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平遥古城墙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古城的建筑布局。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问题探究。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增强爱国主义观念。

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和古民居建筑平遥是晋商的发源地;独特的票号;四合院的基本结构。晋商的发达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发展经济过去是、今天是、将来依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用简单图示表示四合院的基本结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的精华值得我们加以吸收。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珍品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镇国寺的万佛殿为我国现存最早木构建筑。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特色。提高对艺术品的鉴赏水平,学会欣赏不同类别的艺术作品。展示并分析图片,从图片中理解彩塑的艺术特色。“美”是不同时代人们的共同追求。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

难点

平遥古城建筑和古民居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本课主要从四个不同的侧面介绍了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明清城市古建筑的代表四合院;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在本课看似简单的从不同角度介绍平遥文化的背景,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种文化的内涵以及它所体现的价值所在,即作为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古城体现了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共存的关系,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从纯粹的感性认识中得到理性的升华。

第一目 “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

本目介绍了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古城墙的结构、古城的建筑布局三个问题。使我们从总体上对平遥古城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下面的进一步了解这座古城作了很好的铺垫。

(1)古城的历史沿革

从西周、北魏到明朝,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平遥古城的历史,重点把握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平遥古城是明朝扩建的结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补充有关平遥名称的来源:远古时候,平遥是尧的初封地,称为古陶;西周,平遥开始筑城墙;春秋时平遥属晋,称作中都;秦灭六国,始称平陶,属太原郡;北魏因太武帝名焘,焘、陶音近,为避名讳而改平陶为平遥。

(2)古城墙的结构

对古城墙外观的介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幻灯片提供清晰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老师还可以提醒学生从历史小说的描述或者是历史剧中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加强印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历史知识“用”起来。其中重点介绍古城墙的历史地位──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从而体现了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的一面。

(3)古城的建筑布局

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

这些到如今仍保存完好的建筑,犹如一座大型的历史博物馆,其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城市建筑、人居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二目 “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和古民居建筑”

明清之际,由于平遥商业的发达,为这块土地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在商业发达带来的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平遥古建筑兴建的高潮,四合院成为这一时期最典型的建筑样式。

(1)发达的平遥商业

平遥是当时中国十大商帮中最著名的晋商的主要发源地,其商业的繁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遥商人生意涉及地域范围广;二是平遥本地商业发达,为平遥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

(2)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

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就在此诞生,并一度成为全国金融业的中心。平遥作为16世纪以来的金融重镇,保存了大量原始而鲜活的金融史料和无数的文物遗珍,是研究中国近代金融文化的“活化石”。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日升昌”票号作为我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它的产生一方面说明其创始人雷履泰的卓越的经营才能,另一方面也见证了平遥商业的发达。

“日升昌”票号的建筑布局:既是当时平遥古城中商号店铺前店后宅的格局的典型体现;也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富丽堂皇,墙高宅深,重门坚固,具有“汇通天下”的气派。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由日升昌票号创立,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它为加快资金周转,促进商业贸易繁荣和近代工业兴起,以及方便政府和人民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古民居的基本结构

在介绍四合院的结构时,有简单构图能力的教师可以一边讲一边做简单的构图,也可以在介绍完后将事先构好的简图展示给学生看,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平遥古民居以建于清朝的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只有极少而珍贵的元代旧居。其建筑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的建筑模式,又有当地鲜明的特色。对于四合院的特点,需要讲清以下几点:一是文化内涵上反映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中国传统礼制观念;二是地上窑洞与四合院的完美结合;三是“目”字结构的平面布局与封闭内聚的院落空间;四是“外雄内秀”的整体形态。

第三目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珍品”

平遥是以“一城两寺”共同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两寺”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林寺和镇国寺。

(1)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双林寺

位于古城西南的双林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中有唐槐、宋碑、明钟均十分珍贵,但最令人惊叹的是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这些神形兼备的彩塑作品透过宗教的拘囿,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高超的艺术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双林寺当之无愧地成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

