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数学下册《整式的乘法》教学反思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七年级数学下册《整式的乘法》教学反思”,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下册《整式的乘法》教学反思

《整式的乘法》是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十三章的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和乘法公式。整式乘法是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的基础,是学好本章的关键,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其中的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又是整式乘法的基础内容,所以它更是教学的重点,需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到这一部分中,让学生有学有练,打好坚实基础。

在这一部分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归纳式教学法。首先举一些简单的例子,然后让学生总结归纳其中的规律,最后形成有关的乘法运算法则。例如a×a=a2,a×a×a=a3,a2×a3=a×a×a×a×a=a5···

利用这些简单的例子,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出发,总结归纳出新的运算方法。这样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总结,老师在一旁辅助,这样学生更容易记住获得的知识。得出运算的法则后,要让学生适当的练习,让学生写到黑板上,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在相互纠正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算法则,并能熟练的应用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时发现学生很容易把一些运算的法则搞混淆。例如:进行以下计算(a2)3=a5,a3×a4=a12,这就是混淆了运算的法则。出现这种问题,一个是因为运算的法则没有记忆牢固,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粗心大意,做题时只凭自己的第一反应,不根据运算法则进行计算。数学是个严谨的学科,很多同学不能取得好的成绩不是因为学不会,而是不认真、过于草率久而久之养成坏的习惯,形成错误的运算方法,以致影响后面内容的学习。所以,通过本章的教学,使我更进一步的认识到数学课不能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它跟重要的作用应该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严格、严谨的要求学生,不能小而不顾。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趁热打铁。

数学知识是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前面知识掌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后面知识的学习效果。很多同学学会了有关幂的运算,但是在计算单项式乘单项式和单项式乘多项式时,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问题出在正负号的变换,以及乘完后没有合并同类项,或者不会合并同类项。这两块内容都属于七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就忽略了,没有再次进行强调,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容易将以前学过的知识遗忘,更难以将已有知识和新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不经意的就通过主观判断来判断学生,对一些自己认为简单的问题,想着学生会很容易的学会并掌握,然而事实并非这样,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并没有将知识融会贯通,而我却没有高度重视,这样这些学生的问题会越积越多,最后导致部分同学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不好。最后不得不再花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对本章的教学我还发现,对学生容易出错问题要时时提醒。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以前常常当时提醒后就没有及时进行再反馈,认为学生应该掌握了,但实际情况是学生在下一次还会重复一样的错误。所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要利用有效的方法和针对性的措施去掌握学生的反馈情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好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精讲多练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精讲要有选择的选取例题,例题要有适中的难度,针对某些易错的问题,要多举例子进行辨析解答。讲完后一定要让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练习,通过练习看学生的掌握情况和问题所在。出现的问题要当堂解决。

整式乘法公式许多人会背但不会用,或者是漏掉其中的某些项。例如:有的同学会这样运算(x+y)2=x2+y2。不会使用具体表现在,不能把一些式子进行简单的变形,转化成满足公式的形式。没有整体的思想,不能把一个多项式作为一个整体去运算。学生对老师依赖性强,缺乏主动钻研的习惯和精神。许多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差,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说不清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并且也提不出问题。学生对于练习中不会做的题或作业中不会做题,好多学生很少问,觉得老师都会讲,所以不用问。甚至,对于老师不布置的题目不主动去做的原因就是老师没有布置。课堂教学中老师布置的自学或思考讨论时,很多学生消极参与,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合作讨论探究效率极低,如果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合作交流,则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若直接给学生讲解,学生被动学习,不主动思考,又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上述遇到的问题,在右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相关推荐

七年级数学下册《整式的乘法》知识点归纳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整式的乘法》知识点归纳湘教版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a·a=a,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a)=a,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b)=ab,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3.单项式的乘法:系数相乘,相同字母相乘,只在一个因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指数写在积里.4.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m(a+b+c)=ma+mb+mc,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5.多项式的乘法:(a+b)·(c+d)=ac+ad+bc+bd,先用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6.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a+b)(a-b)=a-b,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2)完全平方公式:

①(a+b)=a+2ab+b,两个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2倍;②(a-b)=a-2ab+b,两个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③(a+b-c)=a+b+c+2ab-2ac-2bc,略.7.配方:

p

(1)若二次三项式x+px+q是完全平方式,则有关系式:q;

2

※(2)二次三项式ax+bx+c经过配方,总可以变为a(x-h)+k的形式,利用a(x-h)+k①可以判断ax+bx+c值的符号;②当x=h时,可求出ax+bx+c的最大(或最小)值k.1

※(3)注意:x2x2.

xx

2

2

2

222

1

2

8.同底数幂的除法:a÷a=a,底数不变,指数相减.9.零指数与负指数公式:(1)a=1(a≠0);a=

-n

mnm-n

1

an

-5

(2)有了负指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记录小于1的数,例如:0.0000201=2.01×10.

