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拉萨古城”,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1拉萨古城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拉萨古城的特点。

(3)利用课件等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拉萨古城的主要景点及西藏的风土人情。

 2.过程与方法

自读、点拨、拓展、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我们国家多样的文化特色,加深对祖国的认识,从而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拉萨古城的特点,有热爱祖国、和少数民族是一家的意识。

信息资料:师生共同收集关于西藏、拉萨的主要景点及风土人情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请大家听一首歌曲。(播放歌曲《回到拉萨》)听听歌里给我们介绍了一个什么地方?你们知道拉萨吗?说到拉萨,你会想到什么?(板书“拉萨”)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到拉萨——这个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板题)

2.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拉萨的资料,谈自己对拉萨的印象及向往,引入课文。

(以情引入,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急于读书的欲望。)

二、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求: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与文本之间进行直接的对话,才能让学生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2.组内交流。交流不懂之处,组内解决。筛选提出的问题,比一比看看谁的问题提得最大价值。过一会儿,在全班进行汇报。

3.全班交流,共享收获。教师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学生会提什么样的问题,归纳出两个最能体现中心的问题重点交流。

(全班交流的关键是体现在合作上,充分地让学生相互讨论、启发、帮助使学生个体的感受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中得到补充或矫正,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与他人共享,使学习灵活起来。)

三、课外拓展

1.除了以上文章介绍的拉萨,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老师设计了一段影片,请大家仔细阅读欣赏。

(引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快速读文的方法,浏览文章。)

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拉萨的主要景点、西藏的风土人情、文中讲到的民俗什物简介。

(课堂上增加学生阅读资料的时间,加大阅读量,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多样文化的情感。)

3.学生谈感受,并试着设计广告语,向全世界的人推荐拉萨古城。

(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给学生展示的空间。)

课外延伸(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1.小练笔: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练习写一处你熟悉的地方。

2.收集并整理资料,向朋友介绍其他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问题:

1.如何解决学生的学法问题是个关健,教师在课堂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

2.由于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藏族的风土人情,学生只在书上或者电视上片面地了解一些,怎样利用多媒体课件解决课文中提到的如:经幡、香香鸟、边贝墙、大昭寺、八廓街、桑烟......这些离现实生活较远的东西呢?X

3.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怎样能让学生在欣赏作者的语言精练、简洁的同时又产生了对西藏的向往之情?

精选阅读

五年级语文下册《拉萨古城》教学反思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拉萨古城》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语文下册《拉萨古城》教学反思

今天身体状况欠佳,感觉很疲惫,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情不够,没有预想中的效果好。在课堂中,让学生朗读的时间还是太少,我讲解的过多。

课前播放歌曲并出示歌词《天上的西藏》,学生的兴趣立马被调动,乃至在课后还要求再听一次这首歌。本课的词语很有地方特色,我结合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拉萨这一独特的民族风情,我让学生开火车朗读词语,并且齐读三次,学生在第一次朗读时就很准确快速,这些词语对学生没有难度,只是他们不知道词语所蕴含的内容。

随后提问:朗读课文,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并在句子中用圆圈圈出游览的景点。学生能找出游览景点,但是不知道哪些是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我开始告诉学生这是一篇游记,那么游记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呢,并且出示相关语句,但是学生还是一无所知。可见关于游记这一题材,学生掌握不佳。

当我出示三句关于游览景点的句子时,问他们这三句分别是什么作用?还是没有人知道“承上启下”的作用,或许是我这个问题问的太直接突兀,没有铺垫,或许应该在课中时问。

在教学第一段时,我出示了几幅短皱帘和经幡的图片,并且告诉学生关于经幡的知识,学生在随后的联系说话中就能很顺利地说出经幡的作用:把经幡插在青青的牧场,是为了____________。把经幡插在长长的公路,是为了____________。

在教学这篇课文,我主要想让学生知道游记的写作特色是“所见所闻+感想”,并且在选材时要注意选取有代表性的与众不同的东西来写。这些知识点还是以我的讲述为主,或许学生没有很深入地体会,还是应该结合实际,比如出示关于雁荡山的游记,让学生深入感知游记的特点。

在本堂课中,我播放了四段音乐,希望学生在音乐中更好地感知拉萨的独特,在最后一段音乐中,我让学生朗读由课文改编成的诗歌,学生在音乐中朗读积极性很高,读得很有激情,并且在后续播放拉萨的图片时,都被深深吸引了。

总体来说,本堂课还是依着课件来走,我感觉也较疲惫,喉咙不舒服,有很多地方还是有所欠缺,比如在教学“八廓街”时,学生的注意力相对之前也有所下降,对于“它是一道宗教的江,是一条生活的河”这一关键点,我出示了一个表格,但是刚开始只有一位学生举手表示能填出来,后来经过提醒才明白宗教与生活的联系,在拉萨,宗教与生活是“混在一起”的,出示这个表格后我本想让学生自主说出“混在一起”,但是无人应答,我还播放了藏戏唱腔与迪斯科乐曲,问学生“你听到这两种声音混合在一起时,有什么感受?”学生表示很难听,受不了。

对于本文在选材方面的“独特”,我感觉学生没有很深入理解,他们在课堂中只是知道了拉萨的独特风格,但对于游记这一题材特点在写作上的迁移运用,还是一知半解,还是应该要有实际的例子告诉学生才好。

五年级语文下册《拉萨古城》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拉萨古城》公开课教案

一、课前谈话

上课前和你聊件好玩的事。我有个朋友从未来过城西小学阶梯教室,她求助于我,我给了她一个法宝,她轻而易举就找到了准确的位置。你猜法宝是什么?(学生猜)就是它——平面图,他很清楚地标注地理位置,所以给人提供了很多方便。所以学会看平面图也很有必要哦。聊完了,开始上课吧!

