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第1课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第1课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

第1课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平遥古城墙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古城的建筑布局。

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

问题探究。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增强爱国主义观念。

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和古民居建筑

平遥是晋商的发源地;独特的票号;四合院的基本结构。

晋商的发达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

发展经济过去是、今天是、将来依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用简单图示表示四合院的基本结构。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的精华值得我们加以吸收。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珍品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镇国寺的万佛殿为我国现存最早木构建筑。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特色。

提高对艺术品的鉴赏水平,学会欣赏不同类别的艺术作品。

展示并分析图片,从图片中理解彩塑的艺术特色。

“美”是不同时代人们的共同追求。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

难点

平遥古城建筑和古民居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本课主要从四个不同的侧面介绍了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明清城市古建筑的代表四合院;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在本课看似简单的从不同角度介绍平遥文化的背景,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种文化的内涵以及它所体现的价值所在,即作为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古城体现了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共存的关系,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从纯粹的感性认识中得到理性的升华。

第一目 “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

本目介绍了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古城墙的结构、古城的建筑布局三个问题。使我们从总体上对平遥古城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下面的进一步了解这座古城作了很好的铺垫。

(1)古城的历史沿革

从西周、北魏到明朝,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平遥古城的历史,重点把握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平遥古城是明朝扩建的结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补充有关平遥名称的来源:远古时候,平遥是尧的初封地,称为古陶;西周,平遥开始筑城墙;春秋时平遥属晋,称作中都;秦灭六国,始称平陶,属太原郡;北魏因太武帝名焘,焘、陶音近,为避名讳而改平陶为平遥。

(2)古城墙的结构

对古城墙外观的介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幻灯片提供清晰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老师还可以提醒学生从历史小说的描述或者是历史剧中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加强印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历史知识“用”起来。其中重点介绍古城墙的历史地位──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从而体现了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的一面。

(3)古城的建筑布局

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

这些到如今仍保存完好的建筑,犹如一座大型的历史博物馆,其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城市建筑、人居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二目 “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和古民居建筑”

明清之际,由于平遥商业的发达,为这块土地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在商业发达带来的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平遥古建筑兴建的高潮,四合院成为这一时期最典型的建筑样式。

(1)发达的平遥商业

平遥是当时中国十大商帮中最著名的晋商的主要发源地,其商业的繁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遥商人生意涉及地域范围广;二是平遥本地商业发达,为平遥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

(2)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

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就在此诞生,并一度成为全国金融业的中心。平遥作为16世纪以来的金融重镇,保存了大量原始而鲜活的金融史料和无数的文物遗珍,是研究中国近代金融文化的“活化石”。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日升昌”票号作为我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它的产生一方面说明其创始人雷履泰的卓越的经营才能,另一方面也见证了平遥商业的发达。

“日升昌”票号的建筑布局:既是当时平遥古城中商号店铺前店后宅的格局的典型体现;也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富丽堂皇,墙高宅深,重门坚固,具有“汇通天下”的气派。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由日升昌票号创立,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它为加快资金周转,促进商业贸易繁荣和近代工业兴起,以及方便政府和人民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古民居的基本结构

在介绍四合院的结构时,有简单构图能力的教师可以一边讲一边做简单的构图,也可以在介绍完后将事先构好的简图展示给学生看,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平遥古民居以建于清朝的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只有极少而珍贵的元代旧居。其建筑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的建筑模式,又有当地鲜明的特色。对于四合院的特点,需要讲清以下几点:一是文化内涵上反映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中国传统礼制观念;二是地上窑洞与四合院的完美结合;三是“目”字结构的平面布局与封闭内聚的院落空间;四是“外雄内秀”的整体形态。

第三目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珍品”

平遥是以“一城两寺”共同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两寺”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林寺和镇国寺。

(1)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双林寺

位于古城西南的双林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中有唐槐、宋碑、明钟均十分珍贵,但最令人惊叹的是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这些神形兼备的彩塑作品透过宗教的拘囿,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高超的艺术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双林寺当之无愧地成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

教师在介绍这些彩塑作品的特点时,可以从网上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幻灯片加以展示,让学生领悟作品的艺术特点,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对这些艺术珍品的认同感,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也更能够激发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万佛殿

双林寺以彩塑著称,镇国寺则以古建筑闻名。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时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万佛殿的建筑结构设计非常巧妙,用料十分科学合理,是建筑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同时,万佛殿中八尊彩塑佛像,是我国寺庙中现今仅存的五代作品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设计方案一 问题探究讨论

问题提出: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如何体现出以儒家思想为主、“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的?

