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颗纽扣”的房子》教学设计之四”,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学设想与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并能灵活运用。
2.引导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和故事情节。
3.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
4.以演带读,引导学生改编课本剧,揣摩人物性格,演绎剧情。
二、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录音机、音乐磁带、人物头饰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以讲童话故事的方法引发激情)
从前有个木匠,大家都叫他三颗纽扣。三颗纽扣住在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小村子里,农民们根本没钱叫他做新家具。这样,三颗纽扣木匠只好离开这个地方了。他给自己做了一间很小的房子,小木房只能容下他一个人。
(出示小房子)同学们,你看这是什么?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下这座房子的样子吗?想不想知道关于这个房子的故事呢?(学生发言)
2.意大利的罗大里就给我们带来了三颗纽扣的房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题及课文插图)
(二)初读童话,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课文,试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句子就多读几遍。(学生读文、认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查看认字表或字典,也可以问老师和同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生字新词都会读了吗?谁想大声读一读?(指名读,评价,纠正)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三颗纽扣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4.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
5.指名回答,评价。
(三)以读感悟,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个童话的?它有哪些故事情节呢?
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2.全班交流这篇童话的发展顺序和故事情节。
(这篇童话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故事情节是:三颗纽扣木匠做了一间很小的可以推动的房子到外地去谋生。晚上,遇到了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前来求助的人接二连三,他来者不拒。国王受到启发,决定放弃王位,拉着小房子周游全国,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表达,语言通顺,连贯。(教师应及时评价)
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一句话最发人深省,给人启迪?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4.体会童话的真正寓意:
课件出示: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读了这句话,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吗?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些什么?
请你在小组内交流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生:这篇童话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
(四)以演内化,拓展升华
1.你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老师为你准备了童话中人物的头饰,让我们来演一演这个童话,好吗?
2.小组合作将这篇童话改编成课本剧,揣摩人物的性格,演绎剧情。
(可以向老师请教,老师应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编排课本剧,课堂上时间有限,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由四个小组合作完成。)
3.学生表演课本剧。(其他学生认真观看,认真思考)
4.看到同学们的表演,你有什么启发?(指名回答)
(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应该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们;做一个好人,爱这个世界)
(五)课堂小结,启发想像
1.这节课,我们从三颗纽扣的房子感受到三颗纽扣那颗善良美丽的心灵,也知道了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故事的结尾是国王坐上小木屋,巡视全国,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们。你认为国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后来发生了什么故事?你能想像一下国王做了些什么吗?
2.学生想像,指名回答。
(六)布置作业
1.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说说你的体会。
2.摘抄本课的优美词句。
3.编写国王与小木屋的童话故事。
一、周学习内容:学习课文《“扫一室”与“扫天下”》、《井底之蛙》和《“三颗纽扣”的故事》
二、本周学习重难点:
1.生字:一类字28个、二类字18个。
2.积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反问句的表达作用,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模仿老师读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顿和朗读的节奏。
●积累名言警句,再来背背。
3.作文:任选一题,编故事:小水滴与大海、放大镜与显微镜、陈蕃和我
三、周学科融合:1、结合有关历史资料;2、对照课文,注意朗读古文的语调,领悟寓意。
四、周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大与小只是直观表面的认识,通过三篇课文地学习要让他们明白大与小之间所蕴含的特别含义,从而受到启发教育。
“扫一室”与“扫天下”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教
材
分析
《“扫一室”与“扫天下”》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学法
教师导法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学生学法
读课文,将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
●细读课文,理清层次,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通过学习,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受到“任何远大的目标都要从小事着手”的教育。
2.积累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感悟反问句的表达作用,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生字目标:访乱糟肮
浊蜘蛛轰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
●说说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指名分段,理清思路。
2.细读感悟点:
●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你认为陈蕃的做法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
●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
●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劝告的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
●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3.能力训练点:
●理清层次,概括段意。
●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表达作用,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拓展延伸点:
出示名言警句,联系生活实际讨论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深化主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平凡小事)(轰轰烈烈的伟业)
陈蕃不扫只扫
↑(告诫)从小事做起
薛勤不扫更不能扫
课后反思
井底之蛙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教
材
分析
《井底之蛙》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满的人。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但语言介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而且蕴涵的道理也很深刻,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教材。
学法
教师导法
重点引导对文言文的朗读和理解
学生学法
读中感悟、讨论交流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的“渺小”。
●体会故事用来讽刺那些自大的人,懂得谦虚的道理。。
2.积累目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模仿老师读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顿和朗读的节奏。
3.生字目标:倦倚邀跨迈
绊涝旱汤渺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
●阅读当中发现哪些字词容易出错?来提醒提醒大家
●你了解青蛙和海鳖之间在谈论什么?
2.细读感悟点:
●青蛙生活在井底有什么快乐之处?用“_______”画出。
●海鳖生活在大海快乐何在?用“”画出
●指导读朗读古文,领悟寓意。
●对照井蛙与海鳖的快乐,说说井蛙为什么瞠止结舌?
●井蛙觉得自己渺小的原因是什么?
