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六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第六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六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本单元以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主要包括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联邦共和制、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和法国的共和制。鉴于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建设是近几年的社会时政热点和高考热点,在复习本专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充分结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到民主政治和各国宪法,都属于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的内容,充分结合各国具体的国情,把握各国代议制形成、确立的原因、条件及特点;另一方面要求通过比较彼此之间的差异来认识政治制度的确立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认识英、美、法等国代议制确立的长期性和曲折性,认识代议制的多样性,评价代议制的确立对资本主义社会持续发展和繁荣的作用。此外,要注意能联系时政和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分析美国的人权问题。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君主立宪制的含义: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一切都要由法律决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循法令。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和二元君主立宪制(德意志帝国)。

2、历史条件:

经济基础: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

政治前提:1688年的光荣革命;

历史传统: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英国贵族就有通过议会与专制王权作斗争的传统。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1)、确立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议会权力超过国王)

①内容: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等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②作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否定了君权神授;议会权力日益超过王权,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国王依然掌握行政大权)。

(2)、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王权衰落,议会权力增长)

①起源:源于国王召集大臣在宫中秘密小房间里召开商讨国家大事会议的传统。光荣革命后,国王经常召集这种会议,称为内阁会议。后来,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②形成:18世纪,英国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实际控制了政权。1721年,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责任制内阁作为国家的行政机构开始逐渐形成。

③责任制内阁产生的程序与职权

名义上对国王负责

国王

任 命 对首相或议会负责

下院议员首相内阁

选民选举产生 下院大选获胜多数党领袖 首相提名国王批准

(1)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即成为执政党,党的领袖被国王任命为首相。

(2)首相是内阁首脑,有权提名内阁成员组成责任制内阁。首相掌握国家的行政权。

(3)内阁成员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4)内阁形式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议会可不信任政府,迫使内阁辞职;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3)、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①条件: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②作用:增加了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加强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的更为迅速的发展。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保留君主,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仅仅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对外代表国家,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②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内阁掌握行政权和立法权。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或者首相负责。

③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1)英国君主立宪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不同利益集团通过议会和平斗争,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保障了政治稳定(各派可通过议会竞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实现对国家政权的控制,如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

(3)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英国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避免了专制独裁统治。

(4)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模式(对欧美有深远影响)。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的制定

1、制定的背景:

必要性:独立之初美国邦联制的松散使国家形势很严峻:政治不统一,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受阻。这使得美国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可能性:

(1)政治前提: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1775爆发,既是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2)理论条件:受英法启蒙思想的影响:17、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发展了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的分权学说,提出了权分立学说,这为美国1787年新宪法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邦联:是若干独立国家为军事、外交或贸易等方面的利益组成的联合体。各成员国保有主权。代表:欧盟

联邦:是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其成员国加入联邦后不再享有完全的主权,但保留一些管理内部事物的权力。代表:美国

2、1787年宪法的颁布:1787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这就是1787年宪法。

3、1787年宪法的内容:

(1)联邦制: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①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

②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这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既避免联邦制的松散,又防止中央权力的过分集中;既有利于国家统一,又有利于各州的自治,有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2)三权分立: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

①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②总统的权利: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总统有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③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我们可对以上内容作一概括:美国是一个以“分权与制衡”为原则的、以国会、总统、联邦法院为主要机构的、以联邦制为国家结构形式的、以总统共和制为政体的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国家。

4、1787年宪法的主要原则:

(1)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同时,宪法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

(2)分权制衡原则:将立法、行政、司法的权力分别授予参众两院、总统、最高法院三个部门,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体现“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3)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5、评价1787年宪法:

(1)进步意义:

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②西欧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相结合,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建立起联邦制国家,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⑤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带来美国的长期稳定。

(2)局限性:

①人民权利:反映人民权益的《权利法案》后来作为修正案补充进去的;

②种族歧视:承认黑人奴隶制,留下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③选举权:印第安人、黑奴、妇女的选举权被剥夺。

6、1787年宪法的实践:

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开启了美国总统任期一般不超过2届的先例)。不久,第一届国会也经选举产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起来。

7、美国的两党政治——“驴象之争”

(1)、形成过程:

①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②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发展:

1860年,成立不久的共和党开始执政。此后,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的局面一直持续至今。

(3)、特点:

两大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4)、本质:

虽然两党的历史传统和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执政期间的政策也有差异,但在本质上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异同:

项目不同点相同点

美国总统制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称谓总统国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国体一致,都是资产阶级专政。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选民间接选举世袭

国家元首的任期任期制终身制

国家元首的权力有实权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力虚位,无实权

政府行政首脑总统首相

国家权力中心总统议会

政府的产生方式总统任命议会产生

元首、议会、政府关系总统不对议会负责,但其受到议会的制约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元首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或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分析英国《权利法案》与美国1787年宪法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两者都是政治势力妥协的产物。《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妥协;美国1787年宪法则是大、小州之间以及蓄奴州与非蓄奴州之间的妥协;

②两者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都实行资产阶级议会政治;

③两者都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都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性与进步性;

④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2)不同点:

①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的宪法保证,但反封建不够彻底,存在一定程度的保守性;1787年宪法确定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它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体现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

②两国的国家元首不一样,产生方式以及实际拥有的权力也不一样。在英国,国家元首是国王,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但没有实际权力,是一个虚位元首。在美国,国家元首是总统,由公民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使政府首脑拥有实际权力,是一个实位元首。

③关于议会(或国会)与政府的关系。在1787年宪法下,美国国会与政府相互独立,又相互牵制。在《权利法案》下,英国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三、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一)、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背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1、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背景:

(1)18世纪时,君主专制的法国,社会矛盾尖锐。以封建贵族和教会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十分强大,竭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2)资产阶级对统治阶级的反抗也日趋激烈。

(3)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公开反对君主专制,抨击宗教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

2、法兰西共和历程: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89—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

:法国共和之路历程艰难曲折原因是什么?

(1)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君主思想作为封建残余长期存在;

(3)欧洲大陆封建势力强大,法国大革命的反封建斗争不仅要对付本国封建势力,还要面临整个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压力。

(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共和制确立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

(1)行政权:归于总统。

①总统的选举――经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可连任连选。

②总统的地位和权力――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缔结并批准条约,有特赦权,在参议院同意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注意:除叛国罪之外,议会不得强迫总统辞职)

(2)立法权:归于参众两院的议会。

①参议员的选举和权限:由地方参议会代表组成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②众议员的选举和权限:由普选产生(选民有财产和法国居住时间的限制),任期4年。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历史作用:

(1)共和体制的最终确立,共和派掌握实权,是历史的进步;

(2)使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权,促进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四、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一)、背景:统一的完成,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1、统一的原因与条件:

①到19世纪中期,德意志依然处于分裂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③普鲁士经济发达,军事力量强大

④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

2、统一的中心国家、人物和方式:

普鲁士、俾斯麦、3次王朝战争:1864年,普奥对丹麦作战、1866年,普奥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

(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1871年,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1、主要内容:

(1)主宰:皇帝的地位和权力: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统帅全国武装力量,任命帝国宰相。

(2)行政权:宰相

宰相的地位和权力:帝国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宰相是内阁首脑,拥有绝对权力,内阁大臣只是宰相的助手。