具体要求:安排学生自行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尝试讨论解决上述问题,然后选代表分别阐释各自的观点,最后教师加以总结。

主要观点: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代表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的思想。

发展延伸: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古建筑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该建筑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设计方案二 师生共同参与

内容选择:在介绍四合院的结构时,让学生参与绘出四合院结构简图,然后在介绍完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平遥四合院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与自己的作品对比。

具体安排:首先让学生准备好铅笔和白纸,在教师介绍四合院结构时,学生同时根据自己对老师介绍的理解勾画出心中四合院的简图,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请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幅最好的作品公开展示。最后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平遥四合院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看。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活动将学生认为通常是呆板的历史生动化,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并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2.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一 关于本课导入

本课导入可以用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的一段话作为引言:

“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在山西最红火的年代,财富的中心并不在省会太原,而是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又以平遥为最;平遥人也因最善经商、理财和最会办金融事业,而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是这样说平遥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紧随课文的介绍到平遥去进行一趟短暂的旅行吧!

教学案例二 关于平遥四合院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师提问:平遥四合院布局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的?(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平遥四合院的正房一般为三间或者五间的拱券式砖结构窑洞,具有冬暖夏凉、防火防盗的特点,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厢房和侧房一般是木结构的砖瓦房,供儿孙辈居住。这样的布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

教师提问:从平遥四合院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文化中有许多的精华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加以认真地吸收。请同学们思考你认为有哪些传统思想是我们今天所特别需要强调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尊老爱幼、扶危济困、互相帮助、见义勇为、善良诚信、勤俭节约等。

扩展阅读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平遥古城墙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古城的建筑布局。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问题探究。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增强爱国主义观念。

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和古民居建筑平遥是晋商的发源地;独特的票号;四合院的基本结构。晋商的发达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发展经济过去是、今天是、将来依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用简单图示表示四合院的基本结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的精华值得我们加以吸收。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珍品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镇国寺的万佛殿为我国现存最早木构建筑。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特色。提高对艺术品的鉴赏水平,学会欣赏不同类别的艺术作品。展示并分析图片,从图片中理解彩塑的艺术特色。“美”是不同时代人们的共同追求。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

难点

平遥古城建筑和古民居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本课主要从四个不同的侧面介绍了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明清城市古建筑的代表四合院;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在本课看似简单的从不同角度介绍平遥文化的背景,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种文化的内涵以及它所体现的价值所在,即作为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古城体现了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共存的关系,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从纯粹的感性认识中得到理性的升华。

第一目 “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

本目介绍了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古城墙的结构、古城的建筑布局三个问题。使我们从总体上对平遥古城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下面的进一步了解这座古城作了很好的铺垫。

(1)古城的历史沿革

从西周、北魏到明朝,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平遥古城的历史,重点把握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平遥古城是明朝扩建的结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补充有关平遥名称的来源:远古时候,平遥是尧的初封地,称为古陶;西周,平遥开始筑城墙;春秋时平遥属晋,称作中都;秦灭六国,始称平陶,属太原郡;北魏因太武帝名焘,焘、陶音近,为避名讳而改平陶为平遥。

(2)古城墙的结构

对古城墙外观的介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幻灯片提供清晰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老师还可以提醒学生从历史小说的描述或者是历史剧中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加强印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历史知识“用”起来。其中重点介绍古城墙的历史地位──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从而体现了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的一面。

(3)古城的建筑布局

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

这些到如今仍保存完好的建筑,犹如一座大型的历史博物馆,其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城市建筑、人居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二目 “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和古民居建筑”

明清之际,由于平遥商业的发达,为这块土地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在商业发达带来的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平遥古建筑兴建的高潮,四合院成为这一时期最典型的建筑样式。

(1)发达的平遥商业

平遥是当时中国十大商帮中最著名的晋商的主要发源地,其商业的繁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遥商人生意涉及地域范围广;二是平遥本地商业发达,为平遥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

