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二地理教案:《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3、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学习重点: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学习难点:
1、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预习案:
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光照
光照①______、②______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热量
制约农作物③______,关系到农作物④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和栽培方法
土地
⑥__________的农业生产资料
水分
绿色植物进行⑦________________不可缺少的原料,为动植物生存、生长输送⑧________________,还影响到农业地域类型
2.农业技术经济因素
劳动力
经济作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要⑨______粮食作物,种植水稻的劳动力需求⑩______种植小麦
技术装备
提高农业__________________有助于加强农业的__________进程
专业化
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
_____________
单作、间作、套作、混作、连作等
耕作制度
又称______,比如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等
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包括______、交通运输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______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
(2)_______ __ _____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影响越来越大。
探究案:
1.《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劳动力 C.气候 D.市场
2.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3.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4.棉花及其制成品跨国生产与跨国零售一体化的代表模式:美国棉花―→巴基斯坦纱―→中国布―→意大利印染―→法国服装设计―→土耳其制造―→跨国百货销售。该模式中法国所占据的位置主要依靠本国的()
A.原料 B.技术 C.市场 D.政策
5.在上题的模式中,美国为世界性跨国生产提供初级产品,其收益主要得益于()
A.耕地面积广大 B.生产成本低
C.区域专业化生产 D.劳动力素质高
6、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
A、光热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7、限制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8、从土壤条件来分析,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在
A、广泛分布红壤的地区
B、广泛分布盐碱土的地区
C、肥沃的冲积平原
D、黑土分布广泛的温带草原
9、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地形 C、土壤 D、水分
10、东京鲜花市场上,有荷兰与中国的鲜花,中国的竞争优势有
A、运费少 B、质量高
C、科技含量高 D、生产资料投入多
练习案:
读“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条件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A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如对A、B因素利用不当,容易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3)C、D、E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______。
(4)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___________;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农业区位因素》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地理《农业区位因素》教案设计
教
材
分
析
高中地理必修Ⅱ所阐述的主题是“如何走人地协调发展的道路”,从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三个层面进行论述。本章“区域产业活动”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产业活动联系着人类社会和环境,产业活动中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三个方面是人类最主要的产业活动,也是教材中研究的重点。第二节内容是在第一节综述了产业活动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的基础上,具体讲解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阐述农业区位因素。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先正文、后阅读、之后是活动。正文内容简洁明了,阅读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活动案例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通过初中地理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农业基础知识及并具备一定地理分析能力,这些特征非常有利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生活经验方面,居住在城市的同学对农业生产了解的很少,是农产品的消费者,对农业的感性认识差一些。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能够说出农业的概念,并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结合地图能够归纳出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会分析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活动和案例,运用课本基础知识,对不同地区、不同农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区位选择进行分析和评价
2、结合实际生活,学会寻找和运用资料,对家乡农业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巩固基本理论,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农业区位选择应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协调人地关系,注意保护环境、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会以典型案例论证基本原理。
学习重点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看待问
学习难点
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区位选择,做到因地宜、合理布局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学具教具
多媒体平台、自制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导入]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学生思考:歌词中歌颂的是哪一种产业活动景观?
[回答]农业生产景观画面。
[设问]北江播种南国打场,
为什么?
[出示]
资料1:甘蔗的生长习性
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日照时数在1200小时以上,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甘蔗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广泛,但以土壤pH值6.5~7.5为适宜。
资料2:我国海南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能生长椰子、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而山东以旱田为主,两年三熟,只能生长苹果、梨等温带水果。主要原因是什么?
资料3:江西泰和县的千烟洲的立体农业
资料4:我国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
[设问]农业生产受到哪些自然条件的影响?如何影响?
[板书归纳]
[出示]
资料5:“姜你军”、“豆你玩”、“蒜你狠”刻画出因这几种农产品种植规模的缩小引发市场供不应求,出现价格普涨走势。
资料6:2016年,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将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即一方面指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另一方面则指出中央将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
资料7:以前,北京一到冬季,每家每户都会购买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大白菜存在家中,如今再也没有这种现象了,为什么?
