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教案及练习题”,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1.8.4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
课型新授课学校使用教师:
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页例6,例7,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找数字排列的规律。
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计算找数字排列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朋友们,小华在自己的生日时,亲自布置了自己的房间。你们看(电脑出示情景图),漂亮吗?房间中哪些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指名学生说发现的规律。
小朋友们在小华的房间中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6。
1.规律有很多种,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们真聪明,它们都是有一组重复出现的。
2.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看(电脑出示例6的(1)),
你能找出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吗?
(1)拿出自己的学具摆一摆。
(2)把你找到的规律与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3)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
(4)后面应怎么摆呢?(出示图形与数字)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3.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找到的规律与我们在小华房间里找到的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电脑同时出示房间中的规律和例6的(1))
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并不是重复出现的,而是依次增加1个图形。
4.我们找到了这组图形的摆放规律。那么,这两组图形的规律大家能找出来吗?(出示例6的(2)(3))
(1)四人小组共同用学具摆一摆,比比哪一小组最先找到规律。
(2)哪一小组愿意将你们发现的规律告诉大家?(学生上台讲解,教师配合出示相应的数字与图形)
5.谁知道这三组图形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
6.你能创造出一些像这样的规律吗?可以用学具摆,也可以在本子上画。
谁来展示一下你创造出来的规律?
投影器展示,并让学生说出规律。
(二)教学例7。
1.大家看,这是小华创造出的规律(出示例7)。
她创造的规律没有图形,只有数,你能找到规律吗?
(1)四人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2)谁把你找到的规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发现这个规律的?那么,后面的数是几?为什么?
学生汇报。
(电脑出示每次增加的5和3,以及后面应填的数)
2.小朋友们这么快就找到了它们的规律。那你们知道这些数的排列规律与刚才我们自己创造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不管有没有图形,在数量上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找规律时,只要算出每相邻两个数的差就可以了。
3.你能创造出一些规律来考一考你的同桌吗?大家可以研究一下,看谁创造出的规律最好。
学生说出自己创造的规律,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同参与,一起找规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书上第91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汇报规律。
2.92页的4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组织评议,指名说出规律。
(3)比较第2小题与其他两题以及今天所学的例题有什么不同?排列规律是什么?
3.出示第92页思考题。
(1)想一想怎样找规律
(2)小组合作摆一摆、算一算。
(3)小组交流后汇报。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孩子,最先找出规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数的排列规律。每一行数相邻两数的差是相等的,它们的差有的是1,有的是2,有的是3或者5。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找出每行数相邻两数之间的差,从而找出每行数的排列规律。
板书设计:数学变化规律
例7
作业设计:
基础:
1.找规律填数。
11131517
20181614
579151719
综合:
2.哪一行的规律与其他三.个不一样,画×。
(1)3,4,5,6()(2)2,5,7,9()
7,8,9,10()1,3,5,7()
1,3,2,3()2,4,6,8()
1,2,3,4()5,7,9,1l()
3.我会在合适的图形上面打“√”。
拓展提升:
4.我能涂出有规律的颜色。
教学反思:
1.8.4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
课型新授课学校使用教师:
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页例6,例7,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找数字排列的规律。
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计算找数字排列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朋友们,小华在自己的生日时,亲自布置了自己的房间。你们看(电脑出示情景图),漂亮吗?房间中哪些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指名学生说发现的规律。
小朋友们在小华的房间中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6。
1.规律有很多种,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们真聪明,它们都是有一组重复出现的。
2.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看(电脑出示例6的(1)),
你能找出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吗?
(1)拿出自己的学具摆一摆。
(2)把你找到的规律与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3)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
(4)后面应怎么摆呢?(出示图形与数字)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3.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找到的规律与我们在小华房间里找到的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电脑同时出示房间中的规律和例6的(1))
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并不是重复出现的,而是依次增加1个图形。
4.我们找到了这组图形的摆放规律。那么,这两组图形的规律大家能找出来吗?(出示例6的(2)(3))
(1)四人小组共同用学具摆一摆,比比哪一小组最先找到规律。
(2)哪一小组愿意将你们发现的规律告诉大家?(学生上台讲解,教师配合出示相应的数字与图形)
5.谁知道这三组图形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
6.你能创造出一些像这样的规律吗?可以用学具摆,也可以在本子上画。
谁来展示一下你创造出来的规律?
投影器展示,并让学生说出规律。
(二)教学例7。
1.大家看,这是小华创造出的规律(出示例7)。
她创造的规律没有图形,只有数,你能找到规律吗?
(1)四人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2)谁把你找到的规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发现这个规律的?那么,后面的数是几?为什么?
学生汇报。
(电脑出示每次增加的5和3,以及后面应填的数)
2.小朋友们这么快就找到了它们的规律。那你们知道这些数的排列规律与刚才我们自己创造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不管有没有图形,在数量上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找规律时,只要算出每相邻两个数的差就可以了。
3.你能创造出一些规律来考一考你的同桌吗?大家可以研究一下,看谁创造出的规律最好。
学生说出自己创造的规律,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同参与,一起找规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书上第91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汇报规律。
2.92页的4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组织评议,指名说出规律。
(3)比较第2小题与其他两题以及今天所学的例题有什么不同?排列规律是什么?