(2)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

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就在此诞生,并一度成为全国金融业的中心。平遥作为16世纪以来的金融重镇,保存了大量原始而鲜活的金融史料和无数的文物遗珍,是研究中国近代金融文化的“活化石”。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日升昌”票号作为我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它的产生一方面说明其创始人雷履泰的卓越的经营才能,另一方面也见证了平遥商业的发达。

“日升昌”票号的建筑布局:既是当时平遥古城中商号店铺前店后宅的格局的典型体现;也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富丽堂皇,墙高宅深,重门坚固,具有“汇通天下”的气派。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由日升昌票号创立,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它为加快资金周转,促进商业贸易繁荣和近代工业兴起,以及方便政府和人民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古民居的基本结构

在介绍四合院的结构时,有简单构图能力的教师可以一边讲一边做简单的构图,也可以在介绍完后将事先构好的简图展示给学生看,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平遥古民居以建于清朝的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只有极少而珍贵的元代旧居。其建筑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的建筑模式,又有当地鲜明的特色。对于四合院的特点,需要讲清以下几点:一是文化内涵上反映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中国传统礼制观念;二是地上窑洞与四合院的完美结合;三是“目”字结构的平面布局与封闭内聚的院落空间;四是“外雄内秀”的整体形态。

第三目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珍品”

平遥是以“一城两寺”共同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两寺”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林寺和镇国寺。

(1)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双林寺

位于古城西南的双林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中有唐槐、宋碑、明钟均十分珍贵,但最令人惊叹的是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这些神形兼备的彩塑作品透过宗教的拘囿,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高超的艺术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双林寺当之无愧地成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

教师在介绍这些彩塑作品的特点时,可以从网上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幻灯片加以展示,让学生领悟作品的艺术特点,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对这些艺术珍品的认同感,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也更能够激发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万佛殿

双林寺以彩塑著称,镇国寺则以古建筑闻名。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时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万佛殿的建筑结构设计非常巧妙,用料十分科学合理,是建筑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同时,万佛殿中八尊彩塑佛像,是我国寺庙中现今仅存的五代作品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设计方案一 问题探究讨论

问题提出: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如何体现出以儒家思想为主、“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的?

具体要求:安排学生自行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尝试讨论解决上述问题,然后选代表分别阐释各自的观点,最后教师加以总结。

主要观点: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代表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的思想。

发展延伸: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古建筑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该建筑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设计方案二 师生共同参与

内容选择:在介绍四合院的结构时,让学生参与绘出四合院结构简图,然后在介绍完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平遥四合院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与自己的作品对比。

具体安排:首先让学生准备好铅笔和白纸,在教师介绍四合院结构时,学生同时根据自己对老师介绍的理解勾画出心中四合院的简图,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请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幅最好的作品公开展示。最后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平遥四合院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看。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活动将学生认为通常是呆板的历史生动化,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并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2.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一 关于本课导入

本课导入可以用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的一段话作为引言:

“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在山西最红火的年代,财富的中心并不在省会太原,而是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又以平遥为最;平遥人也因最善经商、理财和最会办金融事业,而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是这样说平遥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紧随课文的介绍到平遥去进行一趟短暂的旅行吧!

教学案例二 关于平遥四合院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师提问:平遥四合院布局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的?(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平遥四合院的正房一般为三间或者五间的拱券式砖结构窑洞,具有冬暖夏凉、防火防盗的特点,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厢房和侧房一般是木结构的砖瓦房,供儿孙辈居住。这样的布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

教师提问:从平遥四合院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文化中有许多的精华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加以认真地吸收。请同学们思考你认为有哪些传统思想是我们今天所特别需要强调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尊老爱幼、扶危济困、互相帮助、见义勇为、善良诚信、勤俭节约等。

高二历史上册《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学案


高二历史上册《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学案

教学目标

识记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建筑布局和特色、"日升昌"创办和古民居建筑特色、双林寺和镇国寺的价值。

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

教学难点

平遥古城建筑和古民居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

本课导入可以用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的一段话作为引言:

"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在山西最红火的年代,财富的中心并不在省会太原,而是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又以平遥为最;平遥人也因最善经商、理财和最会办金融事业,而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是这样说平遥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紧随课文的介绍到平遥去进行一趟短暂的旅行吧!