教师在介绍这些彩塑作品的特点时,可以从网上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幻灯片加以展示,让学生领悟作品的艺术特点,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对这些艺术珍品的认同感,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也更能够激发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万佛殿

双林寺以彩塑著称,镇国寺则以古建筑闻名。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时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万佛殿的建筑结构设计非常巧妙,用料十分科学合理,是建筑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同时,万佛殿中八尊彩塑佛像,是我国寺庙中现今仅存的五代作品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设计方案一 问题探究讨论

问题提出: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如何体现出以儒家思想为主、“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的?

具体要求:安排学生自行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尝试讨论解决上述问题,然后选代表分别阐释各自的观点,最后教师加以总结。

主要观点: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代表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的思想。

发展延伸: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古建筑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该建筑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设计方案二 师生共同参与

内容选择:在介绍四合院的结构时,让学生参与绘出四合院结构简图,然后在介绍完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平遥四合院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与自己的作品对比。

具体安排:首先让学生准备好铅笔和白纸,在教师介绍四合院结构时,学生同时根据自己对老师介绍的理解勾画出心中四合院的简图,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请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幅最好的作品公开展示。最后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平遥四合院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看。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活动将学生认为通常是呆板的历史生动化,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并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2.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一 关于本课导入

本课导入可以用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的一段话作为引言:

“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在山西最红火的年代,财富的中心并不在省会太原,而是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又以平遥为最;平遥人也因最善经商、理财和最会办金融事业,而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是这样说平遥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紧随课文的介绍到平遥去进行一趟短暂的旅行吧!

教学案例二 关于平遥四合院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师提问:平遥四合院布局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的?(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平遥四合院的正房一般为三间或者五间的拱券式砖结构窑洞,具有冬暖夏凉、防火防盗的特点,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厢房和侧房一般是木结构的砖瓦房,供儿孙辈居住。这样的布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

教师提问:从平遥四合院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文化中有许多的精华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加以认真地吸收。请同学们思考你认为有哪些传统思想是我们今天所特别需要强调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尊老爱幼、扶危济困、互相帮助、见义勇为、善良诚信、勤俭节约等。

精选阅读

高二历史上册《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学案


高二历史上册《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学案

教学目标

识记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建筑布局和特色、"日升昌"创办和古民居建筑特色、双林寺和镇国寺的价值。

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

教学难点

平遥古城建筑和古民居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

本课导入可以用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的一段话作为引言:

"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在山西最红火的年代,财富的中心并不在省会太原,而是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又以平遥为最;平遥人也因最善经商、理财和最会办金融事业,而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是这样说平遥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紧随课文的介绍到平遥去进行一趟短暂的旅行吧!

第一目"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

(2)古城墙的结构

对古城墙外观的介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幻灯片提供清晰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老师还可以提醒学生从历史小说的描述或者是历史剧中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加强印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历史知识"用"起来。其中重点介绍古城墙的历史地位──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从而体现了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的一面。

(3)古城的建筑布局

问题提出: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如何体现出以儒家思想为主、"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的?

具体要求:安排学生自行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尝试讨论解决上述问题,然后选代表分别阐释各自的观点,最后教师加以总结。

主要观点: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代表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的思想。

明清之际,由于平遥商业的发达,为这块土地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在商业发达带来的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平遥古建筑兴建的高潮,四合院成为这一时期最典型的建筑样式。

(1)发达的平遥商业

平遥是当时中国十大商帮中最着名的晋商的主要发源地,其商业的繁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遥商人生意涉及地域范围广;二是平遥本地商业发达,为平遥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

(2)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

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就在此诞生,并一度成为全国金融业的中心。平遥作为16世纪以来的金融重镇,保存了大量原始而鲜活的金融史料和无数的文物遗珍,是研究中国近代金融文化的"活化石"。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日升昌"票号作为我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它的产生一方面说明其创始人雷履泰的卓越的经营才能,另一方面也见证了平遥商业的发达。