二、组织教学

三、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走进祖国的西部,拉萨古城,去感受它的魅力。读课题《拉萨古城》

四、预习反馈

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拿出预习单,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A、读字音(选)以开小火车的方式。(预习很充分,都读正确了)

点红“经幡”和“宝幢”,这两种事物是拉萨这神佛之地很典型的事物。瞧这就是经幡,经幡上会写着很多经文,信奉佛教的人认为经幡飘动一次,就是诵经一次,经幡随风舞动就是不断地向神佛传达人们的愿望,祈求神佛的庇佑。这就是宝幢,他也是佛教里的装饰物,上面刻着经文,很像一根大柱子。

B、读了课文之后你觉得拉萨是一座()的城市?

C、这样()的拉萨,作者主要介绍了哪些地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在文中划出来。

指名反馈(1、2、3)

1、这三句话很清晰得告诉我们作者游览的顺序。分别是()、()、()。

2、再大声读读这三句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有发现特别的地方吗?

预设1、学生发现不了(我们一起来发现。瞧,先说映入眼帘的是藏族民居,再写坐落在古城中心的大昭寺在这些民居中鹤立鸡群,最后写环绕在大昭寺边的八廓街。现在你发现什么了?是啊,三个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将前后内容贯穿,一环扣一环,浑然一体。咦,我有一个提议,三句话很清晰地写出了景点的地理位置,不如我们给三处景点制作一份平面图,给初次来拉萨的人提供方便。

学生制作平面图

拿1份,这是()画的平面图,很清楚地标明三处地点,你们有不同意见吗?(理解捧托,老师修改,修改一下自己的平面图。)谁能够借助这份平面图,再来介绍这三处景点的地理位置。(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贴板书)。

我们不仅理解了三句话,同时学会了画平面图,还借助平面图来介绍清楚了三处景点的地理位置。对于这三个景点,你最想向别人介绍哪个景点?(指名多个学生说,聚焦八廓街)

五、聚焦八廓街,品特色,提炼学法

1、那我们一起去八廓街看看,自由读读第4自然段,找找描写八廓街特色的句子,划起来。

2、指名反馈(它是一道宗教的江,是一条生活的河。人们的诵经声……)

3、谁还能准确地读读这两句话?(2个)

4、听完,你觉得八廓街有什么特点。(他……)

5、一起来圈圈哪些地方洋溢着宗教的气息,哪里又是生活的味道。

6、指名反馈宗教气息(诵经声,桑烟香味,藏戏唱腔)一起来读读,走在这样一条宗教的街上,我们依稀可以听见——,闻见——,此时的你感觉——

7、哪儿有生活的味道?(讨价还价,……),也来读一读,走在这样一条生活的街上,你的感觉——

8、那把宗教和生活混在一起,又会有什么感受?师生合作朗读?此时的你觉得(矛盾又统一,和谐……)——这真是(齐读:佛教与尘世……)难怪作者说它是一道宗教的江,一条生活的河。

9、我们刚才所读的就是八廓街上最具特色的地方了。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学习的方法。先(划出关键句),再(圈出关键词),最后(谈自己的感受),用上这样的方法就能很好地体会景点的特色。

六、用方法自由学习藏族民居和大昭寺

温馨提示:1、默读划出相关的语句,想想自己的感受

2、和同桌互相练习介绍一下景点特色

A、指名反馈藏族民居略

B、大昭寺

大昭寺内最具特色的就是这些佛教饰物了,他们把大昭寺装点得圣洁,壮观。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句子)

3.短短的一句话,我们看到了,边出示图片,边引读:寺顶上耀眼的金顶……作者特别钟爱这些佛教饰物,给了每个装饰物一个特别生活的形容。再自由读读这些短语,看谁读得更活灵活现。(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5、拉萨有许许多多的寺庙,但大昭寺却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么多的装饰物把大昭寺装点得圣洁、壮观。果然值得好好浏览。

七、内化语言,宣传拉萨

这堂课,我们绘制了古城景点的平面图,还了解了三处景点的特色之处。正好西藏电视台要做一部宣传片《话说拉萨》他需要好多的宣传员,不如我们去试试吧。要求看起来也不难。(小组合作建议:1、四人小组合作介绍,一人介绍景点地理位置,其余三人各选一处景点,说清楚特色。2、介绍时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自信大方)

八、补充资料

拉萨这种佛教特色浓郁的城市,去旅游还会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东西,瞧老师发给你的资料就有提到。如果把今天课堂上做的都整合到一起,折一折,再配个漂亮的封面,就是一份很好的宣传拉萨的资料,回家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好好介绍一下拉萨古城吧!

