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抽样调查与估计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抽样调查与估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三十六章抽样调查与估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为复习课;教师采用一问一答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回忆知识,然后在掌握知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例题逐步体会如何把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抽样调查是了解总体情况的一种重要数学方法;
掌握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分清要考察的对象;
会运用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并使样本具有代表性;
会对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能选用合适的图表表示数据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感受随机抽样的科学性;
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样本容量对总体估计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统计的思想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加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对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与表示。
教学方法:
一问一答式,引导启发式。
教学媒体:
幻灯片、计算器。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例、复习纲要
1.实例
在上课之先,让全班学生按班上的分组统计出身高,列成表,备用。
假定已将全班50名学生的身高统计汇总如下表(单位:cm):
2.复习纲要与数据初步处理
(复习)师:什么是总体?什么是个体?什么是样本?抽样的种类有哪几种?
生:以全班学生的身高为总体,抽取该班不同的小组(或小组组合)作为样本。
(复习)师:你所用的是什么抽样方法?什么是样本容量?各样本小组(或小组组合)的容量是多少?
(复习)师:已学习过的反映样本(或数据)数量水平的标志值(特征数)有哪几个?意义是什么?如何取得众数和中位数?什么是总体平均数?
试用简便方法计算这组身高数据的总体平均数()。然后,请各位同学以自己所在的小组学生的身高为样本,计算它们的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
复习:怎样根据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
试根据各小组(或小组组合)的身高数据的方差,给全班同学的身体发育情况做一个结论。并由此说明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的一般情况。研究因取不同的样本,对总体估计产生的影响(注意,一般不用样本标准差去估计总体)。
提供以下几点做参考:
(1)选取的样本不同,所说明的总体的情况存在有差异,所以用样本对总体的估计是近似的;
(2)样本容量取得越大,样本方差越接近总体方差;
(3)第5组样本的方差最小,说明第5组学生的身高发育情况较整齐;第2组样本方差最大,学生身高波动较大。
说明:
(1)如果将这一个班的学生身高作为样本,可以考察全校初三学生身高发育情况,或去估计某地区,某县市初三学生身高发育情况.
(2)关于总体方差.
根据样本方差的定义,总体方差的意义为总体各数据与总体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在实际应用中,所考察的总体是很大的(也可能是无限的)。总体平均数是不易(或不能)求得的,总体方差也难于计算出来,一般只能用样本方差估计它。当样本容量很大时,样本方差很接近总体方差。所以样本方差的又一作用是估计总体方差的。
3.绘制频率直方图的步骤及其复习纲要
(1)求极差
复习:什么叫做极差?
全班同学的身高在什么范围内?用闭区间表示出来(是[157,181])。如果用一个比这个闭区间略宽阔些的开区间来表示,有什么规定?选取开区间边值(端点值)的原则是什么?
计算全班同学身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全班身高的极差为:181-157=24(cm)〕
(2)选取组距,确定组数
复习:什么叫组距?决定组距的原则是什么?确定组数的方法是什么?
(分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何恰当分组,既有经验问题,又要通过试验进行,还可以通过试验进行调整,灵活性比较大。分组过多或过少,都不易清楚地反映出所研究数据的分布规律。分组方法又不是唯一的,而是要选择最恰当的分组。选择组距时,应掌握组距越大,所分的组越少。试验、比较几个相应的组距的组数,然后从中选取一个比较合适些的。一般数据在100以内,常根据实际情况分成5—12组。这是经验之谈。)
已知全班学生身高数据有50个,若取组距为3cm,则可分(已知全班学生身高数据有50个,若取组距为3cm,则可分(组);若取组距为4cm,则可分(组);若取组距为3.5cm,则可分(组)。经试验比较,决定组距取为3.5cm,组数确定为7组较为合适。(教师应通过分组,继续培养学生观察数据,灵活运用分组法则的能力。)
(3)决定分点
复习:决定分点的原则是什么?
(尽量不使已知数据处在分点上,实在避免不了的时候,应采取处理措施,或重新选择组距,再行确定组数,或选择使用区间表示.象所举的例题,当取组距为3.5cm,分7组时,第一个分点取比157cm少个位数的半个单位以后,就会使一、二个数据处在分点上,因此,还需要规定取左闭右开区间,进行调整,而且最后一个区间选闭区间,这样才能包含所有身高数据,这就是选取组距,确定组数与选取分点的灵活性。)
本例所取的分点为:156.5;160;163.5;167;170.5;174;177.5;181(单位:cm)。分7组,各组区间确定为:[156.5,160);[160,163.5);[163.5,167);[167,170.5)[170.5,174),[174,177.5);[177.5,181]。
(4)列出总体频率分布表[
复习:频率分布表的项目有哪些?什么叫频数?什么叫频率分布?什么是累计频率*?(*可以不复习、也可以学生具体情况确定。)
(5)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复习:什么叫做频率分布直方图?
复习: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它的性质有哪些?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有几个步骤?基本方法是什么?(纵、横轴线,组距,小长方形的高。)(这表示了处理数据的全过程。)
以班上学生第5组的身高为样本,画出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用它估计总体。观察误差情形.
[①求极差:175-161=14(cm)
②取组距,确定组数:
取组距为3.5cm,(组)。因不含175cm,故取5组。
③定分点:160.5~164~167.5-171~174.5~178.
④频率分布表
⑤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有条件的学生可利用计算器作计算。)][二、教师进行小结
在着重讲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后,进行答疑。
1.本章学习过的统计学上的主要基本概念;
2.用样本(数据)平均估计总体平均水平;
3.通过样本方差的比较估计总体的波动大小;
4.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规律;
5.统计思想的体现(从局部看整体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布置一项实习作业
(按学生自己生活的范围,收集一组数据,从中进行抽样分析研究,以培养他们独立处理数据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结复习
一、知识
三、小结
二、实例