(3)立法权:议会实行两院制。

联邦议会(相当于上议院):最高权力机关,权力巨大,议长为帝国宰相,议员来自保守贵族和大资产阶级。法律须经其同意才能生效。

帝国议会(相当于下议院):权力较小,具有立法权,但任何法案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无行政监督权。议员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

(4)联邦制:

宪法规定德国是联邦制君主国家,中央帝国政府控制各邦,各邦保留君主政府和议会。

2、作用:

(1)德国的统一与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2)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

(3)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德意志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三)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第一,名义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实质上是君主专政;

第二,名义上实行联邦制,实质上普鲁士具有霸主地位。

第三,宰相的职位在整个帝国机构中处于中轴地位。但皇权是至上的;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第四,宪法对公民权利只字未提,联邦参议会(上院)是最高权力机构,议长有帝国宰相担任,代表不经选举,有各邦君主和自由市任命的代表组成;有通过法律的权力。帝国议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完全处于从属地位。德意志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完整的和不彻底的代议制。

: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比较

项目法兰西共和国德意志帝国

点国家元首议会选举产生的总统:名义上拥有很大权力世袭的君主;集立法、行政、军事大权于一身

行政机构行政权归总统;总统权力受议会限制行政权归皇帝、宰相:皇帝任命宰相,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立法机构立法权归议会下议院虽是立法机构,但所有法案都须经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

权力中心议会皇帝

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对议会负责;总统可以控制众议院的议案(体现制约与平衡的原则)皇帝拥有巨大权力,可以召集解散议会,而议会无法制约皇帝的行政权(行政权控制立法权)

政体形式议会制共和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立法权在议会

:比较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比较项英国君主立宪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

君主都是世袭,终身制

点权力中心不同在议会在君主

君主权限不同统而不治,无实权君主凌驾于议会之上,掌握国家的实权

内阁产生方式不同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君主任命,对君主负责

五、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认识

1.概念: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

2、特点:

(1)、议会在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由议员组织,议员由普选产生。国家和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都须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2)、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3)、都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也就是都必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来出任总统(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

3、影响:

进步性:

①代议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

②调节、缓和了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局限性:

①行政权扩张,代表民意的议会立法权削弱

②政党始终代表一定集团的利益.

4、实质:资产阶级力图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5、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特点:

1、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导;

2、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3、法国:1789年大革命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进行了长期反复斗争,直到1875年才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国制度。总统执掌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

4、德国:1871年宪法确定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的异同

类别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

本质区别经济基础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工具。

行政权利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利主体是人民。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则以金钱为后盾。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权利机关活动原则实现民主集中制原则,人民代表大会是立法机关,有权组织行政、审判和检查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处于全权型的地位,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利。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利互相制约、彼此平衡,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个集团的利益,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相似点都是国家行政的组织形式。从形式上看有某些相似之处,都是有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属于间接民主(代议民主)。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代议制:人民选举代表组成议会,议员通过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对比英国1689美国1787法国1875德国1871

政体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确立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政体的主要特征(1)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2)政府(责任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3)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1)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总揽行政权力,统率陆海空三军(2)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互相独立。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其议员不能兼任行政职务;而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3)由当选的总统组织政府。各政党能否上台执政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获得议会中的多数席位,而在于在总统选举中能否获胜(1)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2)总统是国家元首,享有一定的权利(3)政府(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1)议会名义上拥有立法权,没有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2)政府(内阁)掌握行政大权,但它由皇帝根据个人意志组成,对皇帝负责,不受议会监督(3)君主是国家元首,享有绝对实权

政府产生办法及政党上台关键由议会产生,关键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当选总统组织政府,关键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由议会产生,关键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皇帝任命

国家元首、议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内阁)由议会选举中的多数党产生,对议会负责。政府由当选总统组织,政府对总统负责,总统行使权力时,对议会不负政策上的责任,议会只有在总统违反宪法时,才能对总统提出弹劾。议会不能因政策问题,投不信任票,使总统和政府辞职,而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或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政府官员由皇帝任命,首相和内阁对皇帝负责

国家元首、地位和职权国王,虚位,没有实权总统,有实权,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力,统率军队总统,权利受到极大限制皇帝,掌握最高权力

政府首脑首相总统总理帝国宰相

权力中心

议会总统

议会

皇帝

立法下议院(议会)国会议会议会

司法上议院(议会)最高法院和各级联邦法院

行政首相和内阁总统和内阁总统首相

军事议会授权,首相执行总统总统皇帝

相关知识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光荣革命”
1.议会制由来
2.“光荣革命”
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
1.君主立宪制
2.责任制内阁
3.代议制度的发展
4.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作用
重点: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
难点: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由于所讲内容概念性较强而且较抽象的特点,主要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探究方式进行。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过程、学会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培养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探究方式进行既符合学生认知的水平,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的: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在我们今天看来英国既古老而又现代,既传统而又常新,既执着地保守而又充分地自由。英国的国王制度至今仍然存在。那么国王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一、“光荣革命”
1.议会制由来
先讲清英国议会制度的由来。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经过了三个国王。1214年英王约翰签署的《大宪章》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大宪章虽然是封建的法律文献,但具有进步意义,它的整个精神是限制王权,置王权于封建法律的约束下。因此许多人认为它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是英国第一部“宪法”。亨利三世(1216—1272年)继位后,贵族继续与之对抗。亨利无奈,制定了“牛津条例”,把国家权力交给贵族操纵的十五人会议。后来,反对国王保护宪章派的贵族领袖人物西蒙·孟福特对会议进行改造,这便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统治时,为了筹划军费,曾在1295年召开了一个由各等级共同参加的议会,此后议会经常召开,都以1295年的议会为榜样。这意味着封建国家的统治者在议会的形式下,形成剥削阶层的联合。
再讲清楚英国议会的构成和特点。1297年,议会获得了批准赋税的权力,到了14世纪,又获得了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的权利。由于各个等级的利害不同,议会从1343年起分成两院:上议院叫“贵族院”,由教俗贵族组成。下议院叫众议院,由代表各郡的骑士和市民组成。骑士和市民之所以同在一院,是因为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已渐趋一致了。议会的形成,使国王的封建谘议机关逐渐成为国家的代议机关。城市代表的参加和下议院的形成,对后来英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在兴起的市民阶层与下层贵族逐渐联合,他们利用议会批准赋税和通过法案的权力,对王权起了限制作用。
结合课本的进一步说明在中世纪,君主制、议会制已经成为英国这个封建国家的传统,《大宪章》就是以封建法律文件来限制王权的先例。
17世纪初,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他们厉行君主专制,实行宗教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不断进行指责,在议会中形成了反对派,他们支持《大宪章》,积极要求限制王权。
2.“光荣革命”
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以由教师向学生讲述革命爆发的必然性,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英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也决定了原本就已经存在的王权和议会的斗争更加激烈。
1640年11月,国王查理一世召开议会,企图由议会通过法案,征收新税。当时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但拒绝通过征税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权。这次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革命中,查理一世于1649年以叛国罪被处死,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当政时期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于1653年成为“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政权。而后英国经历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在王权和议会的斗争中,英国政坛发生分化,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1688年,辉格党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
1.君主立宪制
议会为了巩固对专制政体的胜利,趁势通过《权利法案》,巩固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统治。《权利法案》由威廉三世于1689年签署,威廉三世被宣布为“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国王的前提就是必须接受由议会所提出的这部《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实施的目的及本质是什么?议会都获得了哪些权利?《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和保障议会权利的重要法律文件,它在立法、税收、军队等方面对国王的权利明确地作了一些限制,使王权有所约束,同时也把议会的自由、议会的权利用法律文件固定下来,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它最早在英国政治制度上打下了资本主义时代的烙印,显示了冲击封建专制政治的胜利,君主立宪制由此出现。但是,当时英王的权力还相当大,国王有权批准议会法案、任免官吏,国王又是军队最高统帅,有对外宣战缔约的权利等。后来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议会权力才超过王权。
《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起来。
2.责任制内阁
在讲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时,让学生先阅读教材上提供的有关“内阁”和“责任内阁制”的有关材料,结合教师的补充让学生明确“责任内阁制”的概念。指出内阁制是17世纪英国革命的间接产物。国王召集咨询会议本是英国的传统,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份减少了,而从议会多数党领袖中来遴选内阁成员也渐成惯例。乔治一世(1714-1727年在位)让内阁自行处理国事,沃尔波尔就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内阁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
然后讲清楚责任内阁制形成和发展过程。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初的英国,由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以后为许多国家采用。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或由内阁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议会大选。新议会如果仍对内阁表示不信任,内阁则必须总辞职,由国家元首任命新首相组织新政府。首相(或总理)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阁会议,总揽政务,拥有任免内阁成员和所有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重大方针政策。
让学生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借此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阐释的能力。(特点有责任内阁制为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首相负责组成,责任内阁制对议会和首相负责;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控制下院等)
结合教材有关提供的材料,让学生了解现代英国宪政特点。让学生明确与历史上相比,下院在权力上有哪些变化?知道英国宪政的演变过程。
3.代议制度的发展
在讲解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时,一个方面指出他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指出政治上不同政党通过议会斗争是此过程中英国政治的主要特点。也由此明确这一特点给英国带来的是议会各党派在代议制下通过协商和妥协来完成,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民主化趋势时,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明确“代议制”的概念:代议制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代议制是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夺取政权之后正式确立起来的。它的基本特征是: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议决事项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形式,选举制是它的基础。选举人的资格,选区的划分,提出候选人的方法,投票和选票计算的方式等,是衡量代议制是否符合民主原则的重要因素。
代议制下在选举制度方面英国在其历史上不断进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1832年的议会改革。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壮大,资产阶级掀起了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的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格要求,使富有的农民和城镇工商业者获得选举权;同时取消了一些人口很少的选区,增加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区为选区。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在议会中的地位,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
4.英国代议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体。主要特点是什么哪?(君主保留,议会掌权)代议制度下主要的政体形式是什么?(君主立宪制度,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具体的政治运作模式是什么?(政府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虽是国家元首,但只是象征,没有实权)最后问学生:英国国王在英国主要起到什么作用?(对外交往代表英国;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维系英联邦。)

