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查士丁尼法典》的先进性;知道君士坦丁堡是东西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知道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艺术特征。
1.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地图、课堂练习、学生讨论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们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元的,我们要包容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来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
1.重点:君士坦丁堡堡在沟通东西贸易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先进性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习题准备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花样姐姐》预告片
提问:在土耳其的国土上曾经存在过一个古老的帝国,它出现于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它的都城是东方教会的中心,你们能猜出这个帝国的名字吗?
回忆罗马帝国分裂和东西方教会分裂的知识点
通过热点节目与新课主题关联,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检查学生原有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引出新课内容。
查士丁尼
练习册P17《民法大全》使他著称于世;
提问
1.这位皇帝是谁?
2.他一生“征服”的结果是什么呢?
3.为什么说《民法大全》使他著称于世?
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根据问题进行阅读,并落实教科书的基础知识
查士丁尼
教科书P48小字有关《查士丁尼法典》内容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完成“连连看”这个任务
并结合学生所完成的任务,对《查士丁尼法典》与《汉姆拉比法典》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分组讨论,完成“连连看”的小游戏,比较两部法典内容
对难点内容,通过练习加以理解;
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查士丁尼法典》的先进性
君士坦丁堡
教科书P50第一段小字
提问:伊斯坦布尔的曾用名叫什么?
知道伊斯坦布尔就是拜占庭时期的都城君士坦丁堡
培养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展示伊斯坦布尔城区图、拜占庭帝国地图、伊斯坦布尔海峡图
介绍伊斯坦布尔海峡分隔了欧亚两洲;展示拜占庭帝国的疆域图和伊斯坦布尔海峡航拍图;要求学生把两图进行仔细观察比对,找出君士坦丁堡在伊斯坦布尔海峡航拍图上的位置并标注
通过直观图片和地图的介绍与观察,标注出君士坦丁堡的位置
通过直观图片的观察,使学生加深对君士坦丁堡特殊地理位置的认识
君士坦丁堡
阅读P49君士坦丁堡一目第一段大字内容
提问:君士坦丁堡除了地理位置特殊,它对拜占庭帝国而言还有什么特别重要的城市功能吗?
根据问题阅读教材,查找出君士坦丁堡的城市功能
培养学生根据问题进行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科书P50第三段小字内容
展示《圣索菲亚大教堂》内景和外景照片
提问:在君士坦丁堡有一座杰出的建筑,它是拜占庭文明的集中体现,你们知道这座建筑的名字吗?
结合教材“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简介,通过图片观察,找出这座建筑中混搭风格的建筑细节?
提问:请同学们给这座建筑做一个点评吧?
跟随教师指导,寻找不同风格的建筑细节。思考:为什么圣索菲亚大教堂能融合多种建筑风格?
培养学生结合文字介绍来有目的观察图片的能力,
通过图片的展示,也能使抽象的文字介绍变得直观,有助理解和认识拜占庭文明多元融合的特点
资料:1897-2002年在中国境内出土了34枚东罗马金币……
地图:《丝绸之路》
辨别资料真伪,这则消息是真是假?提问:拜占庭和中国的交流时通过什么途径进行的?金币的出土说明了两国之间有什么互动交往
通过信息真伪的判别,知道中国和拜占庭在5世纪-8世纪末就有了密切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这些经贸往来,文化互通是通过丝绸之路完成的
通过新老知识迁移和联系,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概念,人类文明史在相互交融中不断发展的。
课本P50最后一段小字内容
提问:中国与拜占庭之间的交流与交往,相互输入和输出了哪些东西。并设置“归类小游戏”
通过“归类游戏”与提问让学生了解中国和拜占庭之间存在着多样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对中国与拜占庭之间有紧密交流和多元贸易的印象
罗马帝国分裂后,东西罗马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命运状态。西罗马帝国灭亡,而拜占庭帝国又继续存在了千年,在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帝国盛极一时,他主持编成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对后世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他著称于世。但是,拜占庭帝国也没有逃脱历史的大淘沙,在1453被土耳其人所灭。君士坦丁堡作为拜占庭的都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社会功能的重要使它成为了东西文化和经济交流的沟通桥梁,也为成就了多元融合的拜占庭文明,其中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文明的集大成者。在公元5世纪-8世纪末中国作为拜占庭帝国在东西文化交流过程中的重要一站,早有了密切往来,两国之间对于彼此文化的包容与宽容,互为丰富和拓展了本土原有文化内涵与外延。
拜占庭帝国
教学反思
教学成功之处
通过热门视频,导入新课内容,通过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