扩展阅读

九年级数学抽样调查与估计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数学抽样调查与估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三十六章抽样调查与估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为复习课;教师采用一问一答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回忆知识,然后在掌握知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例题逐步体会如何把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抽样调查是了解总体情况的一种重要数学方法;

掌握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分清要考察的对象;

会运用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并使样本具有代表性;

会对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能选用合适的图表表示数据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感受随机抽样的科学性;

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样本容量对总体估计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统计的思想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加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对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与表示。

教学方法:

一问一答式,引导启发式。

教学媒体:

幻灯片、计算器。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例、复习纲要

1.实例

在上课之先,让全班学生按班上的分组统计出身高,列成表,备用。

假定已将全班50名学生的身高统计汇总如下表(单位:cm):

2.复习纲要与数据初步处理

(复习)师:什么是总体?什么是个体?什么是样本?抽样的种类有哪几种?

生:以全班学生的身高为总体,抽取该班不同的小组(或小组组合)作为样本。

(复习)师:你所用的是什么抽样方法?什么是样本容量?各样本小组(或小组组合)的容量是多少?

(复习)师:已学习过的反映样本(或数据)数量水平的标志值(特征数)有哪几个?意义是什么?如何取得众数和中位数?什么是总体平均数?

试用简便方法计算这组身高数据的总体平均数()。然后,请各位同学以自己所在的小组学生的身高为样本,计算它们的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

复习:怎样根据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

试根据各小组(或小组组合)的身高数据的方差,给全班同学的身体发育情况做一个结论。并由此说明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的一般情况。研究因取不同的样本,对总体估计产生的影响(注意,一般不用样本标准差去估计总体)。

提供以下几点做参考:

(1)选取的样本不同,所说明的总体的情况存在有差异,所以用样本对总体的估计是近似的;

(2)样本容量取得越大,样本方差越接近总体方差;

(3)第5组样本的方差最小,说明第5组学生的身高发育情况较整齐;第2组样本方差最大,学生身高波动较大。

说明:

(1)如果将这一个班的学生身高作为样本,可以考察全校初三学生身高发育情况,或去估计某地区,某县市初三学生身高发育情况.