分享:

《拉萨的天空》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拉萨的天空》”,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作者:冰之音符发表时间:2004-10-11阅读次数:1077
7、拉萨的天空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3、凭借具体会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会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那么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授新课

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那么蓝,那么美,你们一定想读读作者笔下的拉萨了。请打开书36页,自由大声的朗读二自然段。读完之后,找到自己最喜欢部分把它多读几遍。也可以把你感受最深的词语在书上做上记号。

2、如果你认为你已经读好了的同学,请你下读给你的同桌听,让他给你提提意见。

3、谁愿意把你喜欢的部分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指名说)

4、指导理解朗读第一句话。

A、我喜欢“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这个部分。

B、那你请读给我们大家听听。

C、你能把你喜欢这一句的感受说给我们大家听听吗?

D、如果说得出来(拉萨的天很蓝)(如果说不出来)不要紧,请你再把这句话读读好吗?

E、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站起来,用手摸摸天,你们能摸得到蓝天吗?(摸不到)好,请你们坐下来,你们看(出示图片)你们摸不到蓝天,课时为什么在拉萨的人们就好像伸手就能摸到蓝天呢?(指名说。如果还说不出来就可以问,同学们,你们看看我们这里的天空,和拉萨的天空有什么不同的吗?)(你真聪明真会想,请你坐下,拉萨的天空就像她说的那样蓝得让人感觉到用手就可以摸到)

同学们请你们再站起来,闭上你们的眼睛,你们现就在湛蓝的拉萨天空的下面,请你们把手伸出来摸摸,现在你们摸得到蓝天了吗?看谁最先摸到。

F、那么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句话读读。

G、有谁想来读给我们大家听的?

H、是啊,拉萨的天空真蓝啊,拉萨的天空蓝得真美呀,来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读。

5、指导理解、朗读第二句话。

A、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好像就浸泡在蓝色里面,让人感觉到它伸手就能摸到,那同学们你们还有喜欢其它部分的吗?

B、我喜欢“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这个部分。

C、那么也请你来读读。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D、是啊!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呢!真是太妙了。请你再读读

E、蓝天可以洗脸,你们觉得怎么样啊?(真是太奇妙了)还有谁想读读的?

F、你们感觉怎么样?(评)

G、你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好。那你能把你的感觉读读吗?

H、这句话多妙啊!我们一起来读读。

6、指导理解、朗读第三句话。

A、同学们,还有喜欢的部分愿意和我们大家分享的吗?

B、我喜欢“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这个部分。

C、那么请你也来读读。

D、听了你读,老师也想来读了。如果老师读得好,你们能给老师点掌声吗?(范读、边出示图片边做动作的读)

D、谢谢你们,那请你们也能像老师那样读,甚至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别着急,先自己在下面练习练习。

E、谁想来试试?(指名读)

F、你们听了有什么感想?(自由说,说得好的请他读,说得不好的也请他读读,然后再说)

G、那还有谁想试试的?

H、在白云的映衬下,湛蓝的天空多么纯净啊!在河畔草地的对照下,湛蓝的天空多么明洁啊!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

6、齐读第二自然段。

拉萨的天空真蓝啊,蓝得用手可以摸到,蓝得可以洗脸这么妙!蓝得无比的纯净,蓝得格外的明洁。那让我们把这纯净、明洁的蓝天的第二自然段一起读读吧!(配乐朗读)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真蓝,蓝得让人神往,它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吸引,久久不忍离开。同学们!你们的视线想离开吗?想吗?(不想)

2、那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读读呢?(久久不忍离开,瞧他多舍不得离开啊。)

3、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感觉读读第三自然段。

4、拉萨湛蓝的天空把你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了,你们是多么舍不得离开啊!

(三)精读第四自然段

1、同学们学到这儿,老师就想考考你们了。你们知道拉萨最有名的建筑是什么吗?

2、接下来我们就到布达拉宫去看看。

3、请你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A、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B、你真会读书,那你能把你知道的读读吗?通过读书她知道了,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你们还有帮她补充的吗?

C、你也很会读书,那你能把它完整的读读吗?

D、你们有什么感受吗?(评)

E、老师的感受很你们是一样的。通过他的读让老师看到了,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F、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这一句。

G、你们还知道了什么呢?(能说就指导读:边说边出示图片。你说得真好,正是因为在这湛蓝、纯净、明洁的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才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丽。这是多么美啊!请你带着你的感受把这句话读读好吗?)

H、你读得真好!老师仿佛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在湛蓝的蓝天下,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丽了。我们一起来读读。

I、如果说不出来就

a、请你们再读读这个自然段,告诉老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b、提出为什么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如果学生提不到这个问题,就有老师引导。同学们都没有什么问题了,不过郑老师可以有给问题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

c、指名说,并出示图片,朗读这一句。

边说边出示图片。你说得真好,正是因为在这湛蓝、纯净、明洁的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才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丽。这是多么美啊!请你带着你的感受把这句话读读好吗?

d、你读得真好!老师仿佛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在湛蓝的蓝天下,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丽了。我们一起来读读。

J、蓝天下,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多么雄伟、多么壮丽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三、指导背诵。

A、同学们!现在拉萨想请你们当中的同学当小导游,给游客介绍拉萨的天空,你们愿意去吗?愿意吗?

B、别着急,先请你们在下面练习一下等会再请你们来当小导游。

C、你们觉得这个小导游怎么样?

D、(评读)

E、那你们能比他当得更好吗?

