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北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天地》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天地》”,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M.Jab88.COM/p>《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语文天地
二、指导练习
1.回顾我们以前学习的内容,采用怎样的方法来写摘录笔记?
2.通过写摘录笔记,你都有哪些收获?遇到了哪些问题?
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
3.你知道字典里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思吗?
~①②③(转)(引)(喻)
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4.结合书上的插图朗读一下这首古诗,边读边想:你从古诗中读懂了什么,同位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5.试着背诵一下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1、通过查阅资料,你了解到了那些国内或者国外比较著名的桥梁?
2、你认为人类最需要怎样的桥梁呢?为什么?与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4、读一读书中“开卷有益”中的内容,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5、回家以后继续搜集有关桥梁的资料,与同学们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第三课时
1放音乐《北京的桥》
2自读课文
《北京的桥》是首歌词,简练、押韵,充满感情。
引导学生诵读《北京的桥》
3引导学生诵读其他六座桥。

第四课时
自读课文《看桥人》
1、初读课文。
2、再读课文讨论提出问题。
作者详细写了“刘老头儿”走马上任后都干了些什么?

第五课时(综合实践)
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询问家长、翻阅书报、上网等多种形式了解家乡桥的历史与故事,以及最新的建桥技术。

精选阅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17.《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录音机。

2.长城远景和近景的彩色幻灯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了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打出幻灯片)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

(4)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麽内容

三.图文结合,说一说。

1、说说生字新词。

崇(chong)山峻(jun)岭拍摄(she)嘉(jia)峪(yu)关扶(fu)智慧(hui)气魄(po)

2、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2)看图理解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3、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4、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1)一条“龙”(2)“高大坚固”;(3)结晶;(4)奇迹。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打出幻灯。)

(1)远景怎样?(像一条龙)

(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麽内在联系(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4)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2、看近景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六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3)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4)小节这一节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3、综合两图第三节。

(1)人民为什麽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

(2)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

(3)为什麽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4、研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

二、总结全文。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板书设计:

远看像条巨龙

长城气魄雄近看高大坚固伟大的奇迹

(气魄雄伟)联想劳动人民的智慧

18.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i)。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用比较法(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

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

(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学习第二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注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

四、讲读,学习第三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齐读全文。昨天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

(2)学生模仿练习。

(3)指名朗读、齐读。

三、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四、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19.《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字只要认识不要求会写。认识一个多音字“乘”。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瞰、弩、颔、髻、铠五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nǔ”的鼻音要读好。多音字“乘”的不同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二、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再次阅读课文

(一)阅读提示。

1.秦兵马俑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是怎么介绍兵马俑的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就能明白的。

2.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来讲兵马俑的?每个部分讲的什么?各个部分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新课标第一网

3.文章着重对哪个部分进行了描写?重点读一读。

(二)学生回答,讨论。

三、精读选段

1.第二自然段

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从哪些语句说明兵马俑的确“规模宏大”的呢?

①数据中体会规模宏大。你可以勾画出有关数据读一读,体会它面积之大、数量之多。

②单举开掘的一号坑里兵马俑的数量进一步说明规模宏大。

③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恢弘、制作工艺精湛,体会到规模宏大。

2.文章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

学生勾画书中具体描写的样子及神态的词语,体会到个性特点

将军佣身材魁梧头戴军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前列神态自若久经沙场肩负重任沉毅多谋武士俑体格健壮穿着装扮……目光炯炯……威武凝重刚烈豪爽

骑兵佣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勇猛善战坚毅顽强

车兵佣分为驭手和军士……分工明确各司其责

弓弩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马佣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神气活现斗志昂扬

3.第三至第十自然段,会真正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从而,由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4.第11自然段

①横线的句子是这部分的中心句。它既对上文作了小结,又对下文的学习作了提引。“极为”放在“精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兵马俑的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地位。

②“端详”就是仔细地看、细致地打量。这些兵马俑乍一看,似乎一样,但只有精心端详时,才会发现它的细微差异。

③加底纹的部分,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正是作者的独巨匠心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

④“……”省去了什么呢?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当你与作者一道思绪驰骋,神游兵马俑,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生自读这段文字,谈一谈读了这段文字后的感受。

2.师出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要保护长城的爱心。

3.得出课题:不仅要保护长城,而且要保护其他的文物。

二、具体谈谈保护长城

1.分小组商议保护长城的建议。

2.全班交流。

3.分析总结出一系列保护长城的措施。

三、拓展

1.认识世界遗产标志,以及什么是世界遗产。

2.交流了解,中国有多少世界遗产!

3.我们为什么要申报这些风景名胜等为世界遗产?这些世界遗产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中国世界遗产的现今状况如何?

4.怎样来保护世界遗产?

5.形成书面建议或倡议书。

习作

2课时

写导游词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然后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可以将景点风光也可以将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

1.继续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2.学习写导游词。

审题

本次习作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和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实用的语言。写导游词要根据游人的需要确定重点,选取最有特色或最有价值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还应根据口语交际讨论的成果,游览的注意事项,向旅游者提出“当文明游客”的机会。怎样写导游词呢?

1.首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

2.这一处世界遗产最有特色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著名风光、著名景点?这个景点有什么美丽的、动人的传说?

3.写的过程中不要走别人的老路,争取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佳作借鉴:

秦皇岛海神庙导游词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古以来,秦皇岛、山海关沿海一带的航海业、捕捞业就非常发达。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开国元勋徐达奉命主持修建长城。为了调运各种军需民用物资,在山海关石河口修建了码头。船夫渔民出海作业,总是冒着很大的危险,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好把生命托付给神灵。为了乞求神灵的保护,乞求海上风平浪静,平安无事,就在老龙头的西侧修建了海神庙、北海神庙、妈祖庙、龙王庙等四座庙宇。1900年八国联军从老龙头登陆,四座庙宇被毁掉了。现在的海神庙是1988年重新修建的,它综合了原有四座庙宇的特点,重新构思设计,延伸入海124米,是旅游观光、临风休憩的好去处。

这里是牌楼,南北两面各有两个大字:安澜、伏波,──让大海安静,海不扬波,点明了整个海神庙的主题。

往前走就是山门。海神庙和一般佛教庙宇的山门不同,它里面供奉的不是四大天王,而是“天佑”、“天应”两位大海中的神将。“天佑”的意思就是老天保佑,“天应”就是指叫地地灵,叫天天应。传说这二位原来都是大海中的怪物,浑身的力气没处使,就专门兴风作浪,玩恶作剧。后来他们被天后娘娘──就是我们常说的妈祖收伏了,成了妈祖的得力助手。

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正殿前面的庭院。左右两侧有两个吉祥物。右边的叫做“乘黄”,也叫“飞黄”。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集《山海经》说:白民之国有乘黄。长的样子像狐狸,背上有角。要是骑到它的身上,就能活到两千岁。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写过这样的诗句: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后来,人们就用飞黄腾达来比喻一个人的官职地位上升得非常快。看来,乘黄的功能有两条,长寿和升官。可是,我们眼前的这个乘黄大家千万不要骑,一是真要活到两千岁,那可就太麻烦了;二是您真要骑了上去,可就要准备罚款了。

左边的这一个叫做“龙马”。我国古代传说龙马是河水之精,说它是龙头,马身,还有两个可以张开的翅膀,叫的声音很好听,说它是“鸣声九音”──有些人很谦虚,用“五音不全”来说自己唱歌的声音不好听,但这龙马“鸣声九音”,简直就是一个交响乐团!还有的古书上说这龙马就是乘黄。在海神庙的前面设立龙马、乘黄的塑像,是取其“河水之精”的含义。

现在请大家走进海神庙的大殿。正中端坐的就是海神。两边站的是他的助手。渤海湾一带供奉的是北海之神。北海之神叫做禺京。他的“分工”有两条:让大海风平浪静,让陆地风调雨顺。为了让大海风平浪静,他手持弓箭,查看大海,哪儿的海浪过高,就射箭击碎它,这时,两位巡海夜叉就是它的助手;为了让陆地风调雨顺,他选拔了几位得力的干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位是千里眼和顺风耳。千里眼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顺风耳的大耳朵拉得长长的,专门负责收集各地旱涝信息。这两位是雷公和电母。雷公头似猕猴,嘴似鸡形,肩膀上长了一对翅膀,左手拿椎,右手使槌,脚踏五面大鼓,他敲起鼓来,就是天上响起了隆隆雷声。电母手拿两面镜子,只要她把镜子飞舞起来,天空里就会出现一道道闪电。左边的这二位是风婆和雨师。风婆只要把她背的布袋拿下来,轻轻一抖是小风,重重一抖是大风,抡上一圈,就成台风了。雨师用柳条在他的宝葫芦里沾上一下,往人间洒一洒,就是一场雨。当然,他用的力度和时间就决定了这场雨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古代的神明,都是凡人自己创造的。神明的功能,大都表达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今天,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功能已经由气象卫星和计算机承担起来了,──尽管还不那么准确,不那么全面,而雷公、电母、风婆、雨师的功能,我们最终能取代多少、能不能取代,甚至于有没有必要去取代,现在还都是一连串的未解之谜。

我们该和海神说一声再见了,但愿他能保佑我们旅游顺利,晚上下雨,白天晴天,天天有个好天气,天天有个好心情。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生自由读例句,想一想,看能从中发现什么。

2.分角色读小林域小东的话,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3.分析比较:自己的发现和小林小东的发现有什么不同?

4.再读句子,体会:文中句子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

5.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的呢?

6.用熟知的事物来作比照,使人很容易想象出文中描绘的事物的具体形象。

7.找一找:在已学的课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试着自己写一写。

二、日积月累

1.生自读对联。

2.指名学生读对联,师范读、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读好对联。

3.交流自己对这几幅对联的理解,之后,教师展示对联所描绘的相应的风景名胜的图片。

4.熟读背诵。

三、宽带网(提出要求,让学生课后自己搜集资料,展示资料。)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习重点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习重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习重点

几(jī)乎几(jǐ)何乘(chénɡ)风破浪乘(chénɡ)法千乘(shènɡ)之国

《长城》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句话用词准确精当,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答:因为长城不仅长,而且高大坚固、设计巧妙,它气魄雄伟、巍峨壮观。而这样伟大的建筑却是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非常不发达的年代,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肩膀建造成的,这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所以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颐和园》

●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先写进了颐和园大门,来到(长廊)看到的景物;又写来到(万寿山脚下)看到的亭台楼阁;再写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看到的湖光山色;最后写在(昆明湖)看到的石桥、小岛和十七孔桥。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这句话是运用动态的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一个“滑”字,我们不但体会到了昆明湖的静,更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耸立”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佛香阁的高。“一排排”使我们感受到排云殿占地面积之大。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间接地写出了佛香阁很高。

这段话作者先描写(树从、屋顶和宫墙);再写正前面的(昆明湖、游船和画舫);最后写向东向东远眺时所看到的(城楼、白塔)。

《秦兵马俑》

匀称(chèn)身着(zhuó)短甲撒(sā)开四蹄

课文着重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方面的内容。这两部分是通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的一句话,即“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连接起来的。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园地五》

