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函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能熟练掌握函数的三种不同表示,了解函数不同表示法的优缺点。了解分段
函数。
教学重点
函数的三种不同表示的相互间转化。
教学难点
函数的解析式的表示,理解和表示分段函数。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课本第21页上三个函数问题在表示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二.学生活动
问题1:观察三个函数问题,你能说出各种函数表现形式上的各自特点吗?
三.建构数学
问题2:如何用数学语言来准确地表述函数表示法?
问题3:你能说出几种函数表示法的各自优缺点吗?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下面哪些等式是函数的解析式?
(1)y=x.(2)f(x)=|x|
x,x≥0
(3)f(x)=
x,x0
例2.购买某种饮料x听,所需钱数为y元.若每听2元,试分别用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将y表示成x(x∈{1,2,3,4})的函数,并指出该函数的值域.
例2.画出函数f(x)=|x|的图象,并求f(-3),f(3),f(-1),f(1)的值.
例3.某市出租汽车收费标准如下:在3km(含3km)按起步价7元收费,超过3km的路程按规定.2.4元/km.试写出收费额关于路程的函数解析式.
2.练习:
第31页练习第1,4题.
3.回题下列问题:
(1)任何一个函数都可以用列表法表示吗?
(2)任何一个函数的解析式都存在吗?
(3)一个函数的图象一定是孤立的点吗?一定是曲线吗?一定是一段曲线吗?一个函数的图象一定与直线x=a相交吗?
五.回顾小结:
本节课研究了函数的表示法,求函数的表达式即函数的解析式是研究函数的基本要求,也是重点.其中要注意定义域的限制.
六.课外作业
第31页练习第2,3题.
第32页习题2.1(2)第1,2,3,6题.
高一数学教案:《对数函数》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熟悉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通过观察对数函数的图象,发现并归纳对数函数的性质;
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初步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
底数a对图象的影响及对对数函数性质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在细胞分裂问题中,细胞个数y是分裂次数 x的指数函数y=2x.因此,知道x的值(输入值是分裂的次数),就能求出y的值(输出值是细胞个数).
反之,知道了细胞个数y,如何确定分裂次数 x? x=log2 y.
在这里,x与y之间是否存在函数的关系呢?
同样地,前面提到的放射性物质,经过的时间x(年)与物质的剩余量y的关系为y=0.84 x.反之,写成对数式为x=log0.84 y.
二、学生活动
1.回顾指数与对数的关系;引出对数函数的定义,给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域
2.通过观察对数函数的图象,发现并归纳对数函数的性质.
3.类比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
三、建构数学
1.对数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当a>0且a≠1时,函数y=logax叫做对数函数,自变量是x;函数的定义域是(0,+∞).
值域:R.
2.对数函数y = logax (a>0且a≠1)的图像特征和性质.
a
a>1
0<a<1
图像
定义域
值域
性
质
(1)恒过定点:
(2)当x>1时,
当0<x<1时,
当x>1时,
当0<x<1时,
(3)在上是函数
在上是函数
3.对数函数y = logax (a>0且a≠1)与指数函数y =ax (a>0且a≠1)的关系——互为反函数.
四、数学运用
例2 比较大小:
(1); (2);(3).
2.练习:
课本P85-1,2,3,4.
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
(1)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2)求定义域;
(3)利用单调性比较大小.
六、作业
课本 P87习题2,3,4.
高一数学教案:《指数函数》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能理解对a的限定以及自变量的取值可推广至实数范围),会作指数函数的图象;
2.能归纳出指数函数的几个基本性质,并通过由指数函数的图像归纳其性质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
指数函数性质的归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本第59页的细胞分裂问题和第64页的古莲子中的14C的衰变问题.
二、学生活动
(1)阅读课本64页内容;
(2)动手画函数的图象.
三、数学建构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y=ax(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它的定义域是R,值域为(0,+).
练习:
(1)观察并指出函数y=x2与函数y=2x有什么区别?
(2)指出函数y=2·3x,y=2x+3,y=32x,y=4?x,y=a?x(a>0,且a≠1)中哪些是指数函数,哪些不是,为什么?
思考:为什么要强调a>0,且a≠1?a≠1自然将所有的正数分为两部分
(0,1)和(1,+),这两个区间对函数的性质会有什么影响呢?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五、小结
1.指数函数的定义(研究了对a的限定以及定义域和值域).
2.指数函数的图象.
3.指数函数的性质:
(1)定点:(0,1);
(2)单调性:a>1,单调增;0<a<1,单调减.
六、作业
课本P70习题3.1(2)5,7.
高一数学教案:《集合的表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2)能正确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集合和元素的定义;元素的三个特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常用的数集及表示。
2.集合{1,2}、{(1,2)}、{(2,1)}、{2,1}的元素分别是什么?有何关系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表示方法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也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可以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成{1,2};…;
说明: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
2.各个元素之间要用逗号隔开;
3.元素不能重复;
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数,点,代数式等;
5.对于含有较多元素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时,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清楚后方能用省略号,象自然数集N用列举法表示为
例1.(课本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由1到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文章来源://m.jab88.com/j/10766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