F、(有时间再让他们练习)没有时间就直接请。

G、这么多同学都想当小导游啊,那好你们现在都是导游了,请你们一起为游客介绍,拉萨的天空吧!(出示图片配乐齐读)

四、小结

拉萨的天空


教学内容:《7拉萨的天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1、字词:“纯、晶、圣、忍、帘”的读音;“线、忍、窗、帘”的写法;“湛蓝、明洁”的意思。
2、重点句子/比较难懂的句子:
(1)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2)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3、段: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拉萨天空的蓝。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2、了解拉萨的大致情况。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课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资料。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分朗读,让学生自己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及时进行指导。
出示:
湛蓝纯净视线忍心蓝晶晶绝妙雄伟
依山而建圣地窗帘映衬透亮明洁对照
3、初读体会
我的十分钟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先读读课文,然后说说它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
交流: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湛蓝、透亮、高远……)
(5)是的,拉萨的天空是这样的,看一段录像。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忍:上面是“刃”,写好点的样子,摆好点的位置。
线:右半部的斜钩要有顶天立地之感,要写得舒展。
晶:是品字结构的字,借此可帮助学生复习这种字的结构。
四、作业设计
1、描红。
2、用“”选择加点字的读音。
河畔(pànbàn)蓝晶晶(jīngjīn)不忍(rěnlěn)
圣地(shènshèng)窗(chuānchuāng)帘(liánnián)
3、形近字组词:
纯()妙()建()线()
钝()抄()健()浅()
4、拓展阅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那么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一起去看看吧!
二、品读体会
1、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1)拉萨的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
(2)品读比喻句。
出示: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什么?你体会到什么?
(3)怎样读好这句话?
(4)小结: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令人神往的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仰望、去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2、自读二至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
(1)小组交流,并读一读。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全班交流品味,学生读句,谈体会。
A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
B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C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重点理解“纯净”、“明洁”的意思)
D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3、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美丽的、令人神往的、充满魅力……)
4、齐读第五自然段
准确、形象的比喻,点明了拉萨天空的美,表达了对拉萨的热爱。
理解“圣地的窗帘”。窗帘里面会有什么?
我的十分钟
1、齐读课文,让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再次走进拉萨,欣赏拉萨的蓝天。
2、模拟情境。
假如你是一名拉萨当地的导游,今天你要接待一批游客,请你着重带领大家欣赏拉萨的蓝天,并有机地介绍有关拉萨的其他内容。

板书设计
7、拉萨的天空
湛蓝纯净
圣地的窗帘
智慧瞬间:

《拉萨的天空》教后记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拉萨的天空》教后记》,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拉萨的天空》教后记

第七课《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但所描写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一开始,我就让孩子们看课题质疑。学生围绕着拉萨、天空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有不少是值得研究的,例如:为什么不写西藏的其他地方,而只写拉萨的天空呢?拉萨的天空为什么那么美呢,我们的天也很蓝,为什么不像拉萨的天那么透亮呢?从这些提问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思维直指美的核心所在。接着我和学生一起聊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查找资料,自己试着解决想了解的问题。在第一课时初读过后,我期待着第二天的语文课。

课文通过多种表达方式描绘了拉萨天空独特的“蓝”。第二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建构文本的意义。

一、情境中体验

拉萨对于学生来说,一切都显得陌生而遥远。它的天空蓝得如何独特,学生没有真切的感受。因此,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充分地向学生展示各种拉萨蓝天的图片,在低回的音乐背景下用自己饱含感情的朗读,把学生引领进辽阔、纯净、如仙境般的天地,拉萨的蓝天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魅力。此时我让孩子们用一个词来形容拉萨的天时,他们异口同声从心中喊出了“蓝!”。情境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品味文中描述蓝天的语句时,他们凭借多媒体画面与自己既有的生活经验,在心中涌起了对这美丽的天空的无限遐想,产生了独特而到位的体验。

二、对话中感悟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度的思维和情感都在对话中碰撞、交流,最后达到交融的境界。但对话的中心始终必须是学生。因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我们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在课上我没有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让学生划出文中描写天空蓝的句子,仔仔细细读一读,想想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在这里我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与文本对话。在朗读中直面内容,展开联想,学生不仅吸收了文本内容所负载的信息,而且在对话中实现了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之间的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适时点拨、激励,有效地煽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在与教师对话,生生对话中,不断实践着思维的碰撞,不断形成新的、创造性的认识。

本堂课还采用了多种朗读形式,引读、自读、范读、齐读等手段,以读代讲,以读代悟,以读抒情。

最后又一次运用多媒体展示拉萨不一样的天空,让学生在充分领悟了文本语言的基础上,再来感受拉萨天空的美。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创造性地进行了表达,在这种酣畅淋漓的表达中,感受到了学生对拉萨的向往和热爱,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也得到了情感的升华。

谈《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这篇文章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我们知道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全文作者是在写拉萨天空的特点——蓝。只是所使用的方法不同。其中1、2自然段是直接写天空的蓝,3、4节则是通过人们对天空神往,在蓝天映照下的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的描写突出了天空的蓝。面对这样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我该如何来引领学生揣摩其中语言文字的优美,从而感受拉萨天空的那份蓝呢?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说道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只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借助图画以及音像资料营造情境,才能帮助学生体会、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领悟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鉴赏、赞颂美的能力。