第一目"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

(2)古城墙的结构

对古城墙外观的介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幻灯片提供清晰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老师还可以提醒学生从历史小说的描述或者是历史剧中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加强印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历史知识"用"起来。其中重点介绍古城墙的历史地位──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从而体现了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的一面。

(3)古城的建筑布局

问题提出: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如何体现出以儒家思想为主、"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的?

具体要求:安排学生自行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尝试讨论解决上述问题,然后选代表分别阐释各自的观点,最后教师加以总结。

主要观点: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代表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的思想。

明清之际,由于平遥商业的发达,为这块土地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在商业发达带来的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平遥古建筑兴建的高潮,四合院成为这一时期最典型的建筑样式。

(1)发达的平遥商业

平遥是当时中国十大商帮中最着名的晋商的主要发源地,其商业的繁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遥商人生意涉及地域范围广;二是平遥本地商业发达,为平遥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

(2)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

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就在此诞生,并一度成为全国金融业的中心。平遥作为16世纪以来的金融重镇,保存了大量原始而鲜活的金融史料和无数的文物遗珍,是研究中国近代金融文化的"活化石"。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日升昌"票号作为我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它的产生一方面说明其创始人雷履泰的卓越的经营才能,另一方面也见证了平遥商业的发达。

"日升昌"票号的建筑布局:既是当时平遥古城中商号店铺前店后宅的格局的典型体现;也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富丽堂皇,墙高宅深,重门坚固,具有"汇通天下"的气派。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由日升昌票号创立,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它为加快资金周转,促进商业贸易繁荣和近代工业兴起,以及方便政府和人民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古民居的基本结构

在介绍四合院的结构时,有简单构图能力的教师可以一边讲一边做简单的构图,也可以在介绍完后将事先构好的简图展示给学生看,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平遥古民居以建于清朝的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只有极少而珍贵的元代旧居。其建筑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的建筑模式,又有当地鲜明的特色。

对于四合院的特点,教师提问:平遥四合院布局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的?(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平遥四合院的正房一般为三间或者五间的拱券式砖结构窑洞,具有冬暖夏凉、防火防盗的特点,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厢房和侧房一般是木结构的砖瓦房,供儿孙辈居住。这样的布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

教师提问:从平遥四合院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文化中有许多的精华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加以认真地吸收。请同学们思考你认为有哪些传统思想是我们今天所特别需要强调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尊老爱幼、扶危济困、互相帮助、见义勇为、善良诚信、勤俭节约等。

第三目"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珍品"

平遥是以"一城两寺"共同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两寺"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林寺和镇国寺(1)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双林寺

位于古城西南的双林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中有唐槐、宋碑、明钟均十分珍贵,但最令人惊叹的是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这些神形兼备的彩塑作品透过宗教的拘囿,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高超的艺术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双林寺当之无愧地成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

教师在介绍这些彩塑作品的特点时,可以从网上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幻灯片加以展示,让学生领悟作品的艺术特点,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对这些艺术珍品的认同感,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也更能够激发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万佛殿

双林寺以彩塑着称,镇国寺则以古建筑闻名。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时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万佛殿的建筑结构设计非常巧妙,用料十分科学合理,是建筑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第四单元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4.2外力作用教案