3.出示第92页思考题。
(1)想一想怎样找规律
(2)小组合作摆一摆、算一算。
(3)小组交流后汇报。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孩子,最先找出规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数的排列规律。每一行数相邻两数的差是相等的,它们的差有的是1,有的是2,有的是3或者5。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找出每行数相邻两数之间的差,从而找出每行数的排列规律。
板书设计:数学变化规律
例7
作业设计:
基础:
1.找规律填数。
11131517
20181614
579151719
综合:
2.哪一行的规律与其他三.个不一样,画×。
(1)3,4,5,6()(2)2,5,7,9()
7,8,9,10()1,3,5,7()
1,3,2,3()2,4,6,8()
1,2,3,4()5,7,9,1l()
3.我会在合适的图形上面打“√”。
拓展提升:
4.我能涂出有规律的颜色。
教学反思:
1.8.2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
课型新授课学校使用教师:
时间
教学内容:
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
教材第89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创造规律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发现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创造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视频仪,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一些美丽的图案,发现它们都是由一组图形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它们是有规律的排列。现在老师带来了几组图形,你能找出他们排列的规律吗?
(一)我会在合适的图形上面打“√”。
(二)我能涂出有规律的颜色。
生独立做,然后全班交流。
师:看来小朋友们对上节课学习的找规律,掌握的不错。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图形的变化规律。(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4(1)。
(1)例4的第(1)小题:师生一起摆正方体。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道题中图形的排列与前面的例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后面怎么摆?
a.学生动手摆一摆,观察,思考。
b.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比一比,议一议。
c.全班交流反馈。
师小结:大家通过观察发现我们摆的正方体全是绿色的,即颜色不变,形状也不变,只是正方体的个数在变,1个正方体的后面是2个正方体;再是1个正方体,2个正方体。所以,我们应该接着摆1个正方体,后面再摆2个正方体。
(3)把图1中所有的一个正方体由綠色变成红色,再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接着摆,为什么?
(先摆1个红正方体,再摆2个綠正方体。1个红正方体,2个綠正方体。所以,再2个緑正方体的后面又是先摆1个红正方体,再摆2个緑正方体。
师:这幅图同前面的图比,又有什么变化?
(这幅图是按颜色,数量不同形成规律排列的。)
2.教学例4(2)。
(1)师生共同用学具摆一摆例4第(2)小题的图形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第(2)题与第(1)题相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变化?
(3)汇报交流:
(题中图形的形状,颜色个数都发生了变化,变化的规律是:先摆1个正方形,再连续摆3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后面跟着3个三角形。或者是:1个兰色的后面跟着3个紫色的。)
师小结:这组图形的排列,从形状的不同,颜色的不同、数量的不同,三个方面形成规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投影出示“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观察思考。想一想,有什么规律?
老师启发稍有困难的学生。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1)这列图形中的每一个图形都是什么形状的?
(2)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分别有几个?
(3)每组有多少个?
(4)每组是怎样变化的?
(这列图形都是圆形的,有红色的也有绿色的。每组有5个,每组中有2个红色的圆形,3个绿色的圆形。每组都是2个红色圆形接着3个绿色的圆形这样变化的。)
2.投影出示“做一做”的第2题。
自己涂出有规律的颜色。
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像力,只要涂出的颜色是有规律的或自己的解释是有道理的,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
对于设计新颖美观的画面,投影展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
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
作业设计:
1.我会涂色。
2.我会摆。
3.我会接着画。
教学反思: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案及练习题”,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1.8.1找规律(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课型新授课学校使用教师:
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例1、例2、例3及练习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重点、难点:
1.理解“有规律的排列”。
2.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黄花6朵、红花3朵、教学挂图、有规律的图片。
学生准备: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猜花游戏。
师: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欢玩游戏,现在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花盒,盒子里有很多很多花,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师:好!请看(师抽出一朵黄花)什么颜色的?
生:黄色。
师:老师再抽出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黄色。
师:这一朵呢?什么颜色?
生:红色。
师:猜一猜,老师抽出的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可能说是红色,也可能说是黄色。
师:下一朵呢?
生猜,师抽花验证学生的猜想:依次抽出黄色、红色。
师:老师现在让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后面两朵是什么颜色的?你怎么想到是黄色的呢?(生说理由)
师:猜一猜最后一朵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2.(把花展示到黑板上)揭示课题。
师:刚才在猜的时候,老师发现,一开始有小朋友猜错了,可是后来小朋友们越
猜越准,我想你们一定有什么窍门,能告诉我吗?
生:它们是两朵黄一朵红,两朵黄一朵红,再两朵黄一朵红的,(生边说师边画虚线隔开。)
师:你说的真棒,其他小朋友们也都是这样想的吗?(是)像这样两朵黄一朵红,两朵黄一朵红排列的就叫有规律地排列(边说边板书规律),请小朋友和我一起读一遍。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1.师:生活中,像这样的规律啊,有很多,你们想找出它们的规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请小朋友们一起看黑板。(出示教学挂图:联欢图)
师:瞧,一群小朋友们正在联欢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里哪些地方排列是有规律的?找到后在小组内说一说,看谁找的多?