课文第二自然中1、2两句话,可以说是全文最难理解之处,这两句学生理解了,教学下文就会水到渠成了。“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这两句有着前后的因果关系,不能分开。正是由于“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让人感受到人离天似乎近了,而产生这一感觉的正是由于天空的蓝,由于蓝而产生近的感觉,作者才会产生那种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耳恭听脸的奇妙感受。于是在教授第二自然段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拉萨的天空是那样的湛蓝、透亮,那让我们走进拉萨,去读一读作者笔下拉萨的天空吧!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笔划出来,多读几遍。”这样给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自己去寻找,喜欢就会有原因,于是再让学生讲理由。虽然学生讲出的理由仅仅局限于文字表面,比如有的学生说:“我喜欢第一句话的理由是由于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只是简单的把这句话重复了一下。讲理由确实很难,有一位学生这样答道:“因为它太神奇了,所以我喜欢它。”这是一个契机,可惜当时我没有抓住。如果学生答到这,我趁势进行引导“同学们,想想看,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都能摸到蓝天。哎,你知道了什么?”(边做伸出手快要摸到的姿势边说)学生会很自然的联想到天离我们是那么近。有了这近的感觉就好,此时此刻再出示一幅图片(一大片碧绿的草地被湛蓝、湛蓝的天空所包围),看了图片再来读,那份蓝,那份近也就自然的从学生的饱含激情的朗读中流露了出来。此时我再说:“哎呀!天离我们这么近啊!所以有人说(生)——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谁来把这句话读好呢?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教师激励性的评价,全文最难理解的地方也就解决了。

在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活动,从心情入手。当学生学完了第二自然段后,有感情的朗读后,会有一种想迫切去看看拉萨天空的愿望。我这样问道:“拉萨的天空是那样的纯净、明洁,同学们,你们现在心里最想做什么啊?”课堂上反映很热烈,“我真想到拉萨去看看”,“拉萨的天空真是太美了”,“我以后一定会去那儿旅游的”……我接着说:“你和人们有相同的感受,读读第三节,哪些词写出了人们的感受呢?”这样就很自然的把学生从课外又引进了课堂内,带近了对语言文字的揣摩中。“让人神往、紧紧吸引、不忍离开”很快就被大家找到了,词找到了,再让学生来读好它们。为了回归到拉萨天空的蓝,我马上追问:“同学们,让人神往的是()紧紧吸引你的视线的是()不忍离开的又是什么啊?()”孩子们连续三次齐声回答道:“是拉萨天空的蓝”。感受到这点后,那就要通过朗读,读出那份蓝。

为了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一环节“作小导游”,让同学们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听课的老师介绍拉萨天空的蓝。这是一个互动的环节,学生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用上了书上的优美句子,还有的结合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介绍的是那么的神采飞扬,我知道他们对课文已经理解了。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一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天空”一词(蓝色),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2、总结引出课题:看来孩子们搜集了很多描写天空的词、句。老师也搜集了一句描写天空的句子,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这里讲的是哪儿的天空呢?拉萨的天空怎样呢?为什么那儿的天空会将你的视线紧紧地吸引呢?我们今天接着学习第七课。(齐读课题)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到底有多美呢?他能把人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让女孩子告诉我们。女生读第一段。男生找出里边写天空美的词语。

2、指名说。

3、结合P38页图,理解湛蓝,透亮。

4、想一想蓝宝石有多美,这湛蓝的天就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谁能把好像换一个说法?(犹如,仿佛,宛如)

5、孩子们找到的词让我的确觉得拉萨的天空很美,那要怎样让大家感受到呢?(试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三、精读第二段。

1、那里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还怎样呢?听于老师告诉大家,说说你认为拉萨天空怎么样?

2、指名说。相机:

(1)比较,映衬,对照。一个是靠近“陪衬”,一个是“相对”“比较”,明白作者用词准确性。结合37页图画来说。

(2)理解“掬”的意思。

3、嗯!拉萨的天空真是太神奇,太漂亮了,能用你们的声音再让我去感受一下吗?二组读,其他同学看图、想像,你就站在这里欣赏美景,你会说什么?

四、第三段一代而过

难怪小朋友发出了这么多的赞叹,因为:引读第三段。这么美的地方你想去吗?找其中一个词来说说?“神往”。

五、第四段

1、他还有什么妙用呢?自读4段。(1)指名说,抓蓝晶晶,“不管……总是……”

2、看P36页图,生自试,遮住蓝天与不遮的区别。明白蓝天的妙用。看谁把天空的妙用读得更好。指名读,学读。

六、第五段

1、拉萨的天空除了让布达拉宫变得更加在雄伟、壮丽,还让整个拉萨都变得更美了。男生读5段,为什么这么说?

2、拉萨的天空还让更多拉萨的事物增色不少,有了拉萨天空的陪衬,拉萨变得更美了,让我们记住这拉萨别致的美、神奇的美。齐读。

七、总结:

拉萨的天空真是神奇无比,有机会希望小朋友亲自去感受一下,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如果你去观赏了之后,一定要把你的感受告诉我,好吗?

