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14课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教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14课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四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
第14课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教案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列宁创建布尔什维克的主要过程及其在流亡国外期间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取
得丰硕理论成果的史实。了解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要活动和理论贡献。探讨
列宁结合本国国情探索俄国革命道路的创新精神及其革命品质。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和收集有关列宁创建布尔什维克,捍卫、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领导俄国十月革
命胜利等方面的基本史实,观看相关的历史题材影片,或运用多媒体手段重组历史资料,
使学生在再现历史情景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提高对历史人物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列宁不屈不挠、矢志革命的勇气,以及他结合本国实际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
神,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定求真、
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列宁为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活动
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课时

(导入新课)投影:2008年4月22日是列宁诞辰一百三十八周年纪念日,俄罗斯
*******等组织及当地居民向红场列宁墓敬献鲜花。当天,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萨
马拉、车里雅宾斯克、罗斯托夫等地的民众也分别举行了纪念活动。《莫斯科共青团员
报》当天的民调显示,大部分俄罗斯民众仍对列宁持正面看法。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哈
里东诺夫说:“对于我来说,列宁的名字就是诚实、廉洁、勤奋和保护弱者的代名词,
他所缔造的苏联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投影:苏俄领导人身材对比,列宁比普京矮14毫米
在地位、作用、影响等方面都非常高大的列宁,在身材上却是苏联和俄罗斯著名领导人
中最矮的一个,比前总统普京还矮14毫米。
正是这位身材“最矮”的领袖,领导俄国革命改变了俄国和世界历史的面貌,开辟了一个
崭新的时代……
感受列宁:列宁9岁时的全家合影(右坐者为列宁)。1919年,列宁与妻子克鲁普斯卡
娅在苏维埃宫。1922,莫斯科郊外戈尔克村,列宁夫妇在天文望远镜旁。列宁与斯大林。
列宁墓坐落在红场西侧,在克里姆林宫墙正中的前面,1924年1月27日建成。墓前刻
有“列宁”字样的碑石净重60吨,墓顶是平台,平台两翼是可容纳万人的观礼台。沿黑
色大理石台阶而下,可进入陵墓中心的悼念大厅,列宁安详地躺在铺有红色党旗和国旗
的水晶棺内。
一、从大学生到革命家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列宁成长的历程。
(学生活动)
1、家庭出身:1870年 进步的知识分子家庭哥哥是激进的民主革命者天性活泼、
好动、爱学习坚毅的性格、强烈的责任感、体谅他人的优秀品质
2、投身革命事业,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
(1)1887年,哥哥被处死→探索不同的斗争道路
(2)1887年,喀山大学法律系学生,结识有革命思想的学生因参加反对沙皇的大会
被开除和流放
(3)1888年,开始阅读马列著作,成为喀山马克思主义小组的积极分子;
(4)在萨马拉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1889年建立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将《共
产党宣言》译成俄文。
二、布尔什维克党的缔造者
(提出问题)简述布尔什维克党建立的条件、建立、意义及其主要活动。
(学生活动)
1、诞生的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19世纪70年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需要政党领

(2)思想基础:19世纪80年代后,俄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组织基础:出现一批马克
思主义小组
(3)伟人的主观努力:A.1893年,在彼得堡指导、教育和组织工人阶级同专制制度进
行;成立中心领导小组;B.1895年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地位:是
俄国革命政党的萌芽,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C.1900年,
创办《火星报》作用:团结了更多的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了一批工人运动的领袖,
唤醒了更多的民众,是俄国工人阶级的喉舌,为在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思
想上和组织上做准备。
2、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1)地点:开幕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个陈旧仓库,后转移到英国伦敦的一个俱乐

