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上数学第5章用样本推断总体小结与复习导学案(新湘教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九上数学第5章用样本推断总体小结与复习导学案(新湘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五章小结与复习
【学习目标】
1.会用简单随机样本的平均数.方差.率等统计量去估计总体的相关情况;理解用样本推断总体的过程;会通过样本来预测总体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
2.把本章的知识融汇贯通.
重点:会用简单随机样本的平均数.方差.率等统计量去估计总体的相关情况.
难点:用样本推断总体的过程;
【知识梳理】
本章的知识结构

1、用样本推断总体是统计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在抽样调查时,由于我们只抽取部分数据组成样本,而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方差是未知的,因此我们希望寻找一个好的抽取样本的方法,使得样本能够代表总体,能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得到简单随机样本,然后用简单随机样本的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分别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样本容量够大时,这种估计是比较合理的.

2.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数据是与时间有关的,因此这些数据会呈现一定的发展趋势,这启发我们用一条直线来表示发展趋势.通过分析趋势图,我们可以感受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感悟一些随机现象的规律性.

【探究展示】
1.某镇想了解全镇居民上年度人均收入情况,随机抽取了20户家庭进行调查,得到人均收入的结果如下(单位:万元):
3.4,3.5,3.4,3.8,3.8,3.0,3.1,3.3,3.5,3.6
3.7,3.9,3.6,3.5,3.8,3.6,3.9,3.2,3.1,3.3
试据此估计该镇居民上年度的人均收入及方差.
先计算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
再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2.某中学的一个数学举小组在本校学生中开展主题为“垃圾分类知多少”的专题调查活动,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分为“非常了解”.“比较了解”.“基本了解”.“不大了解”四个等级,划分等级后的数据整理如下表:
等级非常了解比较了解基本了解不大了解
频数40120364
频率0.20.180.02
(1)补全上表;
(2)若该校有学生2500人,请根据调查结果估计这些学生中“比较了解”垃圾分类知识的人数.

3.右图是初三(2)班同学的一次体检中每分钟心跳次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次数均为整数).已知该班只有5位同学的心跳每分钟75次,请观察此图,指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数据75落在第2小组;
B.第4小组的频率为0.1;
C.心跳为每分钟75次的人数占该班体检人数的;
D.数据75一定是中位数.
M.jAB88.coM

相关推荐

九上数学第3单元图形的相似小结与复习导学案(新湘教版)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三章小结与复习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梳理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2.理解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相似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3.掌握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及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性质;
4.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会用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方法研究图形的运动变换,体会数与形间的关系.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及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性质.
【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完成下列各题.

1.什么是相似三角形?什么是线段的比?什么叫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有哪些识别方法?

3.相似三角形的有哪些性质?

4.什么叫做位似?什么叫做位似中心?

5..数学上确定点的位置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6.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之后,点的坐标怎样变化?

【探究展示】
(一)合作探究
把本章内容构成知识结构图。

(二)展示提升
1.已知:两个相似多边形的最长边分别为25cm和10cm,它们的周长差为60cm,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2.如图,ED∥BC,DF∥AB,若S△AED=4,S△DFC=9,求四边形BFDE的面积。

3.画一个三角形,使它与已知△ABC(如图)相似,且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2。你能找出几种画法?

4.如图,在△ABC中,∠C=60°,AD、BE是△ABC的高,DF为△ABD的中线。求证:DE=DF。

【知识梳理】
本章内容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
1.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对应关系。
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通过构造相似三角形来解决,最后对所得的结果做出_____________的解释。
3.位似图形是相似图形的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若a=3cm,b=1m,则a∶b=.

2.已知1,,2三个数,请再添上一个数写出一个比例式.

3.一竿高1.5m,影长1m,同一时刻,某塔影长20m,则塔的高度为.

4.如图,D、E分别是△ABC边AB、BC上的点,ED∥BC,如果=,AE=15,则EC=。

【学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你还有什么样的困惑?
2.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满意的地方在哪儿?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九上数学第1单元反比例函数小结与复习导学案(新湘教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九上数学第1单元反比例函数小结与复习导学案(新湘教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反比例函数的复习

【学习目标】

1.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体会反比例函数与图形的联系.

2.通过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得探索,掌握用函数的思想去研究其变化规律.