"日升昌"票号的建筑布局:既是当时平遥古城中商号店铺前店后宅的格局的典型体现;也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富丽堂皇,墙高宅深,重门坚固,具有"汇通天下"的气派。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由日升昌票号创立,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它为加快资金周转,促进商业贸易繁荣和近代工业兴起,以及方便政府和人民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古民居的基本结构

在介绍四合院的结构时,有简单构图能力的教师可以一边讲一边做简单的构图,也可以在介绍完后将事先构好的简图展示给学生看,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平遥古民居以建于清朝的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只有极少而珍贵的元代旧居。其建筑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的建筑模式,又有当地鲜明的特色。

对于四合院的特点,教师提问:平遥四合院布局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的?(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平遥四合院的正房一般为三间或者五间的拱券式砖结构窑洞,具有冬暖夏凉、防火防盗的特点,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厢房和侧房一般是木结构的砖瓦房,供儿孙辈居住。这样的布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

教师提问:从平遥四合院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文化中有许多的精华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加以认真地吸收。请同学们思考你认为有哪些传统思想是我们今天所特别需要强调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尊老爱幼、扶危济困、互相帮助、见义勇为、善良诚信、勤俭节约等。

第三目"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珍品"

平遥是以"一城两寺"共同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两寺"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林寺和镇国寺(1)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双林寺

位于古城西南的双林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中有唐槐、宋碑、明钟均十分珍贵,但最令人惊叹的是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这些神形兼备的彩塑作品透过宗教的拘囿,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高超的艺术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双林寺当之无愧地成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

教师在介绍这些彩塑作品的特点时,可以从网上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幻灯片加以展示,让学生领悟作品的艺术特点,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对这些艺术珍品的认同感,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也更能够激发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万佛殿

双林寺以彩塑着称,镇国寺则以古建筑闻名。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时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万佛殿的建筑结构设计非常巧妙,用料十分科学合理,是建筑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第1课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

第1课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平遥古城墙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古城的建筑布局。

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

问题探究。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增强爱国主义观念。

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和古民居建筑

平遥是晋商的发源地;独特的票号;四合院的基本结构。

晋商的发达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

发展经济过去是、今天是、将来依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用简单图示表示四合院的基本结构。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的精华值得我们加以吸收。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珍品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镇国寺的万佛殿为我国现存最早木构建筑。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特色。

提高对艺术品的鉴赏水平,学会欣赏不同类别的艺术作品。

展示并分析图片,从图片中理解彩塑的艺术特色。

“美”是不同时代人们的共同追求。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

难点

平遥古城建筑和古民居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本课主要从四个不同的侧面介绍了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明清城市古建筑的代表四合院;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在本课看似简单的从不同角度介绍平遥文化的背景,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种文化的内涵以及它所体现的价值所在,即作为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古城体现了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共存的关系,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从纯粹的感性认识中得到理性的升华。

第一目 “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

本目介绍了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古城墙的结构、古城的建筑布局三个问题。使我们从总体上对平遥古城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下面的进一步了解这座古城作了很好的铺垫。

(1)古城的历史沿革

从西周、北魏到明朝,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平遥古城的历史,重点把握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平遥古城是明朝扩建的结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补充有关平遥名称的来源:远古时候,平遥是尧的初封地,称为古陶;西周,平遥开始筑城墙;春秋时平遥属晋,称作中都;秦灭六国,始称平陶,属太原郡;北魏因太武帝名焘,焘、陶音近,为避名讳而改平陶为平遥。

(2)古城墙的结构

对古城墙外观的介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幻灯片提供清晰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老师还可以提醒学生从历史小说的描述或者是历史剧中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加强印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历史知识“用”起来。其中重点介绍古城墙的历史地位──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从而体现了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的一面。