(1)四人小组讨论联欢会上的规律。
(2)学生汇报:
2.(指导看彩旗图)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彩旗的规律。
(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师: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生1:黄色的。
生2:我猜也是黄色的。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小旗都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
3.(指导看彩花图和灯笼图)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彩花的排列和灯笼的摆放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朵花和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把你发现的小秘密小声的告诉同桌。
学生思考、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
生:彩花是按绿花、红花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朵花是红色的。
生:灯笼是按照紫、金黄,紫、金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
师:小朋友们真棒,会场布置的规律我们找到了,那跳舞的小朋友又是按怎样的规律站的呢?(指导看小朋友队伍的图)最后一个小朋友是男生还是女生?
生:跳舞的小朋友是按一女一男的规律站的。所以最后一个小朋友是女生。
4.明确“一组”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队伍的规律,(指彩旗、灯笼、小花、小朋友的总图)像灯笼这样一黄一紫、彩旗一红一黄、小花一绿一红和小朋友们队伍里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两朵黄花、一朵红花,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当我们找图形排列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再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如果是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排列。
5.小练习。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联难会上的规律被你们找出来了,那老师这里有几题,你们还想找吗?(想)看谁有火眼金睛,能够很快找出来。
练习十六的第1题。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摆规律。师:你们想不想摆一摆?下面小朋友们拿出学具摆一摆,看谁摆的又快又有规律?
生摆学具,教师巡视,把摆的比较好的让学生贴在带有双面胶的纸上。
学生汇报。
师:老师想用你们的作品给大家提个问题可以吗?生:可以。
师:按照这个小朋友摆的规律,下一个学具会是什么呢?
生答。
师:这是我们从左往右看的,如果我们从右往左看,下一个学具又是什么呢?
(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并回答)
2.涂规律。
师:小朋友们的小手真是太灵巧了,那你们的小手还以干什么呢,老师又给小朋友
出了一个难题,请小朋友拿出水彩笔,按规律涂颜色,比一比谁涂得最漂亮?(89页做一做)
学生动手涂色。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你的作品?(指名学生上台展示、评议)
师:他涂得对吗?你们也是这样涂的吗?谁来说说第一题的规律?
师:小朋友看第三题,这一题,除了按颜色找到规律,还可以按什么找到规律?
生:按形状。都是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这样的顺序排列的。
3.动手做一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规律。
(1)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不仅会找规律,还会摆出规律,画出规律,用掌声鼓励自己。
师:唉!小朋友,你们能把掌声拍得有规律吗?
教师示范:××××××××××
教师拍学生继续往下拍
(2)师:老师再做一组规律,你们能接着往下做吗?(教师做:拍一下手,再拍两下肩)
师:谁来接着往下做,一起接一次。
(3)师:你能想出一组规律来演一演吗?这样吧,小组四个人先商量一下吧。
生商量,表演,只有声音或动作均可。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师:规律在我们的生活真的是无处不在,有规律的事物常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呢?
生:教室课桌椅的摆放、地板、天花板、衣服、一年四季、每个星期等等。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规律的图片,一起看看吧。(出示一些有规律的图片)
(1)这幅图上哪里有规律?
(2)这幅图上有什么规律吗?斑马线有什么作用?
(3)红绿灯也有规律,小朋友们想一想,红灯亮时怎么办?绿灯亮时呢?黄灯亮呢?
渗透德育:穿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五、实践操作,创造规律
师:你们看,聪明的设计师都习惯运用规律来装饰我们周围的环境,你们想当设计师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我们比一比谁设计的最好看?
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选出前5名放到投影仪下面。
师:画好的小朋友请坐好,认真观察其他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他们画得有规律吗?
师:小朋友们来当小老师,一起评一评大家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这一幅是哪个小朋友的,这个小朋友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按什么规律画的呢?生介绍。
师:因为时间关系,其他小朋友的作品课下我们再交流好吗?
六、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师总结:小朋友们这节课表现的真棒,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能创造出更多更美的规律来装点我们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找规律
黄花、黄花、红花黄花、黄花、红花黄花、黄花、红花
一组重复
作业设计:
基础:
□涂色比赛。
师:同学们的都有一双聪慧的眼睛,老师还想考考你的小手,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敢)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能很快找到规律,涂一涂。
☆☆☆☆☆☆☆☆☆☆
综合:
2.接着摆。
△○□☆△○□☆
师:根据老师所摆图形的排列规律接着摆出三组吗?
拓展提升:
3.小小设计师。
让同学运用图形的规律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送给喜欢的人?
(1)先思考,可以画中间,也可画边框。
(2)学生动笔设计画画。
(3)交流汇报。
教学反思:
1.8.3简单的图形与数字变化规律
课型新授课学校使用教师:
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十六第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拼摆、由图形的变化规律探讨出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
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
小棒、学具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下列图形。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找规律,发现规律。
(从图形中去看形状的变化、颜色的变化、数量的变化,从而找规律,发现规律)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教学例5。
(1)投影出示例5彩图,
指名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图上小朋友在摆图形。有的同学用花朵来摆,摆出了一行图形。也有的用正方形的学具卡片来摆,还有的用小棒在摆图形)观察他们摆的这些图形,也让同学用学具卡片摆一摆。学生动手摆图形。
(2)学习例5的(1)题。
①对着图形找一找数字变化有什么规律?小组合作讨论。
②全班交流。
每组中都有正方形和三角形,它们依次重复出现,而小棒的根数变化是4和3依次重复出现,所以接着还应排数字4和数字3。
③指导学生填书。
(3)学习例5的(2)(3)题。
①出示例5的(2)(3)题的图。
②引导学生思考:这两题的图形变化有什么规律?图形的个数又是怎样变化的?