3.能力训练点:
●模仿老师读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顿和朗读的节奏,领悟寓意。
4.拓展延伸点: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你认为现实生活中有类似于井蛙一样的人吗?举例说说。
板书设计
井底之蛙
浅井之蛙-----独占水井-----小快乐
东海之鳖-----海无边无际----大快乐
课后反思
“三颗纽扣”的故事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教
材
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意大利通话。这篇童话寓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把好人的心虽小,可容得下全世界的人道理巧妙的揭示了出来。
学法
教师导法
自读自悟以演代讲
学生学法
自学交流表演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引导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和故事情节。●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
2.积累目标:●能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3.生字目标:纽租搁膝
拒仆袍娶挪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
●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颗纽扣”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2.细读感悟点: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个童话的?它有哪些故事情节呢?
●全班交流这篇童话的发展顺序和故事情节。
●你认为课文中哪句话最发人深省?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你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让我们来演一演这个童话,好吗?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3.能力训练点:
●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的。
●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和故事情节。
4.拓展延伸点: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说说你的体会。
板书设计
“三颗纽扣”的故事
自做木房外地谋生
“三颗纽扣”帮助他人来者不拒。
国王受启弃位助人
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三颗心》教案之一”,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设计理念
本课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邻里之间的关爱之情,文中没有什么难懂的句子,因此教学宜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采用初读感知品读真情再读体会这种方式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和高尚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关爱老人的启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唤起生活的感受,体会邻里亲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尊敬老人、关爱他人的教育。
4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1识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唤起生活感受,体会邻里亲情,学习关爱他人。
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挂图、歌曲《爱的奉献》、轻柔的音乐、儿歌《我的好妈妈》、课文朗读CD、生字卡片、三颗心或相关课件。
学具:本课生字的偏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揭示主题
1孩子们,老师先请你们欣赏一首儿歌,会唱的小朋友还可以一起唱一唱。(播放儿歌《我的好妈妈》。)你从儿歌中感受到什么?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说一说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读《三颗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提示读课文的要求: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小朋友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宁宁一家关心老爷爷的故事。)
3孩子们可真能干,这么快就读通了课文!现在,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看谁读得最正确。教师随机指导以下字词:
(1)轻轻地:爸爸和妈妈轻轻地起床,轻轻地走路,轻轻地说话
(2)凳脚儿:只有凳脚儿不听话,搬动时,碰着地板,发出冬冬冬的响声。
4检查学生的生字学习情况。(用课件或生字卡片出示生字词。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学生练读。)
适时指导响、病是后鼻韵,楼是边音。
(1)小组里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绍。
(2)找朋友游戏:四人小组里学生分别准备好偏旁卡片,教师报一个字,就请学生找到小组里的朋友组成字,看看谁最快。
5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6现在,听老师读,注意听朗读时的轻重、停顿,看看谁是最会听的孩子(播放朗读CD)。
7学生齐读课文。
(二)自读体会
请孩子们边读课文,边思考下面问题(读后请人答):
1三颗心代表的是哪些人?(爸爸、妈妈、宁宁,并贴上写有爸爸、妈妈、宁宁的三颗心图片。)
2你最喜欢哪颗心?请找出写你最喜欢的那颗心的句子,并勾画下来,读一读,看看这是一颗怎样的心。(学生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品味真情
1你喜欢哪颗心?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习。)
2我喜欢爸爸妈妈这两颗心。
(1)你为什么喜欢爸爸妈妈这两颗心?(爸爸妈妈非常关心老爷爷。)
(2)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他们对老爷爷的关心?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词语轻轻地,并指导学生读出轻柔、小心翼翼的感觉。
(3)出示第3段。你能把爸爸妈妈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吗?(自读体会。)请人读。你觉得他(她)读得怎样?请人评议后,再请人读。
(4)老师范读。
(5)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再齐读。
(6)男女生比赛读,看谁更能读出爸爸妈妈对老爷爷的关心。
3我喜欢宁宁这颗心。
(1)你为什么喜欢宁宁这颗心?(因为他很关心老爷爷,遇到问题还会动脑思考。)
(2)你真棒,能自己读书思考。能告诉其他同学,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吗?根据学生回答,出示5~7段(学生回答后请他朗读相关段落,再请小组读。)
(3)指导朗读。
第5段:这段有没有让你觉得特别着急、生气的地方。(老爷爷需要休息,凳脚儿却发出冬冬冬的响声,打搅了老爷爷的休息。)(课件出示凳子图片,并配上课文第5段。)那这一段该怎么读?(自己练习朗读,请人读,再齐读。)
第6,7段:怎么办呀?(学生回答后,出示图片。)瞧,宁宁他把凳脚儿一只一只包起来(读慢)。凳脚儿再也不发出响声了,宁宁心里怎么样?(十分高兴。)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这句话
(出示第7段,齐读)。
(4)刚才,在练习中,有的小朋友读得有滋有味。敢不敢和同桌比比,看谁读出了宁宁的着急和高兴?(同桌比赛读。)教师巡视,发现读得有感情的孩子,然后让他示范读。
(5)读得真棒,请喜欢宁宁的学生齐读。
(6)学习第8段。
宁宁真棒,要是你是宁宁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夸他?