资料8:以色列,国土总面积的45%是沙漠,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然而,在这块贫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采用了先进的灌溉、无土栽培、良种培育等技术,“不毛之地”变成了“粮果之乡”。
[设问]农业生产受到哪些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如何影响?
[板书归纳]
除以上因素外,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条件因素还有劳动力、地价等。
[归纳]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农业区位的变化,因此,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经常注意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
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对农业的理解,并学科网()--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相互补充。
思考、回答,并相互补充。
分析、回答,说出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
分析、回答,说出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条件。
阅读图文资料,比较分析,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根据资料、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知道:地理是生活中的地理,是对生活有用的学科。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强化理解。
课
堂
巩
固
练习1.请说出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因素。
(1)新疆的哈密瓜甜又香。
(2)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升高而变化。
(3)宁夏平原发展灌溉农业。
(4)江南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练习2.请说出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因素。
(1)大城市的郊区一般都有农副产品基地。
(2)冬季,南方四川等省区的蔬菜供应到东北三省。
(3)我国大部分省区实行了农村税费改革。
(4)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量大幅度提高。
课
堂
演
练
课后作业
1.分析影响亚洲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并总结亚洲水稻种植的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
2.完成课本中的活动题。
板
书
设
计
高一地理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课标内容解读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短短一句话,包含了两方面的要求,在逻辑思维顺序上,正好是一正一反。“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列举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则要求在分析某个具体农业地域类型时,不仅能指出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外观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内在条件,还能进一步进行区位因素分析。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讲了两个内容,第一个是“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二个是“农业地域的形成”。大体上,教材是以因果关系作为内容编排的逻辑顺序的。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部分,先讲农业区位的概念,再从静态上讲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最后从动态上谈这些因素的变化。为巩固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教材编排了一个“活动”;在谈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时,教材使用了“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案例来进行具体说明。显然,教材的目的是试图教会学生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即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时如何通盘考虑。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受农业主要区位因素影响的,但是,农业地域的形成,其前提条件的范围更广。总的来说,它是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由于思考方式相同,如果掌握了前面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那么这部分知识就较为容易把握了。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节的第一部分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区位及农业区位的含义。
(2)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2.过程与方法
培养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3.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培养对家乡农业生产的自豪感。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动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难点
(1)农业的各主要区位因素;
(2)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
五、课时:1.5节
六、教学过程
引入: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花都区名优农产品及农业生产的相关图片,引出农业的概念。
[教师小结]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1.广义:农林牧副渔
2.狭义:种植业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转折并说明教学目标:
近年来花都区的农产品远销世界各地,闻名海内外,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假如在花都区给一块农业用地,你如何经营才最赚钱?也就是说,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地布局农业生产呢?在经营过程中又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呢?今天我们以花都区农业生产为案例,首先学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板书]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过渡:首先,我们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请大家看课本第42页,了解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
[板书]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农业区位
[教师小结]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通过对花都区农业选择的研究分析,我们具体学习农业区位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
[资料展示1]花都区的农业生产
思考:
1.花都区的农作物有哪些?
2.农业生产受到哪些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解释为什么。
花都区的农业生产
花都区位于广州市的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是南北粤通商的必经之路。总面积968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丘陵绵亘,中部浅丘台地,南部为广花平原,形成东北向西南斜置的长方形。东有流溪河流经,西有巴江河过境。花都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1.7摄氏度,阳光、雨量充足,草木常青,四季花开。
近几年来,花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稳妥有序地调整农业结构,扶持了2000多个农业生产基地,培育发展了200多家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树立了一批农产品名牌,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含量有效提高,全区农业形成了花卉、蔬菜、水果、水稻、水产、禽畜六大支柱产业,具有花都特色的农副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优势。其中,花都无公害蔬菜HDV品牌驰名中外,年上市量达5400万公斤,销售遍布全国和港澳等地,并继续向世界各地开拓市场。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板书](二)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提问]从资料中看,花都区的气候情况是怎样的?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
[板书](1)气候(光照、热量、降水)
[教师小结]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雨量充足,雨热同期,最适宜水稻的生长。还有其他各种亚热带水果、淡水鱼等。
气候决定农作物的种类、产量、耕作制度(复种指数);年降水量小于250mm的干旱地区,一般不能发展种植业。
[提问]从资料中看,花都区的地形情况是怎样的?
