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1、学习目标: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2、学习重点:识图能力、结合地图叙述史实的表达能力。
3、学习难点:正确战略战术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17-121页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三次重要的军事行动
时间
中共部队及指挥者
结果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947.3
孟良崮战役
1947.3
陈毅、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
全歼国民党“王牌军”整编七十四师,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6
1、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2、你的疑点、难点: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大贡献是()
A.指挥百团大战,增强了人们对抗战胜利的信心
B.成立了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为建党打下基础
C.指挥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D.率军挺进大别山
2、人民解放军选择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方向的主要原因是()
A.中原地区群众基础好B.国民党防守力量薄弱
C.中原地区地理位置险要D.有利于人民解放军进行大规模作战
3、解放战争中,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的目的是()
A.指挥全国战争B.实现战略转移C.争取战略主动D.转移到河北西柏坡
4、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D.台儿庄战役
5、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A.孟良崮战役开始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开始D.渡江战役开始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发动突然袭击。
材料二:
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
请回答:
1、结合材料,指出当时“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在哪里?
2、中共中央为什么要主动撤离?
3、中共中央当时采取怎样的措施对付敌人的进攻?
4、对毛泽东等人留在陕北、转战陕北,你有何感想?
B、选做题
一、选择题
1、战军同学在个人博客开辟的“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了下图。以下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B.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C.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D.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纪念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雕塑2、1947年6月底,率领野战军挺进大别山的将领是()
A.陈毅、粟裕B.刘伯承、邓小平
C.刘伯承、林彪D.邓小平、陈毅
3、1947年,解放军转战陕北的主要作战方法是()
A.阵地战B.防御战C.攻坚战D.运动战
4、指挥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重点进攻的是()
A.朱德B.陈毅C.徐向前D.彭德怀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在前有敌军阻拦、后有重兵追击的险恶形势下,大军是否能够在几个小时内强渡汝河,关系到整个战略行动的成败。指挥员号召大家:“面前即使是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
材料二:见右图
材料三:毛泽东说:“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请回答:
1、以上的情景发生在哪一年的哪一历史事件中?
2、材料二的图片中的人物是这一历史事件的指挥者,请说说他们是谁?所率领的这支军队被称为什么?
3、这一历史事件对解放战争态势有什么影响?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毛泽东说能够打败蒋介石,他凭借的是什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走向战略进攻》,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
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山东重点进攻的史实。
知道1947年6月,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由此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可采用问题解决法和多媒体教学的形式。
联系旧知识分析解放战争初期敌我双方的实力、战略态势,采用问题解决法,结合教学地图,探讨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原因,所采取的正确的战略、战术,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在分析全国战局变化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了解陕北战场和山东战场的情况。
根据解放战争第二年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形势变化,分析指出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原因和有利条件。结合地图,讲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经过并指出其意义。
培养学生认识历史地图并结合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放战争初期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军事行动及其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让学生深切感受当年宏阔的历史场景、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用兵如神”的智慧。
通过分析解放战争初期敌强我弱形势下,我军能利用有利条件、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变被动为主动,取得胜利的史实,培养不畏困难、冷静、机智、乐观、坚毅的品格。
重点难点本课所涉及的知识属了解层次,只须知道这三次重要军事行
动的过程及相关史实即可。因此,可将识图能力、结合地图叙述史实的表达
能力作为本课学习的重点。正确战略战术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这是本课
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本课以我军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并转入战略反攻为主线,从宏观上勾画了解放战争初期大约一年的军事斗争史,内容精彩,故事性、趣味性强。采用研究性学习、讲述法。指导学生在本课内容中自主选择其一,组成小组,通过课内外收集资料,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如故事会、多媒体展示等)相互交流,体会当时宏阔的历史场面,感受毛泽东的用兵如神。教师也可通过提问题,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地图加深对这一时期事件的了解。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引言中所提问题:中共中央为什么要主动撤离延安与转战陕北?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主要原因是当时敌我力量的悬殊,并简要介绍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情况。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中共中央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对付敌人的进攻?并引导学生认识:保卫自己的首府和指挥中心固然重要,但大敌当前,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决不能硬拼硬打。因此,中央采取了诱敌深入、寻找有利时机、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主动放弃延安。同时,可引导学生认识:在当时危险而又艰苦的环境下,毛泽东、周恩来等不顾个人安危,留在陕北与敌人周旋,指挥全国战场,充分体现了伟人的风范。这不仅极大地鼓舞了西北地区军民,也是我军能战胜敌人的重要精神力量。
2.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作战情况。可先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到有关战役的地点(如延安、青化砭、蟠龙镇、沙家店等),并结合地图介绍我军转战陕北的基本情况(可安排两三个学生介绍,其他学生补充;也可由各小组推举代表上台发言);也可通过多媒体资料使学生直接感受当时的情况。
3,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起到了怎
样的作用?有何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中共中央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敌
人对陕甘宁的重点进攻,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斗志。
[孟良崮上火如潮]
指导学生结合地图以故事会的形式介绍这一战役的情况。要着重指出,孟良崮战役是决定山东战场的关键一战,该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千里跃进大别山]
简单分析解放战争第二年敌我双方的状况,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必要性和条件。结合地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小字部分,思考课文中的“想一想”问题: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引导学生展开讨沦,教师总结时应指出:大别山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国民党战略上晨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又曾是老革命根据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人民解放军易在这里立足生根。占据了大别山就可以东震南京,西遇武汉,南扼长江,从根本上改变战局。
然后结合地图,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或相互介绍,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情况,内容围绕突破黄河天险、鲁西南战役、千里跃进到达大别山这一主要线索展开。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体会其意义。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3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3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438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