(2)关于总体方差.

根据样本方差的定义,总体方差的意义为总体各数据与总体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在实际应用中,所考察的总体是很大的(也可能是无限的)。总体平均数是不易(或不能)求得的,总体方差也难于计算出来,一般只能用样本方差估计它。当样本容量很大时,样本方差很接近总体方差。所以样本方差的又一作用是估计总体方差的。

3.绘制频率直方图的步骤及其复习纲要

(1)求极差

复习:什么叫做极差?

全班同学的身高在什么范围内?用闭区间表示出来(是[157,181])。如果用一个比这个闭区间略宽阔些的开区间来表示,有什么规定?选取开区间边值(端点值)的原则是什么?

计算全班同学身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全班身高的极差为:181-157=24(cm)〕

(2)选取组距,确定组数

复习:什么叫组距?决定组距的原则是什么?确定组数的方法是什么?

(分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何恰当分组,既有经验问题,又要通过试验进行,还可以通过试验进行调整,灵活性比较大。分组过多或过少,都不易清楚地反映出所研究数据的分布规律。分组方法又不是唯一的,而是要选择最恰当的分组。选择组距时,应掌握组距越大,所分的组越少。试验、比较几个相应的组距的组数,然后从中选取一个比较合适些的。一般数据在100以内,常根据实际情况分成5—12组。这是经验之谈。)

已知全班学生身高数据有50个,若取组距为3cm,则可分(已知全班学生身高数据有50个,若取组距为3cm,则可分(组);若取组距为4cm,则可分(组);若取组距为3.5cm,则可分(组)。经试验比较,决定组距取为3.5cm,组数确定为7组较为合适。(教师应通过分组,继续培养学生观察数据,灵活运用分组法则的能力。)

(3)决定分点

复习:决定分点的原则是什么?

(尽量不使已知数据处在分点上,实在避免不了的时候,应采取处理措施,或重新选择组距,再行确定组数,或选择使用区间表示.象所举的例题,当取组距为3.5cm,分7组时,第一个分点取比157cm少个位数的半个单位以后,就会使一、二个数据处在分点上,因此,还需要规定取左闭右开区间,进行调整,而且最后一个区间选闭区间,这样才能包含所有身高数据,这就是选取组距,确定组数与选取分点的灵活性。)

本例所取的分点为:156.5;160;163.5;167;170.5;174;177.5;181(单位:cm)。分7组,各组区间确定为:[156.5,160);[160,163.5);[163.5,167);[167,170.5)[170.5,174),[174,177.5);[177.5,181]。

(4)列出总体频率分布表

复习:频率分布表的项目有哪些?什么叫频数?什么叫频率分布?什么是累计频率*?(*可以不复习、也可以学生具体情况确定。)

(5)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复习:什么叫做频率分布直方图?

复习: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它的性质有哪些?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有几个步骤?基本方法是什么?(纵、横轴线,组距,小长方形的高。)(这表示了处理数据的全过程。)

以班上学生第5组的身高为样本,画出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用它估计总体。观察误差情形.

[①求极差:175-161=14(cm)

②取组距,确定组数:

取组距为3.5cm,(组)。因不含175cm,故取5组。

③定分点:160.5~164~167.5-171~174.5~178.