描写我国风景名胜的对联: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福建厦门鼓浪屿)(回文联)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浙江宁波天童寺)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杭州西湖)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杭州西湖九溪十八涧)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17长城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
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联想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没去过长城,对长城认识不全面,缺乏了解,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教学媒体:生词卡片、挂图、录音、投影。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想象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我们又重新走进了课堂。暑假里同学们出去旅游了吗?能不能跟大家讲讲自己的旅游见闻?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游览一处名胜,它凝聚着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就是长城。(板书课题)
二、学生观察画面感受长城(10分钟)
1、出示长城的远景图,提示学生按顺序观察。
2、出示长城的近景图,重点观察长城的结构。
3、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心中的感受说一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训练基本技能。(15分钟)
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观察长城、描写长城,又是怎样抒发感受的呢?同学们自学课文,完成自学任务。(投影自学提纲)
1、自学生字(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生词(结合上下文、查资料)
3、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理清文章条理。
4、图文对照,明确课文内容和画面的一一对照。
5、划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5分钟)
1、前后座的同学自由结组,交流自学情况。
2、交流自己查阅的、掌握的关于长城的知识。小组练读课文。
3、找出共同的问题。
五、反馈自学情况。(5分钟)
1、检查自学情况,巩固基础知识。(词卡)
2、指名朗读课文,明确课文层次。
3、归纳学生的共性问题,提示学生重点理解。
六、布置作业
1、练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继续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2分钟)
上节课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自学,同学们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这节课我们就全班交流一下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35分钟)
1、远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长而壮观。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崇山峻岭”说明了长城修筑的地理环境,“蜿蜒盘旋”写出了长城随山势而走向的雄伟气势。)
(2)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六千多公里。(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是长城的终点,“六千多公里”这一具体数字突出了长城的长。)
(3)除了书中的简短介绍,你还了解了哪些资料?
(4)指导朗读
谁能读出长城的“长”?
谁能读出长城的“壮观”?
2、近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以北京八达岭长城为例,具体介绍了长城的结构:
建筑材料是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像很宽的马路,平整而宽阔;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面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行的城台,用于屯兵和传递消息。
(2)画出示意图说一说长城的结构
(3)你了解的资料还有哪些?想象古代战争的场面,体会长城的防御作用。
适当补充:八达岭一带的长城修筑与明代,城墙高8.5米,厚6.5米,顶部厚5.7米,女墙高1米。
3、小结过渡
长城以它雄伟壮观的气势,高大坚固的结构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存在而惊叹,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不朽而沉思。作者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感受的呢?
4、产生的联想
(1)由“站”“踏”“扶”这几个动词告诉我们作者亲眼见到了长城亲身接触到了长城,所以产生的联想是“很自然的”,是心中的真实感情。
(2)以条石为例,说明了修筑长城的艰辛
“数不清”说明条石多,
“两三千斤”说明条石重,
“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说明当时设备的简陋,
“陡峭的山岭”说明工程的艰巨
“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说明条件的艰苦,更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创造!
(3)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对照图画,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指导朗读
读出劳动的艰辛……
读出非凡的创造……
读出由衷的赞叹……
4、长城的历史地位
1、联系1、2、3自然段的内容,无论从规模、构造、设置,还是从它所显示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都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总结全篇:(3分钟)
1、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
2、理清作者观察、描写的顺序,学习写作方法:观察(由远及近)——联想——抒情
3、谈谈学习感受和收获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背诵三、四自然段。
3、学习本课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远望长龙六千多公里
观察
近看高大坚固
1、长城联想血汗和智慧
赞美伟大的奇迹
课后反思:搜集资料已经养成了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加强,反复的朗读背诵,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积累。
18颐和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学过《长城》后,了解了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学习本课,应该很容易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12个新词。
(三)练习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难点
(一)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12个新词。
(二)练习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5分钟)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5分钟)
(四)学习生字新词。(8分钟)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用声韵两拼法和三拼连续法读准字音。重点指导“栽、爽、葱、朱、赏”的读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用拆合法记“殿、昆、爽、葱、郁、堤、雕”的字形。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煌、廊、葱”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煌”属于左形右声类,左边“火”形旁表意,右边“皇”表声。“葱”属于声占一部类,“匆”表声只占中间一部分。“廊”属于外形内声类。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恍、晃”两个字就不能念成(gu1ng)。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用比较法(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④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漆、朱”的字形。
⑤突出强调“殿、廊、葱、爽、漆”的字形。“殿”字的左下角是个“共”字;“廊”字“广”的里面是“郎”字,右边是“阝”不要写成“卩”;“葱”字中间部分是“匆”字不要少写一点写成“勿”;“爽”字的写法,笔顺应是“”要把字写美观;“漆”的右下角是“”不要写成“氽”。
记忆字形时,不一定就是一个生字就用一种方法,有时可以几种方法并用。比如“雕”字,我们可以用形近字区别对比的比较法来记字形;也可以用拆合法来记,把“雕”字拆成左右两部分左边是“周”,右边是“隹”(zhu9)。学生要能够根据汉字特点灵活选择记忆字形的方法。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介绍几种常用的解词方法:
1).直观、演示法。表示事物名称的名词,而又是学生没有掌握的,可以用实物、标本、图片、幻灯等,让学生直接看到词所表示的具体事物形象,以获得清晰的印象。例如“琉璃瓦、横槛、画舫”这三个词语,教师就可以出示幻灯或图片指给学生看,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远眺”一词,教师可以让学生实际去做,以理解词义。
2).形象描绘法。有些形容词的词义可以用语言描绘形容词所表示的情境,启发学生想象,以达到理解。例如:“金碧辉煌”、“葱郁”这两个词语就可以用形象描绘法来解释。
3).讲解词素法。有些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素组成的,讲清学生不理解的词素,把各个词素的意思合在一起加工整理一下,学生就能理解词语的意思了。例如:“姿态不一”、“神清气爽”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4).举例说明法。
5).和同义词、反义词比较法。
6).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7).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以上是常用的几种方法,讲解一个词时,不一定就用一种方法,有时几种方法并用,会更便于学生准确地掌握词义。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宫殿堤岸掩映雕刻长廊葱郁杨柳耸立金碧辉煌神清气爽细细游赏隐隐约约
4.听写词语,当堂检查识字效果。
宫殿堤岸雕刻长廊葱郁金碧辉煌神清气爽细细游赏
(五)齐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学生中的疑难问题,(10分钟)做到“讲其所当讲”。
(六)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5分钟)
1.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位置相邻的自然段哪些联系比较紧密?(第3、4两个自然段的联系就很紧密。第3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仰望看到的景色;第4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站在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我们可以把第3、第4自然段合并为一段。这种分段方法叫自然段归并法。)
(2)利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订正,其分段结果是:一(第1自然段);二(第2自然段);三(第3、4自然段);四(第5自然段);五(第6自然段)。
2.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2)看书上的插图或出示风光图片从感性上领略颐和园几处景观的美景。
(3)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这些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游记这类文章的特点是“移步换景”,一般是一处景观为一段。
(4)划分段落,标出起止。分段结果:同上。
3.两种分段方法进行比较:
自然段归并法适用于任何一篇课文,应用范围广,在理解了各个自然段的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运用自然段归并法比较费时费力;按空间不同位置分段,适用于游记、参观访问记、写活动的文章,应用范围较窄,但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七)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1.分段的方法步骤:
(1)通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确定分段依据。
(2)细读每个自然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课文有没有可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的标志。
(3)精读全文,按照分段的依据,正确标出段落的起止。
2.分段的依据:
(1)按时间顺序分段。
(2)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3)按空间不同位置分段。
(4)按不同内容分段。
(5)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分段。
①总分式(包括总—分段式;总—分—总段式;分—总段式)
②顺承段式
③并列段式
④因果段式
⑤转折段式
⑥递进段式
⑦点面段式(先概括后具体的段式)
3.分段的标志:
(1)以时间词语为分段标志。
(2)以地点词语为分段标志。
(3)以总起、总结的句段为分段标志。
(4)以过渡句、段为分段标志。
教师要依据课文特点适时地教给学生的分段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段能力,不要急于求成。学生要善于抓住课文的特点,找准分段的依据和标志快速准确地给课文分段,在练习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分段能力。
(八)作业。(5分钟)
1.抄写生字新词。
2.组词。
堤()阁()漆()昆()殿()爽()
提()各()膝()混()臀()大()
栽()堂()廊()
裁()党()郎()
载()赏()朗()
3.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4.思考课后思考练习中的1、2、3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图文对照,学习课文一至三段和第五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这几处景观的景色特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会解答课后思考练习中的第1、2、3题中的有关问题。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第2、4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具体的。
三、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内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30分钟)
1.齐读课文。
2.提问: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你们想去颐和园吗?(想。)那好,就让我们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游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
(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说明长廊的位置:离大门不远。)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长,“一眼望不到头”。)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作者是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说明长廊的长的。“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分层次写具体。重点段分层,这是把文章写具体的常用方法。)
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1)分层的提示是: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2)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
(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学习第二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1)教师在语气、语句轻重音、停顿等方面指导学生朗读。
(2)教师范读,学生模仿。
(3)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朗读或齐读。
注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
5.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题中的第(1)小题。说出颐和园的长廊是什么样的?
(1)明确要求:先说出长廊的整体特点“长”;再分层说出长廊的外部、内部和两旁各是什么样的,并以长廊的内部为主。
(2)学生练习。
(3)指名回答。
(四)讲读,学习第三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黄色、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
(五)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题中的第(2)小题:登上万寿山,呈现在作者眼前的是怎样的景色?(10分钟)
1.提示说明:作者的观察点是固定的,在万寿山上,地点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作者的观察视角(方向)发生了变化,看到的景物、景色也就不同了。这与整篇课文“移步换景”的特点是有所不同的。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善于发现这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部分。让学生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通过对比,在这种比较中更好地来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这个自然段(第4自然段)是按照方向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学生可以按照书上的方向顺序来说,也可以变化一下方向顺序来说。
2.学生练习。
3.指名回答。
(六)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中的第(2)小题。()
1.出示这段话,说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2.说说这段话是抓住什么来描写景物的?
3.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归纳总结:
这段话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静”的特点来描写的。描写得很具体、形象。“昆明湖漆氽得像一面镜子”,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静、水波不兴的特点。“绿得像一块碧玉”写出了湖水晶莹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点。湖水非常绿,也说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质好。”“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滑”字与上面的“镜子”一词相得益彰。这是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强,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头脑中就能浮现出昆明湖平静的美,给人以一种安逸、舒适的感觉。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要边读边想象,想象出昆明湖平静的美来。
(七)学生对课文第二、三段这部分内容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八)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2.思考课后思考练习中还没有讲的问题。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第四段,了解颐和园里昆明湖及十七孔桥的景物特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会解答课后思考练习中第1、3题中的有关问题。
(三)指导用“耸立”和“隐隐约约”两个词语造句。
(三)检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具体的。
三、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内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一)齐读全文。昨天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40分钟)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
(2)学生模仿练习
课后反思:通过学习,引导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学生学会了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的方法。本课语言优美,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板书设计:18颐和园
长廊
移步换景万寿山美丽
昆明湖
19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分析: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积累了不少自学的经验、方法,本篇文章,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完全能够通过自学,掌握知识。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交流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2分钟)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10分钟)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20分钟)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8分钟)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抄写词语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5分钟)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15分钟)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马俑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威武凝重
骑兵俑勇猛善战
兵车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15分钟)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5分钟)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规模宏大
19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教学反思:学会了想象法了解课文,激起了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
语文园地五
第一课时
宽带网
◆明确任务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交流方法
1方法展示台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机板书:
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
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
查找相关古诗;
登录网站查找;
调查访问亲朋好友;
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2资料展示会
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3老师的建议:
(1)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
2)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
(3)要纠正一些不当作法。
◆课后实践
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出示相关报道。
2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4-6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3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第三、四课时习作
◆创设情景,
1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2要求:
(1)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2)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交流资料
1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自主完成习作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第五单元教学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由四篇课文组成:《说勤奋》、《李时珍夜宿古寺》、《维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如何通过这四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熏陶?在研读文本,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烈感受到,教一篇课文眼光绝不能只盯着这一课,课文学习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驾文本之舟驶入孩子们的生活: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二、教材文本解读

学生要达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二学段的阅读阶段目标,并为第三学段的学习打下基础。按照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阶段目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四个方面:

1.学习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初步感受文章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文章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读教材,可以看出本单元四篇课文后的练习都围绕着上述目标。《说勤奋》课后练习4“抄写句子,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为的是训练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后练习5“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既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暗示着说理文的一般写法。《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后练习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维生素C的故事》课后4“默读课文,说说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后练习5“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这些练习设计的目标无不指向学生朗读、复述、默读能力的培养,并由此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后练习4“找出课文中加引号的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为什么要加引号”其实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变化,进而体会引号的用法。《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后还要求学生用上课文中的一组词语练习“说一段话,描写夜景”,这是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看得出,这样的安排头绪简单,重点突出,方便教师教,也方便学生学,语文阅读实践落在了实处。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能说出课文中关键词句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

2.抄写、听写词语,用词语说话,积累语言。

3.通过朗读、默读、背诵、复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4.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感悟,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内心世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对理想、成功、勤奋,有初步的感受和体验。

四、教学理念: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五、教学措施:

1.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2.走进文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要注意的是,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应该以读为本,在反复的朗读、默读中理解感悟。

3.适当教给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本单元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可以适当教给学生一些理解句子的方法,如联系背景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抓住关键词理解等。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尝试让学生提出问题。

六、课时安排:

每节课二课时,作文一课时,单元练习1课时。共10课时。

16《说勤奋》教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怎样理解“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从小不论干什么事情要勤奋,不要做懒惰的人。

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

滚瓜烂熟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有所作为远渡重洋

二、我能朗读课文。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遍。

三、想一想

通过读课文,你想到那些勤奋苦读的人物?

四、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交流:生字读音、课文朗读。

2.全班交流展示。

二、合作探究

1.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2.学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内容说一说: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再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感受。

3.体会交流

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术所产生的影响,

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成功来自勤奋是真理。

三、学生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成功并不遥远》

学生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成功并不遥远》第一部分。

1.学生自读这本书。勾画其中优美段落和感觉最深的句段。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每小组有代表发言,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自己的感受。

课堂检测

一、给带点的字找正确的读音。

勤(qínqíng)奋远渡重(zhòngchóng)洋

剥(bāobō)离华(huáhuà)罗庚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直”的意思有:A挺直,使笔直;B公正的,正义的;C直爽,爽快;D一个劲儿,不断地。

理直气壮()急起直追()心直口快()

三、课文内容填空。

1.()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2.课文中司马光从小就很(),长大后就更()了,还做了个()自励自勉。这样他用了()的时间写成了史学巨著()。向我们说明了:天才在于()。

3.正如著名数学家()所说:“(),一分辛苦一分才。”

四、课后作业

1.收集几条有关勤奋成才的名言

2.举办一次故事会,题目是:“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

16说勤奋

司马光童第周华罗庚

一生勤奋有所作为作出贡献

教学反思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他们两个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于是学生告诉我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明,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通过这样比较以后的学习,学生理解难点到这里便水道渠成了。

不过在课堂上我认为我还有许多地方做得还不够的,我总感觉课堂上读的部分不够理想,可能是说理性很强的文章,描写得不是很优美,所以学生的朗读就没有那么投入,同时学到最后我让学生起来交流相关名人名言时,由于课前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得不够理想,所以学生不能回答,后来只好我说了两句。看来我以后在课前准备方面要做得更全面一些,而且,学生已经是四年级了,他们完全有能力自己去准备,这样也可以培养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

17《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重点,在前后联系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李时珍那种甘愿奉献,为民造福的精神。

预习学案

1.我会读:

夜幕降临隐隐约约飞鸟桂林

皎洁轮廓材料晓行夜宿

2.我知道:

李时珍是_____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的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名著。

3.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1.找出课文有关环境描写和对李时珍语言、神情描写的重点词语,体会李时珍的高贵品质。在自读中边圈画边感悟。

2.李时珍为什么会“夜宿古寺”?课文从那几个角度来写李时珍的?仔细读一读,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二、集体探究:

李时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查访过程中,还冒着生命危险亲口品尝药物鉴别药效,你认为这样值吗?

课堂检测

一、比一比,组词

肯()徒()拢()著()

啃()陡()庞()煮()

二、划去不正确的读音或字。

涎(xiányán)滑胭(yīnyān)脂(长常)年累月

生嚼(jiáojué)长年累(lěilèi)月(察查)访民情

三、课文填空。

1.李时珍()代()学家,著有()。是一个()、工作()的人。

2.文中“两种草”指()和(),它们的()相似,()不同。

3.面对不确切的草药,李时珍不仅要细看,更要品尝,体现他()的工作态度。

4.拓展练习(以心开头的成语)

心花怒放心甘情愿心灰意冷心服口服

心平气和心领神会心安理得心烦意乱

课后作业:

阅读《缤纷世界》主题丛书中两篇文章。

1.学生自读这本书。勾画其中优美段落和感觉最深的句段。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每小组有代表发言,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甘愿吃苦

甘愿冒险

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在教学时我分两大块进行:

学生们在初读课文时一下就能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到古寺的破败,从他人的朗读中,感受古寺的阴暗、潮湿、危险和荒凉等破败的场景。处理第二段时,我提出一个问题:自学课文5—12自然段,去看看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孩子们在短时间中想象说话,能把话说完整,言之有理,想象丰富合理。另外,在对文章中多处景色描写在教学中显现的略轻些,如在处理时13节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处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导、探究。这样教学过程不留遗憾,却又理解了文本。

18.《卫生素C的故事》教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和实践。

教学重难点:

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事情,能从中获得知识。

预习学案

1.我会读:

路程缺乏艰苦浑身无力

物质适量危险又惊又喜

2.我会做:

镜()浑()眉()螺()

境()辉()媚()累()

3.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1.动笔读书,请你找出文中感人的话,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写下自己的体会。

2.你是怎样理解“凶神恶煞”这个词语的?你有什么感受?(有感情朗读段落,读出你的感受。)

二、小组讨论:

哥伦布将生病的船员留在荒岛上,这样的做法对吗?找出证据说明自己的观点。

三、学生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缤纷的世界》

1.学生自读这本书。勾画其中优美段落和感觉最深的句段。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每小组有代表发言,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自己的感受。

课堂检测

下面汉字可组许多的词语,请你各写三个。

艰()()()程()()()

适()()()秘()()()

质()()()累()()()

课后作业

1.把《维生素C的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搜集关于小发明的故事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国际互联网的结构与功能。

预习学案

1.我会读:

邮递快捷无所不有丰富多彩

查阅付款息息相关万水千山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文字()资料形象()音乐()

()新闻网络()信息()地球()

3.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

2.课文那些地方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3.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感受?说给大家听。

课堂检测

写出表示快的词语:

1.看书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路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间过得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车子开得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利用互联网查阅一次资料。

板书设计: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快多

息息相关

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写好钢笔字,注意捺的写法。

2.写好毛笔字,注意两点水和三点水的写法。

3.能根据具体情况,帮助同学出出主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4.懂得人多智慧多的道理,培养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5.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学生分组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可查字典。

3.说你明白了哪个词语的意思。

教学写钢笔字

观察三个例字的共同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的发现

思考:我们在书写这类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交际情境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是刘备的得力军师)

2.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确实令人折服,不过人们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知道这句话的来历吗?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

(用多媒体课件讲述诸葛亮和小皮匠的故事)

3.后来人们用这句话来说明什么呢?(人多智慧多,人多主意多)生活中难免有人会遇到难题,如果大家来帮忙出点子,想办法,问题就可能较快地得到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行一次口语交际练习《帮他出主意》。(板书课题:帮他出主意)

二、案例引路,小组合作讨论

1.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又是在谁的帮助下解决的呢?

(指名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经过)

小结: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别人伸出热情援助之手为我们排忧解难。现在有两位小朋友也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来帮助他们吗?

2.用课件出示以下问题:

(1)我叫周欣欣,我要参加市少年宫举办的演讲比赛,主题可以是交通安全方面的,也可以是保护环境方面的,我举棋不定,不知选什么内容好,你们能帮我出出主意吗?

(2)我叫赵学谦,我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家里没有其他亲人,我的食宿成了问题,我该怎么办呢

3.提出讨论要求:

(1)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小组长把大家的建议记录下来。

(2)每个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说的时候把意思说清楚明白,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板书:清楚明白认真倾听)

三、总结,布置课外作业。

课后按同学们设计的活动方案组织开展活动。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六单元教案(苏教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六单元教案(苏教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1、珍珠鸟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及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掌握9个生字、多音字“垂蔓”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3、积累文中精彩的词句。如积累一组数量词,懂得在以后的习作中准确表达数量词。

4、愿意把自己朗读中的感受与伙伴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交流:

你喜欢哪些鸟类朋友?曾在哪儿与鸟类有过友好的交往。

〔联系生活,创设一种爱鸟的和谐氛围。〕

二、以情导入,读好课题

1、师生谈话:人鸟友好地交往,这是多么和谐的境界。大家喜爱鸟儿,我也非常喜欢鸟儿,我曾养过一对珍珠鸟,那鸟所带来的生活乐趣,你们想了解吗?

2、带着喜爱之情读题。

三、初读感悟

1、生读准读通课文,时间五分钟,能读几遍就读几遍。

三、师生反馈预习情况

1、解读词组

过渡:我可喜欢这对珍珠鸟了。

(1)(我用竹条编了一个笼子,还在笼子里放了一卷干草,原文中还有一句这样的话:“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于是我还拿了一盆吊兰放在鸟笼上)随机填空并朗读:(一个笼子一卷干草一盆吊兰)

(2)(吊兰繁茂的绿蔓蒙盖在鸟笼上,珍珠鸟仿佛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这就是我为小鸟精心布置的舒适而又温暖的巢)随机填空并朗读:(繁茂的绿蔓幽深的丛林舒适而又温暖)相机正音:蔓wànmàn蔓延词语搭配:幽深的()(幽静深远)

(3)(我常常拨开绿蔓去看这个可爱的雏儿。听听幽深的丛林里面发出了声音,尖细而又娇嫩的鸣叫,小鸟出来活动了,我情不自禁地用手抚一抚它的细腻的绒毛,在仔细瞧瞧小珍珠鸟的样子,它好肥,好象一个蓬松的球儿。它可真神气十足啊!)随机填空并朗读:(尖细而又娇嫩蓬松的球儿细腻的绒毛神气十足)

相机指导“拨”“腻”的字形

师生搭配组词:艺术品的表面很()同学们的皮肤很()感情很()

4、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做好评委。

刚才同学们把词组读正确了,我们来比一比谁把课文读得通顺,读得正确。

(1)随机正音

(2)指导停顿

a.“我把它挂在窗前,一盆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b.“三个月后,那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而又娇嫩的鸣叫。”

小结: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仔细,只要我们肯下工夫就一定会把课文读好的。

5、那么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呢?快速地把课文读一读。

讨论交流。(简洁:介绍了雏鸟的外形特点和活动范围,体味到雏鸟的可爱和“我”对雏鸟的友爱之心)

四、指导学生品读第一二段。

1、指导个性化朗读

这篇文章的开头挺有新意的,你发现了吗?

