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
3.理解课后两组诗句的意思。
4.认识一个生字,学会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感受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坚定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文天祥的资料。
文天祥生平简介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简介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五、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提示。
六、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七、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八、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九、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
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也决不屈服于敌人的刀下!
教师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伸
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
十二、巩固练习
1、《过零丁洋》一诗押韵,韵脚是。
2、《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十三、作业
1、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课外积累与“人生自古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一、《过零丁洋》背景
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山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这激情慷慨的最后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品读《过零丁洋》
二、欣赏朗读,作者介绍,了解诗歌大意。
三、品读《过零丁洋》佳句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明确: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明确: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四、拓展阅读《金陵驿》
金陵驿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注: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临时的住所。
1首联中诗人选取了、、、等景物交代了自身的悲苦处境。
2诗的首联和颔联与我们曾经学过的《过零丁洋》中的哪两句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3诗人说“山河无异”其实是,根据是(用原文回答),这里用的是。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答案要点1.草、离宫、夕晖、孤云。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山河有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反语。4.这首诗中诗人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联系了起来,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
五、创新作业:试比较《春望》和《过零丁洋》两诗的异同点。
《春望》这首五律,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水乳难分。景物的形象,蕴含着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感情,又诉诸在景物形象的描绘中,具有极强烈的感人力量。
《过零丁洋》从艺术上说,此诗是大气势、大手笔。但在具体表现手段上同样是别具匠心。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完全是至性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高亢振拔。这样的情调转换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当然,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则不在于艺术技巧,而是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血性精神。读文天祥诗,首先应该把握这一点。
六、简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七、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也决不屈服于敌人的刀下!
教师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过零丁洋》学案分析人教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过零丁洋》学案分析人教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在诵读中理解诗句含义与全诗大意。
2、感受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怀。
3、自主合作探究,互动交流。
【教学重点】
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背诵默写全诗,能够运用诗中的爱国名句。
【教学难点】
解读诗中“零丁”的多层意思,拓宽阅读视野。
【教学安排】一教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大概的诗意。
(学生熟读三遍。教师纠正节奏不妥之处。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提问:你们觉得整首诗属于哪一种感情基调的?学生回答。教师点拨:“零丁”多指人的心情或处境。题目中“零丁”又是什么意思呢?——地名零丁洋。整体意思——文天祥路过零丁洋。此时的文天祥为何会在零丁洋呢?——学生结合注释会回答“不是”,作者此时被元军俘获,是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的。
二、了解诗人资料、创作背景,弄清诗歌的感情基调。
由此可见,此时的文天祥成为阶下囚,心情自然是零丁的、痛苦的。诗是在这样的境遇中创作的。那么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呢?——应该读出无比沉痛的感情,一种深深的悲凉,一种孤苦伶仃。同时,本诗的感情有些复杂,比如诗的尾联不同前面,蕴含一种高亢激昂的感情,不再有“零丁”之感了。
二、分析诗句内涵,明确诗歌主旨。
1、学生用现代汉语翻译全诗,教师点评。
【今译参考】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2、理解分析诗句含义。
(1)首联:回顾个人和国家两件大事。文天祥是个饱读诗书的人,参加科举,进而踏入仕途。他与元军苦战四年,并未能挽救南宋灭亡的命运。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2)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从国势上看,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之下覆亡在即,一如风中柳絮。自己也是一生坎坷,当初做官曾因得罪权贵而屡被罢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一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
(3)颈联:前一句是追忆过去。后一句是慨叹眼前。诗人将地名与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巧妙地用在诗句当中,仿佛这两个地方就是诗人的写照,也有了与诗人一样的感情。用语双关。
(4).尾联:他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有着不屈的精神与气魄。
总结:悲伤,悲痛,悲愤,悲壮,舍生取义——再读诗歌。
3、把握诗的主旨
师:一个“零丁”牵出文天祥的惶恐路,更道出了文天祥的零丁情,究竟是怎样的惶恐路,又是怎样的零丁情呢。在这首诗中文天祥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我们了解了文天祥的惶恐路和零丁情。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不禁为之动容。
三、拓展阅读:文天祥的《正气歌》序言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参考译文】
我被囚禁在北国的都城,住在一间土屋内。土屋有八尺宽,大约四寻深。有一道单扇门又低又小,一扇白木窗子又短又窄,地方又脏又矮,又湿又暗。碰到这夏天,各种气味都汇聚在一起:雨水从四面流进来,甚至漂起床、几,这时屋子里都是水气;屋里的污泥因很少照到阳光,蒸熏恶臭,这时屋子里都是土气;突然天晴暴热,四处的风道又被堵塞,这时屋子里都是日气;有人在屋檐下烧柴火做饭,助长了炎热的肆虐,这时屋子里都是火气;仓库里储藏了很多腐烂的粮食,阵阵霉味逼人,这时屋子里都是霉烂的米气;关在这里的人多,拥挤杂乱,到处散发着腥臊汗臭,这时屋子里都是人气;又是粪便,又是腐尸,又是死鼠,各种各样的恶臭一起散发,这时屋子里都是秽气。这么多的气味加在一起,成了瘟疫,很少有人不染病的。可是我以虚弱的身子在这样坏的环境中生活,到如今已经两年了,却没有什么病。这大概是因为
三、教师总结:同学们,“零丁”是一种境遇,他可以让人困惑,可以让人麻木,可以让人消沉,但“零丁”更是一种使人涅槃的动力。正如文天祥在狱中所作的《正气歌》所说的“天地之间有正气”同时化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词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一个具有“正能量”的人。
五、课堂背诵默写这首诗。
六、布置练习作业:见蓝色习题。
七、板书设计:见涂红字样
八、教学反思
1.文天祥(公元1236—1283),男,汉族,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吉水人,(今江西吉安)。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 《过零丁洋》选自。这首诗是宋帝赵禹祥兴二年(1279),文天祥在五坡岭(在广东省海丰县北)兵败被俘后囚禁时写的。
2.《过零丁洋》诗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
“惶恐”“零丁”用于双关,有两层含义,
一指,二是和。
诗句的意是:,。
3.《过零丁洋》诗中表达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
。这两句诗慷慨激昂,采用的方式,表明诗人的决心,崇高的和的爱国情怀。
4.《过零丁洋》诗中借用的修辞手法,表现国家多难、个人浮沉的诗是:,
。特点是:以形象的比喻描写。诗句意思是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
这两句连用,暗示
5.这首七律诗的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有关的哪两件大事?(1)
(2)
6.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举二例说明:
答:
(1)人物事迹
(2)人物事迹
7.“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汗青:指。(古代用竹简书写,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蛀,叫汗青。)
丹心:。
干戈:泛指。
【参考答案】
1.南宋时期爱国诗人《文山先生全集》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地名,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追忆过去,表示自己对当时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感慨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漂浮在伶仃洋中,深感孤苦伶仃。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以死明志民族气节为国献身4.比喻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国家和个人的命运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5.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步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已度过四年。6,人物有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事例: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7.儒家经典史册赤诚的心兵器
附加题:(一)必做题
1、从本诗所写的内容来看,这首诗属于()
A、状物诗B、述志诗C、叙事诗D、写景诗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
。
3、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忧虑不安心情的句子是,
;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诗句是,。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科举入仕和大战告捷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余。
B、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叙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C、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自己遭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D、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5、简要说说本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选做题
6、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7、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8、写一段课后反思:(只有会反思的人,才能在学海中畅游!)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013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