我国当代文章大家余秋雨2001年在其文章《扼守秋天》中写道:“前些天在法国经常想起伏尔泰,记得他在《哲学通信》中高度赞扬英国的宽容、自由、和平、轻松,而当时在法国,宗教迫害太多。但是在我看来,伏尔泰在这里遇到了一个深刻的悖论:正是法国的不自由呼唤出了一个自由斗士的他,他赞美英国却很难长住英国,因为正是他所赞美的那些内容,决定了这样的地方不需要像他这样峻厉的思想批判家。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你怎样看待这一评论。
思路:余秋雨对于英国历史该跨的历史门槛他们都跨了,该做的事他们都做了的评价还欠全面。对英国的评价问题不单是个革命彻底不彻底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去看待君主立宪制度的问题。首先要看英国人为什么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使英国得到了哪些历史的与现实的效益。

1688年英国经过“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逐渐形成了政党政治为基础的议会责任内阁制。议会是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而且必须对议会负责。“内阁制度”的确立是英国议会君主制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八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课标要求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制的异同。

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预习、搜集资料、探究学习、发现问题、交流合作等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上师生的合作探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新课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美国从邦联体制到联邦体制的演进过程等基本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宝贵遗产。

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的、客观的看待事物,正确对待历史发展进程。

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以学生熟悉的美国现任总统、星条旗、自由女神像及鲁迅在《故乡》中的一段话引入话题。

对比美国独立之初的星条旗与现今的星条旗的变化。

引用鲁迅在《故乡》一文中的一段话:“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视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设问:为什么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就应该受到嗤笑?你知道华盛顿吗?

美国纽约港口的自由岛上矗立着一座举世闻名的自由女神雕像,她目视前方,右手高擎火炬,你知道她左手拿着什么吗?(书板)猜一猜,书板上写着什么?(1776年7月4日)。

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学习

探究一:独立之初的美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邦联制国家)

今天的美国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联邦制国家)

如何理解邦联制、联邦制?

通过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国家结构及政治制度的有关基本概念。

议会制(英)

单一制君主立宪制

二元制

国家结构邦联制政体

复合制总统制(美)

联邦制民主共和制

议会制(法)


邦联与联邦均为国家结构的一种形式,与单一制相对立,属于复合制。邦联制下各邦联的权力和地位相当突出,地方自治的范围很广,而国家中央政府议会等权力相对较薄弱。这种制度易形成整个国家机构的松散。建国之初的美国属于这种情况,各州作为独立主权之邦建立起松散的联盟,独立后的13个州实际上是13个主权国家,国家没有元首。直到1787年宪法的制定,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联邦一词用法接近拉丁文“条约”的意义,是一种建立在忠诚基础上的关系。联邦共和国的“政府的形式是一种协约。依据这种协约,几个小邦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更大的国家,并同意做这个国家的成员。所以,联邦共和国是几个社会连合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这个新社会还可以因其他新成员的加入而扩大。”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创立联邦制度。因而“联邦既像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联邦实现了自由与力量的统一。

联邦和各州各有自己的政府班底和立法。州政府的官员由各州自行选举产生,联邦政府无权任命州长或州级官员。州的立法虽然必须符合宪法,但是宪法保证州的领土与主权不受侵犯。两套平行的政府分别选举产生,联邦和州之间又构成了一种制衡。

探究二: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此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美国行政、立法、司法三个机构是如何实现制衡的?

