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地理上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点新人教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地理上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点新人教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二地理上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点新人教版


1.影响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相互关系
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把凹地填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是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积沉岩
地表形态是地球内力与外力相互作用下地壳物质运动的结果。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对于地表形态的概念,通常有两种解释:其一是宏观形态理解的地形,如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其二是微观形态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
2.塑造地表形态的方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运动方向岩层变化地表形态影响两者关系
水平运动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影响;运动结果也相互渗透、叠加;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有主次;全球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垂直于地表使岩层隆起或拗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挤压方向的水平运动常常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张裂方向的水平运动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大量资料证明,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是其各个部分不断发生着水平运动。而垂直运动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从而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在地壳运动中,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同时存在的,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运动结果也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当然,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但是,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Jab88.CoM

扩展阅读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2.掌握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貌成因,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①______,主要是②________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
(1)地壳运动
a.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③________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使岩层发生④________和弯曲变形;常形成绵长的⑤________和巨大的⑥________。
b.垂直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作⑦______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⑧______和⑨______;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⑩________。
(2)岩浆活动:侵入活动、喷出活动。
(3)变质作用。
3.影响: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使地表变得________。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__________。
2.主要形式:______、侵蚀、______和______。
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______。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岩浆岩: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________而成。
沉积岩:各种岩石经______、________、______、堆积、○21________而成。
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22______、○23______下○24______而成。
2.过程
3.意义
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是○25________________在地表留下的痕迹。
我的疑惑
1. 
2. 
3. 
探究点一 内力作用
探究材料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14座山峰,全部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古生物学家在与珠穆朗玛峰峰顶同属一个层位的岩层中发现了三叶虫、腕足类和海百合等古代海生生物化石。
1.你能解释青藏高原的成因吗?
 
 
2.分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作用速度。
 

 
3.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分为哪两类,如何区分?
 
 关于地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运动造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B.垂直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C.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D.大西洋是地壳的水平运动造成的
探究点二 外力作用
探究材料 教材P71图4.3海水侵蚀地貌、图4.4冰川侵蚀地貌、图4.5海水堆积地貌、图4.6风力堆积地貌。
研究表明,如果只考虑青藏高原地区的持续抬升因素,珠峰的高度应在20000米以上,而最新测量结果实际为8844.43米。
1.外力作用有哪四种方式?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何?
 
 
2.你能解释珠峰高度为什么没有达到两万米高度的原因吗?
 

 
 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A.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
B.夏威夷群岛逐渐形成
C.广西桂林石灰岩溶洞的形成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探究点三 岩石圈物质循环
探究材料 教材P72图4.8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
1.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怎样?
 
2.你能把教材图4.8的内容进行自我转化吗?试试看,并加以解释。
 
 
 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巧学速记]
1.景观示意图记忆常见的侵蚀与堆积地貌
(1)常见的侵蚀地貌
(2)常见的堆积地貌
2.准确绘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一般思路
(1)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
(2)岩浆是三类岩石的归宿。
(3)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沉积岩(变质岩)本身也可以形成沉积岩(变质岩)。
(4)岩石的转化过程伴随着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转化。
反思小结
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三种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使地表趋向平缓,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四种表现形式
岩石圈的
物质循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岩石,四种作用过程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内部 ②放射性 ③平行 ④水平位移 ⑤断裂带 ⑥褶皱山脉 ⑦垂直 ⑧隆起 ⑨凹陷 ⑩海陆变迁 高低不平 太阳辐射能 风化 搬运 堆积 平缓 冷却凝固 风化 侵蚀 搬运 ○21固结成岩 ○22高温 ○23高压 ○24变质 ○25岩石圈物质循环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青藏高原主要是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具体地说,是地壳运动导致岩层弯曲变形而出现的隆起上升。
2.①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②它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③内力作用的作用速度在自然界中,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如火山喷发或地震等。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但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却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
3.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一种形式,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其对比如下
运动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岩层运
动方向平行于
地表垂直于地表
岩层
变化水平位移、
弯曲变形隆起或凹陷
地表
形态绵长的断裂带、巨大的褶皱山高低起伏、海陆变迁
举例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近代海岸的变动
相互关系①相伴发生,②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考例探究1 D [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垂直运动造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这两种运动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探究点二
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方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表解如下:

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受破坏,碎屑物残留原地,为其它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侵蚀
作用风力
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流水
侵蚀

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形成“V”形谷、峡谷、瀑布;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溶蚀形成溶洞、峰林、地下河等喀斯特地貌
冰川
侵蚀形成冰斗、角峰、冰川谷等
海浪
侵蚀形成海蚀陡崖、海蚀柱
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堆积作用冰川
堆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均,杂乱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地貌
风力
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黄土堆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
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
流水
堆积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海岸
堆积形成沙滩
2.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珠峰的高度没有达到两万米是因为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向平缓的结果。
考例探究2 C [从选项来看,“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反映的是地壳运动中的水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夏威夷群岛主要属于火山岛,它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石灰岩溶洞的形成主要是流水对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因而属于外力作用。东非裂谷带是板块张裂形成的著名大断层,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属于内力作用。]
探究点三
1.主要过程
①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
②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最后固结形成沉积岩。
③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
④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
2.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1岩石类型判读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两个箭头指向沉积岩和 变质岩三个箭头指向岩浆
2地质作用判读指向岩浆岩的是上升冷凝 作用指向沉积岩的是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是变质作用指向岩浆的是重熔再生作用
考例探究3 A [岩浆岩只能通过岩浆的上升冷凝过程形成,其他类岩石都能相互转化。]

高三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34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三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34”,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一部分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选择题
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1~2题。
1.引起图中海岸变迁的主要作用可能是()
A.海浪侵蚀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D.冰川刨蚀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区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主要是由该地区河流携带的泥沙
沉积而成。
答案:B
2.图中海岸最不可能见到的地貌是()
A.三角洲B.海滩C.沙丘D.沙洲
解析:该地区河流密度大,说明该地区降水丰富,所以该地区海岸最不可能见到的地
貌是沙丘。
答案:C
(2010泰安)自然地理学以运动为核心,展示自然规律。请分析上图,回答3~4题。
3.若该图表示岩浆与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物质循环,箭头含义正确的是()
A.a——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
B.b、d——变质作用
C.c——重熔再生作用
D.e——岩浆的冷却凝固作用
解析: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可知,①为岩浆,②岩浆岩,③为沉积岩,④为变质
岩。其中a表示冷却凝固作用,b表示变质作用,c表示外力作用,d表示变质作用,
e表示重熔再生作用。
答案:B
4.若该图表示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营养物质循环,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理事物依次
是()
A.地理环境、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
B.地理环境、动物、微生物、绿色植物
C.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地理环境
D.绿色植物、动物、地理环境、微生物
解析:根据生物循环规律可知,①为地理环境,②为绿色植物,③为动物,④为微生
物。其中,a表示无机分子,b、c、d表示有机分子,e表示无机物。
答案:A
(北京海淀区期末练习)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地貌与①②③④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溶洞—①B.裂谷—②
C.沙丘—③D.戈壁—④
解析:读图可知,①②为风化、侵蚀作用,③为搬运作用,④为沉积作用;溶洞是流
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A项正确;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戈壁是风力侵蚀
作用形成的,裂谷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A
6.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沙尘暴发生时的外力作用是风力搬运作用,属于图中的③。
答案:C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水平距离单位:千米,等高距为10米),完成7~8题。
7.图示区域位于()
A.青藏高原
B.江南丘陵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解析:从局部等高线图看,海拔高度较高1000多米,有一定的起伏,符合云贵高原
的特征。
答案:D
8.造成图示地貌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B.冰川堆积
C.流水侵蚀D.火山喷发
解析: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而形成。
答案:C
9.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
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③指示的岩层分界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
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①处为石林、峰丛,是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
②处为溶洞,由流水溶蚀而成;③所指示界面是由于地质时期背斜顶部出露于地表发
生风化、侵蚀作用,然后地壳下沉发生沉积形成;④指示的岩层弯曲,是由内力挤压
作用形成。
答案:C
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
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
浪、似百谷飞禽。部分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
百米以下。根据资料完成10~11题。
10.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11.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A.沙丘B.火山堆C.冲积扇D.风蚀洼地
解析: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因此,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作
用。花岗岩岩石致密,因此,在它形成时不会有“蜂巢”,所以“蜂巢”的形成只
能是外力作用,即风力侵蚀造成的。而风力侵蚀作用还能形成风蚀洼地。
答案:10.C 11.D
内力作用形成地表的“粗毛坯”外力作用则不断地把“粗毛坯”进行再塑造,使地表形
态更加多姿多彩。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成语本意与其所表现的外力作用相对应的是()
A.积沙成滩——固结成岩作用
B.水滴石穿——侵蚀作用
C.泥沙俱下——搬运和堆积作用
D.山崩地裂——风化作用
解析:“积沙成滩”是沉积作用,“泥沙俱下”是搬运作用,“山崩地裂”是内力
作用或外力侵蚀的结果,“水滴石穿”是侵蚀作用。
答案:B
13.若上图为某一沉积层内的沉积物(颗粒)示意图,那么该沉积物的成因可能是()
A.流水沉积作用
B.冰川沉积作用
C.海浪沉积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的沉积物大小混杂且沉积物棱角分明,故它可能是冰川沉积
作用的结果。
答案:B
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多少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据此回答14~
15题。
14.具有层理结构的岩石是()
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
解析: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15.下列地貌形态中,经过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石林B.沙丘C.海蚀柱D.V型谷
解析:选项中石林以风化、侵蚀(溶蚀)作用为主;沙丘以风力堆积作用为主;海蚀
柱是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V”型谷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故选B。
答案:B
二、综合题
16.上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貌名称是________。
(2)该地风向是________。
(3)该地貌是外力作用中的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
(4)它所造成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该地貌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呈扩大化趋势,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的这种地貌主要分布在________,治理的重要生物工程是________。
答案:(1)沙丘 (2)西北风 (3)风力搬运堆积 (4)淹没村舍、道路、牧场、农田 (5)
人为原因:破坏草原、林地,盲目开荒;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干旱面积广 (6)
西北干旱地区 “三北”防护林
17.下图为我国40°N附近的剖面图,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丙、丁所代表的地形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地形区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请你根据图示信息在下图
括号中填出各地区主导外力作用类型。
(3)简要说明图示区域自然景观的空间变化规律。
(4)简要评价图中所示自然灾害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2)风力侵蚀作用风力沉积作
用、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沉积作用(3)自东向西:森林→草原→沙漠→戈壁,反
映了经度地带性规律。 (4)自然灾害:沙尘暴 影响:有利的——促成降水;形成
土壤;减弱酸雨;为海洋生物提供营养元素等;不利的——影响人的正常活动;影
响人的身体健康;掩埋或损毁各种地表物;污染大气环境和引发各种环境问题等。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各种地形;