[板书](2)地形
[教师小结]花都区地处广花平原,种植水稻、蔬菜、花卉,丘陵台地种植水果等,低洼地方开挖成鱼塘。
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的地区适宜发展林业或牧业;坡度小于25°的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梯田)。
[板书](3)土壤
[教师小结]土壤决定农作物的种植种类,如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提问]从资料中看,花都区的水源情况如何?
[板书](4)水源
[教师小结]流溪河、巴江河为农田灌溉提供了保障,尤其是在降水量不足的季节和年份。
[板书]2.社会经济因素
[提问]从资料看,花都区有关农业的政策情况如何?
[板书](1)政策
[教师小结]“近几年来,花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稳妥有序地调整农业结构,扶持了2000多个农业生产基地,培育发展了200多家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树立了一批农产品名牌。”从以上材料可看出,政府的鼓励支持对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政府还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水利工程、科研开发等。由此可见,我区的农业政策是鼓励支持。
[提问] 为什么花卉、蔬菜、水果、水稻、水产、禽畜成为我区农业生产的六大支柱产业?
[教师小结]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对这些农副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板书](2)市场
[提问] 蔬菜花卉很容易变质,为什么还能远销全国及世界各地?
[教师小结] 便利的交通是商品农业、园艺业、乳蓄业的必要条件,而保鲜技术水平的提高扩大了我区农产品的销售范围。此外众多外来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了我区农业生产的成本。
[板书](3)交通
[强调]在此强调一下科技水平对农业的影响。
科技的进步(培育良种、改革耕作制度、玻璃温室、大棚、无土栽培、营养土等)扩大了农作物的分布范围,改变了产品的季节。
(4)科技水平
①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率
②化肥、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③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5)劳动力
过渡:现在我们了解了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那么,对于某一个具体地方,应如何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呢?
[板书] (三)如何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教师小结]总的来说,就是要因地制宜,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板书]1.综合分析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决定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种类。
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但某些因素可以人为地改造利用。
[板书]2.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尤其是市场和交通
[提问]对于城郊这个具体地区,应如何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呢?
[板书]3.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
让学生阅读《过程与方法评价》手册第44页完成练习(二)。
[教师小结]应考虑以下因素。
(1)地价的高低
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例如花卉、乳牛。
(2)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小
从单位面积产量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棉粮等。
(3)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
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4)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
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过渡: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具有决定意义,那么,所有这些区位因素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呢?不是的,我们接下来学习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板书] (四)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课件展示]花都区近几年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比例图表
[提问] 阅读以下材料,思考:我们花都区的农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要调整?