1、美国州际联盟难以维系美国社会。

2、英法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特别是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启蒙。

3、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巩固独立战争胜利成果,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

原因和目的


独立后的美国面临着许多内外矛盾,邦联政府无力解决独立战争胜利后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为了使13个州真正联成为统一的国家实体,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内稳定统治秩序,对外保卫国家利益,由此制定1787年宪法。此宪法吸收了欧洲启蒙思想的精华,特别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其原则是分权与制衡。

联邦

政府

总统(行政权)

原则:分权与制衡

国会(立法权)最高法院(司法权)


1787年宪法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将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

1、立法权归于国会

(1)国会实行两院制;(2)参议院、众议院的选举规则;(3)立法权归于国会,法律的实施经总统批准;(4)国会拥有宣战权;(5)参议院对总统任命权、缔结条约的审批权;(6)在职官员不得成为国会议员。

2、行政权归于总统

美国的总统权利使联邦的行政权保持强有力的地位,是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美国政治制度被称为总统共和制,简称总统制。美国总统是全世界最有权力的职位之一,他的权力由宪法赋予,归结起来为:“保卫美国联邦宪法及执行国会制定的法律。”美国总统主管联邦政府的行政部门——一个有几百万人的庞大组织。而且,美国总统在立法和司法事务方面也有很大权力。

美国总统权力在行政方面主要表现为:

总统有权处理国家事务和联邦政府的各种工作,有权选任所有行政部、院、署、局等机关首长(须经参议院认可),总统是美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宣战权虽属国会,但在一些情况下总统往往越过国会不宣而战。在战争和紧急情况下,经国会授权,总统还可拥有更大的权力。

3、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

监督和解释宪法,最高法院拥有最高裁判权。

4、“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权力之间制约达到平衡。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衡。

探究三:从国体及政府各部分的地位和关系等方面简要分析、对比美国总统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表: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异同

相同点

建立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性质相同

经济基础:私有制;国家性质:资产阶级专政

国家权力中心相同

议会的作用及其在国家权力机构中的地位

司法权相同

独立

不同点

政体的类型不同

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

封建传统薄弱、资产阶级革命彻底

封建传统相对强大、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

国家元首称谓与产生方法、职能不同

总统是政府首脑,总揽军政大权,选举产生并有任期

国王,世袭、终身、礼仪性

议会与政府关系不同

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独立

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掌握行政大权

与政党制度关系不同

总统与政党相结合

政党与议会相结合

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比较历史事件异同的方法:从两方面考虑——“异中之同”和“同中求异”

“异中之同”就是表现上差异极大的事物之间而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例如美国总统共和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异同点比较。它们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两种不同的政体,在国家元首产生方式和职能、议会与政府关系、政体与政党制度的关系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但最根本的是产生的根源不同,英国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妥协的产物,而美国没有封建专制主义的阻挠。相同点在于政体产生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与专政。

“同中求异”就是表面上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存在的本质上的差异。如美历史上的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异同。从现象上看,它们同属美国历史上两种政治制度,各州拥有自治权,只是程度大小不同而已。但正是这种量的大小差异以及形式上邦联制的松散性,导致各州权力过大,中央政府软弱无能,难以维护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利益。而联邦制既避免了邦联制的松散,又防止了中央权力的过于集中;联邦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行使主要国家权力,这大大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历史学科领域的比较,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比较。指导学生从时代的、社会的、阶级的、民族的角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任何比较只是所比较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而暂时地、有条件地撇开其他方面。因此,任何比较都要有一定的局限和严格的确定范围,不能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件或概念混在一起。

探究四:从教材中我们发现,1787年宪法在美国确立了联邦制。

在联邦制下,美国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关系如何?

如何评价这部宪法?

美国爆发1861年内战的原因是什么?

地方“自治”与中央政权的关系。

“美国即联邦制,它使得任何地方都不存在完全的民主制度。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罗马人知道如何让君主制度无害,那就是使其分立;美国人则将民主制度一分为二,从而解决了更为难缠的问题。”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拥有较大的权力。州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联邦政府相同,也由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实行分权和制衡。州的行政首脑是州长,州议会实行两院制。

评价

A、美国1787年宪法的重要进步意义

①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②这部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③这部宪法也使……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调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

(1)刚独立的美国既要建立强有力政权以确保独立,又要防止政权走向独裁,故美国1787年宪法强调三权分立的原则,强调政权的组织形式,但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在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妇女地位低下。

(2)最明显的缺陷:承认了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

1787年宪法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政治设计,最明显的缺陷是承认了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使美国为此付了极大的代价,导致了一场大内战。

1861年内战的原因:

③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劳动力、市场、原料)

小结:

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原则:分权与制衡

内容

1787年宪法

立法归国会

司法归联邦法院

行政归总统

美国联邦

政府的建立

1787年宪法的影响

进步性

局限性

作业:

同步练习相关练习题

教后记:

本课我将所学内容分为四个探究主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归纳分析能力。问题是怎样把握探究的难度和深度,既保证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又保证老师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今天的课略显仓促,以后要注意时间的把握。

第九课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帝制与共和国的反复;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意义

通过学习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法国共和制度和德国君主立宪制形成过程,了解法律制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问题、思考问题。

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历史比较

概括阐释

通过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德国和法国的形成过程,认识任何新的制度都有其产生艰难曲折的过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德意志帝国宪法》;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帝制与共和国的反复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意义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2.《德意志帝国宪法》

3.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难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本节课应以学生已掌握的历史事实作为在课堂中教学的线索主要依托,主要以谈话讲述法和历史史实的比较法进行讲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史实比较出现了错误,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将错误加以纠正并给出正确答案,那么这将使教学又走回到传统讲述式的老路上去,且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养成对教师的依赖性。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借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尝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习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和历史思维能力。

罗马衰败后,日尔曼人开始入侵高卢地区。5世纪末法兰克人占领了现今法国的北部地区,到6世纪时法兰克人成为高卢的盟主,8世纪时大权落入统治了大部分的西欧地区的查理大帝手中。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把法兰克王国发展到鼎盛,成为查理曼大帝国。公元843年查理大帝去世,查理曼帝国随即分崩离析,在瓜分各种遗产的过程中,形成了东、西两个王国。这两个王国的政治分界线大致就与德语和法语之间的语言界限相当。讲法语的西法兰克王国后来演变成今天的法国,而讲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后来演变成今天的德国。这就是法国和德国历史的由来。通过回顾法国和德国历史的由来,导入本课内容。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帝制与共和国的反复

同学们在初中经过历史学习,对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几乎控制整个欧洲的历史一定有着较为深刻的印象,期间所建立起来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也一定有所了解。但对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后,法兰西政体的演变过程却了解的不是这么系统。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法国共和政体建立的过程,让同学们形成一条清晰的法国政体演变的线索,即:君主制(大革命前)——君主立宪制(1791年)——第一共和国(1792年)——第一帝国(1804年)——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七月王朝(1830年)——第二共和国(1848年)——第二帝国(1852年)——第三共和国(1870年)。简单介绍有关史实,使学生对法国这段历史的基本线索的有所了解,使学生认识法国走向共和到共和制度最终确立的这一过程的漫长与反复,从而使大部分同学能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通过教材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历史。指出1852年,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取消共和,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然而,1870年的普法战争刚一开始,路易·波拿巴就连同十万法军成了普军的俘虏,法兰西第二帝国覆亡。随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新的国民会议产生。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首先让学生明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虽然建立起来了,但最终确立共和国之路却经历了一个激烈的斗争的过程。斗争的实质是什么?(帝制和共和制的斗争)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终于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法国的资本主义共和制政体在经历了艰难的历程之后终于建立了起来。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意义

法国总统是怎样行使权力,又是怎样与议会分权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归于总统,法国的总统具有哪些特点?(让学生概括指出,借此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和阐释问题的能力)特点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参众两院选出,任期7年可连任;可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有缔结条约权和赦免权;有解散众议院的权力,但必须得到参议院同意。

法国的两院制具有哪些特点?(让学生概括指出,借此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和阐释问题的能力)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参众两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院也叫国民议会。从理论上讲,两院的权力与地位是平等的,但在事实上,国民议会的权力大于参议院,地位优于参议院。法国实行两院制以后,众议议员由普选产生,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由于经普选产生的众议院比由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更具代表性,所以法国宪法规定,国民议会是全国人民的代表,参议院是地方市镇的代表。既然主权属于人民,那么由人民直接普选产生的众议院理应比参议院具有更大的权力。但众议院提出并通过的法案,要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