第四单元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4.2外力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各种地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景观图的能力和动手做实验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的演化的,培养学生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3.使学生理解地表形态对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变化所起的极大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人类必须根据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环境,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
1.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点。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投影片、岩石标本、实验器具。
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内力作用,它使得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不平,就好像是一个雕塑作品的“粗毛坯”,要完成这座雕塑还需要用刻刀精心雕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这把细致的刻刀—外力作用。
第六节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外力作用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多种表现形式,下面我们就逐一来学习。
老师手里拿的这块岩石叫花岗岩,这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岩石之一,人类经常用它作为建筑材料,要使用它铺路几十吨重的坦克都压不坏。
同学们看,我把这块花岗岩很容易就碾碎了,是不是老师成了一个大力士呢?
肯定不是因为老师的力气大,那是什么原因使坚硬的花岗岩变得如此松软了呢?请同学们联系你们学过的物理、化学、生物知识想一想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原因使花岗岩变得松软了?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温度的变化,水的溶解,氧气的氧化,生物的活动等都能使岩石遭到破坏。我们就把这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一、风化作用
(花岗岩的风化情况图)这幅投影片所显示的就是在野外的花岗岩景象。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岩石都圆乎乎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
同学们想一想,一块四四方方的砖头,最容易被破坏的是砖头的角,其次是棱,没有了棱角,砖头就会变得圆乎乎了。在自然界中也是这样,所以这幅投影片所显示的是受到风化后的花岗岩景象。
风化作用的风化产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为外力作用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条件。外力作用还能做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在一个大托盘内盛一些沙子,学生将沙子堆成山的形状,将托盘放到水龙头下,用细小的水流冲刷,观察水对沙子的作用。
同学们观察到水对沙子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水把沙子冲了下来,还把它带到了山下,最后在托盘的另一端,水和沙子都停了下来。这就是外力作用的另外三个表现形式: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
二、侵蚀作用
正像同学们刚才所观察到的,流水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就叫做侵蚀作用,
当然这种作用不只来源于流水,风力、冰川、波浪也都有侵蚀作用。
风蚀蘑菇、石灰岩溶洞、海蚀、冰蚀等地貌景观片。
风对岩石侵蚀的结果:风可以吹扬起岩石的碎屑,并夹带碎屑磨蚀岩石,投影片所展现的景观为沙漠地区常见的风蚀蘑菇。冰川侵蚀的结果:高寒地区巨大的冰川,可以刨蚀流经的地面,形成冰斗、角峰和U形谷等地貌。海浪对岩石侵蚀的结果:海浪打击岩石,也会对海岸起破坏作用,这幅图就是海蚀地貌,矗立在海中的岩石称为海蚀柱。流水对岩石侵蚀的结果:这幅图不是常见的流水冲蚀而是水的溶蚀,这个地下的洞穴就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和冲刷石灰岩所形成的,从洞顶垂下的称为石钟乳,从洞底长出(沉积)的称为石笋,连在一起的称为石柱。
以上我们了解了侵蚀作用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地貌,现在再让我们回到刚才的小实验上来。流水把沙子侵蚀下来以后又怎么样了呢?把沙子带走了,这就是搬运作用。
三、搬运作用
流水搬运能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将水流略微调大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回答。
流水推动物体的力量和流速成正比,所以当水流变大后,水带走了更多、更大的沙粒。除了水以外,风也具有搬运作用,尤其在沙漠地区和海滨地区风力的搬运也很显著。
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为沉积作用。
四、沉积作用
请同学们观察托盘中被水冲下来的沙粒,其大小和位置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在自然界也是如此,可以看到砾石、沙、粉砂、粘土等颗粒大小不同的沉积物。
(河流下游三角洲示意图)这是一幅河流下游三角洲的示意图,你能用沉积作用的原理来解释它的形成过程吗?
学生讨论、回答。
河流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到达下游时由于流速降低,泥沙大量沉积,常常会形成宽广平坦的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在那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通常是良好的农业区。
流水的沉积作用给人类带来了肥沃的冲积平原,风力的沉积作用给人类又带来了什么呢?
在沙漠中有大量的沙丘,这些沙丘在风力作用下会成为流动沙丘,掩没农田和村庄,甚至是整个城市。人类正在探索控制沙漠扩展的方法。
沉积物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和改造,又会重新变成坚硬的岩石,这种作用叫做固结成岩作用。
五、固结成岩
以上就是外力作用的五种表现形式,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根据投影片讨论、总结。
风化为侵蚀提供了条件,风化侵蚀的产物又为搬运沉积提供了条件,固结成岩又是新一轮风化的条件。所以外力作用这几种表现形式是紧密相连的,又是互为条件的,正是在它们长期缓慢的作用下,才形成了今天的地表形态。
以上我们介绍的都是自然界对地表形态的作用,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六、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1.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大文明古国示意图)投影片上的四个圆形符号代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心的位置,对照世界地形图分析它们在地表形态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看图、分析、讨论、回答。
这些地方都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这些地表形态上的特征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相反,在地表崎岖的高寒地区或是极端干旱的沙漠中心至今仍是人迹罕见。这充分说明了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2.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
请同学们观察录像片中有哪些人类改变地表形态的活动,它们对地球环境产生了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
录像片中包括人类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等镜头,以及不合理的开发所带来的后果。
学生看录像后讨论、回答。
在世界人口日益增多,人类活动更加频繁的今天,人类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也必然加深,但我们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去办事,只有这样地球环境才会向着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向发展。