[教师小结]水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少,而水果等农副产品越来越多。
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对这些农副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由此可知,市场是最具变化的因素。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课本第44页案例“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回答案例后提出的第1个问题。
[教师小结][课件展示]
时期
发生变化的农业因素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早期
对水源进行人工改造:兴修水利、拦洪灌溉、涸沼开垦
更适宜水果、蔬菜、花卉的生产
19世纪中叶以后
交通运输的进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水果、蔬菜、花卉的需求量大增
水果、蔬菜、花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市场区位及市场需求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3.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但有些因素也可以通过人为改造从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高一地理教案:《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选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选择”第一节第一部分内容。
二、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选自课程标准必修课程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中“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这是“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的第一项内容,是“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必备知识基础,对“工业区位”、“地域联系”的学习有示范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背景:学生们能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的知识与技能和人文素养:
2.生活经验:学生们居住在城市,对农业生产了解很少,是农产品的消费者。
3.思维特征:学生们现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高于辩证逻辑思维,是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②难点: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六、教学准备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业景观、案例分析等内容;
用实物(鲜花、鲜奶)创设情景;
用板书归纳总结。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行为)
学生活动(行为)
引入
多媒体播放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东北平原的麦田,美国的玉米带,潘帕斯草原的牧场图片,本地的水稻,黄石的蔬菜,仙游的枇杷和龙眼,城厢的荔枝。
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各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描述这一地区农业生产的特色。
学生的描述可能是多方面的,会有许多观点,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多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景观的差异,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为什么有农业的地域差异?”由此导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探究农业区位
为什么各地的农业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在人们进行农业选择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这就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但在探讨农业的区位因素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区位。
读教材图3.1“泰国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图3.2“澳大利亚牧场”,在世界地图上找到这两个国家,讨论分析这两张图表现的农业景观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差异?这就涉及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的探究。
对学生归纳的结果给予鼓励性评价,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提炼学生展示的要点,突出农业区位因素。
实战演练
【活动内容】如果你是一个农场主,有一块一公顷大的土地,你要选择种植什么作物?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资料提供】不同作物的习性如下:
花生、油菜、甜菜、甘蔗 、小麦、水稻、玉米
【活动设计】将班级分为4个小组,农场所在地可选择以下四个区域或自主选择某一地区:
学生展示小组协作学习的学习成果。
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团队精神,综合分析能力
归纳总结
【活动小结.板书】1.自然因素:地形、土壤、水源、气候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机械、政策、交通运输、文化、科技
用自己喜欢的知识框图形式归纳概括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帮助学生整体理解布局农业需要考虑众多因素。
延伸探究
【延伸探究】展示武夷山的茶园,山东丘陵的花生,华北平原的冬小麦,东北平原的春小麦。问题设计:1.为什么同是平原地区,华北平原是冬小麦,而东北平原是春小麦?
【教师总结】根据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案例探究】
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变迁
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如下问题:
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
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参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能否与他人合作探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评价;
2.考察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3.通过不同形式的问题反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十、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把表演的舞台让给了学生,从收集资料、小组讨论到交流发表意见,都放手让学生们完成,我只是充当了策划者、引导者、答疑者的角色。我希望通过课堂内外的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中地理问题的意识。通过本节教学,也让我发现: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能够自己去表演;给学生一个问题,他们能够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个方法,他们能够自己去运用。
十一、附录
合作训练
阅读寿光蔬菜产业相关资料,完成练习:
“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市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形全部为平原。寿光市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2.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608毫米左右,光照充足。寿光市自然条件优越,中南部地下水源丰沛,土质肥沃,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
寿光农业优势突出,是国家确定的粮食、蔬菜、果品、棉花、水产、畜牧综合商品基地市,山东省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市。从蔬菜发展起步时提供土地、贷款优惠到发展阶段的各种配套服务提供,寿光市政府每届领导都狠抓蔬菜产业发展不动摇。此外,为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寿光市政府还花1000万元建立了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坚决杜绝高毒蔬菜进入寿光蔬菜市场。寿光市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被国家命名为唯一的“中国蔬菜之乡”。全国最大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辐射全国30多个省市区。
目前,全市共推广应用蔬菜生产新技术24类300多项,引进荷兰西红柿、日本伊丽莎白甜瓜、韩国苦菜等30多个国家的蔬菜新品种500多个。引进推广了3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新品种、200多项新技术。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98%,科技对农业贡献率达58.6%。
寿光市交通、通讯发达。济青高速公路横贯东西,青羊铁路纵贯南北,潍高、羊临等省道、国道纵横交错。新修的外环路四通八达。全市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乡乡通柏油路,公路通车里程达260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5.6公里。国家二类开放口岸羊口港,可直达周边国家和地区。
练习:分析资料,说明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请在上文中找到并画出,简要概括其特点。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951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