预案:“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指名读并指导个性化朗读)

A学生可能会这样读与感悟(1)“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不是一只,是一对可爱的小鸟。(2)“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感受到作者非常喜欢珍珠鸟。

B积累句式练习:

真高兴!

棒极了!

2、提出品读要求。

(1)作者就是运用这种句式表达他的高兴、兴奋的情感。从哪儿看出“我”很喜欢这对珍珠鸟,一边默读第1、2节,一边在句子间标个“——”。默读完后,再试着用你的朗读表现你的理解,作者的情感。

(2)师生交流、品味

不由自主信赖(理解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如信赖,就是信任、相信。怎样的人才能互相信赖?(朋友、亲人等)

五、方寸匠心,巧练生字

1、教师指导钢笔书写生字的要领。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些是难写易错的。2、我们写字不仅要写正确,更要写得漂亮。这几个生字(猜、柜、撞、淘、扭、赖)左偏旁笔画少,右部分笔画多,写时要注意左宽右窄,在田字格里注意谦让,才能写得漂亮。3、听写词语或在作业纸上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积累第3、4自然段。

2、指导学生人鸟对话,体会小珍珠鸟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一、游戏导入。

1、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盲人过桥。谁愿意参加?你还可以请一个好朋友来帮忙。

(参与者由好朋友领着走过由椅子搭成的小桥)

2、游戏前,问协助者:你有什么话对好朋友说吗?

3、游戏后,问参与者:有什么话想对好朋友或者大家说吗?

4、信赖,增进了好朋友之间的友谊;信赖,是我们走向成功的一座桥。

5、作家冯骥才说:“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齐读句子。

这是一个问句,你能换个说法吗?(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6、同学们脸上的笑容和充满信赖的眼神,使我感到今天的课堂也是多么的温馨和美妙,让我们在这种美好的心境下再一次走进《珍珠鸟》。(齐读课题)

二、回忆课文,感知小鸟形象。

1、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认为是谁信赖谁?(小鸟信赖作者)

2、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1)生:这是一只可爱的珍珠鸟。(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2)生:这是一只调皮、胆小的珍珠鸟。(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3、你喜欢这肥嘟嘟,毛茸茸的小家伙吗?我们一起把这可爱的小家伙介绍给大家。(过不多久——)

三、融情入境,感受美好境界。

1、过渡:就是这可爱的小家伙与作者共同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境界,请你轻声读课文从文中找到这美好的境界?(学生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同学们,你们看——(多媒体演示: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着了。)你看到了什么?

它睡着了,你能小声告诉我吗?

3、小家伙睡得多熟啊!它把我的肩头当作了什么?

4、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给这温馨的画面加个题目,你会写上什么?(注意教师的评价)

5、小家伙睡得好熟哇!还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它的梦一定也很美很美,它会梦到什么呢?

6、嘘!别说出来。把这美好的梦留在我们的心底,用朗读带着大家一起走进这美好的境界。(轻声朗读第六自然段)

四、品读课文,感受小鸟的亲近。

1、过渡:看着这温馨的画面,我真想也有这么一只可爱的珍珠鸟,它也能甜甜地熟睡在我的肩头,那该多美好呀!可在我的印象里小鸟总是那么怕人,只要我们稍微接近它一点,它就会扑棱着翅膀飞走了。你说是吗?2、文中的小珍珠鸟怎么不怕人,居然能在作者的肩头睡得那么香,它是怎么一步步亲近作者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5小节,用笔划出小鸟一步步亲近作者的词句。3、同学们都发现小家伙的胆子是渐渐大起来的。

(1)(出示小黑板)起先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它可能在想:;

(2)接着小家伙又到了哪儿?会想些什么或说些什么?

(出示)小家伙,它大概在想(说):

(3)小组讨论:请一个人读描写它动作的句子,其他人说说在做这个动作时小家伙在想什么。

(4)当小家伙发现笼子四周很安全,随后它又到了哪儿?想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5)继续交流。(有目的地按顺序选小组交流)

大家用丰富的想象走进了小鸟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再看看它与作者一步一步的亲近。齐读第四小节。

4、小家伙和我都有亲密接触了,可开始这小家伙只敢探一探小脑袋,现在胆子怎么变得这么大了?

生:我不伤害它。

师:如果当这小家伙在屋里飞来飞去,或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的时候,我生气地追它赶它,小家伙会怎样?

师:如果当它蹦到我的茶杯上喝茶时,我不小心动了一下手臂,结果会怎样?

师:如果当小家伙啄“我”的笔尖时,我不仅仅是轻轻地抚一抚它那细腻的绒毛,而是把这淘气的家伙抓在手里逗逗它,小家伙还会一步步亲近我吗?

5、是呀!只要我一点点不经意的举动,甚至一个好奇的眼神都可能会惊吓了它。是什么使小家伙接近了“我”?

在我无声的关爱和精心的呵护下小家伙放心大胆地,一步一步地接近我,信赖我,甚至与我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引读)白天——傍晚——

6、有一天它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是我的关爱和小家伙对我的信赖共同创造了这美好的境界。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美好的境界。(配乐朗读)

五、拓展画面,升华感情。

1、过渡: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们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呼唤:(齐读)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信赖是一种关爱,是一份宽容,是一片呵护,是彼此的尊重。只要心中充满爱,老师相信不仅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多媒体演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互相关爱的画面,同时配乐)。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你、我、他都能创造出更多美好的境界。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份信赖走进美好的生活。

六、作业

1、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2、小练笔:以《小珍珠鸟的自述》为题,讲述小鸟在主人家的快乐生活。

附板书:

22珍珠鸟

信赖

肩头

桌上

尊重理解四周有趣和谐

屋里

22九色鹿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九色鹿见义勇为、不图回报的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2、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3、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本领,通过抓住关键句子、关键词语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九色鹿的舍已为人、见义勇为的精神,把握表现调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有关词句,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内容

1、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上哪一课吗?

2、谁能代表我们班的写字水平上黑板把课题写一下。

3、你们看过动画片《九色鹿》吗?一位中年学者在谈到《九色鹿》这部动画片时曾说过这么一段话:“这是一个古老的敦煌故事,我看一回感动一回。我语言乏力,实在没法称赞它。我只是想说:让我再看一遍吧!如果金钱可以买回过去的时光,我愿意倾家荡产去看《九色鹿》”听了这段话,大家是不是也想看看这部动画片?可惜,我没找到!不过,动画片《九色鹿》就是根据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民间故事创作的。他的字写得真好,谁也能把课题读好?齐读。

4、课前,大家都进行了预习,预习得好不好,我们马上见分晓。

(1)你认为哪个词最有挑战性就读哪个。(指名选择朗读)

惭愧皇榜斥责滥杀无辜发誓发财背信弃义恩将仇报(齐读斥责、惭愧、发誓)

(2)文中有两个多音字,谁来读?“泄露(lòu)暴露(lù)”齐读

5、谁能告诉大家九色鹿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多美的九色鹿啊!谁来把课文第一段读给大家听听?

6、故事中的主人公除了九色鹿以外还有谁?(板书:调达)这又是个多音字,在文中读“diào”。

7、九色鹿和调达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读读课文,同时要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8、谁能概括地告诉大家: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相机板书:

九色鹿——→调达

←——

告密

二、自学探究

(一)1、同学们,人们常把看到正义之事就勇敢地去做称作“见义勇为”(板书)那么,像调达那种面对曾经的救命恩人当初是信誓旦旦,到头来却又出卖恩人的行为你们能否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板书:(背信弃义、见利忘义)

课文刚读了一遍就用上了文中的词语,真了不起!这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两个主要人物。

2、你们能否从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感受到九色鹿的见义勇为?

从第二自然段“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从“立即”一词可以表明九色鹿救人时不假思索,行动快速而果断,而且联系上文可以看出九色鹿不顾自己的安危。

3、你理解得真好!就请你把课文第二自然段读一读,把九色鹿的见义勇为表现出来。

4、除了见义勇为以外,你们还能感受到九色鹿具有怎样的品质?(板书:善良)

从第四自然段“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快回家吧。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当调达被救后要向他表示感激时,他打断了调达的话,让他快回家。

谁来把第四自然段中调达的话读一读,读出九色鹿的善良。

(二)

1、面对自己的救命恩人,调达当时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我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2、当善良的九色鹿不求回报只要他不泄露住处时,调达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谁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3、请大家想象一下,当时的调达会怎样对九色鹿郑重起誓呢?

4、接下来请大家默读6、7两个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调达的品质特点。

5、读完之后,你们想说什么?(现在谁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其中一个词语的理解?)

你们真会读书,能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关键词语,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6、当九色鹿发现自己已处在刀枪箭斧之中,而且调达正站在国王身边时,九色鹿的表现是怎样的?请大家读读这段话。

出示这段话: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你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道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来滥杀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1)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九色鹿,当时你会怎么想?

这句话中哪个词告诉我们九色鹿万万没有想到调达会见利忘义的?

从“竟然”一词我们可以看出九色鹿当时的气愤之意。你还能从哪儿感受到当时九色鹿的无比气愤?(提示语中“气愤指着!)

(2)同学们,我们读书时不仅要抓住关键词句,好好体会,还要注意一些标点符号。课文中有插图的,我们还可以把图文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读好课文。请看插图,是否能看出九色鹿的愤恨?(我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请你们仔细看看九色鹿的眼睛。九色鹿怒目圆瞪)

(3)请大家读读这段话,再联系前面的内容,想想除了让我们感受到九色鹿的气愤以外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是啊,九色鹿当时的处境是那么危险,但是他仍然临危不惧,仍能义正词严地在堂堂的国王面前斥责调达的卑鄙无耻,实在是太勇敢了。)

(4)现在你们当国王,我就是九色鹿。请听好。

(5)国王们,听了九色鹿的话,你们心里是怎样想的?(“滥杀无辜”这个词大家理解吗?滥在字典中有两种意思,出示。在这个词语中我们应选择哪一种?这个词能理解了吗?)

(6)要想真正读懂课文,我们就要反复阅读,反复体会,只有这样,感受才会越来越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把九色鹿的愤恨、勇敢与机智表现出来。

(7)九色鹿的一番义愤填膺的话,让国王感到——(引读)

(8)同学们,如果你是国王,你准备如何惩罚调达?

三、小结

1、是啊,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准则,对于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调达所受到的种种惩罚我认为都是他应得的下场。我们古人就总结了许多有关诚信的格言,课前,老师搜集了一些,现在请大家读一读。(生拿出作业纸)

2、学了这个故事以后,你们能用一两句精炼的话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吗?

3、(指名上黑板)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将来的名人今天的名言吧!

4、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九色鹿》这个生动的民间故事,在敦煌莫高窟,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九色鹿壁画,大家今后有机会可以去好好地观赏一下。

附:板书设计

九色鹿——→调达

见义勇为←——背信弃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九色鹿的见义勇为、不图回报的精神,谴责调达的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

重点难点:

把握表现调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有关词句,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惩恶扬善。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回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民间故事《九色鹿》,读题。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哪两个?(板书:调达)

2.想想看,课文讲了这两个人物之间的什么故事呢?(指名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九色鹿—救—→调达九色鹿←—害—调达)

3.九色鹿和调达分别是怎样的人呢?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九色鹿》这篇课文。

二、感受九色鹿之“美”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美丽的神鹿。

(屏显图片)引读:它双角------身上有-------,漂亮极了。

2.多美的一只鹿呀!九色鹿外表这么美,它还是一只怎样的鹿呢?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2—5自然段,

①生自由读,师巡视。

②交流:读得真认真!好,你觉得这还是一只怎样的鹿?

A勇敢舍己救人见义勇为奋不顾身

你从哪看出来的?

屏显: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见一个人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面对落水人,九色鹿是怎么做的?

哪个词一下子跳入了你的眼睛,让你感觉到他的勇敢?

红显:立即。(a、读读这个词;b、“立即”说明了什么?马上、立刻、速度快,救人心切。)

是呀,面对落水人,他立即纵身跳进河里,他毫不犹豫,九色鹿多么勇敢!请你读好这句话。

这段话中还有哪里也让你感受到九色鹿的见义勇为?(他跳入了一条怎样的河流?)

红显:汹涌的波涛

你从这个词感受到了什么?(河水很急,很危险,人跳入水中随时都会被浪涛卷走)

九色鹿害怕了吗?想到自己会有危险了吗?指名读.

是啊,落水人调达在波涛汹涌的河水中奋力挣扎着,时刻都有被河水吞没的危险,他惊恐万分,急切地呼喊(引读)“救命啊!救命!”在这刻不容缓的危急关头,九色鹿没有害怕,没有丝毫胆怯,(引读)它————。

九色鹿不顾自己的安危,毫不犹豫救下了落水者,真是——(学生说不同的答案)]

板书:见义勇为(或勇敢、英勇、舍己救人、奋不顾身)

让我们把九色鹿救落水者那紧急的一幕通过朗读再现出来!

B九色鹿它舍己救人,但是当被救的调达向它表示感激时,他却——(出示第四段)

屏显:九色鹿打断了调达的话,说:“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快回家吧。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

谁来读读这段话?

九色鹿会()地对调达说。(心平气和、诚恳、平静、镇定)

(是啊,九色鹿认为它救调达是理所当然的,并没有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依旧平静坦然。)

②谁再来读读九色鹿的话?

是啊,九色鹿唯一的要求就是只要调达不泄露他的住处就心满意足了。你认为这又是一只()的九色鹿?

(板书:善良无私或不图回报、不计报酬不求回报、无私奉献)

③好一只善良无私的九色鹿,一只不图回报的九色鹿,一只平静坦然的九色鹿。(女生一起读好九色鹿的这段话。)

二、感受调达之“丑”

过渡:九色鹿奋不顾身、见义勇为,救上来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6—9小节,

屏显:九色鹿救了一个()的人。

①生自由读。

②交流:

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板书)

2.这三个词语刻画了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调达!那么,调达到底做了什么见利忘义的事?做了什么背信弃义的事?做了什么恩将仇报的事?请你认真读一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调达的具体表现。

①生自主学

②交流

A“见利忘义”

谁愿意来讲述?他是怎样“见利忘义”呢?

屏显: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

①(播放动画)瞧,看看调达的这副丑恶嘴脸,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屏显:调达看了皇榜,心想:“………………。”

能把调达当时心花怒放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真是个贪财的家伙!一起来。

同学们,调达眼里看到了金钱,他马上忘记了什么?(救命之恩)还忘记了什么?(自己的誓言)

B调达忘记的可是九色鹿对他的“救命之恩”啊!还记得调达刚被救上来的情景吗?(指生说)

屏显:落水人名叫调达,得救后连连向九色鹿叩头,感激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愿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

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a.在生死存亡的时候被人搭救,对救你的人说话时是什么感觉?(感激涕零)

b.你从哪里感受到他的感激之情的?请你把调达的这份感激读出来。(读好)红显“连连”“叩头”)(动作)

c.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他的感激之情?(读好。红显“永远”“终身”)

d.这可是愿意用自己的一生来报答的救命之恩哪!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调达的这份感激之情。(齐读)

受人如此大恩,调达回报九色鹿的竟然是去——告密!真是忘恩负义的家伙啊!

C调达的心里只想发财,他忘了自己的恩人,也忘了曾经的誓言,还记得他当初是如何承诺的?

屏显: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

①一生读这句话。

②调达发誓时他的神情、语气怎么样?(严肃、一本正经、语气坚决强烈、态度诚恳)

③那你们能把调达那份所谓的决心和诚意读出来吗?指名读。

(评:你读出了调达的决心;我看到了信誓旦旦的调达)

调达是多么信誓旦旦,而如今,却是看到皇榜就进宫告密,这就是——背信弃义!

3.读到这里,我们不由得痛恨调达的——(生读: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如果说九色鹿是“美”的化身,那么调达就是“丑陋”的代名词。

三控诉小人,劝人为美

1.屏显:(引读)这天,九色鹿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睡得正香,突然,乌鸦高声叫喊道——“九色鹿,九色鹿,快醒一醒吧,国王的军队捉你来了!”

(同学们,情势危急啊!让我们再次高喊提醒善良的九色鹿!)

2.设疑:九色鹿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已处在刀枪箭斧的包围中,难以脱身。可是,最后国王却下令放了九色鹿,重重惩罚了调达,并叫全国的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这到底是为什么呀?请你读读第八自然段。(交流)

3.原来是九色鹿的一番话打动了国王。

屏显:“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您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同学们,调达这样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表现,九色鹿想到了吗?(没有)

所以他指责调达的时候用了哪个词?(竟然)

4.当初调达的千恩万谢和郑重起誓全化为乌有,九色鹿能不气愤吗?谁来气愤的读好这一段指责调达的话

①你读出了三分气愤。注意“正是这个人”“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这两个句子,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那种气愤的语气?