爸爸妈妈怎么说的?(学生自己去找。)请人读出。
他们真的在夸凳脚儿吗?(是在夸宁宁懂事。)
咱们一起夸一夸宁宁。(齐读。)
4引导体会爸爸妈妈的心与宁宁的心的关系。
(1)宁宁这么小就会关心别人,他的这种品质是受了谁的影响?(引导看第3段体会,宁宁是在父母影响下才学会了关心老爷爷。)
(2)看来,宁宁父母这种好的品质影响了宁宁,让宁宁也学会了关心人。同样,我们的爱、我们的言行也会影响身边的每个人。
5学习第9段。
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宁宁学会了关心老爷爷。看,他们一家会心地笑了。(出示插图,感受一家人的心。)
(四)再读,升华感情
1
在宁宁一家的关心下,老爷爷的病渐渐地好了。要是有一天老爷爷碰到了宁宁会对宁宁说什么?请与同桌演一演。再请人演一演,引导学生评一评宁宁的表现,让学生再一次感受邻里之间的关爱。
2(揭示主题)看来,老爷爷感受到了宁宁一家对他的关心,感受到了他们每个人心中的爱。他们不仅爱自己的亲人,也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每个孩子心中都有这样美好的爱,就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爱再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再一次去体会宁宁一家对老爷爷的牵挂,
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宁宁一家的爱。(配乐,师生一起朗读。)
三、拓展延伸
1面对楼下的这位老爷爷,宁宁和爸爸妈妈还做了些什么?展开想象,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师生总结,升华感情。
四、正确规范地写字
1.让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医、怎。)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1)教师指导书写怎字。
①卡片出示带田字格的怎字。
②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然后说一说。
③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并书空。
④学生独立书写,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⑤展示学生书写的怎字,引导学生欣赏,尤其注意心。
(2)教师指导书写医字。
①卡片出示带田字格的医字。
②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然后说一说。教师告诉学生医的笔顺:医,学生书空笔顺三遍。
③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并书空。
④学生独立书写。
⑤同桌互相欣赏并修改。
⑥展示书写优秀的字,共同欣赏。
(3)学生自己练习写剩下的生字,强调写前必须看清每个字的占格,写时注意笔顺和书写姿势。教师巡视指导。
(4)学习小组互评,哪个同学的哪个字写得最好,让他讲讲,并示范写一写。
2自己完成课后题:把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写一写。写好后可请好朋友或老师欣赏。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自己读题,明确题意。
2学生自己练习说,再集体交流。
六、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为自己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爱心。
3为生字扩词语。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颗心》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设计理念
本课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邻里之间的关爱之情,文中没有什么难懂的句子,因此教学宜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采用初读感知品读真情再读体会这种方式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和高尚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关爱老人的启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唤起生活的感受,体会邻里亲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尊敬老人、关爱他人的教育。
4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1识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唤起生活感受,体会邻里亲情,学习关爱他人。
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挂图、歌曲《爱的奉献》、轻柔的音乐、儿歌《我的好妈妈》、课文朗读CD、生字卡片、三颗心或相关课件。
学具:本课生字的偏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揭示主题
1孩子们,老师先请你们欣赏一首儿歌,会唱的小朋友还可以一起唱一唱。(播放儿歌《我的好妈妈》。)你从儿歌中感受到什么?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说一说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读《三颗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提示读课文的要求: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小朋友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宁宁一家关心老爷爷的故事。)
3孩子们可真能干,这么快就读通了课文!现在,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看谁读得最正确。教师随机指导以下字词:
(1)轻轻地:爸爸和妈妈轻轻地起床,轻轻地走路,轻轻地说话
(2)凳脚儿:只有凳脚儿不听话,搬动时,碰着地板,发出冬冬冬的响声。
4检查学生的生字学习情况。(用课件或生字卡片出示生字词。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学生练读。)
适时指导响、病是后鼻韵,楼是边音。
(1)小组里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绍。
(2)找朋友游戏:四人小组里学生分别准备好偏旁卡片,教师报一个字,就请学生找到小组里的朋友组成字,看看谁最快。
5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6现在,听老师读,注意听朗读时的轻重、停顿,看看谁是最会听的孩子(播放朗读CD)。
7学生齐读课文。
(二)自读体会
请孩子们边读课文,边思考下面问题(读后请人答):
1三颗心代表的是哪些人?(爸爸、妈妈、宁宁,并贴上写有爸爸、妈妈、宁宁的三颗心图片。)
2你最喜欢哪颗心?请找出写你最喜欢的那颗心的句子,并勾画下来,读一读,看看这是一颗怎样的心。(学生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品味真情
1你喜欢哪颗心?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习。)
2我喜欢爸爸妈妈这两颗心。
(1)你为什么喜欢爸爸妈妈这两颗心?(爸爸妈妈非常关心老爷爷。)
(2)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他们对老爷爷的关心?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词语轻轻地,并指导学生读出轻柔、小心翼翼的感觉。
(3)出示第3段。你能把爸爸妈妈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吗?(自读体会。)请人读。你觉得他(她)读得怎样?请人评议后,再请人读。
(4)老师范读。
(5)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再齐读。
(6)男女生比赛读,看谁更能读出爸爸妈妈对老爷爷的关心。
3我喜欢宁宁这颗心。
(1)你为什么喜欢宁宁这颗心?(因为他很关心老爷爷,遇到问题还会动脑思考。)
(2)你真棒,能自己读书思考。能告诉其他同学,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吗?根据学生回答,出示5~7段(学生回答后请他朗读相关段落,再请小组读。)
(3)指导朗读。
第5段:这段有没有让你觉得特别着急、生气的地方。(老爷爷需要休息,凳脚儿却发出冬冬冬的响声,打搅了老爷爷的休息。)(课件出示凳子图片,并配上课文第5段。)那这一段该怎么读?(自己练习朗读,请人读,再齐读。)
第6,7段:怎么办呀?(学生回答后,出示图片。)瞧,宁宁他把凳脚儿一只一只包起来(读慢)。凳脚儿再也不发出响声了,宁宁心里怎么样?(十分高兴。)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这句话(出示第7段,齐读)。
(4)刚才,在练习中,有的小朋友读得有滋有味。敢不敢和同桌比比,看谁读出了宁宁的着急和高兴?(同桌比赛读。)教师巡视,发现读得有感情的孩子,然后让他示范读。
(5)读得真棒,请喜欢宁宁的学生齐读。
(6)学习第8段。
宁宁真棒,要是你是宁宁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夸他?