(3)古城的建筑布局

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

这些到如今仍保存完好的建筑,犹如一座大型的历史博物馆,其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城市建筑、人居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二目 “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和古民居建筑”

明清之际,由于平遥商业的发达,为这块土地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在商业发达带来的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平遥古建筑兴建的高潮,四合院成为这一时期最典型的建筑样式。

(1)发达的平遥商业

平遥是当时中国十大商帮中最著名的晋商的主要发源地,其商业的繁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遥商人生意涉及地域范围广;二是平遥本地商业发达,为平遥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

(2)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

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就在此诞生,并一度成为全国金融业的中心。平遥作为16世纪以来的金融重镇,保存了大量原始而鲜活的金融史料和无数的文物遗珍,是研究中国近代金融文化的“活化石”。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日升昌”票号作为我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它的产生一方面说明其创始人雷履泰的卓越的经营才能,另一方面也见证了平遥商业的发达。

“日升昌”票号的建筑布局:既是当时平遥古城中商号店铺前店后宅的格局的典型体现;也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富丽堂皇,墙高宅深,重门坚固,具有“汇通天下”的气派。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由日升昌票号创立,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它为加快资金周转,促进商业贸易繁荣和近代工业兴起,以及方便政府和人民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古民居的基本结构

在介绍四合院的结构时,有简单构图能力的教师可以一边讲一边做简单的构图,也可以在介绍完后将事先构好的简图展示给学生看,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平遥古民居以建于清朝的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只有极少而珍贵的元代旧居。其建筑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的建筑模式,又有当地鲜明的特色。对于四合院的特点,需要讲清以下几点:一是文化内涵上反映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中国传统礼制观念;二是地上窑洞与四合院的完美结合;三是“目”字结构的平面布局与封闭内聚的院落空间;四是“外雄内秀”的整体形态。

第三目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珍品”

平遥是以“一城两寺”共同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两寺”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林寺和镇国寺。

(1)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双林寺

位于古城西南的双林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中有唐槐、宋碑、明钟均十分珍贵,但最令人惊叹的是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这些神形兼备的彩塑作品透过宗教的拘囿,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高超的艺术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双林寺当之无愧地成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

教师在介绍这些彩塑作品的特点时,可以从网上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幻灯片加以展示,让学生领悟作品的艺术特点,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对这些艺术珍品的认同感,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也更能够激发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万佛殿

双林寺以彩塑著称,镇国寺则以古建筑闻名。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时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万佛殿的建筑结构设计非常巧妙,用料十分科学合理,是建筑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同时,万佛殿中八尊彩塑佛像,是我国寺庙中现今仅存的五代作品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设计方案一 问题探究讨论

问题提出: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如何体现出以儒家思想为主、“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的?

具体要求:安排学生自行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尝试讨论解决上述问题,然后选代表分别阐释各自的观点,最后教师加以总结。

主要观点: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代表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的思想。

发展延伸: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古建筑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该建筑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设计方案二 师生共同参与

内容选择:在介绍四合院的结构时,让学生参与绘出四合院结构简图,然后在介绍完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平遥四合院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与自己的作品对比。

具体安排:首先让学生准备好铅笔和白纸,在教师介绍四合院结构时,学生同时根据自己对老师介绍的理解勾画出心中四合院的简图,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请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幅最好的作品公开展示。最后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平遥四合院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看。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活动将学生认为通常是呆板的历史生动化,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并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2.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一 关于本课导入

本课导入可以用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的一段话作为引言:

“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在山西最红火的年代,财富的中心并不在省会太原,而是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又以平遥为最;平遥人也因最善经商、理财和最会办金融事业,而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是这样说平遥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紧随课文的介绍到平遥去进行一趟短暂的旅行吧!