,(a≠0).注意:0,0无意义;

0-2

七年级数学下册《整式的运算》教案分析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数学下册《整式的运算》教案分析”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七年级数学下册《整式的运算》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2.通过探索整式的运算法则,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了解整式产生的背景和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乘、除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限于一次式相乘,整式的除法只要求到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4.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整式的运算,其中幂的运算及乘法公式尤为重要。
2.教学难点:
(1)对整式运算算理的理解;
(2)灵活运用运算律及各种公式进行简便运算。
【教法与学法】
教法:启发引导式,归纳教学法;
学法:复习、练习、讨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对本章的内容进行系统的知识回顾:
1.整式的有关概念
(1)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及次数;(3)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次数;(5)整式。
2.整式的运算
(1)整式的加减法
(2)整式的乘法
①同底数的幂相乘;②幂的乘方;③积的乘方;④同底数的幂相除;
⑤单项式乘以单项式;⑥单项式乘以多项式;⑦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⑧平方差公式;⑨完全平方公式。
(3)整式的除法
①单项式除以单项式;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二、巩固提高
(一)整式的有关概念及练习
1.单项式:数与字母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所有的字母的指数和。
对应练习:1.指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与指数各是多少。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5.多项式的项及次数:组成多项式中的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特别注意,多项式的次数不是组成多项式的所有字母指数和。
6.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分母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
对应练习:2.指出下列多项式的次数及项。

(二)整式的运算及练习
1.整式的加减法
基本步骤: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2.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的幂相乘
法则: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数学符号表示:(其中m、n为正整数)
对应练习:3.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

(2)幂的乘方
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数学符号表示:(其中m、n为正整数)
(其中m、n、P为正整数)
对应练习:4.下列各式是否正确。

(3)积的乘方
法则:积的乘方,先把积中各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等于积中各因式乘方的积。)
符号表示:
对应练习:5.计算下列各式。
(4)同底数幂相除
法则:同底数的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数学符号表示:(其中m、n为正整数)
对应练习:6.判断
对应练习:7.计算
(5)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法则: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对应练习:8.计算下列各式。

(6)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法则: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的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7)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法则: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对应练习:9.计算下列各式。

10.计算下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8)平方差公式
法则:两数的各乘以这两数的差,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
数学符号表示:
说明:平方差公式是根据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得到的,它是两个数的和与同样的两个数的差的积的形式。
(9)完全平方公式
法则: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积的2倍。
数学符号表示:

对应练习:11.判断下列式子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对应练习:12.简答下列各题:

(三)整式的除法及练习
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法则: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一个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法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就是多项式的每一项去除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应对练习:13.计算下列各题。

三、课时小结
1.整式的有关概念及练习
2.整式的乘法及练习
3.整式的除法及练习
【板书设计】
文本框:整式的运算1.基本概念及运算法则2.对应练习3.课时小结(1)(1)(2)(2)(3)(3)…………(学生板演)

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说课稿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说课稿》,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

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欲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活动、猜想、验证、归纳,共同探讨,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和实物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和发散思维。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问题1:

我们到动物园参观时,发现老虎与老虎关在一个笼子里,熊猫与熊猫关在另一个笼子里。为何不把老虎与熊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呢?

问题2:

(1)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还有哪些事物也需要分类?能举出例子吗?

(2)生活中处处有分类的问题,在数学中也有分类的问题吗?

以具体生活情景为背景,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好奇心及求知欲。

观察下面单项式

5a与9a-5m2n与6m2n-x2y与8x2y0与5

有什么共同点?

2.思考:归为同类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看书,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定义)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归纳、总结得出同类项的概念。

1、“真真假假”下列每组式子分别是同类项吗?为什么?

(1)x与y;(2)ab与ab;-3pq与3pq;

(4)a与a;(5)ab与abc;

2、K取何值时,-3xy与-xy是同类项?

3、填充:(1)在()内填上相应字母,使得2()3()2与-x2y3是同类项;

(2)若和是同类项,则=;

使学生牢固掌握同类项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讨论(一)

如图,建筑工人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大理石铺设地面。请问这个两个长方形面积怎样表示?

5

8

n

n

8n和5n

讨论(二)

怎样用代数式表示两种不同颜色的

大理石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

8n+5n=(8+5)n

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通过对简单的、熟悉的数量运算,激发学生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欲望,从而较自然的引入新课题合并同类项。

思考:

(1)100t-252t=

(2)3x2+2x2=

(3)3ab2-4ab2=

上述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从中得出什么规律?

合并同类项:
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法则:

(1)系数:各项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

(2)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合并同类项一般步骤:

4x2+2x+7+3x-8x2-2

(1)找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

例1讲解

尝试训练一:

(1)3x-8x-9x

(2)5a2+2ab-4a2-4ab

(3)2x-7y-5x+11y-1

例2:

求多项式2x2-5x+x2+4x-3x2-2的值,

其中x=0.5

尝试训练二:

求多项式3a+abc-

分解难度,设计过渡问题,使学生能自然的感受法则的探索过程。

以一道例题的训练为桥梁来得出合并同类项的一般步骤。通过具体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则。

在比较两种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合并同类项对运算的简化作用

课堂小结

数学与生活:

例3:

(1)水库中水位第一天连续下降了a小时,每小

时平均下降2cm;第二天连续上升了a小时,

每小时平均上升0.5cm,这两天水位总的变化

情况如何?

(2)某商店原有5袋大米,每袋大米为x千克,

上午卖出3袋,下午又购进同样包装的大米

4袋,进货后这个商店有大米多少千克?

谈一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课堂感悟:

1、什么叫合并同类项?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什么?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71页1

通过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进一步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渗透数学分类思想;使知识结构更完善。

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缺陷,起到课后巩固和反馈作用。

六、教学评价

教师的课堂组织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较好地保证。

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注重知识的发展过程,渗透数学文化,但不能忽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培养。

附教学流程图: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1

形成概念

强化概念

创设情境2

层层追问

引出法则

合并同类

项的步骤

布置作业

数学在生活

中的应用

巩固法则

尝试训练

课堂小结

温故而知新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615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