爸爸妈妈怎么说的?(学生自己去找。)请人读出。
他们真的在夸凳脚儿吗?(是在夸宁宁懂事。)
咱们一起夸一夸宁宁。(齐读。)
4引导体会爸爸妈妈的心与宁宁的心的关系。
(1)宁宁这么小就会关心别人,他的这种品质是受了谁的影响?(引导看第3段体会,宁宁是在父母影响下才学会了关心老爷爷。)
(2)看来,宁宁父母这种好的品质影响了宁宁,让宁宁也学会了关心人。同样,我们的爱、我们的言行也会影响身边的每个人。
5学习第9段。
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宁宁学会了关心老爷爷。看,他们一家会心地笑了。(出示插图,感受一家人的心。)
(四)再读,升华感情
1在宁宁一家的关心下,老爷爷的病渐渐地好了。要是有一天老爷爷碰到了宁宁会对宁宁说什么?请与同桌演一演。再请人演一演,引导学生评一评宁宁的表现,让学生再一次感受邻里之间的关爱。
2(揭示主题)看来,老爷爷感受到了宁宁一家对他的关心,感受到了他们每个人心中的爱。他们不仅爱自己的亲人,也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每个孩子心中都有这样美好的爱,就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爱再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再一次去体会宁宁一家对老爷爷的牵挂,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宁宁一家的爱。(配乐,师生一起朗读。)
三、拓展延伸
1面对楼下的这位老爷爷,宁宁和爸爸妈妈还做了些什么?展开想象,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师生总结,升华感情。
四、正确规范地写字
1.让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医、怎。)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1)教师指导书写怎字。
①卡片出示带田字格的怎字。
②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然后说一说。
③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并书空。
④学生独立书写,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⑤展示学生书写的怎字,引导学生欣赏,尤其注意心。
(2)教师指导书写医字。
①卡片出示带田字格的医字。
②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然后说一说。教师告诉学生医的笔顺:医,学生书空笔顺三遍。
③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并书空。
④学生独立书写。
⑤同桌互相欣赏并修改。
⑥展示书写优秀的字,共同欣赏。
(3)学生自己练习写剩下的生字,强调写前必须看清每个字的占格,写时注意笔顺和书写姿势。教师巡视指导。
(4)学习小组互评,哪个同学的哪个字写得最好,让他讲讲,并示范写一写。
2自己完成课后题:把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写一写。写好后可请好朋友或老师欣赏。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自己读题,明确题意。
2学生自己练习说,再集体交流。
六、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为自己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爱心。
3为生字扩词语。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西师大版语文《三颗心》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唤起生活的感受,体会邻里亲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尊敬老人、关爱他人的教育。
4.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1.识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唤起生活感受,体会邻里亲情,学习关爱他人。
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挂图、歌曲《爱的奉献》、轻柔的音乐、儿歌《我的好妈妈》、课文朗读cd、生字卡片、三颗心或相关课件。
学具:本课生字的偏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揭示主题
1.孩子们,老师先请你们欣赏一首儿歌,会唱的小朋友还可以一起唱一唱。(播放儿歌《我的好妈妈》。)你从儿歌中感受到什么?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说一说“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读《三颗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提示读课文的要求: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小朋友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宁宁一家关心老爷爷的故事。)
3.孩子们可真能干,这么快就读通了课文!现在,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看谁读得最正确。教师随机指导以下字词:
(1)“轻轻地”:爸爸和妈妈轻轻地起床,轻轻地走路,轻轻地说话……
(2)“凳脚儿”:只有凳脚儿不听话,搬动时,碰着地板,发出“冬冬冬”的响声。
4.检查学生的生字学习情况。(用课件或生字卡片出示生字词。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学生练读。)
适时指导“响”、“病”是后鼻韵,“楼”是边音。
(1)小组里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绍。
(2)找朋友游戏:四人小组里学生分别准备好偏旁卡片,教师报一个字,就请学生找到小组里的朋友组成字,看看谁最快。
5.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6.现在,听老师读,注意听朗读时的轻重、停顿,看看谁是最会听的孩子(播放朗读cd)。
7.学生齐读课文。
(二)自读体会
请孩子们边读课文,边思考下面问题(读后请人答):
1.“三颗心”代表的是哪些人?(爸爸、妈妈、宁宁,并贴上写有爸爸、妈妈、宁宁的三颗心图片。)
2.你最喜欢哪颗心?请找出写你最喜欢的那颗心的句子,并勾画下来,读一读,看看这是一颗怎样的心。(学生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品味真情
1.你喜欢哪颗心?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习。)
2.我喜欢爸爸妈妈这两颗心。
(1)你为什么喜欢爸爸妈妈这两颗心?(爸爸妈妈非常关心老爷爷。)
(2)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他们对老爷爷的关心?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词语“轻轻地”,并指导学生读出轻柔、小心翼翼的感觉。
(3)出示第3段。你能把爸爸妈妈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吗?(自读体会。)请人读。你觉得他(她)读得怎样?请人评议后,再请人读。
(4)老师范读。