④频率分布表

⑤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有条件的学生可利用计算器作计算。)]

二、教师进行小结

在着重讲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后,进行答疑。

1.本章学习过的统计学上的主要基本概念;

2.用样本(数据)平均估计总体平均水平;

3.通过样本方差的比较估计总体的波动大小;

4.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规律;

5.统计思想的体现(从局部看整体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布置一项实习作业

(按学生自己生活的范围,收集一组数据,从中进行抽样分析研究,以培养他们独立处理数据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结复习

一、知识

三、小结

二、实例

普查与抽样调查


2普查和抽样调查

1.收集数据的一般步骤和常见方法
(1)收集数据的一般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
②确定调查对象;
③选择调查方法;
④具体进行调查;
⑤整理调查结果.
例如假设我们要选出班级中最受欢迎的同学,我们将会:
第一步:明确调查目的——选出最受欢迎的同学;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全班同学;
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民主推荐的调查方法;
第四步:具体进行调查——全班同学进行投票;
第五步:记录调查结果——唱票;得出结论——统计,票数最多者当选.
在上面的推选过程中,其实是一个数据收集及分析整理的过程,即
明确调查目的——数据的用途;
确定调查对象——数据收集的范围;
选择调查方法——收集数据所采用的方法;
具体进行调查——数据收集;
记录调查结果——数据整理.
调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普查;二是抽样调查.一般来说,当调查的问题十分重要或调查对象的数目有限,易于一一考察时,选用普查去获取整体情况.普查得到的数据真实,没有估计的成分,是一种全面的调查.当要考察的对象数目较多,且不可能一一考察时,选择抽样调查显得简单的多,可由部分的特征估计全体的特征.
(2)收集数据的常见方法
①民意调查:如投票选举.
②实地调查:到现场观察、收集、统计数据.
③查阅资料:借助媒体(报纸、电视、网络)查阅所需资料.
例如,在班级选一名“三好学生”,确定了考察对象后,可以采用民主推荐的调查方法,即需要每个同学把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一名同学的名字写在纸上,投入推荐箱.这种调查方式就是民意调查法.
又如,调查每个同学的年龄或生日时,在班上可以面对面地依次询问,这种调查方法是实地调查法.
再如,中央电视台对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评选一、二、三等奖的调查,是通过网络、短信、报刊等媒体向全国电视观众进行调查的,这种调查方式是媒体查询法.
收集数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方法,另一种是间接方法.不管是采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对同一组数据必须采用同一种收集方法,即保证数据的统一性.
【例1】如果你想知道你的同学遇到不开心的事时,主要用哪几种方法(如向同学倾诉、看书、睡觉)排解烦恼,还想知道男女同学排解烦恼的主要方式是否一样,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调查的目的是__________;
(2)你调查的对象是__________;
(3)你调查的方法是__________;
(4)如果是访问调查,你打算向调查对象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
分析:调查的目的和对象能直接从题目中总结出来,调查的方法要切合实际情况,提出的问题是为了调查的顺利进行和调查的目的而设计的,可以根据调查的目的设计几个相关问题.
解:(1)自己的同学遇到不开心的事时:①主要用哪几种方法排解烦恼;②男女同学排解烦恼的主要方式是否一样
(2)自己的同学
(3)问卷调查或访问调查
(4)①你的年龄?②你遇到过烦恼吗?③你遇到烦恼时,通常用什么方式来排解烦恼?④有以下的排解烦恼的方式:听音乐、不停地干活、向朋友倾诉、睡觉等,你最喜欢哪一种方式?⑤你认为哪一种方式最不可取?等(答案不唯一).
2.怎样设计调查问卷
一份调查问卷应该能正确反映调查目的,能正确记录和反映被调查者回答的事实,并且便于资料的统计和整理.
设计调查问卷时要注意遵循下列原则:
(1)调查问卷的设计要与调查主题密切相关,重点突出,避免可有可无的问题;
(2)调查问卷中的问题要容易让被调查者接受,避免出现被调查者不愿回答、或令被调查者难堪的问题;
(3)调查问卷中的问题次序要条理清楚,顺理成章,符合逻辑顺序,一般可遵循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较难回答的问题放在中间,敏感性问题放在最后,封闭式问题在前,开放式问题在后.
【例2】设计一个关于“建立节约型社会节约点滴用水”的调查问卷
分析:调查问卷应按照简明、准确、易于回答等原则进行设计.
解:
“建立节约型社会节约点滴用水”调查问卷水是生命的源泉!
姓名:__________职业:__________
1.您知道3月22日是世界节水日吗?().
A.知道B.不知道C.听说过
2.当自来水有异味、混浊等现象时,您会().
A.直接把水倒掉
B.留着浇花或冲厕所等
C.恐慌
3.您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对水进行二次或二次以上利用?().
A.注意
B.不太注意
C.没必要4.在公共场所看到水龙头没关紧,您会采取何种行为?().
A.关紧水龙头
B.觉得不好
C.不当一回事
5.您家安装了以下哪几种节水设备?(可多选)().
A.节水龙头
B.节水马桶
C.IC卡水表
D.以上都没安装
E.不清楚
F.其他
非常感谢你对我们这次调查的全力配合,希望你能了解到水资源的紧缺,节约用水.谢谢!