(2)任务:建立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3)内容:通过了国际共运史上第一个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
(4)意义:标志着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5)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建党组织原则存在分歧列宁对孟什维克的批判
(6)使布尔什维克党成为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1912年在党的六大上,将孟什维克
驱逐出党,布尔什维克成为一个独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3、列宁主义的早期思想:
1、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
2、与农民结盟,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3、革命胜利的手段是武装起义;
4、胜利后建立工农民主专政(苏维埃),并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三、列宁在十月
(学生活动)十月革命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十月革命的过程、性质和意义
如何?
(提出问题)
1、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
(1)俄国参加一战,导致国内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社会矛盾激化;(社会矛
盾孕育了这场革命。)
(2)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战争,顺应了民心;
(3)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资产阶级建立了临时政府;
(4)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帝国主义战争,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俄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继续激化。
(革命的条件日渐成熟)
2、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1)号召者:二月革命前号召俄国人民“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
(2)组织策划者:二月革命后,发表《四月提纲》,号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9
月,发出夺取政权的号召,制定武装起义的具体计划;
(3)指挥者: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亲自指挥起义;起义胜利后,成
立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任主席。
3、十月革命的意义: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十月革命取得的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1)性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国内: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
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世界: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
道路
(4)人类历史: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5)对马克思主义:是对马义理论的实践、完善与发展
四、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提出问题)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内容、作用及历史意义如何?
(学生活动)
1、实施背景:1921年春天,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战争的破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
2、主要内容
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固定的粮食税(实物税)
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实行租让制、租赁制,恢复私人小企业,进行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商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允许自由贸易和商品交换,多种经济成分共存
分配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按劳分配
3、作用及历史意义:
(1)实质:是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的长期政策,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来
稳定发展社会主义或国家资本主义。
(2)作用:①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使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对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索,打到了一条
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
系,在生产力发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③对以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五、列宁的政治遗嘱
1、撰写的理论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等
作用:创造性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2、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
革命思想:十月革命的特殊性
建设思想:
(1)经济文化建设(2)国家党政机关改革(3)民族问题
作用:不仅对苏联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
义。
3、列宁的逝世
1924年1月,因脑溢血逝世
4、对列宁的评价
1)伟大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俄国实际,创立列宁主义;
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①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
历史新纪元;②巩固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毕生努力;③为世界人民指明
新方向。
列宁的贡献:
①一个政党: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
②一个国家:领导十月革命,创立社会主义俄国
③一个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
④一大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发展道路
1、评价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革命方面:列宁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创建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
党,制定了革命路线;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新生政权。
建设方面: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党和苏维埃政权及时调整政策,把工作重心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正确途径,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进一步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


[解析与探究]
1、俄国并不具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两个条件,但十月革命仍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那为什么还说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呢?
提示:列宁没有机械地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而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与俄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所以十月革命
的胜利仍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
2、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态度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提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
的;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或建设的胜
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自我测评]
1、评价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提示:1、革命方面:列宁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创建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
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路线;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
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新生政权。2、建设方面: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党和苏维埃政权及时调整政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进一步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
2、有人说新经济政策是列宁除了十月革命以外最大的历史贡献,请评价新经济政策对苏维埃俄国、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意义。
提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根据俄国社会生产力善对社会生产关系所做的一次正确调整和为向社会主义过渡面探索出的一条正确的途径,它对于缓和社会危机、巩固工农联盟,恢复国民经济起了重大作用。它还表明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对于今天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3、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晚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列宁的思想在不断改变,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了列宁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所具备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同时也说明了社会主义运动是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授课前,依照惯例,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准备课件,上台演示。高二制作的课件,不拘泥于课本内容,条理清晰,形象生动,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可见学生当中确实不乏人才,应该多创造机会让人才脱颖而出。

相关阅读

高二历史教案: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列宁创建布尔什维克的主要过程及其在流亡国外期间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取得丰硕理论成果的史实。了解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要活动和理论贡献。探讨列宁结合本国国情探索俄国革命道路的创新精神及其革命品质。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和收集有关列宁创建布尔什维克,捍卫、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等方面的基本史实,观看相关的历史题材影片,或运用多媒体手段重组历史资料,使学生在再现历史情景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提高对历史人物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列宁不屈不挠、矢志革命的勇气,以及他结合本国实际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271873