对于法国1875年宪法,则要通过分析它的内容理解现在法国总统制和议会制的特点。在了解了法国总统制和议会制的基础上,可以让同学们讨论比较美国总统制与法国总统制的不同,美国和法国议会制的不同,通过比较使学生能对美、法两国的总统制和议会制有更深刻的了解。

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历史意义。可让让学生阅读教材概括指出,借此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和阐释问题的能力。共和派把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和总统等关键职位掌握在自己手中,资产阶级掌握掌权,以共和制为政体形式的统治得以最终确立;它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由此可见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实质是什么?(工业资产阶级最终掌握政权)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可先向学生介绍德意志一词和历史由来,扩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德意志”一词来源于古德语“diot”一词,意为“人民”,最早史见于公元8世纪,是指生活在法兰克王国东部的日尔曼部落所讲的方言。公元800年,法兰克王国在查理大帝统治时期达到鼎盛,成为查理曼大帝国。大帝国中有许多讲德语的日尔曼部落,这些日尔曼部落人所讲的方言被称为“德意志”。公元814年查理大帝去世,查理曼帝国随即分崩离析,在瓜分各种遗产的过程中,形成了东、西两个王国。这两个王国的政治分界线大致就与德语和法语之间的语言界限相当。讲法语的西法兰克王国后来演变成今天的法国,而讲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的居民在此后的长期生活中也逐渐产生了一种“同属一国”的感觉,这时,“德意志”一词也就从一种语言的代名词发展为代指讲这一语言的人。当这些讲“德意志”语的部落后来建立了自己的王国时,他们不但用“德意志”来称呼自己的语言和人民,还用它来命名自己的国家。

接着向学生讲授德意志帝国的建立的背景及建立经过。19世纪初的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局四分五裂的国家,严重阻碍着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1890),德意志帝国宰相(1871~1890)。执政期间采取“铁血政策”,故又有铁血宰相之称。通过1864年普鲁士和奥地利联合对丹麦战争,1866年的普奥战争以及1970年的普法战争完成统一。1870年9月1日,双方在色当决战,法国战败。不久,南方诸邦同北德意志同盟合并。1871年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正式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终于完成。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4月,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

2.《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年4月16日,新选出来的帝国国会批准了俾斯麦领导下制定的以1867年《北德意志联邦宪法》为蓝本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这是一部反映荣克贵族与资产阶级共同意志,混杂着封建因素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俗称的《俾斯麦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具体特点有哪些呢?

(1)规定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22个邦和自由城市组成。帝国中央拥有极大权力,各邦地位很不平等。事实上,德意志各邦已成为联邦政府的地方自治单位,失去了其原有的独立性。上述规定,肯定了德国统一的事实,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帝国政权组织形式是君主立宪制,德国君主立宪制有哪些特点哪?(可让让学生阅读教材概括指出,借此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和阐释问题的能力。)由普鲁士在帝国中占统治地位,掌握帝国最高行政权;宪法赋予皇帝和宰相以极大权力。皇帝和宰相都有哪些权力?皇帝是国家元首,是最高行政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宰相是内阁的首脑,由皇帝任命和免除,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3)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参议会(上院)和帝国议会(下院)两院制议会行使。联邦参议会(上院)是最高权力机构,议长有帝国宰相担任,代表不经选举,有各邦君主和自由市任命的代表组成;有通过法律的权力。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帝国议会完全处于从属地位。帝国议会(下院)权力则较小,虽具有立法权,但通过的任何法案都必须经上院和皇帝批准才有效。部队任何行政具有监督权。这一规定说明了什么?(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德国资产阶级在统一后的国家机构中,只获得很小一部分权力。)

3.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从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所体现德国的政体来看是一种什么制度?(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了联邦制的君主立宪的代议制度)。

这一制度具有什么主要特点?可让学生在学习《德意志帝国宪法》后自己概括指出,借此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和阐释问题的能力。

主要特点:第一,名义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实质上是君主专政;第二,名义上实行联邦制,实质上普鲁士具有霸主地位。第三,宰相的职位在整个帝国机构中处于中轴地位。但皇权是至上的;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第四,宪法对公民权利只字未提,联邦参议会(上院)是最高权力机构,议长有帝国宰相担任,代表不经选举,有各邦君主和自由市任命的代表组成;有通过法律的权力。帝国议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完全处于从属地位。德意志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完整的和不彻底的代议制。

因此,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虽然规定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国会只是点缀。劳动大众和资产阶级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容克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都没有受到根本触动,普鲁士的旧制度、尤其是军国主义传统被保留下来。这都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完成。德意志帝国的统治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和专制主义传统,甚至加强了普鲁士王国的军国主义色彩;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高明的军事指挥在德意志统一中的突出作用,促使军国主义在德意志帝国社会中的影响日益深远,军人的地位至高无上,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德意志帝国对军人、对军队、对战争的崇拜,使德意志帝国成了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成为后来一战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上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局限性。但国家的统一和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的建立毕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使帝国终于进入资本主义的门槛,使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到19世纪末跻身到世界强国行列。

最后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为依据,比较《德意志帝国宪法》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第一:德国名义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实质上是君主专政;君主不经选举,实际上仍拥有许多权力,如最高行政权、军事统帅权、对外决策权等;第二,宰相的职位虽然巨大,但皇权是至上的;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第三,宪法对公民权利只字未提,议会虽具有立法权,但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联邦参议会(上院)是最高权力机构,议长有帝国宰相担任,代表不经选举,有各邦君主和自由市任命的代表组成;有通过法律的权力。帝国议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完全处于从属地位。德意志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完整的和不彻底的代议制。

法国共和制又称民主共和制:第一,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国家元首要经过选举产生,并不得终身任职,由参众两院选出,任期7年可连任;可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有缔结条约权和赦免权;有解散众议院的权力,但必须得到参议院同意。第二,总统有解散众议院的权力,但必须得到参议院同意。第三,立法权属于参众两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权力大于参议院,地位优于参议院。众议议员由普选产生,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由于经的众议院有普选产生,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但众议院提出并通过的法案,要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议会的主要职能是制定法律和监督政府。为此,宪法赋予议会两院重大的、传统的职权,包括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等多种权力。

关于对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评价问题。有人认为: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要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既注意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对封建制度而言显现的民主性,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要充分了解它的历史局限性。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和终极目的而言,它既不是完美的,也不是理想的制度。

思路:评价一个事件要注意从它的两面性来看,要以史实为依据进行评价。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此外,也可以自己选择其它角度来考察。但要求持之有据,言之有理。

法国经过反复斗争,1875年,经过激烈的斗争,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虽然规定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德意志帝国的统治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和专制主义传统,使德意志帝国成了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成为后来一战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的建立也使帝国终于踏入了资本主义的门槛,使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到19世纪末跻身到世界强国行列。

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考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条件:

1.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

2.政治前提:光荣革命;

3.历史传统:从中世纪开始,英国贵族就有通过议会与专制王权作斗争的传统

4.理论依据:17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霍布斯等主权在民、否定君权神授、主张分权为了实行君主立宪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二、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

目的:《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和保障议会权利的重要法律文件,

本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限制国王权利,保障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作用及影响: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起来。