通过“温故知新”的联想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比如:在介绍《查士丁尼法典》时与《汉穆拉比法典》进行比较,突出此部法典的先进性,从而让学生能更直观的认识到这部法典对于拜占庭帝国黄金时代到来的积极作用。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涉及了政治、地理、语文、数学、英语、艺术等多种学科。比如:讲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就会涉及到这一部法典对于中国现代立法体系形成的影响;介绍“君士坦丁堡”特殊的地理位置,就会与地理学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等。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以“老知识”为新知识的教学载体,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仅能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也能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教学不足之处
首先,在课程设计中,对于重难点教授时间上的分配,经验不足。容易出现面面俱到,不善取舍,最后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
其次,在与生互动环节,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利用“温故知新”的方法进行历史史实分析和归纳的过程中,为学生搭建“爬升梯”的能力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三种状况:
1.引导“线索”过于直接,丧失了学生分析和探究问题的意义。
2.引导“线索”含糊不清,以致学生无法利用好线索进行问题分析与探究,从而出现“冷场”的状况。
3.引导“线索”吸引力不够,无法引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再次,在授课重点和难点的展示环节,板书欠缺。板书是每一堂新课的精华,也是学生今后复习的一个提纲指南,但是规范授课习惯的养成及授课过程中的紧张经常会造成“板书”的缺失。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历史不仅是一门让学生了解和牢记“历史史实”的学科,它同时还是一门培养学生言语技能的学科。所以,在学史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培养学生史实归纳与分析,同时能他们锻炼用自己的语言较为规范地、明了地来表述自己的历史观点。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是他们语言规范表达的“榜样”,也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表达能力锻炼的机会。
三、教学机智
1.在读图学史的环节,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查士丁尼与廷臣》壁画时,我借助中世纪绘画作品《最后的晚餐》中耶稣的人物绘画细节的展示与讲解,来帮助学生进行联想,以推断查士丁尼头部光环所内涵的象征意义,从而让认识到他是一位皇权和教权集于一生的皇帝。
2.在介绍《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立法影响时,我把该《民法大全》与中国法律体系的建立相联系,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该重要意义的认识。
3.在观察和了解《圣索菲亚大教堂》多元融合的建筑风格时,把它建筑风格中所特有的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风格的融合特点做突出展示,从而进一步强调帝国兴衰灭亡前后,对于该地区宗教信仰和文明特色的深远影响。
四、学生创新
1.在完成《查士丁尼法典》和《汉穆拉比法典》比较练习时,学生会利用一定的做题技巧进行判断与分析,从而成功完成两个法典法令条例的配对。
2.在读图观察《君士坦丁堡》的特殊地理位置时,学生们会通过教材内容,结合地图来查找君士坦丁堡的位置。
3.在观察和分析《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风格时,学生能结合拜占庭帝国的兴衰灭亡过程以及拜占庭地阔欧亚的特点,来分析该建筑之所以会呈现出多元融合,多宗教建筑风格混杂的原因。
五、再教设计
在教法上,会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会在课前事先布置“学习单”,以便学生更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前预习;在知识点上,会通过练习来加强学生对于重点的记忆和难点的理解;在组织教学上,学生根据“学习单”的要求准备小组作业,授课过程中,教师串联学生作业成果,并结合成果展示进行点评,并适时地对本课重点和难点进行强化与梳理。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罗马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分裂和衰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学会从课本图片,观察地图,材料阅读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罗马文明是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他们都属于海洋文明。分析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罗马的辉煌是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之上的,罗马帝国的危机实质是奴隶制危机。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罗马由建立到灭亡的发展历程,《十二铜表法》、
难点:罗马进入帝国的原因、罗马分裂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罗马的兴起有哪些原因?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罗马城邦
1、地理位置:
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山地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这里,形成许多城邦。
罗马的传说
关于罗马城的起源有一段传说。相传罗马城创建人是孪生兄弟罗慕路斯和勒穆斯。他们的母亲是一位国王的女儿。她的叔叔篡夺了王位,并派人把她生下的这对孪生兄弟投入台伯河。两个孩子被冲到河岸上,一只母狼照料他们。后来,一对牧羊夫妇收养了他们。兄弟二人长大后,得知了身世,合力杀死篡位者,恢复了王位,建立了新城。后来,新城被命名为“罗马”。