板书设计

湛蓝、透亮

7、拉萨的天空纯净、明洁

蓝晶晶

课后小结:

1、本堂课抓住词语来展开教学,如:让学生看着“天空”说想到的词句,并抓住第三自然段来质疑,让学生来读课文。

2、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文中的插图,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如:“湛蓝、纯净、明洁”,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掬”。

3、抓住“映衬”和“对照”的比较来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三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三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3.品读语言,感受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美

1.揭示课题。

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揭示课题后,可问学生:从课题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让学生简单说说。

2.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朗读时间)(2)认读生字新词。

拼音去掉,用开火车领读的方式,读生字新词(相机引导学生要读出感情来)。

你们能为这些生字再找些新朋友吗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3.交流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

(2)交流读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弄明白拉萨天空的特点,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把握。

4.写字指导。

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看看这些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漂亮?

(1)交流汇报。(教师可抓住一些比较难写的字进行范写,如“忍”“帘”等字。)

(2)练习临写。(此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以营造写字的氛围,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二、精读课文,体会美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品读比喻句。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了什么?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2.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课文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让学生自由阅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用笔把那些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勾画出来。

(2)同桌交流。

(3)让学生从第二、三、四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朗读,读出感情。

3.精读第五自然段。

先看图,再读文,图文结合体会意境,感悟比喻的精妙。

4.让学生说说自己精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诵读课文,传达美

1.创设情境,并自主诵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一同走进了西部,走进了拉萨,欣赏了拉萨的天空,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迷人风采。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要去拉萨观光,你们何不借此机会先向他们介绍一下,使他们对拉萨的天空有个鲜明的印象。想一想,怎么介绍才能把拉萨天空的美传达给他们?

2.模拟情境,尝试介绍。(让部分学生扮演游人)

四、开设作业“超市”,自主选择练习

1.小组之间开展写字或听写词语比赛。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3.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4.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

《拉萨的天空》教学反思


《拉萨的天空》,通观全文,一个“蓝”字贯穿始终。“湛蓝,蓝宝石,蓝天,蓝得让人神往,蓝晶晶”等词语让人无限神游于拉萨的天空上。

在教学中,理解“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是一个难点。我是这么处理的,让生思考这个字什么意思?为什么是“提手旁”?用动作去体验一下。于是学生用手作出双手并起、高高捧住的姿态,在直观的教学中他们立即理解了:“掬”就是捧起的意思。为什么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儿回忆了一开始介绍的拉萨资料,它海拔高,布达拉宫高,人们站在布达拉宫之上,感觉离天空很近。其次,这儿的天空湛蓝湛蓝的,仿佛世界万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了。文中用“掬”字更体现出一种圣洁,轻轻用手捧起仿佛就能碰到蓝天,用这美丽的蓝天流泻的“透亮”洗脸,这是多么奇妙的啊!

其次是第2段中运用比较手法的句子也是个难点:“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合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我先让孩子们看画面后,感受有了这样的对比之后,蓝天显得更加的美丽。之后我又出示了蓝天之下的鲜花,蓝天下的河水,蓝天下的牛羊等图片,让孩子们模仿着去说一说、比一比,从孩子们的举手发言中,我感受到仿写对他们来说是困难的,个别孩子的词汇丰富一些所以就能说一些。再次感叹,学习优美语言文字的同时,一定要有词句的储备,才能厚积薄发!

拉萨的天空教学反思


《拉萨的天空》,通观全文,一个“蓝”字贯穿始终。“湛蓝,蓝宝石,蓝天,蓝得让人神往,蓝晶晶”等词语让人无限神游于拉萨的天空上。

对于我们这边的孩子而言,它的天空蓝得如何独特,没有真切的感受。因此,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充分地向学生展示各种拉萨蓝天的图片,把学生引领进辽阔、纯净、如仙境般的天地。

此时让孩子们用一个词来形容拉萨的天时,他们异口同声从心中喊出了“蓝!”。情境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品味文中描述蓝天的语句时,他们凭借多媒体画面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心中涌起了对这美丽的天空的无限遐想,产生了独特而到位的体验。教学时,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学会思考。如“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让学生思考“掬”字为什么要提手旁,请同学们用动作去体验理解“掬”的意思。再让学生交流,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蓝天很蓝,像水洗过的一样”。有的说“天空蓝蓝的,像池子里的水干净,明亮,可以用来洗脸”。在此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这种神奇的感受去读课文,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读得有声有色。

拉萨的天空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备注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配乐《天堂》)

2、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西部,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

板书课题:7、拉萨的天空

二、初读课文,感受特点

1、自由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拉萨的天空有什么特点?(湛蓝、透亮)

2、再读课文,找找描写和赞美天空的词语,尽力读懂,并想想各自然段的内容

3、讨论词语正音理解

(1)蓝宝石纯净明洁神往蓝晶晶

(2)掬河畔不忍圣地(崇高、神圣的地方)

4、分节读课文,概括各自然段内容

(1)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

(2)拉萨的天空纯净明洁,离人近

(3)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

(4)拉萨的天空一年四季中蓝晶晶。

(5)拉萨的天是圣地的窗帘。

5、小结:课文紧紧围绕“蓝”把拉萨天空独特的美介绍给我们,下节课让我们来细细欣赏。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忍:上面是“刃”,写好“丶”的样子,摆好“丶”的位置。

线:右半部的“戋”中的斜钓要有顶天立地之感,要写得舒展。

晶:是品字形结构的字,借此可帮助学生复习这种字的结构。

四、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

2、找资料了解拉萨、了解西藏

教学反思

7、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备注

1、在音乐、图片的帮助下,初读课文,感知美,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2、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以同桌议读的形式交流感受;在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3、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湛蓝、透亮)

2、课件出示图片。

3、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进一步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好吗?