2.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时间:18世纪前期(1721年,沃尔波尔),内阁制开始形成。

内阁的组成: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递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

内阁的职能: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内阁的权力主要表现在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首相的职能:首相的权力主要表现为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

3.完善:议会改革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君主立宪制特点与作用:

1.特点:立法限制王权,保证议会权力,是君主制、贵族制、议会制三合一混合体;保留君主(“统而不治”,国家最高权力象征);议会掌权(权力至上,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核心(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是国家最高决策者、领导者)。

2.作用及影响:

国内:建立和巩固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促进英国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世界: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发源地(“议会之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共和思想、君主立宪制、议会至上等原则对近代世界政治发展影响深远。考点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一、美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背景和条件

1.美国独立,政治经济获得了发展

2.独立之初的邦联制严重影响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美国人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

4.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多受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等启蒙思想的影响

二、美国共和政体确立

(一)法律保证:1787年宪法的颁布

1.宪法的颁布:费城

2.宪法的理论基础: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

3.宪法的原则和内容:

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实行联邦制,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保证了国家统一。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避免过度集权。

⑵.民主原则:总统和议员由民选产生

⑶.“分权与制衡”:

①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②总统的权利: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③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4.宪法的评价:

①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②建立了总统制、联邦制、共和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美国的发展、强大。

③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④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等。

(二)开始确立: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一届国会选举产生

三、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两党制的形成: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两党制的发展: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的局面一直持续至今。它们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在本质上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政党。考点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1)18世纪时,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社会矛盾尖锐。

(2)封建贵族和教会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十分强大,他们竭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3)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公开反对君主专制,抨击宗教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法国宪法的颁布: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2.1875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1)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2)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的权利:宪法规定国家的行政大权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补充:参议院占据主动权。)

3.影响: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后,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握了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和总统等关键职位。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德意志的统一:

(1)面临社会状况:19世纪中期,德意志还处于四分五裂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统一的呼声日益强烈。

(2)统一条件:普鲁士是德意志的一个重要邦国,专制色彩浓厚,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3)统一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1)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

(2)德意志皇帝的权利:

A.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B.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

C.宰相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

(3)议会的职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作用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德意志议会粉饰门面)

(4)宪法还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它的国王和宰相,同时又是帝国的皇帝和宰相。

3.评价:

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推动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此后,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在同时,也把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含义

亦称“立宪君主制”。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和二元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第二帝国)

历史条件

1、13世纪,议会制度基本形成,当时它还是封建性的。议会由国王和上、下院组成

2、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者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被称为“光荣革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形成君主立宪制

确立和发展过程

1、确立: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内容)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作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国王依然掌握行政大权)

2、补充:17世纪末的《三年法案》与18世纪初《王位继承法》等从法律上确认“议会至上”原则,进一步限制王权,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3、发展:①内阁制形成:内阁由国王的咨询机构转变为最高行政机构,1721年,乔治一世让内阁自行处理国事,内阁制开始形成,第一任首相是华尔波尔

②两党制形成:先是托利党(保守党)与辉格党(自由党),后是保守党与工党

③议会普选权扩大:1832年进行第一次议会改革,工商业资产阶级增强在议会的地位,保证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后来议会改革使成年男子和妇女获得选举权

④19世纪末,议会的权力和作用缩小,内阁成为权力中心,成为议会的‘第三院’

特点

君主立宪制的两个基本原则:限制王权和议会权力至上

1、国王“统而不治”

2、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议会权力至上)

3、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内阁产生与权力: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内阁对议会或首相负责。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主要职权是对提交议会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行使最高行政权,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和控制下院等。议会可对内阁提出不信任案,迫使内阁辞职

首相的产生与权力:国王任命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其是政府和内阁的最高首脑。拥有各部大臣提名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有权解散议会,重新大选。事实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国王的地位与权力: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可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批准和公布法律等象征性权力。实际君主“统而不治”。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

上院的产生与权力:不经选举,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等组成,无任期,有提出法案的创制权、对立法的拖延与修改权、有最高司法权。1999年上院改革,取消了世袭贵族的当然议员资格,一部分议员由选举产生

下院的产生与权力:由普选产生,任期5年,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政府的监督权等一切大权,是政治权力的核心

作用

1、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避免了专制独裁统治

3、不同利益集团通过议会和平斗争,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保障了政治稳定

4、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模式(对欧美有深远影响)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7年宪法)

背景

1、独立战争后的美国邦联制的松散和中央政府的软弱导致国家形势严峻:政治不统一,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受阻

2、美国没有封建传统,又深受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的影响,民主意识强

目的

直接: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美国,保护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

根本:保障了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利益

理论来源

启蒙思想,特别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内容

由序言和正文组成,序言部分阐明了制定联邦宪法的目的和宗旨,正文部分对联邦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加以说明和规定;对其他立法事项进行了规定;特别提到州与联邦政府的关系问题;规定了修正案的制定和生效等问题

实行联邦制

中央集权与地主自治相结合。主要国家权力如国防、战争、外交、货币和外贸等由中央掌握,地方对本州的政治、经济、财政等也有一定的自主权

国会

产生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产生(1913年宪法修正案规定直选),每州两名(现共100名),任期6年,参议院议长由副总统担任;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现共435名),任期2年。两院地位平等

权力

①立法权②征税权③宣战权④政府拨款权⑤调整贸易权⑥征兵权

⑦对总统等官员的弹劾权⑧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的法案的否决⑨可规定政府及法院的组织与权限⑩两院可各自否决对方的法案⑾众议院倡议预算法案、弹劾政府官员、以及在选举人团僵持不下时选举总统⑿参议院对总统任命的官员、大法官及签订的条约的审批权

总统

产生

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1951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不能超过两届)

权力

①国家行政权归于总统。还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的总司令.内阁只对总统负责。总统对宪法和人民负责

②有权提名并经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及大法官

③签署法案成为法律,总统可对国会通过的法案实行否决权(间接立法权)

④有权与外国签订条约

联邦法院

产生

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任命(共9人)。他们除非犯罪,终身任职。年满70岁、任职满10年或年满65岁、任职满15年者,可自动提出退休

权力

①最高司法权②最高审判权③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可宣布总统与国会的法律、条约或政策“违宪”而无效

原则

体现了①分权制衡原则(最主要)(三权分立的原则,两党制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代议共和制原则③人民主权和有限政府原则④“联邦与州分权”的原则(中央集权原则、联邦制原则)⑤法治原则⑥文官控制军队原则

特点

以联邦制为国家结构形式、以总统共和制为政体,实行分权制衡

作用

1、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2、确立了联邦制,有利于巩固统一,又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3、实行分权制衡原则,防止了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4、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对以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总之,它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为美国的强大提供了制度保证

局限

1、没有及时写入人民的民主权利。(经过几年斗争后以修正案补充进了宪法)

2、允许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不能和白人男子享有同等的权利。(后发修正案加以修正)

美国联邦政府建立

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同时选出了第一届国会,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驴象之争”民主党与共和党轮流执政

形成过程

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评价

使其政策更能适应社会和民众的需要

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保障了政治稳定

使其政治更加清明、高效,防止权力的滥用

容易导致两党之间的对立和社会裂痕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总统共和制

背景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第二帝国被第三共和国取代,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共和派与帝制派之间经过近百年的曲折斗争,1875年,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政体