教学案例二 关于平遥四合院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师提问:平遥四合院布局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的?(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平遥四合院的正房一般为三间或者五间的拱券式砖结构窑洞,具有冬暖夏凉、防火防盗的特点,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厢房和侧房一般是木结构的砖瓦房,供儿孙辈居住。这样的布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

教师提问:从平遥四合院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文化中有许多的精华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加以认真地吸收。请同学们思考你认为有哪些传统思想是我们今天所特别需要强调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尊老爱幼、扶危济困、互相帮助、见义勇为、善良诚信、勤俭节约等。

数的概念的发展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数的概念的发展》,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数的概念的发展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概念发展的过程和动力;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首先简明扼要地对已经学过的数集因生产与科学发展的需要而逐步扩充的过程作了概括;然后说明,数集的每一次扩充,对数学学科本身来说,也解决了原有数集中某种运算不是永远可以实施的矛盾,使得某些代数方程在新的数集中能够有解。从而引出虚数单位i及其性质,接着,将数的范围扩充到复数,并指出复数后来由于在科学技术中得到应用而进一步发展。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
②从解方程的需要推进数的发展
负数分数无理数虚数
(2)重点、难点分析
(一)熟悉数的概念的发展的动力
从正整数扩充到整数,从整数扩充到有理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数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
①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由于计数的需要产生了自然数;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产生了整数;由于测量的需要产生了有理数;由于表示量与量的比值(如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与边长的比值)的需要产生了无理数(既无限不循环小数)。
②解方程的需要。
为了使方程有解,就引进了负数;为了使方程有解,就要引进分数;为了使方程有解,就要引进无理数。
引进无理数后,我们已经能使方程永远有解,但是,这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当时,方程在实数范围内无解。为了使方程()有解,就必须把实数概念进一步扩大,这就必须引进新的数。
(二)注重数的概念在扩大时要遵循的原则
第一,要能解决实际问题中或数学内部的矛盾。现在要解决的就是在实数集中,方程无解这一矛盾。
第二,要尽量地保留原有数集(现在是实数集)的性质,非凡是它的运算性质。
(三)正确确熟悉数集之间的关系
①有理数就是一切形如的数,其中,所以有理数集实际就是分数集.
②“循环节不为0的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③{有理数}={分数}={循环小数},{实数}={小数}.
④自然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复数集C之间有如下的包含关系:
2.教法建议
(1)注重知识的连续性:数的发展过程是漫长的,每一次发展都来自于生产、生活和计算等需要,所以在教学时要注重使学生熟悉到数的发展的两个动力.
(2)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由于本节课要了解扩充实数集的必要性,所以,教师可以多向学生介绍一些数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科学史,课堂学习的气氛可以营造成一种师生共同研究、共同交流的气氛。
数的概念的发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数是在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了解虚数产生历史过程;
2.理解并把握虚数单位的定义及性质;
3.把握复数的定义及复数的分类.
教学重点
虚数单位的定义、性质及复数的分类.
教学难点
虚数单位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原始社会,由于计数的需要产生了自然数的概念,随着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记数的符号,进而建立了自然数的概念。自然数的全体构成自然数集.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正负数以及表示没有的零,这样将数集扩充到有理数集
有些量与量之间的比值,如用正方形的边长去度量它的对角线所得的结果,无法用有理数表示,为解决这种矛盾,人们又引进了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合并在一起,构成实数集.