3.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的演化的。

4.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掌握各类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

二、能力目标

1.能够阅读各种地貌示意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各种地形;
3.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的演化的。
4.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掌握各类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阅读各种地貌示意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相互之间的关系。
3.地质构造及其与地貌的对应关系;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1.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内力、外力作用的关系。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点。
1课时


一位在青藏高原上跋涉的旅行者,途中休息时从路边岩层中随手拿起一块小石头玩赏时受小石子的纹路的吸引,他不禁仔细观瞧,吃惊地发现这竟是一个古代海洋生物化石!近年来,人们在台湾海峡海底某些地方发现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这些发现告诉我们什么?略。
地壳和宇宙间一切物质一样,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那么地表千姿百态的形态是如何营造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课题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哪位同学能够例举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改变地表面貌的实例?(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在副板书上一一记录。)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具体划分有很多种,但归纳起来看可以划分为两种,即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内力作用.
一、内力作用请大家阅读教材P74第一段和案例1,思考: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3.各种内力作用的速度是否均匀?试举例说明。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的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等。
3.不均匀。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很慢,而基拉韦厄火山爆发的速度很快。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地球的本身(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
3.各种内力作用的速度→不均匀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由于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也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所以,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
4、分类(根据运动方向和性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而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却在不断缩小。
(1)上述地壳运动属于水平运动还是升降运动?(2)请预测一下,千万年后红海和地中海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略。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相对方向的水平运动常常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相反方向的水平运动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大量资料证明,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是其各个部分不断发生着水平运动。
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边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