完成填充图册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第六节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一、风化作用
二、侵蚀作用
三、搬运作用
四、沉积作用
五、固结成岩作用
六、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1.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绚丽多彩的皖南古民居。

2、探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片、录像、文字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2、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3、突出三个结合: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思想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皖南古村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

2、学习和借鉴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明成果。

3、引导学生提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和措施。重视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特有功能,关注学生情感教育,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西递、宏村村落水系的特点;徽派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难点

西递、宏村是如何体现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完美结合的;徽派建筑所体现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多角度多层面地开拓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方式自主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师生互动,共同享受学习成果;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设计思路

立足课标,根据学情,整合教材,打破教材原有的结构体系,按照游览的时空顺序,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远眺、近看、纵观、透视四个角度,全面、具体、深入、细致地了解、欣赏、感受、品味西递、宏村。在每一个视角中,又分为了解、体验和探究、感悟两个层次。这样,纵横交错,经纬结合,形成系统的网状知识结构。

视角了解体验探究感悟

远眺从宏观上了解西递、宏村村落选址、布局的特点

概貌:“桃花源里人家”、“中国画里的乡村”

选址:依山傍水

布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天人合一

感悟世界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

近看感受徽派建筑艺术的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建之精

结构:粉墙青瓦马头墙

装饰:精湛三雕砖木石感悟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

纵观追溯皖南古村落形成的经济文化源头探究皖南古村落形成的经济基础、文化基础

透视细细品味皖南古民居的每一个细节,感受它深厚的文化内涵探讨文化与徽商之间的关系:贾而好儒

探讨文化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协调一致

感悟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展望结合现实,以史为鉴探讨文物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

Flash动画:西递、宏村精美图片6张循环滚动播放,配乐《流水行云》。

设计意图:“细微之处见功夫”,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包括课前等待时间和课件模版的设计。Flash动画紧扣课题“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创设清新典雅的美的意境,在上课之前,就让学生感觉到一股清新典雅之风扑面而来。

在课件模版的设计上,也注重细节,紧扣“清新典雅”,以白色为底,上下各有一条窄窄的遮幅,配以淡蓝色的皖南乡村山水画,模版的右下侧配以“世界文化遗产”图标。让“清新典雅”的美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过程之中,时时处处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营造清新典雅的课堂氛围。

(二)导入新课

 提起安徽,你首先想到的最有名的自然风光是什么呢?(黄山)

其实,黄山不仅以其雄奇峻美闻名天下,而且还以其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享誉四方。如果说黄山是大自然以其鬼斧神工恩赐人类的一份厚重礼物,那么黄山脚下黟县的西递、宏村则是徽州先民巧夺天工造福后人的无价之宝。2000年11月,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9月,西递、宏村又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全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两个普普通通的皖南古村落,为什么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呢?西递、宏村到底有什么迷人的魅力呢?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力求达到“凝神、起兴、点题、得法”的目的。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长白山→黄山→西递、宏村,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在上课伊始,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同时,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三)正课讲授,师生互动

1、远眺

首先,让我们远眺西递、宏村,从宏观上了解西递、宏村,了解它的选址、村落布局的特点。

幻灯片:西递、宏村图片

设问:西递、宏村都有一个美丽的别称,分别是什么?缘何而得名?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形成对西递、宏村的初步印象,教师补充图片,总结、深化,加深学生对西递、宏村概貌的印象。

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从空中俯瞰西递、宏村。

幻灯片:西递、宏村鸟瞰图

设问:通过俯瞰西递、宏村,你能看出西递、宏村的选址有什么特点吗?古代徽州人一般都选择什么样的地点建设村落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西递、宏村正是依山傍水,“山为骨架,水为血脉”。

设计意图:通过西递、宏村鸟瞰图,给学生以生动直观的印象,便于学生了解西递、宏村选址的特点。

过渡:水是建筑永恒的主题,徽州人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宏村的牛形人工水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的结合”,下面,我们就以此为例,仔细品味一下宏村的人工水系有什么特点?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哪些方面体现了“诗意”?