③小组讨论。
④全班交流。
全班评议,并说明理由。
⑤让生独立在教材填数
小结:
两种颜色的图片间隔着排列,有的是1个,有的是2个或3个。我们只要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然后对着图形找数字的变化规律,就知道接着排上什么数了。
2.做一做。
(1)先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边摆边说。
(2)让学生观察图形,找数量的变化规律。再让学生独立做在书上。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摆一摆。
○○○
○○○○○○○
○○○
1313131
□□○○○□□○○○□□
23232
2.涂一涂。
◇◇◆◇◇◆◇◇◆◇◇◇
?
★★☆★★☆★★☆☆☆☆
??
先摆一摆,再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
3.我是聪明的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246810111213()
(2)151413121171()
(3)()
4.我会接着画。
5.我会找规律填数。
(1)81012()()()
(2)91113()()()
(3)147()()()
(4)10203040()()()
(5)15202530()()()
(6)3027()()()1512963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找规律(数字)
2.摆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434343
2.
121212
3.
313131
作业设计:
基础:
□找规律填数。
3579()1315()
4812()()24
2.想一想,画一画。
综合:
3.找规律,填数。
拓展提升:
4.看看下图,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规律?
教学反思:
1.8.1找规律(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课型新授课学校使用教师: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例1、例2、例3及练习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重点、难点:
1.理解“有规律的排列”。
2.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黄花6朵、红花3朵、教学挂图、有规律的图片。
学生准备: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猜花游戏。
师: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欢玩游戏,现在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花盒,盒子里有很多很多花,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师:好!请看(师抽出一朵黄花)什么颜色的?
生:黄色。
师:老师再抽出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黄色。
师:这一朵呢?什么颜色?
生:红色。
师:猜一猜,老师抽出的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可能说是红色,也可能说是黄色。
师:下一朵呢?
生猜,师抽花验证学生的猜想:依次抽出黄色、红色。
师:老师现在让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后面两朵是什么颜色的?你怎么想到是黄色的呢?(生说理由)
师:猜一猜最后一朵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2.(把花展示到黑板上)揭示课题。
师:刚才在猜的时候,老师发现,一开始有小朋友猜错了,可是后来小朋友们越
猜越准,我想你们一定有什么窍门,能告诉我吗?
生:它们是两朵黄一朵红,两朵黄一朵红,再两朵黄一朵红的,(生边说师边画虚线隔开。)
师:你说的真棒,其他小朋友们也都是这样想的吗?(是)像这样两朵黄一朵红,两朵黄一朵红排列的就叫有规律地排列(边说边板书规律),请小朋友和我一起读一遍。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1.师:生活中,像这样的规律啊,有很多,你们想找出它们的规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请小朋友们一起看黑板。(出示教学挂图:联欢图)
师:瞧,一群小朋友们正在联欢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里哪些地方排列是有规律的?找到后在小组内说一说,看谁找的多?
(1)四人小组讨论联欢会上的规律。
(2)学生汇报:
2.(指导看彩旗图)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彩旗的规律。
(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师: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生1:黄色的。
生2:我猜也是黄色的。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小旗都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
3.(指导看彩花图和灯笼图)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彩花的排列和灯笼的摆放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朵花和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把你发现的小秘密小声的告诉同桌。
学生思考、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
生:彩花是按绿花、红花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朵花是红色的。
生:灯笼是按照紫、金黄,紫、金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
师:小朋友们真棒,会场布置的规律我们找到了,那跳舞的小朋友又是按怎样的规律站的呢?(指导看小朋友队伍的图)最后一个小朋友是男生还是女生?
生:跳舞的小朋友是按一女一男的规律站的。所以最后一个小朋友是女生。
4.明确“一组”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队伍的规律,(指彩旗、灯笼、小花、小朋友的总图)像灯笼这样一黄一紫、彩旗一红一黄、小花一绿一红和小朋友们队伍里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两朵黄花、一朵红花,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当我们找图形排列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再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如果是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排列。
5.小练习。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联难会上的规律被你们找出来了,那老师这里有几题,你们还想找吗?(想)看谁有火眼金睛,能够很快找出来。
练习十六的第1题。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摆规律。师:你们想不想摆一摆?下面小朋友们拿出学具摆一摆,看谁摆的又快又有规律?
生摆学具,教师巡视,把摆的比较好的让学生贴在带有双面胶的纸上。
学生汇报。
师:老师想用你们的作品给大家提个问题可以吗?生:可以。
师:按照这个小朋友摆的规律,下一个学具会是什么呢?
生答。
师:这是我们从左往右看的,如果我们从右往左看,下一个学具又是什么呢?
(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并回答)
2.涂规律。
师:小朋友们的小手真是太灵巧了,那你们的小手还以干什么呢,老师又给小朋友
出了一个难题,请小朋友拿出水彩笔,按规律涂颜色,比一比谁涂得最漂亮?(89页做一做)
学生动手涂色。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你的作品?(指名学生上台展示、评议)
师:他涂得对吗?你们也是这样涂的吗?谁来说说第一题的规律?