愿意再试一下吗?再指生读。

②你读出了九分愤怒。谁再来。

③你读出了十分愤怒!了不起!大家注意到刚才这位同学的表情了吗?气愤不但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而且可以通过眼神、面部表情、动作表示出来。

想一想,九色鹿什么时候该用手指着调达的鼻子斥责?(正是这个人他竟然见利忘义)谁愿意来做一做义正词严的九色鹿?

④你读出了万分愤怒!全体起立,加上动作,一起来揭露调达的卑鄙无耻。

5.国王权力至高无上,要杀就杀,要剐就剐,谁敢对他说个“不”字?但是九色鹿竟然当众斥责他与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滥杀无辜。你觉得这还是一只怎样的九色鹿?

(板书:敢斗敢争)

6.九色鹿为自己赢得了一切,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话,非常惭愧,他斥责调达——

屏显:(引读)国王非常惭愧。他斥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并重重惩罚了他,还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

7.同学们,在这里国王的话没有直接写出来。想象一下,此时此刻,国王会对九色鹿和调达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用上“竟然”,想象国王当时说的话。

屏显:国王转过身指着调达的鼻子斥责道:“()”

国王惭愧地对九色鹿说:“()”

(评:好一个善恶分明的国王;好一个严肃的国王;国王惭愧啊)

四、总揽全文,提升情感

1.同学们,我们被九色鹿的行为深深感动,也对调达感到不齿和气愤。九色鹿和调达就是我们做人的两面镜子。学了课文,今后你会做一个怎样的人?

a我要像九色鹿那样善良勇敢。

b我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同学们说得多好啊!愿大家都做一个诚信的人,有信义的人。(板书:诚实守信)

我国古往今来就有很多讲求诚信的典范,像汉朝大将韩信“一饭千金”的故事,孔子的弟子“曾子杀猪”的故事。

屏显:人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老师就把这些话送给你们。(齐读)

2.大家知道这则民间故事出自哪里吗?(出示课件)《九色鹿》这个民间故事最早出现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千百年来深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就是因为故事谴责了贪心与负义,颂扬了善良与正义!

作业:

(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故事,让诚信永留我们心间。)

1.试着把这首小诗写完整:

歌唱九色鹿

九色鹿呀,你是一只________的鹿,

你双角洁白如雪,身披九色彩衣。

九色鹿呀,你是一只_______的鹿,

你救起了落水的调达而不求报答。

九色鹿呀,你是一只_______的鹿,

你斥责调达反问国王伸张了正义。

九色鹿呀,九色鹿,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这样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他们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与美好品质的向往与追求,课后希望同学们-)

2.阅读你喜欢的民间故事,然后与小伙伴交流交流阅读感受。

附:板书设计

九色鹿——救——→调达

←——害——

见义勇为见利忘义

善良无私背信弃义

敢斗敢争恩将仇报

诚实守信

习作6、给卡通人物编故事

一、教学提示

(一)课型为习作课

(二)基本教学目标

1.回顾自己看过的漫画、动画片中的各种卡通人物,认识到人卡通们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卡通形象都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2.编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可以是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也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

二、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回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个老朋友,(目光从1号镜转向2号镜。)如果你认识,就叫出他的名字吧。

【出示一组卡通人物图片】

师:你还知道哪些卡通人物呢,说给大家听听?

屏显:说一说

【现场老师组织交流】

2.师:你们知道吗?曾经有一个班的小朋友就“我最喜欢的卡通形象”进行了调查统计,他们发现他们班同学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依次是孙悟空、米老鼠、蓝猫、哆啦A梦、小叮当等,那么

说一说

你最喜欢哪个卡通形象?

他是什么样子的呢?

他有什么爱好特点呢?

说给大家听听。

【现场老师组织交流】

3.师:(小结)聪明幽默的米老鼠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冒冒失失的唐老鸭充满着人情味,还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足智多谋柯南等等。他们特点鲜明,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选一个你喜欢的卡通故事讲给大家听听,注意,要在故事中讲出他的特点和给我们的启示。

屏显:讲一讲

【现场老师组织讲故事并交流卡通人物的特点及给人的启发】

第二板块:欣赏

师:栩栩如生的卡通人物形象,常常让我们如痴如醉,有一些聪明的小朋友觉得只听别人讲的故事不过瘾,就拿起笔来,当起了小作家,这不,有位小朋友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为我们送来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定很想听吧?一起来欣赏吧!

师:(讲故事)

小作者故事中的卡通主人公是猴子闹闹,她头上缠着毛巾,脸上绷紧的肌肉令人望而生畏。一副家庭主妇的模样。请听故事——

远亲不如近邻

在动物王国的一幢大楼里,住着猴子闹闹、山羊爷爷考克和乌龟哥哥阿祥。

这天,三楼的猴子闹闹正在阳台上收被子,发现有几滴水落在了她家晒的衣服上,便冲着楼上大叫:“你干吗,这么不讲文明!你给我下来!”乌龟哥哥赶忙来到楼下:“实在对不起,我在浇花呢,不小心水就滴在您家的衣服上了,对不起,希您你能原谅。”“对不起就完事了?我这件衣服怎么办?你怎么这么没素质啊?”猴子闹闹眼睛瞪圆了,脸拉得比谁都长,脸上绷紧的肌肉越发让人望而生畏。乌龟哥哥一个劲地点头哈腰陪不是。又将猴子闹闹家的衣服拿上楼又洗了一遍,这事才算了结。没过多久,羊爷爷心脏病犯了,整天躺在床上起不了身,许多动物都来看望羊爷爷,问长问短,急得团团转。只有猴子闹闹不闻不问。到了晚上还唱卡拉OK,又是蹦又是跳。羊爷爷的心脏越来越承受不了,终于有一天,被送进了医院。

可有一天,猴子闹闹出去办事,家中正烧着水,她忘关煤气了。水开了,她那才4岁的孩子一点也不知道,只听“啊”的一声尖叫,羊爷爷和乌龟哥哥两家人都赶了过来,可门却开不了。这可怎么办呢!危急时刻,他们拨通了119火警电话,紧接着又打了120急救电话。“嘀嘟嘀嘟”的警报声揪着每个人的心。消防员们迅速爬上三楼救出满脸是血的小猴,将他送进了医院。手术一直进行到深夜。猴子闹闹抱着裹着纱布的孩子回到了大楼前,啊,邻居们都已在楼门前等着她呢!乌龟哥哥走上前来,对猴子闹闹说:“孩子没事吧?让我看看,以后注意点,别让孩子伤到。”话音刚落,羊爷爷扶着拐杖,走到猴子闹闹面前,说道:“不冷吧,来把这件衣裳披上,别冻感冒了。”猴子闹闹感动地流下了热泪:“对不起,以前我对你们的态度十分不友好,你们却不计前嫌地帮助我,我实在是惭愧!”说着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是哪儿的话!”羊爷爷说道,“进了这幢楼就是一家人,远亲不如近邻,我们应该互相帮助才是呀!”一家楼里的几个邻居不约而同地将手牢牢地握在了一起。

夜,静得出奇。天上的月亮将那一双热泪盈眶的眼睛合上了,悄悄地躲进了云层,就连夜里的青蛙也闭上了那往日啰嗦的嘴巴,似乎怕破坏了这美好的画面……

师:你觉得这个故事有意思吗?

想一想,议一议

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

这个故事讲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说给小伙伴听一听吧!

【现场老师组织交流】

师: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并不多,但由于小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使故事生动有趣。那知错能改的猴子闹闹,年迈慈祥的羊爷爷,热心有礼的乌龟哥哥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板块:编写

1.这次习作就是让同学们都来编故事,具体要求是什么呢?请大家读读书上的要求,想一想。

屏显:作文要求

【现场老师组织读读说说】

2.卡通人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大家都非常喜欢。今天,我们就展开想象的翅膀,从你喜欢的卡通人物中选一两位,编个有趣的故事,也可以(像刚才那位小作者那样,)自己设计一两个卡通人物,给他取一个好听的名字,让他走进你编的故事中里,(一定会让我们感到更加亲切的。)

编故事

你可以从你喜欢的卡通人物中挑选一两位,重新编个故事;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卡通人物,给他取一个好听的名字,让他也走进你编的故事里。动笔前,先想一想:你的故事想给小伙伴以什么启迪呢?

小作家们,让我们拿起笔来试一试吧!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动笔】

师:草稿写完了吗?(目光从2号镜转向1号镜。)读给小伙伴听一听吧,让他们分享你的快乐!也可以听听他们的建议,使你的故事写得更好!

练习6

目的要求:

1、通过阅读懂得诚信最值钱。

2、积累成语

3、了解现代兵器,培养学科学的兴趣。

4、掌握钢笔字和毛笔字基本间架结构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现代兵器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

一、处处留心

1、自渎短文了解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说。新课标第一网

3、再读短文思考回答短文后面的问题。

(1)文中的哪个词语跟“红火”意思相近?

(2)联系上下文解释“物美价廉”的意思。

(3)想想看“我们最值钱的东西”指的是什么?结尾弟弟会说些什么?

4、读读,想想,抄抄。

(1)读一读这些话。

(2)背一背这些话。

(3)把这些话抄写下来。

二、读读背背

1、读一读这些成语。

2、说说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

生自由交流。生不知道的教师介绍。

3、自由背诵。

4、分组比赛背诵。

第二课时

内容:做做说说

一、谈话激趣

二、复述

师介绍核潜艇的有关知识,生听后复述。

三、交流现代兵器的有关资料

1、你还想了解其它现代兵器吗?课前同学们查了一些资料,把你了解的有关兵器介绍给其它同学。

2、小组交流。

3、班内交流。

四、总结

第三课时

内容: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

一、写好钢笔字

1、出示带有“广”的字

2、观察“广”的写法。

3、读书中的提示。

4、书写这些字

5、评改。

二、学写毛笔字

6、观察竖心旁和火字旁的写法。

7、练习书写

8、展评。

三、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要点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要点

第五单元

16.说勤奋

1.《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选择两个事例非常典型,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天资聪颖的人靠勤奋成才的,一个是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这样,才能把道理说得更深刻,更能令人信服。

2.课文一开始通过设问的形式明确摆出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课文通过司马光勤奋学习,编写《资治通鉴》的事例告诉我们:天资聪颖的人靠勤奋成才,说明了“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上九十九分血汗”的道理。通过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告诉我们: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才,说明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道理。

3.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句中的“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指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汗水和心血”可以理解为(付出的劳动),“浇灌”实则是(作出的努力)。举个例子来证明这句话:(刘翔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改进训练方法,才能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上。)司马光这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童第周这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

4.读读下面的句子,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把成功者手中的“成就”比作“鲜花”,把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劳动比作“汗水”和“心血”。说明了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成功者的成功无一不是他们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勤奋是他们的成功之路,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份才。

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5.描写勤学苦练的成语:悬梁刺股、闻鸡起舞、手不释卷、起早贪黑

有关学习的成语: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废寝忘食、学以致用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1.《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2.为了修好《本草纲目》,(李时珍领着弟子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3.课文结尾:“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风啸鹰叫和皓月当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文结尾虽然不是直接写人,但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了李时珍师徒不畏艰苦,一心修订《本草纲目》,为民造福的可敬形象。)

4.中药及药效:板蓝根、感冒冲剂可以治疗感冒,川贝枇杷冲剂可以止咳化痰。

18.维生素C的故事

1.《维生素C的故事》记叙了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文中写哥伦布带领船队在大西洋探险中遇到了“海上凶神”的怪病,部分被留在荒岛上的病重船员靠吃野果子存活下来,由野果子人们发现了人体中不可缺少的维生素C。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许多科学的新发现都是在生活实践中经过细心观察、反复研究才获得的。

2.哥伦布是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航海家。他远航探险的重大贡献是发现了维生素C。这种物质能治愈坏血病。

3.“海上凶神”其实就是(坏血)病,这种病的症状是(病人先是浑身无力,走不动路,接着就会全身出血,然后慢慢地死去)。产生这种怪病的原因是(由于人体内长期缺乏维生素C)。防止这种疾病,我们应该(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多的水果蔬菜)。

4.哥伦布又惊又喜地问道:“你们是怎么活下来的?”(哥伦布“惊”的是那些船员竟然还活着,“喜”的是他们的病竟然不治而愈了。)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1.《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一篇介绍现代科技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人们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也将越来越多。课文让我们了解到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利用国际互联网可以做许多事情:①上网听音乐聊天;②上网学习;③上网购物。它的特点是:①纵横交错,巨大无比;②构造神奇,信息传输迅速;③信息获取快捷,带来方便多。

2.“上网”“入网”“网上商场”等这些词加上引号表示(它们有特殊的意思,不是平时所说的一般的网。)

3.中心句在片断中起(总起作用)。

4.学完本单元,我们有幸结识了好几位名人。(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在留学时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而轰动了欧洲生物学界;司马光是(北宋史学家),用了19年时间编成了(《资治通鉴》),李时珍编(《本草纲目》)为的是(使万民得福),哥伦布发现了维生素C,找到了治疗“坏血病”的方法。

勤奋努力、孜孜不倦的司马光和童第周勇于探险、关心船员的哥伦布

不怕吃苦、严谨认真、为民造福的李时珍

练习5

1.表现勤奋学习的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功成名就、著作等身、温文尔雅、文质彬彬。

2.关于勤奋的名言:①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鲁迅②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

③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④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⑤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

3.在写“题”“起”“迈”等字时,捺都要伸长,才能托起上面。“题”的捺稍陡一些;“起”的一捺则稍平一些,在整个字的半部;“迈”的一捺则较平缓。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教案苏教版

第五单元教学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由四篇课文组成:《说勤奋》、《李时珍夜宿古寺》、《维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如何通过这四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熏陶?在研读文本,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烈感受到,教一篇课文眼光绝不能只盯着这一课,课文学习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驾文本之舟驶入孩子们的生活: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二、教材文本解读

学生要达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二学段的阅读阶段目标,并为第三学段的学习打下基础。按照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阶段目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四个方面:

1.学习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初步感受文章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文章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读教材,可以看出本单元四篇课文后的练习都围绕着上述目标。《说勤奋》课后练习4“抄写句子,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为的是训练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后练习5“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既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暗示着说理文的一般写法。《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后练习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维生素C的故事》课后4“默读课文,说说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后练习5“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这些练习设计的目标无不指向学生朗读、复述、默读能力的培养,并由此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后练习4“找出课文中加引号的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为什么要加引号”其实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变化,进而体会引号的用法。《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后还要求学生用上课文中的一组词语练习“说一段话,描写夜景”,这是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看得出,这样的安排头绪简单,重点突出,方便教师教,也方便学生学,语文阅读实践落在了实处。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能说出课文中关键词句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

2.抄写、听写词语,用词语说话,积累语言。

3.通过朗读、默读、背诵、复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4.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感悟,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内心世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对理想、成功、勤奋,有初步的感受和体验。

四、教学理念: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五、教学措施:

1.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2.走进文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要注意的是,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应该以读为本,在反复的朗读、默读中理解感悟。

3.适当教给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本单元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可以适当教给学生一些理解句子的方法,如联系背景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抓住关键词理解等。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尝试让学生提出问题。

六、课时安排:

每节课二课时,作文一课时,单元练习1课时。共10课时。

16《说勤奋》教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怎样理解“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从小不论干什么事情要勤奋,不要做懒惰的人。

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

滚瓜烂熟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有所作为远渡重洋

二、我能朗读课文。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遍。

三、想一想

通过读课文,你想到那些勤奋苦读的人物?

四、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交流:生字读音、课文朗读。

2.全班交流展示。

二、合作探究

1.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2.学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内容说一说: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再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感受。

3.体会交流

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术所产生的影响,

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成功来自勤奋是真理。

三、学生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成功并不遥远》

学生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成功并不遥远》第一部分。

1.学生自读这本书。勾画其中优美段落和感觉最深的句段。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每小组有代表发言,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自己的感受。

课堂检测

一、给带点的字找正确的读音。

勤(qínqíng)奋远渡重(zhòngchóng)洋

剥(bāobō)离华(huáhuà)罗庚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直”的意思有:A挺直,使笔直;B公正的,正义的;C直爽,爽快;D一个劲儿,不断地。

理直气壮()急起直追()心直口快()

三、课文内容填空。

1.()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2.课文中司马光从小就很(),长大后就更()了,还做了个()自励自勉。这样他用了()的时间写成了史学巨著()。向我们说明了:天才在于()。

3.正如著名数学家()所说:“(),一分辛苦一分才。”

四、课后作业

1.收集几条有关勤奋成才的名言

2.举办一次故事会,题目是:“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

16说勤奋

司马光童第周华罗庚

一生勤奋有所作为作出贡献

教学反思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他们两个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于是学生告诉我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明,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通过这样比较以后的学习,学生理解难点到这里便水道渠成了。

不过在课堂上我认为我还有许多地方做得还不够的,我总感觉课堂上读的部分不够理想,可能是说理性很强的文章,描写得不是很优美,所以学生的朗读就没有那么投入,同时学到最后我让学生起来交流相关名人名言时,由于课前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得不够理想,所以学生不能回答,后来只好我说了两句。看来我以后在课前准备方面要做得更全面一些,而且,学生已经是四年级了,他们完全有能力自己去准备,这样也可以培养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

17《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重点,在前后联系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李时珍那种甘愿奉献,为民造福的精神。

预习学案

1.我会读:

夜幕降临隐隐约约飞鸟桂林

皎洁轮廓材料晓行夜宿

2.我知道:

李时珍是_____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的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名著。

3.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1.找出课文有关环境描写和对李时珍语言、神情描写的重点词语,体会李时珍的高贵品质。在自读中边圈画边感悟。

2.李时珍为什么会“夜宿古寺”?课文从那几个角度来写李时珍的?仔细读一读,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二、集体探究:

李时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查访过程中,还冒着生命危险亲口品尝药物鉴别药效,你认为这样值吗?