播放录像片断《宏村人工水系》(3′38″)

宏村人工水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的结合”。它的科学价值何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诗意?体现了古人怎样的指导思想?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古时候建设村落虽然不象现在这样有完整详尽的规划方案,但是,西递、宏村的选址和村落布局尤其是宏村的牛形人工水系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体现了古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人居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不可分割、密切相连的,两者之间完全可以协调一致,融合为一。

设计意图:“巧夺天工的人工水系”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学生仅靠阅读教材难以准确把握、理解,从《探索与发现——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十一):皖南古村落》中选取一段录像,使学生对宏村牛形人工水系的形成原因、历史沿革、设计思路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为学生理解“天人合一”的科学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方式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其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2、近看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远眺西递、宏村,一起从宏观上了解了西递、宏村选址和村落布局的特点,品味了它的科学价值,感受了西递、宏村整体的美,朦胧的美,但远眺有点象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失之真切、直观。下面让我们换一个视角,近看西递、宏村,一起感受徽派建筑艺术的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建之精。

展示徽派建筑艺术图片

设问:通过对刚才图片的欣赏,谁能说一说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是什么?它的色彩、它的形状与其它地区的建筑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是粉墙青瓦马头墙。粉墙青瓦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会产生一种宁静祥和的效果。马头墙又叫封火墙,顾名思义,主要是为了防止一户失火,殃及邻居。为了美观,起垫飞翘,完若昂首晴空的马头,所以又称马头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过渡:皖南古民居不但气势宏伟,结构巧妙,而且细部的雕刻也美不胜收。木雕、石雕、砖雕一起并称徽州“三雕”,“三雕”艺术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至今焕发着异彩。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录像欣赏一下。

播放录像片断《徽州“三雕”》(2′05″)

设计意图:“徽派建筑艺术的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建之精”因专业化、学术化色彩过浓,学生一时难以把握。因此,应根据课标要求,适当控制难度,淡化专业色彩,通过录像、图片等生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易于掌握。重在让学生欣赏、了解,为后面挖掘徽派建筑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奠定基础。

材料一:徽州的地理环境是“七山二水一分田”。

材料二:“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是明清时期徽州的一句俗语,指徽州男子十三四岁就得外出去当学徒做生意了。

材料三:“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材料四:据统计,自宋朝至清末,徽州籍进士累计近2000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类的佳话并不少见。自古以来,徽州名人辈出,素有“东南邹鲁”、“程朱阕里”的美誉。

请思考:

1、根据材料一,在封建社会,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那徽州人为什么还把经商作为主业呢?

2、根据材料二、三,你认为徽州人从事商业,是不是心甘情愿?那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实现人生梦想的途径是什么呢?

3、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徽州人读书、经商、做官三者之间的关系。

4、徽商和皖南古民居浓郁的文化色彩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小组讨论,代表回答。教师总结:先读书,后经商,边经商,边读书,使徽商比一般的商人有更高的知识水平和经营策略,因此“徽商”号称“儒商”。徽商常常资助家人、同乡读书、科考,营造了浓厚的读书的氛围。徽州人寒窗苦读,金榜题名,出仕为官,激励了更多的同乡、族人纷纷效仿。徽州人考取功名后知恩图报,庇护徽商,这样一来,官商结合,使徽商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顺。徽商虽然家财万贯但地位地下,未能金榜题名是他们心中永远的遗憾,他们对读书、做官念念不忘,对儒家文化倍加推崇,因此我们说徽州人“贾而好儒,贾儒结合”。

读书、经商、做官关系图人、自然、文化关系图(图略)

有人说,建筑是浓缩的历史和文化。的确如此,在建筑房屋的过程中,徽商很自然地把自己的理念把自己所推崇的儒家思想把自己的文化积累和生活情趣巧妙地渗透到建筑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为徽州建筑打上了深深的徽商的烙印、儒家思想的烙印。徽州建筑因而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协调一致,融合为一,浑然天成。

设计意图: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形象直观的示意图的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4、透视

过渡:下面,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西递、宏村,细细品味皖南古民居的每一个细节,感受它深厚的文化内涵。

透过楹联、木雕、天井、古匾看徽商,细细品味徽派建筑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

读书、经商、做官关系图人、自然、文化关系图(图略)

读书、经商、做官关系图人、自然、文化关系图(图略)

1、天井:

设问:在徽州民居中,整个屋顶的屋瓦以靠天井的一边最低,瓦沿的四周有类似水槽的设计,贴墙直通地面上的下水道,使水不至于流到别人家里。你知道这样的设计反映了徽商的一种什么观念吗?