二、精读课文,体会美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边读边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细细品读,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2、学习交流第二自然段

(1)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仿佛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自己离蓝天很近)

(2)用自己的话说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句话的意思。(蓝天就在眼前,那么可爱,就像清澈的湖水,捧在手里,洗一洗脸,多么舒服!)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3)指名读、评价。

(4)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白云和草地映衬对照下的天空显得更加“纯净”与“明净”,天空蓝得通透、无暇,加上“白、绿”色的映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的天空为拉萨增添了无限的美)

(5)出示课件:欣赏纯净、明洁的天空。

(6)朗读第二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过渡:拉萨的天空蓝得这样美,如果你来到这里会怎么样呢?

(二)、引读第三自然段

拉萨的天空蓝得(),它把你的视线(),让你()不忍移开。

过渡:令人神往的除了天空还有什么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和刚才一样轻声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细细品读,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2)全班交流

(3)望着蓝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的布达拉宫,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想说些什么呢?(拉萨的天空是美丽的、令人神往的)

(4)配乐读2-4段,欣赏读。

过渡:这样美的拉萨天空作者也有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里一句话,请看第五段。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理解,学着用比喻句。

(1)文中哪句话你感觉写得最奇妙?(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句子)

(2)窗帘是在什么地方用的?

(3)蓝天是窗帘,什么是建筑物呢?

激励:这篇课文用了许多打比方的句子把拉萨的天空写得很美,其实,我们也能写出美妙的句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只要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你就能学着用比喻句。

(4)为了让这块神圣的地方永远保持明洁、纯净,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三、诵读课文,传达美

多么蓝的天空,多么神奇的土地,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作者的引领西一同走进了西部,走进了拉萨,欣赏了拉萨的天空,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迷人风光。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要去拉萨观光,你们何不借此机会向他们介绍一下,使他们对拉萨的天空有个鲜明的印象。

三、布置作业

板书:

7、拉萨的天空

湛蓝纯净

圣地的窗帘

教学反思

练习2(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备注

1、学用字词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2、写好钢笔字,注意带撇和带竖笔画的字的写法。

3、读读背背,积累描绘民族建筑和山水风光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⑴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要求

(2)出示小黑板:“明镜————波纹”

(3)自由读原句

(4)分别把两种解释都放入句中自由读一读

(5)根据上下文意思,谈谈朗读的感受,体会“漾”在句中的含义。

2、第二部分

(1)读题明确题意

(2)自由读通读顺句子

(3)小组学生合作查字典,讨论选择确切的解释

蔫:比喻小象性格内向,不好动

挎:指篮子是在小白兔胳膊上挂着的

蹑:指小彼得踮着脚,动作很轻

(4)交流

3、第三部分

(1)师述: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些难解的字词的意思。

(2)运用此法预习《蒲公英》一课的生字词

(3)汇报交流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明确要求

2、出示8条成语,读准成语字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分小组讨论成语意思,联系书中内容和插图

4、交流:

玉宇琼楼:指华丽精美的建筑物

错落有致:安排装饰得很有规律

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把人引向幽深幽静的境地。

5、齐读,再次体会意思

6、练习背诵自由读背同桌互背小组赛背

三、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样写才好看

3、指名说。小结“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

6、反馈

教学反思

练习2(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备注

1、口语交际,听到有人敲门怎么说、怎么做,懂得遇事要冷静,说话做事要得体。

2、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口语交际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出示投影

(1)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讨论:当有人敲门时,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3)小组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该分别注意些什么呢?

A亲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热情接待

B陌生人询问并想法核实

(4)教师小结:与人说话时要注意得体,态度要十分坚决。

3、小组进行分角色表演(1)自由选择情况(2)正确与错误

4、指名上台表演

5、讨论评析

6、总结

二、学写毛笔字

1、揭示学习内容:竖

2、说说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

3、仔细观察悬针竖和垂露之分

悬针竖:逆峰右上入纸,旋即右折稍按,向下行笔,渐行渐提,引申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

(1)学生练写悬针竖

垂露竖:起笔同悬针竖,中锋下行,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缩回,藏锋收笔。注意一定要保持中心。

(2)学生练习垂露竖

三、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拉萨的天空》教学有感


最近上了一节公开课,课文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拉萨的天空》。上课之前,我心想完蛋了:课文描写得景色很美,但拉萨离学生是这么的遥远,学生怎么能理解呢?哎!等着挨批吧!但事实证明,我错了!上完这节课,我心中漫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现付诸笔端,和各位共勉。

一、相信学生,品位他们的精彩!