3.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强化数学的应用与建模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难点:运用函数的性质和图像解综合题,要善于识别图形,勤于思考,获取有用的信息,灵活的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复习导学】

阅读教材P2-15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地,形如()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还可以表示为和.

2.填表:

表达式请写出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图象k0k0

画出图象:画出图象:

性质1.图象在第、象限;

2.每个象限内,函数y的值随x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1.图象在第、象限;

2.在每个象限内,函数y值随x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__.

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Q,过点P,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S2则S1和S2有何关系?S1=,S2=。

反比例函数既是图形,又是图形。

3.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列出,利用法求出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解得.

【探究展示】

(一)合作探究

1.下列函数:①;②;③;④;其中是反比例函数

2.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6,-3).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2)点B(4,),C(2,-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如何变化?

(二)展示提升

1.已知物体的质量m(kg)、密度ρ(kg/m3)与体积V(m3)满足关系式:m=ρV

(1)当质量m一定时,物体的体积V与它的密度ρ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质量均为1kg的铁块与泡沫块,哪个体积大?为什么?(铁的密度大于泡沫的密度)

2.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交于点(2,4),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

【知识梳理】

1.本节课主要复习了哪些内容?

2.通过思考与交流,你有哪些方面的提高?

【当堂检测】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分布在第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都随x的增大而;若p1(x1,y1)、p2(x2,y2)都在第二象限且x1x2,则y1y2.

2.若A(a1,b1),B(a2,b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1<a2,则b1与b2的大小关系是()

A.b1<b2?B.b1=b2C.b1>b2?D.大小不确定

3.若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则的值为.

4.某汽车的功率P为一定值,汽车行驶时的速度v(米/秒)与它所受的牵引力F(牛)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这辆汽车的功率是多少?请写出这一函数的表达式;

(2)当它所受牵引力为1200牛时,汽车的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学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你学到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样的困惑?

3.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满意的地方在哪儿?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由样本推断总体教案