(5)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再齐读。
(6)男女生比赛读,看谁更能读出爸爸妈妈对老爷爷的关心。
3.我喜欢宁宁这颗心。
(1)你为什么喜欢宁宁这颗心?(因为他很关心老爷爷,遇到问题还会动脑思考。)
(2)你真棒,能自己读书思考。能告诉其他同学,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吗?根据学生回答,出示5~7段(学生回答后请他朗读相关段落,再请小组读。)
(3)指导朗读。
第5段:这段有没有让你觉得特别着急、生气的地方。(老爷爷需要休息,凳脚儿却发出“冬冬冬”的响声,打搅了老爷爷的休息。)(课件出示凳子图片,并配上课文第5段。)那这一段该怎么读?(自己练习朗读,请人读,再齐读。)
第6,7段:怎么办呀?(学生回答后,出示图片。)瞧,宁宁他把凳脚儿一只一只包起来(读慢)。凳脚儿再也不发出响声了,宁宁心里怎么样?(十分高兴。)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这句话(出示第7段,齐读)。
(4)刚才,在练习中,有的小朋友读得有滋有味。敢不敢和同桌比比,看谁读出了宁宁的着急和高兴?(同桌比赛读。)教师巡视,发现读得有感情的孩子,然后让他示范读。
(5)读得真棒,请喜欢宁宁的学生齐读。
(6)学习第8段。
宁宁真棒,要是你是宁宁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夸他?
爸爸妈妈怎么说的?(学生自己去找。)请人读出。
他们真的在夸凳脚儿吗?(是在夸宁宁懂事。)
咱们一起夸一夸宁宁。(齐读。)
4.引导体会爸爸妈妈的心与宁宁的心的关系。
(1)宁宁这么小就会关心别人,他的这种品质是受了谁的影响?(引导看第3段体会,宁宁是在父母影响下才学会了关心老爷爷。)
(2)看来,宁宁父母这种好的品质影响了宁宁,让宁宁也学会了关心人。同样,我们的爱、我们的言行也会影响身边的每个人。
5.学习第9段。
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宁宁学会了关心老爷爷。看,他们一家会心地笑了。(出示插图,感受一家人的心。)
(四)再读,升华感情
1.在宁宁一家的关心下,老爷爷的病渐渐地好了。要是有一天老爷爷碰到了宁宁会对宁宁说什么?请与同桌演一演。再请
人演一演,引导学生评一评宁宁的表现,让学生再一次感受邻里之间的关爱。
2.(揭示主题)看来,老爷爷感受到了宁宁一家对他的关心,感受到了他们每个人心中的“爱”。他们不仅爱自己的亲人,也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每个孩子心中都有这样美好的爱,就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爱再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再一次去体会宁宁一家对老爷爷的牵挂,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宁宁一家的爱。(配乐,师生一起朗读。)
三、拓展延伸
1.面对楼下的这位老爷爷,宁宁和爸爸妈妈还做了些什么?展开想象,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师生总结,升华感情。
四、正确规范地写字
1.让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医、怎。)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1)教师指导书写“怎”字。
①卡片出示带田字格的“怎”字。
②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然后说一说。
③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并书空。
④学生独立书写,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⑤展示学生书写的“怎”字,引导学生欣赏,尤其注意“心”。
(2)教师指导书写“医”字。
①卡片出示带田字格的“医”字。
②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然后说一说。教师告诉学生“医”的笔顺:医,学生书空笔顺三遍。
③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并书空。
④学生独立书写。
⑤同桌互相欣赏并修改。
⑥展示书写优秀的字,共同欣赏。
(3)学生自己练习写剩下的生字,强调写前必须看清每个字的占格,写时注意笔顺和书写姿势。教师巡视指导。
(4)学习小组互评,哪个同学的哪个字写得最好,让他讲讲,并示范写一写。
2.自己完成课后题:把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写一写。写好后可请好朋友或老师欣赏。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自己读题,明确题意。
2.学生自己练习说,再集体交流。
六、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为自己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爱心。
3.为生字扩词语。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大太阳的小房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
正确读写本课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挂图。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语
地球上的许多动植物都有自己的家。大太阳有自己的家吗?它的家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大太阳的小房子》这一课。
二、板书课题,初步感知课文。
1.板书课题:大太阳的小房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标出生字、词。
3.利用拼音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完后用自己的话说
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说出:写太阳在天上很大,躲在露珠里又很小;课文通过写大太阳的小房子是露珠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多种方式认读。
2.开火车熟读生字。
3.指导记忆字形,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记得又快又好。
4.教师指导书写。
四、学生书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五、熟读课文,谈初步感受。
1.自由朗读课文,读熟练。
2.同桌互读,互评。
3.指名分节朗读。
4.谈谈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说对课文初步的感受。
5.说一说不明白的地方。师生共同探讨,找出答案。
六、巩固练习
1.书写生字,并给它们组词。
2.比一比,再组词。
房()谁()很()午()
防()堆()狠()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太阳的小房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本课生字。
2.齐读全文。
二、学习第一节
1.说说大太阳的小房子是什么?(露珠)
2.齐读第一节。
3.体会重点句子。
(1)出示句子:一个又大又红的太阳,躲在小小的露珠里微笑。
(2)读此句,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太阳?