师:小朋友看第三题,这一题,除了按颜色找到规律,还可以按什么找到规律?
生:按形状。都是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这样的顺序排列的。
3.动手做一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规律。
(1)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不仅会找规律,还会摆出规律,画出规律,用掌声鼓励自己。
师:唉!小朋友,你们能把掌声拍得有规律吗?
教师示范:××××××××××
教师拍学生继续往下拍
(2)师:老师再做一组规律,你们能接着往下做吗?(教师做:拍一下手,再拍两下肩)
师:谁来接着往下做,一起接一次。
(3)师:你能想出一组规律来演一演吗?这样吧,小组四个人先商量一下吧。
生商量,表演,只有声音或动作均可。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师:规律在我们的生活真的是无处不在,有规律的事物常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呢?
生:教室课桌椅的摆放、地板、天花板、衣服、一年四季、每个星期等等。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规律的图片,一起看看吧。(出示一些有规律的图片)
(1)这幅图上哪里有规律?
(2)这幅图上有什么规律吗?斑马线有什么作用?
(3)红绿灯也有规律,小朋友们想一想,红灯亮时怎么办?绿灯亮时呢?黄灯亮呢?
渗透德育:穿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五、实践操作,创造规律
师:你们看,聪明的设计师都习惯运用规律来装饰我们周围的环境,你们想当设计师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我们比一比谁设计的最好看?
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选出前5名放到投影仪下面。
师:画好的小朋友请坐好,认真观察其他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他们画得有规律吗?
师:小朋友们来当小老师,一起评一评大家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这一幅是哪个小朋友的,这个小朋友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按什么规律画的呢?生介绍。
师:因为时间关系,其他小朋友的作品课下我们再交流好吗?
六、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师总结:小朋友们这节课表现的真棒,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能创造出更多更美的规律来装点我们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找规律
黄花、黄花、红花黄花、黄花、红花黄花、黄花、红花
一组重复
作业设计:
基础:
□涂色比赛。
师:同学们的都有一双聪慧的眼睛,老师还想考考你的小手,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敢)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能很快找到规律,涂一涂。
☆☆☆☆☆☆☆☆☆☆
综合:
2.接着摆。
△○□☆△○□☆
师:根据老师所摆图形的排列规律接着摆出三组吗?
拓展提升:
3.小小设计师。
让同学运用图形的规律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送给喜欢的人?
(1)先思考,可以画中间,也可画边框。
(2)学生动笔设计画画。
(3)交流汇报。
教学反思:
1.8.3简单的图形与数字变化规律
课型新授课学校使用教师:
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十六第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拼摆、由图形的变化规律探讨出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
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
小棒、学具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下列图形。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找规律,发现规律。
(从图形中去看形状的变化、颜色的变化、数量的变化,从而找规律,发现规律)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教学例5。
(1)投影出示例5彩图,
指名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图上小朋友在摆图形。有的同学用花朵来摆,摆出了一行图形。也有的用正方形的学具卡片来摆,还有的用小棒在摆图形)观察他们摆的这些图形,也让同学用学具卡片摆一摆。学生动手摆图形。
(2)学习例5的(1)题。
①对着图形找一找数字变化有什么规律?小组合作讨论。
②全班交流。
每组中都有正方形和三角形,它们依次重复出现,而小棒的根数变化是4和3依次重复出现,所以接着还应排数字4和数字3。
③指导学生填书。
(3)学习例5的(2)(3)题。
①出示例5的(2)(3)题的图。
②引导学生思考:这两题的图形变化有什么规律?图形的个数又是怎样变化的?
③小组讨论。
④全班交流。
全班评议,并说明理由。
⑤让生独立在教材填数
小结:
两种颜色的图片间隔着排列,有的是1个,有的是2个或3个。我们只要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然后对着图形找数字的变化规律,就知道接着排上什么数了。
2.做一做。
(1)先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边摆边说。
(2)让学生观察图形,找数量的变化规律。再让学生独立做在书上。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摆一摆。
○○○
○○○○○○○
○○○
1313131
□□○○○□□○○○□□
23232
2.涂一涂。
◇◇◆◇◇◆◇◇◆◇◇◇
?
★★☆★★☆★★☆☆☆☆
??
先摆一摆,再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
3.我是聪明的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246810111213()
(2)151413121171()
(3)()
4.我会接着画。
5.我会找规律填数。
(1)81012()()()
(2)91113()()()
(3)147()()()
(4)10203040()()()
(5)15202530()()()
(6)3027()()()1512963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找规律(数字)
2.摆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434343
2.
121212
3.
313131
作业设计:
基础:
□找规律填数。
3579()1315()
4812()()24
2.想一想,画一画。
综合:
3.找规律,填数。
拓展提升:
4.看看下图,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规律?
教学反思:
1.8.2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
课型新授课学校使用教师:
时间
教学内容:
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
教材第89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创造规律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发现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创造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视频仪,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一些美丽的图案,发现它们都是由一组图形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它们是有规律的排列。现在老师带来了几组图形,你能找出他们排列的规律吗?