(1)请分析一下这里海岸变动情况?(2)设想一下升降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升降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的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从而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在地壳运动中,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同时存在的,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运动结果也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当然,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但是,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5、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关系
前面我们学习了内力作用,它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就好像是一个雕塑作品的“粗毛坯”,要完成这座雕塑还需要用刻刀精心雕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这把细致的刻刀——外力作用。二、外力作用
阅读教材P76第一段回答:
1.外力作用的概念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3.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1.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被称为外力作用。
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3.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
1、概念、的能量来源
2、表现形式
我们既然知道了外力作用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表现形式,下面我们就逐一来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或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做风化作用。(1)风化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
同学们想一想,一块四四方方的砖头,最容易被破坏的是砖头的角,其次是棱,没有了棱角,砖头就会变得圆乎乎了。在自然界中也是这样,所以这幅投影片所显示的是受到风化后的花岗岩景象。
风化作用的风化产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为外力作用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条件。外力作用还能做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在一个大托盘内盛一些沙子,学生将沙子堆成山的形状,将托盘放到水龙头下,用细小的水流冲刷,观察水对沙子的作用。
同学们观察到水对沙子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水把沙子冲了下来,还把它带到了山下,最后在托盘的另一端,水和沙子都停了下来。这就是外力作用的另外三个表现形式: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
(2)侵蚀作用
正像同学们刚才所观察到的,流水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就叫做侵蚀作用,当然这种作用不只来源于流水,风力、冰川、空气也都有侵蚀作用。
风蚀蘑菇、海蚀陡崖、冰斗或角峰等地貌景观片。
风对岩石侵蚀的结果:风可以吹扬起岩石的碎屑,并夹带碎屑磨蚀岩石,投影片所展现的景观为沙漠地区常见的风蚀蘑菇。海浪对岩石侵蚀的结果:海浪打击岩石,也会对海岸起破坏作用,这幅图就是海蚀地貌,矗立在海中的岩石称为海蚀柱。冰川侵蚀的结果:高寒地区巨大的冰川,可以刨蚀流经的地面,形成冰斗、角峰和U形谷等地貌。
以上我们了解了侵蚀作用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地貌,现在再让我们回到刚才的小实验上来。流水把沙子侵蚀下来以后又怎么样了呢?把沙子带走了,这就是搬运作用。(3)搬运作用
流水搬运能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将水流略微调大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回答。)流水推动物体的力量和流速成正比,所以当水流变大后,水带走了更多、更大的沙粒。除了水以外,风也具有搬运作用,尤其在沙漠地区和海滨地区风力的搬运也很显著。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为沉积作用。
(4)沉积作用
请同学们观察托盘中被水冲下来的沙粒,其大小和位置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在自然界也是如此,可以看到砾石、沙、粉砂、粘土等颗粒大小不同的沉积物。
除了流水的沉积作用能形成冲积平原外,风力的沉积作用给人类又带来了什么呢?
堆积地貌——新月型沙丘图片
在沙漠中有大量的沙丘,这些沙丘在风力作用下会成为流动沙丘,掩没农田和村庄,甚至是整个城市。人类正在探索控制沙漠扩展的方法。
以上就是外力作用的四种表现形式,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风化为侵蚀提供了条件,风化侵蚀的产物又为搬运沉积提供了条件。所以外力作用这几种表现形式是紧密相连的,又是互为条件的,正是在它们长期缓慢的作用下,才形成了今天的地表形态。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的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不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他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结合在一起。
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请大家阅读教材P78第二段和下图,思考:
1.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各自形成原因?
2.各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各物质循环过程发生的条件?)?

1.岩浆岩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
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变质岩是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2.各类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可以用下图说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的特点:
1.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上图教师进一步指导讲解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2.地壳物质循环的特点
(1)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岩浆-各种岩石-新岩浆
(2)地壳物质与地球内部和地球外部也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即内、外力作用
(3)由大气、水、生物参与地壳物质循环并起重要作用而形成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内力作用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地球的本身(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
3.各种内力作用的速度→不均匀
4.分类(根据运动方向和性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5.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关系
二、外力作用
1.概念、的能量来源
2.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
⑵侵蚀作用
⑶搬运作用
⑷沉积作用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5181.html

更多
上一篇:17七颗钻石 下一篇: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