36.3《由样本推断总体》教案(冀教版九年级下)
教学设计思想:需三课时讲授;本节是在前面已经学过的数据的整理与表示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其中频率、频数、平均数等等都是学习本节的基础。在教学中,多采用的是分组实验让学生接受新知,不仅激起学生的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科学的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合适的样本进行抽样调查;
会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等特性估计总体的相应特性;
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知道不同的样本对总体的估计不同。
2.过程与方法
体会随机抽样是了解总体情况的一种重要数学方法,经历抽样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不同的过程,体会抽样的关键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会运用样本的某种特性估计总体的相应特性的统计思想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样本估计总体。
教学难点:用样本估计总体。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引导式。
教学媒体:幻灯片、实验器材。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Ⅰ.复习导入
师:在七年级我们学过对数据的初步整理,其中涉及到不少统计的概念,同学们回忆一下。
生:我们学过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
师:回答的很好;那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含义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那么叫做这n个数的平均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方差:在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Ⅱ.新课讲授
我们来观看两个实例:(幻灯片投映)
1.某市场调查员就“你家的电视机是什么品牌的”这个问题在大街上随机调查了5人,结果有3人回答说:我家的彩电是H牌的。如果由此就说H牌电视机的市场占有率为60%,你觉得可信吗?
2.一份报告称:在美国和西班牙战争期间,美国海军的死亡率为9‰,而同期纽约市民的死亡率为16‰。结论是参加海军比较安全。请说说为什么会得到这样毫无意义的结论。
同学们思考,相互讨论。
师:也许很多同学对用抽样的方法推断总体的情况保持怀疑的态度。当样本容量太小或缺乏代表性时,这种怀疑是有道理的。那么当样本容量较大且有较好的代表性时,由样本推断总体的准确性又如何呢?
下面我们先来做个实验。
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每组4至6名同学),课前每组准备400粒黄豆和100粒青豆,并将它们充分混合作为本组的实验用品。
实验时,将500粒豆子看做总体,从中取出50粒作为样本,数一数其中的青豆数。重复做5次实验,最后,从500粒豆子中取出250粒,数出其中的青豆数作为第6次实验。再分别计算50粒豆子中青豆的百分比及250粒豆子中青豆的百分比,将结果填入下表:
实验序号123456
豆子总数/粒5050505050250
青豆数/粒
百分比
通过做实验,再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总体中青豆的百分比是多少?
2.5次抽样得到的青豆的百分比相等吗?和20%差别大吗?
3.250粒豆子中青豆的百分比和20%的差别大吗?
4.为了得到较准确的估计值,应该注意什么?
做完实验,同学们把实验结果填入上表;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第一问可以找中下等学生回答,知道总体中青豆的百分比是20%;然后第二问,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实验数据,知道5次抽样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与20%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而最接近20%的是250粒豆子中青豆的百分比。
利用抽样的方法,估计总体中某类个体所占的比例,估计结果和实际结果会有误差,但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这个比例会逐渐趋于稳定,且样本容量增大,估计的结果一般也越准确。当然,样本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Ⅲ.出示例题
例1.高中会考成绩采取A、B、C、D等级记分制,某市教育局抽查了某学校25名高一年级学生的会考成绩,结果如下:
ABBAACBABBACB
CBBCBBAABABB
(1)统计样本中各等级会考成绩的频数,并计算频率。
(2)估计全校高一年级全体学生的会考成绩为总体,25名学生的会考成绩是样本。
解:在这里,全校高一年级全体学生的会考成绩为总体,25名学生的会考成绩是样本。
(1)样本中各等级会考成绩的频数及频率见下表:
等级会考成绩ABCD合计
频数8134025
频率32%52%16%0100%
(2)用样本中各等级会考成绩出现的频率估计总体中各等级会考成绩的百分比,A、B、C、D等级大约各占32%、52%、16%、0。
Ⅳ.课上练习
某乒乓球训练学校将购进的乒乓球打开包装后装入一个大袋子,小明、小亮和小红分别从中取出一些乒乓球,通过测量其直径检验乒乓球的质量。检验结果如下:
姓名小明小亮小红
检验个数105060
合格乒乓球个数94857
频率90%96%95%
分别用90%、96%、95%估计所以乒乓球的合格率,哪个结果可能更接近实际情况?
板书设计:
由样本推断总体(1)
一、复习活动
二、新课
三、练习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一小袋黄豆、一纸杯青豆。
师:接着上节的由样本推断总体继续学习,现在大家看一个问题:
小明家承包了一个大鱼塘,你能设计一个方案估计池塘中鱼的总条数吗?
生:我们用网把鱼从池塘中全部捞上来,再一个一个的数一数。
师:这倒是一种方法,但是这种做法不利于鱼的生长。
生:我看过其他的资料,科学家一般采用“捕鱼—再捕获”的方法估计某个动物种群(昆虫、鸟类、鱼等)中动物的数量。
师:这位同学了解的知识很多,值得鼓励,说的不错,那你们明白它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吗?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实验来解释一下。
活动:准备一小袋黄豆,一纸杯青豆,分小组模拟科学家估计鱼的总条数的过程。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下面的步骤:
步骤捕捞过程模拟实验
捕获从湖中捞出一网鱼,共有n条从袋子中取出一些黄豆,数出黄豆的粒数,记为n
做标记对这n条鱼做标记后,放回湖中将n粒青豆放进袋子中,充分混合。
再捕获过几天,再捞出一网鱼,共有n条,其中有标记的鱼为r条再从袋子中取出一些豆子作为样本,数出豆子的总粒数m及其中的青豆粒数r。
师:首先我们要知道估计值是多少,然后与我们实验结果相比较。
设袋子中共有x粒豆子,用样本中青豆所占的比例估计袋子中青豆所占的比例,即≈,求得x的估计值为x≈。
学生动手,数一数袋子中豆子的总粒数,然后与估计值进行比较。
将上述模拟实验再重复一次,在第一步(捕获)中,使取出的黄豆粒数比第一次实验时多一些。
师:同学们通过这个实验,你都有哪些启示呢?你得到的估计值与实际值接近吗,两次得到的估计值差异大吗?当样本较大时,是否估计得更准确一些?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抽样调查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测定产品质量,了解民众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了解某商品的市场占有率等都是用抽样的方法。而用上述“捕获—再捕获”的方法估计池塘中鱼的总数是抽样方法之一。
练习:
从一个池塘中捞出60条鱼,全部做上述标记后放回池塘中,过几天后又捞出3网鱼,每网鱼的数量及有标记的鱼的数量如下表所示。用每网鱼的数量及三网鱼的合计数量分别估计池塘中鱼的总数,并将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捕捞序号每网鱼的数量/条有标记鱼的数量/条估计鱼的总数/条
1182
2263
3354
合计