(一)我会在合适的图形上面打“√”。
(二)我能涂出有规律的颜色。
生独立做,然后全班交流。
师:看来小朋友们对上节课学习的找规律,掌握的不错。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图形的变化规律。(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4(1)。
(1)例4的第(1)小题:师生一起摆正方体。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道题中图形的排列与前面的例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后面怎么摆?
a.学生动手摆一摆,观察,思考。
b.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比一比,议一议。
c.全班交流反馈。
师小结:大家通过观察发现我们摆的正方体全是绿色的,即颜色不变,形状也不变,只是正方体的个数在变,1个正方体的后面是2个正方体;再是1个正方体,2个正方体。所以,我们应该接着摆1个正方体,后面再摆2个正方体。
(3)把图1中所有的一个正方体由綠色变成红色,再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接着摆,为什么?
(先摆1个红正方体,再摆2个綠正方体。1个红正方体,2个綠正方体。所以,再2个緑正方体的后面又是先摆1个红正方体,再摆2个緑正方体。
师:这幅图同前面的图比,又有什么变化?
(这幅图是按颜色,数量不同形成规律排列的。)
2.教学例4(2)。
(1)师生共同用学具摆一摆例4第(2)小题的图形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第(2)题与第(1)题相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变化?
(3)汇报交流:
(题中图形的形状,颜色个数都发生了变化,变化的规律是:先摆1个正方形,再连续摆3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后面跟着3个三角形。或者是:1个兰色的后面跟着3个紫色的。)
师小结:这组图形的排列,从形状的不同,颜色的不同、数量的不同,三个方面形成规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投影出示“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观察思考。想一想,有什么规律?
老师启发稍有困难的学生。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1)这列图形中的每一个图形都是什么形状的?
(2)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分别有几个?
(3)每组有多少个?
(4)每组是怎样变化的?
(这列图形都是圆形的,有红色的也有绿色的。每组有5个,每组中有2个红色的圆形,3个绿色的圆形。每组都是2个红色圆形接着3个绿色的圆形这样变化的。)
2.投影出示“做一做”的第2题。
自己涂出有规律的颜色。
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像力,只要涂出的颜色是有规律的或自己的解释是有道理的,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
对于设计新颖美观的画面,投影展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
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
作业设计:
1.我会涂色。
2.我会摆。
3.我会接着画。
教学反思: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案及练习题》,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1.9.1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课型新授课学校使用教师:
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例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2.引导学生看图寻找数据,学会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学生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彩笔、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同学们,校园花坛里的花开了,五颜六色真漂亮,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你看到了什么?(出示第93页主题图)
1.看着这么多漂亮的盆花,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回答:盆花有几种颜色?每种颜色花有多少盆?哪种颜色的花最多?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
你们提的问题非常好,现在我们能一眼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盆吗?(不能。)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吗?请小组讨论讨论。
2.汇报交流。
(1)用数字表示的方法。通过看图,我们发现图上有四种颜色的花,分别是红花、黄花、蓝花和粉花。我们采用数的方法数出红花有8盆、黄花有7盆、蓝花有5盆、粉花有6盆。然后用数字表示出来。
(2)用画横线表示的。通过看图,我们先找到有四种颜色的花,在纸上用笔记录下来。从第一盆开始看起,有一盆红花就在红花的下画一横线,有一盆什么颜色的花,就在这盆花的下面画一横线。然后再分别数一数有多少条横线。
(3)用圆圈表示的。我们用的方法和第2组一样,只不过我们用圆圈代替四种不同颜色的花,有一盆什么颜色的花就在它的下面画一个圆圈。
(4)用画对号的方式表示的。有一盆什么颜色的花就在它的下面画一个“√”。
(5)用写正字的方式表示的。一个“正”有五笔,有一盆什么颜色的花,就在它的下面画一笔,最后分别数一数有多少笔,就有多少盆。
……
评价:(1)学生评价: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种呢?为什么?
(2)师评价: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这确实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师小结,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我们刚才数数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统计。生齐读。
3.进行活动体会过程。
红花、黄花、蓝花、玫瑰红花各有多少朵呢?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每种花的数量统计出来,把统计的结果涂在教材第93页的方格里,并把结果填在括号里。
4.学生汇报、整理结果。
实物投影出学生整理的结果。
让学生说一说在方格上是怎样涂色的?每个小格代表什么?
(每个小格代表1盆花,红花有8盆,我就把代表红花的8个小格涂上红颜色。)
师:那种涂法好?你喜欢那种方法?
小结:我们再涂方格时,要从下往上涂,用彩笔涂上不同的颜色,不要画出格。
我们把同学们涂色的方格图叫做统计图,怎样查找统计图中的数据呢?(每种花对应有几个小格就表示有几盆花)
师:谁还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拿统计图到投影仪下展示。)
师:你们觉得怎么样?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评价:第一次就涂得这样准,这样清楚,已经很不错了。
5.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从这张条形的统计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呢?
(1)()色的花最多,()色的花最少。
(2)红花比蓝花多()盆。
(3)你还能提山哪些问题?
学生问答后,要求学生汁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同学们真能干,你们喜欢这些花吗?我想等你过生日时,老师送你一枝,但我不知道你们的生日,请你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生日。
2.你们能帮老师统计一下吗?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整理一下,完成第95页第1题的统计图。
3.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师: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么学到的?课后你还想统计什么?