3.普查和抽样调查
统计调查是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一般有全面调查(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和抽样调查(抽取部分个体)两种.
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情况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部分对象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对象来进行调查,用所得到的调查数据来代表或推断总体.
【例3-1】扬州市的旅游宣传口号是“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给你宁静,还你活力”.为了了解广大市民对这一旅游宣传口号的知晓率,应采用的合适的调查方式为__________.(选填“普查”或“抽样调查”)
解析:本题中所要考察的对象数量很大,也不需要太高的精确度,所以可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答案:抽样调查
【例3-2】刘强同学为了调查全市初中生人数,他对自己所在城区的人口数和城区初中生人数作了调查:城区人口约3万,初中生人数约1200.全市人口实际约300万,为此他推断全市初中生人数为12万.但市教育局提供的全市初中生人数约8万,与估计数据有很大偏差.请你用所学的统计知识,找出其中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仅调查城区人口情况就下结论是不全面的.
答案:被调查对象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太小,或调查对象不具有代表性、广泛性、随机性;只要答对其中一项即可.
4.调查方式的选择
(1)当调查的对象个体数较少,调查容易进行时,一般采用普查;当调查的对象个体数较多,调查不容易进行时,一般采用抽样调查.
(2)不论调查对象是多是少,当对调查结果有较高要求时,或调查的结果有特殊意义时,必须采用普查方式;当调查具有破坏性时,或者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时,通常采用抽样调查.,【例4】下列调查方式中合适的是().
A.要了解一批节能灯的使用寿命,采用全面调查方式
B.调查你所在班级同学的身高,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C.调查沱江某段水域的水质情况,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D.调查全市中学生每天的就寝时间,采用普查方式
解析:要了解节能灯的使用寿命,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所以宜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要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由于人数较少,宜采用普查的方式;对沱江某段水域的水质情况、全市中学生每天的就寝时间的调查都不宜采用普查的方式.
答案:C
5.怎样进行抽样
抽样调查具有省时、快速的特点,并且可以获得与普查相近的结果.这是一种比较经济的调查方法,因而被广泛采用.
进行抽样调查时,抽取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广泛性和随机性.否则,调查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可信的.
抽样的方法大致有四种: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
(1)随机抽样: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个体.
(2)系统抽样:当总体中的个体的数目较多时,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叫做系统抽样.
(3)分层抽样:分层抽样就是将总体按其属性特征分成若干类型或层,然后在类型或层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
(4)整群抽样:整群抽样就是从总体中成群成组地抽取调查单位,而不是一个一个地抽取调查个体.
【例5-1】要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情况,你认为以下抽样方法中比较合理的是().
A.调查全体女生
B.调查全体男生
C.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
D.调查七、八、九年级各100名学生
解析:样本的抽取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要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情况,调查的学生应覆盖三个年级,并且要随机抽取样本.故应选D.
答案:D
【例5-2】下列抽样调查中抽取的样本合适吗?为什么?
(1)数学老师为了了解全班同学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请数学成绩优秀的10名同学开座谈会;
(2)在北京市调查我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
(3)在七年级学生中调查青少年对网络的态度;
(4)调查每个班学号为5的倍数的学生,以了解全校学生的身高和体重.
分析:进行抽样调查时,所抽取的样本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要代表总体中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时间等.
解:(1)中抽取的样本不合适,抽样时,应该让成绩好、中、差的同学都有代表参加;(2)中北京市的经济发达,公民受教育程度高,不具有代表性;(3)中青少年不仅仅是初一学生,初一学生对网络的态度不能代表青少年对网络的态度;(4)中由于抽样调查是随机的,因此可以认为抽样合适.