板书设计:
由样本推断总体(2)
一、引例
二、实验三、练习

第三课时
Ⅰ.引入
师:上两节课我们了解了抽样调查的可靠性,以及由样本推断总体的基础理论。现在我们通过例题来进一步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Ⅱ.授课
我们拿个生活中很普遍的例子开始讨论:
一箱优质苹果共50个,从中任意取出2个,用这2个苹果的平均质量(g)估计整箱苹果中平均每个苹果的质量。你认为这样估计准确吗?任取5个呢?任取10个呢?
对50个苹果逐一称量,质量数据如下:
200256268253280248240265258246
272267242212262252268250255223
261251248238195246295235256270
253256249252275254235260228245
270246236285218260232254250255
师:同学们分5个小组,从下面两种方案中选取一种,抽取样本,计算平均数。
方案1:将50个数据分别写在50张纸片上,将纸片放在一个盒子中混合均匀,从中任意取出5张纸片,计算这5张纸片,计算这5个数的平均数,重复8次;从中任意取出10张纸片,计算这10个数的平均数,重复8次。
方案2:利用计算器产生1到50之间的随机数,进行抽样。
(1)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
抽样序号12345678
5个数的平均数
10个数的平均数
(2)观察并比较两组平均数,哪组平均数稳定?
(3)经计算,这50个数据的平均数是250.5。哪组平均数更接近250.5?
各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上面的实验步骤,并思考上面的问题。
:通过分组做实验的方法,不仅提高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还能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的思考问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师:现在我们得出了实验数据,那请各组的同学根据你们实验得到的数据绘制出每列5个数据平均数的条形图。
根据重复抽样,每次10个数据的平均数绘制的条形图:
观看上面的两图,同学们思考:两个图形反映的规律和你得到的规律一样吗?
生甲:由于抽样的任意性,不同样本的平均数一般也不同。
生乙:当样本数据较少时,差异也可能会很大。
师:同学们总结的都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一般地,由于抽样的任意性,不同样本的平均数一般不同;当样本数据较少时,差异也可能会很大。
那怎样才能使样本的平均数接近于总体的平均数呢?
当样本中个体较多,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时,杨本的平均数趋于稳定,且与总体的平均数比较接近。
师:因此,我们经常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同样,也用样本的方差估计总体的方差。
Ⅲ.应用
例1:用某台车床加工一种轴承,规定轴承的平均直径为20cm,方差不超过0.05。从某天加工的轴承中随机抽取了10件,测得其直径(mm)如下:
20.119.920.320.219.819.719.920.32019.8
(1)计算样本的平均数和样本的方差
(2)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推断这台车床的生产情况是否正常。
解:(1)样本的平均数为

样本的方差为
(2)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的估计值分别为20mm和0.042,由此可以看出这台车床的生产情况正常。
例2:小亮家承包的苹果园共有3000棵树龄相同的苹果树,为了估计今年苹果的总产量,小亮任意选择了6棵苹果树,数出它们挂果的个数分别为:
260340280420360380
根据往年的经验,平均每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50g。请估计苹果的总产量。
解:6棵苹果树平均挂果数为

6棵苹果树平均每棵的产量约为
0.25×340=85(kg)。
3000棵苹果树的总产量约为
85×3000=255000(kg)。
:用样本的平均数极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及方差是常用的一种估计方法,讲解时注意学生领会的程度。
Ⅳ.练习
某养鸡厂厂长说,他们厂生产的鸡蛋个儿大,平均每个鸡蛋的质量为70g。
(1)小红挑选大个儿的鸡蛋,称了2kg,数了数共28个,平均每个鸡蛋是多少克?
(2)小明随意称出2kg鸡蛋,数了数共有32个。平均每个鸡蛋是多少克?
(3)要证实厂长的话的真实性,应该用谁的结果?
Ⅴ.小结
用样本推断总体时,要用样本的某种特性估计推断总体的相应特性,为了使样本能准确估计总体,在抽取样本时要使样本中的个数尽量多,并且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板书设计:
由样本推断总体(3)
一、引入三、例题
二、授课例1例2
例:四、练习
五、小结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189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