2、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509年
国家管理: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平民同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争取了许多政治权利。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3、《十二铜表法》
颁布的时间:公元前450----公元前449
内容: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
意义:《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4、罗马的扩展、发展线索示意图。
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509年) 地中海霸主(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开始(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分裂(4世纪末)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5、斯巴达克起义
时间:公元前73年;结果:被血腥镇压;
斯巴达克起义(TheWarofSpartacus;前73—前71年),是在斯巴达克斯领导下,罗马共和国爆发的一次最大的奴隶起义。这次起义是古罗马最大的一次起义,也是古代社会大规模奴隶反抗事件,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元老院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最后选任大奴隶主克拉苏统率大军,镇压起义军。公元前72年秋,斯巴达克的军队在意大利布鲁提亚半岛(今卡拉布里亚)集结,预计乘基利基海盗船渡过墨西拿海峡。但海盗不守信用,没有提供船只,在罗马军队的疯狂围攻下,6万名起义者战死,斯巴达克也壮烈牺牲。
意义:斯巴达克起义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起义的本身,它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统治阶级,加剧了罗马奴隶制的经济危机,加速了罗马政权由共和制向君主制的过渡。
二、罗马帝国
1、背景:罗马帝国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财政危机,民生凋敝。实质:奴隶制危机。
2、恺撒(公元前101-公元前44年)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出身贵族,年轻时热衷政治,表现出很强的野心。公元前49年,他打败庞培夺取了政权,并强迫元老院授予他“终身独裁官”的职位,拥有帝王一般的权力。恺撒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却触动元老们的利益,引起元老贵族的不满。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傲然昂首漫步进入元老院。当他走到大厅前的庞培雕像旁边时,几名身藏短剑的刺客一拥而上,被连捅了23刀后,56岁的恺撒横尸厅前,成为古代恐怖主义最有代表性的牺牲品之一。
屋大维
3、渥大维:古罗马杰出的政治家、古罗马帝国的创始者。元首政治开始于公元前27年。元老院觉得屋大维有能力镇压奴隶和保卫奴隶主的利益,就赠给他“奥古斯都”的称号,意为神圣、庄严、伟大。在元首制下,元老院实际上受元首的控制,屋大维本人是元首、统帅、终身执政官、首席元老、大祭司长,独揽军事、司法、行政、宗教等大权,实际上是皇帝。所以,屋大维创立的元首制实质上是一种隐蔽的君主制,屋大维统治罗马是罗马帝国的开始。
元首制:元首集大权于一身,元老院受元首控制,实质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
4、罗马帝国的疆域
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原因: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财政危机,民生凋敝。
375年,日耳曼族开始大举入侵,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罗马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三)、本课小结:
(四)、课堂练习:
1,希腊位于欧洲的()A.西南部B.东南部C.西部D.北部
2,欧洲文明的发源地()A.古埃及B.古希腊C.古罗马D.古印度
3,对于古代希腊地理范围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和小亚细亚B.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和小亚细亚西部
C.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一带D.包括希腊半岛东南部、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一带
4.下列哪个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由全体男性公民参加的公民大会选举产生的()
A.斯巴达B雅典C罗马共和国D罗马帝国
5.公元476年,哪个国家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了()
A.东罗马帝国B西罗马帝国C罗马帝国D罗马共和国
(五)、板书设计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一、罗马城邦
1、地理位置:
2、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509年
3、《十二铜表法》
4、罗马的扩展、发展线索示意图。
5、斯巴达克起义
二、罗马帝国
1、背景:
2、恺撒
3、渥大维:
4、罗马帝国的疆域
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原因:
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罗马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六)、教学反思: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623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