境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大气环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三节大气环境
知识摘要
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2.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性大气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3.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4.常见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
知识结构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是以氮氧为主的混合物,氮氧占99%
B.大气中的氧是人类和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C.大气中的氮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还有保温作用
D.固体尘埃和氧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
3.下列说法真确的是()
A.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气和固体杂质组成
B.水气和固体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充分条件()
C.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但对地面不具有保温作用
D.臭氧含量很少,但它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4.有关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高空气压的高低状况与地面相同
B.高空气压高,近地面气压低的地方空气就会做垂直下沉运动
C.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D.气流在水平方向上总是有高压指向低压
5.1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B.极地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所有的气压带
6.关于锋面对我国天气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一些灾害性天气大多与锋面有关②我国的降水大多集中在夏季,故主要是由暖锋活动形成③我国夏季也有冷锋活动④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7.当上海东洋面上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反气旋时,上海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A.盛行下沉气流,寒冷干燥B.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少雨
C.吹东北风,湿热多雨D.吹东南风,湿热多雨
8.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9.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

10.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
二、综合题
11.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_______层,B代表_______层。
(2)A层大气随高度增加,温度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层有利于高空飞行,其原因是________。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C层中的_____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5)天气最复杂的是________层,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
1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2)一般的说A地比B地降水量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__________?
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__。
13.读风向形成示意图,回答:
(1)图中①是_________压,②是_______压。
(2)图中③是_______力,④是______力,⑤是______。
(3)该风向形成图是()
A.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B.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
C.图中的风向右偏D.图中的风向左偏
(4)在______的作用下,大气由_______气压区向_______气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
(5)当风一旦形成,马上就受到_______力的作用,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______
偏,南半球向__________偏。_______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6)近地面的风,除受_____力的影响外,还受______力的影响,该力的作用是减小风速。
(7)在三种力的作用下,风向不与等压线垂直,而是成一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D4.D5.C6.B7.D8.B9.B10.B
二、综合题
11.(1)对流层平流层(2)降低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3)上热下冷,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上升该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4)电离(5)对流该层上冷下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且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易凝结成云致雨
12.(1)冬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2)丰富A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因气温渐低,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发生;而B处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难以形成降水(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到高纬地区冷而重的D气流后向上爬升
13.(1)高低(2)地转偏向水平气压梯度风向(3)BD(4)水平气压梯度力高低(5)地转偏向右左地转偏向(6)地转偏向摩擦(7)夹角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学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2.学会运用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过程,并能运用其原理解释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等地理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中大气的运动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分析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们学习了行星地球,知道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为什么说地球是颗特殊的天体?(学生回答: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有生命物质的天体,也是整个宇宙中惟一确知有生命物质的天体)。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我们从这节课开始探讨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播放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动画。
为什么会出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种现象呢?
(学生讨论)山顶上的气温比山麓低。
山顶上的气温为什么比山麓的气温低些呢?这跟大气的受热有关系。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同学们知道近地面大气的组成成分都有哪些吗?
是的,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的。其中干洁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其次是氩、二氧化碳和臭氧等。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这与大气成分、波段、作用特点各不相同有关,具体如下所示: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大气是怎样受热的呢?
大气的受热过程图
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请阅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及教材“大气的受热过程”部分,思考: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3.读图理解并说出大气的保温原理?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使地面增温。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太阳暖地面”。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来,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
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因此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地面暖大气”。
4.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了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大气还大地”。
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
1-2-5
根据同学们读图学习及老师的总结可知,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过程可归纳如下表: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冬天,晴朗的夜晚为什么比阴天(多云)的夜晚冷?
因为阴天(多云)的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较温暖。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太阳辐射强,而为什么气温低?
青藏高原大气稀薄,虽然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但是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弱,大气保温性差。
晴天:大气保温作用弱;阴天(多云):大气保温作用强。空气越稠密,大气保温作用越强。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而月球是没有大气层的,月球表面的温度变化跟地球表面比较,哪个变化要剧烈些呢?
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
学科网()--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月球,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高;夜晚没有大气逆辐射对月表的保温作用,月面温度低。地球,白天,大气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不太高;夜间,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使气温不致过低。月球表面温度变化比地球大。

通过学习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人们可以解释地球上的许多现象,并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运用到农业生产活动,降低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农业生产产量。
(1)请同学们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请你举例说出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学生思考、讨论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1-2-8
(2)在农业中的应用: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利用烟雾防霜冻;
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不同性质的地面温度是不同的,这会对大气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们下节课再研究这个问题。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2.3 大气环境 教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2.3 大气环境 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三节 大气环境

从容说课

本节教材内容多,容量大,主要介绍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一部分: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本节的重点,是为学习大气的运动和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作铺垫的,要求学生了解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并通过小活动,把大气保温作用与温室保温作对比,让学生学会分析原因。?

第二部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来模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以此来突破难点,使学生真正理清环流形成的因果关系。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可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观察分析高空和近地面不同受力情况下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在理解了前面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课件来突破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分布就比较容易了。?

第三部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也是本节的重难点之一。引导学生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部分内容可以利用活动题让学生读图比较得出正确结论。?

第四部分:常见的天气系统,其中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天气状况是重、难点,教学中可充分运用比较法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天气系统进行比较,并运用图示和列表对比的方法作进一步的解释。?

教学重点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4.大气活动中心及季风环流。?

5.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1.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2.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3.西南季风的成因。?

4.天气系统的形成。?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图片。?

课时安排5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运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3.充分对比,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冷锋与暖锋,低压与高压,气旋与反气旋,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附件下载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736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