(学生可能会说顽皮、淘气、可爱、神气的太阳,只要学生说得合理,都应肯定)
(3)指导朗读:读出太阳的可爱、顽皮……
三、学习第二节
1.小作者看到大太阳躲到小露珠里,是怎么想的呢?
点读第二节,并请同学回答。
(小作者把太阳想象成会大会小的魔术师了。)
小组讨论交流。
2.作者把太阳想得真有趣,我们也大胆想一想,的太阳怎么走进了小露珠里呢?
(太阳想洗澡,就钻进露珠里了。)
(太阳想到地球上了,就悄悄地和露珠来到大地上……)
3.大太阳走进小露珠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能说出道理来吗?
露珠里的太阳是天上的太阳映照在里面,就像太阳照镜子一样。
四、朗读指导
读出太阳的可爱。
本颗的朗读,韵脚都应该落在韵母“iao”上。
五、背诵课文
六、板书设计
大太阳的小房子
又红又大微笑
太阳……躲在露珠里
会变魔法走进小小的房间
七、作业设计
照样子写词语。
又(大)又(红)又()又()又()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太阳的小房子”,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验太阳
看了这个题目,少年朋友一定会感到奇怪,太阳离我们那么遥远,怎么进行化验呢?我说的可不是天方夜谭,早在1859年,就有科学家对太阳化验过了。
1859 年的一天夜里,本生和基尔霍夫在实验室窗前向外眺望,发现16千米外的曼海姆城发生了大火灾。两位科学家好奇地用分光镜观察这片火光,竟在大火的光谱中找到了钡和锶的光谱线。由此,本生突然想到,既然可以用分光镜分析曼海姆城的火光,为什么不能用它化验太阳呢?
他们首先遇到的就是30多年前夫琅和费留下的太阳光谱中的暗线之谜。基尔霍夫对暗线中的d线最感兴趣,因为那是太阳光谱里最明显的暗线之一。1859年10月,基尔霍夫用自己的试验证明了d线是在钠的光谱位置上。实验是怎样进行的呢?他首先用分光镜看太阳的光谱,记下了d线的位置,然后遮住阳光,点燃了本生灯,在灯上燃起钠盐。果然,钠的粗亮的黄线正好出现在d线的位置上。
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基尔霍夫注意到,一团较冷的物质蒸气所吸收的波长,恰恰等于这种物质炽热发光时所发射的波长,也就是吸收光谱。例如冷的钠蒸气吸收的暗线与炽热的钠蒸气发出的亮线位置丝毫不差。所以吸收光谱的暗线与发射光谱的亮线一样,都可以作为鉴别元素的标志。基尔霍夫由此证明了太阳上存在着钠。
夫琅和费暗线之谜终于被解开。原来是太阳表面发出的白光,能产生连续光谱。当白光通过太阳外围的大气时,太阳外围大气中的某些元素,会把连续光谱中相应的谱线吸收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初夫琅和费接收的太阳光谱中才出现了暗黑的谱线。
在解开夫琅和费暗线之谜以后,基尔霍夫和本生又用铁作了实验。铁的光谱有60多条亮线,而在太阳光谱中60多条亮线的位置上,正好有60多条夫琅和费暗线。由此说明太阳上有铁。不久,基尔霍夫用同样的方法,又证明了太阳光谱中h和k这两条暗线是由钙产生的,说明太阳大气里存在着钙。
两位科学家竟然在离太阳1.5亿千米之遥的地球上,测出了太阳的化学成分!真是了不起的成就。1862年,瑞典的化学家昂格斯特罗姆又证明了太阳上存在着氢元素。从那以后,天文学家们开始以光谱分析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天文研究手段,化验太阳的工作不断地取得新的成果。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七颗钻石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颗钻石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27、一颗希望的种子 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7、一颗希望的种子
学习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
2、激发提问的兴趣,学习抓住关键词、重点词、以及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付出总会有收获,激发他们劳动和创造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出示“种子”,请学生读,强调“种”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第三声。
2、出示完整课题,读好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听老师读课文,学生思考故事发生在哪?发生在什么季节。
(设计意图: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学生理解后文爷爷答应孙子在夏天播种,其实是给他一次体验劳动过程的用心良苦作铺垫。)
2、学生交流,回答问题。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引导学生试着提提问题。(设计意图:落实单元目标)
3、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爷爷的农场为什么那么吸引“我”?