课文第二自然段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这是一个难点,课前设计时,我总想这个问题怎么才能自然的引出的,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感悟出这句话的意思呢?。如果很突兀,就仿佛是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陷阱一样,这不正是新课程所背弃的嘛!于是,我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一个学生读到:“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她优美的声音婉转流出,仿若天籁,我顺势表扬:你读得也真是太妙了!学生掌声响起。我乘机问了一句:“为什么这么说呢?”一句话问出口,学生沉默,我脑中不停地盘旋,“怎么办?真卡壳了?怎么办?”就在这时,一只、两只、三只……小手举起来了。学生一说:“因为蓝天很蓝,就像很干净的湖水,所以可以拿来洗脸。”学生二说:“因为蓝天很蓝,倒映在水中,人们用水洗脸就好象掬一捧蓝天洗脸。”学生三说:“因为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到,所以可以用它来洗脸。”……

太妙了!灿烂的阳光一下洋溢在我的脸上,我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课后,我对学生说:“你们真是太妙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霎时间,阳光也爬上了孩子们如花的笑颜。

二、尊重学生,善待他们高举的小手!

课文第二自然段说: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我出示了一组图片,并用深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同学们,你们看,蓝蓝的天上朵朵白云随风飘动,碧水之畔绿草茵茵,蓝白相间,碧、蓝遥相呼应,面对如此景色,老师都被深深陶醉了,你们呢?面对这样的美景,会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一:我觉得拉萨就像天堂一样。

学生二:我会被这美景深深吸引,都不愿意回来了。

学生三:我想住在拉萨。

……

我心想够了,时间来不及了。正想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但有一只小手仍旧执拗地高举着,不愿意放下,我示意她站起来,她说道:“我想亲自去拉萨看看,那儿的天空是不是真的湛蓝透亮,真的是这么的美丽!”多好啊!敢于向课文挑战,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我暗自得意,幸好!幸好!

三、鼓励学生,张扬他们的个性。

课文第三自然段说: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羊群因为这蓝天变得欢快,碧水因为这蓝天变得纯净,布达拉宫因为这蓝天变得雄伟、壮丽……这美丽的景色让所有的人都陶醉了,连作者也不例外,你们能读好这句话吗?”学生齐声读后,我觉得不甚满意,于是悄声引导:“被陶醉了,说话的声音应该怎么样呀?”“轻轻的!”“那我们一起轻轻地读!”

最后,模仿拉萨的天空中的一句话,课文中说: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我说:“有了学生,我们的课堂才会熠熠生辉。”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一、创情释疑,温暖生命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一片辽阔而神奇的土地,欣赏了一处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还记得是哪里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再次走进拉萨,去仰望那与众不同的天空。(板书课题)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的印象?
板书:湛蓝、透亮
二、合作展示,润泽生命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书上又是如何具体描写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的?请大家轻轻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找答案。
2、谁愿意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答案?(那里的天空……蓝宝石一样。)
谈谈你的理解
3、对比句子。
4、指导朗读:大家都谈得这么好,那谁能通过朗读把天空的湛蓝、透亮表现出来?生读。
想看看这湛蓝的天空吗?出示拉萨天空图片。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文章还有哪些地方也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呢?请大家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2、下面请大家三人一组,讨论一下你们画的句子,说说画它的理由。
(1)碰到、摸到
生:天空很蓝、很干净,让人觉得蓝天很低。师补充拉萨资料
指导朗读。
(2)掬一捧
“掬”是什么意思?那你能做做掬一捧蓝天洗脸的动作吗?此时的蓝天就在我们的头顶,也让我们一起掬一捧蓝天洗洗脸吧。
(3)越发纯净……
映衬是什么意思?谁映衬谁?俗话说:红花需要绿叶衬,红花正是有了绿叶的衬托才显得更加娇艳。那蓝天有了白云、草地的映衬显得怎样了?
多么美,多么令人怦然心动的一幅画呀,还有谁想读?指名读。
3、让我们齐读第2小节,再次走进那优美的画卷。
4、欣赏拉萨天空图片。(幻灯片)
能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试着背背第2段吗?(出示填空)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下面请大家大声读读第3自然段,看哪些词让我们了解到作者被陶醉了?
2、你愿意来读一读这段话,通过朗读告诉我们作者的不舍吗?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想看看这蓝天下的布达拉宫吗?(出示图片,介绍布达拉宫)
2、好,透过你们的表情,老师了解到你们一定被画面上的蓝天、白云、布达拉宫所折服,那你们能通过朗读把刚才欣赏到的画面,再现出来吗?
(1)什么叫“依山而建”?(建在山上,根据山势而建)(出示图片)
(2)谁愿意来读读这段话,让我们感受一下布达拉宫在蓝天映衬下是怎样的雄伟、壮丽?(指名读)
(3)所有男同学也来读读这段话,用你们的声音展现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
3、这湛蓝的天空不仅让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也给其它景物增色不少,瞧——(出示蓝天映衬下的雪山、湖泊、草原、森林等)进行说话练习。
(五)学习第5自然段
1、蓝天让拉萨的每一寸土地都变得美仑美奂。作者对它有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齐读第5自然段)
2、这句话中,作者把湛蓝的天比作什么?(窗帘)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窗帘?窗帘把房间装饰得更加美丽,就像我们的教室,墙上的窗帘,给我们教师增添了亮丽和柔美,而拉萨的天空就像一个巨大的蓝色窗帘,装饰着这个神圣的地方。
(六)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提升生命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那神奇的地方——拉萨,那里的天空湛蓝、透亮,令人神往。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一定对拉萨充满向往,那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拉萨,欣赏拉萨的其它人文景观吧。(出示图片)
四、作业
拉萨吸引人的何止这些,那就请同学们回家查找拉萨的其它资料吧。

《拉萨古城》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拉萨的天空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590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