第4课战后社会主义国家


第4课战后社会主义国家

一、战后社会主义国家1、战后初期的苏联(1)建设成就:实行“四五计划”:

项目

基本概况

实施

背景

①二战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②西方断言:苏联“将从世界大国的名单中被勾销”;

时间

1946年—1950年;

突出

成就

经济

方面

①取得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1950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940年的73%,农业总产值接近战前;

国防方面

①1946年,苏联建成了原子能反应堆;②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2)存在问题: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著;②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③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④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批判,给科学文化发展造成巨大损害;2、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人民政权建立:

项目

基本概况

条件

①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②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把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斗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③苏联的帮助;

建立

模式

①主要依靠本国反法西斯力量,苏军起配合作用;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②本国反法西斯力量推翻反动政权,转向盟国,苏军协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③本国反法西斯力量较弱,主要靠苏军“铁犁”;波兰,捷克,匈牙利;④苏联占领区建立人民政权;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实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专政;

主要

国家

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胜利的

原因

①法西斯国家在二战中失败;②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根源)③苏联强有力的援助;(2)人民政权巩固:苏联体制在东欧的确立;

项目

基本概况

原因①只有苏联有社会主义建设经验;②除捷克斯洛伐克和民主德国,大多数国家工业落后,封建残余严重;③苏联的强制推行;(主要原因)时间1948年至1953年,苏联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东欧确立;影响积极性①促进了东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初步改变了东欧地区的落后面貌;消极性苏联体制束缚了各国的发展,为日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提示点拨:苏联在东欧强制推行斯大林体制:

项目

基本概况

原因

美苏战后冷战加剧,苏联加紧了对东欧的控制;

现①1947年,成立受苏联控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②苏联不再允许东欧各国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③1948年,把反对苏联控制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开除出情报局;④清洗东欧各国反对苏联模式的领导人;3、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1)蒙古人民共和国:①1946年初,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②1958年,蒙古人民革命党宣称:蒙古由“畜牧业国家转变为农业工业国”;③1959年,蒙古政府宣布:蒙古完成了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①朝鲜分区占领:苏联和美国以北纬38°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②大韩民国成立:1948年8月,朝鲜南部,以汉城为首都;③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1948年9月,朝鲜北部,以平壤为首都,金日成为首相;(3)越南民主共和国:

项目

基本概况

越南

独立

①1945年8月,印度支那共产党领导越南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②1945年9月,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胡志明任主席;

抗法

战争

背景

法国重新侵入,企图重建殖民统治;

战役

1954年,奠边府战役,越南打败法国;

《日内瓦

协议》

时间

1954年;

内容

恢复印度支那和平,以北纬17°为界,越南北方解放;(4)中华人民共和国:

项目

基本概况

成立

1949年10月1日;

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

①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②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枷锁;③中国人民开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④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世界意义

①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②极大地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③有力地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④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二、社会主义阵营1、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形成标志:新中国成立后,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很快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在各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2)形成关键:苏联的推动;(3)成员国家:核心:苏联;东欧:民主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以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亚洲: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4)形成作用:①巩固了社会主义成果,支持了民族解放斗争;②有利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世界和平;2、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1)解体之因:①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和大国强权政治②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2)解体过程:

第5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第5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一、苏联的改革和挫折1、苏共二十大(1)历史背景:①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政局一度动荡;②赫鲁晓夫的最高领导权确立,开始调整内外政策;(2)召开时间:1956年2月;(3)主要内容:①赫鲁晓夫作党中央的工作总结报告;②听取赫鲁晓夫作的揭露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4)历史影响:①破除了对斯大林的迷信,会后开展了对斯大林的批判活动;②促使会后苏联展开了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③给各国共产党造成不同程度的思想混乱,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巨大的困难;④对中国: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⑤帝国主义借此掀起反苏反共浪潮,一度造成东欧政局的动荡;2、赫鲁晓夫改革:

项目

基本概况

历史

背景

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②斯大林逝世后,革故鼎新,涤除时弊已成为时代潮流;

改革

内容

政治

领域

①开展批判斯大林和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活动;②进行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