抽样调查举例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

社会在向信息时代迈进,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统计概率所提供的“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维方法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从“课标”看,“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及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概率的初步知识。本章内容是第三学段统计部分的第一章,主要内容是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的起始章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今后学习的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数据整理的方法。

2.难点

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案设计、数据分析以及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

(三)总体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抽样调查举例的学习,了解抽样调查的两种方法,能从事调查过程,能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掌握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用表格、析线图反映数据信息。

2.能力目标

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活动中,能合理地处理数学信息,逐步学会用数据事实说话,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

通过对中小学生视力情况的抽样调查过程,培养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在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敢于面对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用事实说话的习惯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设计理念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个性差别,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主动与创造中获得发展。本节课在设计时遵循新“课标”,贯彻新理念,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和谐发展,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这一领域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充满了趣味性和吸引力。通过选择典型的、学生感兴趣的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系的“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为例子进行教学,拓展课堂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活动充满了乐趣,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统计思想,建立统计概念。在教学活动中,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学会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来掌握统计的方法和原理。

2.采用“调查──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教学,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分小组活动,讨论交流多渠道信息反馈。

(二)学法

1.指导学生学会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利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

2.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3.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活动目标

体验统计调查的全过程,确定统计调查方案,确定样本,收集数据,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五、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确定方案

1.提出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情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电脑的普及,中小学生的视力普遍下降,专家呼吁要保护学生的视力。我市中小学生的视力状况怎样?我们又如何获取这一状况的数据进行分析?

(学生开展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自学第156页第一、二和三自然段)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了解本节课所要实现的目标:(1)调查本市中小学生视力的情况;(2)调查方法:①全面调查;②抽样调查。激发学生活动愿望,从而达到全员参与活动的过程。

2.制定调查方案

(多媒体展示问题背景)

据统计,我市学生有67万人,面对这样一个巨大数据,怎样调查才能既省时又省力地实现活动的目标呢?请看两则阅读材料:

材料一:数据来源一般有两条渠道,一条是通过统计调查或科学试验得到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另一条是通过查阅资料等获得统计数据。统计调查是获得第一手数据的重要途径,常常通过访问、邮寄、电话、电脑辅助等形式来收集数据;科学试验是取得自然科学数据的主要手段;各种文献资料、报刊、广播、电视媒体等都提供了大量的统计数据,通过这些资料和媒体可以获得第二手数据。

材料二:几种常用的抽样方式。一是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它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作样本,这种抽样方式能使总体中每一个单位有同等机会被抽中,这种方式是抽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方式;二是类型随机抽样,这种方式先将总体单位按某一主要标志分类,然后再从各类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这是一种将分组法和抽样法结合起来的方式;三是机械抽样,这种方式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相同个数据的个体,这种抽样叫做系统抽样;四是整群随机抽样,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然后再从其中随机抽取一些群,并对抽中各群中的全部单位一一进行调查。各样本群中所包含的单位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种抽样方法抽取的基本单位不再是个体而是群。

(老师参与和学生一起交流、讨论、设计不同的个案)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通过上述两篇阅读材料给学生提供获得数据的方法以及在统计中常用的抽样方式,帮助学生根据具体问题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并设计出抽样调查的方案及调查问卷的编制。

如果为了获得我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的数据,找出保护视力的措施,我们采用问卷调查,那么调查问卷中应包括哪些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编制调查问卷,让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见解设制调查问卷,根据讨论情况教师用课件展示中小学生视力调查问卷)

中小学生视力调查问卷年月日

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调查生活中影响视力的不良习惯,从而设计调查问卷,这样设计是出于新教育理念中,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理念。

(二)实施方案合作完成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背景,组织学生讨论确定调查对象。全市有29所高中,400所初中,1000多所小学,怎样选取调查学校及人数才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全市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呢?