2、木雕:

设问:是西递村大夫第的一副门扇木雕“梅花冰裂图”,主人在建造时煞费苦心,你能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寓意吗?

3、楹联:

设问:这是西递村瑞玉庭中的一副楹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快乐每从辛苦得”中的“快”字少了一点,而“辛”字又多了一横,“便宜多自吃亏来”中的“多”字少了一点,而“亏”字又多了一点。西递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村中不乏饱学之士,为什么会让这样一副写“错”字的楹联悬挂了百余年。其间,究竟有什么奥秘?

4、古匾:

设问:在西递村敬爱堂有个巨幅“孝”字古匾,独具匠心,是一幅融书、画于一体的艺术珍品。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孝”字古匾充分发挥了中国文字象形的特色,上部右半边酷似一仰面朝天拱手作揖的书生,左半边酷似一尖嘴猴腮的畜生,寓意是什么?

学生抢答,教师总结归纳:这些天井、木雕、楹联、古匾等等皖南古民居的建筑细节,集中地反映了徽州百姓为人的信条、治家的根本和精神的追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徽州的风俗民情和文化底蕴,极富历史价值,它们堪称世界罕见的珍贵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通过抢答赛的形式,看谁猜的准,看谁猜的快,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深化对徽派建筑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的感悟。

通过对图片、文字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自然景观让学生自行观赏,用心感受,而人文景观,往往是一种特定历史时期人类智慧的结晶。不经指点,则很难发现它的精华与奥秘。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当点拨。

(四)回顾总结

过渡:刚才我们按照游览的时空顺序,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多角度多层面地欣赏了西递、宏村。

下面,我们总结回顾一下,我们刚才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欣赏了西递、宏村?

远眺:从宏观上了解西递、宏村村落选址、布局的特点是(依山傍水),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科学指导思想。

近看:感受徽派建筑艺术的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建之精。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是(粉墙青瓦马头墙),徽州“三雕”是指(砖雕木雕石雕)。

纵观:探究皖南古村落的经济文化源头。西递、宏村大兴土木,基本形成目前的风貌主要在(明清)时期,主要的经费来源是(徽商经营所得)。

透视:细细品味皖南古民居的每一个细节,感受它深厚的文化内涵。

细细品味皖南古民居的每一个细节,体味徽商和徽文化之间的关系是(贾而好儒),文化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协调一致)。

设计意图:以填空题的形式回顾总结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印象,建构知识体系。

设问:2000年11月,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递、宏村为什么能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西递、宏村体现了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深厚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有人说,建筑是浓缩的历史和文化,是凝固的音乐。西递和宏村浓缩了徽商鼎盛时期的那段历史,凝结了徽州古老而优秀的文化,因此成为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绝唱。西递、宏村堪称一部“活着的历史”,有人说:要了解皇家生活,请到北京去;要体味民间生活,请到徽州来。

设计意图:本课的最终落脚点是突出本专题教学的宗旨:认识世界文化遗产。感悟皖南古村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由于前面的教学已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西递、宏村的价值。通过这一部分的设计,总结升华,画龙点睛。

 结束语:西递、宏村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我们应当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导下,严格遵循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原则,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如果能做到这些,我相信,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定能焕发出更加迷人的色彩!

设计意图:延伸拓展,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以史为鉴,引导学生提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和措施。重视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特有功能,关注学生情感教育,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结束。(配乐《春江花月夜》)

八、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课型的定位。既不能把它上成导游课,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也不能把它上成专业课,晦涩难懂,空洞乏味。应当紧扣四个视角(远眺、近看、纵观、透视)、两个层面(了解、体验和探究、感悟),纵横交错,经纬结合,形成系统的网状知识结构。深入浅出,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学生徜徉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感悟文化,陶冶人生。

由于本课涉及内容繁多,部分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处理过程中容易操之过急,使得讨论、学生分享交流、学生为主体活动的时间不够充分。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684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