内容

总统

产生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

权力

①行政权归总统和内阁(总统命令需部长副署),总统是国家元首及军队最高统帅②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的任命权③缔结和批准条约权④特赦权⑤在参议院同意下解散众议院的权力

总统和部长对议会负责

议会

产生

实行两院制。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9年。众议员由普选直接产生,任期4年

权力

①立法权,众议院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

②议会拥有组阁权,实行责任内阁制③选举总统权

特点

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大,二者相互制约

作用

①在法律上最终确立共和政体,是历史的进步

②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德意志帝国宪法》——二元君主立宪制

背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通过几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大业。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同年春天,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不完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二元君主立宪制

内容

实行联邦制

帝国政府控制各邦军事、外交、海关立法、民法、刑法等大权。地方留有教育,卫生,地方行政权力。普鲁士占统治地位

皇帝的产生与权力

皇帝世袭: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以及军队统率权、立法权。拥有绝对实权

宰相的产生与权力

作为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是内阁首脑,拥有绝对权力,内阁大臣只是其助手

议会的产生与权力

分为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作为立法机关。联邦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权力大,代表不经选举,来自保守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帝国议会有立法权,帝国议会的通过的法案要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对政府没有行政监督作用。但有批准预算权

作用

①确立了二元君主立宪制,是历史的进步

②促进了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特点与局限

皇帝拥有绝对的实权,议会权力小,容克地主的利益没有根本触动,具有专制主义色彩(最大的特点)和军国主义的传统,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第二单元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二单元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二单元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一讲英国君主立宪制

本单元主要介绍在与封建制度的长期斗争中,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不断壮大,为在政治上取得支配地位,西欧的主要国家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先后建立,美国也通过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的制定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三课分别介绍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制、法国的共和制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几种不同形式的政治制度,概括总结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制内而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光荣革命”(3)《权利法案》(4)君主立宪制(5)责任内阁制

解析:“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是高考的相对热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高考的相对冷点。

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应了解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经过;

关于光荣革命:(1)知道什么是光荣革命,了解光荣革命的过程。(2)从光荣革命的历史渊源、经济基础、政治因素、三个方面来阐述其发生的历史必然性;(3)掌握光荣革命成功的历史意义。

了解《权利法案》的内容,识记什么是责任制内阁;掌握《权利法案》颁布的历史意义,从首相的权力、地位,内阁的组成、权力、性质来理解责任制内阁的主要特点;

了解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掌握在这种制度下其国王的重要地位。要充分认识到在君主立宪制度下,君主与首相的差异之处以及他们在国家的不同的作用。从横向上认识到英国国王与中国的封建君主的差异,从而认识到在当时的条件下两个国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差异。

掌握君主立宪制度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1、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以《大宪章》为依据,要求限制王权。2、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了议会,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和议会发生矛盾。

根本原因: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权力来自国王,和议会发生矛盾。

爆发:1640年革命爆发。

过程:1640年—1688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二、《权利法案》

1、背景: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并统治英国。这场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标志着议会取得胜利。

2、内容: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

3、意义: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4、影响:“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贵族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第期稳定发展时期。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内阁的含义:内阁原来是指国王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国家机密的秘密小房间,后来指决议国家大事的最高行政班子。

2、首相制度的形成。18世纪,“首相”产生,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第一任首相:1721年沃波尔。

3、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

4、国王权力的逐渐削弱。

5、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让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首相。

6、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度确立。

四、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与首相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实行分权原则。

2、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3、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使更多的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和迅速发展。

五、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1.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把政治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对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3.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使英国走上资本主义民主化的道路;

4.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世界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模式。

六、英国代议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体。

1.主要特点:君主保留,议会掌权

2.代议制度下主要的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度,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3.政治运作模式:政府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虽是国家元首,但只是象征,没有实权

4.英王的作用:对外交往代表英国;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维系英联邦。

5.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权力运作方式

权力机关地位与其他权力机关的关系

国家元首国王“统而不治”,国家象征形式上任命行政机关

政府首脑首相国家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形式上对国王,实际对议会负责

行政机关责任制内阁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实际上对议会和首相负责

立法机关议会(上下两院)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不对国王负责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第一,政治基础。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爆发革命以来到1688年光荣革命的最终胜利,其间经历了资产阶级(以克伦威尔为代表)与封建旧贵族(以复辟斯图亚特王朝查理二世为代表)的殊死较量,最后,在双方的妥协下,建立起既有封建性又具有较强的民主性的君主立宪制度。

第二,经济基础。资本主义深入农村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特点,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引起英国固有的阶级关系的变化,即使英国资产阶级和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新贵族强大起来,经济实力的增强,必然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第三,宗教因素。思想意识上的专制的天主教与当时英国的新教的矛盾冲突升级,反映在社会形态上,使英国新教成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革命中战胜封建王权的一面重要旗帜。

第四,历史传统。从中世纪开始形成议会传统,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成为英国人民同英国王权进行斗争的重要场所。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从封建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次重要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欧美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统治地位的君主立宪制度,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第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英国的统治地位,废除了封建土地的所有制,加速了统一的民族市场的形成,推动了英国的生产力的发展,为英国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奠定了基础。

第三、在世界史上,资产阶级革命冲击了欧洲乃至世界各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推动了欧美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3.英国革命前后议会和国王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革命前:英国议会自1265年诞生以来,无权直接对国家的行政事务进行干涉,议员只能讨论国王所颁布的命令;传统上,国王要征收新税必须获得议会的同意。国王是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国王随意解散议会,甚至实行无议会统治,因此有“议会是国王的议会”之说。

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等权力。国王只是国家元首和国家的象征,王权要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国王只是没有实权的虚位君主。因此有“国王是议会的国王”之说。

变化原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英国王党势力;“光荣革命”使资产阶级获得统治权;《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4..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议会、内阁的地位和关系

(1)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仍是世袭的国家元首、立法机关的一部分、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英国国教的世俗领袖和英联邦的元首

(2)议会中的上院,保留尊严和荣誉,权力相当有限;下院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政府监督等一切大权,是政治权力中心。

(3)内阁通过控制下院的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内阁首脑是首相,拥有行政和立法大权,事实上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的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

(4)内在关系:责任内阁制下,首相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阁员和政府成员由首相提名,国王批准组成;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

5.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国王、议会、内阁、政党政治。其特点是:

(1)连续性。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几乎无一不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王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

(2)渐进性。英国制度的发展变化都是渐进式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

(3)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份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

6.明清时期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

明清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一般无实权。明清的内阁是皇权专制强化的产物,它加强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英国的内阁是依法建立的中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议会组织的行政机构(即政府),它只是听命于议会,而不听命于君主。君主只是国家元首的形式代表,而行政权力在政府首脑-首相或总理的手上。

1.(07海南历史)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

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C

英国在17世纪所确立起来,并对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积极影响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种制度的建立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

2.(08海南历史)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A

“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句话可以看出国王不可能随心所欲,所以选A。

3.(2008上海历史)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在

A.内阁首相由国王兼任B.王室成为政治统治中心

C.君主立宪制度确立D.议会对内阁负责

C.