(教师参与和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得出结论:采取抽样问卷调查)

(1)确定调查的学校

高中选取2所:城区一所、农村一所;初中选取三所:市直一所、郊区一所、农村一所;小学选取四所:市直一所、区直一所、市郊一所、农村一所。

(2)确定调查人数

高中每年级抽取100人共300人,初中每年级抽取100人,共300人,小学每年级抽取50人,共300人,在抽取的人数中男女生各半。

(3)确定调查时间

利用周六、周日进行调查。

2.分小组活动进行调查

全班分成三个大组: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高中组分成六个小组(两人一组)分别调查两所高中的每个年级的学生;初中组分成9个小组(两人一组),三所学校每个年级一个小组;小学组分24个小组,四所学校每个年级一个小组,各小组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让学生经过先思后议,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抽样调查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在生活中通过数学为生活服务的理念,并且要使学生接受统计特有的观念,最有效的办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产生和发展统计观念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三)合作交流整理数据

1.各组展示调查数据并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活动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中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请采用画图的方式或列举的方式表示;

(2)在数据整理的过程中,统计图起什么作用?你知道的统计图有哪些?

2.引导学生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后填入下表格中。(课件展示表格)

中小学生视力调查统计表

3.描述数据

(1)学生交流各自数据,画出高中、初中、小学学生视力折线图;

(2)根据活动统计的数据,画出城市中小学生和农村中小学生的视力统计图。(课件展示学生画出的折线图)

主要让学生掌握抽样调查中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等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由数到形,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从而认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发展。

(四)展示结果得出结论

1.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数据(通过观察表格、折线图,学生进行讨论)

(1)高中、初中及小学的视力情况各如何?

(2)城区、农村学生的视力情况各如何?

(3)男生、女生视力不良情况及其所占比例?

(4)使用电脑时间长短对视力的影响如何?

2.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可能有:(课件展示学生得出的结论)

(1)高、初、小随年级升高,学生视力不良率也升高;

(2)城区的学生比农村学生视力的不良率高;

(3)看电视、用电脑时间长影响学生视力。

(4)全市的视力情况。

在第三学段“课标”要求,通过自然、社会、科学技术领域中的现实问题,使学生主动地从事统计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统计是制定决策的有力手段,使学生在分析数据统计活动中,逐步学会用数据说话,自觉地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反馈练习及作业

(1)设计一个方案,了解本校学生最喜欢的学科;

(2)针对调查统计结果,每人写一份倡议书,号召本校全体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的视力。

通过这道题让学生再一次经历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以及分析的基本过程,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获得结论,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加深认识和调查结果的应用。

(六)小结

引导同学们对这次活动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组织学生交流活动的收获和体会以及为防止视力变坏应该采取的措施。

六、活动设计说明

(一)依据“课标”,本节课分三个教学活动环节:第一个教学活动环节是学生认知本次活动的目标。教师引导学生与自己一起,讨论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建立活动方案。这个过程达到师生互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目的。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获得统计的基本思想,编制调查问卷;第二个教学活动环节是学生亲身经历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数据,灵活地采用不同方法和手段进行社会调查,获取资料,实现主动参与合作的目的;第三个教学活动环节是展示成果,互动互补,完成活动目的。分小组展示成果,在交往互动中实现互补过程,使学生对抽样调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知识,不是从教师和书本那里直接复制或灌输到头脑中来的,而是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表现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三)为了使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即使样本的统计值近似总体的参数值,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抽样的方法,因此在阅读材料中,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抽样方法。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009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