课堂检测

一、比一比,组词

肯()徒()拢()著()

啃()陡()庞()煮()

二、划去不正确的读音或字。

涎(xiányán)滑胭(yīnyān)脂(长常)年累月

生嚼(jiáojué)长年累(lěilèi)月(察查)访民情

三、课文填空。

1.李时珍()代()学家,著有()。是一个()、工作()的人。

2.文中“两种草”指()和(),它们的()相似,()不同。

3.面对不确切的草药,李时珍不仅要细看,更要品尝,体现他()的工作态度。

4.拓展练习(以心开头的成语)

心花怒放心甘情愿心灰意冷心服口服

心平气和心领神会心安理得心烦意乱

课后作业:

阅读《缤纷世界》主题丛书中两篇文章。

1.学生自读这本书。勾画其中优美段落和感觉最深的句段。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每小组有代表发言,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甘愿吃苦

甘愿冒险

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在教学时我分两大块进行:

学生们在初读课文时一下就能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到古寺的破败,从他人的朗读中,感受古寺的阴暗、潮湿、危险和荒凉等破败的场景。处理第二段时,我提出一个问题:自学课文5—12自然段,去看看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孩子们在短时间中想象说话,能把话说完整,言之有理,想象丰富合理。另外,在对文章中多处景色描写在教学中显现的略轻些,如在处理时13节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处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导、探究。这样教学过程不留遗憾,却又理解了文本。

18.《卫生素C的故事》教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和实践。

教学重难点:

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事情,能从中获得知识。

预习学案

1.我会读:

路程缺乏艰苦浑身无力

物质适量危险又惊又喜

2.我会做:

镜()浑()眉()螺()

境()辉()媚()累()

3.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1.动笔读书,请你找出文中感人的话,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写下自己的体会。

2.你是怎样理解“凶神恶煞”这个词语的?你有什么感受?(有感情朗读段落,读出你的感受。)

二、小组讨论:

哥伦布将生病的船员留在荒岛上,这样的做法对吗?找出证据说明自己的观点。

三、学生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缤纷的世界》

1.学生自读这本书。勾画其中优美段落和感觉最深的句段。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每小组有代表发言,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自己的感受。

课堂检测

下面汉字可组许多的词语,请你各写三个。

艰()()()程()()()

适()()()秘()()()

质()()()累()()()

课后作业

1.把《维生素C的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搜集关于小发明的故事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国际互联网的结构与功能。

预习学案

1.我会读:

邮递快捷无所不有丰富多彩

查阅付款息息相关万水千山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文字()资料形象()音乐()

()新闻网络()信息()地球()

3.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

2.课文那些地方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3.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感受?说给大家听。

课堂检测

写出表示快的词语:

1.看书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路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间过得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车子开得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利用互联网查阅一次资料。

板书设计: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快多

息息相关

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写好钢笔字,注意捺的写法。

2.写好毛笔字,注意两点水和三点水的写法。

3.能根据具体情况,帮助同学出出主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4.懂得人多智慧多的道理,培养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5.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学生分组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可查字典。

3.说你明白了哪个词语的意思。

教学写钢笔字

观察三个例字的共同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的发现

思考:我们在书写这类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交际情境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是刘备的得力军师)

2.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确实令人折服,不过人们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知道这句话的来历吗?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

(用多媒体课件讲述诸葛亮和小皮匠的故事)

3.后来人们用这句话来说明什么呢?(人多智慧多,人多主意多)生活中难免有人会遇到难题,如果大家来帮忙出点子,想办法,问题就可能较快地得到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行一次口语交际练习《帮他出主意》。(板书课题:帮他出主意)

二、案例引路,小组合作讨论

1.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又是在谁的帮助下解决的呢?

(指名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经过)

小结: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别人伸出热情援助之手为我们排忧解难。现在有两位小朋友也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来帮助他们吗?

2.用课件出示以下问题:

(1)我叫周欣欣,我要参加市少年宫举办的演讲比赛,主题可以是交通安全方面的,也可以是保护环境方面的,我举棋不定,不知选什么内容好,你们能帮我出出主意吗?

(2)我叫赵学谦,我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家里没有其他亲人,我的食宿成了问题,我该怎么办呢

3.提出讨论要求:

(1)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小组长把大家的建议记录下来。

(2)每个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说的时候把意思说清楚明白,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板书:清楚明白认真倾听)

三、总结,布置课外作业。

课后按同学们设计的活动方案组织开展活动。

北师大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语文天地教学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语文天地教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天地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语文天地”安排了“日积月累”、“开卷有益”、“初显身手”、“笔下生花”、“畅所欲言”等几项练习。
“日积月累”包括“形近字或同音字辨析组词”、“抄写易错字”、“抄写词语”、“积累成语”、“找反义词”、“比较句子”等练习。
“开卷有益”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课文《我愿是只幸福的鸟》。这首诗歌通过描写作者想变成一只小鸟,飞到台湾、飞到安徒生爷爷的故乡、飞到白求恩爷爷的国土……表达了作者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
“初显身手”主要包括“根据要求,搜集资料”、“自我介绍”、“画《海洋世界》图”等几项练习。这是一项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训练学生搜集信息、选择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笔下生花”让学生一起讨论,制定公约,明白公约的作用。
“畅所欲言”——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
教学“日积月累”中的“形近字或同音字辨析组词”时,首先让学生区分这五组字的用法,找出相同与不同之处,然后再组词,最后让学生再找一找这样的同音字。“抄写易错字”可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加点的字应该注意的是哪一部分,然后请学生到前面黑板上书写,大家评议。“抄写词语”先让学生读一读,再结合上下文,说说他们的意思,再抄写。抄写要求正确、注意字的笔画、笔顺及间架结构。然后读读本单元的课文,再挑选一部分自己喜欢的词语抄写下来。“积累成语”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成语的妙用,然后再说些这样的成语。“找反义词”应先让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在明白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说出它们的反义词,然后想一想,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比较句子”这项练习是引导学生把话说具体。教学中,通过反复读、比较,找出两句话的不同之处,在比较中使学生悟出: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说清楚,句子就具体了。然后出示一些句子,练习说具体。此题可放在学习课文时进行练习。
“开卷有益”让学生自读课文《我愿是只幸福的鸟》,主要是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诗中提到的地名、人名,不做详细介绍,可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交流。
教学“初显身手”中的“根据要求,搜集资料”时,首先要看清楚要求的形式,悟出括号内词语的意思与外面词语间的关系,按照括号外的限制范围去搜寻资料。在理解的基础上,照样子练习。最后一句没有限制,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自我介绍”向同学介绍自己时,要有一定的条理。可以先介绍姓名,在哪里居住,再说自己的喜好是什么,有什么优点、缺点……说话时声音要响亮。这个活动旨在加强沟通,教育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尊重、倾听,学会关注他人。因此要求事先做些准备,可以辅以自己的照片、作品展示。“画《海洋世界》图”此题最好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完成,去体会分工、合作的道理。
习作——制订公约:习作前,首先让学生说说公约有什么用,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公约;然后读一读书中的公约;接着分小组讨论公约的内容和格式,请写字最好的同学写下来;最后全班交流制定的公约。大家评议后,再修改。此题可结合课文《儿童和平条约》进行。
“畅所欲言”——口语表达。在进行这项训练前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找一找什么地方有战争,有饥饿,想一想面对这些现象,你想说什么?此题可与课文《儿童和平条约》结合起来进行。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集体备课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单元重、难点
1、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共15课时---其中:口算除法2课时、笔算除法12课时、整理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用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20、50、120、150分别是几个十?
2、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60÷280÷490÷3120÷6
二、新授:
1、出示例1
(1)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80里面有几个20?怎样列式?80÷20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练一练:80÷40=90÷30=
83÷20≈80÷19≈
估算时,可以将接近整十的数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能提什么问题?
可以分给几个班?怎么计算?列式:120÷30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
120里面有几个30?几个30是120?
120是12个10,30是3个10,120个10除以3个10,商4。
练一练:120÷40=150÷50=160÷80=
122÷30≈120÷28≈
(指名说说如何进行估算)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必免出现120÷30=40的情况,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30×40=1200。估算时可以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三、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50÷50360÷90810÷9080÷40
40÷2060÷30360÷60420÷70
90÷30540÷60630÷70180÷20
2、P79“做一做”练习。学生独立试做,指名口答订正。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略。

第二课时
课题:口算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80页练习十三的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练习,巩固学生估算的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类推,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学生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巩固学生估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口算。
30÷10=180÷60=360÷40=240÷60=800÷40=
420÷60=54÷3=60÷30=250÷50=7200÷90=
要求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2、口算。(完成课本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出示课本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2题。
要求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口头编一道除法应用题。
4、出示课本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3题。
提问:“限载40人”是什么意思?
根据画面编一道应用题。学生独立列式完成。
5、完成课本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表示什么?
6、完成课本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5题。
提问:“大约”表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7、补充练习:
50÷10=270÷30=540÷70=480÷60=900÷30=
480÷60=81÷3=900÷30=350÷50=6300÷90=
8、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笔算除法
第一课时
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81、82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具媒体: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60÷20120÷30
2、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40×()8360×()508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今天是“阅读日”,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先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算一算。
小结: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3个30是90,商3。商写在什么位置?
(除法竖式——略)
练一练
80÷2063÷3087÷40
(2)出示:
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140÷30=4……20
(除法竖式——略)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借助小棒尝试算一算。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4个30是120,商4。商写在什么位置?
练一练:
160÷40270÷50567÷80
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是什么?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练习:
1、板演:
90÷30170÷30830÷90460÷50
2、第82页“做一做”
3、练习十四第2题。(分别说说错在哪里)
四、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略

第四课时
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83页练习十四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2、让学生正确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正确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具:练习卡。
教学过程: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出示卡片,指名口答)
20×()17030×()14080×()360
90×()63740×()8360×()430
2、完成课本第83页练习十四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除数是两位数,要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商1,要看前几位?
3、、完成课本第83页练习十四的第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强调余数要比除数小,以及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5、完成课本第83页练习十四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题意后,列式计算。
6、补充练习
80÷20270÷40730÷80360÷50
190÷30380÷40530÷60260÷40
7、作业:略
8、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师补充除数是整十数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复习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让学生巩固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巩固算理和计算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具媒体: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卡片,指名口答)
210÷70350÷5080÷20320÷80
40×70240÷6060×90270÷904×60
2、用递等式计算
9×60-3206400÷80-6475×4+630376+280÷70
2、笔算:63÷20260÷80
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练习
二、练习内容:
1、笔算练习(出示练习,指名板演,学生独立试做)
310÷50170÷30643÷80406÷60
111÷20478÷70163÷30294÷60
2、应用题
1)一件上衣3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几件,还剩多少钱?
2)有饲料100千克,这些猪每天要吃30千克饲料,一袋饲料够喂几天?还剩多少千克?
3)计划生产400台电脑,每月生产70台,最少几个月可以完成任务?
4)每节车厢限乘60人,有500名旅客,需要多少节车厢?
三、思考:
如○是□的20倍,下面哪些是对的。
○×20=□□×20=○○÷20=□
□÷20=○○÷□=20□÷○=20
四、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第六课时
课题: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84页的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里最大能填几?30×()7540×()180
2、在○里填上或35×4○13842×5○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出示,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口答)
81÷2087÷40138÷20245÷3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1)21本《作文选》要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问:怎样列式?和以前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来试商,这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
尝试练习:64÷2168÷3492÷23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做多少来试商?你是怎样计算的?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怎样想的?
196÷39=5……1
(除法竖式——略)
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39最接近40,把39看作40来试商,这样把196÷39转化成196÷4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4。因为除数39,不是4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不行再调商为5。
学生试做:
练习:198÷23215÷34552÷63
提问:你把各题的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怎么计算的?这三道题的调商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三、巩固练习:
1、板演:293÷31294÷42200÷6346÷23153÷51300÷74
2、练习:P84及P85的“做一做”练习。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第七课时
课题: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数是接近整十数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巩固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并会熟练地应用这两种试商的方法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点:巩固除数是接近整十数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难点:巩固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并会熟练地应用这两种试商的方法进行有关计算。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1、完成课本第83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评时,一定要让学生说一说你填写的根据。
小结:在笔算除法时,我们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想这个整十数乘几,积小于并且最接近被除数就商几和用几来试商。
2、完成课本第86页的第2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把正确的商写在书上,然后教师逐一讲评。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根据。
3、完成课本第86页练习十五的第3题。
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
4、完成课本第86页练习十五的第4题。
提问: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问题,应该怎样列式?
5、完成课本第86页练习十五的第5题。
做之前,要求学生说出:把除数看做几十来试商,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讲评,最后教师讲评。
6、完成课本第87页练习十五的第6题。
第一小题:可让学生自己审题后独立完成。
第二小题:首先要让学生分析清楚题意。
比较:这两小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7、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课题: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2、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能灵活地试商。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试商计算。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15×2=15×3=25×4=15×4=15×5=25×8=
2、笔算:326÷81294÷58721÷83
(讲述试商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读题,理解题意,怎么列式,如何计算?
140÷26=5……10
(1)学生试做,汇报作法。
(2)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26看作30,算的对吗?帮助检查一下?
如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问:还可以怎么试商?
(3)可以把26看作25,用口算试商,5个25是125,接近140,所以商5。
(4)把24、25、26都看作25来试商。
2、练习:把24、25、26都看作25试商。
225÷25114÷24208÷26135÷15128÷16
三、巩固练习
1、在()里最大能填几?
15×()6525×()12425×()95
15×()12426×()15016×()100
2、计算:405÷15192÷24728÷26496÷14
四、总结:在做计算的时候,可以将14、15、16和24、25、26看作15、25来进行试商,提高试商速度。

第九课时
课题: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熟练应用“四舍五入”法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
2、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灵活来试商。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熟练应用“四舍五入”法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灵活来试商。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口算。
90÷30=80÷20=180÷60=360÷90=
25÷5=35÷8=95÷2=75÷15=
2、在()里最大能填几。
30×()28040×()23050×()280
70×()57080×()63090×()730
3、完成课本第87页练习十五的第7-8题。
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意,列式解答。
教师讲评时,要求学生说出列式的根据和计算过程。
4、完成课本第88页练习十五的第9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且说出分别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的?
5、完成课本第88页练习十五的第10题。
学生自己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6、完成课本第88页练习十五的第11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后,要求学生验算一下计算是否正确。
7、完成课本第88页练习十五的第12题。
练习之前,让学生分析题目提供的信息,哪些地方是应该注意的?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解答。练习后,教师讲评,交流解答思路。
8、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课时
课题: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4)9484)348
二、新授:
1、出示例4:
(1)学校共有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问:怎样列式?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试商?
57比18大,18除57个十,商几个十?“3”应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第一次商后余3比18小,说明商3合适。余3是3个十,下步该怎么办?
问: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多少?观察每次商后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竖式略)
练一练:805÷23826÷591487÷47
总结: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问:怎样列式?如何验算?
2、比较一位数除法与两位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练习,先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再计算。2293÷349588÷28独立完成订正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十九1根据试商的情况,很快找出准确的商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该商几?60÷15175÷25288÷24234÷26384÷16775÷25
3、笔算第91页6。
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十一课时
课题: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及商的定位。
2、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巩固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及商的定位。
教学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完成课本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1)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商是几位数。
(2)讨论:怎样能很快判断出商是几位数?
(3)思考:除数是两位数,商的位数与被除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强调学生在做除法时,一定要先确定商的位数的良好习惯。
2、完成课本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6题。
(1)先确定商时几位数。
(2)再动手计算,并任意抽取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完成课本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7题。
(1)根据题目的信息,说一说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2)请大家把计算结果填写完整。
(3)用乘法验算一下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请大家帮助王平选择去外婆家的交通工具,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4、完成课本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8题。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想一想:要求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我们要知道什么?(总价和数量)
引导学生找出总价和数量,并列出正确的算式,再要学生说一说列式的根据。
5、完成课本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来试商的。
6、完成课本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10题。
(1)让学生独立分析后列式解答。
(2)一个学生提数学问题,其他学生列式解答。
7、完成课本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11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讲评时要他们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填写。
8、完成课本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12题。
9、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
课题: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师出题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法法则、估算及验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过程,巩固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和认真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媒体: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卡片(略)
2、填空:
1)把32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
2)每份是70,490里面有()个70。
3)()÷()=20……19,除数最小是()。
4)322÷40的商写在()位上。
5)475与195的差里有()个70。
6)如果4×30+6=126,那么126÷30=()……()。
7)有163个鸡蛋,每30个装一箱,这些鸡蛋需要()个箱子。
3、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练习内容
1、246÷42271÷573674÷93576÷733001÷875332÷84
2、按要求在()里填上一位适当的数字,再计算。
商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25÷38()76÷27
()96÷82()04÷64
分别说说:()中可以填哪些数?最大、最小分别是几?
3、解决问题;
1)一个篮球42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篮球?
2)一部打字机机94元,一部扫描机846元,扫描机的单价是打字机机的几倍?
3)探究题:明明做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48看成84,结果得到的商是37余12,求正确的商是多少?
三、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三课时
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4、使学生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猴子分桃
1、8个桃子分2天吃完,16个桃子分4天吃完,32个桃子分8天吃完,64个桃子分16天吃完。(将数字板书在黑板上)
2、提问: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规律?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提问:观察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说方法,教师板书。
8÷2=4
16÷4=4
32÷8=4
64÷16=4
2、我们分别用第2、3、4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扩大)
3、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比较。
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讨论,并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教师板书)
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
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缩小)
8、通过观察,谁能再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三、总结:
1、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除法里有商的变化规律,那么谁能说说你觉得这个规律需要我们注意的有哪些?
2、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48÷12=(48×0)÷(12×0)让学生判断。
四、巩固练习:课本P94--1(填空),P94--2(填空)
五、总结: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同时”,“相同”。)