光荣革命后,通过的《权利法案》使英国国王的权利受到了议会的制约,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从此确立。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4.(09年全国卷一)22.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D.贫富差距缩小

本题通过设置新情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理解。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当时英国的工人工作状况是悲惨的,劳动条件恶劣,劳动时间长而且纪律非常严格,由“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即可知。答案A、C是对材料的表面理解,故错误。而答案D表述本身错误,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

5.(09年海南卷)8、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B.革命权利的学说C.社会契约的理念D.天赋人权的思想

C

依据题干材料,布拉德肖法官认为国王和人民之间存在着“契约协定”,协定的双方——国民和君主都必须履行各自的义务,一旦国王违背了契约(“纽带被切断”),人民有权推翻君主统治,这一观点与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观点是一致的。

6.(09年海南历史)10、英国革命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D.君主制度的衰亡

C

A、B两项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D项说法错误,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制度,故ABD都不正确。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由专制走向民主,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本国向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

7.(09年上海历史)32.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文化史学家布克哈氢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13分)

(1)按照英国清教徒革命的发展进程将上述图像排序,并据此概述革命期间的政体变化。(6分)

(2)詹姆士一世和玛丽、威廉一世的权力一样吗?说明理由。(5分)

(3)为什么历史学家说图像是“可视的历史”?(2分)

(1)斯图亚特王朝在詹姆士一世统治时期,奉行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到查理一世统治时终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处死了查理一世。但在克伦威尔之后,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斯图亚特王朝妥协,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又发动“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迎来玛丽和威廉,并颁布《权利法案》在英国终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2)实质是比较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下君主的权利。(3)可从历史资料的来源方面分析。

(1)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④②①③。詹姆士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君主专制;英国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英国恢复了君主制;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2)答案未能运用核心知识作出解释。不一样。詹姆士一世是专制君主,宣扬君权

神授。玛丽和威廉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议会成为政治统治的中心。(3)答案1:结合图像,

从历史资料与历史解释的视角回答。从图像中的人物、服饰、场景等判断,图像记录了历史,

展示了大最的历史细节;图像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历史。答案2:仅从历史资料与历史解释的视角来回答或只就图像本身进行回答。图像记录了历史,展示了大量的历史细节;图像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厉史。从图像中的人物、服饰、场景可以看出图像记录了历史。

8.(09年江苏历史)(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就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本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1781年英军在约克敦的投降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国内舆论纷纷指责政府,指责乔治的个人干预造成了北美的巨大失策。……

1782年,诺思(首相)顶不住美国革命胜利的冲击波而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一个企图恢复个人权力的国王在议会已取得主导地位的时代想抗拒历史发展的潮流,终于造成国家的伤害、个人的悲剧。——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

——[英]H.T.迪金森《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1)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具体原因及其政治根源。(4分)

(2)据材料三英国激进分子所面临的政治使命是什么?由此,19世纪30年代前期兴起的政治运动是什么?这一运动有何积极影响?(6分)

本题主要从近代英国政坛危机为切入点,考查了英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要求考生从中分析原因、总结结论、提升认识。第⑴较为简单,考查考试从材料中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第⑵问提升能力要求,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更深层次思考问题。

(共10分)(1)具体原因:乔治三世指使下院剥夺威尔克斯议员资格;北美独立战争中英国的惨败;国王个人干预造成英国在处理北美问题上的重大失策。根源:乔治三世试图突破《权利法案》对国王权力的限制。(2)使命:扩大选举权;进行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影响:扩大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一、易错知识点

1.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英国《大宪章》的主要内容是限制王权,实质是维护封建贵族特权。

3.注意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与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是不同的。中国是绝对君主专制,君主大权独揽,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而英国在中世纪时,王权就受到贵族的挑战。

二、方法点拨

第一,一要注意结合西方代议制确立的历史背景,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原理及阶级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分析英代议制(政体)确立的原因,如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经济上,英国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政治上,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首的议会掀起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掌握了国家主权。法律上,资产阶级新贵族为巩固革命成果颁布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确立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第二,二是上挂下联。前后比较,这样容易认识英国议会与王权关系的演变及实质: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和“法律至上”“有限王权”原则的传承。此时的议会是封建性的,但为英国近代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第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要把握:

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即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完善)

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第四,本讲是高考的重点,几乎每年都有考题,既有选择题,也有大题。新课标高考试题的考查范围主要是西方民主政体的特点。复习的过程中,注意中国与英国不同政体的比较及形成的不同原因。将雅典民主政治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联系起来,进行比较。

一、选择题

1.(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据2008年7月1日《广州日报》报道:6月27日,英国王室官员“哭穷”,王室缺乏足够资金维持白金汉宫和温莎堡的日常维护。根据英国的政治体制,英国王室要解决经费问题应通过()

A.直接向全国征税B.向英联邦国家募集

C.向政府申请拨款D.要求首相资助

2.(广东省2009届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试卷)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D.各国间交往密切

3.(广东省2009届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试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能做的事情有()

①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②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

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辽宁省盘锦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四次月考)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5.(大庆铁人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假设英国议会因为英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处理不当,而对政府提出了不信任案,内阁的选择是()

A.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除首相的职务B.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

C.要么宣布解散议会,要么宣布解除首相的职务D.要么下台,要么宣布由国王裁决

6.(大庆中学2008—200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在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国王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说明()

A、英国王室仍然行使外交权力B、英国王室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C、英国国王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D、英国王室外可以取代内阁和首相

7.(2009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8..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发展历程中,议会进行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作用,这是哪一次历史事件的结果

A.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B.1832年议会改革

C.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

D.2007年布朗出任工党领袖和英国首相

二、非选择题

9.(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学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对英国人来讲,除了怀旧意义之外,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从撒切尔到梅杰再到布莱尔,政府可以更迭,但最“正统”的王室只有一个。在欧盟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王室的存在,对于保持英国独立的“民族身份”将更加不可或缺。

此外,王室也是政府最好的外交官之一。2004年12月2日至4日,伊丽莎白女王出访德国,到柏林亡者纪念堂里面向所有战争死难者献花圈,并在柏林交响乐厅举办大型音乐会,邀请名流1850人为修建德累斯顿圣女教堂募捐。女王的这趟舟车劳顿没有白费,德国媒体称其为“抚平了英、德二战恩怨的和解之行”。

请回答:

(1)英王室在英国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2)英王室从何时开始在政治生活中扮演这样的角色?

(3)近现代的英国政府是如何产生的?对谁负责?

(4)本篇报道的作者认为英王存在有必要吗?具体有哪些存在的意义?

10.2006年3月20日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三周年纪念日。在伊拉克战争前后,布莱尔的思路很明白,在“日不落”帝国已成历史之后,跟胜者走是英国唯一的选择。2003年春天,虽然与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反战派只隔着一条窄窄的海峡,但他毅然站在了大西洋的另外一边。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

你认为:

(1)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2)女王伊丽莎白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因此撤兵?为什么?

(3)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参考答案

1-7:CAACBCC

8.B

B注意题中的“工业资产阶级”是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成长壮大起来的政治力量,符合这一时期的是B项。

9.(1)英王是国家元首,国家的象征,扮演仪式性的角色。(2)18世纪初(3)产生: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议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首相即政府首脑,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对谁负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的“责任制政府”。(4)有存在的必要。国王的政治作用主要体现在:作为国家元首,去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是英国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

10.(1)赞成。内阁成员与首相对国家事务集体负责,共同进退。(2)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3)议会可以通过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270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