2.生说。
3.师小结: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可以进行统计,课后小朋友们可以选一样自己喜欢的进行统计,然后咱们再来交流,好不好?
板书设计:
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作业设计:
基础:
1.(1)数一数,填一填,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涂一涂。
(2)()最多,()最少。
(3)比多几个?
(4)比少几个?
(5)和一共几个?
(6)四种图形一共有多少个?
综合:
2.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喜欢吃()的人最多。
(2)喜欢吃()的人最少。
(3)喜欢吃()的是喜欢吃()人数的一半。
(4)喜欢吃香蕉、苹果、菠萝和草莓的一共有()人。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59页练习九。
教学目标:
1、能够独立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快速进行乘法计算,提高计算的技能技巧。
2、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运用变化规律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问题。
1、出示图片,建华花园准备在小区内建一块面积为560平方米,宽8米的绿地。问:“从这些信息中你想到了什么?”
后来开发商在征询了客户的意见后,决定把这块绿地扩大。
(课件出示题目):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师提问:这块长方形绿地的长和宽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它的面积又是怎样变化的?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长方形的长不变,宽扩大3倍,面积也扩大3倍。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其实有很多乘法算式中都隐藏着规律,有信心都找出来吗?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挖掘学生熟悉的素材提出问题,使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很好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并激发了他们参与的兴趣。】
二、探究规律,实践应用。
1、探索规律: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8×24=432
(18÷2)×(24×2)=
(18×2)×(24÷2)=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集体交流: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在一道乘法算式里,一个因数乘n,另一个因数除以n,积()。(n>1)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究、寻找算式中的规律,充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究的精神。】
2、发展规律:如果A×B=260,那么:
A×2B=()
3A×B=()
A×(B÷2)=()
(A÷4)×(B×4)=()
在学生完成后,小组讨论:分别说说每道算式因数与积的变化。
交流小结:谁来说说看,在每道乘法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在一道乘法算式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n,积也乘以n。
(2)在一道乘法算式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n,积也除以n。
(3)在一道乘法算式里,一个因数乘以n,另一个因数除以n,积不变。
师:看来规律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积极思考,不难把它们找出来!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算式中的规律,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分析、归纳能力。】
3、运用规律:
(1)找出规律再填空。
16×17=27216×68=()
16×34=()16×85=()
16×51=()16×102=()
(2)想一想,下面的答案各是多少?
15扩大10倍是()。
120缩小6倍是()。
20扩大()倍是100。
80缩小()倍是20。
(3)比一比,谁收获的南瓜最多?
根据8×50=400,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24×508×2564×5032×5016×2
(4)观察规律,连一连。
3501750175
25×725×7050×7
(5)两个数相乘结果等于480的算式有很多,例如60×8=480,你能写出六个这样的算式吗?
()×()=480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有层次、形式多样的练习,使他们形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并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了规律的应用价值。】
三、检阅闯关,巩固应用。
1、检阅第一关:判断
1、一个因数乘以5,另一个因数除以5,积不变。()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10,积也乘以10。()
3、一个因数扩大4倍,积一定扩大4倍。()
2、检阅第二关:
因数2040200200
因数551020
积2002000
【设计意图:通过检阅,及时反馈学生对于规律的掌握情况,并给学生获得体验成功的机会。】
四、综合练习,发展能力。
同学们对于规律的运用已经很灵活了,下面就让我们迎接更大的挑战,让我们一起进入智慧岛,敢接受挑战吗?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扩大()
相同的倍数。
一个因数扩大a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b倍,积也扩大()倍。
2、货车在普通公路上是以5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3小时可以行()千米;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是货车的2倍,小轿车用同样的时间可以行()千米。
3、一个长方形,如果长不变,宽扩大5倍,那么它的面积();如果宽不变,长缩小8倍,那么它的面积()。
4、一块长方形绿地的宽是6米,面积是180平方米,把这块绿地的宽要增加了12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如图,正方形的边长是25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81平方厘米。空白长方形的宽是9厘米,长是多少厘米?