4、交流,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好这些优美的句子。
学习生字“垛”,字义理解,字形换部首记忆。
流连忘返;学生字“返”,笔顺强化,组词。
5、区别句子
(1)爷爷,我长大了也要来农场种庄稼。
(2)爷爷,我长大了也要来农场种庄稼!
观察句子不同,结合标点读出不同的语气来,思考,哪个标点更合适?
(设计意图:贯彻课程统整理念,在教学中复习标点符号表达的不同语气和含义,并揉和课文内容有机地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明白标点的突出也是读好句子的好方法。)
6、学习“兴致勃勃”,释义,“致”笔顺。
7、齐读第二小节。
三、重点学习祖孙对话
1、自由读,思考爷爷回答孙子的话的标点,能否由“!”换成“。”
2、学习“籽”,整体认读音节,植物的种子。
3、自由读,并提出问题。
4、学习课文第7小节,找一找“我”是怎样等待的?
品味句子,“不知跑了多少趟……”换成“跑了很多趟……”好不好?为什么?(设计意图:贯彻课程统整理念,品味句式转换以后语气的不同。)
5、指导朗读,读出焦急的语气。
6、学习第8,9小节,读出“泄气”的语气。
四、学习课文结尾
1、自由读,故事结尾发生了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我”兴奋的心情。
3师引读最后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五、总结
原来爷爷早知道夏天是种不出西瓜的,但为了给自己的小孙子一次体验劳动,享受收获的过程,而特意安排了这一切,使孩子体会到了通过劳动得来成果的快乐。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7. 一颗希望的种子 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7.一颗希望的种子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9个生字,读准“籽”“瞅”等字的读音;正确描摹“返”等生字;积累本课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记住有关内容。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知道学会提问题有助于读懂课文。
3.懂得付出总会有收获的道理,激发学生劳动和创造的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9个生字,读准“籽”“瞅”等字的读音;正确描摹“返”等生字;积累本课10个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记住有关内容。
难点:
1学习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知道学会提问题有助于读懂课文。
2通过学习懂得付出总会有收获的道理,激发学生劳动和创造的欲望。
教学媒体ppt
课前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4.出示实物,看,这是什么?老师告诉你们,这可不是一颗普通的种子,这是一颗希望的种子。
5.板书:27一颗希望的种子
齐读课题
注意“种”是多音字。复习“种”的二个读音。
6.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这是一颗什么种子?什么是希望的种子?这颗种子会结出什么果实?)
(二)初读课文,学习写字
1.听老师读读课文,想想你的问题有答案了吗?
交流。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出示文中生字新词:
草垛瓜籽稍微幼稚流连忘返兴致勃勃一趟泥浆瞅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词意。
交流
a.开火车读词语,老师及时正音。
“瞅”“稍”“稚”“致”是翘舌音。
“趟”“浆”是后鼻音。
b.哪些字你觉得特别难写?
重点指导:“垛”右边部分“横折弯”不要写成“横折弯勾”。
“稚”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稍窄一些。
(师范写,生书空,再在田字格里描写一个)
c.理解词义,积累词语
“瞅”的意义是“看”,还有哪些词也表示“看”呢?
积累:瞄,瞥,瞪,盯,观察,打量……
(三)再读课文,学习质疑
1.学生轻声读课文,并学着提问题,交流。
2.教师根据学生提的具体问题,作适当的安排,学生可以理解的,就请学生作答,有的由教师解答,还有的当场不做答,有一定难度并扣住课文重点的问题,应留待重点讨论:
(1)爷爷为什么要把西瓜搬到地里?
(2)爷爷在孩子心中播下的“希望种子”以后会结什么果实呢?
3.指导提问
(1)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有区别的:可举例说明。
(2)小结:提问可以从词语,句子以及课文内容等方面入手。
四、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出示问题:(1)
(2)
师:从播下种子到长出大西瓜要过好几个月的时间,爷爷却把一个滚圆的大西瓜搬到地里,这是什么原因呢?和我的举动有什么关系呢?
1.默读课文,思考: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
交流、媒体出示句子:
(1)那个下午,我不知跑了多少趟瓜地,也不知浇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变成了一片泥浆。
(2)干了半天,什么也没得到!我几乎要泄气了,“爷爷,我都等了整整一下午,还得等多久?”
(3)咦!一个大大的、滚圆滚圆的西瓜正瞅着我笑呢!我兴奋极了—我种了世界上最大的西瓜!
2.指名读句子、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
板书:急切
泄气
兴奋
3.当我跑了无数趟瓜地浇了无数次水,却发现什么也没得到,这是,我会怎么想?
(1)说话练习:忙了老半天,什么也没得到,我想:———————————。
(2)指导朗读句子(1)(2),读出“我”的心情由原来的急切转为泄气。
挑战读,男女生比赛读
4.当我看到地里的那个大西瓜,我回兴奋地对爷爷说什么?