数的概念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也推动着数的概念的发展,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时刻离不开的科学语言和工具.
二、新课教学
(一)虚数的产生
我们知道,在实数范围内,解方程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把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才能解决.对于复数(a、b都是实数)来说,当时,就是实数;当时叫虚数,当时,叫做纯虚数.可是,历史上引进虚数,把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可不是件轻易的事,那么,历史上是如何引进虚数的呢?
16世纪意大利米兰学者卡当(1501—1576)在1545年发表的《重要的艺术》一书中,公布了三次方程的一般解法,被后人称之为“卡当公式”.他是第一个把负数的平方根写到公式中的数学家,并且在讨论是否可能把10分成两部分,使它们的乘积等于40时,他把答案写成,尽管他认为和这两个表示式是没有意义的、想象的、虚无飘渺的,但他还是把10分成了两部分,并使它们的乘积等于40.给出“虚数”这一名称的是法国数学家笛卡尔(1596—1650),他在《几何学》(1637年发表)中使“虚的数’‘与“实的数”相对应,从此,虚数才流传开来.
数系中发现一颗新星——虚数,于是引起了数学界的一片困惑,很多大数学家都不承认虚数.德国数学家菜不尼茨(1664—1716)在1702年说:“虚数是神灵遁迹的精微而奇异的隐避所,它大概是存在和虚妄两界中的两栖物”.瑞士数学大师欧拉(1707—1783)说:“一切形如,习的数学式子都是不可能有的,想象的数,因为它们所表示的是负数的平方根.对于这类数,我们只能断言,它们既不是什么都不是,也不比什么都不是多些什么,更不比什么都不是少些什么,它们纯属虚幻.”然而,真理性的东西一定可以经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最终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法国数学家达兰贝尔(.1717—1783)在1747年指出,假如按照多项式的四则运算规则对虚数进行运算,那么它的结果总是的形式(a、b都是实数)(说明:现行教科书中没有使用记号而使用).法国数学家棣莫佛(1667—1754)在1730年发现公式了,这就是闻名的探莫佛定理.欧拉在1748年发现了有名的关系式,并且是他在《微分公式》(1777年)一文中第一次用i来表示1的平方根,首创了用符号i作为虚数的单位.“虚数”实际上不是想象出来的,而它是确实存在的.挪威的测量学家未塞尔(1745—1818)在1779年试图给于这种虚数以直观的几何解释,并首先发表其作法,然而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
德国数学家高斯(1777—1855)在1806年公布了虚数的图象表示法,即所有实数能用一条数轴表示,同样,虚数也能用一个平面上的点来表示.在直角坐标系中,横轴上取对应实数a的点A,纵轴上取对应实数b的点B,并过这两点引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它们的交点C就表示复数.象这样,由各点都对应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后来又称“高斯平面”.高斯在1831年,用实数组(a,b)代表复数,并建立了复数的某些运算,使得复数的某些运算也象实数一样地“代数化”.他又在1832年第一次提出了“复数”这个名词,还将表示平面上同一点的两种不同方法——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加以综合.统一于表示同一复数的代数式和三角式两种形式中,并把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对应,扩展为平面上的点与复数—一对应.高斯不仅把复数看作平面上的点,而且还看作是一种向量,并利用复数与向量之间—一对应的关系,阐述了复数的几何加法与乘法.至此,复数理论才比较完整和系统地建立起来了.
经过许多数学家长期不懈的努力,深刻探讨并发展了复数理论,才使得在数学领域游荡了200年的幽灵——虚数揭去了神秘的面纱,显现出它的本来面目,原来虚数不虚呵.虚数成为了数系大家庭中一员,从而实数集才扩充到了复数集.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复数理论已越来越显出它的重要性,它不但对于数学本身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为证实机翼上升力的基本定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在解决堤坝渗水的问题中显示了它的威力,也为建立巨大水电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虚数单位
1.规定i叫虚数单位,并规定:
(1)
(2)实数与它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的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2.形如()的数叫复数,常用一个字母z表示,即()
注:(1)()叫复数的代数形式;
(2)以后说复数都有;
(3)a叫复数()的实部记作;b叫复数()的虚部,用表示;
(4)全体复数的所成的集合叫复数集用C表示.
例1.指出下列复数的实部、虚部:
(1(2)(4)(5)
(6)(7)(8)10
3.复数()当时z是实数,当时,z是虚数.
例2.()取什么值时,复数是()
(1)实数(2)纯虚数(3)零
解:∵,∴,
(1)z为实数,则解得:或
(2)z为实数,则解得:
(3)z为零,则解得:2339

物质的量的浓度


教学设计示例二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

板书:1.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如果取固体?如果是液体呢?