第十四课时
课题:商的变化规律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94页练习十七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商变化的规律。
2、利用商不变的规律,使一些运算更简便。
教学重点:巩固商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商不变的规律,使一些运算更简便。
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1、完成课本第94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提问:什么是单价、数量和总价?
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请你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根据数量关系式,把表格填写完整。
小结:在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三个量中,只要我们知道其中任意的两种量,就可以求出第三种量。
2、完成课本第94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
提问: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请你写出三个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根据数量关系式,把表格填写完整。
小结: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个量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要知道其中任意的两种量就可求出第三种量。
3、完成课本第94页练习十七的第3题。
学生独立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教师要学生说出每一步的列式根据。
4、完成课本第94页练习十七的第4题。
学生独立填写各题的商,提问:你写商的根据是什么?
如果要算720÷90、7200÷900怎样算比较快?
5、完成课本第94页练习十七的第5题。
学生观察,提问:能不能利用我们学过的商不变的规律来进行口算?怎样口算比较快?
6、完成课本第94页练习十七的第6题。
出示第一题,提问: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去掉一个0,被除数和除数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示第二题,提问:这个竖式对吗?为什么?
观察:这两个竖式有什么共同点?这样列竖式技术有什么优点?
7、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十五课时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第96页),练习十八的2、3、4,第97---98页1、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的全过程,牢固掌握知识点。
4、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具准备: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除法口算
1)直接说结果。
720÷80=480÷60=360÷90=240÷30=420÷70=900÷30=
180÷20=560÷80=250÷50=450÷90=630÷70=4000÷8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2)估算368÷60≈422÷80≈720÷89≈722÷90≈350÷68≈
578÷60≈507÷80≈289÷50≈455÷7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3)直接写出得数
26÷2=55÷5=280÷40=85÷5=640÷80=81÷3=360÷90=96÷4=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小结商的变化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复习笔算
1)816÷51=665÷25=816÷51=1826÷83=3672÷18=1584÷48=4325÷48=3276÷84=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试商的方法和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灵活试商法
同商比较,折半估商“5”
同头无除商“9”“8”。
三、练习
1、整理和复习(第96页)
出示图表,问:解决上面的问题,你用了什么计算方法?
2、接着往下算。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3、完成练习十八的2、3、4。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97---98页1、5、6。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词语盘点(第五、六单元)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词语盘点(第五、六单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词语盘点(第五、六单元)

读读写写(要求全部会默写)

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长廊柱子

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气魄雄伟金碧辉煌

神清气爽隐隐约约姿态不一

读读记记(要求会填空)

陡峭耸立画舫远眺鸟瞰端详匀称配合雕塑气概嘉峪关颐和园

崇山峻岭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身材魁梧神态自若久经沙场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殊死拼搏

读读写写(要求全部会默写)

间隔懒惰俗语平衡联结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幸运台湾

袭击期待空旷暂停山洪暴发清波荡漾理所当然谈何容易平安无事

突如其来骨肉同胞血脉亲情

读读记记(要求会填空)