(1)说话练习,当我看到一个大大的,滚圆滚圆的西瓜时,我说:“—————。”
(2)指导朗读句子,读出“兴奋”的语气
小组比赛读,找好朋友读
5.那爷爷听了我的话之后,又会怎么样呢?请你发挥想象,选择下面一题完成。
爷爷说:“——————————”。
爷爷说———,———地说:“——————————————————。”
6.现在你知道爷爷为什么要把西瓜搬到地里了吗?
小组交流。
引读:
7.师:许多年过去了,我渐渐大了,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地里的。
生:——————————————————。
展开想象说一说:当我知道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来的时候,会和爷爷有一番怎么样的对话?与同桌说一说,演一演。
8.爷爷再孩子心中播下的“希望的种子”以后会结出什么果实呢?
五.感情朗读,再次质疑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总结全文
希望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希望的种子,让它在你的心中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相信: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
教学效果的反馈读课文,提出问题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的确,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产生疑问大胆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提出问题,首先在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说说自己想知道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来听课文找答案,有些问题一时找不到答案仍然保存着,再读课文后,让学生继续学着提问题,这时孩子的问题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的,他们可能会针对标点,词语,句子,课文内容等各方面进行提问,作为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的提问对不同的提问作出不同的处理与评价,有些简单的可以让学生们来解答,有的可适当点拨一下,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还有的当面不作答,对于好的提问应给予充分肯定与表扬,鼓励学生善于提问的好习惯。
在学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将这些问题加以归纳,借用学生的提问引导他们发现其中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是有区别的,适时加以小结,提问可以从字词,句子,课文内容等方面入手。
在有感情地朗读完课文以后,让学生再想想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处的提问设计让学生初步学会了提问,培养了问题意识,教师激烈性的语言更会让学生善于提问,乐于提问。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2020云房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读出节奏,掌握规律
朗读除了心灵感受还有身体感受、音律感受,是经过信息处理的,带着朗读者特点的情感。
师:不一会儿,云房子就造好了,形状各样。(生引读:有的有的有有也有)
师:他读出了句子的节奏,让我们把云房子看得更清楚。
师:你们喜欢什么样的云房子?为什么?
(交流朗读)
师:有的云房子很小,小得怎样?(引读)
生:大一点的麻雀都住不进去。
师: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理解,读出节奏,层层递进,步步落实,掌握语言的节奏,发现语言的特点,真正做到了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的要求。整个导读的过程将得意、得言、得法完美地统一起来。
1、读出样态,读出节奏。
语文是形象的。傻傻地横着、美美地开着,作者运用了严格对仗和有节奏感的叠词凸显云房子的可爱与美丽,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初步掌握语言规律,积累语言的好素材。课堂上,教师一反感情朗读指导的拿腔拿调,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有目标、有层次地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出云房子的样态,读出语言的节奏,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引读分清不同的样态,导读读出相同的节奏,合作朗读读出语言的韵律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朗读中掌握了语言的节奏,在有节奏的朗读中掌握不同的比喻形式,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规范。
2、读出理解,读出规律。
朗读是学生阅读理解的外显,是感悟,是思考,是想象。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情趣,表达对云房子不同样态的理解;引导学生关注叠词的妙处;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突破傻傻地这个难点,读出对文字最直接的感受,读出对文字的理解。当傻傻地横着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出来时,文字就有了画面感,有了丰富的情感,也打通了文字与画面的通道,学生朗读的节奏更明快,更清楚了。
二、想象画面,定位模仿
语文课堂教学不能简单地框在文本之中,要适当延伸。在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想象进行云房子形状的再创造。
师:小鸟们在我们读书的时候又造了很多云房子,让我们再去看一看。不过,现在要增加点难度了,在看的时候,你们能不能像刚才那样,用上有的像有的像来说一说呢?(出示松树状的云房子)
生1:有的像松树那样挺直地站着。
生2:有的像小鸡那样
师:哦,像小鸡哪样?谁来帮帮她?
生3:像小鸡那样美美地叫着。
师:哦,叫着是它的样子吗?用蹲着更好。你再来说一说。
生3:像小鸡那样美美地蹲着。
师:好,还可以说美美地站着。
这一过程,是积累与迁移、语言与情感圆融统一的过程。朗读的积累促使学生习得语言的规律,图片的出示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说好一句话,特别关注叠词、形态的用法;再引导学生说好对话,把握语言的节奏;最后让学生根据图示自由说,掌握语言表达的规律。
教师的引导,通过想象让文字变成画面,让语言注入生命,让情感飞扬起来。
三、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带着问题,带着任务走出教室,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在引导学生看图想象说话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这样指导。
师:刚才你们说得真好,下课后想不想自己也来造造云房子?你们可以先画在纸上,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然后在云房子旁边,也用这样的句子写一写。
如果说掌握语言规律、模仿表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层层推进的,那么,让学生带着对云房子的无限遐想走出课堂,运用课堂习得的方法展开想象并模仿表达,体现了教师的课程观:打开一篇课文,让心灵敞亮!
课堂以语言学习为根,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培土施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并将快乐带出课堂,走向生活,为幸福人生奠基。
《“三颗纽扣”的房子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三颗纽扣的房子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210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