板书:2.称量

提问: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

设问:如果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称量其固体?

讲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让学生观察容量瓶,注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部分。

板书:3.溶解

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行吗?

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板书:4.转移

讲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免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

板书:5.洗涤

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板书:6.定容

演示: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据刻度线2~3cm时停止。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提问:若水加多了,超过了刻度线,如何处理?定容后的溶液各处的浓度一样吗?

板书:7.摇匀

演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数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提问:此时溶液的液面不再与刻度线相切,如何处理?需要再加入蒸馏水吗?

不能再加入蒸馏水,因为定容时体积一定,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因为少量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

讲述: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因此应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名称和浓度。

板书:8.装瓶贴签

演示: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进行误差分析。

微机演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课堂练习:

1.用98%的浓硫酸(=1.84g/cm3)配制250mL10mol/L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_____mL浓硫酸,把_______缓缓注入到__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__不断搅拌,待溶液_______后,将溶液沿着玻璃棒移入_________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_________和_______2~3次,将洗涤液移入_____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线_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于刻度线相切,最后盖好瓶塞_________,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_________中并贴好标签。

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对所配得溶液无影响的是(写序号);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

(1)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

(2)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

(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线便停止加水;

(4)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5)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6)将容量瓶中液面将达到刻度线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

答:(4)(5);(3)(6);(1)(2)

作业:复习溶液的配制方法。

板书设计:

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计算

2.称量

3.溶解

4.转移

5.洗涤

6.定容

7.摇匀

8.装瓶贴签

教学设计示例三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课时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学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加水稀释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示范-实践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有哪几个步骤?

引入:我们掌握、理解了概念,我们学会了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今天主要学习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要求同学们特别注意解题的规范。

板书: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1.计算依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关系图。

投影:例1:将23.4gNaCl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讨论: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

先求n(NaCl),再求c(NaCl)。

板书:解题步骤(略)

练习:配制500mL0.1mol/LNaOH溶液,NaOH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2g。

引入:讨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回顾对比两个概念时的表格

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

用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浓度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表达式

特点

溶液的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同。

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实例

某溶液的浓度为10%,指在100g溶液中,含有溶质10g。

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指在1L溶液中,含有溶质10mol。

换算关系

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部分。

讲述: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首先计算出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并换算成相应的物质的量,然后将溶液的质量换算成体积,最后再计算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注意计算时密度的单位是g/mL或g/cm3,而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

板书:(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例:已知75mL2mol/L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解题思路。(注意引导应用概念解题)

(1)已知溶液的质量。

(2)只需求出溶质的质量

m(NaOH)=n(NaOH)·M(NaOH)

=c(NaOH)·V(NaOH)·M(NaOH)

(3)再计算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

练习: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了336体积的HCl气体,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盐酸,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提示:假设水的体积是1L,HCl气体的体积是336L。参考答案为11.3mol/L。

引入:实验室的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是18.4mol/L,可实际上做实验时需要稀硫酸,那么如何得到稀硫酸呢?

板书:(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讨论稀释浓溶液时,溶质的物质的量是否发生变化?

因为c(浓)V(浓)=c(稀)V(稀),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板书:c(浓)V(浓)=c(稀)V(稀)

投影:例:配制250mL1mol/LHCl溶液,需要12mol/L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讨论:由学生分析、解题。

检测练习:某温度下22%NaNO3溶液150mL,加水100g稀释后浓度变为14%,求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3.0mol/L。

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作业:教材P61-P62

板书设计:

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1.计算依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2.计算类型

(1)有关概念的计算

cB=nB=m/M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c(浓)V(浓)=c(稀)V(稀)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2349.html

更多
上一篇:帝尧凿井 下一篇:雄伟的金字塔群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