谴责凋零厉害怜悯叮咛嘱咐怀抱悲哀湿润喜悦

协调有序号啕大哭恍然大悟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科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科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科版)
第九课《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红军战士夺桥时的艰难,体会他们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三)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夺桥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样。还知道本文所记叙的中心事件是“飞夺泸定桥”。课文是以中心事件来命题的。)
从课题上看,你认为课文应该写些什么内容?
(从题目上看,文章应该先写谁向谁夺泸定桥,为什么要夺桥,然后写怎样飞夺泸定桥,最后写出夺桥的结果。)
(二)介绍背景:
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出示挂图),1706年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又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大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花费多少日子啊!70多年前,太平天国的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因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贻误战机而全军覆灭,成为千古恨事。能否及时渡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蒋介石曾扬言,让红军到大渡河,作石达开第二。所以一桥系安危,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三)教师范读课文。
老师读课文,同学边听边认真思考,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的?
(事情的发展顺序。)
(四)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本课生字较多,要帮助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如:“撤”ch6、“召”zh4o是翘舌音,要提醒学生读准,特别是“召”字声调是四声,容易读成平声。
“援”字的右边易写错,写成“爱”;“键”和“健”易混,从字义中加以区别;“撤”的中间是“育”易写成“”;“榴”的右边笔画较多,提醒学生共有10画。
3.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天险:自然形成的险要地方。
阻拦:阻止、拦挡。
增援:增加人力、物力来支援。
妄想:狂妄地打算。
诡计:狡诈的计策。
关键: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击溃:打散、打垮。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的进攻、增援或逃跑。
索性:副词,表示直截了当;干脆。
疑心:怀疑。
瓢泼:形容雨大得像用瓢向下泼一样。
宿营:军队在行军途中或战斗之后住宿。
心惊胆寒:形容令人十分害怕。
直泻:直直地向下急流。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极大,好像要把耳朵震聋了。
工事:保障军队发射火力和隐蔽安全的建筑物。
疯狂:发疯,比喻猖狂。
霎时:极短的时间。
突击:集中兵力向敌人防御阵地发起猛烈而迅速的攻击。
千钧一发: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号召:召唤(群众共同去做某一件事)。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自己的生命安全。顾,注意,照顾。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英勇:非常勇敢。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借喻声势壮阔广大。
奔赴:奔向定好的目的或目标。赴,前往。
前线:作战时双方军队接近的地带,跟“后方”相对。
4.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字。近义词:
挺进——跃进防守——镇守
阻拦——阻挠增援——支援
妄想——妄图诡计——阴谋
击溃——击退索性——干脆
疑心——怀疑
反义词:
湍急——缓慢密集——稀疏胜利——失败形近字:
出示投影,请同学们充分讨论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再根据字义组词。
援(支援)键(关键)
暖(温暖)健(健美)
撤(撤兵)瓢(瓢泼)
撒(撒手)飘(飘扬)
链(表链)泻(倾泻)
涟(涟漪)泄(泄气)
榴(石榴)召(号召)
溜(溜冰)沼(沼泽)
钧(千钧一发)狈(狼狈)
均(平均)坝(堤坝)
赴(奔赴)赶(追赶)
(五)理清文章结构。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事,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学生通过讨论可能在分段过程中有不同意见,只要有道理就行。本文既可以分成三段,又可以分成四段,还可以按五段来分。
三段:第1自然段为一段。
第2~8自然段为第二段。
第9自然段为第三段。
四段:第一段(1)
第二段(2~5)
第三段(6~8)
第四段(9)
五段:第一段(1)
第二段:(2)
第三段(3~5)
第四段(6~8)
第五段(9)
这里按五段分法学习。
第一段(1)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泸定桥。
第二段(2)讲红四团
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
第三段(3~5)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第四段(6~8)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第五段(9)讲红军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讲读课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三)能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一)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一)理解红军战士夺桥的艰难,体会他们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6自然段。
齐读课题《飞夺泸定桥》,想一想“飞夺”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神速,像飞一样攻下的意思。)
“泸定桥”什么样?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第6自然段。
通过读这部分,让学生初步感受泸定桥的险及周围环境的恶劣。这座桥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文章从几个方面具体向我们介绍的?学生默读、体会。
(泸定桥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险,书中称之为“天险”。
文章从三个方面具体向我们介绍了它的险:桥上人走过去像在荡秋千;桥下叫人心惊胆寒,文章是从河水的色彩、气势和声音来突出的;桥对岸敌人的两个团已经筑好了工事,时刻准备堵截红军战士。)
齐读这部分,读出它的险。
(二)讲读第1自然段。
这样危险的泸定桥,红军战士为什么要夺呢?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后,画出重点词句,加以充分讨论,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红军北上抗日要渡大渡河,河水湍急,两岸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泸定桥。“只有”说明泸定桥是红军的必经之路,所以红军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板书:北上抗日必须夺桥)
(三)讲读2、3自然段。
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指名读2、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哪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画下来。教师边提问题边板书:(飞夺)
出示幻灯:
什么是关键?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关键的意思是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
第一句话强调抢在前面的重要性,要突出抢时间是胜利的保证。)
为什么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自由读2、3自然段,画出有关词语。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要求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距离120公里。敌人两个旅的援兵也同时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即:时间短,路程远,敌有援兵,必须抢时间。)
这里教师根据学生叙述,可以画简图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使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懂得抢时间的重要性。简图如下:
(板书:抢时间)
(四)讲读4、5自然段。
默读4、5自然段。思考:红四团的战士们是怎样抢时间到达泸定桥的。红军战士在夜间行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分别用“—”和“~”画出来。
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画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经过学生间的讨论,教师点拨体会文章的中心。
重点点拨:把敌人抛在后面,“抛”字是什么意思?“抛”说明抢时间取得了胜利。
困难:①饥饿和疲劳;②对岸出现敌人火把;③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①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②摸黑冒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③也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④高声答话智斗敌人;⑤敌人宿营,我军仍旧继续前进。
指名分句读课文。两名同学,一个只读“困难”的句子,另一个读“克服”困难的句子,交替进行。要求读出语气。
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呢?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红军战士具有取得胜利的决心和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
(五)讲读6~8自然段。
到达了泸定桥,我们随同红军四团战士们再看一看这天险大渡河,齐读第6自然段。
出示投影片或小黑板,解决课后思考、练习3(1)。
(这些词语突出了泸定桥的“险”,它是极不容易通过的。)
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详细地描写泸定桥的险?
让学生认识本自然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让学生感受环境描写对中心思想的作用。这部分突出红军战士夺桥的艰难,反映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就是环境描写对文章中心的衬托作用。
“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里的“飞”字与题目中的“飞”意思一样吗?
(意思不一样,这里的“飞”的意思是“飞行”,题目中的“飞”表示神速,快的意思。这里的“飞”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暗示红军战士想过桥,除非插上翅膀飞过去。)
红四团的战士们,面对滔滔江水,面对疯狂的敌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向天险大渡河发起总攻。自由读7、8自然段。
想一想:红四团的战士是怎样攻天险的?画出表示夺桥动作的词语。
教师边提出问题边板书:(攻天险)
(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到穿过冲进搏斗)
指导学生抓动词深入文章内容,理解体会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板书: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什么是“千钧一发”?为什么称当时为千钧一发的时刻?
(“千钧一发”的意思是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
突击队员刚冲到对岸,敌人在桥头放起大火,突击队员被大火包围,形势万分危险,所以称之为千钧一发的时刻。)
出示投影片或录像演示攻天险的内容。
结合画面说一说红军战士是怎样攻夺天险的?
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但仅仅几个动词难以表示出当时激烈的战斗场面,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战士们奋勇杀敌人的战斗情形,很有必要放录像片或投影片,补充必要的战斗场面,加深学生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7、8自然段,读出战斗的紧张气氛和战士们的斗争精神。个别读、齐读相结合。
(六)讲读第9自然段。
红四团的战士们英勇夺下泸定桥,取得长征途中又
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主力浩浩荡荡奔赴抗日最前线。齐读第9自然段。
结尾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首尾呼应。第1自然段决定夺取泸定桥,结尾渡过天险大渡河,奔赴抗日前线。这样文章结构十分严谨。)
(板书:渡过天险,奔赴前线)
(七)总结课文。
看板书,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按一定的顺序写”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通过板书引导学生,了解本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起因: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经过:抢时间、攻天险。结果:渡过天险,奔赴抗日前线。)通过“抢时间,攻天险”这部分内容,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八)解决课后练习第4题。
指导用带点词造句。
①理解“关键”、“千钧一发”的词义;②读词所在的句子,并体会在其中的意思。举例:
关键:上课专心听讲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千钧一发:在洪水将要冲塌王大伯家房屋的千钧一发之际,是解放军战士把王大伯抢救了出来。
(九)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反思:
第十课《丰碑》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海拔2000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习一篇课文“丰碑”。(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学生朗读课文
1.集体朗读,读准字音,语句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投影本课生字,让学生做填空练习。
4.正确理解下列词语:
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袭击:本课指出其不意的打击。
恶劣:非常不好,很坏。
严峻:严肃、严厉。
覆盖:遮盖。
晶莹:光亮而透明。
冰坨:成堆的冰块。课文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说明天气非常寒冷。
安详:形容人的表情平静,动作从容不迫。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正确。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5.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四)自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问题:
(1)在整篇文章中,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2)文章开始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3)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五)研究问题
1.自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以4人为一小组,可选一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l)先通过理解第l-2自然段,明确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①先理解什么是“严峻的考验”,然后从环境恶劣、装备差这两方面理解考验的严峻。(抓重点词:a.4个“可能”;b.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
②通过理解将军的一句话,体会他的心情。
(将军很担心,说明考验的确严峻。)
(2)了解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形象。
a.理解“单薄破旧”的含义。
b.启发学生联系前两自然段谈。(天气冷,装备差。)
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
(3)理解将军的心情。
①结合第8-12自然段,谈谈:面对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的心情是怎样的?(先概括地说,将军先愤怒了,后又被感动了,再联系有关词句重点理解。主要抓“吼道”、“红着眼睛”、“豹子”、“抖动”等词。)
②感情朗读第8-10自然段。(体会将军愤怒的心清。)
③当将军知道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呢?
(4)理解描写军需处长死去时的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①再次显示大雪覆盖军需处长的画面,结合语言文字谈谈从哪儿看出来被冻死的军需处长的神态很镇定、安详?
(引导学生结合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来谈。)
②再谈谈他为什么会这么镇定和安详?
(5)体会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
①句子对比
a.他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b.他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敬了一个军礼。
②通过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体会军礼的庄严。
③感情朗读第11-12自然段。
(6)理解“丰碑”的含义:
①联系第13自然段,再结合上文,谈谈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先理解“丰碑”的意思,再说说为什么是晶莹的丰碑;从外表和精神两方面来体会。)
②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
(沉重:失去军需处长心情沉重;坚定:a.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和鼓舞;b.充满必胜的信心。)
③理解最后一句话。
(六)总结
是啊,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这支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中。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独自练习朗读,边读,边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一些句子深刻的含义。
2.小组内每个同学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朗读,互相评议。
3.小组推荐人选参加全班朗读比赛。
(二)学习写作方法
1.快速浏览课文,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的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并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将军的神态变化写的详细,以突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对红军部队的任务,所遇到的困难写得简略。)
(三)总结
分小组讲自己课下准备好的有关长征的小故事,然后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讲,看谁讲的最感人。
(五)布置作业
1.熟记本课的生字。
2.在感情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丰碑》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五
草地夜行
教材简析
这是《红军长征回忆录》中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文章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红军老战士寻找到掉队的红军小战士“我”,为了帮助“我”赶上大部队,在出现险情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突出了老战士为了革命,为了他人,英勇献身的崇高品质。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设计理念
由有感情地朗读引出理性的思考,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学习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体会幸福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老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认识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落”在本文中的读音,积累相关词语。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通过对环境、外貌、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简介背景:过草地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最艰难的一段日子。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到处笼罩着迷蒙的浓雾。最可怕的是在每一块草皮下面都可能是深不见底的泥潭,一不小心陷进去,很快就会被吞没。那里的气候十分恶劣,时而烈日当空,时而大雨倾盆,时而冰雹骤至。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70年多前在这种环境下发生的感人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三、阅读课文,引出重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出小红军在行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想的。
板书:困难重重一步一挨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老红军和小红军之间的对话(第3~10自然段),找出令自己感动的部分多读几遍。
(1)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动,为什么让你感动?
请为大家读一读。
(2)老红军见到“我”为什么大声嚷?是批评“我”吗?
请大声读一读他的话。
板书:见面激励谈话鼓劲
(3)老红军为什么要背“我”走?
板书:天色渐暗背上“我”赶路
(4)老红军掉进泥潭后,是怎样舍己为人的?(引导学生抓住动作和语言来体会老红军的优秀品质。)
(5)认真朗读描写老红军牺牲那一刻的句子,体会其中的含义。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老红军拼尽全力喊出“要记住革命”,饱含着他对小红军的希望:克服困难,走出草地,赶上部队,继续革命,充分体现了老红军忠于革命,献身革命的崇高思想境界。
“顶”和“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老红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沉着冷静,竭尽全力帮助小红军脱险。
板书:突陷泥潭临终嘱咐
(6)两人从相识到永别是那么短暂,甚至还来不及熟悉老红军的音容笑貌。可是他们的言行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上。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吧。
请同学们先自己选好角色练习朗读,然后小组分角色朗读。(播放音乐,学生朗读,老师巡视指导。)
3.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还是一样茫茫无际的草地,仍是孤身一人的小红军,此时此刻的环境更加恶劣,道路更加险难,他为什么会迈开大步向前进呢?这与文章开头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细细体会一下。
老红军的牺牲以及他的嘱咐,激励了小红军下定决心:一定要赶上革命队伍。请同学们用心朗读,读出小红军的决心。
四、感悟深化,拓展延伸
1.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文章中心的。
作者对周围景物的描写,对人物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的描写,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则别具匠心,意味深长,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请把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内容读一读,再想一想今天的幸福生活,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说吗?(播放音乐)
3.大家还知道什么感人的长征故事,请讲给同学们听听。(推荐自己读过的长征故事)
五、认识生字,扩展阅读
1.出示要认的字,学生自己认读。
2.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认一认要认的字。
3.教师出示字卡,检查认字情况。
4.出示“落”,学习它在本课中的读音“là”,再分别用“luòlà”的音练习组词。
5.请同学们读一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第25课《草地颂歌》,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广东省佛山市同济小学阮慧凌)七律·长征
教材简析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以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用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全诗采用七律的形式,浓缩了红军长征的壮阔历程,是一首歌颂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借助书下注释,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品悟诗情。在深入而有层次的读文中,感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红军队伍那气势磅礴的革命英雄气概,从而达到熏陶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5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准备
录音机、《长征》歌曲录音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审清题意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毛泽东”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带领全国劳苦大众经过无数战争的洗礼,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党中央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七律·长征》就是在红军长征即将胜利完成时,他诗兴豪发而写下的不朽之作。(板书课题)
2.从课题看,你能知道什么?
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内容是写“长征”的。
二、读诗解意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诗中不认识的字,注释中如果没有标注,可以自己查字典。为了把诗句读通,要多读几遍。
2.再次自由读诗。
要注意断句,争取读得流利。
3.同桌互读。
要注意倾听,对同桌读得不准确的地方给予指正。
4.指名读。
检查学生读诗情况,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5.自学诗意。
(1)结合注释,自己边读诗句,边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2)把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在小组内交流,同时,把弄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3)指名读诗句,讲诗意。对于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指导。
预设学生不明白的地方:
①腾细浪:翻起的小波浪。在这句诗中,是指五岭那气势雄伟、蜿蜒曲折的山势,在红军眼中,就像江河中的微波一般。
②走泥丸:滚动的泥丸。在这句诗中,是指乌蒙山尽管气势磅礴,广大无边,可在红军眼中,只把它看做滚动的泥丸。
③暖、寒:是给人的两种感觉。“暖”表现出的是一种愉悦、开怀;“寒”则表现的是惊心动魄,仿佛还心有余悸。
诗句的理解可结合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的历史背景。
(4)完整地讲一讲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只要学生大致理解即可。
三、品诗悟情
1.深读细想。
诗中提到了红军长征走过的哪些山,哪些水?从哪儿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2.学生读后汇报。
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领悟诗人在诗中表达的那种豪迈气概。“五岭”只是腾起的“细浪”;“乌蒙”只是滚动的“泥丸”;水拍云崖,我们感到的是征服后的愉悦;面对桥索纵横,红军表现的是神勇无惧。这是何等气概!
3.请学生胸怀对红军的无比崇敬之情,激情饱满地来诵读此诗。
(1)个人练读。
(2)指名读。
(3)评议指导后再读。
(4)听课文录音。
(5)引导学生注意停顿及语调的抑扬。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熟读成诵
1.根据提示背一背。
提示:……远征……,万水千山……。
五岭……,乌蒙……。
金沙……,大渡……。
……岷山……,三军……。
2.去掉提示,再背一背。
五、落实认字
用卡片出示要认的字,引导学生识记。
六、拓展阅读
为学生准备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雪》,领学生诵读,并鼓励学生课下背下来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冀教版)
第五单元:神奇的大千世界
21观潮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景象,突出展示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掌握十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笼罩、沸腾、
水天相接、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霎时”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优美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借助课件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即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潮来时宏伟的气势,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2.根据整体推进,立体发展的教学思路,在读中学,在读中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重难点分析: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本课教学中,对于这种孩子们不太熟悉的情景,要充分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从读中感悟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江面的平静,潮来时的壮观和潮来后的水涨江面。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去感受,去想象画面,如本设计中让孩子们想象,充分利用此处进行说话的训练。在过程中的渗透远远胜于最后的升华,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在说的过程中领悟。
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通过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写作顺序。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图片。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
2.教师播放录像,并介绍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展示课件。
3.请学生谈谈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感受。
4.过渡: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这一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学文。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展示课件自读提示。
2.检查自学结果
(1)指名读生字新词。展示课件介绍一下你的记字方法。
(2)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
三、默读课文,谈感受。
1.谈谈钱塘江大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边读边想,作者在描写这个奇观时,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完成填空。(展示课件)
小结: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板书)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边读边思考: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勾画语句。学生交流。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2.放映观潮时“人山人海”的镜头。指导朗读。展示课件
(三)重点学习课文第三段。
1.找一找描写潮来时景象的语句。
2.读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努力把它读得有气势些,然后读给大家听。
3.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后再齐读。
在交流中随机抽出3个句子进行重点指导: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指导读好这句话。
(2)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置)。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人声鼎沸)指导朗读。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想象一下“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再看录像感受)
指导朗读:个人准备后指名读,评价后小组赛读,最后齐读。
4.读大潮过后的语句。
5.指导背诵。
(1)出示句子,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几处描写连接起来的,并把它记下来。课件展示。
(2)引读这段话(教师读括号里面的词,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三、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教师启发:刚才学的这两个自然段中很多词语用得十分精彩,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老师投影出示词义,学生知道的就站起来说该词语。
四、课后延展。
(一)背诵第三自然段。
(二)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利用自己手中所收集的图片或资料,介绍时可用上书中好词佳句。
22龙卷风
教材分析:
龙卷风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本篇课文围绕着龙卷风“特异的形态”和“狂暴威猛的气势”重点介绍了“陆龙卷”和“海龙卷”。文章运用列举数字、举例、比较、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十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了解“谈虎
色变、特异、面目全非”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运用的列数字、举例、比较等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解词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体会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龙卷风。
3.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继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自然现象对人类生存的利与弊,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文章中运用的列数字、举例、比较等说明方法,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自主感悟,体会龙卷风的形态和气势。
正确的认读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利用多种方式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自己的收集资料和图片。
2.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导入本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检查自学。
1.检查生字。展示课件。
(1)哪些字较难记?
(2)有什么记字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
3.交流读后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读了这篇课文,龙卷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来展开教学。组织学生交流。
4.哪个词体现了人们的感受?
三、学文。
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龙卷风那“特异的形态”、“狂暴威猛的气势”展开教学。
体会“谈虎色变”“久久不能平静”等词语,指导朗读。
四、作业。
1.把课后的生字一个字写两遍,并给每个字组一个词。
2.关于龙卷风,你还知道哪些,课下和同学交流以下。展示课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龙卷风有了一定的了解,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龙卷风的知识呢?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勾画。
二、合作学习。
(一)组内交流:
1.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龙卷风的知识。
2.学生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二)班内交流,理清脉络。学生可能这样总结:
龙卷风的种类和多发地;
陆龙卷和海龙卷;
龙卷风的速度;
人们的愿望……
(三)重点理解第三、第四自然段内容,展开想象,练习朗读。
1.第三段:出示句子“温热无风的雷雨云从天外压来……爆炸似的响个不停”、“这个怪物摇摇晃晃……皮肉”,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带着感受来读。
理解“肆虐”。展示课件
2.第四段:指导学生对“高一千多米、直径有一百米”等词理解,加深学生对海龙卷形态的理解。(指导朗读)展示课件
3.文中运用说明方法,让学生联系课文体会。
三、课后延展。
从电视、广播或人们的交谈中,你知道近一周发生了哪些新闻事件吗?请以“新闻要述”的形式把一周的重要新闻总结一下。展示课件。
24琥珀
教材分析:
本文以讲故事的方式,推想了一块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的过程,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把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融入一个描写生动传神、情节引人入胜、想象丰富合理的故事之中,使读者既可以体会感受到科学的严谨,又可以感受到语言文字生动活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的八个生字,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飒飒、松脂、柔嫩、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断绝、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
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3.通过阅读课文,体会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的表达特色,自主积累词句。
4.通过阅读,理解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的想象是否合理。
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学生理解琥珀的形成有一定难度,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够直观地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是本文的难点,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于琥珀和化石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简单介绍什么是琥珀。
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
3.请大家欣赏一些老师搜集到的琥珀。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展示课件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2.检查生字。展示课件
课文中有的字音容易读错,老师要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3.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4.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推测”一词,可以先让学生查字典,找到正确的解释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然后和它的近义词“猜测”进行比较。
三、再读课文。
1.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课件展示
2.集体交流。
故事发生的时间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的发现过程→琥珀的科学价值
展示课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想一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哪方面内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
学生回答。教师过渡: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要形成这样的琥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默读形成过程部分思考上述两个问题。点击课件,出示问题。
1.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2.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过程中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4.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
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第四,松脂不断往下滴。
5.出示课件。松脂球——琥珀。直观感受琥珀的形成。归纳变成化石的条件。
(二)科学家又是怎样想象发现过程的?探究想象依据。
1.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师生交流。
根据课后提示进行推测。
2.分角色朗读此部分。
3.小结: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
讨论后学生归纳: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三)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
1.默读思考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讨论后回答。用“从那块琥珀的发现,我们可以推测……”说话。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归整体。
四、扩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布置作业。
以《未来的××》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25准时的登陆表演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的是澳大利亚菲利浦岛上仙企鹅准时登陆表演的奇特景观,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仙企鹅的喜爱、赞美之情,对神奇大自然的赞叹之情,点出仙企鹅的准时登陆表演是体内生物钟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十二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小巧玲珑、不厌其烦、如期而至、秩序井然、步履蹒跚、如痴如醉、赞叹不已”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对仙企鹅的喜爱之情,对仙企鹅准时登陆的奇观的由衷赞叹。
3.了解仙企鹅能准时登陆的原因,初步了解生物钟现象。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通过阅读体会,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感悟边想象,在此基础上练习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中体会大自然的和谐与神奇,懂得尊重自然、师法自然。领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从重复现象中找出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
重难点分析:
建立起仙企鹅登陆的表象,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对仙企鹅不是很熟悉,通过观看视频,对仙企鹅登陆表演有了形象的了解。
了解仙企鹅准时登陆的原因,初步了解生物钟现象。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生物钟有规律地安排着我们地生活。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于企鹅、生物钟的资料、地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有关企鹅、有关生物钟的资料,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澳大利亚,了解它的地理特点(四面环海、在南半球、气候温和)。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学生通读课文。
学生提示: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可以查工具书或与同学、老师交流解决。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5.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请学生思考回答:你喜欢仙企鹅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关于仙企鹅的材料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谈。引导学生体会仙企鹅可爱的三个原因:(1)小巧玲珑的形态。(2)很雅的名字。(3)准时地登陆表演。
2.教师小结: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
3.学生再读课文,教师提示学生读书时注意几个词语:“小巧玲珑、不厌其烦、如期而至、秩序井然、步履蹒跚、如痴如醉、赞叹不已、发号时令”等。
4.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刚才那些词语连成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读课文,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
二、读中品味、深入探究。
(一)学生读课文,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想:这是怎样的一场登陆表演?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并在书旁写下批注。
展示课件
(二)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谈感受、谈体会,要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读出情感来。
1.汇报交流第三自然段时,引导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不厌其烦、如期而至”来体会、感悟仙企鹅登陆的准时。展示课件
2.汇报交流第四自然段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秩序井然、步履蹒跚、赞叹不已”来体会、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仙企鹅登陆表演的奇趣。体会作者抓住仙企鹅的外形、动作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放录像,展示课件
(1)勾画出课文中描写仙企鹅登陆表演的动词来并反复读一读,谈感受。指导朗读。
(2)在这段课文中“奇迹”和“奇观”两个词意思一样吗?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文内容来谈一谈你的看法。
3.汇报交流第五自然段时,先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关于生物钟的材料。然后从课文中的两个设问句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这样写的好处。鼓励学生在平时能恰当的应用这种形式。展示课件
(1)仙企鹅能这么准时的进行登陆表演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请结合你课前搜集到的材料来谈一谈。
(2)仔细读文中的问句看你能发现什么?展示课件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出示海报资料。展示课件
2.结合课文内容,收集有关资料,给“仙企鹅准时登陆”这一奇观,设计一张海报。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5鸟语

★一、教材分析: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观察一种喜欢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后,想问什么问题?(鸟儿怎么会说话呢?鸟儿会说些什么?人怎么能听懂鸟儿说的话?)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通晓矫健催促无拘无束疏忽预报应验呆楞楞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独立成段。

2、分组交流。

3、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我”从小就爱鸟,爱听鸟语,并想通晓鸟语。

第二段(第4-11自然段);“我”从鸟儿们的语言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2自然段)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复习检查

1、指读生字词。

二、精读指导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填空:我从小就爱鸟,爱看(),爱听()。

(2)自由读第2自然段。

指名讲公治长的故事。理解“通晓”

(3)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治长’啊!”这句话怎样读?

(要把“我”那种向往的心情读出来。)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4-9自然段,把“我”喜爱布谷鸟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

读后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①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

从哪些词看出“我”对布谷鸟的喜爱?(亲切、分明)

指导朗读

②这样无拘无束的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与布谷鸟对话的有趣。

指导朗读

③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

(二)读第10-11自然段,体会鸟语的“丰富”及鸟语给“我”的心灵带来的影响。

①引读第10自然段。

人们为什么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人们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我”的爱鸟之情?

②指名读第1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看出“我“与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读后朗读,指导朗读。

(三)小结:“我”不光听懂了鸟语,而且从鸟语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学习第三段。

“我”与鸟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鸟儿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

2、讨论:为什么说“鸟儿的确是人类的好朋友”?

3、总结。

四、作业

1、造句:

疏忽……

顽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观察一种喜欢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一、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话,很容易背诵。

2、重点指导背诵其他部分。

(1)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按语言的叙述顺序进行记忆。

①边读边记: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②练习背诵

(2)第4-11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构成的画面帮助记忆。

①边读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

②练习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写法,说说难写的和容易写错的字。

四、作业

1、钢笔描红。

2、抄写词语。

3、比一比,再组词。

治()催()碌()预()

冶()摧()绿()硕()

4、按课文内容填空。

从()的燕子那里,我()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的大雁那里,我();从()的苍鹰那里,我()……

5、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六、板书设计:

15鸟语

接近交谈

鸟语倾听猜想(丰富)

人类的朋友

16天鹅的故事

★一、教材分析:

《天鹅的故事》主要向我们讲述了在贝加尔湖畔,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破冰行动的感召下,全部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而又感人的场面。读着课文,那一幕幕情景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一次次让我们激动,让我们从心底里感觉到天鹅们的那种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又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调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由此可见,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认知自我建构的过程,情感日趋丰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阅读教学和学生已有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真正融及其心灵。

《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赞扬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教育我们要爱鸟护鸟,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把握这一指导思想,本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激情,接受情感的滋润、心灵的洗礼,感受生命的可贵的美好初衷,教学设计如下。

★三、教学要求:

1、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5、6、7节。

2、认知目标: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词。

3、情感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拚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四、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复述天鹅破冰的场面。

2、有感情的引导儿童感受故事中的形象,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拚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5、6、7节。

2、认知目标: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词。

一、曲调未成情先行

1、首先利用以前学过的课文谈话自然导入新课:

师:还记得《生命桥》这篇课文吗?学生纷纷谈感人场景。师生齐诵《生命桥》精彩片段。

师: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题目是《天鹅的故事》。(板书课题)

2、然后利用故事的形式描述为课堂教学定下感情的基调:(配上《天鹅湖》轻音乐)

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最美的淡水湖泊,曾经有一群活泼可爱的鸟儿在这里为生命谱写了最为壮丽的诗篇,他们凭着勇敢与顽强挽救了自己的生命,让我们人类真切地看到了他们对生命的珍爱。

那是在一个初春的早晨,辽阔的贝加尔湖上因寒潮突然降临而再次结了厚厚的冰层。一群已从南方飞来的天鹅在冰封的湖面上空盘旋、呼唤,好像在讨论:冰封湖面,我们找不到吃的,怎么办?一声声“克噜——克哩——克哩!”的凄惨啼叫在贝加尔湖上空回旋……

3、最后让学生出谋划策,增加他们积极体验。

师:“同学们,从刚才天鹅的凄叫声中,你们认为这群天鹅会怎样生存下去呢?他们的命运又将怎样呢?”