经济

领域

①农业方面是经济改革的首发点,又是改革的重点;②工业方面下放权力,精简机构;

改革结果

农业生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状况,最终失败;

失败

原因

①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主观冒进;②具体做法上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改革原有体制;③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④行动目标不切实际:声称“20年内将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基本评价

积极

①破除了对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和迷信;②揭开了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根本缺陷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3、勃列日涅夫改革

项目

基本概况

历史

背景

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②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给苏联造成混乱局面;

改革内容

经济改革重点放在工业方面,特别是重工业;

改革

结果

①执政前期军备力量大增,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②执政后期,社会矛盾丛生,国家陷入困境;

失败原因

①个人专断作风滋长,政治生活僵化;②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活力衰退,对外扩张使国家陷入困境;③根本缺陷:未改变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点拨提示:苏联改革的特点是:坚持计划经济,在原有体制上的小修小补。二、东欧国家的变革1、变革背景(1)根本原因:照搬苏联体制,造成严重的消极恶果;①导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未能提高,抑制了生产力的发展;②追随苏联搞个人崇拜和阶级斗争扩大化,打击迫害要求改革、主张走独立自主的干部;(2)苏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党政,导致东欧各国社会矛盾重重;2、变革目的:摆脱苏联束缚和控制,走独立自主道路;3、各国概况(1)南斯拉夫改革:最早抛弃苏联模式,实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

项目

基本概况

背景

1948年,被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处境十分困难;(直接原因)

领导

铁托;

目的

摆脱苏联体制的束缚,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内容

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包括政治自治制度和经济自治制度;

①摆脱了苏联模式束缚,逐渐走了一条结合国情,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道路;②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获得发展;③带来许多严重问题;①削弱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②引发了分散主义、自由主义,使民族问题日益尖锐;(2)波兰改革

项目

基本概况

①僵化的苏联模式造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②苏共“二十大”的影响,造成波兰政局动荡;③人民对经济状况不满;④1956年,波兹南事件发生,成为改革的导火线;

领导

哥穆尔卡(出任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

措施

①实行中央计划和企业自治相结合的方针;②扩大企业自主权;

结果

未取得明显成效,60年代末出现了经济困难,长期无法摆脱困境;(3)匈牙利改革

项目

基本概况

背景

①人民强烈要求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一些知识分子组成“裴多菲俱乐部”;②人们要求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纠正匈苏关系中的不平等现象;③1956年,爆发了匈牙利事件;

领导

卡达尔;

措施

①1956年,实行新的经济政策;②实行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

1968年起;

内容

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础上,把国民经济按计划发展的中央管理与商品关系、市场积极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

结果

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段时间里,人民生活有较大提高;

点拨

在东欧各国的改革中匈牙利改革成就最突出;※综合总结: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

不同

波兹南事件

匈牙利事件

背景

①照搬苏联体制造成消极后果;②苏共“二十大”冲击,激化矛盾;人民对经济状况不满;工人要求增资减税;知识分子组成裴多菲俱乐部,要求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过程

①大规模流血冲突,有外国势力参与;②改组了党和政府,靠军队控制局面;国内外敌对势力挑动,波兰政府出兵平息,控制局势;国内外反动势力直接参与活动,靠苏联出兵协助才控制局势;

①造成大量人力、物力损失;②推动了社会改革;

性质

——————————人民内部矛盾;武装暴乱,敌我矛盾;(4)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布拉格之春”;

项目

基本概况

背景

60年代,经济严重困难,党内斗争激烈;

领导

1968年初,改革派杜布切克(出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

公布革新社会主义的《行动纳纲领》

政治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被誉为“布拉格之春”;

经济

贯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对外

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认识

①布拉格之春出现说明东欧国家要求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和控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谋求独立发展;②改革涉及内容最全面;

结果

苏联和东欧4国出兵占领捷克斯伐克;

时间

1968年8月,苏、保、民德、匈、波五国;

借口

捷共《行动纲领》背离社会主义道路;