6、根据12345679×9=11111111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2345679×18=
12345679×27=
81×12345679=
12345679×()=444444444
12345679×()=666666666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进智慧岛挑战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题目,能大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五、全课总结,回顾反思。
同学们学得不错,请你以这些话开头:“让我感到高兴的是……”、“让我感到自豪的是……”、“让我感到开心的是……”来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给他们一个梳理知识的机会,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当中。】
《蟋蟀的住宅》练习题1: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糙——慎重——平坦——宽敞——
二.根据课文填空。
1.蟋蟀的住宅有三个特点:、
、。
2.课文第八——第十自然段写了蟋蟀的经过,其中第八自然段写的是蟋蟀,第九自然段写的是蟋蟀,第十自然段写的是蟋蟀。
3.作者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是。
三.修改病句。
1.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2.哪怕是一点火星,也燃不起大火。
3.蟋蟀和昆虫一样,不肯随遇而安。
四.课文题目把蟋蟀的巢穴叫做“住宅”,这是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是拟人手法。文中还有许多用拟人手法写的句子,找出来抄在下面,最后写出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六.读习作,完成练习。
乌龟吃鱼
青岛碱厂子弟小学四年级孙国栋
我家阳台的玻璃缸里养着一只巴西龟。它有巴掌那么大,身子又扁又圆,壳边上还长着小的锯齿。它身上大部分是绿色的,眼睛右下方和嘴上各有一个小红点,看上去漂亮极了(写乌龟的大小形状颜色)。
乌龟吃鱼可有意思啦(本段的总说句,引起下文的具体描述)。一天,我把一条小鱼放进鱼缸里。乌龟一见,吃了一惊,连忙把头缩进壳里(写乌龟见到小鱼吃了一惊)。过了一会儿,可能见小鱼没什么可怕的,它便慢慢地游过去,想吃掉小鱼。小鱼很机灵,它见乌龟不怀好意,便一摇尾巴,飞快地溜走了(写乌龟爬过去想吃小鱼,小鱼游走了)。乌龟追了一会儿,见追不上,就不追了。看上去,它好像放弃了这顿美餐,把四肢和尾巴都缩了起来,只露出半个头,静静的,像睡着了似的(写乌龟追不上小鱼,就佯装睡觉)。小鱼游了一会儿,见乌龟没动静,便放心地在鱼缸里游来游去。它的胆子越来越大,游得离乌龟越来越近,后来竟游到乌龟的前面晃来晃去。乌龟见时机已到,头闪电般地伸出来,一口咬住小鱼的后半截身子,然后极快地张一下嘴,紧接着,又一伸脖子,便把鱼的整个身子吞进嘴里,然后慢慢地咀嚼起来,最后把它咽进肚子里去(写乌龟抓住时机咬住小鱼吞了下去)。
我这才明白过来,这叫欲擒故纵。乌龟可真聪明啊(写自己的感受,赞扬乌龟的聪明,收束全文)!
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2.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把描述乌龟吃鱼动作的词语抄写在下面。
4.造句:“又……然后……最后……”
七.仔细观察一种动物,写一篇短文。要写出这种动物的特点。
《蟋蟀的住宅》练习题2:一、给下列字加拼音
洞穴()倾()斜隐蔽()搜()索
堤()岸隧()道耙()
二、多音字练习
弹()()
曲()()
三、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作者是()国的(),他创作了《》
2、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主要采用了()的手法。
3、课文第二自然段有个词“随遇而安”,它的意思是()。
4、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具体表现在:
(1)
(2)
(3)
5、作者在表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时候,是拿它与其他的昆虫()。
6、作者经过观察,感慨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原因是与()作比较,形成极大的(),同时它的洞穴()、()、(),所以这样说。
7、读完这篇文章,我们可以这样总结蟋蟀的品质()、()。
语文最难攻克的就是阅读理解题,下面为大家分享小升初语文阅读练习题,供大家参考练习!
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之时,我作如下选择:
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捐献我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
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搏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作兴”,再说捐献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美国大多数人都愿意做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的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bīnpín)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这位青年捐献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xiangshang)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我激动得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1)给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缺标点的地方补上标点符号。
(2)在文中括号中选择字的正确读音。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残酷()延续()激动()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的原因是什么?
(5)文中画波浪线处“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另一种形式”是指。
(6)倒数第二自然段中母亲的话“……只是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的意思是什么?(3分)
阅读理解答案:
(1)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2)bīnshǎnɡ
(3)仁慈中断平静
(4)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
(5)指儿子身体的一部分在另一些活着的人体内。
(6)意思是母亲也想在自己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
以上是为大家分享的小升初语文阅读练习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同时希望大家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爬天都峰》练习题1:
一、听写词语
山峰、陡峭、铁链、似乎、苍白、仰望、咱们、奋力、辫子、笑呵呵、勇气、居然、忽然、终于、决心、力量、白发苍苍
二、多音字
发fā()fà()相xiāng()xiàng()似sì()shì()
三、形近字
峰()连()勇()陡()仰()
蜂()链()涌()徒()昂()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居然()似乎()忽然()汲取()鼓舞()笔陡()奋力()
五、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第2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2、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道谢呢?
《爬天都峰》练习题2:我能拼
fēngdǐngyǒngqìbiànzi
()()()
jūrányǎngtóufènlì
()()()
一字多音
sì()xiàng()dōu()
似相都
shì()xiāng()dū()
你全做正确了吗?我愿和认真的孩子交朋友!
我能辨
决()峰()顶()陡()优()
诀()蜂()项()徒()忧()
我会选
居然果然忽然
张小红同学()学习成绩很好,但身体却非常弱。
我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书,()听见有人在叫我的名字。
中华健儿()不负重望,在奥运赛场上取得了金牌大丰收。
模仿秀试着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你们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步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读读抄抄
我要把文中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写下来!
课文再现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这段话里带点的多音字你能给根据字音的不同分别组词吗?
2读了老爷爷和“我”的对话,你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3你想对“老爷爷”和“我”说些什么呢?
实践园地
在生活当中你有过遇到困难的经历吗?你是如何克服的?学习了今天的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写出来大家交流一下吧!
(一)《爬天都峰》测试题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啊,峰顶这么(),在()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的石级,石级上的铁链似乎是从()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1、这段话写天都峰的_____________。
2、用“”把这段话分两层。
3、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____________,暗示______________。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9512.html
更多