(让学生们为这群可爱的天鹅出谋划策,学生的情感会被故事所设置的场景所调动。同时为下面学生的初读课文铺垫,力求水到渠成。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去读书,会做到情绪高涨,神情专注,感情真挚。)

二、始读课文初悟情

1、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课文中的天鹅是如何自救的,请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吧!

2、出示生字词,帮助学生扫清阅读中的拦路虎。

3、个别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余学生倾听与评价。

4、根据提示学习分段(文章哪到哪是斯杰潘讲述天鹅的故事?)(相机板书)

5、讨论交流:《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天鹅的什么故事?

三、再读课文情意浓

1、自学思考: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找出这个故事中最能打动你的地方,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自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相机点拨。

讨论:哪些小节最让你感动??

小结:课文描写天鹅破冰的五、六、七几个自然段最能打动我们在座每位同学,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品读其中的第五自然段。(投影出示)

学生带着激情去品读,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中领悟高尚的人物形象所迸发出来的情感。学生从重点词:“腾空而起”、“石头似的”、“重重的”中体会到了老天鹅用力之重,简直是奋不顾身的;又从“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的省略号中体会到了老天鹅的顽强,它在用自己的生命与冰层进行较量,老天鹅的自我牺牲精神活生生地展现出来。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个别读、小组读及竞读,让学生在反复读中感受天鹅品质的崇高与精神的伟大。

四、总结课堂情回荡

根据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五、学写生字严始终

提醒写字姿势与书写要求。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拚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天鹅的故事》。

斯杰潘老人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并且被感动过的故事。请同学们通读课文,说说课文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

(交流。)

二、在交流中随即学习有关学习的内容。

预案:1: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三次叫声并对次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生发现课文中老天鹅撞击冰面的特写,教师要有机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的旋涡。

3:对老天鹅是“破冰勇士”的理解。

4:对老人放下猎枪的质疑和释疑。

(交流)

三、随着学生的交流有机组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一)、对三次叫声的理解

1、学生交流自己的对三次的理解的看发。

2、教师的引导:逐一对每次叫声的不同含义的理解。(天鹅迁徙北归,历尽千辛万苦,跨过千山万水,是为了种族的生存和延续,长途的跋涉使它们疲惫不堪,冰封的湖面又断绝了它们的食物来源,可以说是饥寒交迫,严峻的生存考验正等待着它们,就在此时,老天鹅们是怎么样的叫声啊?)

3、在勇敢地撞击冰面的时候,没有一只天鹅叫,但是当很多天鹅都参加撞击的时候发出了这样的叫声,请问这叫声代表什么呢。

4、他们在破了的冰面上快乐的自由的游着,快乐地觅食,是拥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次叫声。

(二)、对老天鹅撞击冰面的特写的理解

1、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对五自然段的内容的理解。

2、重点理解关键词语:“像石头似的”、“腾空而起”、“撞击”、“颤动”……

3、点拨:你在冰面上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裂开了一道缝

看到了——又开了一道缝。

还看到了——冰面上是羽毛和鲜血。你体会到了什么?——勇敢和顽强——“破冰勇士”的称号。

4、体验:请学生用自己的右手象征那只老天鹅,随着课文的内容,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验。(痛)在来一次,(更痛)——体验老天鹅“第二次、第三次……撞击冰面的情景。进一步理解老天鹅的勇敢和顽强。

5、颠簸学生对其他天鹅的理解。当他们看到这只老天鹅从天上落下来撞击冰面时怎么样的想?当他们第二次看到老天鹅撞击并面的时候他们又怎么想?当他们看到老天鹅第三次撞击冰面,冰面上出现了裂痕,还有满冰面的羽毛和鲜红的鲜血的时候,他们又怎么想?

他们被感动了——他们也加入了撞击冰面的行列,而且鼓舞着,叫喊着。

教师深层次点拨——同时还感动一个人——

(三)对老人放下猎枪的质疑和理解

1、当你们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或者说,你们想问他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2、学生在读书后提问:总的可以归纳成一个问题——他为什么要放下猎枪?

3、在交流中体会老人的当时的心理。

4、教师的点拨:你从你所学国的那些文章里看到了生命的可贵和为了拯救生命而甘愿付出生命时的伟大?(《生命桥的故事》《蚁国英雄》中的老羚羊,外层的蚂蚁。为了救起一些生命而先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令人感动啊。老天鹅们仅仅是为了获得食物——为了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也是对生命的重视和尊重,感动了老人,促使他放了手中的枪。永远地放下了自己的手重的枪。)

5、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的理解:

老师读完课文,是怎么思考的呢?这里有四个答案,你们猜猜看,哪一个是老师写的?(1)斯杰潘老人认为天鹅是一群可爱的鸟儿,不能打,人类应该自觉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2)老天鹅不惜用自己的身体为天鹅群打开生存之门的壮举,深深地感动了斯杰潘老人,使他不忍心伤害他们。(3)斯杰潘老人看到了天鹅在生死关头表现出的无比英勇和团结,具有人类一样的精神和品格,内心受到很大的震撼。(4)斯杰潘老人从天鹅在危难时表现出来的壮举中,感受到了天鹅那样的鸟儿也闪现出生命的光辉、闪现出生命的美,为自己曾经伤害过它们而感到惭愧、自责,从此放弃了猎枪。

★七、板书设计:

一(1)讲“我”……做客。

起因冰封湖面

二(2-8)讲天鹅的故事经过腾空而起扑打冰面

齐心协力合力破冰

结果感动老人

17生命的壮歌

★一、教材分析:

《生命的壮歌》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故事组成的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蚁国英雄”讲的是一群蚂蚁面对肆虐的火神扭成一团,在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的保护下冲出火海的故事;“生命桥”讲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故事。这两则小故事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则自己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3.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四、教学时间: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一)导入故事

1、范写生字“蚁”,齐读。

2、看到这个字,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把这个“蚁”字写得这么小?结合出示卡片:(弱小)的蚂蚁

3、继续板书:国英雄齐读题目

4、这是一个小故事的题目,初次看到这样的标题,你的脑海里出现过问号吗?把你的疑问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把弱小的蚂蚁称作是英雄?)板书:?

(二)了解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蚁国英雄”》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草丛起火蚁群被围抱团突围成功脱险。

3、学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故事?(感人肺腑、扣人心弦、震憾人心、可歌可泣……)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三)细读感悟

1、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2、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①引导学生抓住“并没有束手待毙”、“迅速地扭成一团”、“突围”等处体会蚂蚁的团结勇敢,并练习朗读。

②引导学生抓住“万万没有想到”、“竟”、“突然”等处,体会作者的惊喜之情,并指导朗读。

③这里的“区区的弱者”指谁?(蚂蚁)弱是与强相对而言的,现在处于强势,对蚁群的生命构成威胁的是什么?(大火)从文中找出表现火势强盛的句子,并练习朗读。(相机板书:火神肆虐)

④火神如此肆虐,形势这样危急,可作为区区弱者的小蚂蚁并没有束手待毙,相反它们采取了结团逃生的方法。多机智的小蚂蚁呀!多勇敢的小生灵呀!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由衷赞叹,再次好好地读读这个感人的句子吧!(有感情地齐读出示的句子。)

(2)结合交流出示:“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烈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①引导学生抓住“火舌舐动”、“不断发出”、“爆烈的声响”等处体会火势的凶猛、形势的危急;抓住“越来越迅速地滚动”、“不见缩小”等处体会蚂蚁的勇敢、坚定。(结合板书:火舌舐动)

②指导朗读。

(3)结合交流出示:“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①说说这段文字为什么令你感动?(相机板书:不松动分毫不放弃岗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②结合理解“肝胆俱裂”。

③从外层蚂蚁的壮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里又一次出现了蚁国英雄,现在你对作者称蚂蚁为英雄还有困惑吗?你从这样的称呼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蚂蚁的赞颂、敬佩之情。)相机板书: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④再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赞颂、敬佩之情。

3、学习了这则故事之后,老师还想让大家用上些词语形容蚂蚁,现在你们会用哪些词呢?出示卡片:()的蚂蚁

4、带着对蚁国英雄由衷的敬意再来读一读这则感人的故事。

(四)激情揭题

1、师述:正是这些一向被我们视作区区弱者的蚂蚁,在肆虐的火海中却是这样的沉着、坚定、团结一致。它们不惜以个体的牺牲,求得种族的生存,是它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可贵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2、板书:生命的壮歌

这就是17课的课题,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读好它。

3、网上征文:故事结束了,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内心又有何感受呢?同学们,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曾有许许多多英雄楷模涌现,他们身上正是有着蚂蚁的这种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你想到了谁?

(五)学法小结

1、细心的同学一定早就注意到了,我们的课文中还有另一则小故事。如果我们用上学习《“蚁国英雄”》的方法,就可以自学下一个故事了。

2、回忆小结学法,结合出示卡片:了解故事大意

细读感人之处

朗读表达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一)复习

学完了“蚁国英雄”这个故事,谁喜欢这个故事?把故事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背给大家听。

(二)导入

1.出示羚羊图:这是什么?

2.师述:在一个大草原上曾发生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山上的狩猎队上山打猎……

3.板书:“生命桥”齐读

4.质疑:看到这个小故事的题目,你的脑海里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是“生命桥”?“生命桥”的含义是什么?……)

(三)了解故事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生命桥”》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老少分类飞跃山涧

老少配合一死一生

唱响壮歌猎人惊呆

3.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四)细读感人之处

1.过渡: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2.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3.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句子,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那弧线是什么弧线?羚羊是怎样跳崖的?为什么要说以老羚羊的生命作桥墩?……)

②这么一句话带给大家这么多的谜,那我们再读这个故事,想象那发生在老羚羊身上一个个场景,你一定会明白些什么?(明白是用老羚羊的生命做桥墩的。)

③讲述原因

(2)结合交流出示:当老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有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①你们能不能把这座用老羚羊生命做桥墩的“生命桥”画出来呢?

②小组讨论,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画出简笔画。

③请一生上台来画,并解释自己画的简笔画,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④说说试跳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理解“刚好”)

(3)引出第一自然段: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的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①找出羚羊的动作进行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想象那一幅幅场景,突出“猛蹬”。

③动画演示:同样的一次飞跃,却酝酿出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a、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

B、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④这是多么的感人呀,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⑤再次指导朗读课文: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会走向死亡……

⑥指导背诵:看着简笔画图,再一次讲述这个动人的画面。

(4)继续交流,出示: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这一段,理解“秩序井然”。

②想看一看这一幅场景吗?动画演示,师范读。

③看到了如此神圣的场面,你们理解羚羊们的所做吗?

这老羚羊心中想着“他人”的献身精神激励了年轻羚羊,年轻羚羊也心中想着“别人”、心中装着集体,它们身上都表现出可贵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激情揭题

1.师述: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给年轻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桥梁,让一只只年轻羚羊逃脱死亡,求的生存。这是一座座真正的桥梁。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2.板书:生命桥齐读

3.目睹了一切发生过程,你们想用什么词、句来赞美老羚羊呢?

4.此时此刻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

音乐“爱的奉献”

(六)作业

1.组词。

蚂()怜()具()弃()

妈()玲()俱()奔()

2.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没有(),没有(),(),()。

②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也不()。

★六、板书设计:

17、生命的壮歌

火神肆虐不松动分毫

火舌舐动不放弃岗位

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习作五

写一份植物的研究报告

★一、教材分析:

《写一份植物的研究报告》教材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习作的要求,明确了本次习作的对象和内容。提示了本次习作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对此次习作提出了具体的要。第二部分是一位同学的习作《我家门口的植物》。

★二、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读懂例文《我家门口的植物》,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与安排。

3.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能仿照例文,写一篇有关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与安排。

3.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具准备:图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五篇作文,板书:习作五

二、学习“习作要求”

1.自己读读本次的习作要求,边读边想:习作要求说了什么?

2.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结:习作内容是“你的发现”“你的研究成果”,习作的对象是身边的一两种植物。写作的步骤:a、确定观察的对象。b、对选择对象仔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可通过询问他人、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资料。c、把观察结果有条理地记录下来,还可配上图片或插图。

三、学习例文

1.这里有一位同学写的有关植物的研究报告,自己来读一读。

2.指名读例文,想想:小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3.对照刚才我们总结的习作步骤,小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怎样安排的呢?

4.互相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悟出来。

5.那么,老师在课前已经布置的作业:你们选好一处的一两种植物,确定观察的要点、作用,你们有收获了吗?

四、练习习作

1.对照习作步骤,你能简单说说你的研究成果吗?。

2.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

3.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4.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5.学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书面作文,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几方面来评析。

三、修改草稿。

四、誊抄习作。

★六、板书设计:

确定观察对象

习作五仔细观察、研究

记录研究成果

练习五

★一、教材分析:

《练习五》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创作谜语的练习;读读背背,是一项积累语言的练习;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录、举、碌”等三个字;口语交际,要求学做节目主持人;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它”、“雷”。

★二、教学要求:

1、学会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

2、学会对照谜面特点来创作谜语。

3、积累八个成语及古今贤文。

4、正确、美观地书写钢笔字。

5、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做节目主持人。

6、学写毛笔字。

★三、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

2、学会对照谜面特点来创作谜语。

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大家都喜欢猜谜语吧!老师这儿有则谜语: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猜一蔬菜名)。

(2)词典上是怎么解释的呢?打开书来读一读。

(3)讲的都是辣椒,谜语的谜面在表述上有什么特点呢?

(3)小结:表述间接、语言简炼、形象生动,具有趣味性。

而词典中的解释,表述是定义性的,严谨、科学、全面。

2、教学第二部分

(1)了解了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有没有兴趣自己也业创作一首谜语呢!

(2)出示:电脑、台灯、藕、闹钟、电视机、茄子、鞋子、钢笔、足球、复读机,你最喜欢哪一种物品?

(3)这种物品有什么特点?它像什么?

(4)自己试着创作一则谜语。

(5)互相交流、互相猜。

3、教学第三部分

(1)把自己创作的谜语给爸爸妈妈猜一猜。

(2)老师这儿也有几则谜语是自己创作的,你们来猜一猜。

(3)你们还能创作谜语吗?互相说,互相猜。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积累八个成语及古今贤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钢笔字。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自己借助字典把八个词语的音读准。

2、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全班齐读词语。

3、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互相交流交流。

4、师可以相机补充或纠正。

5、读了这八个词语,你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八个词语。

7、这儿还有一篇《古今贤文》,仍然把字音读准。自读,指名读。

8、出示挂图,看了图,你弄懂《古今贤文》说的意思了吗?

9、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

10、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古今贤文》。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录、举、碌”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书写要求。

(3)总结:这三个字书写时,要注意其中左右或上下呼应的笔画都要向中心聚,同时纵向笔画要挺直。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做节目主持人。

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从“六一”儿童节谈话提示话题。

(2)板书话题:学做节目主持人。

(3)指名读本课说话要求。

(4)师小结归纳要求:a、要了解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B、想想担任班级庆“六一”联欢会的主持人该怎么说。c、当众演一演。

2、指导

(1)联系生活经验,或播放倪萍、崔永元主持节目的片断,想想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表情、动作、语言。谈谈你认为当主持人要注意些什么。

(2)指名读。

(3)师小结,板书:一要有表情地说普通话;二要学会主持人常用语;三要说好应变的话。

(4)讨论主持人的常用语。

(5)指名说。

(6)师小结,板书:节目开始前要用敬语;节目之间要有衔接语;节目结束要说祝贺的话。

3、练习。

(1)根据书上的节目单,分组讨论如果你担任这次联欢会的主持人,你会怎么说。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上台表演。

(3)学生评价,指出不足。

(4)针对不足,再次表演。

(5)小结:鼓励学生今后积极争当班队主持人。

《北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天地》》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209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