后果

中断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

①社会主义改革复杂艰难,充满曲折;②苏联大国强权主义发展到武装干涉他国内政;※综合总结:(1)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启示:①只有改革,才能不断发展;②改革必须实事求是,切合本国国情;③改革必须在独立自主的情况下进行,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改进;(2)改革中国成功,苏东受挫原因分析:

最主要原因

最主要原因是各自的指导思想与路线不同;

具体

分析

①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③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基本路线;④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苏联

东欧

①没能完全摆脱苏联体制影响;②没能完全把握本国国情;③东欧没有完全摆脱苏联干涉控制;④苏联热衷于霸权主义,军备竞赛,干涉他国内政;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历史:4.3《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复习教案(旧人教版高二下)

一、战后初期的苏联

(1)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①从1946年起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

②1956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1946年的73%,农业总产值接近战前。

③国防工业方面,1946年建成原子反应堆,1949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2)存在的问题:

①体制上,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口益暴露。

②国家政治生活中,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

③思想文化上,在抵制西方思想渗透和反对资产阶级文化的斗争中,在文艺界和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批判运动。许多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批判,给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损害。

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背景和建立:

①二战改变了国际形势,使帝国主义力量遭到严重削弱。

②在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东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把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斗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

③在苏军的帮助下。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2)政权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专政。

(3)主要人民民主国家: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民主德国。

(4)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①1948—1953年.苏联模式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东欧建立。

②这种体制为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经济曾经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初步改变厂这一地区的落后面貌。

③随着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日趋暴露,为日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三、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

(1)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①1945年10月,蒙古举行全民投票;1946年初,中国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

②经过十多年的经济建设,到1958年,蒙古由一个畜牧业国家转变为农业工业国,1959年,完成了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

(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朝鲜半岛的分裂:①日本投降后,苏美以北纬38度线为界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②1948年8月,南部成立大韩民国;同年9月,北部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半岛从此处于分裂状态。

(3)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①1945年8月,越南人民进行了民族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9月,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②不久,法国重新侵入越南。1954年,越南人民取得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法国被迫签署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越南北方获得解放。

四、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1)新中国的诞生及世界历史意义:①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②其世界历史意义:a.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枷锁,开始逐步走L社会主义道路,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b,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极大地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及其作用:①苏联、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很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开展了广泛的合作。至此,苏联和东欧的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以及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蒙占等12国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②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对巩固社会主义成果,支持民族解放斗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世界和平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在国际舞台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③到60年代初,社会主义国家间原有的合作遭到破坏,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

五、苏联的改革和挫折

(1)赫鲁晓大的改革:

①背景:a.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苏联政局一度动荡,后来,赫鲁晓夫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地位稳定下来;b.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听取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会后开展了批判斯大林的活动。②改革内容:农业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工业方面采取了一些下放权力,精简管理机构的措施。③结果: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而失败。

(2)勃列日涅夫改革:①1964年开始的勃列日涅夫改革只是对苏联原有经济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实质性的突破。②工业方面,前期取得了某些成效,但仍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③执政期间,军备力量大为增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④后期,个人专断作风滋长,政治生活僵化,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国家陷入困境。

六、东欧的变革

(1)南斯拉夫:①1948年被开除出共产党情报局,处境十分困难。②摆脱了苏联模式,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国民经济获得较快发展。③自治体制削弱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出现分散主义和自由主义,民族问题也逐渐尖锐起来。

(2)波兰:①1956年发生波兹南事件。②哥穆尔卡改革,实行中央计划和企业自治相结合的方针,扩大企业自主权。③改革未取得明显成效,60年代末出现经济困难,长期无法摆脱困境。

(3)匈牙利:①苏共“二十大”后,人民强烈要求改革。②国内反共势力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发动武装暴乱,酿成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③卡达尔实行一些新的经济政策,从1968年起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4)捷克斯洛伐克:①60年代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党内斗争激烈。②1968年,杜布切克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捷共颁布《行动纲领》,捷进人“布拉格之春”的改革新时期。③8月,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改革中断。

七、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978年底,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2)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次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233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